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学测试答案_第1页
一、教育学测试答案_第2页
一、教育学测试答案_第3页
一、教育学测试答案_第4页
一、教育学测试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育学测试答案一、教育学测试答案一、教育学测试答案xxx公司一、教育学测试答案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教育学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的诸多矛盾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A.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教育组织形式之间的矛盾2.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赫尔巴特B.桑代克C.乌申斯基D.夸美纽斯3.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卢梭D.洛克4.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5.《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其作者是()A.凯洛夫B.克鲁普斯卡娅C.杨贤江D.恩格斯6.()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8.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A.教育学的雏形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9.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A.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C.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对美学的学习10.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上课B.教学C.智育D.教育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12.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不包括()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教育机智13.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课程理论1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从()开始的。A.京师大学堂的建立B.五四以后C.京师同文馆的建立D.废科举,兴学校15.中小学教材的编写要考虑的首要原则是()

A.形象性与兴趣性统一B.娱乐性与生活性统一

C.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D.知识性与个性统一16.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17.下列不属于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的是()A.孟子B.卢梭C.裴斯泰洛齐D.荀子18.“孟母三迁”反映了()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19.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A.全员参与B.学生为本C.决策分享D.个性化20.()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培养目标21.我国教育史上颁布的第一个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2.“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指教师职业发展处于()A.专门化阶段B.职业化阶段C.非职业化阶段D.专业化阶段2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24.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因为()A.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C.人的发展具有互补性D.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25.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说明()A.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B.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C.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D.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26.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B.创造性C.系统性D.复杂性2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2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29.我国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A.天文学、数学、医学、修辞、辩证法、音乐B.文法、修辞、辩证法、几何、骑马、下棋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3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31.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

32.“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起影响作用。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努力33.—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34.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为谁服务B.教育怎样培养人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D.要把教育引向何方3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6.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最早出现于()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文艺复兴时期D.近代社会37.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都可以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38.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A.预见性B.目的性C.创造性D.选择性3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了教师的()A.创造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复杂性40.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六三三学制D.壬子癸卯学制41.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科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4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4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得到感性知识所采用的直观手段属于()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感知直观44.()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布鲁纳D.凯洛夫4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A.发现法B.练习法C.实习作业法D.实践活动法46.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划分依据是()A.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B.教育评价参照的基准不同C.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D.评价的分析方法47.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48.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A.品德认识B.品德意志C.品德情感D.品德行为49.关于体谅模式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坚持性恶论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C.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50.德育中的实际锻炼法不包括()A.春游B.公益劳动C.生产劳动D.树立榜样5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A.上好每一堂课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了解和研究学生D.教育好个别学生52.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53.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54.借助学生的成绩表、作业、日记等书面材料对学生进行了解的方法是()A.观察法B.分析书面材料法C.调查法D.谈话法55.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A.发展学生个性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D.坚持“循序渐进”56.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体育活动D.社会活动57.把两个及其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58.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因果关系的办法,称为()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问卷法59.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每一墙壁都能说话”体现了什么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说服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60.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61.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62.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63.()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A.常规班会B.班务会C.主题班会D.生活班会64.()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探索,强调研究与行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A.教育叙事研究B.教育行动研究C.教育质性研究D.教育调查研究65.()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A.榜样示范法B.品德修养指导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66.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规范的D.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67.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68.一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9.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的关系是()A.两者相同B.后者指导前者C.后者反映前者D.前者决定后者70.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施教,体现了()的教学原则。A.高速度B.高难度C.量力性D.直观性7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72.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孔子B.昆体良C.杜威D.夸美纽斯73.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74.通过对地图的直观感知而进行的直观教学方式是()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形象直观D.言语直观7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小组合作学习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7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78.教师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谈话法D.书面材料分析法79.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B.课堂教学的延续C.课外校外的文体活动D.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80.个案研究属于()A.历史研究B.比较研究C.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8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贝尔82.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8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A.民主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专断型D.强硬专断型84.我国于()年对《义务教育法》做了最新修订。A.1986B.1987C.2006D.200785.最早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下列哪个朝代()A.明代B.汉代C.宋代D.元代86.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观察,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是教师作为()的角色。A.设计者B.指导者C.组织者和管理者D.反思者和研究者87.“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88.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导向作用D.激励作用8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90.()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9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有用才能”看成是一种固定资本。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具有()A.政治功能B.育人功能C.文化功能D.经济功能92.“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A.个体差异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顺序性和阶段性D.均衡性93.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94.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词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9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96.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A.布鲁纳B.马斯洛C.裴斯泰洛齐D.布鲁姆97.“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论是()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98.“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出自哪部教育著作()A.《孔子》B.《学记》C.《中庸》D.《孟子》99.名词术语脱离实物,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10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德育的()原则。A.导向性B.疏导C.因材施教D.发展性二、判断题1.德育就是政治教育。()2.西欧在封建社会时期,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3.学校应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4.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5.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6.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7.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学科的标志。()8.“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说明了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9.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以法令形式颁布的学制系统。()10.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在19世纪达到高潮。()11.相对于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论更能反映教育起源的本质。()12.孟母择邻的故事表明环境因素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变化。()13.学生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学生平均发展。()1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学对象。()15.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16.教师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17.教育是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本能的无意识模仿。()18.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9.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20.对个体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遗传。()2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2.范例式教学又称为实例式教学。()23.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2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25.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26.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27.任何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年龄特征而强求一律,不仅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会降低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效果。()28.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29.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叫做形成性评价。()30.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31.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京师大学堂。()3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33.家庭教育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短。()34.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智力开发无需特别训练。这是形式教育论的观点。()3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36.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教师教得怎么样。()37.在学校教育中,搞好了教学就搞好了智育。()38.马卡连柯提出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39.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知识,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40.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41.新课改强调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课外活动。()42.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的结论甚于研究的过程。()43.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这是地方课程。()44.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45.我国的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46.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了解学生、了解课程计划、设计教法。()47.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10次属于体罚。()48.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49.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叫形成性评价。()50.素质教育是促进各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三、简答1.试述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3.从老师的方面说,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5.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6.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涵义及其贯彻要求。7.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8.简述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9.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0.简述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四、论述1.试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和表现。2.试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3.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4.试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五、案例分析1.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到。“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从教育观、学生观、师生关系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行为2.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题,哪些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案例进行分析。教育学综合测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CAACB6—10BDDCB11—15CDCDC16—20CDBDB21—25CCBBB26—30ABBDB31—35DBDCD36—40AACAB41—45DAADA46—50BACAD51—55CCCBA56—60BDBAA61—65BACBB66—70DDCCC71—75AAABA76—80DDADC81—85AABCC86—90DCBCD91—95DCCAC96—100ACCAB判断题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三、简答题试述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从老师的方面说,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涵义及其贯彻要求。(1)基本涵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学生方面: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教师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简述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简述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实践性(5)广泛性四、论述题1.(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①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2.(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做到:①依法执教,严谨治教;②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①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③要全面关怀学生;④要关爱全体学生;⑤理解和宽容学生;⑥解放学生;⑦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要求教师做到: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③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要求教师做到:①高度自觉,自我监控;②身教重于言教。3.(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②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④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⑤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⑥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④不利于因材施教;⑤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⑥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4.(1)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①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