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专题三自古共同聚居树立正确民族观今天的新疆有多少个民族?新中国建立时新疆的民族有哪些?在古代,新疆这片土地上还生活过哪些民族呢?他们后来去了哪里?第一讲新疆古代民族的迁徙与发展变化
一、没有历史文献记载之前西域的人种二、有历史文献记载之后西域生活过的民族一、没有历史文献记载之前西域的人种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曾有“世界人种博物馆”之称。民族和种族的区别思考:新疆世居的民族分别属于哪个人种?澄清世界三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蒙古利亚人种皮肤白色、浅棕色,眼睛灰色、浅蓝色,头发金黄色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薄,身材较高肤色黑,头发黑而且卷曲,黑眼睛,鼻子宽扁,嘴唇厚而且外翻,胡子和体毛较少。皮肤黄(棕)色,眼睛棕色,头发黑而直,鼻梁中等高度,嘴唇中等,身材中等
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是白种人;蒙古族、汉族、回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都是黄种人;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哈萨克族都是黄、白混合类的人种。
考古发现距今3800-2000年的古代居民中包含:
(1)欧罗巴人种,在西域地区占优势(2)蒙古利亚人种(3)欧罗巴人种与蒙古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说明新疆早期居民种属的多样性。视频:新疆古代人种小河公主与复原像(罗布泊出土)二、有历史文献记载之后西域生活过的民族小组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27、28页,说出秦汉时期新疆地区主要居民的迁移路线。秦汉时期的西域诸民族
塞人:中亚、西伯利亚伊犁克什米尔月氏人:河西伊犁中亚乌孙人:河西伊犁葱岭羌人:河湟流域塔里木南缘汉人:内地迁入匈奴人:蒙古高原西迁、南迁(一)秦汉时期新疆有明确记载的居民有:塞人——公元前6-5世纪从中亚、西伯利亚迁入西域伊犁河流域的一个古老民族。汉初,塞人在月氏人的打击之下,一部分迁到今天的克什米尔一带,留下的一部分人则相继融入到月氏人和乌孙人之中。塞人武士铜像70年代修建南疆铁路时,在阿拉沟河谷西岸,鱼尔沟火车站以东出土了一座震惊全国的黄金古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入葬时陪葬的有8块虎纹金牌,4条虎纹金带,1块金狮牌,还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月氏人(rouzhi肉支
)——早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后被匈奴人打败,西迁进入中亚。乌孙人——早期游牧于河西走廊,后迁往伊犁河流域。乌孙马乌孙公主羌人——早期活动于今陕甘及河湟一带,先秦时期西迁入塔里木盆地的一支羌人与当地人融合,为新疆留下了若羌这一地名。古羌人遗迹羌人的骨刀汉人——由古华夏人融合其他诸民族形成,因汉朝建立得名,沿用至今。先秦时期,华夏族居民就因经商或其他原因到了西域。秦汉时期,特别是公元前60年随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大批士兵、商人、百姓、刑徒来到西域。匈奴人——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活动于蒙古高原,秦末控制西域。乌孙大月氏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继又有多个民族进入西域地区,这个时期也是西域各民族的大融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鲜卑人——早期生活在今大兴安岭以北,南北朝时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公元五世纪中叶进入西域设西域校尉。鲜卑人北魏孝文帝柔然人——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在蒙古高原兴起,5世纪初与北魏争夺西域控制权,6世纪中叶被突厥所灭。高车人——是丁零人的后裔,魏晋南北朝称敕勒或高车。(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方人叫其敕勒。南方人称其为高车人。公元487年进入西域与北魏结盟,成为西域主导力量,546年被突厥所灭。余部改称为铁勒口厌哒人(yada)——车师、月氏、高车等民族融合而成的游牧民族。秦汉时期称姑师或车师,6世纪初进入西域,563年被突厥和波斯所灭。吐谷(yu)浑人——吐谷浑原为人名。5世纪中叶进入西域,北魏封其首领为都督西陲诸军事管理于阗、鄯善(今天的若羌)、且末等地,大批吐谷浑人迁居罗布泊。悦般人——匈奴人后裔,因居于洧盘水而得名,5世纪初在柔然人的帮助下在帕米尔建立悦般国。425年与柔然断交。突厥人—突厥起源地在叶尼塞河上游,是一个以阿史那为姓,以狼为图腾的一个部落公元五世纪,突厥人成为柔然的种族奴隶,被迫迁居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奴隶主锻铁,被称之为“锻奴”。从五世纪后叶起,柔然被奴役的部落不断进行逃亡和反抗,敕勒各部最为激烈。突厥人也逐步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公元546年(南北朝后期,北方的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铁勒各部五万余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
552年突厥打败柔然,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蒙古高原。隋唐时期(589年—907年)638、659年,东西突厥先后统一于唐。680年,南迁的东突厥之后北返复国,建立后突厥汗国,745年亡于回纥。突厥各部乃大多附于回纥,一部西迁中亚,另部南下附唐。吐蕃人——藏族祖先,分布于青藏高原,6世纪初建国,7世纪中叶进入西域占据天山南北大部地区,9世纪中叶因回鹘西迁返归本土。松赞干布吐蕃王回纥人——是605年—788年这个时期对今天的维尔族的称呼。回纥人是丁零人的后裔,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铁勒六部之一,被称为袁纥或乌护。隋朝时期称之为韦纥。744年建回纥汗国,788年更名为回鹘,839年遭天灾人祸汗国瓦解四散,西迁的一支建立高昌回鹘政权,另一支建立喀拉汗王朝。这两支后发展成为今天的维吾尔族。高昌回鹘契丹人—原生活于今辽河上游一带,是一个鱼猎、游牧民族。916年契丹建国后改名为辽。1124年,辽灭亡前夕,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部来到西域,建西辽政权。后融入当地土著居民和蒙古人中。契丹人契丹人饮马图宋元明时期(907—1644年)蒙古人——最初游牧于额尔古纳河沿岸,12世纪末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与其子孙们建立了包括西域在内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成吉思汗从清到民国,经过长期的民族迁徙和融合,新疆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满族、达斡尔族等13个民族为主的,多种民族成份并存的民族分布格局。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族格局的形成
维吾尔族姑娘维吾尔族明清时期,由回鹘融合当地居民形成的维吾尔族已成为西域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南疆地区、哈密、吐鲁番一带以及今天的伊犁地区。维吾尔族——原主要聚居在南疆地区,其次是哈密、吐鲁番地区。准噶尔控制天山以南广大地区后,将部分首领拘禁于伊犁作为人质。这些从事耕作的维吾尔人被称为“塔兰奇”,即种地人。清朝统一新疆以后,为了解决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自1760年起,开始有组织地在南疆及哈密、吐鲁番地区招募维吾尔族居民赴伊犁屯田。伊犁地区成为维吾尔族居民一个新的聚居区。维吾尔木卡姆汉族姑娘从清朝到民国,因屯垦、经商、戍边等原因散居天山南北的汉族成为新疆的又一主要民族。
汉族是生活在新疆的古老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上溯至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楼兰、高昌,唐朝的伊、西、庭三州及四镇之地都聚居着大量的汉族居民。清朝统一以后,随着新一轮移民高潮的出现,内地汉人大批出关,成为新疆农业开发的主力军。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巴里坤、木垒、奇台、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伊犁等地区。
回族姑娘回族回族是由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的穆斯林与汉族等其他民族融和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新疆的回族散布全疆各地,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
清代称新疆的回族为“汉回”。乾隆时期,新疆大兴屯垦,陕西、甘肃等地的回族居民开始移入新疆。新疆的回族居民主要分布在今乌鲁木齐、昌吉、米泉等地。
1777年,清朝政府从河州谴发回民2万来新疆。
1781年,甘、宁、青地区哲合林耶(新教)穆斯林举行反清起义,被清朝政府镇压后,大批的起义回民家属被发配到伊犁。
1877年,清朝平定阿古伯后,将被被阿古柏裹胁到南疆的回民及白彦虎残部安置在喀喇沙尔(今焉耆),喀喇沙尔便成为回族聚居较为集中的一个地区。哈萨克族姑娘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由历史上曾经在伊犁河谷与中亚草原居住和活动过许多部落融合而成。清代哈萨克族主要游牧于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民国时期部分迁到今昌吉、乌鲁木齐、巴里坤、木垒等地。蒙古族蒙古族清时期,新疆的蒙古族主要包括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和硕特四大部,分布于今天的伊犁、塔城、博尔塔拉、和布克塞尔、阿勒泰、焉耆等地。
土尔扈特---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及额尔齐斯河中游两岸。17世纪30年代,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下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定居。1771年,因不堪忍受俄国的压迫和奴役,回归祖国。清朝政府---对土尔扈特的回归予以高度重视,动员全国力量予以支援,并将其分为新旧两部,分别安置在裕勒都斯、和布克赛尔、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精河和阿勒泰地区。1927年建,为蒙古南路土尔扈特最后一任汗王满楚克扎布的居址,现为巴州和静县民族博物馆。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清代称为“布鲁特”,原生活于叶尼塞河一带,18世纪前至今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成为新疆境内柯尔克孜族的主要来源。最早见于《史记》的"鬲昆"或"隔昆",就是对该族先民的称呼。历史上汉文史籍对该先民的称呼有不同的译写,如汉晋时期多称"坚昆";南北朝至隋时称"结骨"、"纥骨"、"契骨"、"护骨";唐时多称"黠戛斯",有时称"坚昆"或"纥挖斯";辽、宋、金时称"辖戛斯"、"黠戛司"、"纥里迄斯";蒙元时期一般称"吉利吉思",有时称"乞儿吉思";清代称"布鲁特",或作"布依鲁特",布鲁特原系准噶尔蒙古人对柯尔克孜族的称呼,后为满、汉等族所沿用,其义有人说是:"高山居民。"民国24年(1935),新疆省政府正式确定该族名称译写为"柯尔克孜",一直沿用到现在。塔吉克族姑娘塔吉克族塔吉克族很早就聚居在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地区,17——19世纪,一些塔吉克人东迁到南疆地区,成为我国塔吉克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塔吉克族有趣的见面礼
满族姑娘满族满族,族源可上溯至肃慎,历史上又称为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随着满清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大批满洲人被征调入疆,成为新疆满族人的来源。达斡尔族姑娘达斡尔族达斡尔族又称索伦,契丹人的后裔,原分布于外兴安岭一带,17世纪被清政府编入八旗,1764年,被征调入伊犁的索伦营,发展成为新疆的达斡尔族。锡伯族姑娘锡伯族锡伯族,鲜卑人的后裔,原生活于大兴安岭一带,17世纪被清政府编入八旗,1764年被征调入伊犁的锡伯营,发展成为新疆的锡伯族。乌孜别克族姑娘乌孜别克族其名称来源于金帐汗国的乌孜别克汗,18世纪中叶,许多中亚的乌孜别克商人来中国新疆经商并定居下来,发展成为我国的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姑娘俄罗斯族新疆的俄罗斯族是自18世纪陆续从俄国迁入的商人、破产农民,其中许多人就留居于新疆,散居于塔城、阿勒泰、伊宁、乌鲁木齐等地,成为今天新疆的俄罗斯族。
塔塔尔族姑娘塔塔尔族
本是大兴安岭一带室韦中的一个部落,由于其势力强大,随蒙古军队西征欧洲至伏尔加河流域,影响巨大。15世纪中叶以后,“塔塔尔”逐渐成为喀山汗国及附近部落居民的名称。新疆地区的塔塔尔族,一部分是19世纪随着俄国土地兼并的加剧,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塔塔尔人从喀山经过伏尔加河下游,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来到中国的新疆。另一部分是从喀山、斜米列齐、斋桑等地来新疆经商定居下来的。塔塔尔族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又有不少塔塔尔人迁到新疆,主要是中、小商人和农民、手工业者。他们主要分布在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等城市中。学生讲堂:新疆民族格局的形成要求:
从工具的使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的发展来讲
课后作业:一、历史上各民族对新疆的开发二、当代中国及新疆的民族概况及其历史启示第二讲历史上各民族对新疆的开发先秦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旧石器时代的石叶一端刮器细石器时代的石器,掌握了使用火的技能先秦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青铜器时代的彩陶罐,青铜戈秦汉至魏晋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秦汉时期,随着塞人、月氏、乌孙、汉人、羌人等在新疆的迁转和定居,新疆地区的开发有了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方面。秦汉至魏晋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库车魏晋时期十六国古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巴里坤出土的汉代青铜釜唐宋元明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唐朝统一新疆地区后,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元朝统一西域后,为了镇抚西北,曾先后征发大批内地的汉军、新附军,及农民和工匠到西域驻防建设。唐宋元明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唐代吐鲁番假发新疆博物馆藏唐代压膜花式点心唐宋元明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清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准噶尔统治时期,新疆地区的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清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铜镀金镂花纹厄鲁特式马鞍清代新疆“道验”五十两银锭清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平定大小和卓的次年初,西域水果就进宫了。乾隆帝有《叶尔羌驿贡石榴、苹果、木瓜三种,诗以纪事》:“大宛天马早歌来,果品惟三致自回。郎世宁绘《爱乌罕四骏图》二、当代中国及新疆的民族概况及其历史启示
(一)当代中国民族概况(二)当代新疆民族概况(一)当代中国民族概况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由于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较少,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的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我国上百万的少数民族有18个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衣、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回。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少数民族的基本状况多
少数民族人口接近1.1亿,而且是多元文化。长
都有悠久的历史,共同缔造了祖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大
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64%左右。
边
大部分少数民族居住在边疆地区。穷
由于历史、自然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1、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的前提。2、中国共产党实施民族平等政策的具体体现。3、中国历史上从未进行过民族识别。4、新中国成立许多少数民族要求确认民族族称。原因中国的民族识别1953——1957年国务院第一次进行民族识别进行了各民族社会发展形态的调查理论依据、事实依据民族意愿——按照“名从主人”的基本原则过程依据民族识别1954年首先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1964年确认了15个少数民族;1965年确认了西藏的珞巴族;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民族。成果1954年以前确认的38个少数民族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瑶族、彝族、朝鲜族、满族、黎族、高山族(已公认)壮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哈萨克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东乡族、纳西族、拉祜族、水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鄂温克族、保安族、羌族、撒拉族、俄罗斯族、锡伯族、裕固族、鄂伦春族。1964年确认了15个少数民族
土家族、畲族、达斡尔族、仫佬族、布朗族、仡佬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原崩龙族)、京族、独龙族、赫哲族、门巴族、毛南族(原毛难族)1965年确认的珞巴族1979年确认的基诺族(1)许多模糊的族体归属得到明确。(2)民族平等地位得到了法律保证。(3)保证中国共产党实施民族平等政策。意义
(二)当代新疆民族概况1、新疆人口总数
(二)当代新疆民族概况
1、新疆人口总数2014年,自治区总人口为2322.54万人(2015年末新疆常住总人口2360万人,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维吾尔族人口为1127.19万,占新疆人口48.53%;汉族人口为859.51万,占新疆人口37.01%;哈萨克族人口为159.87万,占新疆人口6.88%;回族人口为105.85万,占新疆人口4.56%;柯尔克孜族人口为20.24万,占新疆人口0.87%;蒙古族18.53万,占0.8%;塔吉克族5.01万,占0.22%;锡伯族4.35万,占0.19%;俄罗斯族1.2万,占0.05%;乌兹别克族1.85万,占0.08%;塔塔尔族0.51万,占0.02%;满族2.81万,占0.12%;达斡尔族0.69万,占0.03%;其他民族14.94万,占0.64%。(资料来源2014年自治区在成立60周年北京艺术宫展览上公布的数据)
2、各民族分布地域
维吾尔:主要在和田、喀什、阿克苏汉族:主要在天山北部和东部哈萨克:伊犁、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县蒙古: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布克赛尔县回族:昌吉州、焉耆县柯尔柯孜:克孜勒苏自治州塔吉克:帕米尔高原锡伯:察布查尔、乌鲁木齐、伊宁、霍城乌孜别克:伊宁、乌鲁木齐、莎车、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3、人口分布的地域特点
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分布上明显的区域性;跨国民族多;民族成分增多和民族杂居趋势加快一、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1、民族的概念,区别班里学生的民族2、民族发展的基本要素,谈谈本民族的发展3、民族同化和融合是不是就是民族消亡?澄清第三讲民族理论及其当代中国的民族概况西方学者的研究古希腊学者最早在《荷马史诗》中使用过“民族”这个词1851年意大利学者马齐提出的观点1852年瑞士政治理论家布伦奇里提出的观点(一)民族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界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民族要素所作的论述
“‘民族’这一称号适应于许多印第安部落,因为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却独特地拥有一定的方言和地域.”
“阿提喀的四个部落---机内温特、伊吉可尔、霍普内特、阿尔格德---操同一方言并占有同一地域,它们已溶合为一个民族。”——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民族生存的首要条件---众多的人数和整片的领土”、“应当越来越多地使他们具有真正的自然边境,由语言和共同感情来决定的边境”
——恩格斯
1913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二是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提出概念内容(二)关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民族形成的条件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
2)民族形成的途径的多样性氏族-部落-民族和国家部族-民族若干部族、民族融合异族通婚形成混血民族
3)民族的类型按民族的自然属性,分为
形成初期的民族、发展中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单一民族、复合民族;按民族的社会属性,分为
原始民族、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狩猎民族、农业民族、游牧民族、商业民族海洋民族、工业民族民族发展,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下,民族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更新、协调适应,推动民族纵向质的提高和横向量的扩展,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质和量的提高。(金炳镐《论民族发展规律》2007)1、暴力恐怖事件是不是民族问题?2、买买提和王小明起了冲突,打了一架,这是不是民族问题?3、民族间的差异及民族间发展不平衡就是民族问题吗?4、切糕事件属于民族问题吗?二、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判断民族问题的标准一、发生事件的起因是否涉及到民族的根本利益。二、参与者能否代表本民族的整体。三、是否危害到某一民族的平等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四、政府有关部门在处理问题时,是否带有明显的民族倾向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由于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的不同,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和矛盾。对于这些摩擦和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就按什么性质的问题处理,不能因为摩擦和矛盾的双方属于不同的民族,就将其简单地归结于民族问题。卢旺达惨案乌克兰危机波黑战争
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一切矛盾问题。民族问题概念:产生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民族自身的特征、特点经济文化类型和经济发展的差别阶级因素而产生的人为的主观行为引起的阶级社会自然因素(民族差别—次要)社会因素(阶级因素—主要)性质是对抗性矛盾民族问题的性质这些情况,加上民族隔阂、民族主义、敌对势力的宣传渗透,使民族问题、民族矛盾无法短期内消除。一般来说,我国的民族矛盾和问题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民族问题的特点及表现
1.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是4个相互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合同范本11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街区临时房屋借用经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山地旅游度假村租赁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加盟店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含家具家电及搬家及清洁服务)
- 科技助力家庭教育老年人与子女的和谐互动
- 跨学科视角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法律服务顾问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震监测井建设施工合同3篇
- 烟台2025年山东烟台莱州市征兵结合事业单位招聘征集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入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庆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测绘工程产品价格表汇编
-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 装饰图案设计-装饰图案的形式课件
- 护理学基础教案导尿术catheterization
- ICU护理工作流程
- 天津市新版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
-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 各种焊工证件比较和释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