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练习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练习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练习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练习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复习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练习选择题1.2019年是马克思诞辰201周年。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诞生的标志是()A.《人民宪章》的发表B.巴黎公社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十月革命2.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英国宪章运动B.《共产党宣言》发表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3.1917年7月,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带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是()A.列宁B.斯大林C.彼得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4.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A.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B.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C.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D.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5.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6.下列图中数据可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A新经济政策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D赫鲁晓夫改革7.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兴建了6000多个大企业,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B.建立斯大林模式C.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8.数据是政策的反映,引起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户数及比例年代192919301937户数(百万户)1.06.018.5占农户总数(%)3.923.693.0A.发展商品经济B.实行农业集体化C.优先发展重工业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9.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破坏B、农业集体化的实行C、德国法西斯的进攻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0.对于20世纪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的特点是()A、全面实施市场经济B、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多党制代替一党制11.《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开展工业化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D.西方国家的封锁12.关于赫鲁晓夫改革,苏联某历史学家曾说过:“赫鲁晓夫未能逃脱无限权力和过分赞扬的腐蚀作用。”这说明改革期间()A.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仍未改变B.赫鲁晓夫的改革意志不坚定C.改革受到了重重阻力D.权力和赞扬会腐蚀人13.历史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20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实质理解正确的是()A.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B.各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C.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14.“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是毛泽东在革命生活中撰写的,这些文章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推动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开端C.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D.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三篇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1)材料一所列的是哪两位杰出人物?他们在哪一年发表了什么重要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2)材料二所指李大钊发表三篇文章时的国际背景是什么?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什么运动?(3)结合材料三,分别列举中国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探索出适合国情的道路。(不阐释,各写一例即可)18.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世界通史》第三编苏联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时取得了什么成就?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缺陷?材料二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3)材料三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4)综上所述,从中苏工业化建设的得失中,你得到什么认识?19、中苏两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结局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大国崛起》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材料二(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三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这种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它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材料四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僵化的模式导致了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勃勃,就中苏社会主义建设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5CCABB6-10CDBBC11-16AABDDB17、(1)人物: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2)国际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运动:新文化运动。(3)革命时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或放弃攻打中心城市,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言之有理即可)18、(1)成就: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缺陷:工业化是围绕发展重工业进行的,即重工业畸形发展,而农业和轻工业几乎无从发展,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2)成就: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问题: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19、(1)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