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_第1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_第2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_第3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_第4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第一章引言第八章中央银行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九章货币需求第三章信用第十章货币供给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第十一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第五章金融市场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七章存款货币银行第十四章国际金融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货币(Money)——从价值形式发展的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功能看,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2、币材(MaterialOfMoney)——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币材通常具有四个性质,即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3、铸币(Coin)——铸造成一定的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铸币克服了秤量货币在使用中的弊端,便利了商品交换。4、纸币(PaperMoney)——即纸制的货币,包括国家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商人发行的兑换券和银行发行的纸制信用货币。纸币最初是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为克服金属货币在使用中的不便而发行的,与金属货币同时流通。金属货币制度崩溃以后,纸币取代金属货币,与存款货币一起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5、银行券(BankNotes)——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6、价格(Price)——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如果描述其外在表现,价格还可以解释为对商品和服务所应支付的货币金额。价格还是货币购买力的倒数。7、支付手段(PaymentMethods)——货币作为补足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或货币在不伴随商品运动而作为一种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8、流通手段(CirculationMethods)——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就是流通手段。9、货币贮藏(MoneyStorage)——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象征或代表被人们保存起来的功能。货币能够发挥这项功能是由于货币首先具有交换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10、世界货币(WorldMoney)——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它是货币职能在国内发展的延续。11、货币制度(MonetarySystem)——一个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的货币流动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12、货币单位(CurrencyUnit)——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也被称为价格标准。早期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就是贵金属的重量单位,后来货币单位脱离了金属内容,成为货币数量的专用衡量单位。13、本位币(StandardCurrency)——又称为主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其单位就是货币制度基本的货币单位,是辅币的对称,具有无限法偿能力。14、辅币(FractionalCurrency)——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主币的等分和对称,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15、无限法偿(InfiniteLegalTender)——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16、有限法偿(FiniteLegalTender)——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无限法偿的对称,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概念包括:1)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能同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因此货币的本质为: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货币能同一切商品直接交换,所有商品都必须与货币交换后才能同其他商品相交换。2、简述信用货币的特点。信用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价值符号。其特点为:本身无价值,不可兑换金属货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自身本无价值,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代表一定商品的价值。2)信用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债务货币①现金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是商业银行的负债②信用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③信用货币的物质基础是有内在价值的可支配商品3)信用货币是管理货币货币是银行的负债,银行有义务保持货币稳定的购买力。为保证货币所代表价值的稳定,需要中央银行对其进行调控与监管。3、简述货币的职能。货币职能主要有:①价值尺度(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职能。②流通手段(最基本的职能)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就是流通手段。③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作为财富或价值持有或积累。④支付手段货币在不伴随商品运动而作为一种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其是为了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而产生)。支付手段的产生源于商业信用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买卖脱节,但也包含着买卖进一步脱节和产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⑤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是货币职能在国内发展的延续。4、简述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信用货币制度下,以纸币为本位货币,它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并依靠国家法律强制流通的无限法偿货币。2)信用货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也不能兑换黄金。3)纸币的发行不受黄金准备制度的限制,其发行量决定于货币管理当局显示货币政策的需要。4)广泛实行非现金的转帐结算,流通中大量使用的是存款货币。5)货币发行是通过银行放款程序投入流通的,而不是像铸币自由铸造投入流通的.6)国家通过调节和控制货币量来保持货币流通稳定.5、如何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建立到1974年崩溃经历了30年的时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起着黄金的补充作用,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消除了国际贸易及对外投资的汇率风险,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创立了国际金融政策协调合作的新模式。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常设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关系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贷款,缓解了会员国国际收支困难,减少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扩大对外投资,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操纵国际金融活动。(2)美元作为国家货币和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各国储备的增加主要靠美国,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如果美国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3)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在这种汇率制度下,各国要么消极地管制对外贸易,要么放弃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使黄金储备大量外流,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进入70年代,美元危机更加严重,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第三章信用一、名词解释1、信用(Credit)---指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2、实物借贷(LoanOfSubject)——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的实物贷给借者,借者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实物借贷是一种很普遍的借贷方式。3、货币借贷(LoanOfMoney)——以货币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更灵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4、高利贷(Usury)——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它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基本信用形式。其特点是利率极高,且不稳定。5、商业信用(CommercialCredit)——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6、银行信用(Bank'sCredit)——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7、国家信用(SovereignCredit)——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借贷活动,其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8、消费信用(ConsumerCredit)——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和实物需求的信用形式。9、直接融资(DirectFinance)——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10间接融资(IndirectFinance)——资金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无直接契约关系,双方各以金融中介机构为对立当事人。双方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即金融机构发行(卖出)金融要求权,换取盈余单位的资金,并利用所得资金去取得(买进)对赤字单位的金融要求权。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①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有其特定的涵义,它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且这种付出只是使用权的转移,所有权并没有转移,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②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它不同于商品买卖。在商品买卖中,价值进行对等转移和运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卖者售出商品,获得等值的货币;买者付出货币,得到商品。但是在信用即借贷活动中,贷者把一部分货币或商品给予借者,借者并没有同时对贷者进行任何形式的价值补偿。其本身就包含了信用风险。2、简述股份公司的特点。①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②股东对公司负有限责任。③股票一般不能退股、可出售、转让。④股东的根据持有股票数量而有相应的投票权。⑤公司经营有专门经理人员进行。⑥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各国均有详尽的法规。3、简述现代信用的特征及作用。现代信用活动的特征表现为:首先,信用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其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第三,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第四,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现代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有: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增加社会产出;创造和扩大消费,通过消费的增长刺激生产扩大和产出增加,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如果对信用利用不当,则会导致信用风险的积累、爆发,经济泡沫的生成,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4、试对银行信用进行分析。①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媒介。②银行信用的特点:第一,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的暂时闲置货币,可以达到巨额的规模。第二,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既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又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额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③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当商业票据进行票据贴现时,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④银行信用能够突破商业信用在融资规模、方向、期限上的局限,是重要的融资形式。同时,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的发展也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一、名词解释1、利息(Interest)——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2、收益资本化(CapitalizationOfIncome)——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3、利息率(InterestRate)——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日常简称为利率。4、实际利率(RealInterestRate)——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5、名义利率(NominalInterestRate)——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6、固定利率(FixedInterestRate)——是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7、浮动利率(FloatingInterestRate)——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时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8、市场利率(MarketRate)——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9、公定利率(PublicRate)——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就是行业公定利率。10、官定利率(OfficialRate)——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就是官定利率,也叫法定利率。11、优惠利率(PrimeRate)——是指略低于一般贷款利率的利率。12、单利法(SimpleInterest)——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其计算方便,手续简单。一般适应短期借贷。13、复利法(CompoundInterest)——是单利法的对称,是指将利息额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复利是更能符合利息定义的计算方法。一般适于长期借贷。14、长期利率(Long-termInterestRate)——指的是与一年期以上的信用行为相对应的利率。15、短期利率(Short-termInterestRate)——指的是与一年期以下的信用行为相对应的利率。三、重点与难点分析1、怎样把握利率的种类现实中的利息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随着金融活动的日益发展,金融活动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利息率的种类也日益繁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多种多样不同的利率类别。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利率的各种分类之间是相互交叉的。例如,2年期的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为%,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差别利率、长期利率与名义利率。各种利率之间以及内部都有相应的联系,彼此间保持相对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国的利率体系。2、试分析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是相当广泛的。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等方面,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对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的升降,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在我国过去的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由于市场机制受到极强的压制,利率也就没有什么显著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调节提到日程上来,利率也开始被重视,但距离达到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首先是独立的决策权,议论多年,却极难落实。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自我约束机制还没有基本形成的条件下,利率的调整很难起到引导作用:利率调高不能促使其节约人力、物力消耗和加速资金周转,利率调低则更会促成浪费。因此只有当作为微观行为主体的国有企业真正形成自我的利益约束机制,相应地外部经济环境也能为其自我约束机制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时,利率在这一领域中作用的显著提高才会变成现实。3、如何理解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利率对于储蓄影响程度的大小,我们一般用储蓄的利率弹性来表示。由于个人储蓄通常构成社会总储蓄的主要部分,故以它为代表加以说明。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①替代效应:一般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②收入效应: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降低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愿意增加未来消费——储蓄,来替代当前消费。这一效应反映了人们有较强的增加利息收入从而增加财富积累的偏好。收入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时,希望增加现期消费,从而减少储蓄。这一效应则反映了人们在收入水平由于利率提高而提高时,希望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准的偏好。一般来说,一个社会中总体上的储蓄利率弹性究竟是大是小,最终取决于上述方向相反的两种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由于相互抵消,尽管利率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分别来看都很强,但利率的弹性却有可能很低。至于储蓄的利率弹性的方向,显然也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结果。4、如何理解利率对投资所起的作用利率变化对投资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厂商对资本边际效益与市场利率的比较形成的。如果资本边际效益大于市场利率,可以诱使厂商增加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但是同样幅度的利率变化以及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益的比对于不同厂商投资的影响程度可以是不同的。比如,在劳动力成本——工资——不随利率下降而降低的情况下,对劳动密集型的投资,利率弹性就小些;对资本密集型的投资,利率弹性就会大些。另外,期限较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率弹性会大些。存货投资的利率弹性则较复杂。由于存货的增减更主要的取决于产品销售及其他成本,利息成本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需有较大幅度的利率变化,才能引致存货投资量的明显变化。以上分析仅就一般市场经济环境而言。改革以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处于计划的直接管理之下,投资的规模基本与利率无关。改革后,尽管商品价格、商品生产与流通的集中计划管理色彩逐渐淡化,但到目前为止,完善的市场机制仍在形成的过程之中,这不能不影响我国投资利率弹性的提高。5、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传统的利率理论相反,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其利率决定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便有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这便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第五章金融市场一、名词解释1、金融市场(FinancialMarkets)——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2、金融工具(FinancialInstruments)——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3、商业票据(CommercialPaper)——是起源于商业信用的一种传统金融工具,也是工商业者之间由于信用关系形成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的总称。4、股票(Stocks)——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股票最基本的分类是按所代表的股东权利划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股票。前者的股息随公司的赢利而增减,后者的股息率固定。5、债券(Bonds)——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发行人不同,因此有不同的风险和利率。6、货币市场(MoneyMarket)——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7、资本市场(CapitalMarket)——又称中长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两大部分;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8、初级市场(PrimaryMarket)——是组织证券发行业务的市场。凡新公司成立发行股票,老公司增资补充发行股票,政府及工商企业发行债券等,均构成初级市场活动的内容。9、二级市场(SecondaryMarket)——也称次级市场,是买卖已上市的证券的市场。10、投机(Speculation)——是用以表述通过预期市场行情变动而赚取收益的经济行为。11、金融原生工具(UnderlyingFinancialInstruments)——是在实际信用活动中出具的能证明债券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主要有商业票据、债券等债权债务凭证和股票、基金等所有权凭证。原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上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也是衍生金融工具赖以生存的基础。12、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s)——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期货、期权和互换及其组合。通常以双边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或衍生于原生金融工具。合约规定了持有人的权利或义务,并据此进行交易,可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13、远期合约(Forwards)——是相对最简单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14、期货合约(Futures)——简称金融期货,是指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按约定的价格、交割地点、交割方式等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特定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协议。标的物是外汇、利率、股票价格指数等金融产品。15、期权合约(Options)——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买出一定数量的有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16、看涨期权(CallOptions)——又称买入期权,指期权的买方具有在约定期限内按协定价格买入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如果投资者预期金融资产的价格近期将会上涨,按协议价买入该项资产并以市价卖出,可赚取市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判断失误则损失期权费。17、.看跌期权(PutOptions)——又称卖出期权,指期权的买方具有在约定期限内按协议价卖出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如果投资者预期金融资产的价格近期将会下跌,可以较低的市价买入该项资产再按协议价卖出,可赚取协议价与市价之间的差额;判断失误则损失期权费。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①融通资金的功能: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一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供需双方的融资。资金盈余方通过对自身闲置资金的运用,及时为资金短缺方提供资金来源,从而实现资金余缺的调剂;二是金融机构间的融资。这类融资以交换票据、同业拆借等方式完成;三是地域间的资金转移,有利于国际与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往来。②积累资金的功能:金融市场上资金短缺方运用股票、债券的发行筹措资金,从事生产活动;资金盈余方则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将自己一部分积蓄提交给证券发行者,从事投资活动。这样,以金融工具为媒介,完成了资金投资、增值、积累的全过程。③降低风险的功能:金融市场拥有众多的金融工具可供投资者选择。金融工具有高度的风险性,金融市场的运作又以严格的法定规则为依据。这一切使投资者一方面能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又可得到法律的保护,起到降低投资风险的作用。④宏观调控的功能:这是金融市场在货币供需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推行货币政策的场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基础货币,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的买卖和发行,实质是资金的重新分配和组合,利率的变动使资金得以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的宏观调节。2、资金供求者之间的融资活动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它们各有哪些优点与局限性(1)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融资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如企业直接发行股票和债券就是一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具优点,也各有局限。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但直接融资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为多;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3)与直接融资比较,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灵活便利;安全性高;规模经济。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有两点: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对筹资者的压力;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了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3、金融市场有哪些构成要素与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样,一个完整的金融市场需要有一些必备的市场要素,否则,市场活动就难以顺畅地运行。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要素有:(1)市场参加者①政府。政府部门是一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在货币市场上,政府通过发行国库券借入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各国政府主要利用发行国债满足资金需求。②金融机构。③企业。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同时也为市场提供巨额、连续不断的资金。④居民个人。居民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资金供给者。(2)金融工具从本质上说,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就是货币资金,但由于货币资金之间不能直接进行交易,需要借助金融工具来进行交易,因此,金融工具就成为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载体。金融工具一般具有广泛的社会可接受性,随时可以流通转让。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能分别满足资金供需双方在数量、期限和条件等方面的不同需要,在不同的市场上为不同的交易者服务。包括:债权债务凭证、所有权凭证、信托契约凭证、金融衍生工具。(3)中介人包括金融机构、经纪人、交易商等。其中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经纪人是指的在金融交易中充当交易双方的中介而从中收取佣金的中间商人。交易商是指自己买卖证券或票据,从差价中取得利润,自负盈亏的买卖商或投机商。(4)组织形式即金融交易所采取的方式。金融交易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织方式:一是有固定场所的有组织、有制度、集中进行交易的方式,如交易所方式;二是在各金融机构柜台上买卖双方进行面议的、分散交易的方式,如柜台交易方式;三是电讯交易方式,即没有固定场所,交易双方也不直接接触,主要借助电讯手段来完成交易的方式。这几种组织方式各有特点,分别可以满足不同的交易需求。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上这几种组织方式应该是并存的,彼此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5)管理方-----政府作为管理者4、简述金融市场的分类。(1)按金融资产的期限长短可分为①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市场,资金融通期限在一年以上。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②货币市场: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最长不超过一年。如:短期国库券市场、票据贴现市场(2)按融资方式可分为①直接证券市场直接证券:资金赤字单位以自己的名义发行的证券。如:公司债券②间接证券市场间接证券:由金融机构中介发行,如:大额可转让存单。(3)按金融工具上市的先后划分①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发售新证券的市场。如:证券发行市场②二级市场:已存在的证券买卖、换手交易的市场。如:证券流通市场(4)按交割期划分①现货市场:在二个交易日内交割完成②期货市场:交割是在成交日之后合约所规定的日期如几周、几月之后进行。(5)按区域划分为:国内金融市场:活动范围限于本国领土之内,双方当事人为本国的自然人和法人。国外金融市场:其活动范围则超越国界,双方当事人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和法人。5、如何把握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性(1)按不同的分类标准,金融工具的种类多样。见下表。按不同期限货币市场工具(商业票据、短期公债、CD、回购协议)资本市场工具(股票、公司债券、中长期公债)按不同融资形式直接融资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间接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CD、银行债券、人寿保单)按不同权利义务债权凭证(除股票外其他金融工具)所有权凭证(股票)按与实际信用活动的关系原生性金融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基金)衍生性金融工具(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2)各类金融工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的共同特性。期限性是指一般金融工具规定的债务人从举借债务到全部归还本金与利息所经历的时间。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一般说来,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金融工具的盈利率高低和发行人的资信程度也是决定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因素。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可能性的大小,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特性。对收益率大小的比较要将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收益率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还必须考察风险大小。(3)所有的金融工具一般都具有上述四个特征,但不同的金融工具在上述四个方面所表现的程度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便是金融工具购买者在进行选择时所考虑的主要内容。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反映了各种特性的不同组合,故能够分别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的不同需求。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一、名词解释金融机构(FinancialInstitutions)——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为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Intermediation)——指专业化的融资中介人,以发行融资证券的方式汇集各种期限和数量的资金,并进行集中运作,投向需要资金的社会各部门,促进了资金从盈余者向资金短缺者的流动。3、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s)——专门从事股票与债券投资活动,代办发行或包销证券,并为企业提供长期信贷服务的银行。4、专业银行(SpecializedBanks)——指专门从事指定范围内的金融业务、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银行。专业银行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群和业务范围。目前各国主要的专业银行包括投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开发银行、储蓄银行和进出口银行。5、政策性银行(PolicyBanks)——由政府投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信贷融资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目标是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方式,有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6、信用合作机构(CreditCooperation)——由个人集资组成的以互助为宗旨的合作性金融组织。这些合作机构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分为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7、商业银行(CommercialBanks)——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也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8、保险公司(InsuranceCompany)——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9、信托机构(TrustCompany)——从事信托业务、充当受托人的法人机构。其职能是财产事务管理,即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管理、经营、处置财产,可概括为“受人之托、为人管业、代人理财”。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分析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一)中央银行(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其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发行、管理货币等。我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由国务院领导)层次:总行、分行(9家)、中心支行营业管理部门(2个北京、重庆)(二)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中的主体,其特征主要是盈利性。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①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②股份制商业银行a.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全国性商行中信实业银行:我国第一家企业集团银行华夏银行:中国第一家由工业企业开办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b.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已不局限于某一地区)如: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③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④外国银行---外国银行的分支行如,汇丰银行、花旗银行(三)专业银行最大的特点:不吸收活期存款①投资银行定义:专门从事股票与债券投资活动,代办发行或包销证券,并为企业提供长期信贷服务的银行.我国的投资银行:第一家:1995年8月成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我国的投资银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投资银行的雏形是:信托投资公司②储蓄银行定义:专门经办居民储蓄,以储蓄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的专业银行。资金运用:提供消费信贷、住宅贷款、投资我国:2004年2月15日中国首家住房储蓄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开业。③抵押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定义:专门从事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抵押品的贷款发放的银行。(四)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区别:政策:受政府控制专业:独立开展业务定义:由政府设立的金融机构,从事政府交办的政策性金融业务。特征:a政府控制性b非盈利性c非商业性d不能信用创造分类:①开发银行: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贷款1994年4月,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国家重点建设②农业政策性银行:配合政府农业政策,为农业提供特别贷款。1994年11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基础建设、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③进出口政策性银行:支持和推动进出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金融机构。1994年4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促进机电产品的出口。(五)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的区别:不以吸收存款为主要来源1、保险公司任务:分散风险保险是以集中起来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被保险人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个人因死亡、伤残给付保险金的一种方法。我国的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泰康、新华、华泰等。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如,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劳合社)2、证券公司三大业务:承销、经纪、自营我国有2600多家证券交易营业部国泰君安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云南民族证券、西南证券、广发证券等。3、信用合作社定义:由合作社成员集资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分类:1)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单位的信用组合。我国:1996年以前,由农行管理1996年以后,与农行脱钩,恢复为合作制的性质。2)城市信用社:是城市小工商业者的信用组合。我国现在已经改组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如,昆明市商业银行4、财务公司(金融公司)定义: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消费信贷、企业信贷我国的财务公司由企业集团内部集资组建。目的:为本企业集团内部集资或融通资金,不得在企业集团外部吸收存款。5、信托投资公司:代为理财信托公司:代理人客户:委托人业务:信托业务、投资业务我国: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各省省属信托投资公司6、金融租赁公司7、邮政储蓄公司2、简述保险的概念、职能和种类①保险的概念。保险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另一方面,保险是一种因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保险形成的要素:可保危险的存在;多个经济单位的结合;随机事件的科学化。②保险的职能。保险具有分散风险、组织经济补偿两个基本职能。此外,在现代经济中还具有融通资金的作用。③保险的种类。保险常见的分类有:按保险基金来源的不同,分为商业性保险和政策性保险;按保险对象的不同,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按保险保障范围的不同,分为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人身保险;按照保险实施形式差异,分为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④保险合同。保险合同,也称保险契约,是指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订立的一种协议。订立保险合同的目的是保障被保险人对其财产或者生命、健康所享有的利益。3、简述信托的概念、特点、职能和分类①信托的概念。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签定合同,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信托有两种方式:贸易信托和金融信托。信托的成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信托行为、信托财产和信托关系人。②信托的特点。特点:财产权是信托关系成立的前提;信任是信托的基础;信托的目的是为了受益人的利益;受托人不承担损失风险;信托是多边经济关系。③信托的职能和分类。职能:财务管理职能;资财融通职能;信用服务职能。信托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多种分类。主要有:(1)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2)公益信托和私益信托;(3)设定信托和法定信托;(4)契约信托和遗嘱信托;(5)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6)国内信托和国际信托;(7)资金信托和非资金信托。4、我国银行走向世界时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跨国银行的兴起和发展,说明尽管国与国之间存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别,但是银行业的国际化、全球化将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我国银行在走向世界过程中,既要积极主动,又要谨慎稳妥,目前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①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实施问题。我国中央银行应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地制定出符合国际惯例的各种金融法规,以便能保证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正常有序,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顺利实现。②金融机构的设立与分工问题。我国商品经济尚欠发达,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很大,这就要求设立相应的金融机构和开展特殊的金融业务,为地区经济服务,为国内经济服务。随着改革开放和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国外银行、合资银行在国内开立分支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势不可挡,对这类银行也需进行有效的管理。③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问题。银行业的国际化,使银行业务处于高度风险之中。切实做好经营风险的预测、防范工作,是我国银行国际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一旦银行出险,受损的不仅是一家银行,而是整个国家,甚至波及全球。5、如何认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性质银行类金融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与一般工商企业既有共同点,也有其特殊之处。其共同点是:从事直接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自有资本,独立核算,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等。其特殊之处在于:(1)来自于资本高杠杆率的特殊利益。在银行经营过程中,银行不需投入很多的自有资本即可进行经营,并获取可观的收益,资本的财务杠杆率非常高。在资本高杠杆率的作用下,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以其所拥有的巨额信贷资本、兼有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大量专业管理人才,在业务经营活动中能够创造出丰厚的收益。(2)银行的特殊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它与客户之间并非是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而是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在经营活动中不是表现为等价交换,而是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即银行以存款方式向公众负债、以贷款方式为企业融通资金。银行经营活动的这种特殊性,产生出特殊的风险:即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公信力风险和竞争风险等。第七章存款货币银行一、名词解释1、单元银行制度(UnitBankingSystem)——又称单一银行制度,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2、总分行制度(BranchBankingSystem)——又有分支行制之称,它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3、银行控股公司制度(ShareHoldingBankingSystem)——银行控股公司也有银行持股公司之称,一般是指专以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4、负债业务(LiabilityBusiness)——指银行吸收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负债、其他负债、自有资本。其他负债主要包括从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5、资产业务(AssetBusiness)——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其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6、贴现(Discount)——这项业务的内容是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或者说,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7、贷款(Loan)——又称放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8、证券投资(SecurityInvestments)——是指商业银行以其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9、中间业务(Mid-Business)——凡是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为中间业务。10、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Business)——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11、汇兑业务(ExchangeServices)——是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受款人的一种业务。12、信用证业务(LettersOfCredit)——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现在广泛开展的为商品信用证业务。13、代收业务(Collection)——是银行根据各种凭证以客户名义代替客户收取款项的业务。14、代客买卖业务(TradeAgency)——是银行接收客户委托,代替客户买卖有价证券、贵金属和外汇的业务。15、承兑业务(Accepting)——是银行为客户开出的汇票或票据签章承诺,保证到期一定付款的业务。16、信托业务(Trust)——是银行作为受托人按客户或委托人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处理有关钱财方面的事项。17、代理融通业务(FinancingAgent)——是由银行或专业代理融通公司代顾客收取应收账款并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方式。18、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是近年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其内容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变革。19、原始存款(OriginalDeposit)——又称为基础存款,是指银行以现金形式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其拥有的一笔资产,是可用作放款或投资的盈利性经营资金。20、派生存款(DerivativeDeposit)——又称为衍生存款,它是指的通过放款、贴现、投资转化而来的存款。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①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作为企业,商业银行和其他工商企业一样,以获取利润作为其经营目的。商业银行一方面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和暂息货币;另一方面又以债款或投资的形式将货币资金投放于社会再生产,并从中取得利息收入。②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商业银行贷款的货币资金没有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只是以支付利息为代价的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让渡。③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经济管理的内容:商业银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必须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贷款对象进行监督和管理,甚至是干预。2、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1)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借以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①银行资本金:是指归商业银行永久支配使用的一定数额的资金。它是商业银行开业、经营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资本金是商业银行对自身的负债,在商业银行全部营运资金中,资本金所占比重很小,一般为全部资金来源总额的10%。②存款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最重要的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直接制约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竞争能力。存款按性质可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③借款负债:借款是商业银行除存款之外吸入资金的一种负债方式。借人款不构成商业银行经常性和长期性的资金来源。借款负债有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借款和市场借款。④结算负债: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非现金结算业务及在同业往来过程中临时占用他人的资金。(2)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其经营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的业务。①贷款:贷款是商业银行按一定利率和确定的期限出借货币资金的信用活动。它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贷款主要有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贴现贷款。②投资:一般而言,投资是商业银行参与有价证券买卖而持有证券所引起的银行资金的占用。③票据承兑:票据承兑是商业银行作为商业汇票作按期付款的承诺。如果出票人到期无力付款,银行有责任为出票人垫款,这时,承兑业务转化为贷款业务。④储备资产:储备资产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存款提取而保存的各种形式支付准备金的总称。(3)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银行经营中间业务无须占用自己的资金。中间业务包括转账结算、信托、汇兑、代理、信用证、担保见证、咨询情报、计算机服务等。3、试分析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以及派生存款创造的条件。原始存款是指银行以现金形式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其拥有的一笔资产,是可用作放款或投资的盈利性经营资金。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的贷款或投资转化而成的存款。商业银行信用的扩张与收缩是通过派生存款量的增减变化实现的。派生存款的创造必须具备两大基本条件:①部分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②非现金结算制度: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4、试分析制约信用扩张与收缩的因素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为了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减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以及实现金融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用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必须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它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和派生存款量成反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就降低,派生存款量就减少;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可使用的存款量就增加,从而使银行的贷款和派生存款量相应扩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派生存款的创造。②付现率:亦称现金漏损率,指借款人以现金形式支取贷款的数量占贷款总量的比例。借款人以提取现金形式支取贷款,使得银行的存款余额减少,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银行必须减少贷款的发放,由此引起整个银行体系信用规模的缩小。5、如何认识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①盈利性原则: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力争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费用换取最大的经营成果。盈利性原则不仅体现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性质,而且反映了银行业竞争对商业银行的要求。②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避免资产损失的可靠程度。引起银行经营的风险大致有两类:一是市场风险,这是由于影响市场波动因素的不确定性。如利率升降、商品供求变化等;二是违约风险,这是借款人不能履约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风险总是对银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倡导稳健经营,注重资产安全和风险防范。③流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指银行保持资产在不发生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即当银行需要资金时,能够通过迅速收回资产予以满足。同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来满足客户提现和贷款的要求。6、试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①资产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是将管理重心放在资产方面,特别是要注重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流动性的实现要依靠资产结构和期限的合理安排。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性贷款理论、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三个发展阶段。②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是指商业银行对存款和其他资金的筹措安排和结构调整的活动,对外筹措资金的规模取决于银行贷款等资产运用的规模,银行积极寻找新的负债方式,在负债管理中寻求资金的流动性和清偿力。③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实现资产和负债的统一、协调的一种管理理论,它标志着商业银行开始注重对资产和负债的全面管理。第八章中央银行一、名词解释1、中央银行(CentralBank)——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管理当局。2、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UnitCentralBankSystem)——这种体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3、复合中央银行制度(CompoundCentralBankSystem)——是指一个国家没有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MultinationalCentralBankSystem)——是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5、发行的银行(IssuingBank)——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6、银行的银行(Banker'sBank)——包含这样两个内容:(1)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2)作为金融管理机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有效影响。7、国家的银行(State'sBank)——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8、乘数(Multiplier)——作为货币供给之源的基础货币,可以引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给量。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就是乘数。9、原始存款(PrimaryDeposit)——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张信用的源泉。10、派生存款(DerivativeDeposit)——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11、存款保险制度(DepositInsuranceSystem)——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据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三、重点与难点分析1、简述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也是中央银行运用经济手段对金融实施宏观调控的基础。①流通中货币:指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而形成的流通中的现金钞票。中央银行是全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流通中的货币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②政府部门存款: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具有代理国库的职责。政府部门存款就是中央银行代理国库过程中所接受的政府的各类存款以及各级财政预算执行中因先收后支,或收大于支而形成的财政资金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结余。政府部门存款一般属于暂息性质的短期资金来源。③商业银行存款:为履行职能,中央银行需要掌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部分存款。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这是中央银行稳定的长期性资金来源;超额准备金存款,这部分存款属短期周转性存款,主要是为了方便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的清算。④国际金融机构的存款或向国外政府的借款。2、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借以运用其资金,对政府、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特殊的金融服务,实现宏观调控的业务。①政府贷款:中央银行的政府贷款是在国家财政由于收支时间差造成不平衡而急需的大量紧急支出,或在年终决算出现收支不平衡时所给予的资金支持。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的贷款有正常贷款、财政透支、直接购买政府债券和间接购买政府债券四种,其中,间接购买政府债券方式较为可取。②商业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资金周转困难时提供的资金融通。商业银行贷款的实质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基础货币,它直接决定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和存款创造的能力。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主要有再贴现和再贷款两种。③金银、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必须掌握和管理一定数量的金银、外汇储备,以平衡国际收支、稳定币值和汇率。金银、外汇的持有结构,从安全性、兑现性和收益性三方面综合考虑,其中以兑现性最为重要。④证券买卖:中央银行经营证券买卖业务是为了管理金融、调控信贷规模和市场货币供给量,并不是为了获利。证券买卖是通过对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再抵押业务或在公开市场购入、出售有价证券进行。3、简述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清算业务是中央银行集中票据交换及办理全国金融机构间资金清算的业务,是中央银行金融服务职能的具体反映。清算业务实现了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的非现金结算,避免了现款支付的麻烦,便利了异地间资金的转移。①票据交换:票据交换是指同一地区范围内(同城)将所有金融间的应付应收票据交换后,仅其差额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结算的一种清算方式。②办理异地资金转移: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清算中心,结算异地各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划拨的清算业务。4、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职能。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是指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国家赋予的权力,以金融方针、政策、法规为依据,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对金融活动进行组织、调节、服务与监督的业务。它包括对外的金融管理和对内的金融管理。对外的金融管理涉及外汇买卖、国际结算、资本流动、外汇市场及境内外资银行的管理等内容。对内的金融管理有三种类型:①预防性管理:指中央银行为了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②应急性管理:金融机构在经营业务过程中,难免遇到临时资金短缺,这时,金融机构可运用拆借、再贴现、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弥补临时资金不足。但在发生长期资金短缺且影响清偿力时,中央银行就有义务提供紧急贷款,帮助金融机构克服困难。③援助性或制裁性管理:中央银行有权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切业务实行监督和检查。对有助于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务健康扩展的行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扶持;对有损于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行为,则要依法制裁。5、简述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银行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央银行向政府和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和划拨清算等方面的业务时,也收取利息和费用,但中央银行收取利息不是为了盈利,其确定利率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宏观金融调控的需要。(2)中央银行与国家政府关系密切,享有国家法律上所授予的特权。各国建立中央银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借助中央银行制定实施宏观金融政策,管理和监督金融机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中央银行具有一般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超然地位和特权地位。这种地位借助法律来实现,即国家赋予中央银行以法定职责,明确其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享有垄断货币发行、代理国家金库、掌握发行基金、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定基准利率、管理金融市场等一般银行所没有的特权。(3)中央银行具有特殊的业务对象。中央银行不对工商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其业务对象是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而且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涉及的是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宏观金融活动,即以宏观金融领域作为活动范围。6、如何认识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由中央银行组织的支付清算系统是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可以安全、高效地清偿债权债务关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还有利于中央银行正确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其具体作用主要有:(1)支持跨行支付清算。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行与所在地支付系统的城市处理中心连接,通过支付系统提供的开放的业务处理路径,实现跨行支付业务的快捷、安全、方便处理,并有利于实现其最终清算;(2)支持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央银行负责支付清算系统,可以全面及时掌握支付信息,有利于正确地分析金融形势、制定货币政策。同时,支付系统又是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例如,通过提供便利或设置障碍,支付系统可以加快或放慢货币流通的速度;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系统与支付系统连接,使中央银行的债券买卖与金融机构的账户处理同步完成,实现资金的即时转账,可以有效地缩短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时滞;(3)有利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行可以通过支付系统实时监控本机构及辖署各分支机构清算账户的变动情况,并灵活地进行头寸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系统还为商业银行提供紧急融资服务,提高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4)有利于防范和控制支付风险。支付系统通常设置头寸预警功能,金融机构清算账户达到余额警界线时,系统自动报警,中央银行可对清算账户实施必要的控制。此外,系统还具有支付清算信息和异常支付监测等功能。第九章货币需求一、名词解释1、名义货币需求(NominalDemandForMoney)——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以Md表示。2、实际货币需求(RealDemandForMoney)——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3、交易动机(TransactionMotive)——是凯恩斯提出的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之一,是指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基于交易性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就称之为货币的交易需求。4、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Motive)——是凯恩斯提出的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之一,又称预防动机,是指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凯恩斯认为,人们因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同方向变动。因为人们拥有的货币越多,预防意外事件的能力就越强。这类货币需求就称之为货币的预防需求。5、投机动机(SpeculativeMotive)——是凯恩斯提出的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之一,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由此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6、交易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即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7、剑桥方程式(EquationOfCambridge)——即M=KPY,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8、流动性陷阱(LiquidityTrap)——它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二、相关公式1、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M=p*t/v其中:p为商品平均价格;t为待售商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2、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T3、剑桥方程式:M=KPY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公式:L=L1(Y)+L2(I)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三、重点与难点分析1、试述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观点: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货币是交换媒介,可多次充当媒介;货币需求量M=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v总额=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所以,M=p*t/v(二)传统的货币数量说1、费雪的现金交易说认为,一国的物价水平决定于三个因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流通货币的效率即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交易数量现金交易方程式:MV=PT2、现金余额数量说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剑桥方程式:Md=kPY现金余额说开创了四种分析货币需求的方法:从货币为其持有者提供效用的角度来分析;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角度分析;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来分析;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货币需求。(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注重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的分析认为,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函数为:M=L1(Y)+L2(r)(四)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因此,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货币的供应方面。2、什么是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区别何在将货币需求细分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是在通货膨胀或物价变动的条件下产生的。如果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就没有必要再去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所谓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实际货币需求剔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而名义货币需求则没有。对于货币需求者来说,重要的是货币所具有的购买力的高低而非货币数量的多寡,因此,他们更为关注实际货币需求;但在物价总水平有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区分并研究名义货币需求对于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①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③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