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课件_第1页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课件_第2页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课件_第3页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课件_第4页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菩萨蛮

温庭筠1-菩萨蛮1-望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2-望江南2-回顾文学常识词,又称“()”或“()”别称有(),诗余等,形成于五代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按照字数大致可分为三类:⑴();⑵();⑶()。词的风格一般有两派:

曲词曲子词长短句小令中调长调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3-回顾文学常识词,又称“()”或“(花间派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4-花间派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4-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鼻祖“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5-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5-菩萨蛮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6-菩萨蛮温词为《花间集》之首,此词又为温词之首,足见其为典型的花间之作。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通篇写闺怨之情,但又含而不露。7-温词为《花间集》之首,此词又为温词之首,足见其为典型的花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韦庄《荷叶杯》:“一双愁黛远山眉”。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8-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8-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鬓发浓密如云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云鬓花颜金步摇白居易《长恨歌》当窗理云鬓。——《乐府诗集•木兰诗》有个女孩名叫婉君,明眸如水绿鬓如云。——琼瑶《婉君》香腮(雪):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晓日当帘,睡痕犹占香腮,轻盈笑倚鸾台。(宋)晏几道9-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鬓发浓密如云9-鬓云欲度香腮雪俞平伯:“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金光明灭,云鬓飘拂——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撩人乎?10-鬓云欲度香腮雪俞平伯:“度字含有飞动意。”10-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词人用浓墨重彩: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金色,配衬着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11-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11-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蛾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以对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整体气质的。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1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蛾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山”“春山”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唐)杜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顰。”(宋)秦观那女子眼是秋水横波,眉如远山含黛13-1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Why?)14-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写丈夫作为国王先锋到东方去征战,妻子在家忧怨心疾无心梳妆,而使首如飞蓬。1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1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芙蓉向脸两边开——古诗十九首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面如花;自怜:盛年独处。16-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愿做鸳鸯不羡仙”“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温庭筠以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17-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对镜的时候,看见自己美貌如花,不免兴起盛时独处、顾影自怜的伤感;穿衣的时候,看见衣上的对对金鹧鸪,又触动了物双人单、情何以堪的哀愁。18-对镜的时候,看见自己美貌如花,不免兴起盛时独处、顾影自怜的伤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这首《菩萨蛮》,通过客观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19-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绣阁朝晖掩映金,当春懒起一沉吟。弄妆仔细匀眉黛,千古佳人寂寞心。20-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绣阁朝晖掩映金,20-21-21-菩萨蛮

温庭筠22-菩萨蛮1-望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23-望江南2-回顾文学常识词,又称“()”或“()”别称有(),诗余等,形成于五代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按照字数大致可分为三类:⑴();⑵();⑶()。词的风格一般有两派:

曲词曲子词长短句小令中调长调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24-回顾文学常识词,又称“()”或“(花间派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25-花间派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4-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鼻祖“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26-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5-菩萨蛮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27-菩萨蛮温词为《花间集》之首,此词又为温词之首,足见其为典型的花间之作。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通篇写闺怨之情,但又含而不露。28-温词为《花间集》之首,此词又为温词之首,足见其为典型的花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韦庄《荷叶杯》:“一双愁黛远山眉”。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29-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8-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鬓发浓密如云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云鬓花颜金步摇白居易《长恨歌》当窗理云鬓。——《乐府诗集•木兰诗》有个女孩名叫婉君,明眸如水绿鬓如云。——琼瑶《婉君》香腮(雪):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晓日当帘,睡痕犹占香腮,轻盈笑倚鸾台。(宋)晏几道30-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鬓发浓密如云9-鬓云欲度香腮雪俞平伯:“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金光明灭,云鬓飘拂——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撩人乎?31-鬓云欲度香腮雪俞平伯:“度字含有飞动意。”10-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词人用浓墨重彩: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金色,配衬着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32-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11-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蛾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以对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整体气质的。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3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蛾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山”“春山”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唐)杜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顰。”(宋)秦观那女子眼是秋水横波,眉如远山含黛34-1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Why?)35-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写丈夫作为国王先锋到东方去征战,妻子在家忧怨心疾无心梳妆,而使首如飞蓬。3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1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芙蓉向脸两边开——古诗十九首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面如花;自怜:盛年独处。37-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愿做鸳鸯不羡仙”“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温庭筠以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38-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对镜的时候,看见自己美貌如花,不免兴起盛时独处、顾影自怜的伤感;穿衣的时候,看见衣上的对对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