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备课”俞国平-课件_第1页
谈小学语文“备课”俞国平-课件_第2页
谈小学语文“备课”俞国平-课件_第3页
谈小学语文“备课”俞国平-课件_第4页
谈小学语文“备课”俞国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小学语文“备课”

谈小学语文“备课”1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三次备课,三个关注(自我经验、文献资料、课堂现实)和两次反思(经验与理念、设计与现实)

“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2一、正确理解“备课”二、备课“备”什么?(一)“备”理念,厘清要求(二)“备”学生,摸清起点(三)“备”教材,盘清体系三、课时设计(备课中具有操作意义的环节)(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三)教学策略的选择(四)教学程序的安排四、教案抒写的格式与要素一、正确理解“备课”3

一、正确理解“备课”

传统备课的主要问题:著名语文专家许汉认为:1.过于依赖教参,缺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枫桥夜泊》王2.过于关注教法,缺少对目标的准确把握《顶碗少年》3.盲目拓展延伸,忽视教材自身资源挖掘4.疏于学生分析,淡视对学习起点的评估(主体丧失)5.无度抄录教案,导致备课上课严重脱节(教学“两张皮”现象)一、正确理解“备课”传统备课的主要问题:著4

二、备课“备”什么?一“备”理念:厘清要求二“备”学生:摸清起点三“备”教材:盘清体系二、备课“备”什么?一“备”理念:厘清要求二“备”学生:摸5一“备”理念:厘清要求1.准确把握课标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内涵、实践性、母语教育重感性、汉语言文字对语文教育的影响)。(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备”理念:厘清要求1.准确把握课标理念62.系统明晰年段目标(以阅读教学为例)课标描述: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主要目标:以词句教学为重点,丰富语言的句型模式和词汇量,在过程中不断激活思维,从语言思维的角度进行有效训练。防止塌腰现象产生。2.系统明晰年段目标(以阅读教学为例)课标描述:第一7《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片段师:小朋友们,雪地里有哪些小画家呀?生:有小鸡,小鸭,小狗,还有小马。师:小鸡干什么呢?生:小鸡画竹叶呢!师:小狗呢?生:画梅花呢!师:小鸭呢?生:画枫叶呢!师:小马呢?生:画月牙呢!师:画得像不像啊?生:画得很像。师:为什么说他们都是小画家呢?生:因为他们本事特别大,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老师顺便还要渗透一下“冬眠”这个常识,结果,闹了一个笑话。师:你们知道青蛙呀、蛇呀为什么没来参加活动吗?生:因为它俩没穿毛衣!把老师给气得:“不知道不要乱说!这个叫冬眠,就是冬天睡着了。这是个科学知识,咱们现在不管它,你知道就行了。到了初中,科学老师会跟你说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片段8把诗句改成:

“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

小马画月牙,小鸭画枫叶。”再把诗句改成:

“小狗画竹叶,小鸡画梅花,

小马画枫叶,小鸭画月牙。”把诗句改成:9

课标描述: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主要目标:中段的学生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开始成熟,阅读教学重点放在语段训练上,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关注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的发展。课标描述: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10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中午……傍晚……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11

课标: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主要目标:高段阅读教学以解读、表述和探究学习为重点。这个阶段的学生言语心理发展日趋成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思维也由形象思维快速向抽象思维发展。发展篇章语感心理图式,

激活对整体性和文气文脉的关注。

课标: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12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雨的力度)(洪水的来势)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雨的力度13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洪魔的恐怖)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洪魔14二“备”学生:摸清起点【案例】《普罗米修斯》(四下)*1、读生字“肝脏、双膝”,有什么发现?(都是“月字旁”,身体的一部分。)哪部分最难写?指导,写字。2、读生字“吩咐、动弹”,指导读轻声。3、读词语“凶恶的鹫鹰、严厉的惩罚、气急败坏、驱寒取暖、挽弓搭箭”,要求同时用表情或动作来表达词语的意思。4、读人名“太阳神阿波罗、众神领袖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发现该怎么读?*解读过程中结合文本内容研究“惩罚”这两个汉字的构成:“惩”,征服人心;“罚”,对有罪的人用语言利诱,用刑具折磨。例:“咬文嚼字”,字词教学不能“走过场”。二“备”学生:摸清起点【案例】《普罗米修斯》(四下)例:“咬15

读句子“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思考并回答:船能“流”吗?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这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朗读。(船缓缓地动了,向着河中间流去;一个朋友拨着船,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船在树下泊了片刻。)【案例】《鸟的天堂》(浙教版六下)读句子“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思考并回答:船能“流”16三“备”教材:盘清体系“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

——于永正三“备”教材:盘清体系“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一17(一)解读全册教学目标,整体设计1.现状分析(比较漠视,流于形式)2.整体设计的意义:掌握全册教学要求和编排特点;掌握全册的编排体系;确定单元、课文的全册地位、作用;掌握三个维度间的内在联系。(一)解读全册教学目标,整体设计1.现状分析(比较漠视,流于18本册教材内容安排及特点(综合分析把握教材结构)课标对教学的总要求一、识字与写字二、阅读三、习作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内容上总体把握)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培养目标)学期整体教学设计:萧山区小学语文第七册作文系列本册教材内容(综合分析把握教材结构)课标对教学一、识字与写字19(二)解读单元教学目标,整组统合1.单元备课: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专题)的教学之前进行的整体备课。2.目的意义:拟定计划,研究教材,认清地位,领会编排意图,确定内容和训练要求,掌握重难点,研究教学方法,整体考虑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二)解读单元教学目标,整组统合1.单元备课:一个单元或一个203.单元整体备课的要点

弄清各个训练项目的意思,解读它指的是什么(意思);弄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训练(学习的目的,编排的意图):弄清各个训练项目的来龙去脉,分析它“来自何处(源头),走向何方(发展),本组本课干什么(着力点);弄清各个训练项目的相互关系,即横向比较,看其是否与其它项目有联系。3.单元整体备课的要点21首先要解读这一训练项目:即什么是“读文章,想画面”?“画面”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种训练?其次要分析这一训练项目“来自何方”?走向何处呢?再进行“横向比较”:(四上一单元和四上七单元)“读文章、想画面”和“边读边想,发现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提出了“读文章,想画面”这一训练重点。首先要解读这一训练项目:即什么是“读文章,想画面”?22单元整组统整主要知识及结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时安排六下备课单元整组统整主要知识及结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积累23三、课时设计——备课中最具操作意义的环节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三)教学策略的选择(四)教学程序的安排三、课时设计(一)教学内容的分析24(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读厚文本。王崧舟:“当我将36字的《长相思》读成了显性的1493字的自我感悟、自我发现、自我鉴赏的时候,当这1493字的文本细读的背后融入了我本人对纳兰的精神世界、诗词境界以及对自我的生命感觉、价值偏好的种种追寻、反思和考问的时候,我忽然有了一种底气十足、神采飞扬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正是清人唐彪谓之的‘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精神状态吗?”(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读厚文本。25我认为“厚”的含义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把文本故事发生的背景还原丰满,把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放在当时的背景上来理解,这样人物或故事在我们的心目中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了。例如,解读《赤壁之战》,我们把《三国演义》原著通读一遍,对《赤壁之战》的把握就会有“厚”的感觉;二是每一篇文章,由于表达或编入教材的需要,里面都有若干的空白点,教师解读时就应当把这些空白点用理解和想像填补起来,这是对文本情节的增“厚”;三是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充分挖掘,全面把握,要读出言外之意,品出内在意蕴——虽然教师的这些深度理解不一定全部传递给孩子,但我们仍然要深入品味和体验,因为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才能浅出,这是思想情感方面的厚;四是横向拓展,把与文本相关联、相类似的作品搜集整合到一起来阅读,这种阅读可以进一步强化和丰满我们对文本的感受,这又是一种“厚”。——许汉我认为“厚”的含义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把文本故事发生26《猴王出世》的争议你是怎么看的?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王老师对教学的定位)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2.把握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猴王出世》的争议你是怎么看的?在读懂课文“写什么”27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基本内容,写的是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什么;深刻内涵,即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是什么;语言表达,即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我在哪些时候可以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也这么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28(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目标要准确2.目标要具体3.目标要可行4.目标要可测(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目标要准确29意义:

教学目标的准确、清晰,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制约教学活动的展开,并最终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行为动词(最好做到可观察或测量)如:“写出、列举、比较、分类…”(具体,可测)1.目标要准确意义:1.目标要准确30案例分析【二年级《浅水洼里的小鱼》】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讨论角度:要求适度三维目标行为主体表述清楚案例分析【二年级《浅水洼里的小鱼》】312.目标要具体具体: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加以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对象、行为、条件和程度等分。细化系统分析,可以采用纵横对比,线面结合;做到“四个同步”—单元和课时,课时和练习,目标和控制手段,课时目标和效果评价、修正措施;根据不同的课型确定教学目标。内容:①教学对象(学生主体);②学生的行为;③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指的是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④程度(有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确定)

具体化是复杂而艰难的;但具体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2.目标要具体具体: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32案例研究【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见生字表),重点指导学生会写“葱、湛、裸、栋、黎”几个难写的字;2.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进一步读得有感情;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山村的故事;4.讨论小村庄发生的悲剧是天灾还是人祸,树立意识。案例研究【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33王自文:《古诗两首》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王自文:《古诗两首》343.目标要可行可行: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实际。即符合最近发展区”)《秋思》目标调整前1、紧扣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理解诗中的形象,感受形象中蕴涵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2、通过对比阅读,初步了解诗歌表达感情的方法。

3、能诵读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秋”的诗文。调整后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诗句意思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的形象,感受形象中蕴涵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并默写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古诗。3.目标要可行可行: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35可测:指的是目标要有明显的测量标记。(测量点明确、测量方法明确)案例研究:【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1.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见生字表),重点指导学生会写“葱、湛、裸、栋、黎”几个难写的字;2.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进一步读得有感情;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山村的故事;4.讨论小村庄发生的悲剧是天灾还是人祸,树立环保意识。4.目标要可测可测:指的是目标要有明显的测量标记。(测量点明确、测量方法明36(三)教学策略的选择1.民主氛围的营造2.对话话题的选择3.角色转换的体验4.教学细节的巧用(三)教学策略的选择1.民主氛围的营造372.对话话题的构建(1)话题要精炼、集中,有一定的鹅辐射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2)要有思维的价值,要“跳一跳”才够得着。(3)话题最好来自于学生中,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老人与海鸥》课后问题。2.对话话题的构建(1)话题要精炼、集中,有一定的鹅辐射力,383.角色转换的体验角色体验策略:学生通过角色换位,走进课文情境,贴近人物心灵,体验其活动与情感,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主旨的领会。(移情体验)1.关键:角色设计(剧中人、小记者、参观者、作家、参赛者、画家、诗人、评论家……)2.保障:积极导向(做好“导演”)3.角色转换的体验角色体验策略:学生通过角色换394.教学细节的巧用细节:

不仅指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同时该行为还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细节集中而鲜明的体现着教学理念,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教学细节支撑着教学的效果,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集中体现。任何一个教学细节,都可以进行深度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发现其中的价值。4.教学细节的巧用细节:40【案例】《花钟》(三上)

阅读第一段,回答:哪些花?什么时间开?(根据回答出现左下板书)再读第一段,比较:课文上的句子好在哪里?想想:课文中还有两句没有写具体形象,可以怎么修改?

板书:牵牛花凌晨四点开花了(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蔷薇五点左右开花了(绽开了笑脸)睡莲七点开花了(从睡梦中醒来)午时花十二点左右开花了(开花了)万寿菊下午三点开花了(欣然怒放)烟草花傍晚六点开花了(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七点左右开花了(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晚上八点开花了(开花)昙花九点左右开花了(含笑一现)

思考:从文本整体语感的角度品味,修改课文两句朴素简洁的叙述有没有必要?同样道理,把每个时间都用“左右、大约、大概”表示有没有必要?【案例】《花钟》(三上)41(四)教学程序的安排【案例】《矛和盾的集合》(三上)1、板书课题,提示其中有两个生字(矛、盾),三个会写字(矛、盾、集),提示“盾”字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读课题,读准字音。——识字教学2、看课文插图,说说哪个是矛,哪个是盾。你是怎么知道的?(影视中、生活中的知识)——词语教学3、介绍象形文字矛和盾。——文化熏陶4、课文中也有很多地方告诉我们什么是矛,什么是盾。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词句。——引入阅读1、开课:力求简洁明快、“一举多得”。(四)教学程序的安排【案例】《矛和盾的集合》(三上)42初读后学生概括内容,师板书——

晏子楚王

展示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形势图,了解晏子代表的齐国必须在“联楚抗秦”的原则下开展有理有节斗争的必要性。(应对)(侮辱)【案例】《晏子使楚》(五下)2、思路:要有“整体—局部—整体”的统筹安排。初读后学生概括内容,师板书——(应对)(侮辱)【案例】43【案例】《颐和园》(四上)1、初读课文后提问:写了哪些景点?(词语)(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小岛、十七孔桥。读。)2、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点连在一起的?找到这样的句子。(板书: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3、读读这些句子,发现在写法上有什么规律?(生讨论:按游览顺序;承上启下,前面写出来的地方,后面写到达的地方。)4、师小结:这是人们写游记的常用的方法,好处是……(结构)【案例】《颐和园》(四上)1、初读课文后提问:写了哪些443、过程:提炼讨论的话题(即有辐射力的问题)。

读句子“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思考并回答:描写中哪些地方看起来是“不合情理”的?表现了什么?课文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描写?(觉得大自然的声音都是在唱歌;整天拉着声音不响的自制小提琴;害怕,却被无法控制的力量推着去摸小提琴;……)【案例】《小音乐家杨科》(浙教版五下)3、过程:提炼讨论的话题(即有辐射力的问题)。读句子45【案例】《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4、难点:深入浅出,展开过程。读通诗歌,整体感悟之后,教师过渡:同学们,古时候,交通很不方便,通讯也很不发达,好朋友一分别,常常是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所以分别的场景就特别难忘,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一首诗,去感受这送别的画面。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送别的画面里面会有哪些景物,在诗中标出来。师:可以了吗?生:黄鹤楼。师:我来画。(老师画黄鹤楼,并简介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热闹非凡。)生:扬州。师幽默并辅以动作:扬州远在千里之外,扬州画不了。【案例】《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46生:孤帆。(可是没有长江,孤帆该画在哪里呢?)师:孤帆?孤帆该画在哪里?(把难题抛给了学生)生:画在长江之上。师边画边说: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入海。这儿有——生接孤帆。(这里的孤帆画的比较大,在画面上的长江的中间)生:还有烟花。师(上前去画,又转身幽默地)表示:烟花我不会画,请指导一下怎么画。生:画很多很多的花。师:画在哪里?生考虑。底下有另一学生说“空中”,教师马上接住:他说画在空中。转而反问,这个烟花是我们晚上放的礼花吗?生都说不是。师:那是什么?生:烟花的意思是形容花开得茂盛,像飘动的烟雾。师:哦,这下我会画了。(边画边说)他学会了从注解中寻找理解的方法。就是画上五颜六色的花,远远望去就像烟雾一般的感觉,那是繁花似锦,烂漫如烟的感觉,很美。生:孤帆。(可是没有长江,孤帆该画在哪里呢?)47在师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渗透了老师许多匠心的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要画哪些景物?意在让学生提炼诗句内容,又明白诗中又景,景中有诗。又如:孤帆画哪里?意在让学生深入体会诗句的意思,理解地点位置的关系。还如:烟花我不会画,指导一下怎么画?这里意义更加深远,既向学生“示弱”,让学生“逞强”去寻找答案,又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从注解中寻找理解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烟花”的含义。这样的过程真正体现了老师心中又学生,而不是嘴里喊的。注意的学习过程自主,有实效。在师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渗透了老师许多匠心的教485、媒体:开拓应用要适度、适时、适量,辅助文本学习。*课件展示西欧地图,用红色箭头标明乌塔游历的路线。引起学生惊叹。*课件展示意大利风光照片,引起学生又一次惊叹。师:美么?生:美!师:那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照片,我们就可以不必老远的路跑到意大利去了!生:(恍然大悟)不!还想亲自去游历!师:为什么?生:读课文:“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案例】《乌塔》(四上)——课件拓展5、媒体:开拓应用要适度、适时、适量,辅助文本学习。49教师在30分钟阅读文本后安排了以下几项拓展内容:1、介绍作者屠格涅夫写《猎人日记》的背景;2、课件展示多幅动物亲情照片;3、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麻雀形象”;4、课件展示一首诗,讲述一对年轻夫妇在缆车坠落的瞬间用手托起幼儿、母亲临终鼓励孩子坚持到营救人员到来的故事,师动情朗读;5、讲述歌手韩红收养了这位孤儿,并播放韩红以这一题材创作演唱的歌曲《天亮了》;6、请学生写下心中想说的话。【案例】《麻雀》(人教社四上选读课文)教师在30分钟阅读文本后安排了以下几项拓展内容:【案50四、教案书写

(一)格式:文本式、表格式、文本与表格结合式各有利弊:文本信息量大,表格更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关系。四、教案书写(一)格式:51表格式教案:课题授课班级课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教学反思表格式教案:课题授课班级课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52(二)包含的要素:标题、课题;教材分析(要点、特点、作用,分析要有个性10分);设计理念(结合学情分析5分);教学目标(三维,具体化5分);教学重难点(5分);教具准备;教学过程(65分);板书设计(简洁明了5分);设计意图(5分)(二)包含的要素:53教学过程撰写注意点:板块安排,写详细,写具体,策略丰富,重点凸显。拟好大板块标题(诗意、整齐、有个性特征)1.尽量做好“过渡语”这一功夫(导语)。2.注意行为动词。3.科学使用教学语言。4.列出重点句子、段落的过程。5.切莫写上“师生对话”(师:……生:……)。6.合理预设学生语言。7.设计意图少而精。8.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规范使用序号、板块空行)教学过程撰写注意点:板块安排,写详细,写具体,策略丰富,重点54七、注意处理几对关系1、课前“备课”不等于课上“背课”。(1)考虑意料之中,关注意料之外。(2)考虑教师主导,关注学生主体。2、教师“备课”不等于教师“表演”。3、课前“备课”不等于课后“无思”。(1)回忆。总体感觉如何?环节安排是否合理?目标有多少达成?遇到什么意外?对话方式?媒体应用?(2)聆听。(3)记录。(4)跟进。——如果可以重来:目标作什么改进?文本研读是否合理?对话方式怎样调整?……——准备着,重来!再来!!七、注意处理几对关系55谢谢!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泰戈尔谢谢!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56《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9.1.13】【我将到那里去?世俗的幸福,灵魂的痛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57海子《远方》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遥远的青稞地

除了青稞一无所有

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

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这时石头

飞到我身边

石头长出血

石头长出七姐妹

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

那时我在远方

那时我自由而贫穷

这些不能触摸的姐妹

这些不能触摸的血

这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

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1988。8.19】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将到那里去?世俗的幸福,灵魂的痛苦1989.3.26自杀】海子《远方》

581.细读课文——从文本情感主题角度细读(1)品味词句,批文入情。《一夜的工作》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它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一页稿子的审阅:(上述)今夜审阅的稿子: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每夜的工作情形: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一生的付出:截取相关资料,一天的工作日程表;逝世前的嘱咐……1.细读课文——从文本情感主题角度细读(1)品味词句,批文入59(2)还原生活,入境始亲。文本内容:“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买书,那里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还原生活,入境始亲。文本内容:60(3)角色移情,切己体察。将自己假设为作者或课文中的某一人物,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说,进行这样的假设、想象、思考,可以进一步拉近与人物、作者的距离,加深情感的体验,产生共鸣。(3)角色移情,切己体察。将自己假设为作者或课文61(4)前后联系,寻找缝隙。

寻找作品中自相矛盾、不可解释的地方,通过寻找发现和分析解读,更深层次地感悟课文内涵,发展思维,提高理解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思考:诗人眼中所见为何是“孤帆”?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背后……(4)前后联系,寻找缝隙。寻找作品中自相矛盾、不可解62走近山水,贴近词人。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回家吗?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想。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哪,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就喜欢水调的生活,于是他深情地写下了《渔歌子》,可是他的哥哥张松龄,很担心他在外留连往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强调渔歌子的词牌,谁愿意来读读?出示: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师:哥哥在叫弟弟干吗?生:哥哥在叫弟弟回来。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它写道:狂风浪起且须还。师:一个字。生:还。师:是啊,哥哥叫弟弟快些回来,那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看看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的问题?师:贤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答: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走近山水,贴近词人。63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为何不归?为何不归?生1:因为风景太美了。师:是啊,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舍得回来呢?生2:也是风景太美了。生3:我觉得是那边风景太美了,让张志和觉得留连忘返。师: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留恋于山水之间,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曾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生不会)鳜鱼会上钩吗?(生:不会)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了很多很多,他钓到了什么?生1:他钓到了美丽的风景。生2:自由自在的生活。生:他钓着了桃花芬芳的香味,让他芬芳扑鼻……师接:让他的生活芬芳扑鼻。你真是一位富有诗意的人哪,这就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出示:心志平和生齐读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64(5)借助背景,知人论世。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高适的诗句是在鼓励好友董大,要相信自己的前程,相信前行的路上会找到自己的知己朋友。(2)紧扣“莫愁”解读。孩子们,高适在鼓励董庭兰“莫愁”,那此时的董庭兰在愁些什么呢?呈现资料:

董庭兰,陇西(今甘肃省)人,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琴艺高超的琴师,善吹西域(现在新疆一带)古乐器筚篥和弹奏中原古乐器七弦琴。唐朝著名诗人李颀用“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复睛”来赞美他的精湛琴艺。董庭兰虽然身怀“绝艺”,但他不善交流,因此听他演奏的人很少,所以一生清贫,甚至连与朋友相逢,买酒的钱都无处着落。(3)交流:董大可能愁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前途等。(5)借助背景,知人论世。65(5)借助背景,知人论世。(4)孩子们,有句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像董大这样身怀绝艺的人才,肯定会碰上知己朋友。高适就是这样劝慰自己的朋友,我们来读读,读出那种让人鼓舞的热情,那种让人激励的斗志来。学生朗读,重点读好“莫愁”。(5)高适是这样的劝慰朋友,孩子们高适劝慰的难道仅仅是对朋友吗?我们来看看高适当时的情况:

高适少时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青年时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现北京)一带,寻求为官发达之路,都没有成功。近五十岁之前,基本上都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但是诗人始终相信自己的前程,他曾经在诗中写道“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孩子们,看来高适劝慰的不仅仅是朋友董大,在劝慰董大的时候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内心:孩子们,假如你就是高适,你会怎样对自己说呢?小练笔。出示:高适啊!()交流,点拨:天宝八年,在高适48岁时得到朋友的引荐,终于得到皇帝的赏识进京为官,后节节高升,最后被封渤海县侯,成为唐朝唯一被封侯的诗人。(5)借助背景,知人论世。(4)孩子们,有句话说“是金子总会662.细读课文——从文本表达效果细读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到语言的精、气、神中去,前一个语言如果是一个桥梁的话,后一个语言就是本体,是目的。——吕叔湘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夏丏尊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王尚文

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

2.细读课文——从文本表达效果细读从语言出发,再回到67(1)咬文嚼字上细读精彩。《丑小鸭》三段原译文:“……呸!瞧那只小鸭的一副样儿!我们看不惯他!”——于是马上就有一只鸭子飞过去,在他的颈上啄了一下……“对.不过他太庞大、太特别了.”啄过他的那只鸭子说.“因此他必须挨啄!”生读片断二: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他实在太大!”大家都说。……·生读片断三: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师:你发现没有,这三个片断描写鸭子对小鸭的欺负都用了一个——“啄”与课文中的“啄”相比之下,哪一个能让你感受的更具体些?生:我觉得译文中的第二个啄更让人感觉小鸭的可怜,课文里只有公鸡啄他,而译文里不仅公鸡啄他,兄弟姐妹们也都啄它,正像课文里说的,这个世界除了妈妈疼爱它,谁都欺负它。生:课文里只有一个啄,不能深刻地体会啄。译文里有四个啄,尤其是写他处处挨啄,让我们感受到啄在动物群里是非常不好的行为,更能体现小鸭的可怜。师:原文描写鸭妈妈也用了一个“啄”,这个“啄”和前面提到的“啄”一样吗?不用回答,把你要说的补充到下面的句式中去。(1)于是马上就有一只鸭子飞过去,在他的颈上(

地)啄了一下。(2)于是她在他的颈上(

地)啄了一下,把他的羽毛理了一理。师:同一个啄的感受一样吗?生:不一样。第一个让人疼痛。第二个,让人温暖。(1)咬文嚼字上细读精彩。《丑小鸭》三段原译文:“……呸!瞧68(1)咬文嚼字上细读精彩。师:同一个动作,就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也因而体会到了不同的感情。不过,人家安徒生可不是这样写在外面的,而是藏在“啄”里的。下面就把你感觉到的味道送到句子里去,再次感觉“啄”的不同。两处颈上的“啄”,当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狠狠地)地啄”,与“(轻轻地)啄”区别的时候,老师又恢复原译文,通过朗读体会同一个啄中藏着的感觉与感情,于是安徒生语言的干净含蓄就这样轻松地走近了孩子的世界。“为什么欺负是啄,疼爱也是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鸭子啊,是鸭子就只有啄!除了啄,鸭子还能有什么表达感情的方式呢?“为什么欺负和疼爱的时候啄的都是颈呢?”原因很简单:最细最嫩最易疼痛的地方,也是最娇最敏最能感受到爱的地方啊!——不同的地方上这一课的时候,常常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孩子们就是这样地以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拥抱与触摸安徒生的文字的,当真和善以如此美的形式呈现,谁还会拒绝呢?人生聪明识字始,母语是人的精神起点。一个母语是汉语的孩子,如果没有体会过母语是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不知道母语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没有感受过母语如妈妈的怀抱,温柔而富有力量;如爸爸的胸膛,宽广而又值得信赖,那将是多么大的悲哀和遗憾呀。为此,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成为母语的化身。让母语这个烙在我们灵魂的血脉发扬光大,奠定我们的学生一生的“精神底色”。(1)咬文嚼字上细读精彩。师:同一个动作,就写出了两69(2)遣词造句上感受效果。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

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飞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萧红《祖父的园子》(2)遣词造句上感受效果。花开了,就像睡70

蜻蜓和蝴蝶在荒凉的一片蒿(hāo)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

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冬天是一片白雪,夏天则是满院蒿草。……——萧红《呼兰河传》蜻蜓和蝴蝶在荒凉的一片蒿(hāo)草上闹着。这样一来71(3)表达方式上觅得玄机。

关注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效果。即“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课标》语)。文章的表达方法,主要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和铺垫、衬托等。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到这些表达方法的特点、作用、效果,不仅会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还能促进对课文内容、内涵的感悟。(3)表达方式上觅得玄机。关注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72例:《长城》一个小片段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肩膀和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师:如果把这个“单看”改为“先看”,补充上面的内容,请大家先自己思考,而后与同伴讨论交流。

出示:先看那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肩膀和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再看那(

),那时候,(

)。

(教师巡视,提示读书细致,从书本上找语言,讨论三分钟后)例:《长城》一个小片段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73生:再看那宽宽的马路,有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那时候,绝对没有这么宽的道路啊!是谁有这么超前的想法啊?

生:再看那糯米和石灰粘接的石条,城墙三面风雨不透,那时候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技术呢?在我们现在想起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生:再看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呼应,那时侯谁有这么好的设计本领呢?我太佩服了!

生:再看那长城有一万多里长,那得动用多少修筑的老百姓啊!

生:再看那这么多砖头,砌得这么平整,那时侯怎么也有高水平泥瓦匠呢?

……师:同学们飞扬着智慧的话语。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写这么多的内容呢?

(生陷入沉思后)

生: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已经让我们无比的赞叹,更不用说其他的了,更让大家敬佩了。

生:一个“单看”,就能让我们产生无穷的想象,长城简直就是伟大的奇迹。生:再看那宽宽的马路,有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那时候,绝对没有这743.细读课文——在对比阅读中细读《威尼斯小艇》浙教版: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人教版: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3.细读课文——在对比阅读中细读《威尼斯小艇》754.细读课文——在语言特质中细读。(1)品语象的投映。在这里,我们要厘清“语象”的概念。所谓“语象”,即语词形象,借用蒋寅先生的观点,(蒋寅《语象·物象·意象·意境》文学评论.2002.3.7)可以作这样的定义。语象是物象、心象经过作家诗人的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后,物化或固化成文学本文中的文字符号,它是能提示和唤起具体心理表象的文字符号,是构成本文的基本素材。语象是语言级的形象,它依靠语词的指物和描述功能,通过与表象的直接对位来实现。因此,在细品中,我们要把握其“形象性”的特点,通过形象的映射、投注、窥探,感受意义的精妙,语言的美丽。经典教例: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饱经风霜”一词教学。“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师:们已经把课文读熟了,对课文中的这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已经十分了解了,他的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怎样的脸呢?如果他才三十几岁,如果他才四十几岁,……请你们展开想象,把他的脸刻画出来。学生写话,交流。一个学生这样写:“这位车夫才三十多岁,可是看上去却像五十多岁的人,他面色蜡黄,颧骨很高,两只眼睛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布满了血丝,眼角爬满了鱼尾纹。嘴唇发白,裂开了几道血口子。灰白的头发乱蓬蓬的,连眉毛似乎都是灰白色的。”4.细读课文——在语言特质中细读。(1)品语象的投映。76(2)品语体的个性。

所谓“语体”,又称语言的功能风格,指交际中由于语言环境不同而形成的语言材料特点的综合体现。语体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即文章语体主要有科学语体(主要是科普文)、艺术语体、政论语体(如《为人民服务》等)和事务语体(各种应用文)等。小学文本中基本上四类语体都有涉及,但是以艺术语体(文学语体)为主。因此,在进行语言细品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语体的特点有侧重地进行。(2)品语体的个性。77(3)品语势的晓畅。语势,指的是语言所表达的气势,及其强烈程度。在我们小学语文文本中,在文艺性的语体当下,语势的细品对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记忆文本内在情韵的感受都是有促进作用。比如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利于加强句子的语势,使抒情酣畅淋漓。教例:“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3)品语势的晓畅。78(4)品语意的丰盈。好的文本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引领,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正所谓“一字传精神”。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然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正是这样: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正是这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变化是有的,但美丽没有改变。——季羡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4)品语意的丰盈。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79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80结束语:谢谢您的到来,为方便回顾本课程内容,可在课件下载后进行查看,对疑问之处可随时提问Thankyouforcoming.Fortheconvenienceofreviewingthecontentofthiscourse,youcanviewitafterdownloadingthecourseware.Youcanaskquestionsatanytime结束语:81

谈小学语文“备课”

谈小学语文“备课”82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三次备课,三个关注(自我经验、文献资料、课堂现实)和两次反思(经验与理念、设计与现实)

“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83一、正确理解“备课”二、备课“备”什么?(一)“备”理念,厘清要求(二)“备”学生,摸清起点(三)“备”教材,盘清体系三、课时设计(备课中具有操作意义的环节)(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三)教学策略的选择(四)教学程序的安排四、教案抒写的格式与要素一、正确理解“备课”84

一、正确理解“备课”

传统备课的主要问题:著名语文专家许汉认为:1.过于依赖教参,缺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枫桥夜泊》王2.过于关注教法,缺少对目标的准确把握《顶碗少年》3.盲目拓展延伸,忽视教材自身资源挖掘4.疏于学生分析,淡视对学习起点的评估(主体丧失)5.无度抄录教案,导致备课上课严重脱节(教学“两张皮”现象)一、正确理解“备课”传统备课的主要问题:著85

二、备课“备”什么?一“备”理念:厘清要求二“备”学生:摸清起点三“备”教材:盘清体系二、备课“备”什么?一“备”理念:厘清要求二“备”学生:摸86一“备”理念:厘清要求1.准确把握课标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内涵、实践性、母语教育重感性、汉语言文字对语文教育的影响)。(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备”理念:厘清要求1.准确把握课标理念872.系统明晰年段目标(以阅读教学为例)课标描述: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主要目标:以词句教学为重点,丰富语言的句型模式和词汇量,在过程中不断激活思维,从语言思维的角度进行有效训练。防止塌腰现象产生。2.系统明晰年段目标(以阅读教学为例)课标描述:第一88《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片段师:小朋友们,雪地里有哪些小画家呀?生:有小鸡,小鸭,小狗,还有小马。师:小鸡干什么呢?生:小鸡画竹叶呢!师:小狗呢?生:画梅花呢!师:小鸭呢?生:画枫叶呢!师:小马呢?生:画月牙呢!师:画得像不像啊?生:画得很像。师:为什么说他们都是小画家呢?生:因为他们本事特别大,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老师顺便还要渗透一下“冬眠”这个常识,结果,闹了一个笑话。师:你们知道青蛙呀、蛇呀为什么没来参加活动吗?生:因为它俩没穿毛衣!把老师给气得:“不知道不要乱说!这个叫冬眠,就是冬天睡着了。这是个科学知识,咱们现在不管它,你知道就行了。到了初中,科学老师会跟你说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片段89把诗句改成:

“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

小马画月牙,小鸭画枫叶。”再把诗句改成:

“小狗画竹叶,小鸡画梅花,

小马画枫叶,小鸭画月牙。”把诗句改成:90

课标描述: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主要目标:中段的学生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开始成熟,阅读教学重点放在语段训练上,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关注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的发展。课标描述: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91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中午……傍晚……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92

课标: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主要目标:高段阅读教学以解读、表述和探究学习为重点。这个阶段的学生言语心理发展日趋成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思维也由形象思维快速向抽象思维发展。发展篇章语感心理图式,

激活对整体性和文气文脉的关注。

课标: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93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雨的力度)(洪水的来势)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雨的力度94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洪魔的恐怖)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洪魔95二“备”学生:摸清起点【案例】《普罗米修斯》(四下)*1、读生字“肝脏、双膝”,有什么发现?(都是“月字旁”,身体的一部分。)哪部分最难写?指导,写字。2、读生字“吩咐、动弹”,指导读轻声。3、读词语“凶恶的鹫鹰、严厉的惩罚、气急败坏、驱寒取暖、挽弓搭箭”,要求同时用表情或动作来表达词语的意思。4、读人名“太阳神阿波罗、众神领袖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发现该怎么读?*解读过程中结合文本内容研究“惩罚”这两个汉字的构成:“惩”,征服人心;“罚”,对有罪的人用语言利诱,用刑具折磨。例:“咬文嚼字”,字词教学不能“走过场”。二“备”学生:摸清起点【案例】《普罗米修斯》(四下)例:“咬96

读句子“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思考并回答:船能“流”吗?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这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朗读。(船缓缓地动了,向着河中间流去;一个朋友拨着船,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船在树下泊了片刻。)【案例】《鸟的天堂》(浙教版六下)读句子“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思考并回答:船能“流”97三“备”教材:盘清体系“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

——于永正三“备”教材:盘清体系“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一98(一)解读全册教学目标,整体设计1.现状分析(比较漠视,流于形式)2.整体设计的意义:掌握全册教学要求和编排特点;掌握全册的编排体系;确定单元、课文的全册地位、作用;掌握三个维度间的内在联系。(一)解读全册教学目标,整体设计1.现状分析(比较漠视,流于99本册教材内容安排及特点(综合分析把握教材结构)课标对教学的总要求一、识字与写字二、阅读三、习作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内容上总体把握)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培养目标)学期整体教学设计:萧山区小学语文第七册作文系列本册教材内容(综合分析把握教材结构)课标对教学一、识字与写字100(二)解读单元教学目标,整组统合1.单元备课: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专题)的教学之前进行的整体备课。2.目的意义:拟定计划,研究教材,认清地位,领会编排意图,确定内容和训练要求,掌握重难点,研究教学方法,整体考虑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二)解读单元教学目标,整组统合1.单元备课:一个单元或一个1013.单元整体备课的要点

弄清各个训练项目的意思,解读它指的是什么(意思);弄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训练(学习的目的,编排的意图):弄清各个训练项目的来龙去脉,分析它“来自何处(源头),走向何方(发展),本组本课干什么(着力点);弄清各个训练项目的相互关系,即横向比较,看其是否与其它项目有联系。3.单元整体备课的要点102首先要解读这一训练项目:即什么是“读文章,想画面”?“画面”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种训练?其次要分析这一训练项目“来自何方”?走向何处呢?再进行“横向比较”:(四上一单元和四上七单元)“读文章、想画面”和“边读边想,发现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提出了“读文章,想画面”这一训练重点。首先要解读这一训练项目:即什么是“读文章,想画面”?103单元整组统整主要知识及结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时安排六下备课单元整组统整主要知识及结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积累104三、课时设计——备课中最具操作意义的环节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三)教学策略的选择(四)教学程序的安排三、课时设计(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05(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读厚文本。王崧舟:“当我将36字的《长相思》读成了显性的1493字的自我感悟、自我发现、自我鉴赏的时候,当这1493字的文本细读的背后融入了我本人对纳兰的精神世界、诗词境界以及对自我的生命感觉、价值偏好的种种追寻、反思和考问的时候,我忽然有了一种底气十足、神采飞扬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正是清人唐彪谓之的‘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精神状态吗?”(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读厚文本。106我认为“厚”的含义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把文本故事发生的背景还原丰满,把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放在当时的背景上来理解,这样人物或故事在我们的心目中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了。例如,解读《赤壁之战》,我们把《三国演义》原著通读一遍,对《赤壁之战》的把握就会有“厚”的感觉;二是每一篇文章,由于表达或编入教材的需要,里面都有若干的空白点,教师解读时就应当把这些空白点用理解和想像填补起来,这是对文本情节的增“厚”;三是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充分挖掘,全面把握,要读出言外之意,品出内在意蕴——虽然教师的这些深度理解不一定全部传递给孩子,但我们仍然要深入品味和体验,因为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才能浅出,这是思想情感方面的厚;四是横向拓展,把与文本相关联、相类似的作品搜集整合到一起来阅读,这种阅读可以进一步强化和丰满我们对文本的感受,这又是一种“厚”。——许汉我认为“厚”的含义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把文本故事发生107《猴王出世》的争议你是怎么看的?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王老师对教学的定位)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2.把握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猴王出世》的争议你是怎么看的?在读懂课文“写什么”108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基本内容,写的是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什么;深刻内涵,即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是什么;语言表达,即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我在哪些时候可以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也这么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109(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目标要准确2.目标要具体3.目标要可行4.目标要可测(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目标要准确110意义:

教学目标的准确、清晰,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制约教学活动的展开,并最终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行为动词(最好做到可观察或测量)如:“写出、列举、比较、分类…”(具体,可测)1.目标要准确意义:1.目标要准确111案例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