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案_第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案_第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案_第3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案_第4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25-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带来学校五班级数学教案7篇,盼望大家喜爱。

学校五班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依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能正确的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肯定的小数数位。

3、会把较大的整整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再求近似值。

教学重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

使同学能够区分求近似数与改写求精确     数的方法。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精确     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在商店买菜时,电子秤上显示总价是7.53元,而营业员只收我们7元5角。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要知道它的近似数即可,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川、数的近似数)。

二、自主控究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课件出示豆豆测量身高的情景图)

师:读情景.图,你能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吗?.

生1: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

生2:已知信息是豆豆的身高是0.984m,亮亮说:“豆豆身高约是0.98m。”红红说:“豆豆身高约1m”。

师:对于上面的已知信息,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b“豆豆的身高是O.984m”,这里的0.984m,是测量时精确到毫米得到的。

生2:“豆豆高约0.98m”,这里的0.98是精确到厘米得到的。

生3:“豆豆高约1m”,这里的l是精确到米得到的。

师:为什么会消失上面不同韵结果呢?

生:0.98和1都是0.984按不同要求取的近似数。

师:取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到的方法是什么?

生:我们取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时,用到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

师:对,“四舍五入”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小数取近似数。

师: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争论一下,0.984m是如何得到0.98的?

(小组争论,全班沟通)

生:“豆豆高约是0.98m”,这里的0.98m是把豆豆身高0.984m保留两位小数得到酌结果。

师:它是如何取的两位小数?

生:按要求把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时,一般要看到千分位,假如千分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就要向百分位进1,假如千分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

0.984≈O.98(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千分位上的4小于5,所以舍去。

师:“豆豆高约lm”,这里的lm是把0.984m保留整数得到的结果。一个小数怎样才能保留整数呢?

生:一个小数,假如保留整数,就要看这个小数的非常位,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0.984m-≈lm。

师:假如0.984m保留一位小数,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把0.984m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到百分位,百分位上是8,大于5,就要向非常位进1,非常位上是9,9+1=10,接着向个位进1,个位上0+1=1,所以0.984m保留一位小数是1.0m。

0.984≈1.0(保留一位小数),百分位上8大于5,向前一位迸1。

师:后面的0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不能,由于要是省略就变成精确到整数部分的个位了。

2、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师:读图,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生: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384400km。

师:384400km,数据比较大,书写起来也不方面,你能把它改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吗?

(小组争论,全班沟通)

生: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00,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然后点上小数点。

师:你会表示吗?

生:384400km=38.44km

师:上面的改写方法正确吗?

生:不正确,由于384400和38.44根本就不相等。

师:那怎么办呢?谁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38.44的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由于把384400变为38.44缩小到了原数的而1/10000。

师:好,上面的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师:读情景图,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已知木星距离太阳778330000km。

生2:所要解答的问题是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师: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上面是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个问题是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且还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师: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和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把大数改写成一个用小数表示的数,所以都应当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

师:改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那么改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几位呢?

生:应当是八位,然后加“亿”字。

师:好!同学们真聪慧,用自己的思维,类推了把一个数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你能写出改写过程吗?

(同学独自尝试,全班投影展现)

778330000千米=7.7833亿千米

师生总结方法: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师;假如保留一位小数,你会吗?

生: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三、控究结果汇报

师: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有哪些需要留意的地方?

(小组争论,汇报沟通).

生: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到非常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非常位,要看到百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到千分位……

师: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怎么办呢?

生: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是不能省略的。

师:如何把一个较大的数改成以“万”或者“亿”为单位的数?

(小组争论,全班沟通)

师生总结: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时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加上“万”字。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时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加上“亿”字。

师:改写时,需要留意什么?

生:在改写的过程中,不要把单位“万”“亿”丢掉。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类似,都是采纳“四舍五入”法。

生2: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写起数来就简洁多了,这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思想。

师:小数的近似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类似的数,你们课下去找一找,看看它们都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让我们在发觉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我们的亲密联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同学能够在学问、力量、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习方法上有所收获】

板字设计:

例1:0.984保留两位小数0.984保留一位小数0.984保留整数

0.984≈0.980.984≈1.00.984≈1

↑↑↑

小于5,舍去大于5,向前一位进1大于5,向前一位进1

例2例3

142800千米=14.28万千米778330000=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学校五班级数学教案篇2

一、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的相关内容: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简洁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数的再熟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通分、分数大小比较。

后续的相关内容:本册第五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加减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十册: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二、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策略

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教材通过创设详细的问题情境,丰富同学对分数的熟悉,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分数相对性就是结合详细情境使同学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对应部分的大小或详细数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对同学来说,不需要消失“分数相对性”这样的特地术语,只要同学能结合详细情境体会就可以了。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对分数的理解,教材支配了“拿铅笔”等多个情境活动,教学时,老师要联系这样的实际情境,引导同学借助直观绽开充分的沟通。

在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础上,教材又支配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熟悉,在“分饼”活动中详细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实际含义,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教材都只给出了描述性定义,要让同学自己说说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对于带分数的概念教材用介绍的方法,与真分数、假分数分开处理,有利于同学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避开造成错觉。

2、在观看比较中发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除法计算不能整除时,除得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表示除法结果的需要,也是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基础。教材通过详细情境引出除法算式,并依据分数的意义表示出结果,然后引导同学比较几个算式,探究发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同学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表示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探究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由于带分数的计算在同学的后继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应用不是许多,所以同学只要能理解互化的方法并会正确进行互化即可,在速度及娴熟程度上不要作过高要求。

3、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与这部分学问紧密联系,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探究分数基本性质,关键是让同学在活动中主动地观看和发觉,在争论沟通的基础上归纳规律。教材支配了两个学习活动让同学查找相等的分数,分别是“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和“在折纸活动中找到与3/4相等的分数”,通过两个活动使同学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观看、发觉分数基本性质供应丰富的学习材料。然后,引导同学观看这两组相等的分数,查找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绽开充分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数基本性质。

4、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把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本册教材对公因数、公倍数的学问与约分、通分的学问进行了整合。在分数单元学习约分、通分前,支配学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等学问,这样有利于同学感受数学学问之间的联系。同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册教材对学问把握的要求进行了适当的限制,如求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限制在100以内、,求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限制在10以内等。为了关心同学体会“公倍数”的实际意义,教材还支配了“找最小公倍数”等实际情境,引导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体会“公倍数”的实际意义。在探究和把握找公因数、找公倍数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约分和通分。

三、从《分数的基本性质》谈教学策略

“整体部分整体”观看策略。对观看对象的整体先作初步的了解,发觉这一类现象可能存在着某种规律,然后分出个部分,分别作进一步的观看,发觉存在于各部分中的基本规律,进而再讨论各部分间的联系,发觉共同的结构,提出假设。

(1)整体观看。发觉这几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起了变化,而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可能存在某中规律。

(2)部分观看。先引导同学对其中一组数==,从左向右观看,并组织同学争论: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为了让同学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可以把这组分数改写成下式让同学练习:

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接着,引导同学从右向左观看,并练习:

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在让同学观看其他几组分数,能得出同样的规律。

(3)整体观看。引导同学从整体上观看这组例证,概括得出结论后,让同学阅读课本,要求能运用商不变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说明为什么要“零除外”。

学校五班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力量。

2、结合详细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受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精确     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3、使同学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良好爱好。

重点难点:

能够精确     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预备:

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让同学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同学进行提问。

同学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课本插图1,让同学观看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观看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老师提问同学回答这个问题。(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3=750(平方厘米)。

老师出示插图2,让同学观看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同学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看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老师提问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9)

老师让同学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争论沟通。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学校五班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同学感受并熟悉圆,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于工具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2、经受猜想、操作、验证、争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发觉并把握圆的有关特征,会应用圆的有关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通过活动使同学进一步积累熟悉图形的学习阅历,增加空间观念,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教学重点

熟悉圆、把握圆的有关特征、会用工具画圆。

教学难点

把握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预备

老师:大圆规、课件、1张圆纸片同学:小圆规、剪刀、4张白纸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一、感受熟悉

1、课件出示一枚硬币。

(1)提问:硬币的面是什么外形的?板书课题:圆

(2)出示图片问:你能从里面找到圆吗?

2、用手在空中画一个圆。

问: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圆形

空中画圆

二、自主画圆

1、师:假如要你画一个圆,你预备怎么画?

解释:“不以法规,不成方圆”的本意

选择一种方式动手画圆。

2、提问:用什么工具能画一个标准的圆?

(1)第一次用圆规画圆,感受圆规画圆的技巧

(2)(视频演示)再次用圆规画圆,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技巧

师:用圆规画圆有哪些步骤?

生:……

画圆1

生:圆规

画圆2、3

生:……(剪圆)

三、查找特征

1、熟悉圆心

(1)指出: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板书:圆心

(2)圆心的作用

师在黑板上随处点一个点问:我把圆心点在这里,你觉得这个圆会画在哪里?点在那里呢?这说明白什么道理?

标圆心

生:圆心位置打算圆的位置

2、熟悉直径

(1)把圆对折1次打开描出折痕,看有什么发觉?

指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板书:直径

(2)探寻直径的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几条线段问是不是直径

②直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

生:折痕都通过圆心

画直径并测量

3、熟悉半径

(1)在圆中画出一条半径问同学:是直径吗?

指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板书:半径

(2)探寻半径的特征

(3)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

画半径并测量

画圆4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4、探究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出示:刚才我们讨论了直径和半径的的各自特征,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用字母式子表示:板书:d=2r或者r=d÷2

(3)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你预备怎么画?

(4)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测量探究

学校五班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把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力量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在观看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受探究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胜利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方法:

探究、沟通、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调皮准备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依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老师依据同学提出的问题,引导同学列出算式:11。5÷512。6÷6

引导同学观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日就来讨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调皮究竟应当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同学沟通争论,老师巡察指导。

3、老师引导同学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有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同学尝试计算,老师巡察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长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同学通过对比发觉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留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老师巡察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12。6÷6=2。1(元)

学校五班级数学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要求:

使同学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简单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同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依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假如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依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假如公鸡的只数用x表示,那么母鸡的只数可以怎样来表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沟通:板演,你是依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班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日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哪个数量看做一份?用线段图来表示我们先画梨树,桃树的棵数有这样的几份?还告知我们什么条件?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争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同学争论。

(5)沟通。

(6)通过争论和同学们的沟通,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预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依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假如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依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校对:你是依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爱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四、课堂总结。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到今日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那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日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把握得不错。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2—5

学校五班级数学教案篇7

设计意图

教学实践告知我们,教学的成败,同学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学的参加程度。老师的全部劳动,归根究竟就是为了同学的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同学的参加意识,让学习成为同学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同学猎取学问的乐园是我们每位老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同学的评价,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情感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舞。这样的评价,老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同学在被他人确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意感,增加同学主动参加探究的自信念,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意这两点,来设计和绽开教学。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别关系的基础上,使同学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