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研究动态文摘_第1页
会计研究动态文摘_第2页
会计研究动态文摘_第3页
会计研究动态文摘_第4页
会计研究动态文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研究动态》(第14期)--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摘共81篇会计差不多理论(9篇) 4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4分配权能对应与会计行为异化 4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 5资产概念的本质、定义与特征 6中国会计研究成效问题分析—以《会计研究》(1980-2002)为样本 7论资产计量 7XBRL:一种多功能的工具(XBRL:Amultitalentedtool) 8一项关于私人公司GAAP的调查(TheCaseforprivatecompanyGAAP) 8论法务会计进展误区与学科建设难点 9会计准则与制度(8篇) 10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与进展 10《会计法》的立法创新及其阻碍 10经济转型国家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改革 1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11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回忆、差不多框架及其启发 12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分析与解释机制 13会计商誉与经济商誉的差异研究 14我国收益报告改革探讨 15成本治理会计(1篇) 16治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 16公司理财(13篇) 17有效市场理论的考虑——兼论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分歧 17关于财务治理理论体系起点的探讨 17国内外财务治理理论的比较和启发 18有操纵权利益的企业融资工具选择 19中小高科技企业R&D融资问题探讨 20公司相互持股与中国企业改革——对进展条件、利弊阻碍及管制对策的分析 20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1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2国际财务公司的进展趋势 23中国股市现金股利悖论研究 24内幕交易的限制与分析师跟踪分析公司的动机 24战略控股过程:目标企业所有权结构的阻碍研究 25行业特征与资本结构研究 26审计(9篇) 27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 27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 27基于科学进展观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28上市公司审计、财务困境与会计师事务所更迭——基于2002~2003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28上市公司盈余治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分析 29以组织进展与战略治理为背景的内部审计外包研究 30审计技术革命与帕累托改进 30注册会计师保证服务的进展与研究 31同业复核日渐兴盛 31会计教育(5篇) 33办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创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新局面 33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发 33试析会计教育改革 34ERP实验教学改革探微 35ERP模拟企业治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2篇) 37谈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协调 37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失效的缘故及其相关措施 37会计盈余治理(5篇) 39资本市场压力、披露频率导致的盈余/现金流量冲突和治理近视症 39会计变更、盈余治理与企业财务特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39盈余的预期治理与盈余治理 40盈余治理与会计域秩序 41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 42公司治理(10篇) 44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 44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进展视角 44外部会计师事务所是否能在新兴市场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 45独立董事讲“不”有信息增加量吗 46公司董事会的变脸 47论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48中国上市公司CFO制度阻碍因素的实证分析 48论审计委员会效率之改进 49募集资金变更与公司治理 50财务视角下公司治理效率探析 50业绩评价预算与操纵(9篇) 52和谐监管浅论 52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演进及其对绩效评价的阻碍 52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熵值分析 53基于执行的内部操纵评价体系构建之探讨 53内部操纵与内部审计研究 54论财务监督制度化 55企业集团预算操纵模式及其选择 55基于科学进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 56契约激励、信息共享与供应链的动态协调 57英文杂志目录 58《会计评论》2005年第4期(TheAccountingReview,April2005Issue) 58《会计视野》2005年第6期(AccountingHorizons,June2005Issue) 58《会计师杂志》2005年5月(Journalofaccountancy,May2005) 58《证券投资治理》2005年第2期,总第31卷(TheJournalPortfolioManagement,Volume31,No.2,2005) 59文献索引(112条) 60

会计差不多理论(9篇)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美国FASB首创的。1976年12月,FASB发出的一份讨论备忘录中,首先正式提出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至今为止,美国名义上有七份概念公告,事实上只有六份发挥作用。美国FASB的概念公告总体上来讲,内容详细充分而且相当严谨,存在许多独创性,值得我国学习,具体表现为:(1)明确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供的信息及其质量特征。在SFACNO.1中将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为向投资者提供评价以后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为达到这一目标,公告提出了必须提供反映一个主体经济资源、义务、业主权益及其变动的信息和反映收益的信息。同时,该公告进展了财务会计,即财务报表被进展为财务报告。随后的SFACNO.2提出了会计信息的总体质量特征确实是决策有用性,具体来讲要紧有可比性、可理解性、重要性等;(2)第一次提出财务报表的十大要素,并分不对它们进行了定义。这一点要紧体现在SFACNO.3中,之因此要提出财务报表要素的目标确实是为了计量,因此在SFACNO.5中明确指出报表要素确认的几点标准。(3)进展了财务报告。在SFACNO.1中提出了编制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包括附注、附表、董事长报告等其他财务报告的财务报告。SFACNO.5中,不但从整体上提出了一整套财务报告,还为个不财务报告应反映的内容及其所起的作用做了简单而明确的规定。(4)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并第一次提出了四项差不多的确认标准。SFACNO.5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确实是,区不了几个重要的概念——盈利、收益和全面收益。同时在确认方面提出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四项差不多的确认标准。然而财务概念框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完整、内在不一致以及模糊不清的问题,因此仍无法对会计和报告问题的解决提供所有必须的工具。最后,该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应完善会计目标不完整的缺点,不能只重视决策有用性而忽视受托责任,因此在信息质量特征中,关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应合理的权衡;其次,应将财务报表要素与账户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怎么讲账户体系是财务报表的基础,它们的信息是相互关联的;再次,在FASB概念公告中各要素之间的定义存在着矛盾,要紧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定义中以以后经济利益为核心,而收入、费用要素的定义中却不能体现这一点;最后,概念公告应该把财务报告的列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否则整个概念框架不完整。总之,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运用于规范财务会计准则的一个新进展,瑕不掩瑜,优点和创性应该依旧它的主流。(兰海涛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作者:葛家澍叶丰滢陈秧秧徐跃)分配权能对应与会计行为异化正当的会计行为是在合理的内在需求、有效外部约束和适当的会计行为目标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而异化的会计行为则源于行为需要和动机的扭曲、与之结合的外部环境以及不正当的会计行为目标。当外部的制度安排合理地规范了会计行为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时,其会计行为往往是正当的,而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或制度执行被扭曲的情况下,会计行为则专门可能会发生异化。作者在本文中重点阐述了分配权力和分配能力的对应是扼制会计行为异化的有效制度安排这一观点,指出这一制度安排只有与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相结合,会计行为才能公平反映与计量各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索取权要求,也才能从全然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作者在阐述分配权能对应-会计行为异化的操纵问题中指出,企业可理解为利益分配与计量的一种制度装置,各要素所有者参与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中猎取收益。会计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系统、适时地反映与操纵,可有效地解决收益的分配与计量问题。在不当利益动机驱使下,企业契约的强势参与者专门可能会利用会计谋取不正当利益,即表现为会计行为的异化。在现代企业制度安排框架中,分配权力与分配能力的对应是抑制会计行为异化的有效制度安排。通过分配权能之间的有效对应,可界定出各利益相关者的自主行动范围,使各参与者的个人行动受到其他参与者的激励约束和参与约束的制衡。假如各参与者的分配权能不相匹配,则制度安排的约束作用就会发生扭曲,会计行为就会发生异化。那个地点,分配权力是指企业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索取权;分配能力则指的是参与者阻碍会计界定与计量利益的客观能力。其次,在分配权能的权衡与对应中,作者提出,“共同治理”模式是最佳选择。在共同治理模式下,债权人、职员、供应商、顾客等利益相关者和股东、治理者一样,都在企业中投入相关要素并制造价值,都相应的拥有分配权力。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各利益相关者的分配权力,并给予相应的分配能力,就要求企业会计行为公平地反映与计量各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剩余索取权要求。最后,作者在对利益相关者分配权能对应的现实分析中强调,股东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内部人操纵会计利润、进行财务报告舞弊、侵吞国有资产等。债权人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提供虚假报表骗取贷款、过度进行利润分配等。治理者和职员的分配权能不对应专门可能导致内部治理者和职员通过舞弊手段攫取他人利益,进而导致会计行为发生异化。供应商和顾客的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企业迫于压力的会计政策选择及对准则制定的游讲或寻租。政府作为公共品资源提供者,其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企业的偷逃税款和地点政府指令下的财务报告舞弊等行为。可见,现代企业中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投入了要素资源,以此猎取收益,并通过对会计计量与分配过程的参与和阻碍,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正当利益。因此,在分配权能得到有效对应的制度安排下,会计行为就能够公平反映与计量各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索取权要求,也才有可能从全然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或财务报告舞弊问题。(邬娟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作者:雷光勇王玮)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从早期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来看,大多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制定的。然而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技术更新大大加快,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从而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挑战,这些挑战要紧有:(1)资产减值问题;(2)创新金融业务和所谓“资产负债表外业务”问题;(3)将在以后导致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但其发生时刻或金额不确定的负债问题。国际会计准许理事会在其概念框架中指出,会计计量是指“确定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确认和列报的财务报表要素的货币金额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特定计量基础的选择问题”。然而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实践来看,能够发觉准则与概念框架,准则与准则之间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着诸多不一致,一些重大的会计计量差不多概念问题没有解决,其中要紧体现在:(1)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应用的一些会计计量基础无法在概念框架中找到理论依据;(2)概念框架没有明确其规范的几种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3)不利于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目前,不管是美国依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都在致力于解决财务会计中的计量问题:为会计计量提供概念基础,明确计量目标,提供评价标准;区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为公允价值提供应用指南。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会计计量模式要紧采纳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对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基础的应用较为慎重。作者认为,在我国现时期,能够对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逐步同意采纳公允价值,以便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同时对其他资产和负债,在现行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之上,能够考虑我国的市场环境,汲取各界智慧,探讨我国会计计量改革的途径和方式。总的来讲,我们一方面要紧密关注国际上关于会计计量的理论、实务和准则规范的进展趋势;另一方面需要充分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的进展时期和我国的会计计量实务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今后在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中对会计计量的差不多概念和应用指南进行规范奠定基础。(韩海文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5期,作者:陆建桥)资产概念的本质、定义与特征资产在企业中具有特不重要的地位。资产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和进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只有通过资产,才会衍生出费用、收入、负债等会计要素同时成为资本增加的要紧来源。但从20世纪初以来,人们对资产的本质、定义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值得推敲的又一个会计理论问题。首先,作者简单回忆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考察。认为不管是用“取得成本”来表述资产,依旧用“以后的经济利益”来定义资产,都各有其理由。即观看资产的角度不同,但又未能体现资产的本质。然后,作者联系经济学,对资产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企业资产的本质是社会经济资源的结论,同时对资产做出如下定义:“资产是特定企业由于交易和事项(包括资本投入或退出的产权交易)以及交易虽未执行但在法律上不可更改的契约而取得或操纵,而由企业配置和运用,旨在为企业带来以后经济利益(以后经济流入)的经济资源。”。同时作者认为,资产具有各种特征,要紧有提供以后服务的能力;有交换其他资产的能力,能够清偿负债;特不是可用来捕捉获利的机遇;还有提供以后经济利益的能力等等。最后,作者还指出了企业操纵的经济资源能够是有形的,也能够是无形的;当前的企业资产还只是由企业配置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作者认为资产的定义与FASB和IASB所给出的最大的不同是:不把资源的取得限定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作者不同意把资产的一项要紧特征——能单独或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才能产生的以后经济利益即以后的现金净流入作为资产定义中的主题,更不同意资产的本质是以后经济利益的讲法。(邹纯格整理自《经济学动态》2005年5期,作者:葛家澍)中国会计研究成效问题分析—以《会计研究》(1980-2002)为样本文章运用“中国会计研究规范问题探讨”一文中建立的“原创”与“后继”标准,以《会计研究》23年来所发表的有关文章遵循研究规范的状况做出统计分析,试图对最近20年中国会计研究的成效作一个大致的描述。依照研究设计,作者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原创性研究、接着性研究、争论性研究。通过一些统计数据反应了各领域文章数量及比例、创新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各类型原创分布情况。再通过假设检验及解释对“领域原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是会计理论创新赖以存在和进展的基础和学科自身的进展也会对会计环境创新产生阻碍的结论。同时文章也反映了接着性研究、争论性研究分布情况和知识移植、方法移植的总体应用情况。通过上述分析,作者得出了关于20余年中国会计研究进展演进的一些初步结论。首先,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进展趋势发生变化,要紧表现在:研究重心的转移,从纯理论研究向应用性研究转移;伴随研究重心的转移,创新重点也发生了转移;伴随学科的交叉趋势,创新方式有所转变;接着性研究与争论性研究具体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其次,作者又指出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由于没有找准理论研究的全然动身点,没有处理好“原创”与“接着讲”的关系,缺少科学批判的传统,争论性不强,导致我国会计研究创新程度不高,知识移植和方法移植存在跟风现象。最后,作者提出了他们研究的不足之处:“科学论文”能否代表“科学研究活动”?“科学论文评价”能否代表“科学评价”?以《会计研究》(1980-2002)作为研究对象是否合适?如何处理科学评价的“延时性”与“时代性”?(邹纯格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作者:杨雄胜等)论资产计量由于会计学对资产本身以及会计目标认识的不同,会计上资产计量一直存在着成本与价值之争。文章作者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的本质、会计的目标等方面对资产计价进行了探讨,认为资产计量难以全部采纳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首先,作者基于会计信息的两个首要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发生冲突时应把握在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相关性最大的观点以及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指出了在资产计量中成本计量的必要性。同时,作者认为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要紧目标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资产也能够采纳价值计量。其次,作者认为企业价值并不等于其全部资产价值的简单加总;现值计量技术尽管在理论上差不多突破,然而难以应用于所有资产,因此资产难以全部采纳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另外,作者提出,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特不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资产可作如下分类计量:对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能够采纳价值计量,但对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采纳成本计量。资产计量采纳成本与价值并存的原则,能够更好地满足会计的“决策有用”与“受托责任”双重目标。最后,作者指出在现行财务会计框架体系内,资产采纳价值计量与现行成本计量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在符合以下条件下,资产可使用价值计量:(1)能够单独计量资产出售产生的现金流量;(2)资产的收入实现特不容易或有合同保障;(3)资产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数额是可知的或可确切的可能。在此基础上,依照满足的不同条件选用现值、现行市价以及可实现净值作为资产价值计量的属性。在不符合上述条件时,成本则是其计价基础的现实选择。成本计量有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计量两种,而相关于历史成本而言,现行成本计量更多地应用于经济剧烈波动的时候。(邹纯格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作者:黄中生)XBRL:一种多功能的工具(XBRL:Amultitalentedtool)XBRL能够极大地提高财务报告和其他商业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数据的灵活性,其运用会带来商业繁荣。文章介绍了XBRL的六大优点:(1)采纳XBRL格式来披露预测信息将使治理者的决策行为在信息使用者来看更加明显,易于与其他公司进行比较,消除他们对公司治理者公允价值确定的可靠性的疑虑;(2)XBRL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更加便捷,而且能够减少人工干预,能够关心会计师整合不同的系统,实施和监管内部操纵,为财务报告的编制作充分预备,降低与实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有关的成本;(3)使用XBRL作为一种统一的标准将增进公司与监管者、投资者和其他外部实体之间的信息融合,提高信息共享程度;(4)新SEC修正案规定,公众公司能够自愿提交用XBRL标识的信息,然而仍然必须用电子格式同时提交表格,从中能够显示XBRL如何提高报告质量及对投资者和其他使用者的有用性;(5)XBRL的使用有助于实现一套高质量的、可理解的和可实行的全球会计准则的目标,便于不同国家财务报告的比较。(6)使用XBRL能够降低研究成本,易于建立财务模型并进行公司间业绩和偿债能力的比较,能够在不需要额外披露的情况下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总之,XBRL能够使商业信息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受益,公司和政府机构等选择XBRL将会提高商业报告的质量。(孙志梅整理自JournalofAccountancy2005年4月,作者:ColleenSaytherCunningham)一项关于私人公司GAAP的调查(TheCaseforprivatecompanyGAAP)近期AICPA资助的一项调查表明,一些GAAP的规定并不是特不相关和有助于私人公司来作出治理、信贷和投资决策的,因此制定私人公司GAAP是有必要的。但应确定由谁来制定该准则,如何来更好地建立准则来满足私人公司的财务报告需要,以及如何尽快地实施。一种适用于特定用户的GAAP应该建立在特定的概念和会计的基础之上,以便能更好地满足那些不同于公众公司报告群体的私人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只是,改变现有GAAP准则制定程序还需进一步讨论。该项研究表明,差不多有更多的人支持私人公司采纳专门标准,50%以上的信贷者和投资者表达了这种观点。一位私人公司治理者认为GAAP所要求提供的信息对商业伙伴、借贷者等相关人士看来却鲜有价值。尽管总体而言,GAAP具有较高的价值,然而一些规定却不具有相关性,是无用的。该调查清晰地表明GAAP在哪些地点能够满足报告使用者需求,哪些地点不能够。一位银行的信贷官员建议以后的任务是与私人公司的银行、投资者、担保人、业主和监管者进行持续的沟通以使准则能提供满足他们各自需求的信息。该任务小组希望能建立并实施一套具有与公众公司GAAP相同高质量的私人公司准则,但有些打算上市的私人公司仍然情愿坚持遵循公众公司的GAAP。指导委员会支持该任务小组的调查结果和结论,表示愿与FASB和FAF一道研究制定一种恰当的实施方法来提高私人公司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孙志梅整理自JournalofAccountancy2005年5月,作者:RobertTie)论法务会计进展误区与学科建设难点法务会计学是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作者拟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就法务会计学科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如何加强实务操作规范,提出具体意见。首先,法务会计认识误区要紧有三类:第一类,误认为法务会计确实是司法会计部门的会计;第二类,误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替代司法会计;第三类,误认为司法会计属于一般会计活动。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作者在后文作了论述。其次,当前法务会计在学科建设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科名称有争议。目前理论界有“司法会计”、“司法审计”、“监察审计”等之称。但在国际上,“法务会计”概念比较成熟。所谓法务会计,确实是“运用相关的会计知识,对财务事项中有关法律问题的关系进行解释与处理,并给法庭提供相关的证据,不管这些法庭是刑事方面的依旧民事方面的。”美国会计师事务所设置的法务会计部门,要紧内容有:企业税务会计人员;司法会计;债权债务理算会计;保险赔偿责任理算会计;海损事故理算会计;物价利得会计;社会福利保障会计。二是学科性质和地位不确定。从学科的角度看,法务会计是融会计与法学于一体的一门综合学科,既能够是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也能够是法学前沿学科。而从实务角度看,法务会计归属法学更有利于它的进展。三是缺乏专门理论体系。作者认为法务会计理论体系能够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基础性学科,包括法务会计学概论;第二,职能性学科,如司法会计检查各论、司法会计鉴定各论;第三,部门性学科,如海难赔偿责任会计等。最后,法务会计实务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一是法务会计确认难度大。其难点在于司法会计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法学基础功底,熟悉相关法律制度,而且还要具有一定会计执业推断能力。二是司法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难。国外一般采纳鉴定人执业资格制度,中国尚没有真正形成司法会计鉴定人执业资格制度。三是司法会计鉴定与司法会计侦查缺乏独立办案机制。侦查与鉴定人员在行政隶属上分不属于侦查部门和司法技术鉴定部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然而,二者差不多上司法会计工作的差不多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专门难分开。作者建议最好由检察机关领导司法会计侦察,由法院负责司法鉴定工作,以体现司法会计侦查工作与司法鉴定工作的独立性。四是多头鉴定的混乱与鉴定权威性缺失。作者认为应尽快建立“分级鉴定”和“三鉴终鉴”制度。五是缺乏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鉴定人承担责任不明。作者认为,应尽快制定一个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其中包括对鉴定人错鉴追究责任。(赵宇凌整理自《财会通讯》2005年5期,作者:郭强华)会计准则与制度(8篇)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与进展会计作为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治理活动,在经营、投资等各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顺应社会经济的进展,会计制度的变迁是必定的。这一必定性要紧表现为:首先,原有制度要素内部的变化,特不是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促使原有的会计规范需要重新调整。其次,新的经济环境使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成本,新制度带来的收益强烈的激励着利益相关者推动制度变迁。再者,国际环境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改进,会计标准日益国际趋同化,促进了各国不断调整自己的会计制度,而且国际贸易摩擦,迫切需要得到会计制度的支持,而原有的会计制度不能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最后,我国的制度变迁不但受以上三个方面因素的阻碍,还有自己的专门国情。比如讲我国虽加入了世贸组织,但是我国经济未真正的融入世界市场,目前我国是全球反倾销受害最重的国家,更需要会计制度支持以解决国际争端。正是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推行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以通用性强的会计准则替代原有会计制度。然而,从具体执行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会计准则推行基础薄弱,传统观念使会计准则的权威性降低,未能与《会计法》良好的衔接使会计准则法律依据不足等。由于种种问题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使会计制度的形成与完善阻力重重,严峻的阻碍了会计制度执行的效果。尽管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遇到重重阻力,然而依旧不能阻挡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了重大趋势,会计制度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定的趋势,然而在这一趋势中,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应清晰的一点就:会计制度变迁正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双重力量平衡过程中的调节器,因此不能过于强调对他国经验的借鉴,如此可能贻误我国经贸进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在会计制度变迁的制度博弈中取得主动地位。(兰海涛整理自《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年第6期,作者:冯巧根)《会计法》的立法创新及其阻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颁布20的实践表明,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建立和进展的要求,促进了会计市场化改革,所体现出来的历史贡献有目共睹。这些经验应加以总结并在今后发扬光大。《会计法》中所体现的立法创新要紧表现为:首先,《会计法》具有鲜亮的中国特色。《会计法》的制定是从中国的国情动身,并突出会计立法的专业特色,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会计立法模式,特不强调统一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它以统一会计制度作为立法目标的实现基础,树立了会计专门法律的权威性,确立了对其它会计制度的统驭关系。其次,《会计法》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会计法》从宏观上全面而系统地规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各种会计行为,并把立法的约束对象扩大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类经济单位。而从微观层面上对各单位内部与外部的各重要监督环节作出规定,把会计监督规范与会计核算规范统一起来,把《会计法》落实到了实处,有利于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再次,《会计法》与《宪法》以及历年来的《宪法修正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会计法》对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规范的定位面方面把爱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纳入规制范围,充分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产权保障与维护问题,对《宪法》及《宪法修正案》中保障财产所有者合法权益的精神始终进一步细化,增强了法律处治力度,并具体明确了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最后,《会计法》促进了我国会计理论与教育事业的进展。《宪法》在立法创新方面所产生的阻碍是全方位,涉及到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教育事业的进展,《会计法》把我国的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教育事业的进展推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同时,它在会计范围以外所形成的阻碍也是不可低估的。《会计法》已成为我国会计进展的历史丰碑,它的立法创新特色在世界会计法律制度建设史上独树一帜,在会计立法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接着进展重要作用,并促进会计的国际协调。(兰海涛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5期,作者:郭道扬)经济转型国家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改革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是围绕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加工、生成、审计、披露和使用而形成的整合性的制度安排。研究经济转型国家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无疑会得出一些对我国相关改革的有益启发。作者以俄罗斯、匈牙利、捷克为例,介绍了部分经济转型国家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及其改革,并给出了如下几点启发:1.经济转型国家一般都面临严峻的“内部人操纵”问题,因而加强投资者爱护、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建立、健全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也是其中核心之一。事实证明,较早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的国家,如捷克、波兰,其经济转型较平稳,且效率高。而一些操之过急,在转型初期相关法规和监管出现真空和漏洞的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其经济效果就不理想。2.俄罗斯对美国式的公司法、证券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移植并不成功,讲明经济转型国家在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做法的同时,必须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和所处的进展时期。3.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当然重要,但严格的执行也必不可少。经济转型国家普遍存在执行机制不健全、执行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严峻阻碍到经济转型和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改革的实际效果。4.经济转型国家都有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体制和严格的宏观经济治理经历。应正确处理政府角色定位的问题,以投资者爱护导向取代宏观治理导向;政府应适度监管,同时注意积极进展行业协会、民间机构及中介组织,以发挥其在监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刘文强整理自《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5期,作者:方红星)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该文以最高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等为背景,报告了作者就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法律责任相关问题对不同群体问卷调查的结果。该问卷的调查期为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调查对象为多个省市的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人员、CPA、执业律师和政法院校师生、银行治理人员、证券监管部门人员,有效问卷为192份。作者分析了该问卷中涉及的五类问题的调查结果: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①关于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法律界、监管人员认为其有一定用处,而银行治理人员和CPA对其评价较低。②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的评价都在差不多可信级以下。2.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每个群体中主张财务报告结果理性的人数都最多,总体达61.5%,超过持程序理性观念的人数。3.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缘故及其治理:①最要紧缘故依次是:公司治理不完善、监管部门对虚假陈述惩处不力、发行上市制度不完善、会计准则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民事诉讼制度、国有股一股独大。②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要紧措施依次是:加大对虚假陈述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公司治理、完善会计准则及信息披露规则、完善CPA执业环境、健全公司内操纵度。4.虚假陈述法律责任的主体:依次是董事长、经理、CPA、财务主管、控股股东、一般董事,也有人认为应包括地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5.《规定》的效果及相关问题的评价:①《规定》对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有一定作用。②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前置程序不尽合理。③38%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当采纳集团诉讼方式。④42.7%的调查对象认为对因果关系的认定不尽合理。作者最后得出该问卷调查的要紧结论:1.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是确定虚假陈述法律责任的前提。在认定时,既需要从爱护投资者利益动身,又必须考虑会计职业的特点,专业标准应成为认定虚假财务报告的差不多依据。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法律责任机制不健全是我国虚假财务报告泛滥的两个重要缘故。为此,应通过建立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经营治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等措施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应加强资本市场会计监管,加大对虚假陈述的处罚力度。3.我国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制度应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幸免人为设置过高的诉讼门槛,完善诉讼程序;防止滥诉,爱护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正当权益。(刘文强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5期,作者:李明辉曲晓辉)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回忆、差不多框架及其启发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s)是由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公布的适用于公共部门的会计和财务报告标准。IPSASs的进展分两个时期:1986成立后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准则体系框架的构建时期;从1996年开始,是准则的制定时期。文章接下来对IPSASs的差不多框架做了介绍。1.报告目标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有助于宽敞使用者对资源分配做出决策和评价决策的有关主体财务状况、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此外,还应当反映主体对受托资源的经管责任。其以决策用有用性为首要目标,反映受托责任为次一级目标。2.会计核算基础当前各国政府会计采纳的核算基础可分为4种模式,即完全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IPSASs采纳的是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因为它能更好地满足财务报告的目标。3.财务报告主体财务报告的主体能够是政府部门,能够是作为政府一部分的主体,也能够是政府整体。确定报告主体的方法要紧有基金授权分配法、法律主体法、政治受托责任法和操纵法四种方法。4.会计要素的分类、定义、确认和计量(加点处为与IASB中相关规定的差异)(1)资产,是由于过去事项而由主体操纵的、可能将导致以后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流入主体的资源。(2)负债,是主体因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可能将导致含有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的资源流出主体。(3)净资产/权益,是主体的资产扣除所有负债后的剩余权益。(4)收入,是导致报告其净资产/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的总流入,但不包括与所有者投入相关的净资产/权益增加。(5)费用,是在报告期间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的减少,表现为导致净资产/权益减少的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但不包括与分配给所有者相关的权益减少。(6)所有者投入保全调整,IPSASs未对其进行界定,但能够看出与IASB《框架》中“资本保全调整”要素相类似。有关各要素的确认标准体现在21项准则的具体规定中,并以历史成本为要紧计量基础。5.财务报表的列报财务报表应当提供有关主体资产、负债、净资产/权益、收入、费用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还需要反映资源的获得和使用是否与法定认可的预算相一致的信息。综上对IPSASs介绍,对我国开展公共部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的制定有以下几点启发:理论研究先行,标准制定在后;公共部门会计改革要稳步推进,逐渐采纳权责发生制;报告主体的确立和操纵概念的界定具有重要地位。(杨珊珊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作者:李红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分析与解释机制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是一个长链条、多环节的复杂过程,不能仅仅把财务报告的出口和终点放在经批准的已审计财务报告上,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中介组织的功能和作用,该文确实是旨在研究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分析和解释机制。它是从通过公众公司权利机构批准的已审计财务报告产生以后,直到以投资者为代表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使用之前那个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作者首先对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在整个架构中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理论探究,然后从披露规则和披露过程两个方面探讨披露机制的具体内容。在披露机制的理论剖析中,作者指出,考虑到成本和效率,采纳公开披露不仅改变了公司财务报告的沟通模式,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可获得性,又降低了使用者取得财务报告的成本。以专业性的金融媒体为披露的要紧载体,充分发挥了金融媒体的舆论监督的功效。从提高财务报告使用者价值和节约社会交易成本这两个角度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都存在内在的合理性。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规则一般包括法定披露要求,监管部门制定的披露法规,证券交易所制定的具体规则等几个层次。披露中介要紧指金融媒体,披露形式一般为定期披露。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和解释机制要紧应借助证券分析师、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功能的发挥。从使用者角度看,大部分使用者都不能全面理解和把握财务信息,因此,要通过分析、加工、转换、解释使其变为决策有用的信息,那个过程就需要借助于专业的分析和解释者。证券分析师是专门向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分析意见、预测意见并指导其投资的专业人士。其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专业胜任能力,也严峻依靠于其独立性。评级机构要紧指的是信用评级机构,它是专门分析和评估公司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的专业性中介机构。它进行评级的要紧依据是被评级公司的财务报告。其功能的发挥也受其独立性的阻碍。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分析和解释机制相对滞后。披露机制中披露载体的选择余地小,中介组织的舆论监督功效差。分析与解释机制中证券分析师所使用的分析工具与方法还专门落后,专门少有预测分析。评级机构进展水平更低。最后作者依照上述的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蔡贺玲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4期,作者:方红星)会计商誉与经济商誉的差异研究会计界对商誉的认识不同导致各国对商誉的定义各不相同。作者出于研究的目的,对文章涉及的会计商誉作狭义的定义,即会计商誉是指在会计处理上能够被认定的,也能以会计的方式计量的那部分商誉(文章暂指并购商誉,事实上更确切点也应包括自创商誉)。经济商誉是相对会计商誉而言的,指的确实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有形资产净值基础上大大超过市场回报率的超额利润所产生的商誉价值。作者假设了一个案例来讲明企业的会计商誉和经济商誉之间的区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作者认为经济商誉和会计商誉差额大,除了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等客观因素外,要紧有两点: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合理;造成差额的更要紧缘故在于未将自创商誉入账。由此,作者认为,首先应该在并购当日将并购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不予摊销。在此基础上假如日后专门显然、专门重要且能够计量的自创商誉产生,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及充分披露等原则,适当合理的予以入账。关于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作者认为应将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并使用减损性测试来保证计量的可靠性,即类比美国的做法。作者认为应对自创商誉加以揭示。另外,母公司若仅占有部分子公司的股份,那么不管是否占控股地位,记录子公司自创商誉时只需在合并报表中反映该份额的子公司自创商誉;若有母子孙公司存在,则孙公司自创商誉同样应该按相应份额在子公司的合并报表中予以披露,但不在母公司合并报表中独立披露。子公司的自创商誉也应该在自己的独立报表中反映出来。(赵宇凌整理自《财会通讯》2005年5期,作者:王建新)我国收益报告改革探讨会计学上的收益通常是指来自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收益是企业会计的重心,收益表是企业会计最重要的产品。作则会指出,我国现行收益呈报体系的要紧缺陷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利润表中的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支出等,分不是以扣除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损失、利息收入后的净额来列示的,并没有考虑这些收入、支出项目在性质、阻碍程度上的重要性。第二,在净收益分类与列报上,未将利润各构成要素按持续性分类;营业外收支包括的内容较多、性质各异,应重新分类;本应属于利润组成内容的有些损益项目,如债务重组收益、无法支付的应收账款、关联方交易产生的非公允受益和接收捐赠资产等,未在利润表中报告。第三,在利润表的具体项目上,“经营治理费用”项目包括了营业费用和治理费用两项内容,此两相应分开列示,而且关于后者中的重大项目如折旧费、研究和开发费等,可单独列报;将“投资损益”和“非流淌资产处置损益”列示于“营业损益”之前,即表明计算营业损益时应包括“投资损益”和“非流淌资产处置损益”,如此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作者认为,满足使用者投资决策需要是我国收益报告改革的方向。我国进行收益报告改革应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改进我国收益报告,应该在会计差不多准则等相关法规中增加反映全面收益信息的会计要素——利得和损失,以保证会计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第二,将全面收益分为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或称其他利得和损失)两部分,净收益仍在利润表中报告,其他全面收益反映当期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应主张采纳ASB的业绩报告模式,即所有的利得和损失只在全面收益表中报告一次。第三,在利润表各要紧项目的列报问题上,应取消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划分,将由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产生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统一在“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项目中列示;为便于分析企业的筹资成本和财务费用的组成关于财务费用能够分项列报,即分不列示利息费用、利息收入和其它财务费用;为了提高收益报告的明晰性,应将所有的营业外收支项目,在“营业损益”项目之后分不以“利得”和“损失”项目按总额列示,其后再分不具体项目单独列示。(邬娟整理自《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5月,作者:任月君、金传一)

成本治理会计(1篇)治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文章首先提出,治理会计目前进展的现状是理论落后于实务;治理会计理论体系缺乏明确的中心、清晰的主线和实质性联系,使得会计的内容既不统一又不确定。为此,就产生了治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的必要性。文章认为,治理会计的目的,即协助组织/企业的治理者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整个企业组织业绩最大化目标而进行合理决策,是符合治理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全部条件。治理会计的目的之因此能作为治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正是在于能够正确揭示治理会计产生进展的全然动因。治理会计产生和进展的动力正是为了适应企业加强内部经济治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产生和进展的。不论何种性质的组织,治理的任务差不多上要使组织以尽量少的资源而尽可能多的完成预期合乎要求的目标。此外,治理会计能够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对组织的实际数据和可能的经济数据进行处理,以关心治理人员制定这些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合理决策。从治理会计的进展历史来看,治理会计不管是追求“效率”依旧“效益”,只只是是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而已,其目的是一样的,差不多上为了实现组织效益最优化的目标。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战略治理会计”的兴起,克服了现代治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缺陷,它拓展了治理会计对象的范围,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进展,以适应战略治理的需要。纵观治理会计的进展,能够看出治理会计的产生与进展差不多上与企业的目标紧密相连的。而人们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大动力,推动了治理会计的进展。文章还提出,治理会计理论框架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治理会计的差不多理论,包括治理会计的目的、本质、职能和对象;第二层次为治理会计的概念框架,包括治理会计的目标、假设、原则和要素;第三层次为治理会计的应用理论,包括治理会计技术规范理论和治理会计实务操作理论;第四层次为治理会计行为主体理论,包括治理会计职业教育和治理会计职业道德。(耿玮整理自《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年第5期,作者:孟焰孙丽红)

公司理财(13篇)有效市场理论的考虑——兼论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分歧上个世纪后期,Fama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在现代金融学中占据着统治地位,传统金融学的绝大多数研究领域差不多上在这一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以非线性效用理论为基础的行为金融学派。作者认为,有效市场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检验证据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EMH理论的假定为:(1)投资者是理性的。(2)在一定程度上某些投资者并非理性,但由于它们之间的证券交易是随即,因此非理性会相互抵消,证券价格不受阻碍。(3)非理性交易策略并不相互独立时,竞争的选择和套利行为会使市场保持有效。EMH检验基于的两个思路为:(1)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充分体现可获得信息的变化。(2)证券的价格等于其差不多价值。但一行为金融学派为代表的新兴金融学派却对这两方面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首先,投资者不是理性的,投资决策的确定往往不是依照信息而是噪音。其次,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并非随机的,他们相互模仿,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最后,由于受噪音交易者阻碍证券的近似替代品难以发觉和套利本身存在风险,从而导致了套利行为的作用不可能充分实现。然而,作者认为,这两个学派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他们是同一理论体系的两个方面,有效市场理论是一种理想状态,而行为金融学则是从真实市场动身,揭示了投资者行为中的非理性和有限套利,是对传统金融学的补充和完善。有效市场理论之因此对一些实证检验的解释表现苍白,在于对市场有效的三个类型划分上,即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强式有效。作者指出,即使要求条件比较宽松的弱式有效在真实市场上也是专门难满足的,因为市场中存在信息的漏出和渗入现象。对这一现象,我们能够通过针对过度反应对称周期的研究进行解释。假如一个市场存在“显著长”的信息反映周期,则认为市场是低效或无效的。过度反应对称周期是指价格仅向修正首次回到其应有的价值水平所需的时刻,它能够刻画和比较不同市场对极端坏信息的反映效率,即极端效率。(隋荣荣整理自《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5期,作者:丁志国等)关于财务治理理论体系起点的探讨作者开篇提出,财务治理基础理论陈述起点应具有的一般特征,即简单性、普遍性和初始性。随后作者对有关财务治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要紧观点作了评价。作者认为,“财务本质起点论”是长期流行于我国财务治理学界的一种观点,但财务的本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以它为起点,财务治理基础理论无法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难免陷入概念的堆砌之中。但作者同时指出,在财务治理基础理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以财务本质作为体系的起点,也不失为是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择;关于财务治理假设起点论,作者指出,研究工作的假设,解决的只是研究的前提的问题。换言之,研究的前提并不等同于研究的起点。即便假设能够成为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起点,但理论陈述的起点并不等于理论研究的起点。假设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环节,因而不具备充当理论陈述起点的品质;关于财务治理环境起点论,作者认为,财务治理理论陈述的顺序只能是:对研究对象的陈述在前,对研究对象所处环境的陈述在后。财务治理环境不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而且属于阻碍财务治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因而不具备作为财务治理理论陈述起点的条件;关于财务治理目标起点论,作者认为,在财务治理理论体系中,财务治理基础理论的陈述在前,财务治理应用理论的陈述在后,财务治理基础理论的起点正是财务治理理论体系的起点,因此,作为财务治理应用理论陈述起点的“财务治理目标”便不可能成为财务治理理论体系的起点;关于本金起点论,作者认为,撇开资本主义这一特定的生产关系,“本金”同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及的“资本”。而资本不是一个简单的、初始的经济范畴,而是一个由商品范畴经价值、货币、劳动力商品等一系列中介范畴转化而来的范畴。同样,本金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初始的经济范畴,因此也不可能成为财务治理理论的陈述起点。作者最后指出,从自然经济的角度看,财务治理理论体系的起点应该是产品。从商品经济的角度看,财务治理理论体系的起点应该是价值。以价值为起点,便可架构起商品经济社会的财务治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1)企业财务治理的本质确实是对生产、流通环节中的价值、价值增值过程的治理。(2)财务治理的内容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企业所支配或操纵着的形态各异的价值财宝的量及其形态转化的治理;二是关于财宝相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治理。(3)财务治理的上述两项差不多内容决定了财务治理必定具有追求经济效益与维护经济利益两大目标。(4)财务实践活动应依次展开为财务规划、财务调控、财务评价三大环节。(5)财务关系的治理,不仅是一个微观治理的问题,也是一个宏观治理的问题。(王强整理自《财政研究》2005年5期,作者:许义生)国内外财务治理理论的比较和启发通过对国内外财务治理理论的比较,作者认为:首先,两者理论依据不同。我国财务治理理论要紧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主,在理论体系上注重企业外部社会关系,但对企业内部的研究有所欠缺。而国外财务治理理论一般是建立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经济学的基础上,并通过综合利用统计、概率论、运筹学等进行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注重有用性,但却缺乏历史洞察力。其次,两者对财务治理的概念认识不同。国内要紧是指内部财务决策和财务操纵体系,强调研究上市公司;而国外要紧是指公司财务,要紧针对资本市场及上市公司如此一个专门的企业群、专门的环境来研究公司的财务目标、财务工具和财务的价值评估问题。最后,两者研究的要紧方法和内容不同。国内财务治理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要紧采纳抽象分析的方法。研究内容要紧是对财务治理的内在财务关系的研究和处理,并相应集中于财务治理制度的建立、与国家财政关系的划定等,缺乏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手段。而国外财务治理理论要紧采纳具体的分析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法、规范性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法等。通过上述比较,作者得出以下几方面启发:首先,关于财务治理主体的认识,作者认为,国内外对财务治理主体的认识差不多定义一致,差不多上以企业经营者占据财务治理的中心地位。作者进一步指出,企业财务治理主体的进展,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讲,是产权博弈的结果。财务治理主体的进展趋势将逐渐脱离原有的公司实体结构,而趋于虚拟化、动态化。认识到这一点,关于我国企业现时期财务治理目标的确定以及财务治理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关于财务治理要紧对象的认识,作者认为,财务治理的对象归根结底依旧企业的资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财务治理的对象也将会从实物形态的企业资产向智力资源形成的资产逐渐转移。最后,作者认为,网络财务将成为外来理财的要紧工具手段,风险投资治理将成为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王强整理自《财务与会计》2005年5期,作者:李世聪吴灿)有操纵权利益的企业融资工具选择Grossman和Hart(1980)提出了操纵权收益的概念,认为控股股东/治理层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其现金流价值,而另一部分是其操纵权利益的价值。前一部分价值依照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按比例分配,后一部分价值为控股股东所专有,但在企业被收购或破产时,控股股东将失去其操纵权利益。该文中的操纵权利益要紧是指控股股东由于拥有对企业的决策操纵权,通过信息优势、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表面合法方式获得的专有利益。控股股东的利益包括其作为一般股东的现金流量价值以及操纵权利益价值两部分。作者认为,操纵权利益的存在阻碍企业融资工具的选择和市场均衡。作者通过扩展Stein(1992)的模型,从控股股东角度动身考察有操纵权利益的情形下,企业对不同融资工具的选择,包括发行一般债券、可转换债券以及股票三种融资形式。作者指出,操纵权利益的存在使得“好”企业有内在的动力发行可转换债券,Stein模型中无成本的分离均衡将不是唯一的。通过对比Stein模型,作者指出,在面临昂贵的财务困境成本时,好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一般发生在企业资产规模和投资额相对较小,经济进展较为缓慢,股票市场为熊市,中等企业、差企业和好企业差不较大情况下。作者建议,当市场上专门多好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时,整个经济的运行或股市的进展或市场的监督等方面出现了莫种不良的因素,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作者认为,在财务困境下市场均衡状态要紧由好企业的行为决定,因而好企业对其他企业的融资决策有重大阻碍。作者进一步指出,政府相关部门无需过多干涉市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舆论监督等措施把操纵权利益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引导好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以便形成Stein模型中的分离均衡,而差企业由于财务困境和操纵权利益损失是可不能破坏市场均衡的。作者认为,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融资能够获得更大大的操纵权收益,这种较大操纵权收益的存在使得控股股东盲目追求公司权益资产的巨额增值,而不关怀股票价格的波动,其结果严峻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阻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进展。作者指出,要根除这种弊端,最全然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全流通的股票市场。但在目前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政府应该逐步进展一般公司债券市场,使得信誉好、盈利能力强,有稳定现金流的好企业通过债券融资。作者认为,可转换债券融资适用于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风险较大有专门好进展前景的新兴企业。但在股市低迷,债市不发达的情况下,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优点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作者建议,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进展应遵循逐渐,适应进展的原则,其进展必须和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进展协调,同时必须和资本市场的进展、法律法规的完善紧紧联系在一起。(王强整理自《经济研究》2005年4期,作者:何佳夏晖)中小高科技企业R&D融资问题探讨技术创新作为我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创建竞争优势,持续进展的必由之路,要紧依托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简称R&D)投入。而我国企业R&D的投入严峻不足。中小高科技企业最了解市场需求的趋势及变化,由中小高科技企业进行的开发最能反映市场的需求。但由于种种缘故,中小高科技企业的R&D资金十分缺乏。因此,建立健全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R&D的融资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融资手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①依照我国国情,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小高科技企业R&D的融资制造良好的环境。②设立和完善财税扶持体系。③建立专门为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④建立和完善信贷担保体系。⑤优化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2.颁布和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各国政府为了扶持中小高科技企业R&D融资,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做法,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相结合,以间接优惠为主;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调整企业所得税税率;制定利于风险投资的税收倾斜政策。3.大力进展风险(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是世界各国中小高科技企业R&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