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5_第1页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5_第2页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5_第3页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5_第4页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同学们,这些对联说的是谁呢?杜甫杜甫回顾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1.读书和壮游时期。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有“致君尧舜”的理想,代表作《望岳》。2.长安十年时期。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乐观坦荡变地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3.战乱流离时期。“安史之乱”,他携家人受冻挨饿,避难流亡,经历了国破家亡。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达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贫困交加,生活窘迫。江舟飘零。代表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登高》等。杜甫的创作历程春

望杜

甫朗读诗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理解诗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指都城长安。破:残破,破败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深:茂盛,茂密。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时事。别:离别。

感伤时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连三月:连续数月。抵:值,相当。

战事接连数月,一封家书值万两黄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轻刮,抓挠。浑:简直。不胜簪: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满头白发而今越挠越稀疏,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朗读诗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国都沦陷,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了解背景探究诗歌1、本诗题目为《春望》,哪些诗句写的是“望”的内容?“望”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心情是怎样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都、山河、城、草木、花鸟悲伤难过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内涵?”望见京城长安破败之景。盼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希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期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望:有望见、看见;盼望、期望之意。3、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和“深”字的深刻含义。

①“国”字后加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

②“草木”后缀一个“深”,描绘出了乱草遍地,人烟稀少的荒芜之状,令人满目凄然。

③“破”“深”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这些景物的描写,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春天的长安城内竟会草木疯长,那以前和平年代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景象?

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声喧哗,一派繁荣的景象。

为何出现如此景象?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安史之乱”使得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杜甫也被叛军抓到了长安,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诗人因感慨时事痛恨离别,看见花开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惊心;

以花、鸟拟人,花感慨时事而落泪,鸟痛恨离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示例(1):赞成第一种。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示例(2):赞成第二种。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烘托诗人心情。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话作简要评析。

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尤为珍贵,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6、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炼字或描写)

炼字:

“白头”是为愁所致;“搔”白头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是诗人心中愁苦的外在表现;“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描写:

这两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用“白头”“搔”“不胜簪”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忧时伤国,思念家人的情感。

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这一细节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全诗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描写了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感情。诗歌总结

杜甫心系国家,胸怀天下,他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他那忧国忧民的精神却耸立在巍峨的峰顶,让天下人敬仰。诗歌总结

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诗歌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含蓄地传达出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