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_第1页
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_第2页
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_第3页
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_第4页
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课程标准考试大纲⑴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⑵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⑶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⑴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⑵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⑶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①凡尔赛体系的构建②华盛顿体系的构建③“非战公约”④国际联盟⑴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⑵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⑶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⑴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⑵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⑶了解两极格局结束的相关史实。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①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③东西方“冷战”结束的背景及过程⑴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⑵了解中东战争,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⑶了解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⑷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①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②中东战争③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④海湾战争⑴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⑵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⑶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和平与发展①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②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第一讲:两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⑴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⑵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⑶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1、历史背景⑴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不平衡性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⑵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形成了帝国主义之间三对主要矛盾,即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⑶集团推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加紧军备竞赛,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⑸“火药桶”形成: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矛盾更为激烈和复杂。随着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⑹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过程⑴时间:1914—1918年⑵三条战线①西线(主战场):英法比与德国作战。②东线(第二战场):德国、奥匈和俄国作战。③南线(次要):塞尔维亚与奥匈等国作战。⑶主要阶段①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东线俄、奥、德互有胜负,开始形成对峙局面。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交战双方元气大伤。③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3、影响⑴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⑵引起世界局势的变化:西欧的相对衰落,美、日迅速崛起。⑶催生了一个新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亚、非、拉地区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⑷推动新技术发展,促使政府职能转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⑴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⑵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⑶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1、原因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⑵历史根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的矛盾。⑶主要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⑷具体原因:德意日法西斯疯狂侵略扩张;英法美大力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奉行避战自保政策(构筑“东方战线”、与德缔约);各国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2、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3、过程:1939—1945年⑴初期阶段(1939、9—1941、5):德国突袭波兰,大战全面爆发;英法等国对德宣战,出现“静坐战争”;德国攻北欧、西欧,法国溃败;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反攻保存实力;德国进攻英国,“不列颠之战”,英国放弃绥靖政策(1940年);德国侵略巴尔干;德意侵入北非。法西斯势力得到扩张。⑵扩大阶段(1941、6—1942、6):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壮大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力量。⑶转折阶段(1942—1943):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1942、6);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2、10)。⑷胜利阶段(1943—1945):意大利投降(1943、9);德国投降(德黑兰会议,协商对德作战;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法国光复;雅尔塔会议,协调对德日作战;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投降)(1945、5);日本投降(开罗会议,协调对日作战和战后对德日处置;美对日投放原子弹、苏对日作战;中国战场的全面进攻;日本无条件投降和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8)4、影响⑴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⑵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人民。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⑷客观上促进了战后科技的迅速发展。三、两次世界大战比较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同点⑴原因:①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和发起国。③都是帝国主义或法西斯主义侵略扩张的结果。⑵结果:德国都以失败而告终,并都受到了制裁。⑶影响:①都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都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重大打击;③战后都确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和格局;④都削弱了英、法等欧洲国家,美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者。不同点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除了资本主义体系,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目的交战双方都是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专政。后果和影响打垮了俄、德、奥、土四大帝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打垮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讲: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课标要求⑴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⑵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⑶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1、凡尔赛体系⑴建立:1919年7月,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⑵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暂时缓和、战胜国之间的利益暂时平衡的基础上确立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⑶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纷脏体系。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③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均为凡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2、华盛顿体系⑴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①美英和日本在争夺亚太地区的尖锐矛盾需要协调。②美、英、日三国也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③中国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成为紧迫的问题。⑵构成①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②会外,中国与日本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⑶评价①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调整了列强在亚洲(或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建立起华盛顿体系。②它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有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作用。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⑤事实证明,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3、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点⑴相同点:①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②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③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了中国主权;条约体现了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④作用:新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⑵不同点:①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②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课标要求⑴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⑵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⑶了解两极格局结束的相关史实。1、雅尔塔体系⑴概念: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期,美、苏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为战后设计的新的世界秩序。⑵形成条件:①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势力消耗极大。②美国的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③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④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⑶实质:按照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⑷内容①惩治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③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所占领地区的疆界。④建立联合国。⑸评价:①积极作用:它倡导和平、民主,使世界顺利地实现了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带来的发展和胜利,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②消极作用: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重划国界,分裂国家,形成和保持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的根源。2、冷战⑴含义:“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⑵原因①意识形态的差异。②国家利益和世界战略的对立。③美苏军事实力的均衡。⑶表现①资本主义阵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②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组织、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与之对抗。3、冷战局面的评价⑴冷战局面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政策的结果。⑵核均势使得双方不敢直接轻言战事,没有世界大战爆发。⑶局部战争不可避免,愈演愈烈的对抗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4、美苏争霸⑴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①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②重大事件:A、和解:戴维营会谈。B、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③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攻势;战争未发生。⑵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①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②重大事件:A、“缓和”: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缓和的高潮)和1975年欧安会的召开。B、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提出“卡特主义”和“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关系紧张。③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⑶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①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②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与里根签署“中导条约”。③结局:1989年的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的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相同点⑴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⑵都是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新的国际体系。⑶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搭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⑷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不同点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之间的暂时妥协。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破产。战胜国之间的妥协。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第三讲:局部战争课标要求⑴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⑵了解中东战争,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⑶了解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⑷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一、朝鲜战争(1950—1953年)1、背景⑴二战后的东西两大阵营对峙。⑵二战结束后,朝鲜形成美苏南北两个占领区。⑶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政策,加紧包围社会主义阵营。2、概况⑴时间:1950年6月,内战爆发——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署。⑵国际性局部战争:麦克阿瑟率“联合国军”成功实施“仁川登陆”;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3、影响⑴中国: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⑵美国:人员、经济损失惨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⑶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⑷日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始对日采取扶植政策。二、越南战争(1961—1973年)1、印度支那问题⑴产生:二战后,法国发动对印度支那的侵略。⑵解决:1954年签署《日内瓦协议》,以北纬17度为界,越南南北分裂。2、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⑴开始:肯尼迪在越南南方推行“特种战争”。⑵扩大:1965年,扩大为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并扩大到老挝、柬埔寨境内。⑶转折:1968年,越南人民发动“新春攻势”。⑷结束:1973年,美越签署和平协定,美国撤军。3、影响⑴越南捍卫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家统一。⑵美国战败,损失巨大,对美国社会影响深远。⑶美国被迫调整政策,中美关系走向改善。⑷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三、中东问题1、中东问题由来⑴丰富的多种文明,成为“多事之地”。⑵重要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历来成为大国倾力争夺的地区。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英国“分而治之”的中东政策。⑷联合国第181号决议,把一半以上的土地划给人口较少的犹太人。2、巴勒斯坦战争⑴起因:1948年以色列建国。⑵经过:开始阿拉伯联军掌握主动权,但不够团结,最后被以色列各个击破。⑶结果:通过战争,以色列世纪控制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个国的矛盾。反而引起新的领土纠纷;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3、苏伊士运河战争⑴原因:埃及新政府宣布由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⑵经过:1956年10月底,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领土,随后英法排出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埃及军民进入了顽强抵抗,国际社会对英法予以谴责;1956年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以色列也于1957年3月撤军。⑶影响: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美苏两国开始走上了中东角逐场的前台。4、六日战争⑴原因:阿以矛盾的发展;以色列受到埃及、叙利亚联合的威胁;巴解组织的成立,开展武装斗争;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中东石油成为争夺的热点,美国扶植和武装以色列;苏联向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⑵经过:1967年6月,以色列突然进攻;以军6天之内占领大片领土;联合国积极干预,交战各国接受停火协议。⑶结果:阿拉伯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以色列占领新的领土,并拒绝归还;美苏“携手”干预。5、十日战争⑴原因: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失去的领土。⑵经过: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开始进展顺利,后以军反攻,联合国进行调停,双方实现停火。⑶结果:埃及和叙利亚收回了部分领土。四、印巴分立(1947年)1、蒙巴顿方案⑴背景:英国实力下降,从印度脱身。⑵内容:把印度分为三个部分,即印度、巴基斯坦和土邦区;印、巴分别建立两个独立的国家;授予各土邦可以自行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国家的权力。⑶后果:为克什米尔问题埋下了隐患。2、印巴分立⑴时间:1947年。⑵原则: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原则。⑶后果:引发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分治带来了次大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教派大屠杀;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极易导致宗教排斥和对立;两国的边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两国军事冲突,也是印巴分治直接造成的后果。五、两伊战争(1980—1988年)1、背景⑴领土争端,阿拉伯河的主权之争。⑵宗教纠纷;什叶派与逊尼派之争,伊朗鼓吹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⑶领导人恩怨:伊拉克萨达姆与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个人恩怨。⑷民族矛盾,双方都支持对方境内本民族的反政府活动。⑸地区霸权政策:萨达姆奉行地区霸权主义。⑹大国介入:中东的战略位置和石油资源。2、教训和影响⑴教训: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⑵影响: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形成更为复杂的矛盾;导致中东新一轮军备竞赛;美苏介入加剧了地区矛盾。六、海湾战争(1991年)1、原因:伊拉克侵入科威特;联合国制止侵略,授权出兵。2、经过⑴“沙漠盾牌”:调兵遣将。⑵“沙漠风暴”:空中打击。⑶“沙漠军刀”:阵地进攻。3、特点:标志着高科技局部战争登上世界舞台。4、影响⑴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⑵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第四讲: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课标要求⑴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⑵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⑶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一、《非战公约》1、背景:《洛迦诺公约》大大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使法国感到更加不安全。法国在得不到英国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希望争取美国对法国的安全提供某种保证。美国出于避免卷入欧洲纠纷和提高美国国际地位的考虑,决定缔结一项多边的非战公约。2、内容:《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3、评价:⑴积极性:从短期看,它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长期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非战公约》为和平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碘酊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它也成为二战后对德国、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⑵局限性:《非战公约》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签署《非战公约》的弱国、小国也没有受到公约的保护。日本、意大利等国虽然签署了《非战公约》,却很快发动了对《非战公约》签字国中国、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因此,寄希望于一纸条约就能够制止侵略,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完全是一种空想。二、国际联盟1、建立:威尔逊发起,巴黎和会重要议题。1920年成立,总部在日内瓦。2、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3、使命:⑴“维护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和平与安全”,裁减军备。⑵实行“集体安全”:制裁从事战争者。⑶对战败国殖民地“委任统治”。4、活动:⑴初期积极:恢复战后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⑵不光彩记录:20世纪30年代,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态度,失去其维护和平的作用。5、评价:⑴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普遍性国际组织。美国未加入,后沦为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组织。⑵作用:积极:其宗旨有积极意义,初期发挥过积极作用;消极:“全体一致”原则及英法操纵,使其不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三、联合国1、标志:1945年12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4、原则: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5、作用:⑴在成立初期为美国所把持操纵,一度成为其称霸世界的工具,70年代后由于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⑵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