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总结-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总结-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总结-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总结-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总结-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1.三国的成功:(1)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任天下智力;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北方经济;(2)蜀汉:《隆中对》之分析符合历史客观条件;治蜀北伐;(3)东吴:孙坚—孙策—孙权,以青年为基本骨干的军事集团,江南经济的发展。2.西晋“低质量的统一”:宗室争夺中央权力少数民族内迁政治动荡,秩序大乱北民流亡南迁3.东晋士族政治:控制政治特权和军事指挥权;①王室没有强有力的皇权;(南渡士族和当地氏族联合建立的政权)②名号拥戴;③冲突妥协;4.江南经济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p.28)条件:①北民南迁民族交融:劳动力、技术;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统治者开发经营。结果: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当然,此时北方经济也在继续发展)二、民族交融1.民族关系发展:胡汉互鉴,汉化是主流。*北魏孝文帝改革2.民族认同,为南北方统一奠基。北方异族皇权强化,南朝士族衰落,皇权重振。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1.思想:佛、道盛行,“三教并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儒学吸收佛道,有所发展。(p.42范缜)2.文学艺术:(1)文学:建安文学曹氏父子田园诗人陶渊明;南北朝民歌;志怪小说。(2)艺术:①书法:汉子成为艺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行书、草书三大书体臻于成熟;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②绘画: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日渐成熟,文人画(士大夫画)活跃;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③雕刻艺术:云冈石窟3.科技:贾思勰《齐民要术》,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裴秀《禹贡地图》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上承强盛之秦汉,下为隋唐全面繁盛奠定基础,是两大强盛时期的过渡阶段,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大开发时期。1.政治上:统一局面被打破,国家分裂,战乱频繁,政权更替频繁;北方各族封建化;2.经济上,农业技术成熟,北方遭战乱破坏;3.思想上,儒学面临挑战,获得发展;4.民族大融合,华夏认同加强。第二节隋唐五代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隋唐政权更迭(一)隋朝兴亡581-6181.隋朝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杨广灭陈完成统一。2.隋朝各项建设:①光设粮仓,积储丰富;②兴建洛阳城;③开通大运河(涿郡—洛阳—余杭)④文治政策:汉化,恢复传统礼仪,复行佛道;⑤维护关陇贵族集团统治:A.废九品中正制,初步实行科举;B.实行均田、租调制,严密户籍;C.保留北周原来的官员队伍;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E.减轻赋役负担。3.隋朝极盛,开皇之治。4.隋朝灭亡:618年隋亡四出巡幸,大兴土木,征伐高丽开凿运河;下层人民反暴起义,上层集团起兵反叛。(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二)唐朝兴衰618-907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建立:618年,李渊长安(前朝都城,统治基础);(2)贞观之治:背景:①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②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扩大统治基础;③制度建设:府兵制、租庸调、均田科举;④注重法制。表现:政治开明,胡汉各族共安相处,经济发展。2.开元盛世(1)武周时代政治: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和武举;军事:息干戈;(2)开元盛世经济上发展生产;政治上任用贤相,励精图治,选贤任能;社会空前繁荣,推向全盛。军事上改革兵制;(3)盛世形成的原因:①开明君主知人善任;②对发展生产的重视;③基本国策的巩固延续;④统治集团居安思危;⑤较为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3.唐朝民族交融西北:突厥战争东北:靺鞨册封西南:吐蕃和亲,会盟北:回纥(回鹘):南移归附唐朝。4.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唐的灭亡(1)安史之乱755-763背景:①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②军镇长官势力大,外重内轻;③安禄山身兼三镇,埋下隐患。经过:安史起兵,玄宗外逃,处死杨贵妃,退位;结果:①精兵内调,藩镇割据,中央集权下移;②唐朝由盛而衰,吐蕃占据河西陇右。(2)唐末农民战争:①后期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削弱唐朝统治;②连年水旱,河南王仙芝起兵;③山东黄巢起兵响应。(3)唐朝灭亡:907禅位于朱温(后梁)。(4)五代十国:梁唐晋汉周南方吴越、南唐等与北方政权并立。二、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一)选官制度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西周世官制:西周分封宗法;但忽略个人才能,滋生腐败—春秋战国秩序瓦解,急需选择有才之人,与世官制相矛盾春秋战国荐官制:战国荐举、客卿制,军功授爵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隋唐汉:察举制,主观色彩浓重后期僵化考官制:隋唐科举制明清2.科举制(1)背景:①周隋之际,征战军功为入仕途径,为政治转换打开缺口,才学选官成为可能;②隋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九品中正和地方自辟僚属,按才学选官。2.内容及发展:①隋唐:隋初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设进士科(诗赋政论,难度大)和明经科(儒家经典)武则天:殿试武举唐玄宗:提高科举地位②宋:商人弟子可报考(商品经济发展平民政治)③元:废科举④明清:僵化八股取士,1906被废3.影响:①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②促进社会公平;③提高官员素质;④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容易僵化钳制思想,造成社会落后僵化。(二)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1.中央官制的演变:(1)秦:三公九卿丞相:统领百官,下辖九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西汉:中外朝皇帝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丞相太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尚书令侍中常侍3.隋唐:三省六部制皇帝提交上奏同意后交提交上奏同意后交通过审议封驳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通过审议封驳(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三省六部的影响:①分割相权,加强皇权;②理论上一定程度制约皇权;③分工处理决策环节,提高决策合理性;④政事堂的设立提高工作效率;⑤后世基本沿用。(三)赋税制度(选必一16课)1.魏晋南北朝赋税制度:租调+力役推行基础:均田制有利于缓解土地荒芜,农民土地不足的情况;防止土地过分集中,有利于社会稳定。2.唐朝赋税制度:(1)唐初:租庸调,以庸代役推行基础:均田制影响:①减轻人身控制,保证农业发展;②增加政府收入。(2)唐中后期:两税法背景:①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无田可授;②户籍毁坏严重,安史之乱后人口变动,征税困难;③地方节度使势大,把持地方税收。内容:①量出以制入;②统一税目为地税+户(人丁+资产)税;③每年夏秋两征。影响: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源;②征收对象由人丁转到以土地资产为主,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按照财产多寡,土地优劣划分户等,立法原则较为公正和现代,有助于改变赋税不均的情况。但是:①以收入最多的一年进行摊派,赋税总体较重;②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大地主转嫁赋税,农民负担愈发繁重。三、隋唐的文化1.思想:儒学复兴,吸收佛道“三教合一”;2.文学:①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②“传奇”出现平民化的发展趋势;3.书法:楷书步入盛世,欧体柳体争妍斗艳;草书“颠张醉素”,潇洒奔放,尽显时代气息;4.绘画:展子虔《游春图》现存最早山水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5.科技:雕版印刷《金刚经》,火药发明,唐末应用于军事;孙思邈(药王)《千金方》;《唐本草》最早国家颁行药典。6.中外交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留学生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