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_第1页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_第2页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_第3页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_第4页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第13课【单元课标】1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宗主国把大量的殖民地人民投入战场。在为宗主国的生存而战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2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明显的变化有:一是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二是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三是波兰重新建国。四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大部分丧失。五是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③战争后期,四大帝国解体,诞生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3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③战争后期,四大帝国解体,诞生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④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1918年)民族自决:指外国奴役和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可以决定或经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本地区的独立,组成新的国家,并对其领土拥有主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41、背景:2、表现:(1)中国: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

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包惠僧陈公博周佛海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中共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1、背景: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十51、背景:2、表现:(2)印度支那: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印度支那(英文:Indochina法语:Indochine):简称印支,亦称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因位于印度-中国之间,而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之名也是类似来的,该区域本来小国林立没有统一过、没有共名,荷兰在这些区域殖民建国,就称呼为印度岛国(尼西亚nesia表示岛国)。1、背景: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61、背景:2、表现:(3)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1922年)持续开展,尼赫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雄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

1889年11月1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出生。1905年,尼赫鲁远赴英伦,进入哈罗公学学习。1907年10月,尼赫鲁提前考入剑桥大学。

1920年,尼赫鲁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1929年,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国大党拉合尔会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斗争目标。此后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领袖,并多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194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1947年3月,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1、背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1922年)71、背景:2、表现:(4)在非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华夫脱在阿拉伯语中称为代表团,以扎格鲁尔为首的组织就叫华夫脱党(Wafd)。是推动埃及国家独立和废除君主制度的政党。又译埃及国民党。

1918-1922埃及爆发华夫脱和平独立运动;1、背景: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81、背景:2、表现:(5)在拉美: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国家民族民主运动代表人物、领导力量阿根廷罢工、暴力抗争共产党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智利左派尼加拉瓜反美斗争桑地诺墨西哥民主改革卡德纳斯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1、背景: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一、第一次世9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历史解释: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1)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兴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特别是亚洲各国兴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新高潮。(2)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①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等

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3)参加者具有广泛性: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4)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法将殖民地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但是,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5)运动具有持续性:如中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展开;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6)呈现不平衡性:①斗争诉求不同。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提出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主要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以争取民主革命和改革为主要任务。②领导阶级不同。(7)影响更加深远: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课堂探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10二是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代埃及文化: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毛泽东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的体系。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现代埃及文化: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随着非洲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英国政府将改变政策,撤离非洲大陆。(2)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③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民族自决:指外国奴役和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可以决定或经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本地区的独立,组成新的国家,并对其领土拥有主权。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的体系。二是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11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背景:①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②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1941年8月英美《大西洋宪章》

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背景:①二战期间12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2、表现: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埃维昂协议》又称《阿法协议》,是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1962年3月18日,由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的代表在法国东部埃维昂城签订。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的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但阿尔及利亚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斯克比尔军事基地等权力。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2、表现:②印度独133、意义: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1920年,尼赫鲁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②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提出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主要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以争取民主革命和改革为主要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③同时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3、意义: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不了家庭……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印度支那(英文:Indochina法语:Indochine):简称印支,亦称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因位于印度-中国之间,而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时间地区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40年代末至50年代亚洲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50-60年代末非洲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60-90年代拉丁美洲古巴革命,推翻亲美政权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3、意义: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3、意义: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14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归纳一下)1、背景:2、表现:①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②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3、意义: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归纳一下)1、背景15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同时,注重发扬印度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因素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印度文化多样性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16

李光耀谈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不了家庭……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粹,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李光耀谈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17国别特点具体表现现代埃及文化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表现宗教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遗产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现代埃及文化: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国别特点具体表现现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18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归纳一下):1、概述:2、印度:

3、新加坡、韩国:4、埃及:二战后,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①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③同时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粹,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①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②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③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④古埃及留下的名胜古迹,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有很大影响。多样性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归纳一下):1、19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粹,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2、表现:(3)印度:法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中共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粹,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2)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①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③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①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1920年,尼赫鲁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埃维昂协议》又称《阿法协议》,是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

材料: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复兴。

结合材料和所学总结二战后亚非拉独立国家走上了怎样的文化复兴道路?【课堂探究】

“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文明共存。”——[美]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20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政治文化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动力是什么?问题探究(1)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属非洲殖民地迅速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随着非洲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英国政府将改变政策,撤离非洲大陆。

(2)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21(P75)查找资料,结合所学,选择若干案例,谈谈现代战争是如何影响文化的碰撞、交流与发展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一战后,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受民族自决观念影响的仁人志士。

(3)一战促进了欧洲大陆现代主义的发展。一战使得美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战后很多国家的人移民到了美国,为其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

学习拓展(P75)查找资料,结合所学,选择若干案例,谈谈现代战争是如22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第13课【单元课标】23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宗主国把大量的殖民地人民投入战场。在为宗主国的生存而战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24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明显的变化有:一是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二是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三是波兰重新建国。四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大部分丧失。五是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③战争后期,四大帝国解体,诞生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25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③战争后期,四大帝国解体,诞生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④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1918年)民族自决:指外国奴役和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可以决定或经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本地区的独立,组成新的国家,并对其领土拥有主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261、背景:2、表现:(1)中国: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

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包惠僧陈公博周佛海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中共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1、背景: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十271、背景:2、表现:(2)印度支那: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印度支那(英文:Indochina法语:Indochine):简称印支,亦称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因位于印度-中国之间,而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之名也是类似来的,该区域本来小国林立没有统一过、没有共名,荷兰在这些区域殖民建国,就称呼为印度岛国(尼西亚nesia表示岛国)。1、背景: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281、背景:2、表现:(3)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1922年)持续开展,尼赫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雄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

1889年11月1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出生。1905年,尼赫鲁远赴英伦,进入哈罗公学学习。1907年10月,尼赫鲁提前考入剑桥大学。

1920年,尼赫鲁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1929年,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国大党拉合尔会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斗争目标。此后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领袖,并多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194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1947年3月,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1、背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1922年)291、背景:2、表现:(4)在非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华夫脱在阿拉伯语中称为代表团,以扎格鲁尔为首的组织就叫华夫脱党(Wafd)。是推动埃及国家独立和废除君主制度的政党。又译埃及国民党。

1918-1922埃及爆发华夫脱和平独立运动;1、背景: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301、背景:2、表现:(5)在拉美: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国家民族民主运动代表人物、领导力量阿根廷罢工、暴力抗争共产党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智利左派尼加拉瓜反美斗争桑地诺墨西哥民主改革卡德纳斯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1、背景: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一、第一次世31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历史解释: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1)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兴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特别是亚洲各国兴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新高潮。(2)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①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等

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3)参加者具有广泛性: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4)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法将殖民地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但是,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5)运动具有持续性:如中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展开;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6)呈现不平衡性:①斗争诉求不同。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提出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主要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以争取民主革命和改革为主要任务。②领导阶级不同。(7)影响更加深远: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课堂探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32二是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代埃及文化: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毛泽东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的体系。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现代埃及文化: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随着非洲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英国政府将改变政策,撤离非洲大陆。(2)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③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民族自决:指外国奴役和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可以决定或经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本地区的独立,组成新的国家,并对其领土拥有主权。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的体系。二是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33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背景:①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②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1941年8月英美《大西洋宪章》

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背景:①二战期间34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2、表现: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埃维昂协议》又称《阿法协议》,是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1962年3月18日,由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的代表在法国东部埃维昂城签订。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的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但阿尔及利亚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斯克比尔军事基地等权力。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2、表现:②印度独353、意义: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1920年,尼赫鲁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②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提出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主要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以争取民主革命和改革为主要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③同时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3、意义: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不了家庭……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印度支那(英文:Indochina法语:Indochine):简称印支,亦称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因位于印度-中国之间,而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时间地区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40年代末至50年代亚洲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50-60年代末非洲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60-90年代拉丁美洲古巴革命,推翻亲美政权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3、意义: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3、意义: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36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归纳一下)1、背景:2、表现:①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②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3、意义: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归纳一下)1、背景37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同时,注重发扬印度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因素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印度文化多样性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38

李光耀谈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不了家庭……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粹,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李光耀谈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39国别特点具体表现现代埃及文化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表现宗教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遗产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现代埃及文化: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国别特点具体表现现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40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归纳一下):1、概述:2、印度:

3、新加坡、韩国:4、埃及:二战后,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①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