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D“乘电车”说明近代工业的发展,①正确;“心有不忍”说明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②正确;“光阴宝贵”说明③正确;④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④;D项正确。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君主负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参考答案:D3.20世纪90年代,欧盟和北美贸易区相继建立。本世纪初,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2003年,中国也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些事件表明A.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自由竞争取代了宏观调控参考答案:B4.到1956年底,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一五”计划大幅超额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参考答案:B5.《告台湾同胞书》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参考答案:A略6.清朝前期“苏州机户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参考答案:B7.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A.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B.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C.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D.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参考答案:C【详解】从材料中的“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来看,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主要是从维护政治稳定的角度出发的,说明西汉的经济控制是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盐铁官营的前提,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盐铁官营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收入,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西汉时期打击豪强的措施,不能说明“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点睛】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8.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丝织品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宋朝陆路中断,元朝水陆两条商路并进,明朝海运发达,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B.西方文明的需要C.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干扰D.造船航海业发达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由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丝织品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到明朝海运发达,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物和运输路径的转变主要和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市场狭小、瓷器大宗货物运输的需要等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西方文明的需要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干扰属于货物和运输路径转变的客观条件,C选项排除。造船航海业发达属于货物和运输路径转变的客观条件,D选项排除。9.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从长远看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②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③给中国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④总体上看利弊均衡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D10.1913年,华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其中工厂数增加了698家。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发展对民族工业产生诱导作用B.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和措施C.一战期间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处于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的扫除了一些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成立,一战开始于191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C三项排除。11.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参考答案:B12.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邸店B飞钱

C坊

D柜坊参考答案:答参考案:D试题分析:唐代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故D项正确。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故B项错误。邸店是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故A项错误;坊是交易的地方,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的发展1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反映的史实是①渡江战役

②挺进大别山

③三大战役

④解放南京A.①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④

D.①③参考答案:C14.1984年,是中国改革的小高潮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合作社在全国推行开来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开发开放浦东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详解】农业合作社属于1953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排除B;1984年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C正确;1992年开发开放浦东,排除D。【点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城市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改革目标是: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综合服务能力,最终摆脱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闭的束缚,充分发挥城市的功能与作用,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改变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中心。15.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参考答案:D16.秦朝末年,王侯将相不必贵胄的观念,甚为普遍。这一历史现象直接导致了汉初A、发生频繁农民起义B、采用儒家统治思想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D、形成布衣将相政局参考答案:D17.1949年4月23日,除苏联原驻华大使罗申跟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外,美国原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及其他国家原驻华大使均留在南京,等待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外交关系,之后,新中国对上述现象的态度是()A.对苏联举动表示严重不满 B.希望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C.把各国大使视作普通侨民 D.决定实行“一边倒”方针参考答案: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材料中指出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驻华大使希望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外交关系,结合选项,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进行问题的解答.解答:A、建国初期,新中国最新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排除;B、新中国建立之后,中美建交时间是1979年,排除;C、当时,中国将各国的大使都当作普通的侨民,正确;D、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的外交政策为“一边倒”政策,排除;故选C.18.关于汉代生产技术改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牛耕普及全国B.耦犁出现C.以水力作动力鼓风冶铁D.首创粉彩瓷器工艺参考答案:D【详解】清朝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不属于汉代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牛耕普及、耦犁出现、以水力作动力鼓风冶铁都是在汉代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BC。【点睛】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粉彩瓷在众多的清宫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简单率直,浓笔艳抹,富贵豪华而别具一格。红鸟牡丹富贵罐是其风格的经典之作。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19.《金瓶梅》中孟玉楼的丈夫开染坊,染坊中“见一日常招有二三十染工的吃饭,都是这位娘子主张整理”。据此可知,当时A.已经出现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生产方式发生质变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见一日常招有二三十染工的吃饭”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的染坊中招有二三十的染工,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B项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排除;当时生产方式仍是手工劳动,故D项排除。20.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参考答案:DA项应发生于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B项应开始于1949年建国以后,D项应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不符;由题目中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急增的信息可知,此现象打破了建国初期以来美国从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故本题应选D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21.图4是中国近代不同经济形态的发展历程,请判断③是指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参考答案:D22.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

B.迫使西欧在经济上受制于美国C.把西欧变成美国的商品市场

D.援助西欧的目的在于遏制苏联参考答案:D23.北京大学教授马克壵谈到一场革命时说“……它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这里的它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德意志的统一D.美国独立战争参考答案:D关键信息是:“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也就是封建势力非常弱,甚至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这就是指美国,故选D。A项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推翻封建复辟;C项德意志通过统一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德意志帝国,结束的都是封建统治。B项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不具备“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等特点,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项。24.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是洋务企业,在此“近代”的含义是A.产生于近代历史

B.利用机器生产

C.出现雇佣关系

D.由国人创办参考答案:B

考察洋务运动的意义。所谓近代企业,一般就是指采用机器进行生产。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是采用机器进行生产的,故应选B。25.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此报道中的“轰然鸣响”是指A.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B.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C.经济特区建设的启动D.对外开放的正式确立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1980年8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举措,1980年开始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拉开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故C项正确;A项是1978年开始实行,排除;B项是1984年开始实行;D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排除。26.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A.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B.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C.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D.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参考答案:D【详解】由材料“民窑二三百区”可知指的是民营手工业,由“终岁烟火相望”可知景德镇制瓷业繁荣,故D正确;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是在元朝,材料是清朝,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瓷器出口,故B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景德镇手工业分工,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景德镇制瓷业的繁荣,紧扣材料“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两句即可得出制瓷业发展迅速的结论。27.“1870年以后的三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了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强调的是分工而不是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以及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这里的分工不是工业内部的分工即不是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而是工业国家和非工业国家的分工,从材料中分工来看非工业国家相当于农村,而工业国家相当于城市,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国际分工”表现【名师点睛】纵观当今历史试题的命题动向不难发现,高考题虽然仍旧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要表达的观点未必与教材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题干时切忌想当然,而是要研读题干、材料,用题干检验选项,用选项检验知识点,做到首尾兼顾,一定要做到一切从题干出发才可以。28.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参考答案:D29.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参考答案:解析:据“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可知该官员执掌监察机构,御史大夫行使监察百官之职,故B项正确。答案:B30.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同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完全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由相对隔绝的状态逐渐变成紧密联系的整体,由此带来世界经济、政治的一系列变化。(1)简述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2)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3)简述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条件:资金、劳动力、市场、技术等条件。((3)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80、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32.国哥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材料二、1912年元导,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材料三、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2分)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晚清列强入侵,清政府国土沦丧,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革命党人武装斗争,清朝统治岌岌可危。(2)愿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世界和平。措施:政治——颁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经济——奖励实业,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文化生活——剪辫子,称呼改大人为先生、礼仪上改跪拜为握手等。(3)背景: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同意:新中国即将成立,原歌词已经不符合新中国的国情。不同意:它能时刻提醒国人不忘历史,居安思危,勿忘国耻,进一步鼓舞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分析归纳能力。回答时注意时间:1911年,联系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及民主革命斗争、列强的侵略等归纳总结。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相关情况的掌握。回答第一小问时主要分析歌词的内容所体现的时代要求。联系所学回答措施。第(2)问,主要考查对新中国国歌的分析与认识。回答第一小问时,要结合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归纳总结。回答第二小问时,要注意能够自圆其说,注意分析问题的角度。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五”期间我国生产资料的进口一览表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进口额(亿元人民币)42.941.555.749.046.3占进口总额的%93.092.894.592.492.7“一五”期间我国出口商品构成一览表年份出口贸易额构成(总额为100)工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品农副产品195318.425.955.7195424.027.748.3195525.528.446.1195626.131.342.6195728.431.540.1材料二、1960年12月,中央决定:“对苏联的出口额,由1960年的预计31,9亿卢布,减为22.2亿卢布。增加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基本补给。但是日用工业品和矿产品大体照旧。”对东欧的欠账,粮、油也予以缓还。1961年2月,中央规定了如下进口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3月8日,外贸部进一步明确规定:当年只订购前三类进口物资,对四、五类暂停进口。——摘编自尚长风《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粮食进口实情》(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期间我国生产资料的进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特点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此变化的原因。(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参考答案:答案:(1)特点:进口商品主要是生产资料,比重大;出口商品以农副产品为主。(2分)影响:弥补了我国工业落后的不足;有利于工业化建设的进行;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促使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6分)(2)变化:减少了生产资料的进口,粮食等生活资料加大进口、减少出口。(2分)原因:工业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内经济的困难;为解决粮食短缺而调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比重。(6分)(3)因素: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内外发展战略需要;等等。(4分,答出两点且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3)本题切学生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内外发展战略需要,言之有理即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不同时期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史实的特点、影响。一五计划使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初步成就;三大改造促使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导致国内经济的困难,这些都通过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体现出来,学生需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34.古罗马人创造了辉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