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rt4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Part4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Part4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一、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二、技术认识与技术方法三、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四、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Part4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一、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二、技2一、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技术的本质和特征(二)技术的构成和分类1.技术的本质2.(自然)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3.技术的特征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2.技术的分类3.技术系统一、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技术的本质和特征(二)技术的构成和317世纪初,人们把techne同logos结合起来,形成technology(技术)一词。18世纪狄德罗把技术定义为“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意为技艺、手艺、技能、本领。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战国时的《考工记》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技术的本质17世纪初,人们把techne同logos结合起来,形成te4在现代社会,技术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和运用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技术在现代社会,技术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5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论性认识,技术则是改造世界的手段和经验。2.(自然)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功能、动机、方法、价值等均不同。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论性认识,技术则是改造世界的手段和经验。6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两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常用语词,科学和技术已成为一个整体。先看一看科学与技术在诸多属性方面的相区别的对照表。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两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已7序号区分标准科学技术1研究对象已存在之物创造之物2解决问题自然是怎样的:描述客体我们应该怎样:主体行动的设计3目的求真求利4认识路线从具体到抽象从普遍到具体5活动手段认识为主制造为主6活动性质认识活动经济活动7活动过程实践到理论,从物质到精神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8成果知识工艺、产品9成果性质一元,真理只有一个多元,需求是多元的序区分标准科学技术1研究对象已存在之物创造之物2解决问题自然810评价标准求真的程度获利的程度11思维方式分辨是非权衡利弊12活动的基本矛盾真与错投入与回报,少投多报的倾向13生产力形态知识的、潜在的 物质的、现实的14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间接直接15传播共享,无保密,在传播中可增值有条件共享,保密,保证原创者的合法利益,在传播中减值16扩散方式普及占领市场17竞争性质学术竞争市场竞争18更新速度慢快10评价标准求真的程度获利的程度11思维方式分辨是非权衡利弊919时效长效短效20知识产权优先权专利21作用单刃剑双刃剑22发展约束无禁区有禁区23与人的生存关系间接直接24研究的能力发现的能力发明的能力25对应用者的要求知其所以然不要求知其所以然26异化伪科学作业手段27创新领域上游下游19时效长效短效20知识产权优先权专利21作用单刃剑双刃剑210科学与技术又有共同的本质:反映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与反映关系;技术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的控制和改造关系。)科学与技术又有共同的本质:反映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表现11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现代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在结构上逐渐整合。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是当代的发展特征。古代技术123.技术的特征1)自然性和社会性2)工具性和价值负载性3)中立性和价值性4)主体性和客体性5)跃迁性和累积性3.技术的特征1)自然性和社会性2)工具性和价值负载性3)中13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2)实体形态的技14主要是经验和技能(以技术知识、劳动工具和经验为基础,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活动能力,包括技巧、诀窍等实际知识)。不同时期或时代的经验、技能不同。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经验和技能(以技术知识、劳动工具和经验为基础,在劳动过15主要是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按被操作和不被操作分为“活技术”(在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和“死技术”(不在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成果或技术对象)。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2)实体16主要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是现代技术构成中的主导因素。技术知识:人类在劳动中掌握的技术经验和理论,有两种表现形式: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规范化的描述或记载。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的机制活规律性的阐述。主要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是现代技术构成中的主导因素。技171)按实践领域分为: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的技术2)自然技术分为:实验技术、专业技术、工程技术、生产技术2.技术的分类3)按基本运动形式分为: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4)生产技术分类:1)按实践领域分为: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的技术2)自然技术18根据生产中改造对象分为:物质材料技术、动力能源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根据生产过程分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信息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部门集中的程度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4)生产技术分类:根据生产中改造对象分为:物质材料技术、动力能源技术、信息通讯19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也就是技术不断进化的历史,而各种技术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结成了一个整体或体系,即技术系统。3.技术系统技术体系或系统是技术在社会中的现实存在方式,是依据自然规律、技术规范和各种社会因素制约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综合社会功能的社会技术大系统。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也就是技术不断进化的历史,而各种技术都是相20二、技术认识与技术方法(一)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二)技术的预测和评估(三)技术方案的构思和设计(四)技术方案的试验和实施二、技术认识与技术方法(一)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二)技术的预211.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融合
——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一)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2.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3.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4.技术方法及其特点1.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融合(一)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2.技术认22这一过程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简称“研究与开发”)为核心,即以“为增加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运用而进行的系统地、创造性的工作”为核心。一般经过三个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和技术基本处于分离的状态,它们有着各自的独特文化传统,各自独立地发挥社会作用。第二次科学革命以来,出现了科学走在前面,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形成了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的过程。1.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融合——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这一过程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简称“研究与开发”)为核心,23基础研究:对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探索,其成果在短期内收不到经济效益。应用研究:技术原理提出或基于原理的技术发明,目的是创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研究: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在现实中运用并发展应用研究成果,选择和寻求各种形式的技术原理、方法及工艺方案,使这些方案能在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中加以应用和推广。基础研究:对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探索,其成果在短期内收不到经济24与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相应的是科学技术的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包括天文学、地质学、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作为各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的数学。具有非保密性,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一般较为间接。研究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中的共同性规律,对象大部分是技术产品,即人工自然,目的是形成技术理论,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工程活动中所运用的技术或为工程活动服务的技术,是具体地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原则和方法,是工程和技术的统一体。与社会现实最接近。与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相应的是科学技术的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25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科学理论经过技术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⑴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技术理论,即形成人工自然的原理与方法。⑵根据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设计制造出产品与工艺,即通过技术理论的实施制造出人工自然。⑶把新产品或新工艺应用于社会经济,即技术理论的应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科学理论经262.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科学认识技术认识1)目的不同认识自然,求真改造自然,求用2)对象不同天然自然,包括自然物和自然过程人工自然,包括人工物和人工过程3)过程不同观察实验→假说→检验→理论,个别到一般,经验到理论科学知识→(想象)技术原理→试验→与理论比照4)解决的问题不同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2.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科学认识技术认识1)目的不同认273.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1)课题规划2)方案的构思与设计3)试验与实施方案的构思包括提出技术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技术方案设计把创造性方案的构思得到的设想或方案具体化,拟定出具体的可供实施的技术方案。3.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1)课题规划2)方案的构思与设计3)试28技术方法:包含在人们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途径、行为方式中的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大致分为技术决策方法(技术预测方法、技术评估方法等)和技术创造方法(技术选题方法、技术原理构思方法、技术方案设计方法、技术研制方法、技术试验方法等)两大类。4.技术方法及其特点技术方法:包含在人们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29技术方法的主要特点:①有更强的功利性和实践性。②有更强的社会性。③有更强的综合性。技术方法的主要特点:①有更强的功利性和实践性。30(二)技术的预测和评估1.技术预测1)技术预测及其基本步骤2)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2.技术评估的特点、程序和方法1)技术评估的特点2)技术评估的程序3)技术评估的常用方法(二)技术的预测和评估1.技术预测1)技术预测及其基本步骤231根据技术过去和现在的发展和状态,寻求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并借此预测技术未来发展和状态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1)技术预测及其基本步骤技术预测根据技术过去和现在32技术预测的基本步骤:⑴提出(预测)课题和任务。⑵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⑶建立预测模型。⑷确定预测方法。⑸评定预测结果。⑹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技术预测的基本步骤:⑴提出(预测)课题和任务。33⑴直观性预测方法(主要靠经验、知识、直觉和综合分析进行预测)。⑵探索性预测方法(假定未来仍安过去的趋势发展,由现在推定未来)。⑶规范性预测方法(根据未来需要,从未来回溯到现在,用疑惑的新信息、模拟各级目标和估计事件实现时间、条件、途径)。⑷反馈性预测方法(将探索性和规范性等多类方法的要素结合起来,形成包含许多不同类型方法、不断反馈修正结果的方法系统)。2)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⑴直观性预测方法(主要靠经验、知识、直觉和综合分析进行预测)34⑴类比预测方法(类推法)。根据类推原则从一个技术系统的发展等推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一技术的发展等。它的正确性是或然的。⑵归纳性预测方法。用若干个别预测判断和陈述,概括出关于未来的普遍的判断和陈述。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还可分为:⑴类比预测方法(类推法)。根据类推原则从一个技术系统的发展等35⑶演绎性预测方法。根据有关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和数据,选取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求解所选预测模型的待定系数,从而得到一条表示预测对象发展趋势的曲线,据此进行外推就可以得到预测对象未来发展的技术特性。常用的演绎性技术预测法有趋势外推法、计算机模拟法等。⑶演绎性预测方法。根据有关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和数据,36技术评估作为一门政策研究科学,是包含对技术的社会后果进行评价的思想、观点、方法的知识体系。采用科学方法,预先从各方面系统地对相关技术的利弊得失进行综合评价。1)技术评估的特点技术评估主要目的是系统地确定技术在开发、引进、扩散、转移、改造和社会应用等一系列过程中可能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及后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以便引导技术朝着趋利避害的方向发展。技术评估作为一门政策研究科学,是包含对技术的社会后果进行评价37技术评估以社会总体利益最佳化为目标,着眼于人与技术的关系,着眼于长期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承认技术具有两重性是技术评估的核心。技术评估以社会总体利益最佳化为目标,着眼于人与技术的关系,着38技术评估的主要特点:⑴评估内容系统、完整。⑵评估主体多样、跨学科。⑶评估对象广泛(各种技术)。⑷评估方案可操作。⑸评估过程动态持续。⑹评估视野开阔。技术评估的主要特点:⑴评估内容系统、完整。392)技术评估的程序⑴调查研究。⑵寻找影响。⑶影响分析。⑷排除非容忍性影响。⑸制定改良方案。⑹综合评价,明确被选择方案。2)技术评估的程序⑴调查研究。403)技术评估的常用方法⑴矩阵技术法⑵效果分析法⑶多目标评估法⑷技术再评估法技术评估方法使用的关键在于从评估对象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3)技术评估的常用方法⑴矩阵技术法⑵效果分析法⑶多目标评估法41从系统整体观念出发,站在事物普遍联系的高度,对事物进行全面认识和合理评价,分析事物与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系。分为不考虑时间变量的相关矩阵法和考虑时间变量的交叉影响矩阵法。⑴矩阵技术法从系统整体观念出发,站在事物普遍联系的高度,对事物进行全面认42重点评估对象的未来效果即间接效果,常用效果费用分析法(根据技术特性和寿命,研究开发、投资和实用个阶段所需费用的关联性,做出效果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力求使评价精确化)。⑵效果分析法重点评估对象的未来效果即间接效果,常用效果费用分析法(根据技43在技术开发之后进行再评价,评估对象是已经开发的或需要推广的技术。⑷技术再评估法在技术开发之后进行再评价,评估对象是已经开发的或需要推广的技44(三)技术方案的构思和设计1.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2.技术方案的设计及其方法1)技术方案设计的分类2)技术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⑴系统设计法⑵可靠性设计法⑶最优化设计法(三)技术方案的构思和设计1.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2.技术方案45技术原理:技术系统(包括技术设备、工艺等)必须具备的工作原理。技术发明的核心就在于构思一种新的技术原理,或者创造一种技术原理的新的运用方式。1.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最重要的是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原理:技术系统(包括技术设备、工艺等)必须具备的工作原理46技术原理的构思: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为基础,找到一种可以实现的建构某种新技术系统的原理性方案,使该技术系统的结构具有满足特定需要的功能。这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技术原理的构思: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47技术原理构思的主要方法⑴科学原理推演法⑵实验提升法⑶移植综合法⑷智力激励法⑸检验表法,或设问法、校核目录法⑹自然模拟法⑺回采法⑻逆向发明法技术原理构思的主要方法⑴科学原理推演法⑵实验提升法⑶移植综合48以科学突破为先导,利用新的科学原理形成新的技术原理,或者采取各种科学原理的新组合或创造某些使科学原理起作用的新条件,形成新的技术原理。从科学原理到技术原理一般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和选择科学原理所反映的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以及它在特定条件下发挥作用的特殊表现形式。⑴科学原理推演法以科学突破为先导,利用新的科学原理形成新的技术原理,或者采取49直接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所发现的自然现象,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科学实验由此成为新兴技术的生长点。实验中发现的新的自然现象,往往隐含着新的科学技术原理。⑵实验提升法直接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所发现的自然现象,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50将某一技术领域已发现的技术原理移植应用到其他技术领域并进行综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技术研究中应用极广,是导致技术发明的重要途径。⑶移植综合法将某一技术领域已发现的技术原理移植应用到其他技术领域并进行综51⑷智力激励法智囊团法或头脑风暴法。⑷智力激励法智囊团法或头脑风暴法。52用以大量发掘创造性设想的发明方法:列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一个个核对讨论,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发明的设想。研究这可以以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或不同企业的具体要求列出相应的检验表。这种方法在从材料方面和性能方面改进产品的研究中得到较普遍运用。⑸检验表法,或设问法、校核目录法用以大量发掘创造性设想的发明方法:⑸检验表法,或设问法、校核53把自然界中可利用其结构或功能的客观事物作为原型,利用模拟法建构相似的人工系统。⑹自然模拟法把自然界中可利用其结构或功能的客观事物作为原型,利用模拟法建54在新的条件下“回采”已被否定的技术原理,使之在新条件下得以实现。⑺回采法在新的条件下“回采”已被否定的技术原理,使之在新条件下得以实55⑻逆向发明法采用反向思维进行技术原理的创造发明。1800年意大利的伏打发明化学电池,英国的戴维用逆向思维于1807年发明了电解技术。⑻逆向发明法采用反向思维进行技术原理的创造发明。1800年意561)技术方案设计的分类⑴工程设计⑵工业设计⑶环境设计1)技术方案设计的分类⑴工程设计⑵工业设计⑶环境设计57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根据预定项目的需要以及环境限制条件,创制技术开发的构思图纸和说明书。⑴工程设计运用科58对象是工业社会中一切人造物以及人的作用面和感知面,包括人机界面、人物界面、各种用品的使用表面以及对人的感官和思维产生作用的表面。⑵工业设计对象是工业59以一种创新的方式规划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与未来,主要解决创造空间的问题,涉及到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⑶环境设计以一种创新的60三、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一)技术价值(二)技术伦理(三)技术社会观1.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2.主要内容1.技术伦理的概念2.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三、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一)技术价值(二)技术伦理(三)技61技术价值:技术的属性同满足现实的人的某种需要的关系。正面价值或负面价值。技术价值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来)、历史性和相对性。1.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技术价值:技术的属性同满足现实的人的某种需要的关系。正面价值621)技术的自然价值: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技术的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主要是技术的效用)。如各种机械在生产中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中立的。2)技术的社会价值:通过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应用和普及,由技术的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包括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是在技术的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2.主要内容1)技术的自然价值:2.主要内容63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又是矛盾的。从技术的自然价值很难确准预测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对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更多地与其他社会价值有关。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64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责任,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1.技术伦理的概念技术伦理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652.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2)对待技术负面效应的认识问题3)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问题4)高技术与传统伦理的冲突问题2.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2)对待技术66技术究竟为什么服务?技术被用来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技术是为整个人类谋利益还是为一部分人或集团谋私利?技术能否在终极意义上促进社会走向文明?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技术究竟为什么服务?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67四、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一)技术创新及其过程1.技术创新的本质2.技术创新的过程(二)高技术及其产业化1.高技术2.高技术产业3.高技术产业化的条件与过程四、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一)技术创新及其过程1.技术创新68技术创新的本意: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1.技术创新的本质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成果。技术创新的本意: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69广义的技术创新:从技术的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直到技术扩散的整个过程。狭义的技术创新:从技术的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技术创新的前提是知识创新(基础科学创新和技术科学创新)。“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广义的技术创新:从技术的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直到技术扩散的整70从哲学看,技术创新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在创新环境条件下通过一定的中介而是创新课题转换形态,实现市场价值的一种活动。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和界定技术创新:从认识论看,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认识创新过程中的各种形态技术乃至技术本质的过程。从技术知识论看,技术创新是知识的生产过程,即难言技术知识(技巧等)和名言技术知识(专利技术等)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从价值论看,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根据自身及社会的需要和目的,通过创新实践活动把技术的自然价值转化为技术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社会价值的过程。从哲学看,技术创新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在创新环境条件下通过712)五个阶段:产品和工艺构想,技术设计,试制与试验,生产和产业化。1)三个阶段:产生新构想,开发新技术,实施技术的商业价值与扩散。2.技术创新的过程有多种不同的划分:2)五个阶段:1)三个阶段:2.技术创新的过程有多种不同的划724)七个阶段:产生创新构想,设计构思原型,开发试验模型,开发工业模型,初次商业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实施创新技术扩散。3)七个环节:创新设想,筹措资金,技术开发,市场分析,发展计划,投资于投产,销售与获利。5)四个阶段:创新决策阶段,创新R&D阶段,创新实施阶段,创新实现阶段。4)七个阶段:3)七个环节:5)四个阶段:73“高技术”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1986年开始采用。从经济角度看,高技术就是应用先进和复杂的方法和工艺制造产品的技术,表现出高增长率、搞研究开发费用、高附加值和劳动密集等特征。1.高技术“高技术”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1986年开始采74从科学技术角度看,高技术是根据基础科学研究而创造出来的新的技术。从社会的角度看,高技术是体现社会最新价值目标和最新生活方式的新技术。从科学技术角度看,高技术是根据基础科学研究而创造出来的新的技75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知识高度密集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的新兴技术或技术群。高技术高技术集中代表了当代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特点。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处于当代科76高技术具有高投入、前沿性、高增值、高效性、高风险性、发展速度快、扩散能力强、与社会结合紧密等特点。高技术的主要特点:高技术具有高投入、前沿性、高增值、高效性、高风险性、发展速度77在高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2.高技术产业在高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78在高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新兴产业的过程,是把高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商品,投放市场,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过程。3.高技术产业化的条件与过程高技术产业化在高技术79⑴需要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因素的有效投入和整合。⑵需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客观需求。1)实施与实现高技术产业化需要的条件其中,高技术人才的能力与素质是核心,原创性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是提高高技术产业化的前提条件。这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化实施与实现的重要动力。⑶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经济、技术的基础方面的支撑。如政府制定的高技术战略规划或计划、体制、法制、信息网络机制等。如大型实验装置、精密仪器设备、信息网络设施、创新试验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等。⑷需要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文化环境。
如创新观念或理念的更新与形成、创新文化网络建设等。⑴需要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因素的有效投入和整合。⑵需要国802)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主要是指以高技术成果为起点,以市场为终点的高技术创新的过程。高技术产业化过程2)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81企业的高技术产业化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①高技术的发明和研制阶段。②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与推广阶段。③高技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阶段。④市场开发阶段。企业的高技术产业化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①高技术的发明和研制82高技术产业化过程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的基本环节:规划→设计→实验研究→试制→批量生产→市场经营→技术扩散→技术评估。高技术产业化过程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的基本环节:规划→设计→实验83Part5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规范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四、以科学技术进步推进中国现代化Part5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84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规范(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1.实体性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2.非实体性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二)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1.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规范(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1851.实体性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1)科学技术的社团组织2)科学技术的学术阵地3)科学技术的教育机构4)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研究组织1.实体性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1)科学技术的社团组织2)科学862.非实体性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1)科学共同体与“无形学院”2)科学共同体是一种特殊的分层结构3)技术共同体与“创新者网络”2.非实体性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1)科学共同体与“无形学院”87在科学共同体中,“无形学院”是受到关注的重要形式。科学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家群体,是科学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核心。科学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存在的依据,科学共同体的形成与解体和新旧范式的更替密切相关。1)科学共同体与“无形学院”在科学共同体中,“无形学院”是受到关注的重要形式。科学共同体88科学共同体是共同体成员由于社会承认的不同而形成的无形的等级体系,且本质上是一种权威结构。科学共同体是以奖励系统作为内部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的。科学增进知识的体制目标对科学家的要求是独创性。2)科学共同体是一种特殊的分层结构独创性获得共同体或社会承认,是对科学家的最高奖赏,“承认是科学王国的通货”。谋求“成果——承认”,争取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不仅是科学家行为的内在激励因素,也是庞大的科学共同体得以灵活运转的“能源”和动力。科学共同体是共同体成员由于社会承认的不同而形成的无形的等级体89科学共同体的这种奖励体制在科学共同体内部造成了一种优势积累效应,默顿称之为“马太效应”。这表现为某些科学家一旦具有一定优势后,就有了更多机会进一步获得成果和承认,获得评价他人成果的权力以至压制“小人物”的机会。……但是这一效应是必然的,并且有助于科学权威的迅速形成。科学共同体的这种奖励体制在科学共同体内部造成了一种优势积累效90科学的体制目标归根到底是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及其在进一步认识自然时的作用。技术的体制目标是功利性的,是要利用科学发现进行技术发明,并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即利用知识谋利。其中,“知识”可以是技术专家自己创造的,也可以是科学家创造的。“利”是发明者获得的经济收益,也是社会得到的好处。1.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科学的体制目标归根到底是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及其在进一步认识自91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1)科学的社会规范⑴公有主义规范⑶无私利性规范⑵普遍主义规范⑷独创性规范⑸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2)技术的社会规范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1)科学的社会规范⑴公有主义规范⑶无私92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科学发现在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属于整体科学共同体以至社会,科学家无权独占他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奉行公开原则。)⑴公有主义规范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⑴公有主义规范93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深信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科学无国界、无阶级性,向一切人开放。)⑵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⑵普遍主义规范94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从事科学活动的唯一目的是发展科学知识。⑶无私利性规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从事科95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自己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提出新的学说。⑷独创性规范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自己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96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科学家决不应不经人和分析批判而盲目接受任何东西,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⑸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⑸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97(科学的规范对技术大都是不适用的。因为追求私利是技术体制的激励机制。独创性要求也没有那么高。)2)技术的社会规范(科学的规范对技术大都是不适用的。因为追求私利是技术体制的激98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一)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1.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2.科学技术社会化1.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2.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机构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3.科学技术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一)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二)科学99科学的技术化的主要表现:①重大的科学研究完全离不开先进、复杂的技术手段;②离不开各种类型技术人员的合作;③科学研究工作越来越带有工程技术的特点。1.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1)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科学的技术化的主要表现:1.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1)科学的100技术的科学化的主要表现:①许多传统技术日益转移到新科学理论基础上而推陈出新;②技术及其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及其发展——当代的重大技术创造如原子能技术、激光技术、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超导技术等,无疑不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技术的科学化的主要表现:1012)“科学——技术——生产”的体系结构古代:生产→技术→科学。近代:科学→技术→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生产。2)“科学——技术——生产”的体系结构古代:生产→技术→科学102历史上那种传统的以增进人类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以个人的自由研究为主要特征的科学。2.科学技术社会化小科学1)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历史上那种传统的以增进人类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以个人的自由研究103①大规模社会建制化的科学,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②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科学;③系统化、整体化的科学,科学整体化和技术群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大科学①大规模社会建制化的科学,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大科学104工业研究实验室是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过程中,适应“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发展出现的。它作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发展相结合的研发机构,同后来出现的各种研发中心一起成为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形式。2)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它集研发于一身,利用新科学技术成果,直接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促进市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成为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有力地加速和激活了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工业研究实验室是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过程中,适应“科学——技术105高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带头产业,是实现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杠杆。3.科学技术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1)高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2)国家创新系统是科学技术的新体制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层次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过程,即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交流、传播与应用过程的体制化,是在国家的总体规划下,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中各有关部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具体说,国家创新系统是由一系列资助或从事R&D活动并将其成果转化为商品,以及推动和影响新技术扩散的机构和组织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高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带头产业,是实现106建立国家创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要建立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建立对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的资源配制的调控作用机制。1.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建立国家创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要建立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建立107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1)科学奖励制度2)技术专利制度3)科技中介服务体系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1)科学奖励制度108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高技术产业群兴起(二)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社会(三)经济增长方式变化(四)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五)全球化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高技术产业群兴起(109高技术产业以其高效益、高智力、高渗透,以及创新性、战略性和环境污染少等优势,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革命性作用,改变了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20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及其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技术相继崛起,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以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以新能源技术为支柱,在微观领域向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开拓,在宏观领域向环境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扩展的一大批相互关联、成群集队的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群。(一)高技术产业群兴起高技术产业以其高效益、高智力、高渗透,以及创新性、战略性和环110现代社会正由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社会: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是的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领域里的进步。(二)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社会知识正成为各种生产要素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经济社会的战略资源。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已经成为首要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产资源。现代社会正由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社会: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是的知111科技、知识成为经济增长中最重要因素。20世纪初,科技进步对GNP增长率的贡献率仅占10%~15%左右,20世纪中叶上升到40%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上升到60%以上,20世纪80年代上升到60%~80%。(三)经济增长方式变化科技、知识成为经济增长中最重要因素。20世纪初,科技进步对112保罗·罗默提出四要素经济增长理论,四要素:资本,非技术劳动力,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的时间长短度量),新思想(按专利数量度量)。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体系中的一种新的“内生”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创新在此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并赋予新的经济价值。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构成了新的生产组合方式,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新途径。保罗·罗默提出四要素经济增长理论,四要素:资本,非技术劳动力113高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成为带动产业结构变化的龙头。第三产业迅速壮大,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知识成为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它最主要的资源(智力资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资源。(四)社会经济结构变化1.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2.产业结构的变化3.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知识劳动者越来越成为主要劳动力。高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成为带动产业结构变化的龙头。知识成为114(二)开展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生产技术研究(一)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加速信息化进程四、以科学技术进步推进中国现代化(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国家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二)开展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生产技术研究(一)建立信息115信息化: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以极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是主导技术,信息产业是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必须加速信息化进程。(一)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加速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1161.加速信息化过程必须建立完整的信息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1.加速信息化过程必须建立完整的信息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大1172.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推进工业信息化,使信息技术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企业经营管理中不仅渗透并发挥巨大作用,以促使工业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增强企业竞争力,并带动社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销售方式、企业组织结构和决策方式的变革。2.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推进工业信息化,使信息技术在产品118这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途径。(二)开展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这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119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产过程必须考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信息业(也要考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服务业,其中生态农业是核心与基础。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1202.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建设现代农业应用现代科技、利用信息革命成果,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并以此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2.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建设现代农业121(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国家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1.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2.坚持创新精神,开展创造学的研究与开发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国家民族的122Part4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Part4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23Part4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一、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二、技术认识与技术方法三、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四、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Part4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一、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二、技124一、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技术的本质和特征(二)技术的构成和分类1.技术的本质2.(自然)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3.技术的特征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2.技术的分类3.技术系统一、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技术的本质和特征(二)技术的构成和12517世纪初,人们把techne同logos结合起来,形成technology(技术)一词。18世纪狄德罗把技术定义为“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意为技艺、手艺、技能、本领。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战国时的《考工记》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技术的本质17世纪初,人们把techne同logos结合起来,形成te126在现代社会,技术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和运用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技术在现代社会,技术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127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论性认识,技术则是改造世界的手段和经验。2.(自然)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功能、动机、方法、价值等均不同。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论性认识,技术则是改造世界的手段和经验。128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两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常用语词,科学和技术已成为一个整体。先看一看科学与技术在诸多属性方面的相区别的对照表。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两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已129序号区分标准科学技术1研究对象已存在之物创造之物2解决问题自然是怎样的:描述客体我们应该怎样:主体行动的设计3目的求真求利4认识路线从具体到抽象从普遍到具体5活动手段认识为主制造为主6活动性质认识活动经济活动7活动过程实践到理论,从物质到精神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8成果知识工艺、产品9成果性质一元,真理只有一个多元,需求是多元的序区分标准科学技术1研究对象已存在之物创造之物2解决问题自然13010评价标准求真的程度获利的程度11思维方式分辨是非权衡利弊12活动的基本矛盾真与错投入与回报,少投多报的倾向13生产力形态知识的、潜在的 物质的、现实的14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间接直接15传播共享,无保密,在传播中可增值有条件共享,保密,保证原创者的合法利益,在传播中减值16扩散方式普及占领市场17竞争性质学术竞争市场竞争18更新速度慢快10评价标准求真的程度获利的程度11思维方式分辨是非权衡利弊13119时效长效短效20知识产权优先权专利21作用单刃剑双刃剑22发展约束无禁区有禁区23与人的生存关系间接直接24研究的能力发现的能力发明的能力25对应用者的要求知其所以然不要求知其所以然26异化伪科学作业手段27创新领域上游下游19时效长效短效20知识产权优先权专利21作用单刃剑双刃剑2132科学与技术又有共同的本质:反映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与反映关系;技术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的控制和改造关系。)科学与技术又有共同的本质:反映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表现133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现代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在结构上逐渐整合。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是当代的发展特征。古代技术1343.技术的特征1)自然性和社会性2)工具性和价值负载性3)中立性和价值性4)主体性和客体性5)跃迁性和累积性3.技术的特征1)自然性和社会性2)工具性和价值负载性3)中135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2)实体形态的技136主要是经验和技能(以技术知识、劳动工具和经验为基础,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活动能力,包括技巧、诀窍等实际知识)。不同时期或时代的经验、技能不同。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经验和技能(以技术知识、劳动工具和经验为基础,在劳动过137主要是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按被操作和不被操作分为“活技术”(在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和“死技术”(不在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成果或技术对象)。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2)实体138主要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是现代技术构成中的主导因素。技术知识:人类在劳动中掌握的技术经验和理论,有两种表现形式: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规范化的描述或记载。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的机制活规律性的阐述。主要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是现代技术构成中的主导因素。技1391)按实践领域分为: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的技术2)自然技术分为:实验技术、专业技术、工程技术、生产技术2.技术的分类3)按基本运动形式分为: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4)生产技术分类:1)按实践领域分为: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的技术2)自然技术140根据生产中改造对象分为:物质材料技术、动力能源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根据生产过程分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信息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部门集中的程度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4)生产技术分类:根据生产中改造对象分为:物质材料技术、动力能源技术、信息通讯141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也就是技术不断进化的历史,而各种技术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结成了一个整体或体系,即技术系统。3.技术系统技术体系或系统是技术在社会中的现实存在方式,是依据自然规律、技术规范和各种社会因素制约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综合社会功能的社会技术大系统。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也就是技术不断进化的历史,而各种技术都是相142二、技术认识与技术方法(一)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二)技术的预测和评估(三)技术方案的构思和设计(四)技术方案的试验和实施二、技术认识与技术方法(一)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二)技术的预1431.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融合
——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一)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2.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3.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4.技术方法及其特点1.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融合(一)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2.技术认144这一过程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简称“研究与开发”)为核心,即以“为增加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运用而进行的系统地、创造性的工作”为核心。一般经过三个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和技术基本处于分离的状态,它们有着各自的独特文化传统,各自独立地发挥社会作用。第二次科学革命以来,出现了科学走在前面,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形成了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的过程。1.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融合——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这一过程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简称“研究与开发”)为核心,145基础研究:对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探索,其成果在短期内收不到经济效益。应用研究:技术原理提出或基于原理的技术发明,目的是创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研究: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在现实中运用并发展应用研究成果,选择和寻求各种形式的技术原理、方法及工艺方案,使这些方案能在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中加以应用和推广。基础研究:对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探索,其成果在短期内收不到经济146与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相应的是科学技术的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包括天文学、地质学、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作为各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的数学。具有非保密性,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一般较为间接。研究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中的共同性规律,对象大部分是技术产品,即人工自然,目的是形成技术理论,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工程活动中所运用的技术或为工程活动服务的技术,是具体地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原则和方法,是工程和技术的统一体。与社会现实最接近。与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相应的是科学技术的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147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科学理论经过技术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⑴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技术理论,即形成人工自然的原理与方法。⑵根据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设计制造出产品与工艺,即通过技术理论的实施制造出人工自然。⑶把新产品或新工艺应用于社会经济,即技术理论的应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科学理论经1482.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科学认识技术认识1)目的不同认识自然,求真改造自然,求用2)对象不同天然自然,包括自然物和自然过程人工自然,包括人工物和人工过程3)过程不同观察实验→假说→检验→理论,个别到一般,经验到理论科学知识→(想象)技术原理→试验→与理论比照4)解决的问题不同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2.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科学认识技术认识1)目的不同认1493.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1)课题规划2)方案的构思与设计3)试验与实施方案的构思包括提出技术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技术方案设计把创造性方案的构思得到的设想或方案具体化,拟定出具体的可供实施的技术方案。3.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1)课题规划2)方案的构思与设计3)试150技术方法:包含在人们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途径、行为方式中的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大致分为技术决策方法(技术预测方法、技术评估方法等)和技术创造方法(技术选题方法、技术原理构思方法、技术方案设计方法、技术研制方法、技术试验方法等)两大类。4.技术方法及其特点技术方法:包含在人们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151技术方法的主要特点:①有更强的功利性和实践性。②有更强的社会性。③有更强的综合性。技术方法的主要特点:①有更强的功利性和实践性。152(二)技术的预测和评估1.技术预测1)技术预测及其基本步骤2)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2.技术评估的特点、程序和方法1)技术评估的特点2)技术评估的程序3)技术评估的常用方法(二)技术的预测和评估1.技术预测1)技术预测及其基本步骤2153根据技术过去和现在的发展和状态,寻求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并借此预测技术未来发展和状态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1)技术预测及其基本步骤技术预测根据技术过去和现在154技术预测的基本步骤:⑴提出(预测)课题和任务。⑵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⑶建立预测模型。⑷确定预测方法。⑸评定预测结果。⑹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技术预测的基本步骤:⑴提出(预测)课题和任务。155⑴直观性预测方法(主要靠经验、知识、直觉和综合分析进行预测)。⑵探索性预测方法(假定未来仍安过去的趋势发展,由现在推定未来)。⑶规范性预测方法(根据未来需要,从未来回溯到现在,用疑惑的新信息、模拟各级目标和估计事件实现时间、条件、途径)。⑷反馈性预测方法(将探索性和规范性等多类方法的要素结合起来,形成包含许多不同类型方法、不断反馈修正结果的方法系统)。2)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⑴直观性预测方法(主要靠经验、知识、直觉和综合分析进行预测)156⑴类比预测方法(类推法)。根据类推原则从一个技术系统的发展等推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一技术的发展等。它的正确性是或然的。⑵归纳性预测方法。用若干个别预测判断和陈述,概括出关于未来的普遍的判断和陈述。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还可分为:⑴类比预测方法(类推法)。根据类推原则从一个技术系统的发展等157⑶演绎性预测方法。根据有关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和数据,选取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求解所选预测模型的待定系数,从而得到一条表示预测对象发展趋势的曲线,据此进行外推就可以得到预测对象未来发展的技术特性。常用的演绎性技术预测法有趋势外推法、计算机模拟法等。⑶演绎性预测方法。根据有关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和数据,158技术评估作为一门政策研究科学,是包含对技术的社会后果进行评价的思想、观点、方法的知识体系。采用科学方法,预先从各方面系统地对相关技术的利弊得失进行综合评价。1)技术评估的特点技术评估主要目的是系统地确定技术在开发、引进、扩散、转移、改造和社会应用等一系列过程中可能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及后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以便引导技术朝着趋利避害的方向发展。技术评估作为一门政策研究科学,是包含对技术的社会后果进行评价159技术评估以社会总体利益最佳化为目标,着眼于人与技术的关系,着眼于长期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承认技术具有两重性是技术评估的核心。技术评估以社会总体利益最佳化为目标,着眼于人与技术的关系,着160技术评估的主要特点:⑴评估内容系统、完整。⑵评估主体多样、跨学科。⑶评估对象广泛(各种技术)。⑷评估方案可操作。⑸评估过程动态持续。⑹评估视野开阔。技术评估的主要特点:⑴评估内容系统、完整。1612)技术评估的程序⑴调查研究。⑵寻找影响。⑶影响分析。⑷排除非容忍性影响。⑸制定改良方案。⑹综合评价,明确被选择方案。2)技术评估的程序⑴调查研究。1623)技术评估的常用方法⑴矩阵技术法⑵效果分析法⑶多目标评估法⑷技术再评估法技术评估方法使用的关键在于从评估对象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3)技术评估的常用方法⑴矩阵技术法⑵效果分析法⑶多目标评估法163从系统整体观念出发,站在事物普遍联系的高度,对事物进行全面认识和合理评价,分析事物与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系。分为不考虑时间变量的相关矩阵法和考虑时间变量的交叉影响矩阵法。⑴矩阵技术法从系统整体观念出发,站在事物普遍联系的高度,对事物进行全面认164重点评估对象的未来效果即间接效果,常用效果费用分析法(根据技术特性和寿命,研究开发、投资和实用个阶段所需费用的关联性,做出效果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力求使评价精确化)。⑵效果分析法重点评估对象的未来效果即间接效果,常用效果费用分析法(根据技165在技术开发之后进行再评价,评估对象是已经开发的或需要推广的技术。⑷技术再评估法在技术开发之后进行再评价,评估对象是已经开发的或需要推广的技166(三)技术方案的构思和设计1.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2.技术方案的设计及其方法1)技术方案设计的分类2)技术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⑴系统设计法⑵可靠性设计法⑶最优化设计法(三)技术方案的构思和设计1.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2.技术方案167技术原理:技术系统(包括技术设备、工艺等)必须具备的工作原理。技术发明的核心就在于构思一种新的技术原理,或者创造一种技术原理的新的运用方式。1.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最重要的是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原理:技术系统(包括技术设备、工艺等)必须具备的工作原理168技术原理的构思: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为基础,找到一种可以实现的建构某种新技术系统的原理性方案,使该技术系统的结构具有满足特定需要的功能。这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技术原理的构思: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169技术原理构思的主要方法⑴科学原理推演法⑵实验提升法⑶移植综合法⑷智力激励法⑸检验表法,或设问法、校核目录法⑹自然模拟法⑺回采法⑻逆向发明法技术原理构思的主要方法⑴科学原理推演法⑵实验提升法⑶移植综合170以科学突破为先导,利用新的科学原理形成新的技术原理,或者采取各种科学原理的新组合或创造某些使科学原理起作用的新条件,形成新的技术原理。从科学原理到技术原理一般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和选择科学原理所反映的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以及它在特定条件下发挥作用的特殊表现形式。⑴科学原理推演法以科学突破为先导,利用新的科学原理形成新的技术原理,或者采取171直接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所发现的自然现象,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科学实验由此成为新兴技术的生长点。实验中发现的新的自然现象,往往隐含着新的科学技术原理。⑵实验提升法直接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所发现的自然现象,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172将某一技术领域已发现的技术原理移植应用到其他技术领域并进行综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技术研究中应用极广,是导致技术发明的重要途径。⑶移植综合法将某一技术领域已发现的技术原理移植应用到其他技术领域并进行综173⑷智力激励法智囊团法或头脑风暴法。⑷智力激励法智囊团法或头脑风暴法。174用以大量发掘创造性设想的发明方法:列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一个个核对讨论,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发明的设想。研究这可以以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或不同企业的具体要求列出相应的检验表。这种方法在从材料方面和性能方面改进产品的研究中得到较普遍运用。⑸检验表法,或设问法、校核目录法用以大量发掘创造性设想的发明方法:⑸检验表法,或设问法、校核175把自然界中可利用其结构或功能的客观事物作为原型,利用模拟法建构相似的人工系统。⑹自然模拟法把自然界中可利用其结构或功能的客观事物作为原型,利用模拟法建176在新的条件下“回采”已被否定的技术原理,使之在新条件下得以实现。⑺回采法在新的条件下“回采”已被否定的技术原理,使之在新条件下得以实177⑻逆向发明法采用反向思维进行技术原理的创造发明。1800年意大利的伏打发明化学电池,英国的戴维用逆向思维于1807年发明了电解技术。⑻逆向发明法采用反向思维进行技术原理的创造发明。1800年意1781)技术方案设计的分类⑴工程设计⑵工业设计⑶环境设计1)技术方案设计的分类⑴工程设计⑵工业设计⑶环境设计179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根据预定项目的需要以及环境限制条件,创制技术开发的构思图纸和说明书。⑴工程设计运用科180对象是工业社会中一切人造物以及人的作用面和感知面,包括人机界面、人物界面、各种用品的使用表面以及对人的感官和思维产生作用的表面。⑵工业设计对象是工业181以一种创新的方式规划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与未来,主要解决创造空间的问题,涉及到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⑶环境设计以一种创新的182三、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一)技术价值(二)技术伦理(三)技术社会观1.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2.主要内容1.技术伦理的概念2.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三、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一)技术价值(二)技术伦理(三)技183技术价值:技术的属性同满足现实的人的某种需要的关系。正面价值或负面价值。技术价值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来)、历史性和相对性。1.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技术价值:技术的属性同满足现实的人的某种需要的关系。正面价值1841)技术的自然价值: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技术的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主要是技术的效用)。如各种机械在生产中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中立的。2)技术的社会价值:通过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应用和普及,由技术的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包括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是在技术的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2.主要内容1)技术的自然价值:2.主要内容185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又是矛盾的。从技术的自然价值很难确准预测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对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更多地与其他社会价值有关。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186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责任,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1.技术伦理的概念技术伦理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1872.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2)对待技术负面效应的认识问题3)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问题4)高技术与传统伦理的冲突问题2.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2)对待技术188技术究竟为什么服务?技术被用来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技术是为整个人类谋利益还是为一部分人或集团谋私利?技术能否在终极意义上促进社会走向文明?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技术究竟为什么服务?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189四、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一)技术创新及其过程1.技术创新的本质2.技术创新的过程(二)高技术及其产业化1.高技术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财经大学《创业团队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甘肃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年河南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贵阳学院《山水写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游戏制作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力学(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四川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6.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超级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教材配套教学精-品课件+分层练习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材料力学课件-动载荷
- 3、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
- 肾病科肾病综合征诊疗规范2023版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一个熟悉的劳动者
- 电商税收合规问题
-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物业管理法律业务操作指引
- 铁路行车规章
- 配水管网工程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 地基验槽记录
- 污水处理厂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 针灸推拿习题库+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