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平煤高级中学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内蒙古平煤高级中学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内蒙古平煤高级中学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要深入研究下图中B处的古代历史,我们不得不借助的当地古代文字是:A.甲骨文字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泥版文字2.1908年,列宁在《公社的教训》一文中,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总结时提出:“尽管俄国革命在目的和任务方面与1871年法国革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的主张。这表明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形式B.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D.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被列宁完全接受3.下图中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那么中国人的反应应是A.窃喜 B.愤怒C.麻木 D.同情4.近代以来天津引领时代潮流。下列对近代天津历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开设新式学堂 B.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D.开通中国首条空中航线(京津航线)5.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是①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②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④元朝设立行中书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6.关于两德统一,美国有关人物的回忆录多将德国统一事件置于美苏关系、美欧关系等大的政治框架之下,无限放大美国在统中的作用。而苏联有关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地叙述了德国统一中戈尔巴乔夫的所想所做,认为德国的统一首先应归功于戈尔巴乔夫和布什。由此可见,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不能准确记述历史事实 B.亲历者的回忆录最为真实C.比其他史料可信度更高 D.难免受到叙述者主观影响7.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从材料中可以判断,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8.下图为法国巴黎先贤祠中卢梭的棺椁。棺木外形设计成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这一设计寓意最贴切的理解是A.卢梭批判了封建教会 B.卢梭指引了大革命道路C.卢梭思想照亮了法国 D.卢梭背叛了天主教9.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10.“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在这里均可受到热情招待。这里出现了一些由艳光四射且博学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会,作家、学者们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各种问题,参与者常因其口才和机智而声名大噪。”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古希腊时代的雅典B.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C.宗教改革时期的伦敦D.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11.1924年2月,中共通过的决议指出:“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及其他实际运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这一精神的贯彻A.限制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B.提升了中共在合作中的地位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D.适应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12.著名历史学家柏扬曾说:在中国许多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开国君主往往比较英明,但到了第二、第三代帝王时很容易出现危机,这就是所谓的“瓶颈危机”。下列王朝中没有出现“瓶颈危机”的是A.秦朝 B.明朝 C.隋朝 D.清朝13.自明朝隆庆年间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可能高达六七万比索以上,约合四千多万库平两,极大地改变了明初以来白银短缺的状况。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 B.手工业品在海外深受欢迎C.已由农业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变 D.白银货币化体系已经建立14.下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皇权的加强 B.中央集权的加强C.皇帝与宰相矛盾激化 D.君臣关系不断变化15.下面左图是唐初10道图,右图是元中期11行省图。对比二图可知,元代的行政区划A.多以山川形势为界 B.便于地方政府治理C.加强了地方文化的认同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6.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C.经济发展缓慢D.阶级矛盾的缓和17.在列宁看来,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但社会主义国家并不一定要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取得胜利。俄国完全可以开辟自己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A.十月革命引发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 B.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C.列宁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社会主义适合在落后国家建立1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在造型上显得含糊一些,给人不可捉摸的混乱现象。唐代佛像各具形态,职能分工也越来越明确。这一变化反映出唐朝A.佛教艺术开始中国化 B.各有职守的大一统的政治秩序C.佛像雕塑艺术的发展 D.佛教艺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19.1931年9月25日,日本《读卖新闻》称“帝国政府于满洲并无领土欲求,我所期待的是帝国臣民安居乐业,以资本与劳力获得参加地区开发机会”。据此可知,这篇报道的实质是A.掩盖日本政府的侵略野心B.推脱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责任C.为全面侵华进行舆论宣传D.强烈反对对伪满洲国的批评20.18世纪的法国令人向往,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大大发展了起源于英国的启蒙运动。他们苦苦思索个人权利从何而来,国家权力从何而来,如何处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核心问题。下列项中,与这些“核心问题"的思考对应正确的是A.自由平等--社会契约--理性王国 B.人民主权--自由平等--以民为本C.天赋人权--开明专制--分权制衡 D.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分权制衡21.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C.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D.打到封建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2.下图宣传画发表期间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是A.全国农村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B.农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23.观察下边漫画,图中蜈蚣寓意着A.德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24.英国“脱欧”近年来闹得纷纷扬扬。受英国“脱欧”影响最大的是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欧元国际化 D.西欧一体化25.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世界贸易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A.促进经济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26.1945年8月蒋介石连线三次电意中共领抽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也有多次复电。从双方电文可以推知重庆谈判是A.国共两党不对等的、艰难的谈判B.蒋介石和毛泽东个人魅力的展示C.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先的谈判D.将介石和毛泽东个人之间的对决27.1963年第18届联大讨论召开贸易与发展会议问题,会上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1964年,七十五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削弱了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1980年该集团成员国达119个这主要反映了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B.联合国是实现多边合作的重要舞台C.经济区域集团突破地域限制D.新兴国家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28.如表为1941~1945年苏联和德国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对比反映出A.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B.德国战败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C.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D.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29.“国家”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文献。在《今文尚书。周书》中,“国家”一共出现过2次,分别出自成王和周公之口其含义与《尚书》《周书》中多次出现的“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等大致相同。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专制王权得到强化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C.贵族等级秩序森严D.家国同构局面确立30.英国技术专利制度起源于12世纪。如图为1700年到1800年期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数量与专利总数图。由此可知A.专利制度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发展B.工业的发展与政府专利制度易成反比C.强烈的专利意识是英国强盛的根源D.专利制度推动英国近代科技正式形成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宋国的农业灌溉条件也比较优越,宋境内有睢水、获水、扳水等水流,当时人们在睢水筑起堤防,旱时便可决水灌田。这些水流不仅利于宋境的农田灌溉,也使水上交通得以便利。——摘编自新民《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材料二“西门豹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渠就用注填瘀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河渠书》(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并说明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意义。32.“海外发现”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因此,旧的庆祝欧洲“海外发现”的描述,受到一些以土著美洲人或非洲裔美洲人观点探讨欧洲扩张经历的历史学家的广泛挑战。——(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问:(1)1500年前后大西洋之世界地位的变化与哪一系列重大史实直接相关?(2)请列举3项史实,替代材料中省略的内容。(3)根据材料最末一句所述“观点”,对“发现新大陆”将如何评价?(4)请列举评价“发现新大陆”的两对(组)视角。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南方在公元前已经种植甘蔗和制造蔗糖浆。战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有“有柘浆些”之句,柘浆即甘蔗汁。《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派专使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当时制糖规模有限,产量不高,尚属名贵产品,供少数官僚士大夫享用。宋时掌握了熬制成白色透明的白砂糖和冰糖,即所谓糖霜的技术。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分别叙述了甘蔗移裁技术,并画出了榨蔗汁和熬糖设备。清中期以后,糖品消费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载,此时糖最白者“售于东西二洋,称为洋糖,次者售于天下。”——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材料二台湾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制蔗糖始于十七世纪上半期。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在台湾南部实行贷款、货种等手段推进蔗植业,台湾成为荷属东印度公司产糖的重要基地之一。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使无数贫民流亡至台,多以从事农业为生,甘蔗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蔗植业。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后,闽粤等省先进的制蔗糖技术工具很快传入台湾。为追求经济利益,台湾农民大面积种植甘蔗。甘蔗的广泛种植带动了台湾制糖业的兴起。清代后期,台糖是台湾外销的主要商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材料三近代以来,欧洲甜菜糖业迅速崛起,在20世纪初已占据世界糖品生产总量的半壁江山。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也空前发展,直接左右着北美及东亚糖品市场的走势。受其影响,东亚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旧格局解体,传统的手工制糖技术也逐渐衰落。——摘编自《中国糖业史研究的新开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陆地区制糖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台湾地区制糖业迅速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制糖业衰落的启示。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

依据图片可知B处是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故B正确;A处是埃及,发明的是象形文字,排除;C处是印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处是中国,发明的是甲骨文,排除。故选B。2、B【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指的是暴力革命。列宁提出“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表明巴黎公社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经验,故B正确;“唯一形式”说法绝对,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故C错误;“完全接受”说法绝对,故D错误。3、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图片中“沮丧的德国人”“得意的日本人”以及“山东省”的信息,可知是指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了日本,由此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因此中国人的反应是愤怒,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4、C【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是上海、北京,与天津无关,C选项符合题意;天津较早开设新式学堂、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开通中国首条空中航线(京津航线)等三个说法成立,ABD三选项不符合题意。5、D【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①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和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都是采取分相权集君权的方法,②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实际上分割了部分专制主义权力。④元朝设立行中书省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排除包含②的ABC项。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题目详解】6、D【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人和苏联人的回忆录有着截然不同的结论,都是从自己的主观角度进行看待问题,不易搞清历史事实的真相,故选D;ABC的说法绝对化,排除。7、C【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三长制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侥幸之人不能再侥幸了,苞荫之户不能再苞荫了,C选项符合题意。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8、B【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便是对其思想指引了大革命道路的最好的理解,故B正确;批判教会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照亮法国表述的并不准确,排除C项;卢梭背叛了天主教的说法并不成立,排除D项。9、B【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宗教改革其要求破除的是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减少思想、政治和经济上的束缚,本质上是在宗教的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所以第一个“权威”指的是罗马教皇的权威,是被破除的权威,故选B项。考点: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题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D【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启蒙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口才和机智”等字眼反映的是人的理性、人的理智和人的思维,是和启蒙运动直接相关的,启蒙运动的中心又在法国的巴黎,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和古代希腊时代的雅典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而非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是不合题意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而非宗教改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名师点睛】纵观当今历史试题的命题动向不难发现,高考题虽然仍旧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要表达的内容未必与教材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题干时切忌想当然,而是要研读题干、材料,用题干检验选项,用选项检验知识点,做到首尾兼顾,一定要做到一切从题干出发才可以。【题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1、D【答案解析】

材料显示,国共合作形成后,中共将自己的主要工作定位为在国共合作中帮助国民党发展其组织,扩大其影响.适应了国民革命运动,D项正确;以国民党名义进行宣传仍利于工农运动开展,但不利于中共地位提升,排除A、B;土地革命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兴起的,排除C。12、D【答案解析】

清朝自太祖、太宗、顺治、康熙没有发生任何政变危机,故D正确;秦朝自二世而亡,排除A;明朝发生燕王朱棣夺位的政变,排除B;隋朝,二世隋炀帝时期灭亡,排除C。故选D。13、B【答案解析】

西方用白银购买中国手工业品,因此大量白银流入中国,B正确;西欧是新航路开辟最大受益者,排除A;C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中国依然是农业国,排除;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14、A【答案解析】

图片反映了,官员从坐着奏事到站着奏事再到跪着,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可知,这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A正确;材料表现的是皇帝和大臣的关系,中央集权突出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皇帝与宰相矛盾激化材料不能体现,C错误;图片反映了君权不断加强,君臣关系的变化包含君权不断加强和大臣权力不断加强,D错误。故选A。15、D【答案解析】

唐朝的行政划分主要按照山川地形划分,这样容易形成割据,元朝的行省划分体现了犬牙交错,这样更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正确;元朝行政划分打破了山川形势界限,排除A;元朝的行省并不是完整的地理单元,不利于地方政府管理,排除B;元朝对行省的切割不能强化地方文化认同,容易造成割裂,排除C。16、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福利国家”制度是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实行的,因此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这正是材料中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答案为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政策17、B【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打破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取得胜利”的定论,说明俄国结合自身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表明十月革命引发西方文明危机,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列宁开创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排除C项;各国依据自身实际追求社会主义,D项说法过于片面,排除。故选B。18、B【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佛像各具形态,职能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是一个统一的朝代,而且对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了分工。B正确;材料只反映了佛像形态的变化,未涉及其变化融合中国特色,A排除;佛像雕塑艺术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C排除;材料未体现佛像的变化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D排除。故选B。19、A【答案解析】

材料中《读卖新闻》表面上强调日本在满洲没有领土野心,但实际上妄图掩盖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东北,欲把东北变成其殖民地的野心,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题干中“实质”的要求,排除;九一八事变时,日本是局部侵华,还未发展到全面侵华的阶段,排除C项;当时还未建立伪满洲国,排除D项。20、D【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赋人权思索的是个人权利从何而来,社会契约思索的是国家权力从何而来,分权制衡思索的是如何处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故D正确;自由平等、人民主权和个人权利从何而来无关,故AB错误;开明专制和国家权力从何而来无关,故C错误。21、B【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创建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共和思潮宣传了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因此三者都是争取民族独立,促进现代化的过程。B正确;洋务派主张维护清政府统治,A错误;洋务运动后期主张求富,未提出反抗外来侵略,C错误;洋务思潮、维新思潮都不主张民主共和,D错误。故选B。22、B【答案解析】

依据图中“农业合作社是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可知是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故B正确;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是1978年,排除D。故选B。23、C【答案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日本占领朝鲜,并将福建纳入势力范围,一战期间日本抢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故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4、D【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脱欧”是说英国脱离欧盟,对欧洲一体化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所以受到最大的影响是西欧一体化,答案为D;经济全球化是以经济区域化为基础的,而英国“脱欧”首先影响的是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是最大,A错误;英国“脱欧”一定程度上影响欧盟的经济实力,但是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影响不大,B错误;英国人并没使用欧元,所以“脱欧”不影响欧元的国际化,C错误。25、A【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世界贸易组织都具有促进经济交流发展的职能,A选项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不属于区域一体化的组织,B选项排除;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世界贸易组织与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无关,C选项排除;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世界贸易组织属于经济合作组织,与军事无关,D选项排除。26、A【答案解析】

据电文的信息判断,蒋介石俨然以领导人的身份自居,邀请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去重庆谈判,从双方电文的口吻变化可以看出国共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A正确;据双方电文信息可知,这是双方智慧的较量,但B不是材料主旨:据所学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先,在明知蒋介石是假和平真内战,不顾个人安危,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C说法错误;D说法片面,错误。27、D【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从1963年开始联合国大会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有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宣言,组建七十五国集团,后来扩展到77个国家和地区,到1980年成员国达到了119个,这种联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共同愿望,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联合国的作用,B项错误;材料的七十五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C项错误。故选D。28、C【答案解析】

材料数据显示苏联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都远远强于德国,这反映了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德国战败是在盟军的强大攻击下失败的,其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导致其失去民心,而不是“双方的实力决定”,B错误;此时德国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军事化,D与材料无关。29、D【答案解析】

材料“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表明西周时期家国同构局面确立。故答案为D项。AB项,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谈不上专制王权得到强化、中央集权已经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贵族等级秩序森严,排除。【答案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30、A【答案解析】

材料时间是1700—1800年,图中说明专利总数在1765年后增长加快,推动纺织业的发明数量加快,1765—1800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纺织业是英国经济的排头兵和科技集中应用领域,A项正确。B项错在“反比”,排除;C项材料无法看出专利意识,先进制度才是强盛根源,排除;D项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近代科技正式形成,材料时段为1700—1800,排除。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原因:重视水利兴修和灌溉。时代背景:大动荡、大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经济也逐渐摆脱奴隶制的桎梏,得到空前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2)主要意义: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发展了农业生产;有利于商业、交通运输的发展;使诸侯国富强起来,兼并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局部统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国力增强,最终统一中国。【答案解析】

(1)一问原因结合材料一“人们已认识到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农业灌溉条件也比较优越”可知宋国人们重视水利兴修和灌溉;二问春秋战国的时代特点从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形势、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奴隶经济衰落及生产力突破进行分析阐述。(2)根据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