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三节歌德和《浮士德》1.第五章第三节歌德和《浮士德》1.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和戏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之一,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诗人”。2.一、文学地位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二、生平与创作道路(1749-1832)
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处于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他是这一时代的产儿和见证1、早期生活:生于法兰克福中产阶级家庭;(莱比锡大学-回家养病-斯特拉斯堡大学)3.二、生平与创作道路(1749-1832)2、早期创作:狂飙突进时期(1771—1775)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抒情诗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4.2、早期创作:狂飙突进时期(1771—1775)历3、魏玛时期(1775—1794—1805)魏玛-意大利-魏玛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国古典文学。是指18世纪末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
5.3、魏玛时期(1775—1794—1805)5.4、晚期创作(1805—1832)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2)
6.4、晚期创作(1805—1832)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的创作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1年完成,1832年出版
7.三、长篇诗剧《浮士德》1、《浮士德》的创作过程7.2、情节和结构《天上序幕》第一部,25场,不分幕第二部,25场,分为5幕8.2、情节和结构8.知识的悲剧: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之间的矛盾。9.9.爱情的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矛盾。10.10.政治的悲剧: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思想上的软弱性。11.11.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12.12.
事业的悲剧: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13.13.结构浮士德对人生的探索依次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劳动生活,由此形成了作品的主要情节结构和他的五个追求层次。第一部写知识悲剧、爱情悲剧。第二部写政治悲剧、艺术悲剧和事业悲剧。14.结构浮士德对人生的探索依次经历《天上序幕》是全剧情节的开端。写上帝和魔鬼靡非斯特的争论和赌赛。上帝对人充满信心,认为尽管“人在努力时”总是“难离错误”,但“一个善人,在他摸索之中不会迷失正途”,人类的前途是走向光明。靡非斯特则认为人类必然日益堕落,人类的理智只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灾难,人类的前途是黑暗的,他相信可以把人诱入魔道。魔鬼于是和上帝打赌。因为浮士德此时正陷入绝望的深渊,对一切发生怀疑,正处在可能被魔鬼诱惑的时期。魔鬼自信,若是此时向他伸出魔手,使他背离上帝,攫取他的灵魂,定能成功。上帝之所以要和靡非斯特打赌,一方面出于对人类前途的乐观,一方面也是让魔鬼降临尘世,“以激发人们的努力”。双方打赌引出浮士德五个阶段的悲剧。如果靡非斯特赌赢,浮士德的灵魂便归他所有。15.《天上序幕》是全剧情节的开端。写上帝和魔鬼靡非这次争论的实质,是人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人生的理想的问题,也就是人能否克服和怎样克服自身的矛盾的问题。这是全剧的基本主题。16.这次争论的实质,是人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人生第一阶段(第一部第一场的“夜”——第四场的“书斋”),是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社会,追求知识阶段。
在中世纪阴暗的书斋里,浮士德已过了大半辈子。为了解宇宙秘密而博览群书,穷经皓首,研究了一切学问,但以神学为中心的知识毫无实际用处。他越学越感到知识贫乏,对于包罗万象的自然和丰富的人生,既不能认识,也不能享受。于是他“烦恼齐天”,正绝望到想要自杀。“夜”意味着中世纪的黑夜。浮士德在“夜”里的痛苦反映了16世纪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对中世纪烦琐哲学、神学等伪科学的绝望,同时也是歌德对脱离实践、在书斋里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否定。17.第一阶段(第一部第一场的“夜”——第四场的“书斋”第一阶段的内容表明歌德对中世纪学问的否定,象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投身社会,探索人生真理的战斗历程,表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扩张自我,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了解自然的愿望。18.第一阶段的内容表明歌德对中世纪学问的否定,
第二阶段,是浮士德追求个人幸福的阶段,即爱情的悲剧。
浮士德走出书斋后,魔鬼先用感官享受引诱他,把他带到市民社会。魔鬼让他饮下魔汤而返老还童,变成翩翩贵族青年。浮士德在魔镜里看到一位美少女形象。他第一次向靡非斯特提出了一个愿望:他要立即占有这个姑娘。在魔鬼的导演下,青年浮士德在街头遇见了魔镜中的少女——市民女子玛甘泪。玛甘泪出身于守旧的小市民家庭,思想上受着严格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她天真无邪,纯朴可爱。她是带着半惊怯半欣喜的心情与浮士德恋爱,但立即遭到了一连串的灾难:为与浮士德幽会,她给母亲服下过多的安眠药,以致母亲中毒身亡;哥哥华伦亭又在与浮士德的决斗中丧生。她不得已淹死了自己与浮士德的私生子,后被投入监狱,精神失常。浮士德经历了爱情的享受,也感到极大的内心谴责的痛苦。19.
第二阶段,是浮士德追求个人幸福的阶段,即爱情的悲浮士德在悔恨中痛苦地认识到,不能放纵个人情欲,围绕个人生活的狭小圈子追求理想是不可能的,必须向着更高境界,必须放弃个人“小世界”的平庸生活,克服“小我”,走向“大我”,向广阔的“大世界”探求。这段经历实际上也是对文艺复兴时期那种过分追求官能享受和个人主义泛滥的否定。20.浮士德在悔恨中痛苦地认识到,不能放纵个人第三阶段:为宫廷服务的阶段,即政治的悲剧
浮士德服务的这个小宫廷,可视为当时分裂的德意志几百个封建小邦中的一个。浮士德在魔鬼的协助下用发行纸币的办法暂时解决了国王的财政困难。之后,昏庸的国王竟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再现古代传说中的美女海伦的幽灵。浮士德按魔鬼的指点,再现了海伦的幽灵并演出了她与特洛伊王子的恋爱。浮士德见到海伦的幽灵后不禁深深地爱上了她。这一方面意味着浮士德被古典美所吸引和征服,另一方面意味着浮士德在封建宫廷不可能有所作为,只是充当弄臣而已。21.第三阶段:为宫廷服务的阶段,即政治的悲剧
第四阶段,追求古典艺术的阶段,即美的悲剧。特洛伊战争刚结束后,靡非斯特成功地把海伦诱引到浮士德宫中,使浮士德完成与海伦的结合,生下儿子欧福良。这象征着现代人与古典艺术美的结合,古典艺术与启蒙思想的结合。欧福良和何蒙古鲁士有相近的特点,不但聪明,而且有着无限的追求,永不满足。他在学飞的过程中坠崖而死。歌德曾说欧福良象征他所钦佩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代表了革命浪漫主义理想。但浪漫主义理想在当时德国的现实条件下无法实现。海伦因丧子之痛而化成一缕轻烟悄然消逝。浮士德的怀中仅留下海伦的衣衫和面纱,从而宣告了浮士德追求古典美的失败。他企图用古典美来陶冶现代人以求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幻灭了。22.第四阶段,追求古典艺术的阶段,即美的悲剧。第五阶段——创立事业,实现社会理想的阶段,即事业的悲剧。第四幕一开始,浮士德驾着浮云与魔鬼在高山之巅讨论日后的计划。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魔鬼的力量已达到极限,魔鬼已由第一部的指挥者变成了被指挥者,由强大而弱小,由主动而被动。这是因为浮士德的追求越崇高,目标越脱离自我,魔鬼对浮士德也越软弱,对浮士德也就越不能理解。浮士德看到脚下汹涌的大海正浸蚀着大地,于是产生了围海造田、改造自然的念头。这时,浮士德曾经服务过的那个封建小邦,因诸侯内讧,国王的宝座已岌岌可危。浮士德借用魔鬼的魔法帮助国王平定了诸侯叛乱。国王为了感激浮士德,赏赐他一块海滨土地。这样,浮士德有了从事自己事业的场所。23.第五阶段——创立事业,实现社会理想的阶段,即事业第五幕与第四幕之间隔了很多年,浮士德这时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与人民一起劳动,跟自然搏斗,终于使沧海变桑田,到处是“绿油油的牧场、草地、森林、田庄”,到处出现“繁华稠密的人烟”。浮士德成了这块土地上的首领,魔鬼便是浮士德事业的助手。他们代表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和残酷两个方面。在歌德看来,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但它同时给人民带来了新的痛苦,因此它还不是最终的理想社会。浮士德因此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非人道和新的罪恶而忧愁。24.第五幕与第四幕之间隔了很多年,浮士德这时已浮士德在其一生中诚如上帝所言,始终没有停止向上的追求,一直在向“崇高的境界飞驰”,没有落入魔鬼的陷阱。因此,在上帝与魔鬼的赌赛中,失败的并不是上帝,而是魔鬼。上帝便派天使来救浮士德不死之灵飞上天之时,天使说:“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都能救。”25.浮士德在其一生中诚如上帝所言,始终没有停止3、思想意义
《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的作品。其思想主题,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超越自身、发展进步的。诗剧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谛,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26.3、思想意义
《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的通过浮士德不断否定过去、不断追求的经历,反映了资产阶级先进人物努力克服内在外在矛盾,挣脱中世纪的精神枷锁,创建理想的资产阶级王国的艰苦历程,充分肯定了勇于实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27.27.4、人物形象
浮士德靡非斯特28.4、人物形象28.浮士德浮士德是一个自强不息者、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刹那”,他不怕以鲜血和灵魂作抵押;他在探求人生意义、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坚韧顽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品格。作者让他去经受各种诱惑和考验。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便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这正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些渴望摆脱蒙昧、获取真知而勇往直前的优秀知识分子的写照。
29.浮士德浮士德是一个自强不息者、执着探索者浮士德精神(难题)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色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浮士德身上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以及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德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这种灵与肉的内在矛盾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外在矛盾。这就是著名的“浮士德难题”——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遵循的原则协调一致。
浮士德这种充满着矛盾的精神世界,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二重性的典型表现。浮士德是启蒙时代不断克服内在矛盾,改变社会现实,致力实现“宏愿大业”的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正面典型。浮士德的死,意味着人类对美善和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30.浮士德精神(难题)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总之,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浮士德精神,对今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如何克服自身矛盾,解决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去恶向善,寻找到人生的正途,开创出美好的未来,是我们依然要回答的问题。31.总之,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浮士德靡非斯特
靡非斯特在剧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而出现。他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者典型,“恶”的代表。但是,靡非斯特主观作恶,客观造善。对于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他客观上起着推动的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尘世,主观目的是要诱惑浮士德堕落,实际上却帮助他摆脱了阴暗的书斋,投身于社会实践;他多次诱惑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使浮士德从错误和挫折中猛醒。他鞭挞人们精神中的懈怠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他的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使他能机敏地表现社会的邪恶和人的弱点。同浮士德形象一样,靡非斯特身上也体验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思想。恶的力量,能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人类正是在矛盾斗争中不断进取的32.靡非斯特
靡非斯特在剧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5、艺术特点
1、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结合。
2、在戏剧结构上,不受剧情的特殊要求和舞台演出的局限,始终把表现人物作为结构的中心。33.5、艺术特点1、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3、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成功地运用了矛盾和对比。
4、在艺术描写上,大量运用象征手法。
5、语言风格上,熔抒情、议论、讽刺于一炉。34.3、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成功地运用了矛盾和对比。34.《浮士德》书影35.《浮士德》书影35.第五章第三节歌德和《浮士德》36.第五章第三节歌德和《浮士德》1.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和戏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之一,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诗人”。37.一、文学地位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二、生平与创作道路(1749-1832)
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处于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他是这一时代的产儿和见证1、早期生活:生于法兰克福中产阶级家庭;(莱比锡大学-回家养病-斯特拉斯堡大学)38.二、生平与创作道路(1749-1832)2、早期创作:狂飙突进时期(1771—1775)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抒情诗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39.2、早期创作:狂飙突进时期(1771—1775)历3、魏玛时期(1775—1794—1805)魏玛-意大利-魏玛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国古典文学。是指18世纪末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
40.3、魏玛时期(1775—1794—1805)5.4、晚期创作(1805—1832)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2)
41.4、晚期创作(1805—1832)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的创作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1年完成,1832年出版
42.三、长篇诗剧《浮士德》1、《浮士德》的创作过程7.2、情节和结构《天上序幕》第一部,25场,不分幕第二部,25场,分为5幕43.2、情节和结构8.知识的悲剧: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之间的矛盾。44.9.爱情的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矛盾。45.10.政治的悲剧: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思想上的软弱性。46.11.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47.12.
事业的悲剧: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48.13.结构浮士德对人生的探索依次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劳动生活,由此形成了作品的主要情节结构和他的五个追求层次。第一部写知识悲剧、爱情悲剧。第二部写政治悲剧、艺术悲剧和事业悲剧。49.结构浮士德对人生的探索依次经历《天上序幕》是全剧情节的开端。写上帝和魔鬼靡非斯特的争论和赌赛。上帝对人充满信心,认为尽管“人在努力时”总是“难离错误”,但“一个善人,在他摸索之中不会迷失正途”,人类的前途是走向光明。靡非斯特则认为人类必然日益堕落,人类的理智只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灾难,人类的前途是黑暗的,他相信可以把人诱入魔道。魔鬼于是和上帝打赌。因为浮士德此时正陷入绝望的深渊,对一切发生怀疑,正处在可能被魔鬼诱惑的时期。魔鬼自信,若是此时向他伸出魔手,使他背离上帝,攫取他的灵魂,定能成功。上帝之所以要和靡非斯特打赌,一方面出于对人类前途的乐观,一方面也是让魔鬼降临尘世,“以激发人们的努力”。双方打赌引出浮士德五个阶段的悲剧。如果靡非斯特赌赢,浮士德的灵魂便归他所有。50.《天上序幕》是全剧情节的开端。写上帝和魔鬼靡非这次争论的实质,是人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人生的理想的问题,也就是人能否克服和怎样克服自身的矛盾的问题。这是全剧的基本主题。51.这次争论的实质,是人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人生第一阶段(第一部第一场的“夜”——第四场的“书斋”),是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社会,追求知识阶段。
在中世纪阴暗的书斋里,浮士德已过了大半辈子。为了解宇宙秘密而博览群书,穷经皓首,研究了一切学问,但以神学为中心的知识毫无实际用处。他越学越感到知识贫乏,对于包罗万象的自然和丰富的人生,既不能认识,也不能享受。于是他“烦恼齐天”,正绝望到想要自杀。“夜”意味着中世纪的黑夜。浮士德在“夜”里的痛苦反映了16世纪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对中世纪烦琐哲学、神学等伪科学的绝望,同时也是歌德对脱离实践、在书斋里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否定。52.第一阶段(第一部第一场的“夜”——第四场的“书斋”第一阶段的内容表明歌德对中世纪学问的否定,象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投身社会,探索人生真理的战斗历程,表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扩张自我,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了解自然的愿望。53.第一阶段的内容表明歌德对中世纪学问的否定,
第二阶段,是浮士德追求个人幸福的阶段,即爱情的悲剧。
浮士德走出书斋后,魔鬼先用感官享受引诱他,把他带到市民社会。魔鬼让他饮下魔汤而返老还童,变成翩翩贵族青年。浮士德在魔镜里看到一位美少女形象。他第一次向靡非斯特提出了一个愿望:他要立即占有这个姑娘。在魔鬼的导演下,青年浮士德在街头遇见了魔镜中的少女——市民女子玛甘泪。玛甘泪出身于守旧的小市民家庭,思想上受着严格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她天真无邪,纯朴可爱。她是带着半惊怯半欣喜的心情与浮士德恋爱,但立即遭到了一连串的灾难:为与浮士德幽会,她给母亲服下过多的安眠药,以致母亲中毒身亡;哥哥华伦亭又在与浮士德的决斗中丧生。她不得已淹死了自己与浮士德的私生子,后被投入监狱,精神失常。浮士德经历了爱情的享受,也感到极大的内心谴责的痛苦。54.
第二阶段,是浮士德追求个人幸福的阶段,即爱情的悲浮士德在悔恨中痛苦地认识到,不能放纵个人情欲,围绕个人生活的狭小圈子追求理想是不可能的,必须向着更高境界,必须放弃个人“小世界”的平庸生活,克服“小我”,走向“大我”,向广阔的“大世界”探求。这段经历实际上也是对文艺复兴时期那种过分追求官能享受和个人主义泛滥的否定。55.浮士德在悔恨中痛苦地认识到,不能放纵个人第三阶段:为宫廷服务的阶段,即政治的悲剧
浮士德服务的这个小宫廷,可视为当时分裂的德意志几百个封建小邦中的一个。浮士德在魔鬼的协助下用发行纸币的办法暂时解决了国王的财政困难。之后,昏庸的国王竟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再现古代传说中的美女海伦的幽灵。浮士德按魔鬼的指点,再现了海伦的幽灵并演出了她与特洛伊王子的恋爱。浮士德见到海伦的幽灵后不禁深深地爱上了她。这一方面意味着浮士德被古典美所吸引和征服,另一方面意味着浮士德在封建宫廷不可能有所作为,只是充当弄臣而已。56.第三阶段:为宫廷服务的阶段,即政治的悲剧
第四阶段,追求古典艺术的阶段,即美的悲剧。特洛伊战争刚结束后,靡非斯特成功地把海伦诱引到浮士德宫中,使浮士德完成与海伦的结合,生下儿子欧福良。这象征着现代人与古典艺术美的结合,古典艺术与启蒙思想的结合。欧福良和何蒙古鲁士有相近的特点,不但聪明,而且有着无限的追求,永不满足。他在学飞的过程中坠崖而死。歌德曾说欧福良象征他所钦佩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代表了革命浪漫主义理想。但浪漫主义理想在当时德国的现实条件下无法实现。海伦因丧子之痛而化成一缕轻烟悄然消逝。浮士德的怀中仅留下海伦的衣衫和面纱,从而宣告了浮士德追求古典美的失败。他企图用古典美来陶冶现代人以求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幻灭了。57.第四阶段,追求古典艺术的阶段,即美的悲剧。第五阶段——创立事业,实现社会理想的阶段,即事业的悲剧。第四幕一开始,浮士德驾着浮云与魔鬼在高山之巅讨论日后的计划。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魔鬼的力量已达到极限,魔鬼已由第一部的指挥者变成了被指挥者,由强大而弱小,由主动而被动。这是因为浮士德的追求越崇高,目标越脱离自我,魔鬼对浮士德也越软弱,对浮士德也就越不能理解。浮士德看到脚下汹涌的大海正浸蚀着大地,于是产生了围海造田、改造自然的念头。这时,浮士德曾经服务过的那个封建小邦,因诸侯内讧,国王的宝座已岌岌可危。浮士德借用魔鬼的魔法帮助国王平定了诸侯叛乱。国王为了感激浮士德,赏赐他一块海滨土地。这样,浮士德有了从事自己事业的场所。58.第五阶段——创立事业,实现社会理想的阶段,即事业第五幕与第四幕之间隔了很多年,浮士德这时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与人民一起劳动,跟自然搏斗,终于使沧海变桑田,到处是“绿油油的牧场、草地、森林、田庄”,到处出现“繁华稠密的人烟”。浮士德成了这块土地上的首领,魔鬼便是浮士德事业的助手。他们代表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和残酷两个方面。在歌德看来,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但它同时给人民带来了新的痛苦,因此它还不是最终的理想社会。浮士德因此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非人道和新的罪恶而忧愁。59.第五幕与第四幕之间隔了很多年,浮士德这时已浮士德在其一生中诚如上帝所言,始终没有停止向上的追求,一直在向“崇高的境界飞驰”,没有落入魔鬼的陷阱。因此,在上帝与魔鬼的赌赛中,失败的并不是上帝,而是魔鬼。上帝便派天使来救浮士德不死之灵飞上天之时,天使说:“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都能救。”60.浮士德在其一生中诚如上帝所言,始终没有停止3、思想意义
《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的作品。其思想主题,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超越自身、发展进步的。诗剧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谛,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61.3、思想意义
《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的通过浮士德不断否定过去、不断追求的经历,反映了资产阶级先进人物努力克服内在外在矛盾,挣脱中世纪的精神枷锁,创建理想的资产阶级王国的艰苦历程,充分肯定了勇于实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62.27.4、人物形象
浮士德靡非斯特63.4、人物形象28.浮士德浮士德是一个自强不息者、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刹那”,他不怕以鲜血和灵魂作抵押;他在探求人生意义、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坚韧顽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品格。作者让他去经受各种诱惑和考验。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便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这正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些渴望摆脱蒙昧、获取真知而勇往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富士康终止合同协议书
- 合同签订后三方协议书
- 科研献血协议书
- 投资人和运营人协议书
- 恋爱买房分手有协议书
- 喝酒前先签免责协议书
- 结对合作协议书
- 员工大饭堂承包协议书
- 电费起码协议书
- 终止谣言协议书
- 把信送给加西亚 (完整版)
- 色卡-CBCC中国建筑标准色卡(千色卡1026色)
- 《数据资产会计》 课件 第二章 数据的资产化
- 2024年河北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危险品二手车收购协议书范文
- 高考英语高频词600
- 2022年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 DB15-T 3619-2024 旅游风景道驿站等级划分与评定
- (高清版)DB15∕T 3585-2024 高标准农田施工质量评定规程
- 中考物理实验19 (考点精讲)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