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参考教案_第1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参考教案_第2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参考教案_第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参考教案_第4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参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4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离经叛道’的李贽李贽简介;主要思想主张;通过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的认识,对其思想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2、过程与方法:理解运用问题研讨史论结合历史比较概括阐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末清初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对离经叛道及经世致用的理解、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及评价【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多是一些思想主张,抽象的内容较多,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以“导”为主的教学方法,把讲、读、议结合起来。讲,要具体化明确化;读,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取有效信息,结合相关原始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议,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讲述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背景知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学说。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施行“仁政”,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明时期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陆九渊创立了与朱熹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它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它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种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明末,宋明理学的腐朽性已充分暴露,学者们痛感“清谈”、“务虚”之学风对明末社会造成的祸害,于是便在学术上加以批判,对改变学风各抒己见,此倡彼应,“经世致用”之学风靡一时,从而为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有识之士所赏识。倡导“经世致用”的学者,均主张以实用为宗旨的“实学”。王夫之要求“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顾炎武强调用“修己治人之实学”去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就是要提倡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他们还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后来,龚自珍、魏源等人再次提倡“经世致用”。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他们都去做,使“经世致用”之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明清之际之所以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可与先秦媲美的另一个时代,是与“经世致用”之学分不开的。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导入新课】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充满着强烈爱国情感的名言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吗大家知道这句名言最早来自何时吗在明末清初反对君主专制政治进步思想中,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他把亡国和亡天下区分开来。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则是所有人的事了。这段话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目的就是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近代以来每当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这句话都激发了一些仁人志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发展到今天,这句话同样激发着每一位华夏儿女为中华崛起而奋斗。而作为此话的原创者顾炎武正是活跃在明清之际的一分子之一的进步思想家。由此导入新课。2明末清初,伴随着王朝政治的专制腐败、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僵化、工商阶层的壮大,中国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儒学斗士,面对现实,高举儒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社会变革,推动了传统儒学的又一次发展,进而形成一股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主要有李贽、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明清之际这些思想家的认识。3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请判断以下名言是哪些历史人物所说的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历史推进到西元1400年人类的第二次思想爆发期到来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开始了,但在历史的痕迹中东方却好像毫无动静。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在文艺复兴的同时,明朝时期东方也开始了其第二个思想爆发期,明朝民间的思想活跃开放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是谁抹去了历史的痕迹明末华夏文化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在儒家心学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出由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思想,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比西方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自秦以来,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中,明朝要占据一半还多。当时反传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活到了七十岁,这在以前的任何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贽的书在当时是畅销书,几乎人手一本,以至于某些书店印刷工厂,为了赚钱,居然把一些书冒充为李贽写的,拿来卖,其盛况可想而知。明朝党争之所以如此剧烈,这和明朝思想活跃也是分不开的,而反过来思想的活跃党争的激烈又促使更为先进更为激烈的思想的出现。大家看看明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就可以知道明朝思想界的活跃和进步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首先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的哲学家李贽。而明清之末,黄宗羲、颜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则在对明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沉痛反思中,奋抉而起,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和空谈心性的腐迂学风,积极倡导社会变革,主张复兴儒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又一次发展,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在这场风雷激荡的时代,一批儒学斗士欲跳出“四书五经”的巢穴,突破科举制度的羁绊,呼出了振聋发奋的最强音。他们的名字就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的思想家。现在我们一块儿了解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吧【讲授新课】一、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新风貌(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1、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3、思想文化上: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但西学东渐中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使一些知识分子视野开阔。二、“异端”思想家李贽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3)利用阴阳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三纲五常”的“天理”,主张男女平等,进而动摇“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思想,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表现了强烈的反传统、反教条的精神。同时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批判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这种要求个性解放的表现,在当时独树一帜,引起震动。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思想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1、简单的人物介绍2、根据材料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续焚书》材料二“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1)破旧:否定孔孟学说——反传统、反教条、反权威、鞭挞程朱理学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材料四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2)立新:吃穿是人的自然欲求——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卓文君的故事——提倡男女平等3、分析李贽思想的认识,教授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方法。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乾隆年间官修)(1)在当时:貌似离经叛道,受到迫害——当时并未掀起轩然大波“李贽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两个突出的地位。一是识特别高”,“敢于以‘异端’自居,公开出来反孔非儒,其见识不可谓不是最高的了”;“二是胆特别大,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极端专制、独尊孔学的时代,只有李贽一个人以七十五岁的高龄,为反孔、为维护真理而被捕牺牲,这更是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蔡尚思《李贽思想体系》后人评价:对后世带有鲜明的叛逆色彩与斗争精神,有助于解放思想,其贡献与欧洲人文主义相似,被称为民主思想的先驱。

二、以天下为己任的经世致用思想何谓“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背景: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江苏昆山,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所在地,昆曲之乡,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人来到这里。在中国百强县市排名中,昆山位居第一,这成为昆山人的骄傲。另一个让昆山人感到自豪的是,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就是昆山人在明末清初那个特殊的年代,以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敢于表达自已的观点,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忧国忧民,表现出了他们的高风亮节。现在,让我们走进那个时代去了解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1、王夫之及其主张(1)王夫之其人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录于《四库》的有:《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等。(2)思想主张材料:“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①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②批判理学的“天命论”和“先知论”。2、黄宗羲及其主张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2)黄宗羲思想主张①批判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②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3)黄宗羲思想的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顾炎武及其主张(1)顾炎武其人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2)代表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3)主要思想: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削减君主权力。4.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及影响对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的共同点,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进行概括、归纳。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对于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可先借助教材【资料回放】的内容。让学生阅读材料有关黄宗羲的观点,然后提出以下问题。本段材料主要讲的主要是什么问题(古代君民关系的问题)古代君民关系曾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原先“天下为主,君为客”,后来变为“君为主,天下为客”。)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与儒家思想那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脉相传(孟子)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有什么进步意义(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具有早期民主启蒙的作用)【合作探究】经世致用思潮对我们今天的现实意义是什么(1)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实地考察。(2)爱国“经世”的优良传统、务实革新的精神和求真求是的学风,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要以天下为已任,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和人民大众的疾苦,要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4)在学习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定计划、下决心,要拿出实际行动,要注意把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探究】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a、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c、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合作探究】为什么说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1)批判: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2)继承:①主张和谐发展②敢于探索,强调力行【课堂总结】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三位进步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思想具有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重视手工业、商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地批判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些主张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明清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而作为先锋的正是明末的李贽首先举起反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大旗,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思想具有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重视手工业、商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地批判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些主张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课后研讨】一般而言,一个时代的思想、精神资源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传统。对中国而言,中国具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传统。在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一批确定以后的文化路向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的主要源头。而且,其中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国家正统意识形态,通过建制得以实现思想的政治化、世俗化。但在中国自明末到近代以来也出现了一些反儒学的思想。写一篇小论文,题目是:如何看待“反传统文化”的思想要求800字左右,结合所学有关知识进行论证。题目可自己另立,但必须言之有据,论之成理。思路:任何时代的思想构建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这一时代的人们的反思能力,以及在反思过程中挖掘思想、精神资源的深度。自明末到近代出现了一些反对儒家的思想,学生在写小论文论述时,只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阐述其思想的进步意义即可。如讲“五四”时期以《新青年》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时,只要讲明产生的背景以及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即可。结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要主张,谈谈这些进步思想的影响。思路提示:可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去分析其影响。一方面,思想家们将矛头直指传统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启了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则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另一方面,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并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对那个时代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远不如几乎同时代的西欧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读史感悟】黄宗羲定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是我国古代研究赋税制度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他在《明夷待访录》中阐述了自唐以后我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唐初的租庸调制本来分为土地税租、人头税庸和户税调,晚唐杨炎的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为征税标准,虽然没有了人头税和户税,其实这两项已并入到土地税中。宋代,一直没有从中减去人头税和户税,却又开征了新的人头税。明代,“一条鞭法”把两税、丁税、差役和各项杂税合并到一起征收,原来每十年征一次的差役现在变为每年征收,这实际上把“力差”和“银差”又归并到了两税中。明末,朝廷又先后加派辽饷、剿饷和练饷,后把三饷归合为一并入了正税两税。从赋税制度的演变,黄宗羲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历史上每进行一次改革,老百姓的负担就加重一层;历史上每进行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后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黄宗羲定律”。在2022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