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知识系统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虚词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其它断句翻译筛选归纳分析概括句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读考点】“常见”,即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文中”指文言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理解”,要求学生借助上下文,能准确地把握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就是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一、一词多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1、本义:“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例]指出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本义:(1).战则请从

(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3).范增数目项王(4).乃以百钱易之[跟随][砍伐][眼睛][换取]2、引申义

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本”本义“树木的根”,引申义“根本、本来、探究”

“道”本义“道路”,引申义“方向、方法、道理”[例]指出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例: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自己、自身”例: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

“帮助、辅佐”(无物以相之)

“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比喻义(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得力的帮手或武士”。指出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手足情深,焉能或忘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二、古今异义1.

词义扩大。“江”、“河”、“好”、“中国”、“诗”(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2.

词义缩小“让”,古代既可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妻子儿女。今:妻,与“丈夫”相对)3.

词义转移:

“涕”,古指眼泪,现指鼻涕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外交使者。今:出门时带的包裹。)②颜色不少变

(古:容颜、脸色。今:色彩。)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秋日的天空。今:秋季。)“偷”,古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

如:偷生(苟且求生)今转移为偷窃4、名称说法改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屁股。

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古义指告诫、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5.感情色彩变化①褒贬变化

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古代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贬义词。古义为建筑结构紧凑工致,褒义词。现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斥,贬义词。古为偏执,不驯服,贬义词。现为顺从、伶俐,褒义词。“爪牙”“卑鄙”“勾心斗角”“乖”②词义强化先帝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恨”,古代遗憾、不满,今表示仇恨、怀恨。③词义弱化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埋怨、责备。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③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今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三、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同只是音同或音近或形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同音替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鸿门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报任安书》2.音近替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鸿门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章

《赤壁赋》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3.形近替代肇锡余以嘉名

《离骚》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指出下列加横线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赢粮而景从。2.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4.风吹草低见牛羊5.离骚者,犹离忧也[景]同[影],像影子一样[坐]同[座],座位。[见]同[现],露出。[离]通[罹],遭受。【知识点小结】通假字的理解和句意关系甚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在考试中,碰到实词字面意思理解不通时,可以考虑是否出现通假现象。但是切忌胡乱替代,望文生义,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成俗的,因此要注重平时积累。四、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从形式上看和并列结构的合成词一样,两个语素是并列的,但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作为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陪衬。偏义复词有两种构成方式:(1).“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偏指“急”)(2).“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

(偏指“害”)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1).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2)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判断偏义复词的意义有以下几种1.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义来判断。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2.根据词语的语法关系来判断

如:昼夜勤作息

(状语“勤”只能修饰“作”)又如:“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大雁只有在飞行时才会列成队列。故只有“行”的意义。)现代汉语偏义复词词义固定单一。表现在:1、由两个语素凝固成一个复音合成词后,其义偏向那一个语素是固定的,不能随文而异,即不受“观境为训”原则的制约。也就是说表义语素定位,不管在任何时期,任何语言环境中,自始自终都固定在某个语素上,不会发生忽此忽彼的随意状态。2、两个语素虽并列,但其中一个语素义已经消失,消失的那个语素在构词上只起陪衬作用。

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五、词类活用文言文词类活用一览表

动词

使动词

意动词

名词

作状语

名词

√√√

动词

√√形容词

√√√(一)名词的活用1、朝歌夜弦

《阿房宫赋》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3、朝服衣冠《谏太宗十思疏》4、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军:名作动,驻军。歌,弦:名作动,唱歌;弹琴服:名作动,穿上。籍:名作动,登记。【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修饰关系,而是构成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必然活用成动词。名词作动词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6、今王鼓乐于此(《孟子》)【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树:名作动,种植鼓乐:名作动,击鼓奏乐7、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雨:名作动,下雨水:名作动,游泳【规律】名词前面有副词(尤其表否定的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王:名作动,称王10、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衣冠:名作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11、扣弦而歌之《赤壁赋》歌:名作动,歌唱【规律】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1、杖汉节牧羊。2、驴不胜怒,蹄之。3、寻向所志。4、二月草已芽。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6、一狼洞其中。拄着,拿着用脚踢做标记发芽吃饭打洞【名词活用动词规律小结】能愿动词后的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名词后的名词副词后的名词用于“所”字结构中的名词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名词作状语1、普通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处所、工具、依据、态度、特征或状态、方式、趋向等(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表工具,译为“用土筐”(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东:表方位,译为“到东方,在东方”(3)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2、时间名词作状语(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一天天月:一月月(2)朝而往,暮而归朝:在早上。暮:在晚上(3)谨食之,时而献焉时:到时候【特别说明】要区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还是名词作状语,就看名词后是否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例(1)天下云集响应天下的人,像云块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听从号令。(2)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二)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人或事。动词做名词1.战不善。《六国论》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3.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六国论》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战:战术入:国内;出:国外亡:逃亡的人收藏:收藏的珍宝;经营:经营的财富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流传的文字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动词作名词规律:动词一般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代词“其”字或结构助词“之”字。(二)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于主语、宾语位置。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坚:坚硬的盔甲;锐:锐利的武器短:缺点;长:优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在状语后或宾语前,句中又没有其他动词做谓语,那么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复前行,欲穷其林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穷:走完亲:亲近;远:远离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项伯杀人,臣活之。3、会盟而谋弱秦。(四)名词、动词、形容词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就是动词对它后面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的辨别:①依据上下文,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若不能用一般的支配关系来解释,则是使动词。②判断名词、形容词使动用法,须首先判断该词是否活用为动词,再据上下文关系来确定。③不及物动词后面若带宾语,一般表示使动用法。④名词前的形容词,若没有修饰限制作用,一般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使项伯杀人,臣活

之(项伯)臣请完璧归赵(秦国)舍

相如广成传舍让名词动词形容词让相如住在…使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