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及要求1、理解影响个性形成的生物因素2、掌握依恋的发展过程、测量方法及类型3、了解依恋的相关理论4、掌握鲍姆瑞德划分的四种家庭教养方式5、理解影响个性形成的其他家庭因素6、理解同伴的作用7、理解游戏的理论和分类8、掌握同伴关系的评定方法及类型教学目标及要求1、理解影响个性形成的生物因素教学目标及要求9、掌握塞尔曼的观点采择发展阶段10、掌握塞尔曼的友谊发展阶段11、掌握自我的相关概念12、掌握婴儿自我意识的研究方法13、掌握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14、掌握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5、掌握自我控制的研究方法16、理解性别角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教学目标及要求9、掌握塞尔曼的观点采择发展阶段2022/11/263第一节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2022/11/263第一节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2022/11/264每个阶段都有一对主要矛盾。还有许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可以使人在下一个阶段顺利发展。否则,下一个阶段也可能发展,但是会受到上一个阶段的影响,而不顺利。2022/11/264每个阶段都有一对主要矛盾。还有许多次要2022/11/265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
埃里克森认为婴儿心理健康成长不取决于食物和口唇刺激的数量,而取决于养育者行为的质量。在喂养过程中,如果母亲能及时、迅速、敏感、耐心,就能较好地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一年的心理冲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就能得到积极解决。2022/11/265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埃里2022/11/266发展任务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更是青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此阶段危机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会产生一种品质,即希望。具有希望的儿童对人有一种基本的信任感,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较强的未来定向。
2022/11/266发展任务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2022/11/267培养措施应使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节律和规律,要让儿童产生期望并使期望得以实现。即父母养育方式的一贯性、可靠性和可预见性对于儿童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很重要。不仅要重视育儿的技术,更要重视育儿时亲子关系的性质。信任是双向的,要使婴儿信任父母,父母必须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方式于自己的儿童是有益的”。婴儿对于母亲有一种特殊的身体上的移情。如果母亲感到焦虑,婴儿也会感到焦虑;反之,也是如此。总之,父母对儿童、对生活、对自己的不信任感会巧妙地传递给儿童。“人类婴儿为了有识别地体验信任感,必须有相当程度的不信任感的体验”(埃里克森)。2022/11/267培养措施应使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节律和规2022/11/268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3岁)埃里克森认为,在排便训练中过分控制或控制不够的父母可能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结果,儿童就会产生一种羞愧感,怀疑自己控制冲动、自主行动的能力。
2022/11/268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3岁)埃里克2022/11/269发展任务发展自主性,获得意志。在此之前,儿童的依赖性很强,行为大部分都由外界引起。然而,当他学会了说话和走路,能够比较独立地探索周围世界时,儿童便开始藐视外部世界的控制,处处喜欢显示自己的力量。他们爱讲“我”、“我自己来”之类的话,渴望自己吃饭、穿衣、走路,对成人的帮助总用“不”字来拒绝。培养了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感到了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有影响环境的能力。2022/11/269发展任务发展自主性,获得意志。在此之前2022/11/2610培养措施首先要允许儿童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予一定的自由。父母不能对儿童的行为限制过多、批评过多、惩罚过多,否则儿童会产生一种羞耻感,一种自认为无能的怀疑感。其次父母对儿童行为也要有一定的控制和限制,这样才能使儿童既学会独立地生活,又能服从一定的规定与要求,便于将来能服从社会的秩序和法制。当儿童学会适应社会规则而又不至于过分丧失自己的自主性时,此阶段的危机就解决了。2022/11/2610培养措施首先要允许儿童去做力所能及的2022/11/26113
主动对内疚(3-6岁)主动对内疚。主动这个词意味着充满活力、富有进取心和雄心勃勃。它表明,幼儿产生了一种新的目的意识。2022/11/26113主动对内疚(3-6岁)主动对内疚2022/11/2612发展任务发展主动性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2022/11/2612发展任务发展主动性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第一反抗期(危机期)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总要用“不”来反抗。这就是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3、4岁时出现。
第一反抗期(危机期)对周围的事情都想“2022/11/2614培养措施父母积极支持儿童从事游戏和智力活动,肯定和鼓励儿童的主动行为或想象,就会发展更多的主动性。如果父母经常嘲笑儿童的活动,认为儿童从事的活动是笨拙的,儿童就会感到内疚感,倾向于退缩、循规蹈矩。有时儿童在主动活动时,也会与别人的主动性发生冲突,甚至侵犯别人的自主性,也会产生内疚感。此时,成人的指导很重要。2022/11/2614培养措施父母积极支持儿童从事游戏和智2022/11/2615过于严格的超我埃里克森认为,儿童早期发展的消极后果是形成了过于严格的超我,它使儿童产生了过多的内疚感,因为他们受到了成人过分的威胁、批评和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丰富多彩的游戏和大胆掌握新技能的尝试减少了。他们的自信受到很大的损害,只能小心翼翼、充满恐惧地去探索世界。2022/11/2615过于严格的超我埃里克森认为,儿童早期2022/11/26164
勤奋对自卑(6-11岁)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人格的变化是以弗洛伊德的潜伏期为基础的。虽然弗洛伊德理论不再被广泛地接受,但具有积极经验的儿童会带着平静的自信,即弗洛伊德所谓的潜伏特性,进入学龄期。他们的能量从假装游戏重新回到现实成就上来。2022/11/26164勤奋对自卑(6-11岁)埃里克2022/11/2617埃里克森认为本阶段是儿童继续投入精力,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改造自我的过程。并且本阶段也是儿童有关自我生长的决定性阶段。这时儿童已意识到进入了社会。他在众多的同伴中,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就会落后于别人。他一方面在积蓄精力,勤奋学习,以求学业上的成功,同时在追求成功的努力中又掺有害怕失败的情绪。因此勤奋感和自卑感构成了本阶段的主要危机。2022/11/2617埃里克森认为本阶段是儿童继续投入精力2022/11/2618勤奋感埃里克森所谓的勤奋感综合了儿童中期的几种发展成就:积极而现实的自我概念,完成任务的骄傲和自豪感,更多的道德责任感,与同龄伙伴的合作。2022/11/2618勤奋感埃里克森所谓的勤奋感综合了儿童2022/11/2619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2022/11/2619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2022/11/2620培养措施使儿童在学习上不断取得成就,在其他活动上成人也经常给予鼓励,使儿童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勤奋。艾里克森特别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勤奋感方面的作用。勤奋感不仅指学习和工作上的能力,还包括对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的胜任感。埃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可以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2022/11/2620培养措施使儿童在学习上不断取得成就,2022/11/2621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将如何看待你在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上的作用?问题思考2022/11/2621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2022/11/2622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青少年期)我是一个怎样想就怎样说的人……而不是那种言行不一致的人。我真幸运。我从不用毒品,但总是精神饱满。我热爱生活。我似乎总是比我的年龄小五岁。我有五花八门的商业兴趣……建筑公司、油井、土地……我什么都想试试。我四处旅游,尽管边上学边旅游是件难事。人们说我是个不一般的……神秘的人,我却希望他们把我看成一个竞争者,因为我在竞争场上实践我所说的一切。──赫歇尔·沃尔克,大学生,达拉斯牛仔橄榄球队后卫。引自AtlantaJournalandConstitution,1986年5月4日,作者R.勃朗特。2022/11/2622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青少年期)我2022/11/2623
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青少年试图追寻一些问题的答案,我是谁?我在社会中位置如何?自我认同感是在应对许多选择中形成的。价值观的确立、职业的选择、令人满意的性别认同的发展,解决了这三大主要问题后,形成个人的自我认同,形成一种“忠诚”(fidelity)品质,即对所爱的人、朋友和伙伴的忠诚、信任或归属感。而相反的情形是对未来成人角色的迷茫。2022/11/2623
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青少年试图2022/11/2624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矛盾
自我认同感对自我认同感混乱
我是谁?自我认同感我过去曾经怎样?
我现在怎样?我将来会怎样?2022/11/2624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矛盾2022/11/2625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2022/11/2625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2022/11/2626发展任务建立自我认同感和防止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2022/11/2626发展任务建立自我认同感和防止混乱感,2022/11/2627实现自我同一感的青少年的体验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自己个性的个体。自我本身是统一的。他的需要、动机、反应模式可以整合一致。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感。自我所设想的我与自我所觉察到的其他人对自我的看法是一致的,并深信自我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用的手段是为社会所承认的。2022/11/2627实现自我同一感的青少年的体验感到自己2022/11/2628青少年在实现自我同一感过程中
常出现两种失败同一性拒斥
个体过早将自我意象固定化。或者说过早地停止了对同一性的探求。这样的儿童往往缺乏主见、尊重权威、高度认同、缺少反思、也很少焦虑。同一性混乱
无法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形成清晰的牢固的自我同一感。青少年出现暂时的混乱可能是正常的。2022/11/2628青少年在实现自我同一感过程中
常出现2022/11/2629培养措施顺利实现同一感的关键是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自去作一些试验。通过亲身的体验,摒弃不合适的,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青春期是实现自我同一感的关键时期,但形成自我同一感是个终身的任务。2022/11/2629培养措施顺利实现同一感的关键是鼓励并2022/11/2630马西亚的四种自我认同状态自我认同状态
特征举例自我认同扩散个体缺乏明确方向,既没有对价值观和目标作承诺,也没积极探索。可能永远都不会尝试或已经被困难吓倒。小李讨厌思考自己的未来应该做什么,所以他把自己的自由时间都用来玩电子游戏。自我认同早闭个体有了承诺,但其价值观和目标并非自己探索后确定。他们接受权威人物(父母、教师、恋人)为他们选择的现成的自我认同。自从能够记事起,小林父母就告诉她,她以后应该做医生,所以她没有多想就去学医学。自我认同延迟个体仍未作明确的承诺,他们还在探索,在收集信息、尝试各种活动,希望找到指导自己生活的价值观和目标。小周几乎喜欢中学所有的课程,有时觉得当物理学家有意思,有时又想当作家,有时又想当老师。虽然觉得自己总见异思迁有点奇怪,但也乐得其中。自我认同完成个体经过各种选择探索后,对一个清晰的自我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有了承诺。他们感受到一种幸福感,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在整个初中阶段,小唐都想去打篮球。高一、高二时她觉得做生物学家很棒。高三时选修计算机课程,一拍即合——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她知道自己以后应该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22/11/2630马西亚的四种自我认同状态自我认同状态第二反抗期第二反抗期:依赖与自主、亲子冲突两个反抗期的共同点:新旧关系体制的转型:平衡被打破独立自主性两个反抗期的不同点:第一反抗期(幼儿3-4岁时):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第二反抗期(青春期10-16岁):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全面的,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第二反抗期第二反抗期:依赖与自主、亲子冲突2022/11/26326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20-40岁)埃里克森(Erikson,1964)认为,成人依次通过三个阶段,个体在其中每个阶段都同时面临机遇和危机——“发展得更好或更坏的转折点”(p.139)。成年早期重要的心理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这反映在青年人要长久地钟情于亲密配偶这一思想和情感上。2022/11/26326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20-402022/11/26337繁衍感对停滞(成年中期)
埃里克森把中年期的关键心理冲突称为繁衍感对停滞感。繁衍感是在成年初期就开始的,典型特征是通过生养孩子和在职业上的发展为自己建立一个小的生态环境。繁衍感在整个中年期有着巨大的发展。繁衍感是指通过给予和引导下一代的方式与他人接触。这个阶段的任务从个人(同一性)和伴侣(亲密感)扩大到更大的群体中——家庭、社区或社会。、2022/11/26337繁衍感对停滞(成年中期)埃里2022/11/26348自我整合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理论的最后一个心理冲突阶段是自我整合对悲观绝望,指的是个体同自己的生命达成协议。这个时期的老年人会获得一种整合感,他们觉得自己是完整统一的,并对自己的成就感到十分满意。否则会绝望。2022/11/26348自我整合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埃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危机和相应特质阶段发展危机年龄(岁)特质对危机的积极解决对危机的消极解决1婴儿前期信任对不信任0~1岁希望恐惧2婴儿后期自主独立对羞怯疑虑1~3岁自我控制和意志自我怀疑3幼儿期主动对愧疚3~6岁目标(方向和目的)无价值感4童年期勤奋对自卑6~12岁能力无能5青少年期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12~18岁忠诚不确定感6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25岁爱淡漠7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25~50岁关心自私8成年晚期完善无缺对悲观沮丧50~死亡智慧贤明绝望和无意义感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危机和相应特质阶段发展2022/11/2636第二节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一、生物学因素二、家庭因素三、同伴关系2022/11/2636第二节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一、生物2022/11/2637一、生物学因素(一)气质与发展(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三)成熟速率的影响2022/11/2637一、生物学因素(一)气质与发展2022/11/2638(一)气质与发展1什么是气质2气质的结构3气质的测量4气质的稳定性5遗传、环境的影响6气质和儿童抚养:良好匹配模型2022/11/2638(一)气质与发展1什么是气质2022/11/26391什么是气质当我们说一个人很乐观,说另一个人主动、富有活力时,说另外一些人平静、谨慎,或容易愤怒时,就是在谈论人的气质——在品质、情绪反应强度、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的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稳定的个别差异。构成气质的心理特质是成年期人格形成的基石,研究者对婴幼儿期的气质越来越感兴趣。2022/11/26391什么是气质2022/11/2640托马斯和切斯的纽约纵向研究
由托马斯(AlexanderThomas)和切斯(StelaChess)于1956开始的纽约追踪研究是迄今时间最长、最全面的气质研究。从婴儿期一直到成年期,该研究对141个孩子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气质在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方面,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气质不是固定不变的。父母的教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儿童的情绪表达方式。2022/11/2640托马斯和切斯的纽约纵向研究由托马2022/11/26412气质的结构
托马斯和切斯提出,气质是由九个维度组成的。这是一个影响较大的气质模型。托马斯和切斯通过父母访谈,听父母怎样描述孩子,并根据九个维度进行评定,他们划分出三种类型的气质。2022/11/26412气质的结构托马斯和切斯提2022/11/2642托马斯和切斯的气质九维度1活动水平
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时间之比2节律性身体功能,如睡眠、苏醒、饥饿和排泄的规律性3注意分散性环境刺激改变行为的程度,例如,哭时给一个玩具是否就不再哭了。4趋近/退缩对新东西、食物或陌生人的反应5适应性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的难易程度,如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睡觉或吃东西。2022/11/2642托马斯和切斯的气质九维度1活动水平2022/11/2643托马斯和切斯的气质九维度6注意广度和持久性
投入某种活动的时间,例如看一个运动物体,或玩一个玩具的时间。7反应强度
笑、哭、谈话或大肌肉活动等反应的活跃程度8反应阈限
用以激起一种反应的刺激强度9心境状况
友好、快乐的行为而不是不愉快、不友好行为的多少2022/11/2643托马斯和切斯的气质九维度6注意广度2022/11/2644托马斯和切斯划分的三种气质■容易型(约占40%):这类儿童能在婴儿期很快地形成日常生活习惯,通常比较乐观,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困难型(约占10%):这类儿童生活习惯不规则,接受新鲜的经验很慢,有消极和强烈的反应倾向。■慢热型(slow-to-warm-upchild,约占15%):这类儿童不活跃,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大胆,较少顾虑。心情状态消极,对新鲜的经验适应很慢。■混合型另有35%的儿童不适于上述三种类型。他们表现出各种气质特征的综合。2022/11/2644托马斯和切斯划分的三种气质■容易型(2022/11/26453气质的测量
气质通常以三种方式进行测量:
1父母访谈和问卷调查;
2让了解儿童的医生、护士和父母来评定;
3研究者的直接观察。
2022/11/26453气质的测量气质通常以三种2022/11/26464气质的稳定性许多研究表明,气质具有稳定性,在注意广度、活动水平、易激怒性、社交能力或腼腆这些维度上得分高或低的婴儿和幼儿在几个月到几年后,有的甚至到成年期后再次测量的时候,都会作出相似的反应。
2022/11/26464气质的稳定性许多研究表明,气质具2022/11/26475遗传、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气质和人格的许多特征上,同卵双生子都比异卵双生子更相似。遗传率估计值表明,气质和人格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性:近一半的个体差异源于基因结构不同。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共同促成了气质的稳定性。这可以从气质的性别和种族差异看出来。早期气质的一些差异往往因为被文化观念和抚养经验所鼓励,从而得到保持。
2022/11/26475遗传、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气质2022/11/26486气质和儿童抚养:良好匹配模型
不同气质的儿童对抚养具有不同的需要。如果儿童的性情影响了学习或与他人相处,成人就很难温柔而一致地对其适应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托马斯和切斯提出了一个良好匹配模型(Goodness-of-fitmodel),以解释气质和环境如何共同起作用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2022/11/26486气质和儿童抚养:良好匹配模型2022/11/2649
二、家庭因素
(一)依恋的发展(二)儿童教养方式(三)家庭结构2022/11/2649
二、家庭因素
(一)依恋的发展2022/11/2650(一)依恋的发展1依恋的概念2依恋的理论3依恋安全性的测量2022/11/2650(一)依恋的发展1依恋的概念2022/11/26511
依恋的概念
依恋是个体对生活中特定人物的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情感联系,当我们与这个人交往时,就产生愉快的体验,在面临压力时能从他们那里获得安慰。在第一年末,婴儿依恋于那些能满足他们的身体和刺激需要的熟悉人物,2022/11/26511依恋的概念依恋是个体对生2022/11/2652母婴依恋
弗洛伊德最先指出,婴儿对母亲的情感是以后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许多关于依恋后果的研究和弗洛伊德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依恋也一直是理论争论的重要问题。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都强调喂养在形成依恋中的作用,两种理论的出发点不同,行为主义认为,当母亲满足了婴儿的食物需要,婴儿就学会了喜欢她温柔的看护、温和的微笑和安慰,因为这些事件与压力的减轻是对应的。2022/11/2652母婴依恋弗洛伊德最先指出,婴2022/11/2653代理母亲
虽然喂养是建立亲密关系的一种重要情境,但它不是唯一的情境。1950年代,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为恒河猴提供绒布做的母猴和铁丝做的母猴,结果发现,尽管铁丝做的母猴手里拿着奶瓶,能满足幼猴的食物需要,它们也不亲近它,而接近绒布做的“代理母亲”。一出生就由“代理母亲”喂养的幼猴喜欢亲近绒布做的“母亲”,而不是拿着奶瓶的铁丝做的“母亲”,这些发现表明,用驱力的降低解释依恋的理论假设,即母婴关系以喂养为基础,这种假设是不正确的。2022/11/2653代理母亲虽然喂养是建立亲密关2022/11/26542依恋的理论(1)依恋的习性学理论(2)生态学理论(3)精神分析理论(4)学习理论(5)认知发展理论2022/11/26542依恋的理论2022/11/2655
(1)依恋的习性学理论
目前,依恋的习性学理论是关于婴儿与养育者情感联系的为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根据习性学理论,人类的许多行为一直随我们人类物种的进化而进化着,鲍尔贝首先将这一观点应用于婴儿——养育者的情感联系上。他认为,人类的婴儿就象其他物种的幼仔一样,天生就有一套行为,使父母留在身边,这提高了婴儿逃避危险的机会。与父母的联系同时保证了婴儿能被及时的喂养。但是,鲍尔贝也指出,喂养并不是依恋形成的基础,相反,依恋本身就有着深刻的生物学根源,它最好被放到进化背景中去理解,其中物种的生存是最为重要的。2022/11/2655(1)依恋的习性学理论目前2022/11/2656(2)生态学理论也许我天生就惹人爱习性学,英国的鲍尔贝,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洛伦兹,动物的“印刻”现象。2022/11/2656(2)生态学理论也许我天生就惹人爱2022/11/2657(3)精神分析理论你喂养我所以我爱你婴儿在与能够满足其生物学需要的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具有性特征的能量“里必多”的重要性。依恋是由内部的、直接的成熟过程所激起的自然现象,并以需要的满足为中介。2022/11/2657(3)精神分析理论你喂养我所以我爱你2022/11/2658(4)学习理论利益带来爱哈洛的“金属母猴”实验,认为身体接触的舒适比食物对依恋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2022/11/2658(4)学习理论利益带来爱2022/11/2659(5)认知发展理论要爱你我必须要知道你总会在那里认为婴儿首先必须具有某些认知能力。学会区分环境中的不同人。其次必须具有认知永久客体的能力。凯根的设想。2022/11/2659(5)认知发展理论要爱你我必须要知道2022/11/2660依恋的发展阶段
鲍尔贝认为,婴儿与父母的关系开始是一套内在的信号,它们将成人召唤到婴儿的身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新的认知和情感能力、温暖而具有反应性的关怀的支持下,一种真正的情感联系形成了。依恋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22/11/2660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贝认为,婴2022/11/2661(1)
前依恋阶段(无差别的反应期,0~6周)
婴儿通过本能的抓、微笑、哭、看着成人的眼睛——有助新生儿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个年龄的儿童能辨认出母亲的声音和气味。但他们还没有依恋于她,因为他们还不在意被留在一个陌生人身边。2022/11/2661(1)
前依恋阶段(无差别的反应期,2022/11/2662(2)
“依恋关系建立期”阶段
(有差别的社交期,6周~6个月)
婴儿开始对熟悉的养育者和陌生人作出不同的反应。例如,4个月的婴儿在与妈妈交往时,能更随便地微笑、大笑并呀呀说话,在母亲抱他时能很快静下来。但是,尽管他们识别父母,在与父母分开时仍然不表示抗议。因而,依恋正在形成,但还没有真正形成。2022/11/2662(2)
“依恋关系建立期”阶段
(有2022/11/2663(3)
依恋关系明确期
(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的接近,7月~2岁)
对熟悉的养育者的依恋已经变得非常明显,婴儿表现出分离焦虑和怯生,在他们依赖的成人离开时会哭泣。在世界各地,分离焦虑都是在婴儿6个月以后才出现,随后一直增强,直到约15个月时。2022/11/2663(3)
依恋关系明确期
(积极寻求与2022/11/2664(4)
交互关系形成期(2岁以后)
到第二年末,表征和语言的迅速发展使婴儿开始理解了父母的离开和返回,并能预测她的返回。结果,分离抗议降低了。2022/11/2664(4)
交互关系形成期(2岁以后)2022/11/2665内部心理作用模式(internalworkingmodel)
鲍尔贝认为,在这4个阶段中,婴儿通过他们的经验与养育者建立起一种持久的情感联系,他们能以此作为安全基地。这种内在的表征成为人格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种内部心理作用模式,是对依恋对象的一些期望。这种表象成为将来各种亲密关系的榜样或指导——通过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一直延续到成年期。2022/11/2665内部心理作用模式(internal2022/11/26663依恋安全性的测量
到第二年,所有在家中抚养的婴儿都会对熟悉的养育者形成依恋,但这种依恋的质量是不同的。一种广泛使用的依恋测量方法是陌生情境法。它的设计者安斯沃斯(Ainsworth)及其同事认为,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应该以他们的父母作为安全基地,探索陌生的游戏室;在父母离开时他们应该有分离焦虑,看到父母比看到陌生人更易受到安慰。2022/11/26663依恋安全性的测量到第二年2022/11/2667
陌生情境法的实施步骤步骤事件依恋行为1主试把母婴带到游戏室,然后离开。半分钟2母坐下,婴儿玩玩具。3分钟父母成为安全基地3陌生人进来,坐下,与母谈话。3分钟对陌生成人的反应4母离开房间。陌生人对婴儿作出反应,如果婴儿悲伤,就安慰。3分钟分离焦虑
5
母返回,问候婴儿,必要时进行安慰。陌生人离开房间。3分钟对团圆的反应
6
母再次离开房间。3分钟分离焦虑
6陌生人走进房间,安慰婴儿。3分钟被陌生人安慰的能力
7
母返回,必要时问候婴儿,并试图用玩具让婴儿高兴。3分钟对团圆的反应2022/11/2667陌生情境法的实施步骤步骤2022/11/2668西方学者划分的儿童依恋类型
1安全型依恋
婴儿将父母作为安全基地,由此进行探索。分离时,他们可能会哭,也可能不哭,但是,如果他们哭起来,这是因为他们更愿意与父母而不是与陌生人呆在一起。父母返回时,他们能积极地寻求接近,他们的哭泣也立即停止。约65%的美国婴儿属于这种类型。
2回避型依恋
当父母在场时婴儿似乎漠不关心,当她离开时,婴儿也不悲伤,他们对陌生人的反应与对父母的反应相同。团圆时,他们回避父母,或者很缓慢地走近父母,当被抱起时,他们常常并不愿靠近。约20%的美国婴儿属于这种类型。2022/11/2668西方学者划分的儿童依恋类型12022/11/2669
3拒绝型依恋
分离前,这些婴儿寻求与父母的亲近,常常不再探索。父母返回时,他们表现出生气、拒绝行为,有时打和推父母。在被抱起后,许多儿童继续哭,不容易被安慰。约10%到15%的美国婴儿属于这种类型。
4
混乱型依恋
这种依恋模式反映了最大程度的不安全性。团圆时,这些婴儿表现出许多困惑的、相互矛盾的行为。例如,在被抱着时,他们向外乱看,或者用一种沮丧而无力的眼光看着父母。一些婴儿在受到安慰后意外地哭起来,或者表现出奇怪的冷冰冰的态度。2022/11/26693拒绝型依恋分离前,这些2022/11/2670依恋的可塑性
同时,婴幼儿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儿童能在家庭外获得补偿性的情感联系,或父母的看护质量得到了改善,他们就可能获得良好的发展。这表明,努力创造温暖、富有反应性的环境不只是在幼儿期是重要的,在以后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2022/11/2670依恋的可塑性同时,婴2022/11/2671(二)儿童教养方式与社会性发展如果父母能给孩子提供榜样,不断地对孩子的成熟行为进行强化,采用说理和引导的教育,避免严厉的惩罚,鼓励孩子掌握新技能,就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怎样才能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总体上有效的父母教养方式?2022/11/2671(二)儿童教养方式与社会性发展如果父2022/11/26721教养方式戴安娜·鲍姆琳德(D.Baumrind)通过观察父母与他们学前期的孩子的交往,收集了有关儿童教养行为的资料,分析出父母教养行为的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强制性。一些父母为他们的孩子确立高标准,要求孩子达到这些标准。另一些父母很少强制,也很少试图影响孩子的行为。第二个维度是反应性。一些父母能够接受他们的孩子,并保持对孩子的反应性。他们经常参加自由讨论和平等的谈话。另一些父母是拒绝性的、缺乏反应性的。如表所示,强制性和反应性的不同结合形成四种儿童教养方式。Baumrind的研究重点强调其中的3个: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2022/11/26721教养方式戴安娜·鲍姆琳德(D.2022/11/2673表
教养方式的二维分类维度反应(关怀)Responsive不反应(不关怀)Unresponsive控制(命令)Demanding权威型Authoritativeparent专制型父母Authoritarianparent不控制(非命令)Undemanding宽容型父母Permissiveparent不参与型父母Uninvolvedparent2022/11/2673表教养方式的二维分类维度反应(2022/11/2674(1)权威型教养方式这是最具有适应性的一种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为达到目标提出必要的限制条件,让孩子遵守这些条件,当孩子做得好时加以强化。他们对孩子表现出温情和爱,能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鼓励他们参与家庭决策。权威型教养方式是理性、民主的,它同时承认和尊重父母和子女两方面的权利。2022/11/2674(1)权威型教养方式这是最具有适应2022/11/2675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Baumrind的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发展得特别好。在掌握新技能时,他们活泼、快乐、自信,自我控制能力较强。这些孩子没有刻板的性别角色观念。女孩的自信和掌握新技能的愿望特别高,男孩在友好、合作行为上的得分特别高。2022/11/2675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Baumrin2022/11/2676(2)专制型教养方式使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采用高强制性教育孩子,他们注重服从的价值,即使孩子不做出任何反应甚至完全拒绝,即孩子不愿遵从,他们也是如此。Baumrind发现,专制型父母抚养的孩子焦虑、退缩、沮丧。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他们在失意时表现出敌意行为。尤其是男孩会表现出高度的愤怒和反抗。女孩则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少探索精神,面临挑战性任务时她们可能会退缩。2022/11/2676(2)专制型教养方式使用专制型教养2022/11/2677(3)宽容型教养方式宽容型教养方式看重养育和接纳孩子,但不对儿童施加任何命令控制,但更多的宽容型父母对他们影响孩子行为的能力缺乏自信,并且,他们在管理家务上也是无组织的、无效的。Baumrind发现,宽容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很不成熟。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在要求他们做一些与他们的愿望不一致的事情时,他们常表现出不服从和反抗行为。他们还对成人抱有强制和依赖态度。2022/11/2677(3)宽容型教养方式宽容型教养方式2022/11/2678(4)忽视型教养方式这种教养方式同时具有非强制性和冷漠、拒绝特征。不参与的父母常常在情感上比较疏远、抑郁,由于生活压力大而感到难以承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儿童。在极端情况下,不参与的教养方式表现为忽视,这是一种虐待儿童的形式。2022/11/2678(4)忽视型教养2022/11/2679
(三)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大家庭破裂家庭2022/11/2679
(三)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2022/11/2680三、同伴关系(一)同伴的作用(二)同伴研究的方法——社会测量技术(三)同伴交往的发展(四)影响同伴发展的因素2022/11/2680三、同伴关系(一)同伴的作用2022/11/2681(一)同伴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同伴是强化物同伴是范型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同伴是社会化动因2022/11/2681(一)同伴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同伴是强化2022/11/2682
(二)同伴研究的方法——社会测量技术
同伴提名同伴评定2022/11/2682
(二)同伴研究的方法——社会测量技2022/11/2683儿童同伴关系依据社会接纳性所划分的类型(1)受同伴欢迎儿童:受同伴正向提名较多。(2)被拒斥儿童:受同伴负向提名较多,又可分为被拒斥-攻击型和被拒斥-退缩型。(3)矛盾的儿童:正向提名和负向提名都较多。(4)被忽视的儿童:正向提名和负向提名都很少。(5)一般的儿童:除以上四种以外的儿童。2022/11/2683儿童同伴关系依据社会接纳性所划分的类2022/11/2684(三)同伴交往的发展MildredParten(1932)最早观察了2~5岁儿童的同伴交往,发现参与共同游戏的能力随年龄迅速发展。她把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活动,即不参与的、旁观的行为和独自游戏。第二阶段:初步社会参与性的平行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儿童在别的孩子旁边用相似的材料游戏,但并不去影响别人的行为。2022/11/2684(三)同伴交往的发展Mildred2022/11/2685第三阶段:两种真正的社会互动1联合游戏,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游戏,但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或没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但他们会通过交换玩具、相互评论对方的行为而相互作用。2合作游戏,这是一种较高级的互动,幼儿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织与协作起来进行游戏,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2022/11/2685第三阶段:两种真正的社会互动2022/11/2686表1认知游戏类型的发展顺序功能游戏使用或不使用实物进行简单、重复性的动作。在0-2岁尤为普遍。围着一间房子跑,来回推小汽车,揉捏黏土,而不制作什么东西。建筑游戏创造或建构某种东西。在3-6岁间尤为普遍。用玩具积木搭一座房子,画画,组合智力游戏玩具。假装游戏扮演日常的和假想的角色。在2~6岁最普遍。玩房子、学校或警官游戏;扮演神话传说或电视人物。2022/11/2686表1认知游戏类型的发展顺序功2022/11/2687社会剧游戏的作用社会剧游戏(或与同伴进行的假装游戏)在学前期非常普遍。它支持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1在假装游戏中,儿童扮演另一个人假装的感情,对这种感情做出反应。这种游戏帮助他们推断别人的情绪状态。2当幼儿玩医生、牙医游戏,或假装寻找神秘森林中的怪物时,他们对激起恐惧的经验进行思考,并加以控制。结果,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情感,调控自己的情感。3为了创造并表演出复杂的情节,学前儿童必须通过协商和妥协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这些经验推动了他们与别人相处能力的发展。2022/11/2687社会剧游戏的作用社会剧游戏(或与同伴2022/11/2688(3)最初的友谊学前儿童在交往中建立起最初的友谊,它构成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什么是友谊?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相互关系,友谊意味着亲密的关系、对对方思想和情感的理解与分享,在需要时相互关怀和安慰。另外,成熟的友谊关系能持久存在,并能经得起偶尔发生的冲突的考验。2022/11/2688(3)最初的友谊学前儿童在交往中建2022/11/2689最初的友谊的局限性学前儿童对友谊的看法还远不成熟。4~7岁儿童把友谊看作双方都感到愉快的游戏和在一起分享玩具。友谊还不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也不具有持久性。2022/11/2689最初的友谊的局限性学前儿童对友谊的看2022/11/2690小学生友谊的特征这些反应出现时,友谊就不再是一个参加共同活动的问题了。它成了共同认可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儿童相互喜欢对方的个人品质,并对对方的需要和愿望做出反应。一旦友谊关系形成,信任就成为它的突出特征。学龄儿童认为,牢固的友谊是建立在友好行为基础上的,它集中体现为互相支持。因而,破坏友谊的事件与学前期有很大不同。较年长的儿童会认为破坏信任、不守承诺和在背后说闲话都是严重破坏友谊的行为。2022/11/2690小学生友谊的特征这些反应出现时,友谊2022/11/2691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塞尔曼将儿童的友谊发展分为5个阶段:(1)3-7岁,儿童还未形成友谊概念。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2)4-9岁,单向帮助阶段(3)6-12岁,双向帮助阶段(4)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5)12岁开始,友谊发展最高阶段,择友严密,保持友谊时间长。2022/11/2691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塞尔曼将儿童的友谊2022/11/2692
(四)影响同伴发展的因素
1、社会技能的学习2、父母对早期同伴关系的影响3、游戏与交往技能2022/11/2692
(四)影响同伴发展的因素
1、社会2022/11/2693
1、社会技能的学习
(1)观点采择塞尔曼采用两难故事的方法研究了儿童的采择观点的能力,根据儿童的反应,将角色采择分成四个阶段:2022/11/2693
1、社会技能的学习
(1)观点采择2022/11/2694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阶段阶段0:(3-6岁)自我中心的或未分化的观点阶段1:(6-8岁)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阶段2:(8-10岁)自我反省的角色采择阶段3:(10-12岁)相互角色采择阶段4:(12-15岁)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采择2022/11/2694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阶段阶段2022/11/2695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2022/11/26952.交往技能的训练2022/11/26963、游戏与交往技能(1)游戏理论(2)游戏种类(3)游戏作用2022/11/26963、游戏与交往技能(1)游戏理论2022/11/2697传统的游戏理论
2022/11/2697传统的游戏理论
2022/11/2698(1)复演说霍尔(Hall)在20世纪初提出了复演说,游戏则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之处。2022/11/2698(1)复演说霍尔(Hall)在20世2022/11/2699(2)精力过剩说精力过剩说是由席勒-斯宾赛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又没有其他途径来释放这些能量,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2022/11/2699(2)精力过剩说精力过剩说是由席勒-2022/11/26100(3)机能快乐说彪勒认为,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快,儿童不知疲倦地游戏只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快乐。2022/11/26100(3)机能快乐说彪勒认为,儿童在游2022/11/26101(4)生活准备说这是由格罗斯(Gross)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游戏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本能地把游戏看成了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他们在游戏中练习着未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2022/11/26101(4)生活准备说这是由格罗斯(Gr2022/11/26102目前主要的游戏理论
2022/11/26102目前主要的游戏理论
2022/11/26103(1)认知动力说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学习新的事物,可以巩固和扩大已有概念,也可以发展新的认知结构。他还指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游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是由其认知发展的不同水平所决定学习理论2022/11/26103(1)认知动力说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2022/11/26104(2)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艾里克森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力量。通过游戏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弥补不能满足的愿望。如孩子给娃娃“打针”,就是帮助自己克服自己在打针时产生的恐惧和无可奈何的感觉。2022/11/26104(2)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艾里2022/11/26105(3)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习得行为,游戏遵循效果率。2022/11/26105(3)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2022/11/26106游戏的种类2022/11/26106游戏的种类2022/11/26107
(1)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
创造性游戏建筑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2022/11/26107
(1)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2022/11/26108
(2)按照游戏所需要的认知努力分P379
功能性游戏构造性游戏假装游戏规则性游戏2022/11/26108
(2)按照游戏所需要的认知努力分2022/11/261093按照社会化程度分P378无所事事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性游戏2022/11/261093按照社会化程度分P378无所2022/11/26110
游戏的作用
游戏促进认知发展游戏有利于社会能力发展游戏可以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发展游戏促进个性发展2022/11/26110
游戏的作用
游戏促进认知发展2022/11/26111第三节自我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与结构(二)自我认识及其发展(三)自我体验及其发展(四)自我控制及其发2022/11/26111第三节自我的发展
(一)自我意2022/11/26112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与结构
2022/11/26112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与结构
2022/11/261131.自我意识的含义库利用镜像自我一词来强调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其实反映了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自我概念是社会这面镜子中的影像。2022/11/261131.自我意识的含义库利用镜像自我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诸方面的认知、体验和调节,它渗透于整个心理和行为中,是对之起调控作用的综合系统。(教材P293)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诸方面2022/11/26115主体我——客体我美国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指的是将自己视为行为的主体即动因的意识,意识到自己是脱离客体和他人而存在的,并且能对外界和他人施加影响。客体我是站在观察者角度所认识到的自我,即将自我视为认识和评价的对象。
主体我先于客体我出现。2022/11/26115主体我——客体我美国心理学家兼哲学2022/11/26116
二、自我认识及其发展
2022/11/26116
二、自我认识及其发展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的认识,主要涉及“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2022/11/26118自我认识的出现:分化和自我再认许多发展学家认为新生儿没有自我意识。但也有的相信新生儿也有区分自我和环境的能力。总之,新生儿是否真的能将自己周围环境区分,对此仍有争议。不过人们近乎一致认为,这种能力在头2、3个月已经初步显示了(如视听器械系在手和脚实验),此后不久就可由其控制的外物中分化出身体自我。2022/11/26118自我认识的出现:分化和自我再认许多2022/11/26119主我——我能把玩具扔到地上研究者认为,自我出现最早的侧面是主我——对作为主体的我,或行为发出者的意识,主我与物体和他人区分开来,但是又关注他人和物体。许多研究者认为,主我在婴儿能认识到,自己可以使物体或他人以某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反应时,就开始逐渐出现了。2022/11/26119主我——我能把玩具扔到地上2022/11/26120客我——别人说我很漂亮第二年,婴儿开始建构自我的另一个侧面——客我,即把自我看作一个认识和评价的客体。因而,他们能意识到自我的特征。2022/11/26120客我——别人说我很漂亮第二年,婴儿2022/11/26121点红测验一项研究发现,把9~24个月的儿童放在镜子前,每位母亲都把她的婴儿的鼻子涂红,比较小的婴儿会去摸镜子里的红鼻子,好像镜子里红鼻子的人和他们无关。到15-17个月时,一些开始擦自己的红鼻子。到18-24个月时,大部分会去摸自己的鼻子,知道镜子里的小孩是谁了。2岁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或用人称代词、主格我或宾格我称呼自己的影像或他们自己。2022/11/26121点红测验一项研究发现,把9~24个2022/11/261222.给自我分类一旦幼儿能够自我再认,他们对人的差异变得敏感,开始用这些种类划分自己——这就是类别自我。最早纳入幼儿自我概念的是年龄、性别和评价维度。2022/11/261222.给自我分类一旦幼儿能够自我再2022/11/26123学前儿童——我是谁3-5岁的儿童自我描述,大多数的答案是他们的生理特征、拥有物,或者他们最为骄傲的行为。然而,心理特征的描述很少。2022/11/26123学前儿童——我是谁3-5岁的儿童自幼儿自我认识的特点(教材P295)第一,自我、心理和身体的混淆第二,具体的描述第三,物质性描述第四,动态描述第五,不现实的积极高估。幼儿自我认识的特点(教材P295)第一,自我、心理和身体的混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参阅刘P212)幼儿的自我评价尚处在学习阶段,有人称“前自我评价”。(1)依从性和被动型依从性: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就当作是自己的评价,基本是成人对他们评价的简单重复。被动型:评价不是出于自发的需要,而是成人的要求。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参阅刘P212)幼儿的自我评价尚处在学习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2)表面性和局部性表面性:集中于自我的外部行为表现,不会评价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个性品质。局部性:只会对某个具体行为作出评价。(如问幼儿自己为什么是好孩子,只会说“我不骂人”、“我自己穿衣”。)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2)表面性和局部性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情绪性: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对权威的评价及对自己的评价(与同伴比较时)总是偏高(苏波茨基)。不确定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不稳定。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时高时低,尚无规律可循。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2022/11/26128儿童中期及青春期自我的概念儿童一旦获得心理理论,将其公众自我和私人自我明确区分后,他们的自我描述便渐渐地从列举其生理、行为和其他外表特征扩展到其恒定的内在品质——人格特质、价值和意识形态。总之,从儿童到青春期,个体的自我概念变得更加心理化、更抽象化、更加完整一致。青少年变成了经验丰富的自我理论家,对其人格能真正加以反省和理解。2022/11/26128儿童中期及青春期自我的概念儿童一旦2022/11/26129儿童中期自我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在儿童中期,儿童发生了几次自我认识的转变:1儿童能够从心理特征上来描绘他们自己。2他们开始能把他们自己的特征和同伴的特征进行比较。3他们能对造成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自我进行思考的新方式对儿童自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22/11/26129儿童中期自我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在儿儿童中晚期(小学阶段)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变得复杂,能逐渐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整合,来认识自己身上的一些稳定特点。(教材P296-297)第一,内在特质第二,社会性描述第三,社会比较(和别人比来说明自己)第四,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开始区分)第五,现实性(自我评价)2022/11/26130儿童中晚期(小学阶段)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变得复杂,能逐渐将自己2022/11/26131青少年期的自我概念从儿童中期到青少年期,儿童的思维中具体的东西越来越少,而抽象的东西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年幼儿童(9-10岁)在描述自己时,比前少年期儿童(11-12岁)使用较多的具体语言,抽象语言较少。年幼儿童所涉及到的范畴有姓名、年龄、性别、住址,他们的身体属性和所喜爱的活动。少年在描述自己时较多地涉及到他们的品质、观念、动机和亲密朋友。2022/11/26131青少年期的自我概念从儿童中期到青少2022/11/26132二、自我体验的产生与发展2022/11/26132二、自我体验的产生与发展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我”等问题,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卑等方面,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自尊是自我所作出的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由这种判断所引起的情感。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2022/11/26134
自尊的出现自尊在儿童早期也出现了。自尊是人对自我价值做出的判断及与这些判断有关的感受。由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会影响到情感体验、将来的行为和长期的心理适应,因而自尊是自我发展最重要的方面之一。2022/11/26134自尊的出现自尊在儿童早期也出现了2022/11/26135幼儿自尊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自尊不如年长儿童和成人那样清晰。他们通常把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而低估任务的难度。2022/11/26135幼儿自尊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自尊不如年2022/11/26136儿童中期自尊的发展大部分学前儿童具有很高的自尊。当儿童进入儿童中期时,在不同的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表现比较,他们接受到更多的关于自己表现的反馈。结果,自尊开始分化,并调整到更为现实的水平。2022/11/26136儿童中期自尊的发展大部分学前儿童具2022/11/26137
儿童中期自尊的结构S.Harter的研究中,给儿童看一些句子,让他们评价每句话适合自己的程度,如“我的家庭作业做得很好”,“我通常被选拔参加比赛”。她的研究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表明,教室、同伴团体和操场是自我评价的主要环境。到6、7岁时,儿童至少会形成3种各自独立的自尊——学习自尊、社会自尊和身体自尊——这些方面的自尊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完善。2022/11/26137儿童中期自尊的结构S.Hart2022/11/26138身体外貌更重要各方面的自尊对总体自尊的作用并不相同。儿童更重视某些方面的自我判断。虽然在童年期和青少年期存在着个别差异,但与其他的自尊因素相比,儿童知觉到的身体外貌与总体自我价值之间的相关更为密切。社会和媒体对外貌的注重对儿童自己的自我满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2022/11/26138身体外貌更重要各方面的自尊对总体自2022/11/26139儿童中期自尊水平的变化在小学时期的最初几年中,当儿童调整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之与别人的观点相符合,并把他们自身的特点与许多其别人的观点比较时,他们的自尊降低了。显然,自尊的这种下降并不足以造成对儿童的伤害。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儿童会认同他们现实的特征和能力,而保持自我接受和自我尊重的态度。从4年级到6年级,对大部分儿童来说,自尊会出现上升,这些儿童对自己的同伴关系和运动能力感觉特别好。2022/11/26139儿童中期自尊水平的变化在小学时期的2022/11/26140习得无助儿童的特征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儿童常对他们的成绩做出消极的解释。他们把自己的失败而不是成功归因于能力。在成功时,他们可能认为外因起作用,如运气好。与掌握倾向的儿童不同,他们还认为,能力是不可改变的,做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当任务很难时,这些儿童会表现出失控的焦虑感——用艾里克森的话说,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自卑感。在困难面前不加努力就放弃了。2022/11/26140习得无助儿童的特征形成了习得性无助2022/11/26141自尊:自我的情感成分儿童对他们认为自己具备的品质(或他们评价这些品质时)的情感。自我的这个方面称为自尊心。自尊心强的孩子一般对自己的品质持非常积极的态度;自尊心差的孩子对自己的态度则不那么乐观。2022/11/26141自尊:自我的情感成分儿童对他们认为2022/11/26142(1)自尊感的发展特点苏珊·哈特(1982)曾编制了一个有28个项目的自我概念量表,让儿童评价自己四个方面的能力:①认知能力。在学校学习好,感觉自己聪明、记东西快,看过的东西能理解;②社会能力。朋友多,受欢迎,在同学中是个重要人物,觉得自己被别人喜欢;③体育能力。体育好,很早就被选拔参加比赛,学新项目快,上场比赛的时候比当观众的时候多;④一般自我价值。确信自己是个好人,对现状很乐观,希望象这样生活下去。2022/11/26142(1)自尊感的发展特点苏珊·哈特2022/11/26143让儿童从每个项目后面的两种表述中选择一种“最象我”的表述,然后说明该种表述是“有点象我”还是“真的象我”。每个项目得分为1-4分。1分(表的最右面)表示该种能力最低,4分(表的最左面)表示该种能力最高。量表总分和每个项目的均分就表示儿童在评价自己的上述四种能力时的态度的积极程度。哈特自我概念量表项目举例
很像我有点像我有些孩子常忘另一些孩子有点像我很像我□□记学过的东西记东西很快□□2022/11/26143让儿童从每个项目后面的两种表述中选2022/11/26144哈特用这份量表测查了2097名3-9年级学生,同时让教师根据量表的28个项目对每个儿童作出评价。研究发现:1)小学三年级学生就能根据量表上的四个等级对自己作出好的或不好的评价,说明处于儿童中期的学生已经很好地形成了关于自己的情感(自尊心)。而在此之前的4-7岁儿童,虽然也能对自己的一般能力和社会能力作出评价(通常是良好的评价),但他们的判断不准确。他们的自我知觉看来所反映的主要是他们希望被别人喜欢,希望成为有能力的人,而不是稳定的自尊感(Harter&Pike,1984)。2022/11/26144哈特用这份量表测查了2097名3-2022/11/261452)由于儿童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有明显差异,所以他们的自尊心取决于自我表现的情境。例如,一个名星式的学生觉得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能力不强,他可能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自尊心,但在操场上的自我感觉则不那么良好。3)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例如,被试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评价与他们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以及老师对他们认知能力的评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他们对自己人际关系技能和社会能力的评价,则从同伴评价中得到了证实。2022/11/261452)由于儿童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有明2022/11/26146在研究中,曾让每个学生逐个评价班里的其他学生,“他能否成为你的好朋友”。此外,对自己的体育能力评价较高的学生,被选拔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的次数也比较多,体育教师对他们体育能力的评价也高于那些对自己的体育能力评价比较低的学生。这些结果再次证明,无论自我认识还是自尊心,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对我们行为的看法和态度。这正是查尔斯·库利(1902)在用“镜象自我”这一术语解释人们如何树立自我形象时所提出的观点。2022/11/26146在研究中,曾让每个学生逐个评价班里2022/11/26147(2)自尊心与能力从儿童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在他们心目中,一些能力要比另一些能力重要。例如,四~七年级学生往往根据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来评价自我价值,在学校学习成绩好、有很多朋友的学生可能有较强的自尊心(Cauce,1987;Coopersmith,1967;Kokends,1974)。2022/11/26147(2)自尊心与能力从儿童对自己各2022/11/26148(3)青少年期自尊感的发展变化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稳定的吗?一个在八岁时表现出较强自尊心的孩子,到青少年期是否仍然有良好的自我感觉?青少年期的压力和困难是否使多数青少年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因而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埃里克森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少年似乎体验到一种自尊感的减弱,当他们寻求建立稳定的自我认同感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对自己和自己的目标重新作出评价。2022/11/26148(3)青少年期自尊感的发展变化一2022/11/26149青春期出现的生理、认知与社会性方面的变化使年幼少年产生许多困惑:“我不是我应该成为的人;我也不是我将要成为的那种人;但我又不像我过去的样子”(Erikson,1950)。这就是说,12~15岁的少年面临着一种“认同感危机”,他们吃不准他们是什么人,他们面临着“我将要变成什么人”的问题。如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就会感到困惑,对自我价值失去信心。埃里克森认为,如果在青少年期建立了稳定的自我认同感,他们就会积极地看待自己,去迎接成年初期的任务。2022/11/26149青春期出现的生理、认知与社会性方面2022/11/26150三、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2022/11/26150三、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2022/11/261511自我控制的出现
自我意识是自我控制的基础,自我控制是克制那些社会不认可的行为冲动的能力。自我控制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道德又是自我的另一个维度,它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开始迅速发展。要实现自我控制,儿童必须能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自主、能指导自己行为的人。他们还必须具有表征和记忆能力,以回忆起养育者的指示,并用这种指示指导自己的行为。2022/11/261511自我控制的出现2022/11/26152听话
最初的自我控制行为是听话。在12~18个月间,儿童能清楚地意识到养育者的愿望,并能遵守简单的要求和命令。如果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压制他们的一切独立行为的要求,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反抗行为,不听从打人要求。如果父母对孩子采取关爱、温暖、敏感的态度,经常表达对孩子的合理期望,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变成听话、懂道理、独立性强的孩子。2022/11/26152听话最初的自我控制2022/11/261532自我控制的实验研究——延迟满足
约18个月时,自我控制的能力出现了,一直平稳地发展到儿童早期,在一项研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 唱唱我的名教案反思
- 倍的认识教案
- 核心素养下英语说课稿
- 艺术家工作室买卖合同样本
- 眼镜审批权限规范
- 河道整治防洪渠施工合同
- 矿产仓库租赁协议范本
- 建筑质保金合同样本
- 能源安防施工合同
- 中级经济师《中级运输经济》历年真题汇编(共288题)
- Unit 3 Its a pineapple Lesson 13 (说课稿)-2022-2023学年英语四年级上册
- 执行依据主文范文(通用4篇)
- 为老年人提供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为老年人编制营养食谱食物交换份法
- 非政策性退补1
- 中级主管护师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学习解读《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PPT课件(带内容)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WORD版)
- 矿用风门说明书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 八年级数学经典难题(答案 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