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教案设计_第1页
小学数学的教案设计_第2页
小学数学的教案设计_第3页
小学数学的教案设计_第4页
小学数学的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31-小学数学的教案设计学校数学教案设计范文10篇

在数学课中,老师要紧紧围绕重要的学问点去思索问题,使同学有明确的学问追求目标。每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之前都应当写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学校数学教案设计”,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710427学校数学教案设计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娴熟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详细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

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

(1)x2=4(2)(x-2)2=7

提问1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问2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别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

(同学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7x

(老师点评)略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同学总结,老师点评).

(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假如q≥0,方程的根是x=-p±q;假如q0,方程无实根.

二、探究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0(2)ax2+bx+3=0

假如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自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方程肯定有解吗?什么状况下有解?)

分析:由于前面详细数字已做得许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详细数字,依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始终推下去.

解:移项,得:ax2+bx=-c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

配方,得:x2+bax+(b2a)2=-ca+(b2a)2

即(x+b2a)2=b2-4ac4a2

∵4a20,当b2-4ac≥0时,b2-4ac4a2≥0

∴(x+b2a)2=(b2-4ac2a)2

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

即x=-b±b2-4ac2a

∴x1=-b+b2-4ac2a,x2=-b-b2-4ac2a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公式的理解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例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x-1=0(2)x2+1.5=-3x

(3)x2-2x+12=0(4)4x2-3x+2=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补:(5)(x-2)(3x-5)=0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2页练习1.(1)(3)(5)或(2)(4)(6).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把握:

(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留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留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

(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习题4

#710519学校数学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敏捷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是敏捷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敏捷地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7的例2是使同学观看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

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留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终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全部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老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准时地订正同学做题时消失的错误,使同学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转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转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不转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

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与相等吗?为什么?

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同学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

P7例2.填空:

[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P11例3.约分:

[分析]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P11例4.通分:

[分析]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全部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710516学校数学教案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娴熟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娴熟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娴熟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很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讨论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分.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不要在列方程时耽搁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索]让同学自己依次填出:,,,.为下面的[观看]供应详细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发觉,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很多类似之处,讨论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同学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分.

盼望老师留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全部的分数.

2.P5[思索]引发同学思索分式的分母应满意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留意只有满意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才有意义.

3.P5例1填空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转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同学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4.P12[拓广探究]中第13题提到了“在什么条件下,分式的值为0?”,下面补充的例2为了同学更全面地体验分式的值为0时,必需同时满意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两个条件得到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才是这一类题目的解.

四、课堂引入

1.让同学填写P4[思索],同学自己依次填出:,,,.

2.同学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3.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假如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同学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同学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3)

[分析]分式的值为0时,必需同时满意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1)m=0(2)m=2(3)m=1

六、随堂练习

1.推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2.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3)

3.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2.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3.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分式:,,

2.(1)x≠-2(2)x≠(3)x≠±2

3.(1)x=-7(2)x=0(3)x=-1

七、1.18x,,a+b,,;整式:8x,a+b,;

分式:,

2.X=3.x=-1

#710517学校数学教案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敏捷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是敏捷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敏捷地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7的例2是使同学观看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

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留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终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全部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老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准时地订正同学做题时消失的错误,使同学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转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转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不转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

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与相等吗?为什么?

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同学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

P7例2.填空:

[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P11例3.约分:

[分析]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P11例4.通分:

[分析]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全部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补充)例5.不转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

[分析]每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都有自己的符号,其中两个符号同时转变,分式的值不变.

解:=,=,=,=,=。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2)=

(3)=(4)=

2.约分:

(1)(2)(3)(4)

3.通分:

(1)和(2)和

(3)和(4)和

4.不转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2)(3)(4)

七、课后练习

1.推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

(1)=(2)=

(3)=0

2.通分:

(1)和(2)和

3.不转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

(1)(2)

八、答案:

六、1.(1)2x(2)4b(3)bn+n(4)x+y

2.(1)(2)(3)(4)-2(x-y)2

3.通分:

(1)=,=

(2)=,=

(3)==

(4)==

4.(1)(2)(3)(4)

#710253学校数学教案设计5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二、新授: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角都是60°;三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假如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留意:推论1是判定一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方法.推论2说明在等腰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角是600,不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就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3.由同学解答课本148页的例子;

4.补充: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DB⊥BC于B,

∠ABC=120o,求证:AB=2BC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ABD=30o,如能构造有一个锐角是30o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是AB,30o角所对的边是与BC相等的线段,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710520学校数学教案设计6

一、学习目标: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究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

(一)回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二)同学动手,探究新课

1.计算下列各式:

(1)(am+bm)÷m(2)(a2+ab)÷a(3)(4x2y+2xy2)÷2xy.

2.提问:①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②还有什么发觉吗?

(三)总结法则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_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商______

2.本质: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______________

四、精讲精练

例:(1)(12a3-6a2+3a)÷3a;(2)(21x4y3-35x3y2+7x2y2)÷(-7x2y);

(3)[(x+y)2-y(2x+y)-8x]÷2x(4)(-6a3b3+8a2b4+10a2b3+2ab2)÷(-2ab2)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留意:

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留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

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讨论整除的状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

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

D、要留意运算挨次,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挨次进行.

E、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第三十四学时:14.2.1平方差公式

一、学习目标:1.经受探究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洁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敏捷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学习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22×1999(2)998×1002

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x+1)(x-1)(2)(m+2)(m-2)

(3)(2x+1)(2x-1)(4)(x+5y)(x-5y)

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b)(a-b)=a2-b2

四、精讲精练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2)(3x-2)(2)(b+2a)(2a-b)(3)(-x+2y)(-x-2y)

例2:计算:

(1)102×98(2)(y+2)(y-2)-(y-1)(y+5)

随堂练习

计算:

(1)(a+b)(-b+a)(2)(-a-b)(a-b)(3)(3a+2b)(3a-2b)

(4)(a5-b2)(a5+b2)(5)(a+2b+2c)(a+2b-2c)(6)(a-b)(a+b)(a2+b2)

五、小结:(a+b)(a-b)=a2-b2

第三十五学时:4.2.2.完全平方公式(一)

一、学习目标: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

二、重点难点:

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敏捷应用

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敏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合作学习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一位老人特别喜爱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款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塘,…

(1)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2)其次天有b个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3)第三天这(a+b)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

Ⅱ.导入新课

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觉什么规律?

(1)(p+1)2=(p+1)(p+1)=_______;(2)(m+2)2=_______;

(3)(p-1)2=(p-1)(p-1)=________;(4)(m-2)2=________;

(5)(a+b)2=________;(6)(a-b)2=________.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个数的积的二倍的2倍.

(a+b)2=a2+2ab+b2(a-b)2=a2-2ab+b2

四、精讲精练

例1、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4m+n)2(2)(y-)2(3)(-a-b)2(4)(b-a)2

例2、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022(2)992

#710428学校数学教案设计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七巧板

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奇妙的了。

2、导入: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熟悉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同学宠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同学的学习热忱。】

二、尝摸索索建立模型

(一)认一认形成表象

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转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贴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感知特征

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

师: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查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其实在我们四周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

(三)做一做探究特征

1、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边形,现在你能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在小组里沟通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班级里汇报。

3、刚才同学们胜利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觉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觉的?(小组沟通)

4、全班沟通,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同学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里通过认平行四边形、找平行四边形和做平行四边形,使同学经受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同学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四)练一练巩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画一画熟悉高、底

1、出示例题,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同学在自制的图上画)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2、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同学看书)

4、这样的高能画多少条呢?为什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机动)

5、教学“试一试”。(同学各自量,沟通时强调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6、画高(想想做做第5题)(提示同学画上直角标记)

三、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第3题:拼一拼、移一移,说说怎样移的?

第4题引入:木匠张师傅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成两部分,拼成一张长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张师傅,该怎么锯呢?想试试吗?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课前做好,课上活动。)

(1)师拿出自做的长方形,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发觉了什么?师做生观看,相互沟通。

(2)推断: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小组沟通然后再说理由,此时老师可问同学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特别)特别在哪了?

(3)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再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向里推。看你发觉了什么?

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觉得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不稳定性、简单变形)

(4)特性的应用

师:平行四边形简单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些例子吗?(同学举例后阅读教科书P45“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长

1、师: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们学过的图形。

3、查找平行四边形简单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扩展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课内课外亲密结合。课结束时,布置实践作业,要同学查找平行四边形简单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同学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生活联系起来,使同学感受到课堂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生活中时时到处离不开数学,增加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和有用性。】

#528905学校数学教案设计8

教学内容:

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同学进行练习,使同学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挨次,引导同学进一步熟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挨次。

2、引导同学进一步熟悉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熟悉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同学娴熟把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挨次。

3、通过练习,进展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4、培育同学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同学娴熟把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挨次,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预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挨次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同学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同学独自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留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同学独自完成,同学互判。(留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同学独自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同学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知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同学独自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廉价,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廉价。答:男生买的饮料廉价。答:男生买的饮料廉价。

再算每瓶廉价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每瓶廉价1元。

6、(1)引导同学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知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自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沟通

d.小组汇报,全班沟通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依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沟通合作)

8、数学嬉戏

数学嬉戏:“24点”,嬉戏前说清嬉戏规章,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嬉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肯定要记清运算挨次。

#528903学校数学教案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并把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挨次,自主、娴熟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养成仔细审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同学把握混合运算挨次,能娴熟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关心同学利用学问的迁移,探究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挨次是什么?

使同学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挨次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同学练习,指名板演。

2、今日我们连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请同学读题,老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当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同学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这样列式应当先算什么?应当按怎样的运算挨次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

(2)同学分小组争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当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学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同学在书上独自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当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挨次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挨次是怎样的吗?使同学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同学独自完成,展现个别同学作业。

留意强调运算挨次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挨次,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同学先列式解答,再沟通、汇报思索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