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之《爱莲说》 【课文精讲+能力提升】统编版初中语文 七年级 下册_第1页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 【课文精讲+能力提升】统编版初中语文 七年级 下册_第2页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 【课文精讲+能力提升】统编版初中语文 七年级 下册_第3页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 【课文精讲+能力提升】统编版初中语文 七年级 下册_第4页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 【课文精讲+能力提升】统编版初中语文 七年级 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周敦颐即使身处高位也要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新课导入

古人对于山川风物,往往有自己的偏好。东坡喜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林逋喜梅喜鹤,“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林逋》),人称“梅妻鹤子”;“形居尘俗而心栖天外”的周敦颐一生最钟情于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爱莲说》。周敦颐周敦颐(1017一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思想的鼻祖。因为故乡在营道濂溪,所以他把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人称他“濂溪先生”。作者简介《爱莲说》周敦颐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夏季到来,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荷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他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说》。写作背景说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文体知识颐(yí)甚蕃(fán)予(yú)淤(yū)泥蔓(màn)隐逸(yì)鲜(xiǎn)有闻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玩噫(yī)宜(yí)读准字音1.自己默读,结合注释,在文中标出生僻字的读音。新课展开【整体感知】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听范读正字音听范读划节奏读准节奏【整体感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注意加粗的字。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翻译方法留(名词、古今同义词)1替(词语)2调(语序)3补(省略)4删(多余)5疏通文意疏通文意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之:结构助词,“的”。者:代词,指人或事物。甚:很,非常。蕃:多。独:只,唯独。自:从。[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疏通文意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予:我。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而:表示转折,却。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清水。涟,水波。妖:艳丽。通:贯通。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疏通文意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益:更加。清:清芬。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译文]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疏通文意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谓:认为。之:结构助词,的。隐逸:避居避世。此指菊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者也:表示判断,“……者,……也”。在主语后面翻

译出判断动词“是”。[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疏通文意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噫:叹词,表示感慨。之:结构助词,“的”。鲜:少。(鲜为人知,屡见不鲜,寡廉鲜耻,鲜衣怒马)闻:听闻。同予者:同我一样的人。宜:应当。[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疏通文意参考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文言知识古今异义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栽种。)2.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往香远益清(远播,动词)2.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地,副词)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形容词)3.清香远益清(清芬,形容词)4.鲜陶后鲜有闻(读xiǎn,少,形容词)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蔓,横生藤蔓;枝,旁生枝茎)2.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文言知识文言句式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用“者也”表示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文言知识成语积累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文言知识名句积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者笔下的莲】小组合作

完成表格语句描写角度莲的特点君子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笔下的莲】小组合作

完成表格语句描写角度莲的特点君子形象出淤泥而不染生长环境不会被污浊的环境浸染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不会因环境的美好而不自持庄重质朴中通外直外形花梗通达笔直豁达大度正直不苟不蔓不枝外形不旁逸斜出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香气给周围有意义的影响美名远扬亭亭净直姿态风度洁净与笔直挺立高洁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姿态风度凛然不可侵犯特立独行

雅致端庄小结周敦颐爱莲,因为“莲”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豁达大度、正直不苟、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高洁端庄、特立独行、雅致端庄。周敦颐堪称真正的爱莲之人!也许有人不禁要问:“周敦颐何许人也?”“君子”周敦颐《宋史》中对周敦颐的记载:①

担任分宁主簿,面对疑案,只审讯了一次就审清楚了;②

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敢于和凶悍的上级争辩,为囚犯主持公道,使其免于一死;③

担任桂阳令,教郡守读书,政绩显著;④

担任南昌县令,百姓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⑤

担任合州判官,上级是非不分,对他态度不佳,他处之超然;⑥

担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洗冤昭雪,福泽万民,不辞劳苦,体察民生。主旨句

《爱莲说》一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厌恶。作者爱莲的美好形象,更爱莲的君子品质。所以全文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托物言志正衬与反衬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德,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种写法——托物言志)【写作方法】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朵寻常的花中。周敦颐爱莲,赞莲,文中却不仅仅写了“莲花”。(菊花和牡丹)托物言志正衬与反衬文章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骨,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特色总结】作者在文中着意写莲花,但他不是静止孤立地描写,而是通过对比、衬托,烘云托月般展现莲花高洁傲岸的品格。将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相比较,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特色总结】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有什么异同

第一,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就是借某种事物来寄托作者的志向,这两篇短文都托所写之事物,表明作者的思想。

第二,两文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相同点:不同点:第一,这两篇短文所托之物不同,所言志向不同。《陋室铭》依托“陋室”来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依托“莲花”的形象突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第二,《陋室铭》引用孔子的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爱莲说》运用正衬、反衬,将作者的独特爱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