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加工行业发展全景分析报告2022目录行业概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行业发展环境行业前景趋势01020304第一章行业定义、行业产业链、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概述什么是铜加工铜加工行业产品又称为铜加工材,是指由铜及铜合金制作出的各种形状的铜材,如铜板、铜带、铜线、铜排、铜管、铜棒、铜箔等。行业定义第一阶段1958-1987年引进+蜕变产品用途:接插件、电连接器。实现黄铜、青铜、紫铜、白铜、等规模生产,开始走向生产中高端铜合金产品。第二阶段1987-2012年学习+模仿产品用途:民用、重工业、电气。产品的性能指标要求低,生产的产品多为低端铜合金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学习+模仿产品用途:民用、重工业、电气。产品的性能指标要求低,生产的产品多为低端铜合金发展历程产业链上游铜加工行业上游龙头企业已开始对产业链进行延伸,逐渐进军原材料生产领域,以规避高额进口原料的成本支出,攫取上游毛利。此外,伴随着上游原料生产企业的重组进程加快以及中国市场参与者技术水平的提高,铜加工行业上游原材料供应有望朝着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继续发展,逐渐抢夺外资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铜加工行业中游企业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主要原因是下游消费终端为保障科研成果,对行业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中游科研用制备厂商更倾向于选择仪器先进、供应链稳定的进口原材料供应商。企业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铜加工企业的产品毛利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不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下游铜加工行业下游企业市场空间广阔、销售范围广、用户分散、单批数量少、销售单价高等特点。随着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研究的深入及产业化程度的提升,中国行业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应用领域持续增加,个性化、高端化的产品将逐渐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产业链下游第二章行业环境包括那些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影响到一个行业和业内企业的各种因素,可以细分为人口、经济、政策/法律、社会文化、技术和全球化六个方面。本文主要以行业社会环境、行业发展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政策环境为主进行阐述。行业发展环境行业经济环境行业社会环境2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相比,我国铜加工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这主要得益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和投资成本。但是,我国铜加工企业的这些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铜加工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改造、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压缩了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所以,中国铜加工行业的低成本优势将会逐渐丧失。面对国际同行业企业的竞争,我国铜加工企业还未确立研发、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在此期间,普通及低端铜加工产品领域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行业社会环境1据统计,中国有上10000家铜加工企业,但至今还没有一家能在综合实力上与世界同行业先进企业相抗衡,在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铜价高位运行,加大了行业内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和运营成本,铜价的大幅波动也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行业社会环境传统铜加工行业市场门槛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服务过程没有专业的监督等问题影响行业发展。互联网与电烙铁的结合,缩减中间环节,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90后、00后等各类人群,逐步成为铜加工行业的消费主力。发改委《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荐权社登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安徽省铜陵市围绕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构建“铜冶炼铜深加工铜高端产品研发”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多元的完整产业链。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研究推动化工、焦化、电解铝、铜冶炼、铅锌冶炼、水泥、玻璃、耐火材料、右墨深加工、陶瓷等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全国人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5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全面整治固体废物非法堆存,提升危险废弃物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国务院《“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产量达到400万吨。行业政策环境1严控新增产能,防止铜冶炼等盲目无序发展,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污染物超低排放值。大幅提高铁金属国内自给率,废钢比达到30%以上,再生铜、铝产量比例分别达到35%、20%。开发““城市矿山“资源,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大型废钢及再生铝.铜、锂、镍、钻、钨、钼等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推进再生金属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行业政策环境2建设一批大型一体化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等绿色分练加工配送中心。提升再生铜、铝、钴、锂等战略金雇资源回收利用比例,推动多种有价组分综合回收。到2025年,再生铜产量达到400万吨。2)实施铜冶炼行业短流程治炼、连续熔炼等技术和装备改造。到2025年,完成4000台左右有色金属窑炉清洁生产改造。《“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加大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企业生产工艺设备清洁生产改造力度,积极推动竖罐炼锌设备替代改造和铜冶炼转炉吹炼工艺提升改造。自2023年起,重点区域铅锌冶炼和铜冶炼行业企业,执行颗粒物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深入挖掘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潜万,有序推进技术工艺升级,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实现行业能效稳步提升,加强铜流连续吹炼等应用。提高“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创新能力。面向重点行业领域探索“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测试认证,逐步完善重点行业数字能效提升全景图,打造解决方案资源库。推动重点用能设备、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推广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以能效管理为对象的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融合创新模式。《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第三章行业现状、行业规模、行业发展驱动因素、行业痛点、行业发展建议行业发展现状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铜材产量为2046万吨,同比增长0.9%。2021年1-8月中国铜材产量为1389万吨,同比增长7%。中国铜材产量整体上保持稳定,主要是由于铜加工行业属于较为成熟的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需求基本稳定,国外市场急待开拓。铜加工材分为很多的种类,其中铜线材占有最大的产量比重,2020年为980万吨,占比达到47.9%。其它如铜带材、铜管材、铜棒材2020年的产量为200万吨左右,占比也在10%左右。其他如铜箔、铜排版等产量相对来说较小,占比也较低。市场规模铜材的加工有轧制、挤制及拉制等方法,铜材中板材和条材有热轧的和冷轧的;而带材和箔材都是冷轧的;管材和棒材则分为挤制品和拉制品;线材都是拉制的。据统计,2021年我国铜材产量为2125万吨,同比增长8%。我国铜材地区供应格局正逐步发生变化。分省份来看,江西、江苏、浙江、广东、安徽长期以来是我国前五大铜材生产省份,其中2021年江西地区铜材产量最多为5132万吨;其次是江苏地区铜材产量为297.54万吨。在我国铜加工材生产水平上,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2021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逐年增长,但增速呈下降态势,2021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为1990万吨,同比增长9%。从铜加工材细分品类来看,2021年我国铜线材产品占比50.5%;铜带材产品占比15%;铜管材产品占比10.8%;铜棒材占比10.6%;铜排材占比6.1%。行业现状分析行业结构有待改善,产品未能满足高新技术领域的市场需求中国铜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使得行业内部缺乏有效的调控和自律,导致我国行业普通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的局面。进口产品的高端属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工精度高,二是材料由于专利技术等限制国内目前无法生产。因此,中国铜加工行业的产业政策鼓励新产品和新材料的开发,从根本上解决材料与工艺问题,改善行业产品结构,满足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工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对高精尖深加工产品的需要。行业整体的研发实力有待加强国内铜加工行业在高强高导铜合金、环保铜合金、高效散热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已成为铜合金棒出口的主要优势品种,但在功能铜合金、铜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前沿研究领域与国际主流生产商的差距依然明显。行业现状分析02010403国务院发布政策、十四五规划、政府报告、领导讲话等都有对铜加工行业做了一些纲领性的指导,合理的解读能够为行业做了好的发展指引。优势竞争,长期盈利,依托中国,布局全球,立足核心能力,全力获取显著竞争优势,创造得到广泛认可、深入人心的价值,通过成为“难以替代者”品牌致胜,涌现一批市场竞争力突出的全球性与区域性中国品牌,以持续正现金流实现长期盈利,这才是行业企业的发展之道。我国铜加工行业相关政策数量较多,但直接性政策规划数量较少。丰富的顶层政策规划为我国铜冶炼行业发展指明方向、稳定基调,使得我国铜冶炼行业得以规范化、绿色化、稳定有序发展。政策支持行业发展驱动因素铜加工产业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由于铜加工行业的产品及服务模式特性,使其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存在较强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关系,铜加工市场在良好的供需作用机制下保持稳定发展供需平衡促进市场发展从应用领域来看,铜加工行业产品广泛的运用于医学、药学、检验学、卫生免疫学、食品安全、农业科学等民营领域商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市场发展中,行业企业为争取竞争优势,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实力,在企业科研方面投入逐年增长,企业科研服务市场逐步打开,未来科研用检测试剂的服务主体趋于多元化行业竞争促进行业正向发展质量参差不齐铜加工行业缺乏完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生产商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行业内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导致产品的可靠性难以保证,丧失产品市场竞争力行业监管难度大政府秉承创新开放的态度,支持和鼓励科学研究创新,对科学研究试验不设置严格限制,因此,铜加工行业不存在统一的监督管理规范,产品质量主要依靠生产企业自主检测,铜加工行业产品质量的监管难度加大高端产品发展落后在中低端产品领域,仍然有较大比例的产品依赖于进口渠道。此外,铜加工行业企业缺乏创新研发能力以及仿制能力,加重下游消费端对进口科研用检测试剂的依赖,不利于铜加工行业的发展铜加工行业痛点分析(3)从业人员需要具有优秀的营销谈判能力、风控反控能力及报告沟通能力。目前该行业在人才招聘时能够匹配上述要求的人才寥寥无几,限制行业发展。(1)从业人员需要懂行业的专业知识,包括:行业产品得用途与优缺点,行业特征、市场环境和产业战略规划等。(2)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行业基础知识和法律知识,为企业客户提供全面、可靠、专业、多样的解决方案。由于复合型人才稀缺,铜加工行业企业通常采用团队培育的方式进行专业能力建设,而该模式亦存在一定的弊端,企业的中高端人才若大量流失,初级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将面临能力传承的断层,导致企业人才培养难度加大,制约铜加工行业企业发展。铜加工行业深陷人才困境。行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撑,团队模式的培育机制弊端明显导致铜加工行业企业专业人才留存难度加大,制约铜加工行业企业扩张。铜加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复合型人才稀缺针对中国铜加工行业创新研发动能弱、“拷贝”式追随发展的产业现象,建议出台具有针对性地产研学一体化政策,建设监管跟踪体系,推动科研平台搭建和重点材料攻关项目的加速发展。破壁产学研尚未形成融合发展的单一化模式,提效率、赶进度,集合优势力量跳出跟随式发展的“怪圈”,向国际化尖端领域寻求突破,向国家在新材料发展鼓励方向挺进,鼓励协调行业间的融合发展,实现“1+1>2”的实际效果。中国铜加工行业存量产能(在产产能)饱和而不饱满,建议出台铜加工行业相关政策,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鼓励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打造绿色供应链生态,鼓励产业向精细化延伸,为打造单项冠军“小巨人”型企业开辟快速通道,朝着“双碳”和“制造强国”的目标挺进,从而实现优化存量的根本目的。同时,摸底行业基数和针对性消费市场的实际匹配度和发展潜力情况,制定并落实准入门槛条件,鼓励行业兼并重组,控制过剩产能的无序扩张,严格审慎增量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双向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落地有声,促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推动行业稳步发展。3加强自主创新,摆脱跟随式发展优化存量,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加强智能化建设,提高工艺装备输出效率中国铜加工行业存量产能(在产产能)饱和而不饱满,建议出台铜加工行业相关政策,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鼓励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打造绿色供应链生态,鼓励产业向精细化延伸,为打造单项冠军“小巨人”型企业开辟快速通道,朝着“双碳”和“制造强国”的目标挺进,从而实现优化存量的根本目的。同时,摸底行业基数和针对性消费市场的实际匹配度和发展潜力情况,制定并落实准入门槛条件,鼓励行业兼并重组,控制过剩产能的无序扩张,严格审慎增量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双向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落地有声,促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推动行业稳步发展。行业发展建议第四章行业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趋势、行业标杆企业行业前景趋势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技术进步因素国内再生铜自给率提升铜加工行业属于我国鼓励发展行业,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及行业协会先后制定《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支持铜加工行业的稳定发展,并鼓励铜加工产品结构优化,为行业内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政策保障。铜是重要的工业金属,其消费与经济增速息息相关,2000年来,铜消费随着GDP增长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国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