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_第1页
教育学-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_第2页
教育学-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_第3页
教育学-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_第4页
教育学-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中的经典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教育哲学命中:EducationasthePreparationofLive——“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塞)EducationasLife——“教育即生活”(杜威)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1

第一节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一、生活的概述(一)生活的概念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关。第一节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一2(二)生活的分类1.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将来的生活Thereisasaying:yesterdayishistory,tomorrowisamystery,buttodayisagift.Thatiswhyitiscalledthe“present”昨天已是历史,明天还是未知,只有今天是天赐的礼物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不可求,今日之日不可丢(二)生活的分类32.空间维度公共生活空间;私人生活空间2.空间维度4二、生活世界(德)胡塞尔:生活世界(德)哈贝马斯:交往世界(英)维特根斯坦:生活形式(德)海德格尔:日常共在世界(匈)赫勒:日常生活世界(法)列菲弗尔德: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美)罗蒂:以族为中心的人群共同体的生活世界(法)布迪厄:游戏空间(德)马克思:实践哲学二、生活世界5生活世界: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不是主客体分离的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世界;不是文本化的符号世界,而是生动鲜活的意义世界人的价值、人的意义生活世界:6三、学生生活学生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不仅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包含学生身在其中的交往与理解。三、学生生活7(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辈群体生活及社会文化生活1.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特性:基础性;持久性优势: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有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负面影响: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有其局限性(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辈群体生活及社会文化生活82.学校生活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是一种规范的生活。特性:强制性一,强制与同龄学生共同生活;二,强制遵守家庭中所没有的行为规则;三,强制把学习活动与游戏及娱乐活动截然区分,在学校中,学生不感兴趣的要学习,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却不能自由地学习;四,学生不断地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各种评价,这种不断进行的评价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2.学校生活9&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家庭生活: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学校生活: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首先要求学校生活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信赖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滥施形象权威,忽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那么教育效果势必大受影响;其次,在制度化的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生活得到积极的关注;第三,学校生活必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发挥家庭生活的教育优势。否则,学校的教育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就会下降或无法保证。&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103.同辈群体生活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体。学生同辈群体主要指学生的非正式群体。主要特征: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及其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功能:保护功能;发展功能保护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可以使学生个体少受或免受成人世界的伤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发展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影响:积极;消极3.同辈群体生活11&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同辈群体生活:民主平等、互助合作、自由表达学校生活:权威与不平等、互相竞争、有限表达&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学校要区分同辈群体生活的性质,发挥其积极影响。&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124.社会文化生活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可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交往空间和范围,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社会生活又是鱼龙混杂的。4.社会文化生活13&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社会文化生活:广泛灵活、多元性、丰富、煽情学校生活: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更多强调学习活动。&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应正视二者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14(二)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1.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是每天面对的真实的人和具体的事,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同辈群体生活。2.虚拟生活网络世界(二)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15(三)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1.日常生活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内的周而复始的生活。特性:自然性;整体性2.制度化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规范生活,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校生活。特性:强制性;功利性(三)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16

第二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一、学校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1.原因: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价值、规范,存在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社会生活中常与学校生活中经历的发生矛盾,学生面临各种适应性的困难。2.两种认识把学校生活理想化;只看到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总相信外面生活很精彩。第二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一、学校生活环境差17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四种: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181.攻击

受挫者把攻击直接指向使其受挫的人或事。由于受挫后,引起内心的愤怒、怨恨,表现出怒目而视,反唇相讥破口大骂,讽刺挖苦、打击他人。有时寻找“出气筒”把“气”出到无关的人或物上去。

2.退缩

一般来讲,大多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融洽相处,一起玩耍,但是有些孩子,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玩,这种现象称之为“儿童退缩行为”多见于5-7岁的儿童。社会性退缩又称儿童社交敏感性障碍,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并达到异常程度。隶属于心理学。1.攻击193.焦虑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4.恐惧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恐惧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3.焦虑20三、当前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学校、家庭教育,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及其社会问题是主要原因。直接诱因:影片中暴力镜头过多过滥。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当代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影响极大。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摆阔气、贪图享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4.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倾向—吸毒;网络欺凌;不良短信三、当前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21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社会1.社会规范失控2.文化的商品化整个文化娱乐市场呈现出低俗化倾向3.城市化的影响社会控制力削弱,个人空间结构与社会心理变化4.价值观多元观5.人口流动影响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22(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1.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2.学校指导思想的偏差3.个别教师素质差导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紧张4.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23(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两方面:“四过现象”;“教育真空现象”家庭结构裂变: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破裂家庭(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24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一)心理学解释1、“心理缺陷说”: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文化失调所造成的。2、“挫折—侵犯说”:认为越轨行动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侵犯的强度与挫折强度有关。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25(二)社会学解释1.结构模式——从社会结构和文化角度1)差异交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控制缺乏说: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3)失范说: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4)手段—目标说:社会文化为每个人制定了合法目标,但在结构上并未每个人提供合法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人产生挫折、紧张,就会采用非法手段。5)亚文化群理论:亚文化(其产生由于社会化过程不完善、不适当,在下层阶级居住区形成)群所具有和维护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与主流文化相抵制。(二)社会学解释262.过程模式以“标签论”为代表。互动理论探讨越轨—犯罪的过程。失范是一种政治现象,权力决定一切。必须改造社会关系,而非失范者。失范和控制失范是相互联系的。2.过程模式27(三)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把学生失范行为分为:1.目的型失范行为:目的是理性的,手段是违规甚至是违法的。2.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观念与教育主导观念背离。3.情感型失范行为:行为目的是个体需求型。4.传统型失范行为:仅因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三)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把学生失范行为分28第三节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受制约于多种因素:社会大背景、学校背景、学生自身(一)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年龄和年级水平(负相关);性别差异(女>男);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相关);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成绩(正相关)(二)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在开放性学校中,学生积极性比传统学校高。第三节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29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一)重要他人的概念Mills提出的,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二)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1、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同的重要他人。2、受年龄阶段的影响(家长—教师—同伴—不存在的);还因学生的社会属性不同3、往往会有层面差异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30(三)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与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区别:具体人物VS社会知名人物;双向VS单向;所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VS突发的、短暂的、刻骨铭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三)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31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一)学习压力的含义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压力源)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压力体验)个体的反应;(压力反应)(二)学习压力的现状——主要来自考试、作业量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32(三)学习压力的影响1.“恐学症”——中小学生大量流失——影响我国劳动者素质、民族素质的提高。2.心理疾患:适应环境不良,人际关系不好;情绪轻度抑郁;人格障碍(四)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导致学习压力的原因:1.环境因素(分流教育制度;家庭)2.个体身心素质因素(三)学习压力的影响33第四节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一、什么是知识1.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2.石中英:原始知识型(神话知识型);古代知识型(形而上学知识型);现代知识型(科学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3.尼勒:天启的知识;直觉的知识;理性的知识;经验的知识;权威的知识第四节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一、什么是知识34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18世纪60年代,知识的道德价值知识的经济价值1859年,(英)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答案: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教科书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教书匠”,主要任务是教书。具有功利价值的知识受到重视;而人类的情感、价值和精神的力量、道德的意义受到忽视弊端:1)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人的成长中的意义逐渐降低;2)科学知识培养的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需要。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352.二战后,出现“全球问题”20世纪70年代,协调发展模式、文化价值重构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的提出。1972年,《学会生存》——“培养完人”1990年3月,泰国宗迪恩“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的副标题是“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宗旨必须由“教书”向“育人”转变。2.二战后,出现“全球问题”36三、生活经验学校教育的确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注意。但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生活经验均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经验。杜威的经验论;胡塞尔的现象学;狄尔泰的精神世界三、生活经验37四、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1.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思潮的产生;2.20世纪70年代《学会生存》率先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3.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终身学习思潮的发展:1)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2)日本的教育改革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1987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方略》第一条就是“完善终身学习体系”。3)198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提出“学会怎样学习”“学习将成为一个终生的过程;学校再也不是一个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四、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38第五节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一、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一)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1.西方哲学的转向西方传统哲学的知识观——主客体分离西方近代哲学的知识观——科学知识局限的暴露西方现代哲学的知识观——生活高于知识,知识必须以生活为基础第五节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一、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与可392.杜威与陶行知的“生活”与“教育”理论杜威: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2.杜威与陶行知的“生活”与“教育”理论403.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4.提高师生生活质量的需要(二)教育回归生活的可能性1.理论的可能性2.实践的可能性3.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41二、学校该如何做(一)重建教育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课程与教材观——逐渐贴近学生生活,由经验型课程向体验型课程过渡;教师观——从“发号施令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成长者”;学生观——从“知识的容器”转变为“有主体性的人”师生观——从“上下级关系、权威与服从关系”转变为“合作者”的关系教学观——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时空观——充满生活气息、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二、学校该如何做42(二)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1.解放儿童;2.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3.让课堂融入生活(二)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43(三)学校重心的转移1、学校教育实践重心的转变1)让学生从受到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2)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3)重建校园文化(三)学校重心的转移442、学校教育目的的转变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辨证关系;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2、学校教育目的的转变452)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全新任务: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2)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46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中的经典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教育哲学命中:EducationasthePreparationofLive——“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塞)EducationasLife——“教育即生活”(杜威)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47

第一节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一、生活的概述(一)生活的概念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关。第一节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一48(二)生活的分类1.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将来的生活Thereisasaying:yesterdayishistory,tomorrowisamystery,buttodayisagift.Thatiswhyitiscalledthe“present”昨天已是历史,明天还是未知,只有今天是天赐的礼物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不可求,今日之日不可丢(二)生活的分类492.空间维度公共生活空间;私人生活空间2.空间维度50二、生活世界(德)胡塞尔:生活世界(德)哈贝马斯:交往世界(英)维特根斯坦:生活形式(德)海德格尔:日常共在世界(匈)赫勒:日常生活世界(法)列菲弗尔德: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美)罗蒂:以族为中心的人群共同体的生活世界(法)布迪厄:游戏空间(德)马克思:实践哲学二、生活世界51生活世界: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不是主客体分离的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世界;不是文本化的符号世界,而是生动鲜活的意义世界人的价值、人的意义生活世界:52三、学生生活学生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不仅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包含学生身在其中的交往与理解。三、学生生活53(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辈群体生活及社会文化生活1.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特性:基础性;持久性优势: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有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负面影响: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有其局限性(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辈群体生活及社会文化生活542.学校生活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是一种规范的生活。特性:强制性一,强制与同龄学生共同生活;二,强制遵守家庭中所没有的行为规则;三,强制把学习活动与游戏及娱乐活动截然区分,在学校中,学生不感兴趣的要学习,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却不能自由地学习;四,学生不断地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各种评价,这种不断进行的评价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2.学校生活55&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家庭生活: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学校生活: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首先要求学校生活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信赖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滥施形象权威,忽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那么教育效果势必大受影响;其次,在制度化的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生活得到积极的关注;第三,学校生活必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发挥家庭生活的教育优势。否则,学校的教育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就会下降或无法保证。&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563.同辈群体生活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体。学生同辈群体主要指学生的非正式群体。主要特征: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及其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功能:保护功能;发展功能保护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可以使学生个体少受或免受成人世界的伤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发展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影响:积极;消极3.同辈群体生活57&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同辈群体生活:民主平等、互助合作、自由表达学校生活:权威与不平等、互相竞争、有限表达&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学校要区分同辈群体生活的性质,发挥其积极影响。&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584.社会文化生活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可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交往空间和范围,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社会生活又是鱼龙混杂的。4.社会文化生活59&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社会文化生活:广泛灵活、多元性、丰富、煽情学校生活: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更多强调学习活动。&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应正视二者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60(二)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1.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是每天面对的真实的人和具体的事,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同辈群体生活。2.虚拟生活网络世界(二)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61(三)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1.日常生活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内的周而复始的生活。特性:自然性;整体性2.制度化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规范生活,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校生活。特性:强制性;功利性(三)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62

第二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一、学校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1.原因: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价值、规范,存在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社会生活中常与学校生活中经历的发生矛盾,学生面临各种适应性的困难。2.两种认识把学校生活理想化;只看到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总相信外面生活很精彩。第二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一、学校生活环境差63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四种: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641.攻击

受挫者把攻击直接指向使其受挫的人或事。由于受挫后,引起内心的愤怒、怨恨,表现出怒目而视,反唇相讥破口大骂,讽刺挖苦、打击他人。有时寻找“出气筒”把“气”出到无关的人或物上去。

2.退缩

一般来讲,大多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融洽相处,一起玩耍,但是有些孩子,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玩,这种现象称之为“儿童退缩行为”多见于5-7岁的儿童。社会性退缩又称儿童社交敏感性障碍,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并达到异常程度。隶属于心理学。1.攻击653.焦虑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4.恐惧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恐惧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3.焦虑66三、当前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学校、家庭教育,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及其社会问题是主要原因。直接诱因:影片中暴力镜头过多过滥。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当代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影响极大。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摆阔气、贪图享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4.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倾向—吸毒;网络欺凌;不良短信三、当前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67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社会1.社会规范失控2.文化的商品化整个文化娱乐市场呈现出低俗化倾向3.城市化的影响社会控制力削弱,个人空间结构与社会心理变化4.价值观多元观5.人口流动影响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68(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1.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2.学校指导思想的偏差3.个别教师素质差导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紧张4.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69(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两方面:“四过现象”;“教育真空现象”家庭结构裂变: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破裂家庭(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70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一)心理学解释1、“心理缺陷说”: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文化失调所造成的。2、“挫折—侵犯说”:认为越轨行动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侵犯的强度与挫折强度有关。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71(二)社会学解释1.结构模式——从社会结构和文化角度1)差异交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控制缺乏说: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3)失范说: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4)手段—目标说:社会文化为每个人制定了合法目标,但在结构上并未每个人提供合法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人产生挫折、紧张,就会采用非法手段。5)亚文化群理论:亚文化(其产生由于社会化过程不完善、不适当,在下层阶级居住区形成)群所具有和维护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与主流文化相抵制。(二)社会学解释722.过程模式以“标签论”为代表。互动理论探讨越轨—犯罪的过程。失范是一种政治现象,权力决定一切。必须改造社会关系,而非失范者。失范和控制失范是相互联系的。2.过程模式73(三)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把学生失范行为分为:1.目的型失范行为:目的是理性的,手段是违规甚至是违法的。2.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观念与教育主导观念背离。3.情感型失范行为:行为目的是个体需求型。4.传统型失范行为:仅因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三)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把学生失范行为分74第三节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受制约于多种因素:社会大背景、学校背景、学生自身(一)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年龄和年级水平(负相关);性别差异(女>男);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相关);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成绩(正相关)(二)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在开放性学校中,学生积极性比传统学校高。第三节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75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一)重要他人的概念Mills提出的,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二)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1、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同的重要他人。2、受年龄阶段的影响(家长—教师—同伴—不存在的);还因学生的社会属性不同3、往往会有层面差异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76(三)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与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区别:具体人物VS社会知名人物;双向VS单向;所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VS突发的、短暂的、刻骨铭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三)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77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一)学习压力的含义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压力源)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压力体验)个体的反应;(压力反应)(二)学习压力的现状——主要来自考试、作业量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78(三)学习压力的影响1.“恐学症”——中小学生大量流失——影响我国劳动者素质、民族素质的提高。2.心理疾患:适应环境不良,人际关系不好;情绪轻度抑郁;人格障碍(四)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导致学习压力的原因:1.环境因素(分流教育制度;家庭)2.个体身心素质因素(三)学习压力的影响79第四节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一、什么是知识1.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2.石中英:原始知识型(神话知识型);古代知识型(形而上学知识型);现代知识型(科学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3.尼勒:天启的知识;直觉的知识;理性的知识;经验的知识;权威的知识第四节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一、什么是知识80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18世纪60年代,知识的道德价值知识的经济价值1859年,(英)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答案: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教科书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教书匠”,主要任务是教书。具有功利价值的知识受到重视;而人类的情感、价值和精神的力量、道德的意义受到忽视弊端:1)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人的成长中的意义逐渐降低;2)科学知识培养的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需要。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812.二战后,出现“全球问题”20世纪70年代,协调发展模式、文化价值重构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的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