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泵车液压系统简化版_第1页
系列泵车液压系统简化版_第2页
系列泵车液压系统简化版_第3页
系列泵车液压系统简化版_第4页
系列泵车液压系统简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系列泵车 系统泵送

所 贺电201101104Hours系统原理图1、E系列泵车2、新结构主油缸3、新结构阀组新式主阀组新式摆阀组新式连通阀组新式控制阀组新式补油阀组新式双退活塞阀组4、新换向方式5、新补油方式6、新退活塞方式7、常见故障排除方法8、宣传亮点1、E系列泵车系统原理图3

MPa电

表5MPa8MPa2、新结构主油缸缓冲装置缓冲腔节流槽压盖缸筒限位油缸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连通油路进回油口串联双缸驱动与缓冲进回油口新结构主油缸外观压力传感器3、新结构阀组3.1新式主阀组

结构图料斗3、新结构阀组3.1新式主阀组

外观图主阀进油左有杆腔法兰左有杆腔法兰有杆腔连通阀3、新结构阀组3.1新式主阀组

外观图主阀进油左有杆腔法兰左有杆腔法兰有杆腔连通阀P有杆R无杆R有杆A无杆A无杆B有杆BT3、新结构阀组3.1新式主阀组

外观图高压主阀低压主阀34MPa补油阀摆阀3、新结构阀组3.2新式摆阀外形图溢流阀单向阀补油泄压阀3、新结构阀组3.2新式摆阀总体布局

外观图BATPCR3、新结构阀组3.2新式摆阀组

外观图BACPRT3、新结构阀组3.2新式摆阀组

外观图3、新结构阀组3.2新式摆阀组

外观图3、新结构阀组3.3新式连通阀组

外观图3、新结构阀组3.4新式控制阀组

外观图3、新结构阀组3.4新式控制阀组

外观图

(左右以驾驶室为前)梭阀高压主阀右主缸进低压主阀左主缸进低压连通阀高压连通阀左摆缸进右摆缸进高压主阀左主缸进低压主阀右主缸进梭阀3、新结构阀组3.5新式无杆腔补油阀组

外观图ABTP3、新结构阀组3.5新式有杆腔补油阀组

外观图BA82、电磁阀换向阀DG4V-3-2A-M-U-H7-603、电磁阀换向阀SBV11-12-C-O-24DG-004

限位油缸1、单双向退阀C活V3塞-原010理:3、新结构阀组3.6新式双退活塞阀组DT9DT10双退活塞操作说明1、打开球阀,启动“退活塞”,DT0\DT7\DT9\DT10得电,两砼活塞先后退回至

;2、待两砼活塞退回到位,将按钮切换至“保持”,DT7\DT9\DT10得电,两砼活塞在 中保持稳定,主油泵排量为0;3、活塞“恢复”状态,DT0\DT4得电,待砼活塞恢复到位时,再进行其他动作。换向压系统压力双退活塞由蓄能器提供压力油源、主系统压力为0。功能检验:双砼活塞退出时,两砼活塞的退回速度不大于0.05m/s,退回时的工作压力不大于18MPa,双砼活塞能退出到位;切换至“保持”状态时,砼活塞保持稳定,蓄能器球阀可卸压,更换方便、安全;砼活塞“恢复”到位时,能退到润滑点,功能正常。3、新结构阀组油缸尾部阀组布局

外观图3、新结构阀组3.6辅阀组(不变)

外观图4、新换向方式在油缸有杆腔上增加缓冲结构,系统检测到缓冲腔压力传感器压力突变时,系统执行换向动作,油泵不变量,换向时多余的油通过补油阀从主系统补到换向系统,实现主油泵无变量换向,同时也实现了主系统换向时的能量利用。本方式已申请专利。5、新补油方式在油缸缓冲腔收到压力上升信号后,系统延时一定时间,然后补油电磁阀得电一定时间,以此实现补油。本方式较原来的补油结构取消了缸筒上的补油孔,主油缸密封件不再需要带压过孔,密封件寿命大大延长。本方式的换油能力较原结构更强,连通腔油温可低于工作腔油温。本方式基于静态憋压时的桥原理设计,合理的孔径、延迟时间和得电时间是系统可靠补油的关键。本方式已申请专利。6、新双退活塞方式在退活塞时连通有杆腔的主阀关闭,连通无杆腔的主阀打开,并将无杆腔连通阀打开,往两无杆腔内加压力油,两砼活塞同时退出。该方式节约了一半以上的砼活塞更换辅助时间。本方式已申请专利。7、故障排除方法、泵送状态油缸憋压、主系统无压力、点动操作松手后油缸继续运动、换向系统无压力7、故障排除方法故障分析故障分析故障分析故障分析故障分析8、宣传亮点新结构主油缸的缓冲技术采用创新的专利缓冲结构及优化的缓冲曲线,缓冲效果达到最佳,有效减少了混凝土管道内的冲击,延长了主油缸、输送缸及输送管的疲劳。新换向方式的主油泵不变量与换向能量利用技术使系统换向时间更短(0.3S以内),有效泵送时间更长(每分钟换向次数由22次提升到25次),泵送方量提升15%;同时换向时主系统能量得以充分利用,主系统流量稳定,换向冲击更小,有效抑制了臂架末端振动。8、宣传亮点新补油方式的补油换油技术消除了主油缸密封件过补油孔时的划伤和内泄漏,主油缸密封件寿命提高一倍以上,同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