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5 粮食安全_第1页
热点05 粮食安全_第2页
热点05 粮食安全_第3页
热点05 粮食安全_第4页
热点05 粮食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05粮食安全【热点常识】一、含义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这一概念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它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这一定义作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二、原因分析: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也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耕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耕地作为我国最宝贵资源的战略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是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古国,广大劳动人民对耕地有着最为质朴和亲切的情感。耕地作为农产品生长的载体,既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也是极为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建设不断占用耕地,优质耕作层土壤资源越来越稀缺,耕地保护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三、面临问题从耕地的运作机制看,尽管目前耕地面积数据有所增加,但用于粮食生产的实有耕地并未增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面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占用耕地的情况,我国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但土地制度改革推进中,一些地方存在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到位、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的现象。一些地方热衷搞行政和推动,片面追求流转速度和超大规模经营,一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长时间大面积直接租赁农地,与农民争利,有的已经出现经营不善、引发社会矛盾,有的土地流转后进行非农建设,破坏耕地资源。从耕地的保护举措看,近年来,随着形势不断变化,我国耕地保护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许多地方,由于城镇化带动居住、产业、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规模持续增加,建设占用耕地的需求正逐年增大。由于多年来因为建设占用导致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减少,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这生态环境约束强化、耕地后备资源减少、补充耕地越来越难、耕地保护和利用面临缺劳力、资金、机制等多重困局,尤其是当发展与保护出现矛盾时,往往会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四、意义1、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世界上真正强大、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我们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粮食方面出了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只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2、粮食安全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充足,则市场稳定、人心安定。高水平、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仅可以“为食者造福”,让城乡居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也可以“为耕者谋利”,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还可以“为业者护航”,促进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粮食安全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支撑。粮安天下。受疫情、干旱和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虫等病虫害影响,近期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稻谷、小麦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口粮库存能满足1年以上的市场需求;日应急加工能力约19亿斤,按每人每天1斤粮计算,仅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的日加工能力就够全国人民吃1天多。充足的储备和库存、强大的应急加工能力,确保了我国粮食市场供应量足价稳,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五、对策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遏制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2、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3、提高机械化水平。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建设节水灌溉骨干工程,同步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4、加强种业技术攻关,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重视粮食产业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育种业领域创新主体,推动种业与产业的高效发展。5、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价格支持、粮食补贴及仓储设施的建设等。【热点特训】“海水稻”是我国农业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水稻新品种,它耐盐碱,能利用海水与淡水配比进行灌溉。2017年“海水稻”在青岛试种成功,亩产最高达620千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与耐盐碱野生稻相比,“海水稻”单产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B.劳动力C.土壤D.科技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的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kg大关,与黑龙江省、吉林省相比,湖南省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是()A.生产规模大,成本低B.交通便利,外销方便热量条件好,单产高D.种植经验及机械化水平高【答案】1.D2.C【分析】由材料可知,海水稻是经过人工培育的新品种,之所以比野生水稻产量高,是由于受科技影响,D正确。与耐盐碱野生稻相比,“海水稻”的地形、劳动力、土壤并没有明显差异,不是“海水稻”单产高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与黑龙江省、吉林省相比,湖南省发展水稻生产规模小,成本高,A错误。湖南省的水稻以内销为主,B错误。湖南纬度低于黑龙江、吉林,热量条件好,复种指数高,单产高,C正确。湖南省的种植经验丰富,但机械化水平低,D错误。故选C。【点睛】海水稻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为了得到更优良的品种,可将海水稻与普通高产水稻杂交得到更优良的品种,既能得到高产,也能在盐碱地等生长,这样不仅仅高产,而且能更好地利用撂荒的土地。同样还可以克隆一些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不同物种。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研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通过常规育种、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不断提高海水稻的单产。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部署在东北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的工作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为了保护东北黑土地资源,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秸秆覆盖技术B.轮耕播种技术C.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D.深松、深耕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东北黑土区未采取休耕轮作的耕作方式,其主要目的是()A.缩短作物生长期B.提高复种指数C.充分利用劳动力D.保障粮食安全【答案】3.A4.D【分析】东北黑土区的农民可以通过秸秆覆盖还田的方法,让土壤不裸露,这样能防止土壤被侵蚀,也保住了土壤的水肥,让土壤的肥力慢慢提高,A正确。故选A。我国东北黑土区所处纬度偏高,基本是一年一熟制,黑土地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居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如果采用轮耕休作,会减少粮食产量,影响我们粮食供应,故不采用轮耕休作,是为了稳定当地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D正确。故选D。【点睛】农业耕作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土地培肥,土壤耕作,水分供求平衡,农田防护以及农田基本建设等。以种植制度为中心,养地制度为基础。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据此完成下题。下列区域中,粮食输入量最大的是()A.华北平原B.东北区C.西南区D.东南沿海区西南区粮食产量占比不断降低的原因主要是()①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少②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比重下降③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耕地资源短缺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占用部分耕地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5.D6.B【分析】读图分析,华北平原粮食产量占比最大,且整体呈增长的趋势,以粮食输出为主,A错误;东北区粮食产量占比逐年增长,且增幅大,以粮食输出为主,B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粮食产量占比都呈下降的趋势,其中东南沿海区下降幅度最大,而且东南沿海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因此输入量最大,C错误,D正确。故选D。读图可知,西南区粮食产量占比不断降低,其原因应体现在区位因素的变化,如西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②正确;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占用了部分耕地,使粮食播种面积下降,④正确;人均耕地面积少和耕地资源短缺不能体现出西南区粮食产量占比降低,①③错误。故选B。【点睛】西南区粮食产量占比不断降低的原因要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人均耕地面积少和耕地资源短缺没有体现出区位因素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沙特小麦种植面积讯速扩大,沙漠中出现一个个规模巨大的圆形麦田(下图)。1984年沙特成为小麦净出口国,但2016年沙特政府宣布全国停止小麦种植,国内小麦需求全部进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0°50。20世纪70年代末,沙特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得益于()A.政策支持B.降水增多C.气候变暖D.人口迁入圆形麦田灌溉水源最可能是()地下水B.冰雪融水C.河流水D.大气降水2016年,沙特停止小麦种植的可能原因包括()①需求减小②土地盐碱化③水源不足④生产成本高⑤石油资源枯竭加剧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7.A8.A9.B【分析】以沙特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为背景,分析该国小麦种植“从无到有"原因,结合经纬度位置,不难得出沙特地处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少雨,B错误。气候变暖也不会带来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很难满足小麦种植对水源的需求,C错误。沙特为石油国,外籍劳工输入是其人口迁入的主要体现,但不会造成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D错误。沙特选择在沙漠中种植小麦,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并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这显然是和政策分不开的,A正确。故选A。根据上题信息,容易排除B、C、D三项,凭借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当地抽取地下水,利用喷灌设备旋转灌溉小麦,形成了一个个圆形麦田,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A。由于长期进行小麦种植,长期灌溉导致土地盐破化;沙特地区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导致灌溉水源不足;同时为维持沙漠农业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农业生产成本高,使得沙特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之前的行为,直至最终放弃,因此②③④表述正确,B正确。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只增不减,①说法错误,石油资源枯竭对农业没有直接影响,属于干扰项,⑤说法错误,因此排除A、C、D。故选B。【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熟悉地理环境特点以及读图分析和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天津小站米源于宋辽时期,种植历史悠久,质优味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小站米作为优质稻米出口日本、东南亚、东欧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全国20多个省市引调小站稻良种。20世纪70年代华北地区“去稻改旱”,小站稻种植面积缩减。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振兴小站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站米质优味美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悠久B.灌溉便利C.便于耕作D.品种优良20世纪70年代,小站稻种植面积急剧下滑的根本原因是()A.耕地面积缩小B.水资源短缺C.水稻品质下降【答案】10.D11.B【分析】种植历史悠久能够说明经验丰富,不能说明质优味美,A错误;灌溉便利跟产品质量关系不大,B错误;便与耕作不是质优的原因,C错误;材料中提到“全国20多个省市引调小站稻良种”,由此可见小站米质优味美的主要原因是品种优良,D正确。70年代“去稻改旱”,而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适宜小麦等旱地作物。因此,水源不足是小站稻种植面积急剧下滑的根本原因,B正确。

无法判断耕地面积迅速缩小,A错误;水稻品质没有下降,C错误;70年代工业化冲击没有很大,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华北地区的农业问题。农作物质优主要取决于:品种优良、环境污染少、生长周期长等。梯田在我国分布广泛,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其代表了先人的智慧。但现在很多梯田被渐渐废弃,面临荒芜、萎缩和消失的现状。下图为2014~2015年中国各省山区县耕地撂荒率(注:数据不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m江蔺海祐岛摇荒率,%口m江蔺海祐岛摇荒率,%口<10.0DO10,01-20.00o知仞〜3。,叫口IH30.01O无数据05001000km造成我国梯田撂荒最根本的驱动力是()A.粮食需求大大下降B.城镇化和工业化A.粮食需求大大下降B.城镇化和工业化C.梯田生态环境恶化D.农村劳动力缺乏长江流域一带山区撂荒率最高,其根本原因是()A.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B.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C.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D.劳动力成本高、耕地净收益低梯田撂荒可能造成()A.农村经济水平下降B.下游河流泥沙淤积减轻C.梯田文化、美学、科学价值丧失D.粮食单产量下降【答案】12.B13.D14.C【分析】我国人口持续增加,粮食需求量上升,A错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人口往城市聚集,导致梯田荒芜,B正确。梯田生态环境变化不大,C错误。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只是迁移到城市,D错误。故本题选B。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直接原因,非根本原因,A错误。长江流域经济较发达,农业机械水平较高,B错误。国家退耕还林影响小,C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但是耕地的净收益仍然较低,导致农民大量去城市打工,梯田撂荒。故本题选D。农民进城务工,收入增加,A错误。梯田荒芜,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流泥沙淤积加重,B错误。梯田代表了先人的智慧,具有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C正确。撂荒对粮食单产没有影响,D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考查梯田的相关知识,梯田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保持水土,二是扩大耕地面积。近年来,由于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过于求,稻谷价格明显下跌。于是有的农民压缩水稻种植面积而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这反映了()A-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强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突出交通运输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小国家政策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大【答案】B【详解】粮食产量提高,使得市场供过于求,从而影响稻谷的价格,农民也因此调整农作物的种类,压缩其产量,这反映了市场影响作物的产量和种类,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突出,B正确;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条件的人改造能力增强,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弱,A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交通运输和国家政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CD错误;故选B。“十二五”期间,我国建成早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其中新增耕地2400万亩,为粮食持续丰收提供了保障,下图为“我国两个重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域示意图”。读图完下列小题。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商品粮基地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水资源充足B.劳动力丰富C.土壤肥沃D.人均耕地广甲、乙两区域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工作是()A.改善农业水利条件B-培育良种C.提高农业技术水平D.大力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答案】16.C17.A【分析】甲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水热条件甲区城优于乙区域,A项错误。甲区城土壤为水稻土,乙区域土壤为黑土,两区域土壤都很肥沃,但黑土肥力更高,C项正确。劳动力和人均耕地都属于社会经济条件,B、D项错误。故选C。抓住关键词“旱涝保收”,要理解“旱涝保收〃的旱涝主要和农业水利条件有关。由于甲、乙两区域都位于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都较大,故改善农业水利条件是甲、乙两区域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工作,A正确。与培育良种、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大力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无关,可排除BCD。故选A。【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分等。其中影响旱涝的是水分条件,所以防治旱涝灾害应该改善农业水利条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4年,河北邯郸涉县旱作梯田系统被批准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县王金庄村的梯田最多时有8万余块、1.2万亩(1667平方米),占村落总面积的70%以上,最小梯田不足1平方米。材料二:王金庄村夏季多暴雨,梯田易损毁,需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及时修缮。近二十多年,出现了梯田大面积据撂荒的现象,且撂荒情况远超石家庄周边。下图示王金庄村的地理位置。

'涉其@®o城市4涉县——省级行政界线地级行政界纹-县级行政界线■王金庄七涉块早作拂川区(1)涉县梯田的耕地类型主要是,导致该地夏季多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2)根据梯田的数量和面积,推测王金庄村的地形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涉其(3)从耕作成本角度分析,与石家庄周边相比王金庄的耕地更易撂荒的原因。【答案】(1)旱地冷锋(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该村梯田分布较广(数量多且占村落面积大),推测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该村梯田数量多、单个梯田平均面积小,推测地形坡度(地势起伏)大。(3)石家庄周边多为平原耕地,王金庄村为山区梯田,梯田易损毁,需长期维护,劳动量大;该地梯田田块狭小、梯级多,难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耕作,生产效率低。【分析】本题以梯田撂荒为背景考察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成因分析(夏季暴雨的天气系统);以及梯田撂荒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及其影响分析。【详解】(1)涉县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耕地类型应当主要为旱地(图例当中也有表明是旱作梯田区)。导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冷锋和强气旋,而该地区受热带气旋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影响的天气系统是冷锋(此处容易出的错误是,认为夏季没有冷锋,实际上本题的判断依据是降雨的特点,暖锋带来的降雨规模较小)。(2)该县王金庄村的梯田最多时有8万余块、1.2万亩(1667平方米),占村落总面积的70%以上,一一该村梯田分布较广(数量多且占村落面积大),推测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小梯田不足1平方米一一该村梯田数量多、单个梯田平均面积小,推测地形坡度(地势起伏)大。(3)题中要求从耕作成本分析,石家庄和王金庄相比,石家庄的耕地地形相对比较平坦,机械化规模化耕作条件更好,而且王金庄的耕地容易被损毁,需要长期维护,这部分劳动量和成本相对较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8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行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乙图中B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建三江拥有耕地80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0亩,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农业科技转化贡献率最高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A: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B:水稻甜菜、大豆等(2)简述制约乙图中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的解决措施。(3)分析图中乙图中B地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热条件的差异;甲区域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2)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的优良品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内育秧等抗低温措施等。(3)地处平原,地形平坦;黑土肥沃;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多,便于开展机械化生产;工业基础好,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机械设备;农业科技水平较高。【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农业区位和农业发展措施,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详解】(1)根据图中经纬网等地理信息可知,甲区域表示我国洞庭湖平原地区,乙区域表示我国东北平原,甲区域的农作物以水稻,油菜,棉花等为主,甲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乙区域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水热条件较差,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造成两区域优势农产品存在明显差异。(2)据上题分析可知乙为东北平原,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热量条件较差,解决的措施要针对低温冷害,提高科技水平,培育耐低温的优良品种;建温室、塑料大棚改善热量条件。(3)据图可知B地地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大;土壤为黑土,深厚而肥沃;有多条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便于大机械化生产,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机械设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第四大岛一一马达加斯加(下图),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水稻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单产为2吨/公顷至3吨/公顷,相当于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