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一、先秦文学形态:1、诗、乐、舞严密结合,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2、文、史、哲不分。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有些文学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因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损益。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由巫到史。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当者是巫觋。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到达了一个高潮。2、贵族文学的兴起。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解体,导致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4、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三、先秦文化组成: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两者关系密切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场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文化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开展。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表达了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学派代表人物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4、楚地文化与楚辞——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顶峰。四、先秦文学的开展及其特征:上古至夏商——文学的产生和巫史文化对文学的控制;西周春秋——礼乐文化作用于文学,文学精神和风格表达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时期——“士〞文化促进了文学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五、先秦文学特征:思想:1、开启发愤诸书的传统2、开启忧国忧民的传统。艺术:1、开启放言不惮的传统2、深于取象上古神话一、神话的概念: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古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梦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二、神话产生的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产生了敬畏之情,而自然灾害和人类的生老病死等,也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梦想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三、神话消亡的原因:西周进入了人类理性文明社会,自然界的神秘性逐渐减退,尊礼文化和宗法制的伦理道德观念使得神话逐渐消亡。最根本的原因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四、我国古代神话没有完整保存的原因:年代长远逐渐失传;古文字繁难,书写工具不便;古代学者不了解神话的性质和意义,不予重视,或把神话历史化,使神话失去了本来面目五、神话的功能: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六、上古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古代神话影响了中国文学中民族精神的形成。神话表达了深重的忧患意识,特别是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苦难的深刻体验,表达了先民的对抗精神及不屈的奋斗精神。2、塑造出一系列光芒的艺术形象,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3、古代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神奇奔放的梦想、生动曲折的情节、新奇夸大的手法,对后世文学的产生和开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七、中国神话的文学精神及与希腊神话的比较:精神——1、表达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先民对生存环境有警惧之情,人们正视现实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神话特别强调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苦难的深刻体验。2、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重生意识还包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表达了人们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3、表达了先民们的对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辛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比较——1、中国神话歌颂劳动,赞美意志,表现强烈的正义力量和英勇的献身精神;希腊神话歌颂冒险,赞美肉体,表现出浓厚的人生欢愉和粗暴的声色之乐;2、中国神话之神多为理性所控制,强调人的力量,重视人的社会性,表现出人类童年的早熟;希腊神话之神多为感情所支配,命运主宰一切,重视人的自然性,表现出人类童年的天真;3、中国神话将人神化,具有理性、严肃、温柔敦厚的恬静美;希腊神话将神人化,具有个性激情、惊心动魄的紧张美。八、?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九、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原始先民的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和感性材料,因此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2、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的自然观。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3、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所谓象征、隐喻,就是某种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原始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原始人还不能利用抽象观念进展独立的思考,但随着文化的开展,他们必须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相联系的观念。十、古代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开天辟地是最早的创世神话。从中可见中国先民已积极探索自然之物的根源问题,并将它与人类的关系联系起来。2、始祖神话——有关女娲的神话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始祖神话反映了部族成员对祖先的追念,表现了民族自豪感。3、洪水神话——提醒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自然斗争中所积累的经历和智慧。4、战争神话——阪泉之战导致炎黄两大部族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实际上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5、创造创造神话——自然神被人神所代替,标志人类主体性的突出。显示了人类英雄的个性、勇气和不可动摇的信念。夸父和女娃的神话讴歌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诗经一、?诗经?概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经?的编集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并列于官学,用隶书书写,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微,?毛诗?兴起,“三家诗〞后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东汉郑玄作?毛诗传笺?,唐孔颖达为?毛诗传笺?作疏?毛诗正义?,宋朱熹作?诗经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诗毛氏传疏?。二、?诗经?的分类: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三、?诗经?的内容: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诗经?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是中国古典诗歌之祖,又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珍贵数据,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婚姻爱情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是?诗经?重要组成局部。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关睢?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静女?描写男女幽会,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子衿?那么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出其东门?表现了对爱情的执著专一。?柏舟?是写一女子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表现出她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桃夭?中诗人由柔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祝愿她出嫁后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女曰鸡鸣?那么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这对夫妻互相戒备、尊重、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绿衣?反映了处于失宠、幽闭状态的不幸妇女的命运。?氓?和?谷风?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弃妇诗的代表作。?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表达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2、颂歌和怨刺诗——美刺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庙堂和宫廷乐歌多歌功颂德之作,在?颂?中保存最多,?雅?中也有。在?雅?和?国风?的怨刺诗即前人所谓“变风〞“变雅〞,提醒了怨刺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伦理因素。如揭露和嘲讽统治者丑恶行径的?新台?,挖苦了卫宣公荒淫乱伦。3、农事诗——?七月?反映了部落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生活,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首创“四季歌〞的形式,在叙事中写景、抒情。4、感伤诗——因诗人感时伤世而作。?黍离?写故国之思,着重心理描写,用赋的手法直抒胸臆,写主人公看到曾经繁华的都市现在满目的荒凉破败而内心极度忧伤。开头是比兴兼用,荒凉破败的景象衬托了抒情主人公悲怆的心情,又比较王室的衰败。后世据?诗序?所言,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黍离之悲〞。5、战争徭役诗——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江汉??常武??出车??六月??采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表达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对侵犯者充满愤怒,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采薇?是对敌人痛恨之情和思乡自伤之情的矛盾体。?东山?反映了士卒的厌战情绪,对归家团聚的幸福憧憬,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兴奋、伤感、忧虑等心理活动。?鸨羽?提醒出了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伯兮?写一妇女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堪,率真的表达了相思哀痛之情。?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即景生情,因情寓意,表达了思妇无尽的哀思。6、周部族史诗——保存在大雅和颂中的祭祀诗,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表达部族开展历史,或赞颂先王德业。祭祖颂歌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教观念,是特定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的产物。四、?诗经?主要艺术成就: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抒发。以广泛的主题和题材,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毛诗序?称“风、雅、颂、赋、比、兴为六艺〞。赋——铺陈直叙。比——比喻和比较。兴——托物其兴,起着象征、联想、创造意境、衬托气氛或协调韵律的作用。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便于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根本句式以四言为主,既有整齐美,又有参过失落美。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动词、形容词、叠声词、双声词、叠韵词写景状物,拟形传声,准确生动。5、多种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对偶使文字变化多姿,声音和谐美妙,语句婉转流畅。夸大使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人感觉到更真切、更强烈、更深刻的艺术效果。五、?诗经?的作用:主要用于各种礼仪场合的祭祀或典礼,为“礼〞效劳。“献诗陈志〞主要是臣献于君,下献于上,具有赞颂或讽谏作用。“赋诗言志〞主要用于外交场合,言诸侯及一国之志,是表情达意,美化辞令的工具。“教诗明志〞强调?诗经?的教化作用。六、?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开创了现实主义精神与面向现实的传统.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诗人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反映现实的深度。2、开创了抒情诗传统。作为第一部抒情诗集,使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3、风雅与文学革新屈原继承了?诗经?中以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发愤之作,?离骚?及?九章?中忧愤深广的作品,兼具了国风、二雅的传统。后世诗人倡导用“风雅〞精神来进展文学革新。4、比兴的垂范。?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后世开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比兴就成为一个固定词汇,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经?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开展有重大意义。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5、?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构造、语言艺术等方面影响深广。曹操、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根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左传?等叙事散文一、散文开展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它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向统一的社会开展趋势日趋明显。2、上层建筑的变革。旧贵族的日益没落;旧思想、旧传统、旧制度的瓦解;官学下移;士阶层的出现;社会新思潮开展及高涨;“百家争鸣〞,文化学术的空前繁荣。3、文学开展的规律受社会生活内容决定,开场由散文深刻反映不断复杂深刻的社会生活。二、散文的开端:甲骨卜辞是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不是文学作品。三、历史散文的分类: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传?;国别体史书,如?国语??战国策?;专注一个人的言行,如?晏子春秋?。四、?尚书?简介:1、?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篇散文好人第一部散文集。先秦称为?书?,汉代称?尚书?,列为儒家经典,又称?书经?2、从?尚书?中可以看到我国早期历史散文的根本面貌。全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主要内容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辞、公告等3、?尚书?文字艰深、古奥难懂。是记言文之祖。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构造,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4、?盘庚?是?商书?的代表,是年代最早的文章、殷商的真实文献。它是盘庚迁都时对其臣属和民众的演说辞,感情充分,言辞生动。从表现手法看,全文构造严谨,层次清楚。议论多用抒情方式,劝戒语言形象深刻,用了不少格言警句、譬喻,形象生动,说服力强。5、?牧誓?是武王在牧野宣布伐纣的誓师之辞;?多士?是周公以王命向士发布的训诰令;?无逸?是周公劝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这些文章都是成型的记言散文,?无逸?较成熟,论点集中,条理清楚,语言明畅。?秦誓?是秦穆公伐郑兵败后的追悔自责之词,表达了一种沉重、悔惭的感情,艺术成就比较高。?顾命?将成王临终嘱托,康王册命而立的过程和场面,表达井然有序。?金滕?记叙了成王信谗而猜忌周公,天雷示警,成王消除疑虑的过程,情节离奇曲折。五、?春秋?简介:1、?春秋?记事简练、平实、含蓄,比?尚书?明白易晓。记事按照事件开展顺序进展表达,清楚清楚。?春秋?是我国古代记事散文之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2、?春秋?“寓褒贬、别善恶〞的手法被后世称为“春秋笔法〞,在史学界产生深远影响。“春秋大义〞成为后世政治原那么和伦理标准的理论依据,对后代的政治伦理思想和史传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解释?春秋?的有先秦的?左传?和汉代的?公羊传?和?谷梁传?,被人称作?春秋?三传。?公羊??谷梁?主要从不同角度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左传?那么是叙事生动、史实丰富的以?春秋?为纲的编年史。六、?春秋?散文文体的特色:1、反映了孔子“正名〞、宗周的政治思想。2、用词婉转,隐寓褒贬。即以一字寓褒贬的“微言大义〞。3、文词精练,言简意赅。用词严谨,善于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述复杂的过程和思想内涵。七、简介?左传?:涉及史实面广,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战国初年魏国史官根据春秋时代各国史料而编写出来的。?左传?是春秋时代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一局部有识之士思想的客观反映。它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八、?左传?的思想内容:1、通过历史人物言行表达了一定的民本思想。2、尊礼的思想倾向。反映了表现等级尊卑的礼是维护社会形态的核心思想和制度。3、对统治阶段内部矛盾的锋利对立进展了有力地揭露。4、对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凶残的生活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抨击。5、对为人民做奉献的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进展了热情的歌颂。6、?左传?中的民本思想并不彻底,根本立场是维护旧礼制的,宣扬了封建道德、迷信思想的某些宿命论的观点。九、?左传?叙事特色:1、几乎用了各种叙事手法,有倒叙、预叙,有插叙、补叙等。情节构造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交待事件发生、开展和结果。2、注重完整地表达事件的过程的因果关系,尤其表现在对战争的描写上。3、对因果关系的表达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左传?叙事中,礼、义、德被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表达,而且还参加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4、戏剧性和虚构性。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立体化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5、通过对事件的生动表达、人物言行举止展开描写来表达其道德评价。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完毕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十、?左传?的写人特点:1、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有一些人物仅在一时出现,表现的仅是某一片断,反映的是其性格中的某一方面。这些形象生动传神,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2、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个性鲜明,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3、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绝少进展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4、在复杂的战争过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在叙事生动和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十一、?左传?的语言特点:1、其行人辞令,简洁精练,委曲达意,栩栩如生。有的词锋犀利,刚柔相济。又因事因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都用辞典雅,生气勃勃。2、表达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十二、?左传?的文学成就: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其叙事往往抓住事件的重要环节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局部来着重地表达和描写,为后代的戏剧和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2、以多样手法刻画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有时通过情节的补叙进一步表现人物,有时巧妙地运用比照的手法。常用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3、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明确交代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表达时能注意描绘各种人物的动态,有时还穿插一些有趣的细节,引人入胜。4、善记行人辞令,含蓄曲折,表达出深层的内涵。5、语言简练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十三、?国语?简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共分?周语??鲁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约在战国时代编定的。重要注本有三国时代韦昭的?国语?。以记言为体,所述大多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论或互相辩难来再现。十四、?国语?的写作特色〔文学性〕:1、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性格特征。2、记述人物对话和相互辩难,思路清楚,比喻恰切,逻辑性强。3、语言朴素,文笔流畅,外交辞令更是委婉含蓄,翔实贴切。4、围绕主题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做到了重点突出。这种疏密相间的安排,使文章表达婉曲,层次清楚,构造严整,重点突出。十五、?国语?和?左传?的比较:?国语?详于记言,?左传?详于记事。?国语?重于记言的特点,在朴实的根底上,感情充分,逻辑性强,句式趋于整齐;而?左传?语言委曲极至,剖析透彻,锋芒藏之而不露。十六、?国语?的进步思想及艺术成就:进步思想——1、肯定了民本思想;2、歌颂了爱国主义思想;3、揭露了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艺术成就——不及?左传?,但在我国散文开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国语?是国别史之祖,后世的?战国策??史记世家??三国志?都与?国语?一脉相承。十七、?国语?记言记事特征:1、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2、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表达,不及?左传?普遍和完整,许多事件的前因后果及经过都是一笔带过,把重点放在议论上。但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十八、?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记录战国末年到秦汉间的一部历史著作。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经刘向聚集整理校订,定名?战国策?。对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作了广泛的反映;对各侯国之间的斗争作了多方面的记述,尤其是记载了纵横家的政治活动和他们的“奇谋异智〞,对当时一些王侯、谋臣、武将、刺客等人物作了具体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剧烈的矛盾斗争,具有时代特色,给后代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史料。十九、?战国策?思想内容:1、由于并非一人之作,所以思想混杂。突出了纵横家的思想,也表达了儒家的民本思想2、?战国策?的思想倾向有崇计〔政治思想——主张策略至上〕尚贤〔用人思想——主张举贤使能〕重利〔人生哲学——主张争名求利〕尊时〔处事方针——主张审时度势〕。同时主张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歌颂不畏强暴,不辱使命的精神;颂扬正义,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和社会人情浅薄,世态炎凉;也赞扬明君圣贤,歌颂他们的伟大功德。3、和儒家思想大不一样,所以历代受到冷遇,“学者不习〞。具体说有如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富贵、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生观;竭力张扬个性,无限夸大个人的作用;公然宣扬人生追求目标就是“势位富贵〞;公然对抗传统道德。孝是中国文化的原点和核心,忠是中国士人的做人交友的总那么。二十、?战国策?文学成就:1、刻画人物生动形象,个性鲜明。表达语言长于铺张渲染,说理论事,指陈利害,感情充分,气势逼人。2、运用譬喻,运笔灵活自如,文辞活泼流畅。3、引用历史典故说明经历教训,善于运用寓言故事作比喻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4、?战国策?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5、?战国策?的某些艺术技巧是?左传??国语?的继承和开展,标志着先秦历史散文已到达顶峰,并为后世的戏曲、小说提供了素材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经历。二十一、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先秦叙文散文记述历史事件时直叙其事、褒贬鲜明。?左传?既表达故事又描写人物形象的写史传统、简练蕴藉的语言风格,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先秦叙事散文是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3、其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开展及艺术个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表达事件中褒贬清楚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影响4、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古代小说的根本叙事构造;写人根本手法初具规模;启发了小说和戏曲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二、诸子散文的开展轨迹:先秦时期,说理散文由萌芽到成熟。1、语录体: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根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2、对话论辩体:篇题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每篇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论述。全书不仅记录孟子的只言片语,更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辨文。3、专题论文〔专论体〕: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有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细,构造浑然一体,说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4、?墨子??孟子??庄子?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大量的“子墨子曰〞,说明这些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因而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联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庄子?虽然围绕论题仍有不少对话,但整篇不是问答式的对话构造,而是以多那么构思奇妙的寓言构造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辩结合在一起,是抒情性说理文。诸子散文一、哲学散文与历史散文的区别:1、诸子散文又称哲学散文,主要是说理,但也有叙事的成分;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通过表达历史事件来说明事理的2、历史散文的现实性是通过对历史的表达和褒贬表现出来的;诸子哲学散文主要是直接说理,直接对现实问题进展辩论,反映社会现实。二、?论语?简介:成书于战国初年。内容是春秋时期新社会思想的集中概括,核心思想是“仁〞。?论语?短小简约,没有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传到汉代,有?古论??齐论??鲁论?三种本子。?论语?在汉代就有人作?注?,郑玄的?论语注?。?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之作,书中对话说理的形式已具有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详尽地记载了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等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做人和君子人格塑造。做人要正直磊落,做人要重视“仁德〞,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开展。“君子不器〞,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君子要严格要求自己,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三、?论语?文学价值:1、语言特色——以记言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语言精炼含蓄,概括力强,其中的格言警句富有教育和指导意义。语言幽默幽默,口语化,长于运用各种语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些语句形象性强,富有启发性、哲理性,流于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语言个性化,在对话和细节描写中刻。划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动形象。2、形象特色——人物富有个性,鲜明具体,栩栩如生。写人的成功之处在于自然,真实,善于表现与把握人物的本质特征,局部有情节、细节、语境。3、构造完整。文章以孔子启发大家言志始,以弟子们言志而展开,最后以孔子的点评作结。四、?墨子?简介:非一时一人之作,亦非墨子自撰。它是一部包括墨子言论及墨家各派学说的著作。内容驳杂,体例亦不尽一致。现存53篇。五、?墨子?思想:主张兼爱,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分;提出非攻,反对各国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要求节省,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及礼乐制度;提倡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子的思想代表了农民、工人的利益。墨学在战国时曾一度盛行,与儒学同为当代的显学。西汉以后,逐渐衰微。六、?墨子?写作特点:1、意显语质,言多不辩,重视实用,不讲文采。2、讲究逻辑,明辨是非。提出文章“三表法〞。要本之于历史事实,原察百姓之见闻,观察政治实践之效验。这是一种理性精神的发扬,是人类逻辑思维的进步和开展。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条理非常清楚,说服力强。3、对于不同对象,运用不同方法进展辩论。4、借助形象说理,比喻贴切生动,想象奇特,富有文学色彩。七、?墨子?对诸子散文开展的奉献:1、时代在?论语?之后,?孟子?之前的?墨子?,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先秦说理散文在语录体的开展变化中逐步成熟。2、奠定了我国议论文的根底,创制了构造完整的专论体议论文,即围绕一个主题,构造完整,条理清晰,推理严密的论说文,成为我国议论文的主要形式。3、运用了多种议论文的体制,既有专论体,也有论难式,即设主客二人一问一答来讨论问题。这种体式始于?尚书?,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还运用了自问自答的议论体式。所谓散论,就是论述的不是一个中心,而是把对于不同问题的不同讨论收集在一篇文章中。4、具有逻辑严谨,推论清晰,语言质朴,简洁明快的特点。5、?墨子?中议论文的体制尚不统一,善于用多种方法来讨论问题,因而为我国议论文的开展奠定了多方面的根底。文章谋篇布局已初具章法,颇有自觉为文的倾向。八、?孟子?简介:?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由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从体制上说,?孟子?属对话论辩体散文,但留有语录体痕迹。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构造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是古代散文由章到篇的过渡性作品。九、?孟子?散文艺术: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散文艺术成就仅次于?庄子?,影响深远。1、气势充分,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煽动性。2、善于抓住对方心理,欲擒故纵,运用类比推理,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很有说服力。3、运用比喻和幽默故事说明道理,生动形象,寓言寓意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多方修辞,表现力强。除了譬喻,孟子还运用了别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比照。5、语言通俗畅晓,平实浅近而又精炼简约。语言平实,却绝不平淡,总是精炼简约,警策划人。十、?孟子?缺乏:1、推理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比附和外推,缺乏必要严密性和客观性,不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2、讨论问题时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偷换概念,从而诱导人们陷入误区,得出错误的认识。3、孟子与论敌辩论时,务在必胜,常常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难免有片面性。十一、?老子?简介:成书于战国中期,是老子所著,世称?道德经?,主要的内容是对“道〞及其规律的论述。是一部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语录体著作。十二、?老子?的艺术特色:1、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表现在它是以韵文为主,散韵结合的诗体散文,是我国哲理性著作?易经?文体的嬗变,也蕴含着?诗经?的风韵,是老子独创的一种文体。2、作为议论文,采用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显示出独特的魅力。3、运用了归纳推理的方法,借助物象来表述,不仅说理透彻,而且令人印象深刻,引起丰富的联想。4、表达方式和语言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调动了多种手法,构建词章,锤铸语言,使之变得非常精巧。5、使用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便于记诵。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但构造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6、语言质朴,但道理深奥,常常提醒出事物向其反面转化、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变的规那么,以及从反面取胜的途径,反映出中国先秦时代哲学思想的透彻性。十三、?庄子?:有52篇,然今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乃庄周自著,外篇、杂篇后人所著。?庄子?又称?南华经?。?庄子??老子??周易?成为"三玄",对后世哲学、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白称赞他:“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郭沫假设称?庄子?的文笔为“古今独步〞,还说:“不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秦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开展。〞鲁迅说庄子:“著书十万馀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那么汪洋辟阖,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十四、?庄子?思想:1、崇“道〞的哲学主体精神2、“无所用天下为〞的政治主张3、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4、提倡齐物,强调事物相对性的方法论5、以自然朴素为美的文艺观十五、?庄子?艺术特点: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是一种以超现实的想象为基调的浪漫主义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1、想象奇特。不仅表达在具体形象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这种构思表达在造势与比照上,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用艺术形象来说明哲学道理,把思想融化在故事和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譬喻贴切,形象自然,是说理形象化的表现。3、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寓理于形,使哲理论文成为生动的文学散文。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承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地把道理传播开,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4、文章构造奇特,句式富于变化。语言瑰奇泼辣,行文流畅,气势豪放,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文章采用了轮辐式的构造,即围绕一个中心论点,用外表上各自独立的材料连缀成篇。5、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谬、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领悟其中的哲理。6、感情强烈,爱憎清楚,富有抒情性。十六、?庄子?影响:?庄子?是先秦诸子文学的巅峰,它对于后世的思想、文学、文化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1、在诸子哲学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其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作家及文学作品影响深远。2、后人除了在批判现实方面受到启发之外,在艺术方面也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3、?庄子?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寓言给后世无限的启发,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十七、?荀子?简介:今存?荀子?32篇,多为荀况自著。?赋?借咏物说理,是一种散文的赋体。以赋作为篇名,首创于荀子。荀子的?赋?篇是汉赋的渊源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代表作?劝学?严谨详明、浑厚自然。十八、?荀子?思想:哲学上认为“天人相分〞、要“制天命而用之〞。伦理上提出“性恶论〞。政治上隆礼重法,以礼治为主,又兼法治。主张法后王。十九、?荀子?散文特色:1、多为长篇专题学术论文,涉及面广,体系较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全面地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学说,标志着先秦时期论说文的成熟和开展。2、论题鲜明,逻辑周密,构造严谨。文章大都围绕中心论题展开层次构造,已开展为论点集中、论据充实、论证严密的成熟的说理文。3、论证的过程层层剖析,逐步向纵深开展,说理透彻。4、比喻繁富,善于运用类比的方式反复说明问题,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5、词汇丰富,句法简练,多用排偶句式,声调铿锵有力。二十、?荀子?文学成就:荀子是我国先秦各学派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教育、道德伦理,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1、对文学作用的认识比起前人进了一步。他提出文学对于人的成长有养成作用。文与道要兼顾,不能偏废;著文立义要以“圣王〞为师,要遵循礼义。这些说法成了后人为文要明道、征圣、宗经的主张的先声,奠定了传统文学观的根底。2、使议论文的写作进一步开展。从体制上说,?荀子?中的议论文标志着议论文体制的定型。荀子的论文摆脱了语录式体裁,采用一篇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的专题性学术论文的体制。从文章技巧上说,?荀子?论点明确,推理清晰,逻辑严密,构造严谨,说服力强。文章紧紧围绕中心论题,层层递进,说理全面透彻,议论精辟生动,论据充分,气势雄宏,充分展现了荀子议论文的特色。3、使用譬喻,形象生动。荀子的文章以议论取胜,表达富有特色,继承了象喻性表达方法的传统,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比喻,用来说明抽象高深的道理,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与说服力。4、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注意句子的音节构造,便于诵读;用词更是极具匠心。5、除议论文而外,荀子还创作了两篇其它体裁的文章。一篇是?赋篇?,由五章独立的篇章构成,采用了谜语的形式,对于汉赋的形成和谜语的开展有一定影响。另一篇是?成相?,系歌谣体,用以宣传他的学术思想,这类作品很难算作文学,但?成相篇?出现较早,对研究古代歌谣有一定价值,被誉为“弹词之祖〞。二十一、?韩非子?简介:先秦法家集大成者,今存?韩非子?55篇,主要为韩非自著,?初见秦??有度??饰邪?3篇确非韩非所作。散文风格冷峻峭刻,锋芒毕露,多有寓言。注本有清人王先慎?韩非子集解?,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梁启雄的?韩子浅解?。郭抹假设在?十批判书?中把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司马迁对韩非子的评介是:“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二十二、?韩非子?散文特色:1、文章锋芒犀利,切中要害。2、推论事理,周详细致,逻辑严密,议论透辟,说服力强。3、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历史传说作为论据,加强了说理论证的说服力和形象性,给人深刻印象。4、内容宏富,构造复杂,篇幅较长,论理精辟,标志着先秦议论文的开展与成熟,对后世政论和哲理散文的开展影响深远。二十三、韩非的文学成就:1、韩非对于文学的奉献首推议论文的写作。他的议论文,逻辑谨严,论辩透彻,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表现力,标志着先秦议论文的进一步开展。2、但他的散文也存在缺陷,他取例极端,不能从质量互变的角度把握事情的性质,所以,立论难免偏颇。二十四、?韩非子?寓言的特征:1、素材源于生活,讽谕的对象是统治者,挖苦的内容是政治问题,比喻是人们习闻常见的事物,因而能说明深奥的哲理、发挥极大的逻辑力量、表现深刻的讽谕精神。2、先秦寓言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其艺术特征显现在生动的故事性与鲜明的形象性,巧妙的比喻与幽默的拟人化,极度的夸大与辛辣的挖苦,语言的质朴含蓄,想象的丰富奇特。二十五、?韩非子?寓言的成就:1、使寓言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体2、寓言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生活,形象化的表现了主题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3、寓意深刻,说理贴切,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3、先秦寓言以它那浪漫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述的艺术形式,有力地启迪了后世散文、小说、传奇、戏曲的产生。二十六、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影响:1、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尤其是成书于战国后期的专论体说理文,在说理文的模式、体制、说理方法上,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先秦说理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他们依靠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辨来完成,在文中贯注了浓烈的情感,运用了生动的感性形象。先秦说理散文中,寄寓深刻的寓言、譬喻,常有抒情因素。这种形象性和抒情性,是先秦说理散文自身具有了文学意味,对后代散文的开展有积极意义。先秦说理散文中大量的寓言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具有不可无视的作用。2、先秦说理散文大多分析透彻,风格各异,影响后世创作风格。在后代文学巨匠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先秦说理文的影子。3、先秦说理散文在语言艺术上的高度成功,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为我国文学语言的开展奠定了根底。后世常见的语言修辞手法在先秦说理散文中都已成熟,直接影响了后世的语言修辞。先秦说理散文还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成语。楚辞一、楚辞含义:一般包括诗体名和书名两种意义。前者指诗歌的文学体制而言,是指战国后期以楚国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吸取楚地方言声韵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带有楚国地方特色的新的文学样式,即"楚辞"体的新诗体,因?离骚?之名,又称"骚体";后者指诗歌总集而言,是指将战国时楚人诗作和汉代用楚人诗体写的辞赋整理成的楚辞体诗歌总集的书名。"楚辞"在汉代又称作"赋"。“楚辞〞最早见于?史记?,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芒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第一位诗人。二、楚辞产生原因:1、源自楚国地方民间文艺——楚声、楚歌。楚国的音乐和民歌被称为“南风〞或“南音〞。这种楚声楚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兮〞字。2、楚国风俗习惯的因素,楚地民间巫风浓烈。3、源自南北多种文化的融合,在南北文化合流的根底上吸取了北方诗歌以及散文文学的营养。春秋战国时代,北方中原的主要文化典籍成为楚国贵族诵习的对象,成为他们文化素养的一局部。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波游说于南北,其华美铺张的文辞对?楚辞?有一定的影响。4、楚国的地理因素。楚国人受生活和礼教的压抑较少,个体意识相对强烈,楚国艺术的高度开展,在审美趣味上表现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点。5、屈原的奉献。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但又离不开屈原的创造。三、?楚辞?的结集: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的不同的人们增补而成。“楚辞〞即屈原辞赋以及宋玉以下汉人的伤悼屈原、以事名篇的拟骚体赋。西汉末年,刘向编成?楚辞?一书,这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把楚辞称为“赋〞。东汉的王逸作?楚辞章句?,宋洪兴祖作?楚辞补注?,朱熹作?楚辞集注?,“楚辞学〞成为历代研究的一门显学。鲁迅先生对"楚辞"的评价是很高的,他曾经指出:屈原的?楚辞?,"较之于?诗?,那么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郭沫假设在?屈原研究?中说:"诗歌一到了?楚辞?,便是有意识地成就了一番伟大的革命。……利用了歌谣的自然韵律来把台阁体的四言风格打破了。"四、楚辞的特征:1、创作方法上继承了楚地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大量地采用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梦想巧妙,想象奇特,感情热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诗人自我高大形象的塑造上。2、艺术手法上继承并开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从?诗经?的比较单纯和静止的片断的字词句的比兴,开展到复杂丰富的全章以至全篇的比兴,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屈原用比兴手法构成丰富的比兴形象来塑造典型人物,是艺术方法上的新创造。美人的意象被解释为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屈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香草意象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3、在语言形式方面,大量地运用了楚地的方音方言与民歌的参差句式,富于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更有艺术表现力,扩展了诗体的篇章构造,在诗歌体制上有了新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楚辞"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旧形式,创造了一种比较自由而又富于表现力的"骚体"的新诗体。?离骚??天问??招魂?等都是先秦韵文中空前的鸿篇巨制,这是诗人文学思想开展的必然结果。五、屈原的作品:一共25篇。?离骚??九章?为一组,大多有事可据,是屈原创作重心,带有自传性,乃情愫与事实之纠合而成篇;?天问?为一组,是屈原思想与学术造诣、批判精神的表现;?九歌?为一组,共11篇,从民间祀神乐曲整理加工而来,是代人或代神表述,更多地显示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而?离骚??九歌?两组,构成屈原作品的根本风格。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认为?远游?是屈原的作品。王逸的?楚辞章句?将?招魂?列为宋玉的作品,但?史记?以及后世的学者认为是屈原的作品。六、屈原的思想:1、忠君爱国。2、独立不迁。屈原追求正直、光明,鄙视周容、佞曲,即使备受摧残,也不改弦易辙。3、上下求索。对理想、对真理、对美政的追求,执著不懈,不屈不挠。4、好修为常,志行高洁仍不断磨炼、提高、完善。5、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提出以民为本、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等政治主张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6、屈原在作品中满怀忧愤,责数楚王昏惑,揭露世俗混浊,痛斥群小邪僻,表现出可贵的批判精神,对后世正直的文人有很大的影响七、?离骚?简介: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规模宏伟、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特色的自叙性抒情诗。“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有离忧、遭忧、别愁诸说和劳商、遣愁说。一般把"离骚"理解为"遭遇忧愁"。八、?离骚?的内容:屈原在政治上遭到严重挫折,面临个人的厄运和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屈原心灵历史的记载,是一篇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首先从自叙平生着笔,历数内美,论修明志。这比兴与直陈的交互表现,凝聚着诗人人生追求的可贵的时间意识。其次,诗人全力揭露群小丑态。其目的是以明其节,以申其志,接着从为臣的角度转到为君的角度,展示了一幅君王世界。再次,通过上下求索抒发了自己“进〞与“退〞的思想斗争。最后,?离骚?抒发了“去〞与“留〞的矛盾与斗争。九、?离骚?艺术特色:1、灵均形象的塑造。之前的文学作品多属集体创作。屈原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第一个自觉的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产生。诗人以自我为原型,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光荣照人的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2、表现手法的开拓。屈原继承并开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比照兴手法的运用作出了重大开拓,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增添了异彩。诗人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点的比兴手法的局限。3、创作方法的突破。?诗经?奠定了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传统的根底,古代神话那么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屈原继承开展了?诗经?、神话的优良传统,?离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而以浪漫主义为特色,二者的完美结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长篇抒情诗的文学样式和鸿篇巨制的艺术构造,标志着创作方法的突破和开展。4、形式和语言的创新。?离骚?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扩大了构造,增加了容量,有利于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和热烈奔放的感情。大量采用楚地方言和联绵词、迭词以及对偶等语言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美,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兮〞字的运用那么更令人注目,多置于句尾,切合感慨抒发幽愤感情的语气,极富抒情味和感染力。诗中设问设答的写法与比照手法的运用也很出色。5、虚实相生的和谐构造,超越现实的浪漫想象。十、屈原的影响:1、屈原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局部。屈原追求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的人格境界,影响于后人的主要是他的爱国行为与品行操守。2、开创了个性化的文学;提出了“发愤以抒情〞的悲剧理论;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开展;形成了中国山水文学开展的根底。3、开创了新的诗歌体裁,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更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感情。以杂言为主,词语繁富,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4、奠定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楚辞中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梦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世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6、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开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它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十一、?九歌?的思想艺术: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根底上改定而保存下来的,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整个这套曲子自成体系,塑造了一系列的神的形象,再现了民间祭歌的根本风貌,真实地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写人们对天神的礼赞,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九歌?写神与神相恋的作品反映了人间的爱情生活。?湘君??湘夫人?通过梦想的形式,表现了神的思想感情跟一般人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山鬼?是写山中女神追求爱情的恋歌,生动地反映了多情又深情的少女失恋时的心理活动,真实感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是借祭神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国殇?是祭祠为国牺牲的神灵的,歌颂了将士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国殇?风格刚健雄浑,语言精炼质朴,色彩鲜明单纯,声调悲壮激昂,是?九歌?中别具一格的诗篇。屈原的?九歌?保存了浓厚的民间文学的色彩,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了诗人对生活和理想的探索,哀伤与追求。十二、?九歌?抒情方式:以神话故事为背景,借神灵形象的塑造以抒情。这些形象既有神的灵光,又有人的性格特点。歌词内容符合各神的身份,表现人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之情,还写了阵亡战士的哀怨悲壮。?九歌?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深入,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心理状态。十三、?九章?简介:共9篇,多数是屈原身世和遭遇的记实,跟?离骚?的内容根本一致。?九章?之名与?九歌??九辩?等借用古乐曲名不同,它西汉刘向编?楚辞?时按照实际篇数加上的名称。十四、?九章?的思想艺术:1、?九章?如实描绘了楚王朝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情景,描绘了楚国由兴旺走向衰亡的过程,揭露楚国宫廷群小蔽君误国的罪恶,以及他们尔虞我诈、排斥贤才的种种丑行。同时,也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理想破灭的痛苦与不平,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忠于楚王的情怀,表现了坚持理想、保持廉正的美好品德,以及不随波逐流、秉德无私的高尚情操。?九章?善于描绘楚地的自然风物,显示了屈原自然的审美倾向。2、文笔质朴浑厚,多以记实之辞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深沉,与?离骚?相比,浪漫主义成分较少,多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情景融为一体,形式散而不乱,构造跌宕有致,语气随感情起伏而变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浓郁的抒情成分的完美结合是?九章?的主要特色。十五、?天问??招魂?简介:都是屈原所作的长诗。"天问"即对天责问,是屈原在博览历史文献和搜集民间传说的根底上创作出来的,跟诗人的流放生活也有密切的关系。?天问?是一部长篇抒情性哲理诗,郭沫假设称赞此诗为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十六、?天问?思想内容: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宇宙天体、神话传说和历史兴亡。从自然现象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提出了170多个问题。接着对天地万物、历史人事等方面,大胆地提出了一连串的疑心和质问,表现了诗人思想开阔、知识渊博、想象丰富,以及探求真理的唯物主义精神。鲁迅先生说:"茫洋在前,顾忌皆去,怼世俗之浑浊,颂己身之修能,疑心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十七、?天问?语言形式特点:以四言为主,参过失落,灵活多变,构思新颖奇特,表现出超人的独创精神。十八、?招魂?思想内容:招魂是楚地民间的一种习俗。诗人屈原以沉痛的心情,用民间招魂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怀王的悼念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是有积极意义的。十九、?招魂?艺术特色:1、诗人用神话传说通过梦想的形式,描绘了上下四方的险恶;用极度夸大和层层铺叙的手法,描写了宫廷生活的豪华;用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文辞,描绘了游猎的盛况和江南的春景;以殷切深情的口吻,劝戒魂灵回归楚国,流露了诗人对魂灵深切关心与悼念的心情。2、吸取了大量的古代神话传说,构成了一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奇文。全诗除序言和乱辞用语尾助词"兮"字以外,中间的招魂辞大体每隔一就用一个"些"作语尾,突出了楚地巫祝招魂的习惯用语和语调色彩。3、?招魂?层层铺叙的写法对后世汉赋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开拓了汉赋的先河。二十、?桔颂?:是一篇咏物抒情诗,通过对桔树特性与形象的描述和赞颂,表现了诗人坚决不移的意志、公正无私的品德、谦虚慎重的作风和不随流俗的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精神。1、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运用比兴艺术,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