生物识别出入口管理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1页
生物识别出入口管理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2页
生物识别出入口管理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3页
生物识别出入口管理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4页
生物识别出入口管理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识别出入口管理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营销调研的步骤营销调研的过程,通常包括五个步骤:确定问题与调研目标、拟定调研计划、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提交报告。(一)确定问题与调研目标为保证营销调研的成功和有效,首先要明确所要调研的问题,既不可过于宽泛,也不宜过于狭窄,要有明确的界定并充分考虑调研成果的实效性。其次,在确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特定调研目标。(二)拟定调研计划设计能够有效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的计划,包括概述资料来源、调研方法和工具等。由于收集第一手资料花费较大,调研通常从收集第二手资料开始,必要时再采用各种调研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也可以从企业外部的商业公司购买有关资料。调查表和仪器是收集第一手资料采用的主要工具。抽样计划决定三方面的问题:抽样单位指确定调查的对象,抽样范围指确定样本的多少,抽样程序则是指如何确定受访者的过程。接触方法是指如何与调查对象接触的问题。(三)收集信息在拟定调研计划后,可由本企业调研人员承担收集信息的工作,也可委托调研公司收集。面谈访问必须争取被访问者的友好和真诚合作,才能收集到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实验调查时,调研人员必须注意使实验组和控制组匹配协调,在调查对象汇集时避免其相互影响,并采用统一的方法对实验进行处理和对外来因素进行控制。(四)分析信息从已获取的有关信息中提炼出适合调研目标的调查结果。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这些信息数据是依据何种尺度进行测定、加工的,然后借助多变量统计技术将数据中潜在的各种关系揭示出来,还可将数据资料列成表格,制定一维和二维的频率分布,对主要变量计算其平均数和衡量离中趋势。(五)提交报告调研人员向营销主管提出与进行决策有关的主要调查结果。调研报告应力求简明、准确、完整、客观,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如能使管理决策减少不确定因素,则此项营销研究就是富有成效的。生物识别技术概述生物识别技术种类繁多,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声纹识别等。由于各生物特征的不同特性以及各识别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稳定性、精准性以及普及性均有所差异。不同类型的生物识别技术均有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适合的应用场景,随着生物识别应用要求的提升,多模态混合生物识别已逐渐成为生物识别行业技术的发展重点。多模态混合生物识别是基于多种模态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得到确定结果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可以支持同时或依次呈现多种生物特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厂商已开始注重研发多模态混合生物识别的中高端产品及应用,国内也已有厂商将多模态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技术应用在产品中。生物识别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一)多模态混合生物识别技术加速发展近年来,生物识别产品主要以单一生物特征识别为主。在较多应用场景下,单一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即可满足大部分客户的需求,且很多的单一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并且可以便捷安装。尽管单一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防伪性能逐渐提高,但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及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演进,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对身份识别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多模态混合生物识别技术孕育而生,成为生物识别领域的新趋势。多模态混合识别技术比单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增大了伪造人体生物特征的难度,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多模态混合生物识别技术并非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间的简单叠加,而是基于不同生物特征的特点研发新型算法以实现计算效率和准确率的提高。这要求企业对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有着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算法的优化创新产品。在后疫情时代,多种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融合应用的多模态混合生物识别将变得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场景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融合方式和权重决策,成为生物识别市场的发展趋势。(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兴起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逐渐成熟,由于其非接触的特性能够避免使用者与机器的肢体接触,具有高效且卫生的特性,在全球市场中的应用逐渐兴起。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催化下,非接触式生物识别产品有望进一步获得更大程度的推广。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人脸识别、掌静脉识别和虹膜识别等。其中人脸识别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识别准确率也日渐成熟,应用于如门禁与考勤识别,银行、电信、公安、海关等实名验证等诸多场景中。其特征是无需识别对象主动配合,信息采集难度低,而识别准确率目前在特定情况下也能达到指纹识别相同的水准。掌静脉及指静脉识别技术目前主要集中于中、小场景的应用如ATM机等系统,随着宽动态图像采集器技术的发展,掌静脉的识别技术也进入成长期,其非接触及隐蔽性的特点可以规避信息泄露的风险。虹膜技术具有高准确率、信息采集难度高等特点,一般应用于安全要求较高的场合。由于其高准确率,也适用于国家级别进行统一规范的身份认证和识别。(三)国家产业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生物识别行业创新研发,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6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对重点公共区域安防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或城市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安防区域示范;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互联网保险+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指出要开展大规模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感知、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要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关键环节,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规定了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的组成与接口分类、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政策的出台,对提高我国生物识别市场的发展速度、促进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带来市场增量2015年7月4日《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的发展目标。2018年12月21日,提出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2020年3月4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系列的政策表明了我国发展新基建的决心以及行业的发展空间。新基建承载着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基础物联网网络等重大任务。随着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提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加速。新基建的发展也将推动以混合生物识别技术为主的出入口管理设备以及数字化身份核验方案在园区、社区、工地等场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进而加速出入口管理与生物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泛出入口数字新基建将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的特征,从而也将为智慧出入口管理及智慧身份核验场景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带来新的业务需求及发展机遇。生物识别行业技术及人才壁垒生物识别行业涉及各类生物特征信息采集与识别技术、集成电路应用技术、音视频编解码算法技术、网络控制与传输技术、软件开发等多种技术,涉及生物学、光学、数学、机械、电子电路、计算机系统等跨学科融合。企业全面掌握本行业所涉及的技术需要大量的多学科优秀科研人员以及长时间研究开发的积累。此外,目前终端用户对生物识别产品的性能、使用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不断增高,产品的技术研究和开发重要性也不断加强。因此,本行业对新进入者有较高的技术和研发壁垒,并且随着技术迭代的加速,本行业的技术门槛将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生物识别行业起步晚,人才积累较少,导致生物识别技术基础研究的专项人才在国内比较稀缺。本行业新进入者面临较为严峻的技术及人才壁垒。生物识别出入口管理行业主要产品中国门禁市场最早以钥匙、键盘密码锁为主,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生物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门禁产品市场呈现产品多元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指纹开门、刷脸开门、二维码开门和远程开门等新型门禁管理方式日渐普遍。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在安全性、方便性、非接触性和易管理性等方面均较为优异,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中国门禁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84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13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2%。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商业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以及随着安防产业的推动和门禁产品的进一步智能升级,中国门禁市场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至2024年的236亿元,2020年至2024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2019年中国生物识别门禁市场规模在中国生物识别出入口市场中占比为51.9%。中国生物识别门禁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4亿元快速增长至2019年27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8%。在整体门禁市场中,生物识别门禁市场占比也不断上升,从2015年的16.7%快速上涨至2019年的20.3%。未来随着智慧楼宇、智慧社区的建设加速,生物识别技术在门禁领域将会进一步渗透,中国生物识别门禁市场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至2024年的75亿元,2020年至2024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3.7%。生物识别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生物识别技术指利用指纹、人脸、虹膜、静脉和声纹等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通过生物传感器采集数据,利用计算机、光学及声学分析等科技手段对个体身份进行鉴定的识别技术。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生物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8亿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20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9%。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电信、信息安全、电子等领域正在加速推广。特别是各国在边境安全、电子护照以及刑侦等方面逐渐普及了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此外,云计算和电子商务也带了巨大的需求,移动支付和在线转账等业务推动了生物识别技术市场的扩张。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市场的加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将逐步扩大,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以19.1%的年复合增长率从2020年的240亿美元上升至2024年的483亿美元。从全球市场区域分布来看,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2019年亚太、北美、欧洲和其他地区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规模分别为80亿美元、64亿美元、46亿美元和19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8.3%、30.6%、22.0%和9.1%,亚太区占据全球最大的生物识别市场。各个国家逐步推进的身份识别项目和边境管理举措、物联网设备和电子商务应用的不断普及是亚太区生物识别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2015年至2019年,亚太地区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从41亿美元增长至8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2%,并有望从2020年开始以22.3%的复合增长率于2024年达到208亿美元,在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的比重有望在2024年达到43.1%。国内市场方面,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虽然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智能终端设备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中国生物识别行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增长。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为生物识别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提升了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率。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2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6%。近年来,较多厂商开始重视自主开发核心算法及专利,产业发展向着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发展。未来,伴随技术的革新以及应用场景的持续增多,中国的生物识别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00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2.6%。随着国内市场生物识别市场不断发展,我国生物识别领域新增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识别分技术委员会出具的《生物特征识别白皮书(2019版)》,2018年我国新增生物识别领域企业数量达558家,同比增长3.14%。2019年1月1日至8月30日,新增企业数量达428家。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生物识别企业已经基本覆盖采集装置的设计加工、算法与方案提供、传感器芯片设计加工、系统集成与应用、客户服务与技术支持等生物识别产业链的各个层级。生物识别行业主要应用领域概况及发展趋势生物识别市场按下游应用对象性质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性质和商业性质两类,其中商业性质的业务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面向企业用户和面向个人客户。近年来,伴随着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智能化办公需求的上升,企业级市场的应用场景呈现出更加广泛和多元化的特征。未来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鼓励支持下,生物识别的企业级应用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生物识别市场按主要应用板块可分为生物识别芯片制造、生物识别设备及解决方案。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及市场应用的发展主要增长动力来源于行业信息化需求、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和消费电子类产品所带动的生物识别芯片制造的发展。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2019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中生物识别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市场占比为59.8%,生物识别芯片制造市场占比为40.2%。其中,出入口管理、身份认证和办公领域是生物识别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市场中主要的应用领域,2019年占生物识别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比例依次为38.8%、23.9%和8.2%。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操作思路(1)以整合为中心。着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并把企业所有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企业的一体化营销。(2)强调协调、统一,系统化管理。企业营销活动的协调性,不仅强调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整体配置所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整合营销目标。(二)影响整合营销传播执行的技能1、营销贯彻技能为使营销传播计划贯彻执行快捷有效,必须运用分配、监控、组织和配合等技能。分配技能指营销各层面负责人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在营销活动中优化配置的能力。监控技能指在各职能、规划和政策层面建立系统的营销计划结果的反馈系统并形成控制机制。组织技能指开发和利用可以依赖的有效的工作组织。配合技能指营销活动中各部门及成员要善于借助其他部门以至企业外部的力量有效实施预期的战略。2、营销诊断技能营销传播执行的结果偏离预期目标,或是执行中遇到较大阻力时,需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寻求对策。(1)问题评估技能。营销执行中的问题,可能产生于营销决策,即营销政策的规定;可能产生于营销规划,即营销功能与资源的组合;也可能产生于行使营销功能方面,如广告代理、经销商。问题发现后,应评定问题所处的层面及解决问题所涉及的范围。(2)评价执行结果技能。将营销活动整体的目标,分解成各阶段和各部门的目标,并对各分目标完成结果和进度及时进行评价,这是对营销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和调整的前提。(三)整合营销传播执行过程在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中,涉及资源、人员、组织与管理等方面。(1)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再生。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既要利用内部资源运用主体的竞争,力求实现资源使用的最佳效益,又要利用最高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组织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2)人员的选择、激励。人是实现整合营销目标的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要组成有较高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非正式团队小组,保证圆满完成目标;通过激励措施不断增强人员信心,调动积极性,促使创造性变革的产生。(3)学习型组织。整合营销团队具有动态性特点,而组织又要求具有稳定性。要建立组织中人们的共同愿景,保持个人与团队目标和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并强化团队学习,创造出比个人能力总和更高的团队,形成开放思维,实现自我超越。(4)监督管理机制。高层管理力求使各种监管目标内在化,通过共同愿景培养各成员、各团队自觉服务精神,通过激励、培养塑造企业文化,通过团队中人员、职能设置强化团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自身也承担了原有监管应承担的大量工作,在最高层的终端控制下,自觉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努力协调工作。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品牌资产增值是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结果。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智之中。营销者在建立强势品牌时面临的挑战是:他们必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针对顾客的需求,同时能配合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把顾客的思想、感情、形象、信念、感知和意见等与品牌关联起来;而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品牌资产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营销者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品牌知识,决定了该品牌的未来方向。消费者是基于其品牌知识进行品牌选择的,这意味着“顾客会认为品牌应该与营销活动或文案如影随形。”“品牌资产可以提供更多的注意力和领导能力,并给营销者提供一个途径,以解释他们过去的营销业绩以及对未来营销方案的设计。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会增强或破坏品牌资产”。正所谓营销做来做去做品牌,品牌资产增值的主要表现是溢价。与此相对,强势品牌也自然产生市场营销优势,如“对产品性能的良好感知”“更高的忠诚度”“受到更少的竞争性营销活动的影响”“受到更小的营销危机的影响”“更大的边际收益”“顾客对涨价缺乏弹性”“顾客对降价富有弹性”“更多的商业合作和支持”“增强营销沟通的有效性”“有特许经营的机会”“具有品牌延伸的机会”等。市场需求预测方法科学的营销决策,不仅要以市场营销调研为出发点,而且要以市场需求预测为依据。市场需求预测是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需求量及影响需求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关于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性信息,并以此作为营销决策的依据。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购买者意向调查法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即通过直接询问购买者的购买意向和意见,据以判断销售量。如果购买者的购买意向是明确清晰的,这种意向会转化为购买行为,并且愿意向调查者透露,这种预测法特别有效。但是,潜在购买者数量很多,难以逐个调查,故此法多用于工业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同时,购买者意向会随着时间转移,故此法适宜作短期预测。调查购买者意向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如直接访问、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组织消费者座谈会等。例如,采用概率调查表向消费者调查耐用消费品购买意向,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二)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即通过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来预测市场需求。销售人员包括基层的营业员、推销员及有关业务人员。销售人员最接近市场,比较了解顾客和竞争者的动向,熟悉所管辖地区的情况,能考虑到各种非定量因素的作用,较快地做出反应。由于销售人员中没有受过预测技术教育的居多,往往因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对经济形势和企业营销总体规划不够了解,可能存在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估计。但在销售人员较多时,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可互相抵消,从而使预测结果趋向合理。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简捷,无须复杂的计算;缺点是容易受个人认识水平等主观因素影响。(三)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以求得预测值。其具体形式有三种:一是小组讨论法。召集专家集体讨论,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预测。二是单独预测集中法。由每位专家单独提出预测意见,再由项目负责人员综合专家意见得出结论。三是德尔菲法。该方法用系统的程序,采取不署名和反复进行的方式,先组成专家组,将调查提纲及背景资料提交专家,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后再汇总预测结果。该方法的特点是专家互不见面,可避免相互影响,且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有时要经过四五轮,意见才能趋于一致,其结论比较切合实际。(四)市场试验法市场试验法是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或老产品开辟新市场、启用新分销渠道时,选择较小范围的市场推出产品,观察消费者反应,预测销售量。该方法由于时间长、费用大,因而多用于投资大、风险高和有新奇特色产品的预测。(五)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指将某种经济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序列,再将此序列数值的变化加以延伸,进行推算,用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研究和预测市场需求趋势,排除外界因素影响。采用此法首先要找出影响变化趋势的因素,再运用其因果关系进行预测。产品销售的时间序列(Y),其变化趋势主要是以下四种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1)趋势(T)。系人口、资本积累、技术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过去的销售资料,描绘出销售曲线,可看出某种趋势。(2)周期(C)。许多商品销售受经济周期影响,销售额往往呈波浪形运动。认识循环周期,对中期预测相当重要。(3)季节(S)。指一年内销售额变化的规律性周期波动。此种变化通常与气候、假日、交易习惯有关,如果具体到周、日,也可能与上下班时间有关。(4)不确定因素(E)。包括自然灾害、战乱以及其他变故,这些偶发事件,一般无法预测,应从历史资料中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考察较为正常的销售活动。(六)直线趋势法直线趋势法是指运用最小平方法,以直线斜率表示增长趋势的外推预测方法。(七)统计需求分析法任何产品的销售都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需求分析是运用一整套统计学方法,发现影响企业销售的最重要的实际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的方法。该方法经常分析的因素是价格、收入、人口和促销等。应当指出,这些变量同销售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严格的数学公式表示,只能用统计分析来揭示和说明。运用多元回归技术在寻找最佳预测因素和方程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多个方程。用上述方程预测需求量,首先要预测平均温度和人均收入,并注意可能影响预测值的因素,如观察值过少、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变量与销售之间关系不明朗和未考虑新变量的出现等。体验营销的特征1、顾客参与在体验营销中,顾客是企业的“客人”,也是体验活动的“主人”,体验营销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引导顾客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使其融入你设定的情景当中,透过顾客的表面特征去挖掘、发现其心底真正的需求,甚至是一种朦胧的、自己都说不清楚的、等待别人来唤醒的需求,发现它、唤醒它,消费者就自然愿意和你产生互动。在企业与顾客的互动中,顾客的感知效果便是体验营销的效果。顾客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体验的效果。例如在采摘体验中,积极的参与者会获得比较丰富的体验。2、体验需求体验式营销感觉直观,形象生动,极易聚集人流、鼓舞人心,促使消费者即时做出购买决定,具有立竿见影的促销效果。但是体验营销的基本思想仍然是“顾客至上”,强调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企业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开展营销活动,而且要考虑顾客情感的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在体验经济中,消费需求已出现多方面的变化:从消费结构看,情感需要的比重相对物质需要的比重增加;从消费的内容看,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多;从价值目标看,消费者日益关注产品使用时所产生的感受,并且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等公益问题。在营销设计中,不仅要想到你能创造什么,更要想到顾客想要什么,力求提供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体验诉求的产品和服务。3、个性特征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体验营销中,由于个性的差异性,精神追求个性化,并且每个人对同一刺激所产生的体验不尽相同,而体验又是个人所有的独一无二的感受,无法复制。因此,与传统的营销活动中,强调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要满足消费者大众化的需求有所不同,企业应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发掘其内心的渴望,从顾客体验的角度,在营销活动的设计中,体现较强的个性特征,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独具一格,别开生面,满足追求个性、讲究独特品位的顾客的需求。市场与消费者市场1、市场市场是多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购买愿望的购买者群体。这个定义指明了市场必须具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