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案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15ee0c443da3b1bb659d5e38e040447/e15ee0c443da3b1bb659d5e38e0404471.gif)
![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案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15ee0c443da3b1bb659d5e38e040447/e15ee0c443da3b1bb659d5e38e0404472.gif)
![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案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15ee0c443da3b1bb659d5e38e040447/e15ee0c443da3b1bb659d5e38e0404473.gif)
![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案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15ee0c443da3b1bb659d5e38e040447/e15ee0c443da3b1bb659d5e38e0404474.gif)
![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案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15ee0c443da3b1bb659d5e38e040447/e15ee0c443da3b1bb659d5e38e04044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限制性股票^人所得税^例篇一:赵国庆-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探讨赵国庆-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探讨赵国庆一一财税星空今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财会[20]19号),第一次明确了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处理原则。财政部会计司应司长在《注册会计师杂志》(非执业会员版)20年第一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浅析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文中以案例形式解释了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具体会计处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而对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在该文中并未涉及。因此,本文是在应司长这篇文章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一下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所得税会计处理依据对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主要涉及两个准则:IFRS2(Share-basedPaymens)和IAS12(IncomeTaes)。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20年红宝书中,IFRS2中的ConsequentialamendmentstootherStandards中专门有一章“Taeffectsofshare-basedpaymenttransactions”讨论股权支付的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原则、方法以及大家不同的意见。而在IAS12最后的案例中,ele5-share-basedpaymenttransactions则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展现了股份支付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正如IFRS2的BC311所说,股份支付交易产生的费用能否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在所得税前扣除的金额是否和会计确认的费用一样以及所得税扣除的期间是否和会计确认费用的期间一致在不同的国家都不一样。因此,对于股权激励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一定要根据具体国家的税收规则来看。第1页共21页如果股份支付在会计上确认费用的期间与在所得税前能够扣除的期限不一致,根据IAS12,这就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根据准则要求,所有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都应该在预计未来可以在税前可抵扣的限度内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股权支付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与财务报表确认为费用的金额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对于股权支付的会计处理目标和税务处理目标不一样,他们的计量方法也会不一样。例如内在价值(intrinsvalue)主要用于股权激励的税务处理,而会计在计量中则需要关注激励工具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二内在价值+时间价值)。但是,对于股权激励所得税前扣除产生的税收利益是直接进入权益还是进入当期损益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有观点认为,既然股权激励的所得税扣除是来源于权益性交易,因此税收效应应该也进入权益科目。而另一类观点则认为,由于对于股权激励的所得税扣除只要是基于对雇员薪酬费用的税前扣除,雇员薪金费用是一个利润表项目。因此,股权激励的所有税收利益应该全部确认进入当期损益。也有观点认为,在会计确认为费用的限度内的所得税税前扣除利益应该确认为损益。而超过会计确认费用限度外的税前扣除利益应该进入权益。最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在ED2项目后,最终给出的股权激励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原则:1、如果股权支付所得税可以扣除的金额不高于其在会计上累积确认为费用的金额,则相关税收利益应在取得的期间在利润表层面确认为所得税收入;2、如果股权支付所得税可以扣除的金额超过其在会计上累积确认为费用的金额,则超过部分的税收利益应该在取得时直接确认进入权益。二、中国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企业所得税处理方法目前,对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都已经明确了。在应司长《浅析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中第二部分中也明确了:“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以较低价格向激励对象发行限制性股票,是为了获取其提供的服务而以其股份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该交易符合股份支付准则中对股份支付的定义,且以股份作为支付对价,符合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定义。按照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规定,上市公司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第2页共21页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员工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计量,在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才可行权的换取职工的服务的情况下,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但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年第18号)规定: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需待一定服务年限或者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下简称等待期)方可行权的。上市公司等待期内会计上计算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不得在对应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在股权激励计划可行权后,上市公司方可根据该股票实际行权时的公允价格与当年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及数量,计算确定作为当年上市公司工资薪金支出,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对于实际行权时的公允价格,18号公告也规定了以实际行权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确定。通过上面两段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和税法对于限制性股票的处理存在如下差异:1、会计需要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费用。但税法在此期间不能按会计确认费用税前扣除。2、会计按照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确认费用。但税收上最终是按照实际行权当时股票收盘价扣除激励对象支付的价款差额税前扣除。因此,总体上,税收是按照限制性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税前扣除的。3、在限制性股票等待期内,会计确认费用,但税收不能扣除,因此对于的所得税申报中需要做纳税调增。但在行权当期,由于税收扣除的金额大于当期会计确认的费用,需要做拿书调减。这里,我国企业所得税对于限制性股票的扣除基本是和个人所得税的处理保持一致。既激励对象何时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上就在那一期确认费用扣除。但是,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同于股票期限,我们在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中,企业所得税确认可以扣除的激励费用和个人所得税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不一样的,这个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中要注意:企业所得税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年第18号规定,上市公司因为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可以扣除的费用二本批次第3页共21页解禁股票当日市价X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X(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而在个人所得税上,根据国税函〔2021〕461号的规定: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二(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2X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X(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三、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所得税会计处理案例分析这里,我们对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案例就在基于应司长《浅析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的案例来探讨:例:甲公司为上市公司,采用授予职工限制性股票的形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年1月1日,公司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5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股自身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授予价格为每股8元。当日,500名管理人员出资认购了,总认购款项为40万元,甲公司履行了相关增资手续。甲公司估计该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5元。激励计划规定,这些管理人员从20年1月日起在甲公司连续服务3年的,所授予股票将于20年1月1日全部解锁;期间离职的,甲公司将按照原授予价格每股8元回购。20年1月1日至20年1月1日期间,所授予股票不得上市流通或转让;激励对象因获授限制性股票而取得的现金股利由公司代管,作为应付股利在解锁时向激励对象支付;对于未能解锁的限制性股票,公司在回购股票时应扣除激励对象已享有的该部分现金分红。20年度,20名管理人员离职,甲公司估计3年中离职的管理人员合计为75名,当年宣告发放20年度实现利润的分配,每股分配现金股利1元(限制性股票持有人享有同等分配权利);20年度,又有22名管理人员离职,甲公司将3年离职人员合计数调整为60人,当年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每股1.2元;20年度,甲公司将3年离职人员合计数调整为75人,当年年末实际有15名管理人员离职,当年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每股1.5元。假定离职人员都是在年末,且甲公司年度内对离第4页共21页职人员的估计不变。【注:案例直接引用自《浅析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应唯20)】。但是,应司长案例提供的信息还不足以我们进行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在进行股权激励所得税会计处理时,我们需要知道等待期内每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股票的收盘价以及限制性股票解禁当日股票收盘价:1、20年12月31日,该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为18元/股2、20年12月31日,该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为15元/股3、20年12月31日,该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为38元/股4、20年1月10日,44000股限制性股票解禁。解禁当日该股票收盘价为48元/股对于限制性股票在等待期内会计处理的问题,《浅析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应唯20)已经处理了,这里不再详述:(1)20年12月31日借:管理费用212500贷: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212500(2)20年12月31日借:管理费用227500贷: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227500(3)20年12月31日借:管理费用224500贷: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224500为了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我们需要知道限制性股票的内在价值:限制性股票内在价值=(股票收盘价-购买价)年份会计确认金额限制性股票数量每股限制性股票内在价值20212500第5页共21页4250010(18-8)20227500440007(15-8)202245004430020(38-8)204400030(38-8)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所得税会计处理:20年:会计当期确认的费用:212500限制性股票内在价值:10425001/3=141667由于税收上确认的限制性股票内在价值金额小于会计当期确认的费用。因此,所有税收利益应该进入当期损益(我们假设企业未来有足够所得可以扣除):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5417(14166725)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3541720年:会计累计确认的费用:440000限制性股票内在价值:7440002/3=205333由于限制性股票内在价值小于会计累计确认的费用,因此所有税收利益仍然是进入当期损益:进入当期损益的税收利益二(205333-141667)25=15917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917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5917第6页共21页20年:会计累计确认的费用:664500限制性股票内在价值:2044300=886000当年,由于限制性股票的内在价值大于了会计累计确认的费用,超过的部分应该直接进入权益:计入权益的金额:(886000-664500)25=55375进入当期损益的金额=66450025-35417-15917=114791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70166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14791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5537520年:限售股实际解禁年度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66125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537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21500(35417+15917+170166)限制性股票解禁当年所得税可以扣除金额=304400025=330000已经在损益表确认的所得税费用:166125剩余金额直接计入权益:163875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63875所得税费用166125篇二:公司高管人员所得的低税负设计方案公司高管人员所得的低税负设计方案(一)公司高管人员工资所得的低税负设计对于公司高管人员,其收入都很高,许多公司给高级人员每月支付较高的工资,到年终也有较高的年终奖金,针对这种情况,低税负设计的技巧是把公司高管的一年收入分成两部分:月工资和年终奖,准确划分好月工资和年终奖的比例。要么削减每月的部分工资,加到年终奖;要么削减部分年终奖,分摊到每个月的工资里去。这两种“削峰填谷”的操作要视企业给高管人员工资和年终奖的多少而进行权衡确定。第7页共21页[案例分析1:某公司高管人员收入第一种低税负设计的涉税分析](1)案情介绍20年,北京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李明一年收入600000元,每月收入45000元,年终奖为60000元,请问应如何进行抵税负设计,使李明税后收入最大化?(2)低税负设计前的税负分析:李明应纳个人所得税为: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45000—3500)又30%—2755=12450—2755=9695元。全年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9695义12=116340(元)。年终奖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60000・12=5000元,应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555元。应纳的个人所得税=60000义20%—555=1144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16340+11445=127785(元)。李明20年总的税后收入为:600000元一127785元=472215(元)(3)低税负设计方案:将原工资收入分为工资收入与年终奖金两部分,每月领工资28000元/月,一年的工资薪金合计为336000元,年终发奖金264000元,全年共计收入额仍为600000元。(4)低税负设计后的税负分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5]第9号)的规定,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终加薪,有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一,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七级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二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其二,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七级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第8页共21页税。计算公式: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经过低税负设计,李明工资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28000—3500)又25%—1005=6125—1005=5120元,全年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5120义12=61440(元)。李明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264000・12=220元,应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1005元。应纳的个人所得税=264000义25%—1005=6499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1440+64995=126435元。比低税负设计前节省127785-126435=1350(元)。李明20年总的税后收入为:600000元一126435元=473565(元),比低税负设计前,税后收入多473565—472215(元)=1350(元)。[案例分析2:某公司高管人员收入第二种低税负设计的涉税分析](1)案情介绍20年,北京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李明一年收入600000元,每月收入10000元,年终奖为480000元,请问应如何进行抵税负设计,使李明税后收入最大化?(2)低税负设计前的税负分析:李明应纳个人所得税为: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0—3500)又20%—555=1300—555=745元。全年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745义12=8940(元)。年终奖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80000-12=40000元,应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2755元。应纳的个人所得税=480000义30%—2755=14124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41245+8940=150185(元)。(3)低税负设计方案将原工资收入分为工资收入与年终奖金两部分,每月领工资30000元/月,一年的工资薪金合计为360000元,年终发奖金240000元,全年共计收入额仍为600000元。(4)低税负设计后的税负分析:经过纳税筹划,李明工资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第9页共21页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3500)又25%—1005=6625—1005=5620元,全年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5620义12=67440(元)。李明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240000・12=200元,应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1005元。应纳的个人所得税=240000义25%—1005=5899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7440+58995=126435元。比低税负设计前节省150185-126435=23750(元)。基于以上两个案例分析,该公司对高管人员年收入为600000元收入的工资薪酬设计方案有四种:第一种方案:月工资30000元,年终奖为240000元,总税负:126435元第二种方案:月工资10000元,年终奖为480000元,总税负:150185元第三种方案:月工资28000元,年终发奖金264000元,总税负:126435第四种方案:月工资45000元,年终奖为60000元,127785。在此四种工资薪酬设计方案中,税负最低的是方案一和方案三。在此,向会计人推荐一本财务管理全过程实战图书《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很值得一读。(二)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低税负设计股权激励主要可以分为股票期权激励和股票激励两种形式。根据税收政策的差异以及纳税筹划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结算方式,股权激励又可以分为以权益结算和以现金结算两种形式。以权益结算是指,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最终是以股份或其它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其最常用的工具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等;以现金结算是指,公司的激励方案最终是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或其他资产进行结算的,其最常用的工具有: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单位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21]5号)对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与股票期权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的规定进行了统一。即只要公司决定其股权激励计划采取以权益结算的方式,无论授予的是股票还是期权,其纳税规定都是一致。基于此,对股权激励的纳税筹划问题,主要探讨以权益结算的股权激励计划的纳税筹划和以现金结算的股权激励计划的纳税筹划。第10页共21页1、有关股权激励的涉税政策规定(1)取得股权激励工具,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等时的税收政策规定根据的规定,员工接受实施股票期权计划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时,除另有规定外(如期权本身在授予时即约定可以公开交易),一般不作为应税所得征税。也就是说,在授予股票期权时,一般是不产生纳税义务的。无论是授予股票期权还是直接授予股票,其纳税义务都是发生在真正取得股票时。即若直接授予股票,纳税义务马上发生;若授予股票期权,员工在接受实施股票期权计划时,不发生纳税义务,当员工行权时才发生纳税义务。根据《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21]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5]3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6]902号)的规定,员工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下同)的差额,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计算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公式为: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员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X股票数量其应纳税额为:应纳税额=(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X规定月份数。[案例分析3:某公司高管人员获得股票期权的个人所得税计算](1)案情介绍中国公民方先生为某公司雇员,每月工资8000元。20年该公司开始实施雇员持股激励,实行股票期权计划。20年6月28日,该公司授予方先生股票期权50000股,授予价2.5元/股;该期权无公开市场价格,并约定20年12月28日起方先生可以行权,行权前不得转让。20年12月28日方先生以授予价购买股票50000股,当日股票在上证交易所的公平价格6元/股。计算方先生股票期权行权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第11页共21页(2)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先生股票期权行权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0义(6—2.5)+6义10—105]X6=1120(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21〕461号)、财税[2021]5号、财税[205]35号文和国税函和06]902号文的规定,限制性股票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与股票期权所得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基本是一致的。即:①区别于所在月份其他工资薪金所得,单独计算。②应纳税额=(限制性股票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X规定月份数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二(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2X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X(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应纳税额=(限制性股票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X规定月份数上款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是指员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上款公式中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除以规定月份数后的商数,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所附税率表确定。[案例分析4:某公司高管取得限制性股票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计算](1)案情介绍甲为深圳证交所上市公司,2021年5月31日经股东大会通过一项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公司高管限制性股票。20年2月1日,根据该计划,2021年业绩达到授予条件,公司于当日按每股10元的价格授予公司总经理李美200股限制性股票,并收到李美2000元购股款。当日,李美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登记该股票,并且当日,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25元/股。根据计划规定,自授予日起至20年1月31日为禁售期。禁售期后3年内为解锁期,分两第12页共21页批解锁。第一批为20年5月31日,解锁50。第二批为20年5月31日,解锁剩余的50.20年5月31日,经考核符合解锁条件,公司对李经理10000股股票实行解禁。当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35元/股。李经理与20年10月15日将10000股票以40元/股的价格卖出。20年5月31日,经考核不符合解禁条件,公司根据计划实施惩罚性措施,从李经理处回购该部分股票注销,并将当初的购股款50000元返还给李经理。(2)涉及个人所得税计算限制性股票批准日期为2021年5月31日,授予日为20年2月1日。限制性股票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实际解锁日。20年5月31日,由于公司业绩符合要求,根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李经理的10000股限制性股票解禁,获得了在二级市场公开出售的权利。该日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纳税所得额=(25+35)+2X10000-2000X10000+200=2000应纳税额=(2000+12X25—1005)X12=37940由于限制性股票计划从实际批准日到禁售期结束至少是1年。因此,从实际批准日到实际解禁日肯定大于12个月。因此,这里“规定月份数”直接取12。20年10月15日将10000股票以40元/股的价格卖出。属于在深圳证交所公开交易股票取得的所得,目前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20年5月31日,由于经考核不符合解禁条件,李经理剩余的10000股限制性股票没有解禁,而是被公司回购注销了。其只是取得了当初的购股款返还,并没有取得任何形式的所得,因此,不需要纳税。另外,股票增值权仅是股票期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实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6〕902号)第四条所说的,即“凡取得股票期权的员工在行权日不实际买卖股票,而按行权日股票期权所指定股票的市场价与施权价之间的差额,直接从授权企业取得价差收益的,该项价差收益应作为员工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5〕35号)有关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基本一致的。[案例分析5:某公司高管取得股票增值权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计算]第13页共21页(1)案情介绍某上市公司实行股票增值权计划,经公司股东会决议,该公司给予总经理王某5万份的股票增值权,授予日为20年10月15日,授权价格为10元/股。行权限制期为20年10月15日至20年1月14日。同时,计划规定该股票增值权必须在20年1月15日~12月31日期间行权,过期作废。王某在行权日,如果股票当日收盘价高于授权日价格,公司直接将价差收益作为股票增值权所得给予王某。20年1月15日,王某行使1万份股票增值权,当时股票的收盘价为24元/股。20年5月31日,王某行使了剩余的4万份股票增值权,当时的股票收盘价为32元/股。篇三:公司高管人员所得的纳税筹划技巧公司高管人员所得的纳税筹划技巧目前,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率,许多公司都聘用高级管理人才,给予高管人员的收入形式有比公司内普通员工高得多的月工资、股票期权、年终一次性奖金和各种实物福利。如何进行税务筹划使高管人员的税负更低是许多高管人员关心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公司高管人员所得的纳税筹划技巧。(一)公司高管人员工资所得的纳税筹划技巧对于公司高管人员,其收入都很高,许多公司给高级人员每月支付较高的工资,到年终也有较高的年终奖金,针对这种情况,纳税筹划的技巧是把公司高管的一年收入分成两部分:月工资和年终奖,准确划分好月工资和年终奖的比例。要么削减每月的部分工资,加到年终奖;要么削减部分年终奖,分摊到每个月的工资里去。这两种“削峰填谷”的操作要视企业给高管人员工资和年终奖的多少而进行权衡确定。[案例1]2021年,北京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李明一年收入600000元,每月收入45000元,年终奖为60000元,请问应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分析](1)纳税筹划前的税负分析:李明应纳个人所得税为:第14页共21页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45000—20)*30%—3375=12900—3375=9525元。全年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9525义12=114300(元)。年终奖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60000・12=5000元,应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为15%,速算扣除数为125元。应纳的个人所得税=60000义15%—125=887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14300+8875=123175(元)。(2)纳税筹划方案:将原工资收入分为工资收入与年终奖金两部分,每月领工资28000元/月,一年的工资薪金合计为336000元,年终发奖金264000元,全年共计收入额仍为600000元。(3)纳税筹划后的税负分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5]第9号)的规定,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终加薪,有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一,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九级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二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其二,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九级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经过纳税筹划,李明工资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28000—20)*25%—1375=6500—1375=5125元,全年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5125义12=61500(元)。李明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第15页共21页264000・12=220元,应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1375元。应纳的个人所得税=264000义25%—1375=6462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1500+64625=117525元。比纳税筹划前节省123175-117525=5650(元)。[案例2]2021年,北京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李明一年收入600000元,每月收入10000元,年终奖为480000元,请问应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分析](1)纳税筹划前的税负分析:李明应纳个人所得税为: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0—20)*20%—375=1600—375=1225元。全年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1225义12=14700(元)。年终奖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80000-12=40000元,应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3375元。应纳的个人所得税=480000义30%—3375=14062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40625+14700=155325(元)。(2)纳税筹划方案:将原工资收入分为工资收入与年终奖金两部分,每月领工资30000元/月,一年的工资薪金合计为360000元,年终发奖金240000元,全年共计收入额仍为600000元。(3)纳税筹划后的税负分析:经过纳税筹划,李明工资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20)*25%—1375=7000—1375=5625元,全年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5625义12=67500(元)。李明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240000-12=200元,应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375元。应纳的个人所得税=240000义20%—375=4762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7500+47625=115125元。比纳税筹划前节省155325-115125=4020(元)。(三)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纳税筹划第16页共21页股权激励主要可以分为股票期权激励和股票激励两种形式。根据税收政策的差异以及纳税筹划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结算方式,股权激励又可以分为以权益结算和以现金结算两种形式。以权益结算是指,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最终是以股份或其它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其最常用的工具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等;以现金结算是指,公司的激励方案最终是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或其他资产进行结算的,其最常用的工具有: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单位等。《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21]5号)对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与股票期权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的规定进行了统一。即只要公司决定其股权激励计划采取以权益结算的方式,无论授予的是股票还是期权,其纳税规定都是一致。基于此,对股权激励的纳税筹划问题,主要探讨以权益结算的股权激励计划的纳税筹划和以现金结算的股权激励计划的纳税筹划。1、有关股权激励的涉税政策规定(1)取得股权激励工具,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等时的税收政策规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5]35号)的规定,员工接受实施股票期权计划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时,除另有规定外(如期权本身在授予时即约定可以公开交易),一般不作为应税所得征税。也就是说,在授予股票期权时,一般是不产生纳税义务的。无论是授予股票期权还是直接授予股票,其纳税义务都是发生在真正取得股票时。即若直接授予股票,纳税义务马上发生;若授予股票期权,员工在接受实施股票期权计划时,不发生纳税义务,当员工行权时才发生纳税义务。根据《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21]5号)和财税[205]35号的规定,员工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下同)的差额,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计算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公式为: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员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X股票数量第17页共21页其应纳税额为:应纳税额=(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X规定月份数。[案例1]中国公民方先生为某公司雇员,每月工资3000元。205年该公司开始实施雇员持股激励,实行股票期权计划。2021年6月28日,该公司授予方先生股票期权50000股,授予价2.5元/股;该期权无公开市场价格,并约定2021年12月28日起方先生可以行权,行权前不得转让。2021年12月28日方先生以授予价购买股票50000股,当日股票在上证交易所的公平价格6元/股。计算方先生股票期权行权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业务计算]方先生股票期权行权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0X(6—2.5)+6义25—1375]X6=35500(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21〕461号)、财税[2021]5号、财税[205]35号文和国税函和06]902号文的规定,限制性股票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与股票期权所得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基本是一致的。即:①区别于所在月份其他工资薪金所得,单独计算。②应纳税额=(限制性股票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X规定月份数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二(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2X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X(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应纳税额=(限制性股票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X规定月份数上款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是指员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上款公式中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除以规定月份第18页共21页数后的商数,对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所附税率表确定。[案例2]甲为深圳证交所上市公司,20年5月31日经股东大会通过一项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公司高管限制性股票。207年2月1日,根据该计划,20年业绩达到授予条件,公司于当日按每股10元的价格授予公司总经理李美200股限制性股票,并收到李美2000元购股款。当日,李美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登记该股票,并且当日,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25元/股。根据计划规定,自授予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为禁售期。禁售期后3年内为解锁期,分两批解锁。第一批为2021年5月31日,解锁50。第二批为2021年5月31日,解锁剩余的50.2021年5月31日,经考核符合解锁条件,公司对李经理10000股股票实行解禁。当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35元/股。李经理与2021年10月15日将10000股票以40元/股的价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诚信主题班会说》课件
- 《油脂加工》课件
- 《卓越绩效准则》课件
- 《黄金知识培训》课件
- 《细菌的噬菌体》课件
- 《第4课 与书为友 3 好书伴我成长》(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7 漏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5发现生长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教科版
- 《纽约城市规划》课件
- 《转基因技术及应用》课件
- 2024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试题中医知识题库及答案(共330题) (二)
- 2025-2030年中国反渗透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 (含答案)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 2025年山东省济宁高新区管委会“优才”招聘2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招聘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新课标Ⅰ卷(含部分解析)
- HCIA-AI H13-311 v3.5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实训4沥青路面渗水试验
- 市场调查 第三版 课件全套 夏学文 单元1-8 市场调查认知 - 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与评估
- 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