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社会下的食品安全问题_第1页
功利社会下的食品安全问题_第2页
功利社会下的食品安全问题_第3页
功利社会下的食品安全问题_第4页
功利社会下的食品安全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功利化社会下的食品安全问题1引言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水平的迅猛提高,政府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创造了不起的奇迹。随着经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是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前提下,食品安全却频频出现问题。“毒奶粉”惊魂未定,“瘦肉精”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食品监管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何食品问题屡禁不止?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依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作为生产者链条整体阶层的道德沦丧问题的严重性。生产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政府部门为何频出重拳,却难取得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人民群众屡受其害,却难以幸免?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更加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道德,人格尊严。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诚信、责任、公平,这些与信仰有关的东西决定了企业是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此外,制度只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实际操作却是由道德信仰层面决定的,利益至上、道德滑坡、信仰缺失会使制度缺失造成的违规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它才是所有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2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因牛肉产品被污染造成食物中毒,美国Topps肉制品公司宣告破产;意大利“幽灵”奶牛丑闻,涉及意大利农业供应管理局和农业部动物疾病预防研究所;德国生产商将工业用脂肪酸用于动物饲料,引发了“二恶英毒饲料”事件,上千家农场关闭;我国台湾地区查获的全球首起使用有毒物质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DEHP)取代棕榈油做乳化剂,对饮料进行增稠获取暴利的事件涉及上百种饮料。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所关注的重点,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零风险’。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于微生物、环境污染等非人为故意危害不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是非法牟取暴利、人为污染和“添加泛滥”,形势复杂、严峻。违法犯罪分子利欲熏心、明知故犯,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私屠滥宰、收售病害猪、“瘦肉精”猪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和注水肉、违法违规使用添加物是当前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为此,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正式颁布实施。但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不断涌现“毒奶粉”、“地沟油”、“彩色馒头”,还在刺激人们脆弱的神经。甚至是整个行业都陷入了危机当中。例如,速冻食品龙头企业近期集体“沦陷”,思念、湾仔码头、三全水饺先后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全食品公告承认,南京市工商局抽检公司速冻食品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称已对该批次产品启动了召回程序。上海质监局日前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浦东新区质监局两次对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湾仔码头”食品生产企业上海品食乐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执法调查,确认该批次不合格产品共计生产154箱,每箱24袋,已全部出厂,没有库存。目前上海各大超市已将该批次产品全部下架。

早在10月份,速冻食品的龙头企业思念食品就被曝出部分水饺产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速冻食品上游环节鲜肉、蔬菜、水产品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并未做强制规定,再加上行业自动化、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导致众多企业产品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海通证券分析称,近三年我国速冻食品行业收入增速在25%左右,未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快节奏生产带来的饮食习惯改变、冷链物流的逐渐完善,行业还有很大增长空间。金黄色葡萄球菌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尤其一线城市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消费或受到一定影响,三全、思念等品牌短期内的销售也将受到影响。

实际上,今年3月份双汇“瘦肉精”事件虽然引起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但食品安全事件并未见减少。不只是速冻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都是重灾区,其中出问题的很多都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利益至上等是造成食品安全的根本因素。在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的氛围下,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过度追寻利益最大化,造成人们在做自杀式的行为,吞咽自己酿成的苦果。这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3.1过度功利化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政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不过还远远不够。食品安全问题折射了中国目前价值观的混乱,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重利轻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整个社会从政府到个人,形成一切以自身经济利益为中心、“唯经济发展论”“为人民币服务”等极端功利的价值取向。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以GDP为主要指标,个人或社会组织、团体的成功评判标准唯金钱论。只要你能挣到钱,就会得到他人的羡慕、赞许甚至嫉妒,社会的赞扬和嘉许,达到对地方经济产生影响时,政府会给你“加官进爵”。很少谈论及钱的来路问题。对道德、人品、尊严等“虚”的东西不屑一顾,满眼里都是实惠的。所以整个社会风气崇尚的就是“一切向钱看”,这就造成了社会价值观在根本上的扭曲。人得道德的滑坡、尊严的丧失、价值观的背离、一切以利益为导向的观念如果得不到解决,食品安全以及其他一些社会问题很难得到彻底解决。出现问题的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产品渗透到各行各业,只是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尤为关注。3.1.1政府与部门的“唯经济发展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与政府的监管职能的落后和失效直接相关。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方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注视程度不够。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造成食品监管的失效。多部门监管的格局造成政出多门,监管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而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政府,也倾向于把钱投到投入产出比高的地方,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投入不足由此造成以下后果:A检验检测装备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撑。食品检验检测是对食品实施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的原因,监管技术支撑部门的检验检测装备严重不足。有数据表明,全国有70%的工商部门尚未配备必要的检测技术装备,即便是在北京,也只有海淀区和西城区辖区内的集贸市场、大型超市配备了食品快速检测设备。而对于一些专门的设备更严重不足。例如:全国仅有深圳和武汉两地拥有二噁英病毒检测设备;全国只有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家机构有资质检测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监管执法经费投入不足。与飞速发展的食品行业而言,检测设备的严重不足与落后是制约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监管执法经费的不足也是制约监管效果的因素。我国目前有食品生产加工单位44.8万家,食品经营主体约323万家,有证餐饮单位约210万家。如此众多的食品生产经营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执法力量一直比较落后,表现为监管队伍人员少、装备差、水平低,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这一现象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严重,不利于监管政策的有效执行。C食品安全标准设置受资金制约。食品产业的发展一日千里,但食品安全标准却因为资金投入不足而长期得不到修订和更新,因此许多标准存在交叉、重复、缺失等问题,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例如我国现有农药残留限量仅800多项,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3300多项,欧盟有14.5万项,日本有5万多项。标准数量不足既让守法企业茫然无措,又使一些不法企业钻了空子,“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因为标准缺失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典型例证。D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投入不够。食品行业的发展,许多新问题不断涌现,食品安全监管的范围不断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甄别和研究。3.1.2因为地方政府有经济建设指标考核的压力,所以政府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在GDP增长和税收就业等实实在在的地方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方政府把食品工业作为当地支柱行业和经济增长点加以扶持和保护,企业利益绑架了政府立场,使对食品企业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包括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加工不够重视甚至视而不见、加以遮掩和隐瞒。比如: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从当年3月起三鹿集团、有关部门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在前期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先后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验,“均未发现问题”。直到9月被媒体曝光后,地方政府和企业才开始“彻查”。2010年底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中,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条龙”,甚至带火了当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剂及制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标签厂家,而当地的监管部门竟“浑然不觉”。直到被曝光,才开始“迅即”介入。3.1.3部门利益与企业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某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和违规企业的罚款直接挂钩。导致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罚款的目的本来是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在一些基层监管人员那里,罚款竟然“生财有道”,执法中即使发现造假也不能罚死,罚太狠了,下年找谁收钱去?只想创收,监管职责被抛之脑后。所以造成监管部门的不作为。食品安全的问题曝光后再查处的事实也证明,媒体公众一捉一个准,而相关的监管部门却曝出食品安全的企业就查,曝不出来就算了。其实深层的问题就是部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为了牟取私利而充当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保护伞。3.2生产者的唯利是图是罪魁祸首3.2.1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事故的第一责任人。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归根结底都是由于食品生产经营者法治意识淡薄,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漠视他人生命健康权,缺乏职业道德诚信和社会责任感所致。4月14日,温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指出,“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从根本上讲,食品安全的重心应该在于生产者和经营者,而不在监管者,“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监管出来的”。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不顾法律禁令,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屡禁不止,在依法惩办的基础上,对在利欲轨道上高速前进的他们进行道德降温刻不容缓客观的说。一般来说,市场程度越高,市场的主体越重要。客观的来说。目前我国社会诚信水平总体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食品行业中确有个别企业和少数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淡漠、道德和诚信缺失,一些不讲诚信不讲道德的问题,甚至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获取非法利益,甚至故意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这个问题是同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相联系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诚信问题,是一个阶段内在不同行业都需要加大力度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食品行业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其诚信问题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多地关注。3.2.2而作为食品生产过程的参与人道德的沦丧和人的尊严的丢失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应有百万人规模,但是却能在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食品问题,而作为内部人员却集体失声。他们只是普通的劳动者,得到的只是微薄的工资,却做着图财害命的勾当,人们的道德被蒙蔽就已,丧失了觉醒的力量。当从业人说“我从不吃我做的东西”的话时,已经丧失人的尊严。他不吃却能让别人吃,他把他人不当人,所以他人也不把他当人,他也就失去了人的资格。这种情形这可怕,大家正在玩着“集体自杀”的游戏。社会的秩序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3.3消费者过度贪图便宜是推波助澜消费者作为受害者,部分也是由于过度追求利己造成的。占便宜的心理是消费者受害的关键因素。由于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消费者过度追求食品的色、香、味,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又降低成本,就会在食品中添加很多添加剂造成食品安全隐患。4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4.1政府需要转变观念。在中国综合国力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的今天,整个社会舆论导向应该调整过分强调物质的价值观,把增加人民的福祉作为政府的目标,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道德和价值观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避免只重视经济增长数据,忽略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的建设。应在社会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减少物质崇拜,减弱享乐主义,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健康长久发展。其中针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也不应用单纯的GDP,而是绿色GDP(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标中,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即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面效应。而代之以绿色GDP。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统筹推进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有效形成全链条监管;重庆、广东、辽宁、湖南等政法部门全力做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破工作,严惩并公布了“毒豆芽”、“墨汁粉条”、“染色花椒”等一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吉林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聘请1300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深入社区摸排食品安全隐患线索;四川统一发布各食品监管部门、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广西加大投入力度,给监管一线增配了快速检验检测设备,用于快速筛查有可能被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江苏、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地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广泛宣传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以及有关防范、惩处措施。农业部联合有关部门派出5个督察组分赴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多地开展督导检查,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部署,认真落实,要求抓紧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切实做好相关监管执法工作。政法机关进一步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的侦办惩处力度。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积极探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措施、新机制,北京市明确对列入非法添加及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黑名单”的企业在京投资实施限制措施,相关责任人不得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求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的餐饮单位应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某些监管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十八道检验程序形同虚设,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买通。更有甚者,将食品监管视作“养鱼执法”,把违法企业当成活期存折,年年去罚款,年年有创收。而这些不作为、乱作为的监管人员,往往并未受到应有的惩处。这样的语境又怎能遏制相关监管人员会不监管或乱监管,甚至与不良制售者眉来眼去、狼狈为奸呢?从当前的情况看,食品生产商与某些监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的“合谋”,是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病症所在。那么多因食品问题而造成的悲剧就历历在目,为何大家尤其是食品生产者和监督者,就不能汲取教训呢?显然,光靠呼吁食品生产者身上要“流着道德的血液”,

光靠呼吁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执法,已然有点天方夜谭。只为金钱遮望眼的食品生产商已经失去了道德底线,再高层的“道德喊话”也无法阻止他们用种种昏暗的手段伤害公民的健康;那些与“毒食”生产商结成利益联盟的有关职能部门,再严厉的要求也无法阻止他们用种种堂皇的借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助长“毒食”的“帮凶”。一片乱象的食品安全领域警示我们,治理乱世必然要用重典。无论对于食品生产商抑或食品监督者来说,都是适用的。按说,我国在食品安全上的法律法规并不缺失,甚至可谓是相当多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共有20多部,近40部行政法规,150多部部门规章。我国在有关职能部门监管的责任要求也并不缺乏,甚至可谓是相当细致的,包括十八道检验程序。然而,从经济角度看,违法成本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守法者的多寡。对食品生产者违法违规现象处罚过轻,容易纵容他们的侥幸心理,成为滋生违法违规的温床。可目前的法律对食品安全违法的惩处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威慑作用。如食品安全法规定:“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这点小小的惩罚在高额的利润面前算得了什么呢?“一定要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的代价,直至倾家荡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日前在全国工作专题会议暨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作出如是强调。中央高层关于食品安全这种罕见的强硬表态,不仅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在哪里呢?经过仔细分析后觉得,除了=食品开发商利欲熏心,法律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不够,企业“犯法成本”太低了;多部门分管,责任边界不清,工商部门只管生产经营资格、农业部门只管原始农产品的生产安全、商务部门只管流通环节、质监部门只负责食品生产中出现的质量标准问题等等以外。可能还在于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导体系制度上。食品行业有一个特点:食品生产时受益的往往是当地企业、经济、政府等等;但食品有安全问题时,受害的却往往多是外地或及当地的消费者。而现行食品安全监管领导体系制度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所属的有关部门监管当地的食品生产安全,那么就比较容易受地方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利益,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食品安全监管,不去认真仔细地检查,严格处理,以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了。因此要想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单要加强监管和违法处罚力度,或许更需要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体系制度。比如建立起专业、高效、统一,独立于地方之外,直属中央领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加强派住各地监管部门领导等的异地轮调,交流工作,尽量不受地方利益的影响,专心做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设法加强一般消费者,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如每次食品生产安全检查都须随机抽选不同的几名消费者陪同检查,定期或随机接受媒体全程跟踪报道等等。近日,国务院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重拳出击,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强食品安全隐患摸排管控。各地陆续查获违法添加案件,并依法从严惩处违法犯罪分子。对食品行业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不断探求新的分析检验方法,开拓新的分析检验领域,并在食品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努力研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创新能力,逐步达到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管理经验,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最终产品的检验过渡到生产经营的全程控制,学习并逐步采用HACCP控制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的建立,认真研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基层监管部门人力、设备和经费保障力度。增加设备投入和监管人员的投入,从源头、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惩罚和打击力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保证食品的安全。政府对低收入人群的食品补助要加大。对政府有关执法部门人员、管理人员,对从事食品种植、生产、销售人员以及家属应系统地、经常性进行开展道德、责任、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在他们心中牢牢地树立起质量关、道德观来进行这种工作。政府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从思想源头上把住质量安全关,净化了思想,就不会有不净的行动及后果。这是食品监管的根本措施。4.2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天职就是为了给人民大众生产安全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强化企业主体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所在,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食品安全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依法合规地进行生产经营,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从业底线。从原料采购时的品质控制,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允许有丝毫疏忽、懈怠与侥幸,因为稍有不慎,后果不可预测。法律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道德则是更高的社会准则。食品行业事关群众的健康,经营者必须严守法律,恪守道德。检视历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难发现,个别生产经营者之所以罔顾法律,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于其完全没有了敬畏之心: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特别是大型食品企业,占有着更多的社会资源,承载着更多的社会信任,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更应当发挥示范作用,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规模越大,影响越大,越容不得半点差池。食品行业的天职是生产健康食品,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发展,这一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以及人类的命运,责任极其重大。民以食为天,因此应当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使之由此产生自豪感与使命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很受尊敬,通过工作本身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不只是为了获得利润和工资。现在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偏低,无论是农民还是厨师、服务员,都基本上处在社会的底层,甚至自己还有衣食之忧,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自觉自愿地生产优质食品,服务社会,奉献牺牲,这实际上是过高的道德要求。在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待遇的前提下,应当对之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从业人员的行为应当更加规范。一个有良心和责任心的从业者,其行为就有很大的功德,做出健康安全的食品,就是利国利民的大善事,就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如果从业人员都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都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种心灵的净化手段,能够严格自律,自觉自愿地做出让消费者放心满意的好食品,就是食品安全与健康的最重要的保证。4.3消费者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对生产经营者有引导作用,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理性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将有助于形成食品安全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

理性消费,需要尊重生活常识。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凭生活常识就很容易判断。“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样的道理说起来人人都懂。但现实中却依然有人为贪图便宜而忽视了这种常识。当消费者一味追求“便宜”,那么生产者就会提供“便宜”的产品。但是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相当的成本,食品价格太便宜就必然会在某个方面有欠缺。理性消费,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一味地追求感官享受和视觉口味,往往就会忽视安全隐患。增强消费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现代人的一门必修课。理性消费,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其实是由于不清楚而造成误解。具备一些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有助于提高判断力和辨别力,不至于盲从和迷信。比如食品添加剂,很多添加剂本身是无害的,问题在于超范围使用和超限量使用。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就不至于谈“添”色变,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理性消费,需要社会责任心。公众发挥充分的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关注社会事务,必将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压力和成本。你的监督有利于他人,他人的监督亦可造福于你,最终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食品安全氛围,从总体上降低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成本。作为消费群体当中的特殊群体有他们特殊的作用。科研人员应负有科普的责任。科研人员在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和科学信息传播方面也大有为。在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上,以“云无心”为代表的科普人士所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认同,让我们看到了科普的巨大空间。我国食品专家们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食品科学信息普及方面,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应当大有可为,必须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可为。媒体要发挥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广大群众识别假冒伪劣食品和依法维权的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尽快完善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及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其领导、统筹、协调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细化各个的职责,建立健全联动监管机制,有分工、有合作,不扯皮、不推诿,加强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消除监管盲点,切实做到对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实行全链式监管和无缝衔接,确保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食品。消费者要把食品的消费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生大事去抓。食品需求既是人的基本需求,人们生活必备的物品,不可或缺;又是人得最高需求,身体的健康是人们对幸福追求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基础的部分。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也谈不到。“身体是革命的资本”。食品是身体健康的基本要素。有害的食品是危害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病从口入”就形象的说明了食品和健康的关系。所以人们在购买食品时,不要贪图便宜,要舍得在食品上投入。吃饭总要好过吃药。但现在一些人宁愿吃药,也舍不得吃饭。购买安全的食品,是对身体健康最有效率的投资。消费者还要改变消费观念。因为随着食品加工过程的增多,食品中的添加剂的数量和种类就会增多,食品的安全性聚会降低。所以人们应尽量多买原始材料,自己去加工制作,而避免为贪图便宜和方便大量食用快餐和深加工食品。回归厨房,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最原始,也许也是最佳的选择。人本应该树立尊重劳动成果的价值观。对创造了价值的食品行业人员应该尊重。避免歧视、辱骂、贬低等行为。切实挺高食品行业以及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应该对食品的价值尊重,不要过度追求便宜,讨价还价,压低食品价格,承认适当利润的合理性。不要有受害者、吃亏这心里。总嫌价格不便宜。应当认可价格的合理性,承认劳动者的付出是有价值的。结论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警示着人们:缺乏“道德血液”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商们,需要“道德血液”的也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商们,对于所有行业所有经营者来说,“道德血液”同样重要,同样稀缺。然而,无论是重要性还是稀缺性,都没有必要长篇累赘的叙述了。现在顶顶重要的是,如何让商人的血液中盈荡着“道德血液”。商人何以无道德?有人说,这是商人个人的道德败坏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商人的个人道德修养。这话尽管不无道理,然而,当某一个企业出现问题,可能是这家企业有一个缺德的老板了,当一个行业出现问题,可能是行业监管出现了漏洞,可当所有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出现了道德问题的时候,那只能说我们的监管部门都严重失职了,说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道德文化建设的滞后,客观上使得全民伦理道德得不到正确引导。在这种现状下,光让逐利的商人流淌道德的血液,显然是无济于事的,生活在充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