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基础知识_第1页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_第2页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_第3页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_第4页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学神经系统的解剖及生理知识神经系统可以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见下图1.1。脑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神经系统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共有12对,采用罗马数字按次序命名—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位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除Ⅰ、Ⅱ对脑神经外,都与脑干互相联系。脑神经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主要支配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其中Ⅰ、Ⅱ、Ⅷ3对为感觉神经;Ⅲ、Ⅳ、Ⅵ、Ⅺ、Ⅻ为运动神经;Ⅴ、Ⅶ、Ⅸ、Ⅹ为混合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均发自脊髓的各段面。期中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每对脊神经由前根(运动根)和后根(感觉根)组成。临床上根据不同部位的感觉障碍水平,判断脊髓病变的平面,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如乳头线为胸4,脐为胸12,腹股沟为腰1脑神经及其功能脑神经进出颅的部位源起组织主要功能嗅神经(Ⅰ)筛孔间脑传导嗅觉视神经(Ⅱ)视神经孔间脑传导视觉洞眼神经(Ⅲ)眶上裂中脑眼球运动瞳孔调节、眼睑调节滑车神经(Ⅳ)支配眼球上斜肌三叉神经(Ⅴ)第一支眶上裂第二支圆孔第三支卵圆孔脑桥面、鼻及口腔黏膜感觉,支配咀嚼肌外展神经(Ⅵ)眶上裂桥延沟支配眼球外直肌面神经(Ⅶ)内耳门一茎乳孔味觉、颜面表情听神经(Ⅷ)内耳门听觉、平衡觉舌咽神经(Ⅸ)颈静脉孔延髓味觉、唾液的分泌、吞咽及呕吐反射迷走神经(Ⅹ)支配咽、喉肌、胸腹内脏运动副神经(Ⅺ)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下神经(Ⅻ)舌下神经管支配舌肌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脑又分为大脑、间脑、和脑干和小脑。①大脑: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大脑半球各脑叶的功能为:额叶与躯体运动、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和内脏活动有关。②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连接脑干与大脑半球。间脑病变影响疼痛、体温、食欲、性功能、睡眠、内分泌等功能的调节。③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与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呕吐中枢、呃逆中枢等生命中枢相关联,当脑干有严重损害,特别是延髓损害时多可导致呼吸、心脏骤停;脑干的传导功能一方面将脊髓及周围的感觉传导至中枢,另一方面又将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传导至脊髓和经脑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官;脑干网状结构具有保持正常睡眠与觉醒的功能。④小脑:与运动的平衡、协调有关。脊髓:脊髓位于椎管内。是脑干向下的延伸部分,上端与延髓相连。下端以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的骨膜。发出31对脊神经,是四肢和躯干的初级反射中枢。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系统的组成及损害后的表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其损害后的表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其损害后的表现名称功能损害后表现下运动神经元将椎体系统、椎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冲动组合起来,通过前根、神经丛、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收缩周围性(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上运动神经元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中枢性(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程反射,无肌肉萎缩,但病程长者可出现废用性萎缩锥体外系统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担负半自动的刻板动作和反射性的运动,如走路时两臂摆等联带动作、表情运动、防御反应、饮食动作等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小脑系统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及协调随意运动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瘫痪分布整个肢体为主(单瘫、偏瘫、截瘫)肌群为主肌张力增高(折刀样),呈痉挛性瘫痪降低,呈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增强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有无肌萎缩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肌束性颤动无可有肌电图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异常,有失神经电位神经系统包括颅腔内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以及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组成。人体内各系统器官在神经系统的协调控制下,完成统一的生理功能。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调控生理过程,是调控身体内一切器官生理活动的主导。如:心跳加快有两种作用机理:(1)神经系统本身(交感、副交感)作用于心脏,使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当心跳加快时就是交感神经作用于心脏。(2)神经系统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其进入血液循环后进心脏,使心跳加快。而呼吸系统促进此活动,消化、生殖、泌尿系统抑制此活动,以上都是神经系统协调的。神经系统功能:(1)协调人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活动(2)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3)大脑皮质是高度进化的,不仅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能创造世界神经具有不确定性,神经系统作用于不用人表现可能不同。如:见到熊,有的人拔腿就跑,有的人吓的腿软。二、神经系统的区分1.按照位置划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高级中枢)和位于椎管内的脊髓(低级中枢)。周围神经部包括遍布全身各处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1)脑神经共12对,从颅腔出入:筛孔,嗅神经;视神经管,视神经;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展神经;圆孔,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卵圆孔,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颈静脉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2)脊神经共31对,在椎间孔(C1~C8、T1~T12、L1~L5),骶管裂孔(S5、Co),骶前、后孔(S1~S4)出入(3)周围神经又可根据其在各器官、系统中所分的不同对象,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eq\o\ac(○,1)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黏膜、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eq\o\ac(○,2)躯体神经功能:完成意识性感觉,随意运动和信息的处理与整合。2.按照功能划分:感觉神经(传入神经、上行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下行神经)。感觉神经将神经冲动自感受器传向中枢,运动神经是将神经冲动自中枢传向周围。3.内脏运动神经:内脏神经中的传出神经,将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导至内脏、心血管、平滑肌、腺体的神经。因其支配的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故又称自主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负责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基本功能,故又称植物神经。植物人只剩这些功能。其支配的肌肉有幽门括约肌、心肌等。分为交感、副交感神经两种。他们到达同一位置,但作用相反。例:到达胃,副交感神经使胃蠕动加快、胃酸分泌增多,交感神经使胃蠕动减慢、胃酸分泌减少。吃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空腹时交感神经兴奋。关键看是什么器官在什么时候什么功能主导。三、神经系统的组成1.含有两种细胞成分: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2.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能感受刺激,传导冲动。(1)中枢系统神经元有1000亿个。神经元是成熟细胞,损坏后不能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人的神经元数目自出生起就固定了,只能减少不能增多。(2)27岁后神经元开始衰老死亡,死亡达到一定量后记忆开始出现问题,嗅觉、视觉、听觉减退,被人打岔后忘记本来的事情。不常吃肉、鱼、鸡蛋会使神经原衰老速度加快。35岁后大概是每秒一个,与精神状态、生活环境、营养状态有关。3.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的辅助成分,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保护、修复、绝缘(把神经元比作铜丝,则神经胶质细胞就是外面的皮,以防电导彼此交通)、协调神经传导等作用。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5倍到10倍。4.神经元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1)胞体分为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三部分。这是一般细胞形态,神经细胞与其它细胞不同之处在突起。是神经元的营养中心,如果突起截断,则脱离胞体的远侧端将会变性、坏死;连在胞体上的近侧端可能存活,在周围系统存活性大,在中枢神经系统存活性小。周围系统的神经断了再接能再生,中枢系统突起损伤有研究表明可诱导再生。(2)突起分树突和轴突。eq\o\ac(○,1)树突:数量较多且较短(几十μ到几千μ),和胞体成分差不多,发出分支再分叉。功能:感受刺激,将神经冲动向胞体方向传导。eq\o\ac(○,2)轴突:一般是一根且长(能达1m),但也有短的(十几个μ),末梢分叉,连接骨骼肌或其它神经元。末梢连接的部分称终扣。功能:把神经冲动自胞体方向传出。5.神经元分类:按形态学分类:(1)多级神经元:最典型神经元,具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形似向日葵、蒲公英、蜘蛛+蜘蛛网。大部分属于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位于脑、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内。。(2)假单极神经元:自胞体很快分叉为两支,一支至周围的感受器称周围突,一支入脑或脊髓称中枢突。是感觉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和脑神经节内。(3)双极神经元:由胞体的两端个发出一个突起,其中一支至周围的感受器称周围突,一支入脑或脊髓称中枢突。是感觉神经元,位于视觉、听觉器官和嗅黏膜内。按功能分:(1)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多级神经元。(3)联络神经元:多级神经元。占所有神经元的99.99%,联络越多,功能越复杂。在中枢部,位于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对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储存、整合、分析,再把这些信息传到其它部位。做一件事越复杂,联络神经元参与数目越多。按照神经元所释放化学递质分:(1)胆碱能神经元:乙酰胆碱(2)单胺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3)氨基酸能神经元:γ-氨基丁酸、谷氨酸(4)肽能神经元:肽类物质(如:生长抑素、P物质、脑啡肽等)6.神经纤维:(1)神经元的轴突及长的周围突被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称为神经纤维。(2)神经纤维分为两种:若被髓鞘和神经膜共同包裹,称有髓纤维。若仅为神经膜所包裹,称无髓纤维。(3)神经纤维中的轴突越粗,髓鞘越厚,郎飞结(相邻两髓鞘节段间的区域/神经纤维被某一段被两段被膜包裹中间所留下的裸露部分)间距越大,其传导电信号的速度就越快。如:无髓纤维,2~3m/s;厚髓鞘有髓纤维,120m/s;薄髓鞘有髓纤维,15m/s7.突触:(1)一个神经元通过终扣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的表面接触,称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部位。(2)只能单向传导神经冲动(3)分类:根据连接方式分为:eq\o\ac(○,1)轴-树突触:大多数eq\o\ac(○,2)轴-体突触:大多数eq\o\ac(○,3)轴-轴突触:少eq\o\ac(○,4)树-树突触:少根据传递方式分为:化学突触(靠化学物质——神经递质进行冲动传递,在人体神经系统内占大部分)和电突触(以电位扩布的方式进行传递,在低等动物中占大部分)(4)化学突触有三个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5)按突触前、后膜厚度是否相等分:eq\o\ac(○,1)对称性突触:前后膜等厚,是抑制性突触eq\o\ac(○,2)非对称性突触:后膜厚,是兴奋性突触(6)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周围形成6万个突触,突触越多,思想越多。(7)抑制:eq\o\ac(○,1)反馈抑制:胞体侧面发出突触与抑制神经元连接eq\o\ac(○,2)前反馈抑制:一个神经元传导(兴奋)到抑制神经元,该抑制神经元再发出神经连接胞体eq\o\ac(○,3)去反馈抑制:一个神经元传导(抑制)到抑制神经元,该抑制神经元再发出神经连接胞体四、活动方式:反射1.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反射2.分类:按形成过程分:eq\o\ac(○,1)非条件反射:先天,如:婴儿的拥抱反射,吸吮,眨眼eq\o\ac(○,2)条件反射:后天,如:望梅止渴按参与器官分:eq\o\ac(○,1)躯体反射:皮肤、骨骼、关节、肌肉,例:膝跳反射(伸肌比屈肌的躯体反射现象明显)eq\o\ac(○,2)内脏反射:例:呕吐、胃充盈时有饱腹感、排尿按感受器深浅分:eq\o\ac(○,1)深反射:感受器在肌腱内。是伸肌反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参与神经元少。(仅是同侧)1)原理:叩击肌腱,造成肌腱牵拉,肌腱内感受器,感受器做出反应,将冲动传向脊髓,再到传出神经元,使伸肌收缩。传入神经发出侧支,多突触,与多个屈肌神经元接触,使其抑制。2)实例:膝跳反射中,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缝匠肌都被抑制,股四头肌兴奋。eq\o\ac(○,2)浅反射:是屈肌反射、防御反射。如:刀尖扎向手心,手收回。参与神经元数目多。(双侧)=>此反射消失比深反射消失严重1)原理:皮肤受到刺激,数群肌肉协调产生回缩动作,涉及到脊髓的多个节段和多个神经元。2)实例:左脚踩钉子,左脚屈、右脚伸。即防御反射不仅是同侧的整个屈肌,还发出侧支到对侧兴奋伸肌。单突触兴奋伸肌;多突触兴奋屈肌3.反射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构成。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8.术语:(1)灰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的聚集处白质:中枢部神经纤维的聚集处(2)皮质:大脑、小脑表面的灰质髓质:大脑、小脑的白质(3)神经核:中枢部除灰质外,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聚集处。成团、柱或块状,或与其它神经核叠加(分界不明显)神经节: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聚集处(4)纤维束(传导束):中枢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的集合神经(神经束):周围部起止、行程、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的集合(5)网状结构:中枢部(后角基部外侧与白质之间)白质、灰质纵横交织形成网状结构,在颈部较明显。相关补充:1.脑的增大是因为神经元建立突触增多,形成相应网络2.如果遇到“……核”和“……柱”,在灰质中;“……束”、“……放射”、“……穹隆”、“……投射”、“……联合”,在白质中3.神经病学中最常见的反射:eq\o\ac(○,1)扣髌韧带eq\o\ac(○,2)针扎手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脊髓脊髓与脑相比是分化较低、结构较简单和功能较低级的部分,分为31节段并分别与31对脊神经相连。功能:传导、反射一、脊髓位置和外形1.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最宽处周长3~3.8cm左右,重约30g,占整个脑重量的2%2.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平面,与颅腔内脑的最下端——延髓相接;脊髓下端约平第一腰椎下缘,向下以终丝(无神经结构的软组织细丝)连于尾骨背面。=>即第1腰椎以下没有脊髓。脊髓下端并不固定,成人约在第一腰椎下缘,高的也有到T12椎体的,低可到L2、L3之间的椎间盘,但并不影响腰穿。3.在椎管内相对位置固定,上端有枕骨大孔,下端是终丝,两侧有31对脊神经拽着。4.每一对脊神经所连的脊髓就称为一个脊髓节段,共31个:C8,T12,L5,S5,Co。5.颈膨大:周长约3.8cm,直径>1cm,在C4~T1节段(共6节段)。原因:与控制上肢精细运动有关6.腰骶膨大:周长约3.5cm,直径在1cm左右,在L2~S3节段(共7节段)。原因:控制下肢运动。不如颈膨大明显,因为人的精细活动主要是在上肢,下肢负责负重。7.脊髓圆锥:腰骶膨大下方脊髓迅速变细,称为脊髓圆锥。8.终丝:长约20cm,由软脊膜(紧紧裹在脊髓外面的被膜)构成,止于尾骨背面。(1)上方15cm为内终丝,被外面的硬脑膜和里面的蛛网膜所包围。内终丝在蛛网膜下腔(腔内有脑脊液)内。(2)下方5cm为外终丝,除软脊膜外还有硬脑膜、蛛网膜参与构成(3)内外终丝的骨性结构分界线:S2终室:脊髓中央管在脊髓圆锥内的膨大终池:马尾周围蛛网膜下腔的膨大9.脊髓表面有沟。(1)前正中沟:脊髓表面最深的沟,深度为3mm。(2)前外侧沟:位于前正中沟两侧,连脊神经前根根丝(运动)。(3)后正中沟:脊髓后面与前正中沟相对。(4)后外侧沟:后正中沟两侧,与前外侧沟相对,是脊髓表面第二深的沟,深度为1.2~2.5mm连脊神经后跟跟丝(感觉)(5)后中间沟: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的浅沟,是薄束和楔束在脊髓表面的分界标志。10.脊神经及前根、后根:(1)由前外侧沟出来的是根纤维,汇合成脊神经前根。前根较细。由后外侧沟进入的是脊神经后根发出的根纤维。后根粗大。后根在和前根汇合之前,在椎间孔前方有一膨大,称脊神经节。脊神经节中为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组成脊神经后根,由后外侧沟进入脊髓;其周围突组成脊神经后根的另一部分与前根在椎间孔汇合成1~2cm长的脊神经。(2)脊神经前根是感觉神经,脊神经后根是运动神经,而脊神经是混合神经。脊神经含有4种纤维:躯体、内脏感觉(运动)神经纤维(3)后根纤维中:内侧1/3,管理深感觉,由有髓纤维构成;外侧2/3,管理浅感觉,由无髓纤维构成。11.(1)胚胎4个月之前,脊髓与椎管等长,脊神经平行与相应椎骨连接。4个月之后,记住生长速度快于脊髓,致使脊髓的长度短于椎管。因为脊髓上端连于延髓,位置固定,导致脊髓节段位置高于相应椎骨。(2)胸段、腰骶段的脊神经根在穿椎间孔之前必须向下走行一段,它们围绕终丝周围形成马尾。(3)C1~C4=同序数椎骨;C5~C8,T1~T4=同序数椎骨-1;T5~T8=同序数椎骨-2;T9~T12=同序数椎骨-3;L1~L5=第10、11、12胸椎;S1~S5、Co=第12胸椎、第1腰椎二、脊髓内部结构(1)中央有一细小管,称中央管。其向上通颅内第4脑室;其向下在脊髓圆锥内的膨大,称终室(终室:脊髓中央管在脊髓圆锥内的膨大;终池:马尾周围蛛网膜下腔的膨大)。也可能再向下延续,到终丝中5~6cm,随年龄增长,从下向上闭锁。(2)中央管周围呈“H”型的称灰质,分为短宽的前角和细长的后角,在某些节段还有侧角(侧角仅见于T1~L2)。前后角相连接的部分称中间带,中间带外侧即为侧角。(3)中央管前、后的灰质称灰质前、后联合;灰质前联合前方的白质称白质前联合。(4)前外侧沟到脊髓前角连线,后外侧沟到脊髓后角连线将脊髓外周的白质划分为三部分:后索、前索、外侧索。(一)灰质1.前角(运动性,无感觉成分)(1)由大、小两种运动性神经元胞体构成。eq\o\ac(○,1)大的称α细胞,其轴突构成脊神经前根纤维的前2/3,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eq\o\ac(○,2)小的称γ细胞,其轴突构成脊神经前根纤维的后1/3,管理骨骼肌的紧张度——肌张力。(2)肌张力:eq\o\ac(○,1)肢体在被动运动时所产生的阻力的大小,若脊神经的前、后根损坏,则肌张力降低。eq\o\ac(○,2)肌张力不是骨骼肌本身的特性,而是靠反射活动维持和调节。eq\o\ac(○,3)作用:维持体位。分为正常、增高、降低三种。eq\o\ac(○,4)肌张力增高有两种可能:1)痉挛性:皮质脊髓束损伤,症状:折刀状,一开始肌张力很大,到达某位置使力突然消失2)强制性:灰质基底核损伤,症状:齿轮状,铅管状,折到哪个部位,始终有阻力肌张力减弱:不能维持肢体在某方向的固定(2)前角形态宽大,其中神经元排列成内、外两个核团eq\o\ac(○,1)外侧核团(大):主要管理四肢肌的运动颈膨大、腰骶膨大处明显,其它部位不可见。颈膨大C4~T1脊髓节段从腹侧向背侧/从上至下依次管理肩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腰骶膨大L1~S3脊髓节段从腹侧向背侧/从上至下依次管理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eq\o\ac(○,2)内侧核团(小):主要管理躯干肌的运动1)31个节段中均有,贯穿脊髓全长(3)前角内支配伸肌的神经元在浅表,支配屈肌的神经元在深面。病例:有一病人开始不能系扣(屈肌受损),后逐渐觉得穿衣服困难(伸肌受损),问:该病人是脊髓由中心向外损伤发展,还是外侧压迫脊髓?答:是中心向外,经常见于脊髓空洞症,中央管颈膨大节段周围出现病变,逐渐外延。补充:相反情况多是椎管中有肿物,压迫前角导致伸肌损伤再是屈肌损伤。(4)脊髓灰质炎:腰骶膨大处前角受病毒感染,运动功能产生障碍,但感觉正常。病例:婴儿8个月大时,在医院诊断为流感,医生对其进行臀部肌肉注射。半年后,小孩下肢一侧(打针的部位)瘫痪,且病肢明显细于正常肢。问:如何在半分钟内判断:此小孩时打针时坐骨神经(脊神经分支)受损还是小儿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答:用针刺病肢。因为脊神经是混合型神经,如果是坐骨神经受损,则运动和感觉都会受损,针扎不会有感觉。如果是脊髓灰质炎,则只是前角受损,运动受损,仍会有感觉。(5)共济运动:指机体完成任一动作时所依赖的某组肌群(包括: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固定肌)协调一致的运动,这些肌群协调一致由小脑完成屈肘:屈肌神经元(发出侧支)中间神经元(发出抑制)伸肌神经元(使伸肌松弛)=>前反馈(6)前角内的神经核:eq\o\ac(○,1)副神经核:其轴突组成副神经的脊髓部。位于C1~C6脊髓节段,前角背外侧,支配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头向后仰)、斜方肌eq\o\ac(○,2)膈神经核:位于C3~C7脊髓节段,前角中央,发出神经纤维随前根纤维离开脊髓组成膈神经,支配膈肌脊髓上段或中段,脊髓前角毁损性病变时,可能发生膈肌的瘫痪,使腹式呼吸消失。如果不是毁损性病变,也可能是刺激性病变。比如膈肌刺激,总打嗝。2.中间带:前角、后角之间的区域中央管:前方是灰质前联合,后方是灰质后联合(1)中间内侧核(感觉):eq\o\ac(○,1)位置:位于中间带内,占脊髓全长eq\o\ac(○,2)交通:接受后根内侧部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穿过白质前联合至对侧外侧索上行,形成脊髓小脑前束(由对侧中间内侧核发出的,主要在外侧索内上行的,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与整个肢体的精细运动、姿势协调有关的纤维束)(2)中间外侧核(运动):是交感神经在脊髓内的中枢eq\o\ac(○,1)位置:位于T1~L2的侧角内,侧角仅见于T1~L2eq\o\ac(○,2)功能:管理血管舒张和收缩(交感神经使血管活动增强和减弱血管收缩和舒张,无副交感神经与之对抗);腹腔内某些腺体分泌eq\o\ac(○,3)受损表现:最上段受损为horner综合征;上段受损为无汗、血管扩张、颜面潮红;中段受损则腹腔内腺体分泌受阻;下端受损在腹腔、盆部腺体分泌受阻(3)骶中间外侧核(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在脊髓内的中枢eq\o\ac(○,1)位置:位于S2~S4的中间带外侧,此段外侧无侧角,而是有骶中间外侧核。eq\o\ac(○,2)功能:管理结肠左曲以下消化道和盆腔脏器(膀胱、子宫、直肠、肛管等)eq\o\ac(○,3)受损表现:便失禁、尿失禁3.后角(感觉):(1)感觉种类:(听觉、味觉、嗅觉、视觉去掉)eq\o\ac(○,1)深感觉:肌肉、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前二者需要自身意识,后者是被动检查出来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入大脑,接受传入信息,形成意识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入小脑,只接受信息,进行反馈调节。例:摔倒时,两种信号分别传入大脑、小脑,大脑感知摔还是没摔,小脑无意识活动进行姿势调整eq\o\ac(○,2)浅感觉:皮肤、黏膜(包括骨膜)的痛、温、触、压觉触觉,碰一下立刻离开。分为粗略触觉:是否有物体触碰;精细触觉:辨别纹理的光滑粗糙程度及辨别两点间距离压觉,碰上不立刻离开,停留一段时间,感受的触摸程度痛觉,分为灼痛、刺痛、绞痛、钝痛等等(2)后角形态细长,由背侧向腹侧排列4个核团eq\o\ac(○,1)后角边缘核:1)位置:位于后角尖端的海绵带(位于后角尖端外缘,又称缘层;从结构上被纵行神经纤维穿过形成多孔,所以称海绵带)内;2)交通:接受脊神经后根的传入纤维;发出的纤维分升支和降支。3)功能:完成脊髓节段间联系eq\o\ac(○,2)胶状质:1)交通:接受后根外侧部传入纤维侧支及脑干下行的纤维;发出的纤维主要组成背外侧束2)功能:分析加工传入的痛觉信息,但无感受痛觉的功能;完成脊髓节段间联系eq\o\ac(○,3)后角固有核:交通:接受同节段脊髓的纤维,接受下1~2位节段后根外侧部的传入纤维;发出的纤维经白质前联合越过中线到达对侧的前索、外侧索,形成两根上行的、传入的、感觉的纤维束后根外侧部的浅感觉经后外侧沟进入脊髓后上行1~2个节段后再进入后角固有核脊髓丘脑前束:起止: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至对侧前索内上行至丘脑功能:传导粗略触觉脊髓丘脑侧束:起止: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至对侧外侧索内上行至丘脑功能:传导痛、温觉eq\o\ac(○,4)胸核(背核):1)位置:仅见于C8~L22)交通:主要接收后根内侧部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组成脊髓小脑后束(由同侧胸核发出的,在外侧索内上行的,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与个别肌肉精细运动、姿势协调有关的纤维束)(二)白质任何感觉冲动,一般要经过三段神经(神经核)才能传导到大脑。任何运动冲动,一般经过两段神经从大脑传出到骨骼肌。1.上行纤维束:(1)薄束、楔束:·交通:由相应脊髓节段后根上膨大——脊神经节发出的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纤维组成,在脊髓后索内上行(内侧为薄束、外侧为楔束),沿脊髓上端到达延髓背部,最后止于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深部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功能:传导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神经传导通路:脊神经节薄束核和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感受肌肉、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将冲动传导到脊神经节(第一棒),通过中枢突内侧经后外侧沟到达脊髓,在后索内上升,到达薄束核和楔束核(第二棒)。第二棒通常不会沿原侧上升,而是沿对侧上升。薄束核和楔束核接受冲动后,越过中线,沿对侧上升到丘脑的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棒)。最终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产生感觉。eq\o\ac(○,1)薄束:1)起止:起于T5(含T5)以下所有脊髓节段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2)功能:传导下半身深感觉中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eq\o\ac(○,2)楔束:1)起止:起于T4(含T4)以上所有脊髓节段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2)功能:传导上半身深感觉中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eq\o\ac(○,3)由内向外(由薄束到楔束)依次主要传递骶、腰、胸、颈的感觉eq\o\ac(○,4)薄束、楔束损伤表现:损伤平面同侧以下躯干、四肢深感觉障碍(如果是薄束核、楔束核以上部位受损则为对侧深感觉障碍);闭眼后不能触摸、辨认、描述物体的形状和性质病例:闭目难立症、指鼻试验阳性·病理表现:两脚并拢,双上肢向前平伸,闭眼后站不稳;睁眼用右手食指指鼻尖,闭眼后指不到·病例分类:1.感觉性共济失调:可被视觉矫正病理:薄束受损闭目难立症;楔束受损指鼻试验阳性2.小脑性共济失调:不可被视觉矫正病理:管理肌张力和平衡的小脑受损。小脑蚓部病变,闭眼后向后摔;如果是半球病变,向病变半球侧摔。3.前庭性共济失调:病理:前庭神经受损。受损后,闭眼后等一会儿才开始晃,站的越久晃得越厉害,可向两侧两侧摔倒。(2)脊髓小脑束:均在外侧索内上升eq\o\ac(○,1)脊髓小脑前束:起止:由对侧中间内侧核发出的,在外侧索内上行的纤维束,也接受少量同侧中间内侧核来的纤维。功能: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与整个肢体的精细运动、姿势协调有关eq\o\ac(○,2)脊髓小脑后束:1)起止:由同侧胸核发出的,在外侧索内上行的纤维束,也接受少量对侧胸核来的纤维。2)功能: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与个别肌肉、姿势协调有关。eq\o\ac(○,3)脊髓小脑束损伤表现:1)闭目难立症2)指鼻试验阳性,但不能被视觉矫正(3)脊髓丘脑束:经后外侧沟传入的纤维先上行1~2个节段再到后角固有核(第一棒),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在白质前联合交叉传递到丘脑形成脊髓丘系,止于丘脑腹外侧核。eq\o\ac(○,1)脊髓丘脑前束:1)起止: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至对侧前索内上行至丘脑,也接受少量同侧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2)功能:传导粗略触觉。eq\o\ac(○,2)脊髓丘脑侧束:起止: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至对侧外侧索内上行至丘脑,也接受少量同侧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功能:传导痛、温觉的纤维束。临床上治疗一些顽固性疼痛,可从脊髓小脑前束内侧缘即前外侧沟进入,进入后绕过脊髓小脑前束,在其深面将脊髓丘脑侧束离断。此时对侧1~2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消失但止痛仅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后疼痛再次出出现,原因有下:1)双侧传导路径,还有部分同侧的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2)核发出纤维还有可能沿灰质周边或是后角尖端的固有束将痛觉向上传递内脏痛觉不经过脊髓丘脑侧束传递,而是在其深面的不知名的纤维束传递,它是传导双侧的痛觉。毁损此神经最容易损伤前角。2.下行纤维束(运动):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前者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脂核束,后者包括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等(1)皮质脊髓束:eq\o\ac(○,1)起止:起源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下行后分为两部分:皮脂核束和皮质脊髓束皮脂核束直接到达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皮质脊髓束下降至中脑脑桥延髓椎体。eq\o\ac(○,2)交通:·70%纤维在延髓处交叉,成皮质脊髓侧束(大)在外侧索下降前角·30%纤维在延髓处不交叉,成皮质脊髓前束(小)在前索内下降部分于白质前联合发出交叉纤维,部分不交叉直接下行,与对侧来的纤维交叉交叉过来的和同侧未交叉的汇合到达前角运动细胞皮质脊髓前束在每一个脊髓节段都会交叉,但仅限于上胸段;在下胸段没有交叉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第一棒)到达前角(第二棒)再到骨骼肌eq\o\ac(○,3)功能:皮质脊髓侧束:管理四肢骨骼及运动(对侧纤维)皮质脊髓前束:管理躯干骨骼肌运动(双侧纤维)(2)红核脊髓束:位置:位于外侧索内,靠近皮质脊髓侧束起止:起于对侧中脑红核,纤维交叉后止于同侧前角运动细胞功能:兴奋屈肌,抑制伸肌,以此调节肌张力完成屈曲动作,电梯突然上升时人一般动作(3)前庭脊髓束:位置:位于前索内起止:起于脑桥内前庭神经外侧核,止于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功能:兴奋伸肌,抑制屈肌,以此调节肌张力使躯体伸直,电梯下坠时人的一般动作(4)网状脊髓束:位置:位于外侧索内,前角和中间带灰质周围起止:起自脑干网状结构,下行到达前角运动细胞功能:调节肌张力,可兴奋又可抑制前角细胞,包括伸肌和屈肌(5)顶盖脊髓束:位置:位于前索内起止:部分起自中脑上丘,部分起自下丘,交叉后止于对侧前角运动细胞功能:易化对侧的颈肌,抑制同侧颈肌,使头转向受刺激侧;完成视觉和听觉的姿势反射(6)内侧纵束:起止:起自中脑前庭神经核,止于前角(前庭神经核发出纤维一部分向上到达脑干内和眼球运动有关的神经;一部分下降到达头颈部肌肉)功能:将头、眼的运动协调联系起来在运动中凝视一个物体(7)食管旁束:位置:中央管旁边,是完成间脑和生殖器、泌尿器之间的连接纤维功能:发纤维到S2~S4,再到膀胱等部位。是排便、排尿中枢受损表现:尿失禁、便失禁·临床:eq\o\ac(○,1)脊髓前角损伤: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表现:肌无力、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肌束出现颤动、反射消失但感觉正常eq\o\ac(○,2)脊髓后角损伤:同侧痛、温觉障碍,触觉、深感觉存在(实际上粗略触觉受影响,但因为精细触觉未受影响,所以触觉存在)临床表现:分离性感觉障碍eq\o\ac(○,3)白质前联合受损(如:多见于颈膨大的脊髓空洞症):双侧受损节段对称性痛、温觉障碍,但精细触觉、深感觉存在临床表现:分离性感觉障碍eq\o\ac(○,4)布朗-色夸综合征:脊髓半边截断1)神经元胞体(灰质)损伤可忽略不计,因为是横断,每一节段的胞体不会受损,但纵行的纤维一定会受损。2)浅感觉(上行):损伤脊髓丘脑前、侧束,损伤平面下1~2节段浅感觉(痛、温消失,粗略触觉还有同侧)部分障碍;损伤薄束、楔束,精细触觉障碍精细触觉全部受阻,粗略触觉因由同侧纤维是部分受阻,但粗略触觉无法代替精细触觉。3)深感觉(上行):损伤薄束、楔束,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4)运动(下行):损伤皮质脊髓侧束,损伤平面以下四肢运动障碍,造成痉挛性瘫痪相关补充:1.没有两个膨大的是蛇;腰骶膨大比颈膨大明显的是袋鼠第二节脑一、综述1.脑分为大脑、间脑(最大部分被大脑遮盖,与大脑无明显界限)、中脑、脑桥、延髓、小脑(脑桥和延髓后方的结构)6部分。2.脑质量为1500g,脊髓质量为30g。新生儿脑为成人脑的1/3~1/4大小。依靠突触建立而长大,7~8岁时可发育完成90%。20~40岁时,脑最重,60岁可萎缩重量减轻。越高等的动物脊髓占脑的比例越小。耗氧量占20%。3.决定性格、反应能力、智力,统帅行为、形态、思想以及呼吸、循环等功能。二、脑干中脑、脑桥、延髓三部分总称。其三部分执行同样功能,形态结构、构造相似,是脑最小的三个部分。(一)延髓腹侧:1.在枕骨大孔平面与脊髓相续,外形与脊髓相似。长2.5cm,直径1.2~1.5cm。2.锥体:前正中裂和前外侧沟之间的上部两侧各有一个隆起,称椎体。(1)内有锥体束(皮质脊髓束)。70%的纤维经过前正中裂底部交叉,形成交叉后在对侧下行,未交叉的在同侧下行。锥体束主要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脂核束,交叉后皮质脊髓束在纤维外侧索内走行,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在脊髓前索内走行。(2)在前正中沟(裂)底部可见明显的交叉纤维,称为锥体交叉。3.(1)橄榄:延髓上部,椎体、前外侧沟外侧的卵圆形隆起称为橄榄,深面有下橄榄核。(2)下橄榄核:位于橄榄深面。是大、小脑之间的中继核团。(3)橄榄背外侧(后外侧沟)由上至下: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出脑处(经颈静脉孔出颅)(4)出脑时不是一根神经出来,而是先形成根丝,再汇聚成神经4.前外侧沟:椎体与橄榄之间的沟。舌下神经出脑处(经舌下神经管出颅)延髓和脑桥的分界线:延髓脑桥沟(简称延桥沟),延桥沟以上是脑桥,以下是延髓。由中线向两侧,有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出脑(展神经经眶上裂出颅,后两者经内耳门出颅)脑桥、延髓、及后面小脑的交界处,是前庭蜗神经在延桥沟内的连接部位,称为桥小脑三角。(二)脑桥腹侧:1.是脑干中最膨大的部分,呈盾牌状,长2.7cm,前后径2.2cm。2.基底沟:脑桥中央的沟。从枕骨大孔来的椎动脉在基底沟低端汇合为基底动脉,行于基底沟中。3.基底部:基底沟周围的脑桥部分。是由横向和纵向走行的纤维构成的。基底部与小脑中脚移行处是三叉神经出脑处,经三叉神经节发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4.小脑中脚:基底部向后外侧延伸,变成神经纤维进入小脑,这种纤维称为小脑中脚。脑桥与中脑的分界线:沿小脑中脚和基底部上缘和对侧做一假象连线(三)中脑腹侧:1.腹侧面呈紧挨着的双柱形,长1.5cm,前后径1.5cm2.大脑脚:(1)中脑腹侧面膨大的半圆柱,由下行神经纤维(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构成,外侧有脚间窝(2)大脑脚被黑质分为腹侧的大脑脚底和背侧的被盖。大脑脚底黑质被盖3.脚间窝:(1)两侧大脑脚之间的部分。(2)底部破烂不堪,有多条血管通过,形成蜂窝状的后穿质。例如大脑后动脉中央支就在其中穿行。(3)动眼神经出脑处(经眶上裂出颅)中脑借视束和视交叉与间脑分界,视束和视交叉以下为中脑(四)脑干背侧面结构:延髓、脑桥:1.延髓下端1.25cm与脊髓相同,也有中央管。而上端1.25cm中央管敞开,形成第四脑室。(1)中央管在延髓上段和脑桥背侧面与小脑之间敞开,形成了腔。呈帐篷形。(2)第四脑室向下通延髓和脊髓内的中央管,向上通中脑内的中脑水管(大脑水管)。(3)分底、顶前面和顶后面。底即脑桥背侧面和延髓背侧面形成的菱形窝,顶前面为前髓帆,顶后面为后髓帆。前髓帆和后髓帆均为白质板。eq\o\ac(○,1)两侧小脑上脚、小脑中脚之间夹的白质板为前髓帆菱形窝的上外界eq\o\ac(○,2)两侧小脑下脚,楔束结节、薄束结节之间的白质板为后髓帆菱形窝的下外界1)临近菱形窝的两个侧角有两个外侧孔,临近菱形窝下角的有一个正中孔。2)大脑中的侧脑室、两侧丘脑间的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出,但中央管太细,所以脊髓中央管对脑脊液循环没有什么作用。脑脊液经后髓帆上两个外侧孔和一个正中孔流入蛛网膜下腔。3)脑表面三层被膜:软膜、蛛网膜、硬膜。软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硬膜之间为硬膜下隙。脑隔着软膜浸泡在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中。eq\o\ac(○,3)菱形窝内部形态结构:1)脑桥部:髓纹以上·界沟:只有髓纹上方才有,与正中沟一起将菱形窝上部分为4个区域。界沟内侧:内侧区。脑神经运动核;界沟外侧:外侧区脑神经感觉核·内侧隆起:正中沟和界沟之间的隆起·面神经丘:内侧隆起下端的突出,深面有展神经核·前庭区:界沟外侧的三角形区域,深面有前庭神经核;外侧角区域称听结节(深面有蜗神经核)、上角发蓝色的区域称蓝斑(深面有蓝斑核,与睡眠有关)2)髓纹:由到小脑去的弓状纤维(有髓纤维)构成,连接菱形窝两个侧角正中沟:贯穿菱形窝上下角正中沟和髓纹将菱形窝分为四部分3)延髓部:髓纹以下·舌下神经三角:深面有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三角:深面有迷走神经背核·最后区:位于迷走神经三角外下方。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胶质。eq\o\ac(○,4)第四脑室内面的上皮型室管膜、表面的软膜、软膜上的血管统称脉络组织。脉络组织上的血管反复分支,形成血管丛,并带着软膜、上皮型室管膜向第四脑室内突出。这种结构称脉络丛,脉络丛产生脑脊液。2.在后正中沟两侧为楔束结节(深面有楔束核)和薄束结节(深面有薄束核)3.(1)楔束结节外侧为小脑下脚的断面。小脑上脚往上为小脑中脚和小脑上脚。(2)小脑位于延髓和脑桥的后面,但不能随意剥离,因为有出入小脑的纤维构成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小脑下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小脑下脚将小脑固定在延髓、脑桥的后方。中脑:4.顶盖:中脑背侧面大脑脚底被盖顶盖5.上丘:比较大,视觉反射中枢,经上丘臂连外侧膝状体下丘:比较小,听觉反射中枢,经下丘臂连内侧膝状体。下丘下部有滑车神经出脑。(五)脑干内部结构1.和脊髓相比,脑干也是由灰质、白质、网状结构构成。(1)脊髓31个节段的前、后角连在一起称前柱、后柱。脑干的灰质为散在白质中的独立核团或是团块。而感觉性的白质形成4个丘系:内侧丘系、脊髓丘系、外侧丘系、三叉丘系。运动性的主要有皮脂核束和皮质脊髓束。(2)脑干的网状结构比脊髓网状结构重要的多,因为呼吸、心血管、吞咽、呕吐等中枢都在其中。2.(1)脑干灰质内神经核:脑神经核(与12对脑神经相关联的核团,其中视器和嗅神经的中枢及核团不在脑干中)和非脑神经核(与脑神经无关联)。(2)脑神经核又分为:(1)运动神经核,位于界沟内侧;(2)感觉神经核,位于界沟外侧3.脑神经核按功能分类:·如何理解一般和特殊?脊髓也有的就称“一般”,脊髓没有的则称“特殊”。运动:(1)一般躯体运动核:包括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管理骨骼肌(眼外肌、舌肌)红色(2)特殊内脏运动核: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管理咽喉肌、表情肌、咀嚼肌(表情肌和咀嚼肌都算是骨骼肌)粉色(3)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包括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核。管理颈、胸、腹腔脏器的心肌、平滑肌、腺体黄色感觉:(1)一般躯体感觉核:包括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中脑核。管理颜面部皮肤黏膜一般感觉(2)一般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下部。管理头、颈、胸、腹脏器和心血管系统感觉(3)特殊躯体感觉核:包括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管理听觉(蜗神经核)、平衡觉/位置觉(前庭神经核)(4)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上部。管理舌的味觉4.延髓内部结构:(1)下部结构与脊髓相似;上部结构复杂:出现两个粗大交叉纤维束(椎体交叉和内侧丘系交叉);出现橄榄和小脑下脚;中央管敞开,形成第四脑室。(2)腹侧主要是椎体(神经纤维束)和橄榄(神经核团);而脑神经核均在背侧(被盖部),贴在髓纹下方的迷走神经三角和舌下神经三角附近(3)延髓运动脑神经核:eq\o\ac(○,1)舌下神经核:1)位置:舌下神经三角深面2)走向:发纤维行向腹外侧,自延髓前外侧沟(椎体和橄榄之间)出脑,出脑后从舌下神经管出颅,至一侧舌肌(颏舌肌)3)纤维来源:对侧皮脂核束(只有此核来源是对侧,一般都是双侧)4)汇入神经:舌下神经5)类型:一般躯体运动核6)功能:支配舌肌(舌内肌、舌外肌)运动。舌内肌收缩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起于舌外,止于舌内)包括舌骨舌肌、茎突舌肌、颏舌肌(起自下颌骨骨体内侧面正中的隆起——颏棘,向后上方放散,止于舌的下面,舌系带的两侧。一侧颏舌骨肌收缩,舌尖向指向另一侧;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7)受损表现:舌下神经核上瘫(大脑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脂核束上部受损):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且不伴有肌肉萎缩舌下神经核下瘫(皮脂核束下部、核、核发出神经受损):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且伴有肌肉萎缩·舌尖偏向?一侧颏舌肌瘫痪,伸舌时只有对侧颏舌肌收缩,使舌偏向瘫痪侧·肌肉萎缩?上运动神经元损坏不造成肌肉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坏会造成肌肉萎缩·如何精确判定是核瘫而不是核下神经瘫舌下神经核腹侧是椎体,其中的皮质脊髓束还未完成椎体交叉。若核受损,则同侧颏舌肌瘫痪;可能累及椎体受损,使得对侧上、下肢肌出现瘫痪。这种现象称交叉瘫(交叉性感觉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一般都发生在脑干。eq\o\ac(○,2)副神经核:分为脊髓部(C1~C6前角内)和延髓部(延髓内)位置:脊髓部:C1~C6前角的背外侧即副神经脊髓核;延髓部:疑核尾端走向:·延髓部副神经核发出神经纤维加入迷走神经,随其分部至咽喉肌,称副神经核发出纤维为延髓根。·脊髓部副神经核发出纤维,不随前根走,在前、后根交汇处出脊髓,沿椎管上行,经枕骨大孔至颅腔,和延髓根汇合。·之后二者同时沿颈静脉孔出颅,出颅后分开。延髓根沿迷走神经走行,支配咽喉肌;脊髓根出颅后穿胸锁乳突肌止点部,向背后侧走行到达斜方肌,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纤维来源:双侧皮脂核束类型:特殊内脏运动核功能: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脊髓部);支配咽喉肌中除茎突咽肌以外的所有肌肉(延髓部入迷走神经)eq\o\ac(○,3)疑核:位置:网状结构深部走向:发纤维先向背侧后向腹侧,经橄榄后方出脑。随舌咽神经到达咽喉肌中的茎突咽肌;随迷走神经到达咽喉肌中除茎突咽肌以外的所有肌肉,包括软腭的肌肉(腭舌肌、腭咽肌、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提肌)、食管上段的肌肉(上1/3为骨骼肌;中1/3为骨骼肌、平滑肌混合;下1/3为平滑肌)纤维来源:双侧皮脂核束汇入神经:上1/3:舌咽神经;中1/3:迷走神经;下1/3:副神经核类型:一般内脏运动核功能:支配咽喉肌和软腭肌运动eq\o\ac(○,4)迷走神经背核:位置: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核外侧走向:发副交感节前纤维,经橄榄后方出脑,加入迷走神经,随迷走神经到达颈、胸、腹腔脏器汇入神经:迷走神经类型:一般内脏运动核功能:控制颈、胸、腹大部分脏器(咽与喉粘膜、心、肺、器官、食管、胃、肝、脾、肾、小肠、胰、结肠左曲以上大肠除结肠左曲以下消化道、盆腔脏器)运动,包括平滑肌和心肌;腺体分泌;心率eq\o\ac(○,5)下泌涎核(延髓泌涎核):位置:延髓上段,网状结构走向:发副交感节前纤维,经橄榄后方出脑,加入舌咽神经,随舌咽神经到达腮腺汇入神经:舌咽神经类型:一般内脏运动核功能:管理腮腺分泌(4)延髓感觉脑神经核:eq\o\ac(○,1)孤束核:位置:延髓后部,迷走神经背核腹外侧类型: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功能:孤束核下1/2称为心-呼吸核,管理舌后1/3的一般黏膜感觉,颈动脉球、窦的压力感觉和血液中的化学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的感觉,以及咽部、胸腹腔脏器的感觉。上1/2称味觉核,管理舌的味觉。传入神经:·传导至核下1/2:舌咽神经中管理舌后1/3一般黏膜感觉(包括会厌、咽部、软腭、颈动脉球的化学感受器、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感觉)的纤维;迷走神经中管理胸腹腔脏器的一般黏膜感觉的纤维。·传导至核上1/2:面神经传导舌前2/3的味觉的纤维,舌咽神经传导舌后1/3的味觉的纤维。发出纤维:·上行至间脑(内脏脑),传导内脏感觉,再向上至内脏感觉高级中枢——大脑额叶、岛盖、岛叶·直接、间接止于脑干的副交感核团(包括副神经核、疑核等)和网状结构,管理心血管、呼吸和胃肠的运动并完成呕吐等胃肠反射·到达下丘脑、杏仁体,完成对自主神经和内分泌活动的功能调节。eq\o\ac(○,2)三叉神经脊束核:类型:一般躯体感觉传入神经:三叉神经中一般躯体感觉(触觉、痛温觉)纤维入脑桥,其中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入延髓组成三叉神经脊束再汇入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出纤维: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参与组成三叉丘脑束(三叉丘系)走向:向上到达脑桥功能:传导头面部皮肤的痛觉、温觉,从上到下依次为:口、鼻、额(与器官方向正好相反)(5)延髓非脑神经核:eq\o\ac(○,1)薄束核、楔束核:位置:位于延髓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面走向:发纤维至对侧形成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在锥体交叉正上方,靠近腹侧,交叉后纤维上升,位于脑干中线两侧纤维来源:脊髓后索内的薄束和楔束上行分别终止于此两核功能: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中继核eq\o\ac(○,2)下橄榄核:位置:延髓橄榄的深面走向:发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进入小脑的橄榄小脑束,经小脑下脚进小脑终止于小脑皮质纤维来源:接受大脑皮质网状结构、红核(中脑)、脊髓发出的纤维功能: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小脑对运动的学习和记忆;可能是大脑皮质、红核等于小脑之间的一个中继站(6)延髓损伤哪两个结构出现交叉感觉障碍?(特定为左侧半边脸痛、温觉障碍,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损伤左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及脊髓丘系(与三叉丘系相伴行)。总体趋势:损伤延髓背外侧(界沟外侧为感觉神经元)(7)球麻痹/延髓麻痹:延髓进行性、慢性的损伤可导致咽喉肌、舌肌出现问题。使得吞咽困难(咽部)、发音困难(喉部)、吃饭喝水呛(会厌没有感觉)、说话困难(舌肌)。5.脑桥内部结构:(1)以斜方体前界做一冠状切面,将整个脑桥分为腹侧的基底部和背侧的被盖部。(2)脑桥基底部有散在的神经核团,称为脑桥核。注意与三叉神经脑桥核区别。是非脑神经核。功能和纤维联系近似于下橄榄核。(3)基底部的白质有横行纤维和纵向纤维两种。eq\o\ac(○,1)纵向纤维:皮质脊髓束、皮脂核束、皮质脑桥束。脑桥基底部向上延续为中脑大脑脚(由下行纤维构成),向下为椎体,贯通前两纤维束;后者来自于大脑半球的额、顶、枕、颞叶下行的纤维到脑桥基底部止于脑桥核。eq\o\ac(○,2)横行纤维:皮质脑桥束止于脑桥核。脑桥核发出纤维从一侧经过中线到达对侧,沿对侧从小脑中脚进入小脑。脑桥核是大脑、小脑之间的中继核。横行纤维功能:大脑皮质对骨骼肌运动作出决定之前把决定实现通知小脑(3)脑桥(被盖部)运动脑神经核:eq\o\ac(○,1)展神经核:位置:菱形窝面神经丘深面走向:发纤维向腹外侧走行,自延髓脑桥沟内侧出脑纤维来源:双侧皮脂核束汇入神经:展神经类型:一般躯体运动核功能:支配运动眼球的外直肌损伤表现:左侧展神经核受损:核无法发出纤维到外直肌和对侧内直肌,所以左右眼都不能往左看侧向凝视麻痹左侧展神经受损:右眼可以往左看,左眼不能往左看相关补充:1.眼周围有6块肌肉:外直肌:使瞳孔水平转向外侧内直肌:使瞳孔水平转向内侧上直肌:使瞳孔水平转向内上下直肌:使瞳孔水平转向内下上斜肌:使瞳孔水平转向外下下斜肌:使瞳孔水平转向外上2.外直肌在做出运动之前通过中间神经元兴奋对侧内直肌,保证双眼水平同向运动eq\o\ac(○,2)面神经核:可划分为上、下两个核群位置:脑桥下段被盖部网状结构的腹外侧走向:发纤维走向背内侧,绕展神经核背侧折向腹外侧,形成面神经膝,由延髓脑桥沟中部的展面前庭窝出脑,从内耳门、茎乳孔出颅纤维来源:上侧核群接受双侧皮脂核束纤维;下侧核群接受对侧皮脂核束纤维汇入神经:面神经类型:特殊内脏运动核功能:上部核群支配睑裂以上表情肌;下部核群支配睑裂以下表情肌受损表现:内囊受损(核上瘫):健侧眼裂以下表情肌半瘫面神经受损(核下瘫):患侧一侧颜面部表情肌全瘫(茎乳孔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水肿造成面神经麻痹会引起“受风”症状:口歪眼斜)相关补充:肌肉瘫痪后,皱纹消失一侧肌肉瘫痪后,笑时健侧嘴角歪eq\o\ac(○,3)三叉神经运动核:位置:展神经核上方的外侧,脑桥中段被盖部,网状结构的背外侧走向:发纤维从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移行处出脑,经三叉神经感觉根,再入下颌神经纤维来源:双侧皮脂核束汇入神经:经三叉神经感觉根,再入下颌神经类型:特殊内脏运动核功能:支配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eq\o\ac(○,4)上泌涎核:位置:散在脑桥下段网状结构中走向:发副交感节前纤维加入面神经汇入神经:面神经类型:一般内脏运动核功能:控制舌下腺、下颌下腺、泪腺的分泌活动(4)脑桥感觉脑神经核:eq\o\ac(○,1)三叉神经脑桥核:位置:脑桥被盖部三叉神经运动核外侧,向下续于三叉神经脊束核走向:发2级传入纤维交叉到对侧后上行,参与组成三叉丘脑束纤维来源:三叉神经的传入纤维类型:一般躯体感觉核功能:与头面部触觉传递有关,传导口、鼻腔黏膜触、压觉eq\o\ac(○,2)前庭神经核:可分为前庭内侧核、前庭外侧核、前庭上核、前庭下核四个亚核位置:脑桥背侧面、界沟外侧,第四脑室前庭区(三角形区域)深面。前庭区上角为蓝斑,外角为听结节。纤维来源:前庭神经的传入神经(前庭区内耳平衡器官—椭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的平衡觉纤维)走向:由此核发出前庭小脑束,经小脑下脚入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管理平衡;部分纤维到达大脑,管理头部运动和空间位置;前庭脊髓束,调节伸肌的肌张力;内侧纵束,一部分向上达中脑上丘平面与眼球运动有关的神经核(展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动眼神经核)管理眼的转向,一部分向下至脊髓正中沟C1~C6前角管理头的运动;部分纤维到达脑干内的网状结构(有呼吸、心血管、吞咽、呕吐中枢)的呕吐中枢和咽喉肌(有助于呕吐,和咽喉肌有关的运动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类型:特殊躯体感觉核功能:管理平衡觉(前庭小脑束);感知头处于什么部位,出于什么运动状态(静止/运动?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兴奋伸肌、抑制屈肌(前庭脊髓束);将转头转眼运动联系在一起(内侧纵束);eq\o\ac(○,3)蜗神经核:分为蜗腹侧核;蜗背侧核位置:前庭区外侧三角的听结节深面纤维来源:接受蜗神经的传入纤维;听觉纤维从桥小脑三角处进入脑桥止于蜗神经核走向:大部分纤维水平向内走,穿同侧内侧丘系处产生一领结状、纺锤形、横行的膨大,称斜方体;穿过后越中线至对侧内侧丘系背外侧上升组成外侧丘系。小部分纤维直接沿同侧外侧丘系上升类型:特殊躯体感觉核功能:传导听觉(一侧外侧丘系主要传导对侧,小部分传导同侧的耳朵冲动)受损表现:一侧外侧丘系受损只能造成对侧听力下降,不会出现完全性耳聋(双侧传导)(5)脑桥非脑神经核:eq\o\ac(○,1)上橄榄核:纤维走向及作用:1)小部分外侧丘系纤维到达上橄榄核(脑桥中下部、被盖部),上橄榄核发出纤维到达展神经核,眼肌核间联系纤维到达对侧眼的内直肌使其收缩。使得双眼同向运动2)蜗神经或蜗神经核发出纤维到达上橄榄核,由上橄榄核发出纤维到达外侧丘系。感受双耳声波的时间差、强度差,来判定声波的空间位置,再将信息向上传导。eq\o\ac(○,2)蓝斑核:位置:菱形窝蓝斑深面走向:自三叉神经运动核上端延伸至中脑下端组成:由含黑色素的细胞组成,联系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功能:与睡眠相关6.中脑内部结构:(1)水平断面分为3个部分:eq\o\ac(○,1)腹侧两个圆柱形的大脑脚,被长长的黑质分为黑质前的大脑脚底和黑质后的被盖。大脑脚底可划分为5份,中3/5为粗大的、下降的、运动的、传出的锥体束(皮脂核束、皮质脊髓束);内侧1/5是大脑皮质额叶发出、下降到达脑桥基底部脑桥核(大脑、小脑的中继核团)的额桥束;外侧1/5是大脑皮质顶、枕、颞叶发出、下降到达脑桥基底部脑桥核的顶、枕、颞桥束eq\o\ac(○,2)中间的中脑水管及周围的中央灰质eq\o\ac(○,3)背侧的顶盖(相当于两对隆起——上丘、下丘处)。大部分脑神经核位于被盖和中央灰质。(2)中脑运动脑神经核:(在靠近被盖部处)eq\o\ac(○,1)滑车神经核:位置:位于下丘平面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腹侧部内走向:发纤维先向腹侧走,拐弯后绕过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背侧,左右相互交叉后经下丘和前髓帆之间出脑;然后绕到腹侧经眶上裂入眶(只有滑车神经核这么特殊)纤维来源:双侧皮脂核束的纤维汇入神经:滑车神经类型:一般躯体运动核功能:支配对侧眼球外肌中的上斜肌eq\o\ac(○,2)动眼神经核:位置:位于上丘平面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侧部内走向:发纤维向腹侧行,经大脑脚内侧即脚间窝出脑,经眶上裂入眶,到达除上斜肌、外直肌以外的所有眼外肌及上睑提肌纤维来源:双侧皮脂核束的纤维汇入神经:动眼神经类型:一般躯体运动核功能:支配除上斜肌(滑车神经核)和外直肌(展神经核)以外的眼球外肌以及上睑提肌受损表现:眼球只能向外侧和外下斜视且睑裂变小(眼睛向下耷拉)eq\o\ac(○,3)动眼神经副核(E-W核):位置:位于动眼神经核上端的背内侧走向:发副交感节前纤维,随动眼神经核发出的纤维走行出脑汇入神经:动眼神经类型:一般内脏运动核功能: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活动(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弹性回缩曲度变大,看近物)受损表现:瞳孔散大(瞳孔括约肌损伤,但瞳孔开大肌正常);视近物模糊(睫状肌无法收缩,晶状体曲度不会变大,无法看近物)相关补充:1.瞳孔周围、虹膜上有两种肌肉,以瞳孔为中心呈同心圆状的叫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核E-W核支配;以瞳孔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的叫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2.瞳孔后方的晶状体两端连接睫状小带,睫状小带连接睫状体,睫状体内有睫状肌。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弹性回缩,曲度变大,看近物;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拉紧,曲度变小,看远物(2)中脑感觉脑神经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位置:位于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外缘处,界沟外侧走向:从中脑上端起向下延伸到脑桥中段类型:一般躯体感觉核功能:管理颜面部的表情肌、咀嚼肌、舌肌和眼球外肌的本体感觉(3)中脑非脑神经核:eq\o\ac(○,1)红核:细胞含铁多,呈鲜红色位置:中脑被盖内,黑质后外侧,在CT核磁上能看到纤维来源:对侧小脑上脚来的小脑传出纤维走向:自上丘平面延伸到底丘脑。发纤维在中脑被盖内左右交叉至对侧,组成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抑制伸肌),下行至脊髓eq\o\ac(○,2)黑质:由前内向后外斜行走行细胞含黑色素以及多巴胺神经递质,多巴胺最终到达纹状体(锥体外系结构)。分为背侧的致密部和腹侧的网状部。与帕金森、震颤麻痹、舞蹈病有关(黑质变形,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减少,使得锥体外系运动出现异常)前后径1cm,上下径1cm,内外径0.3cm。在CT核磁上能看到eq\o\ac(○,3)中脑顶盖:包括上丘、下丘、顶盖前区位置:顶盖位于被盖和中央灰质的背外侧,顶盖前区位于上丘上方、间脑交界平面上,是紧靠上丘颅侧的数小群细胞纤维来源:上丘接受视束来的纤维,还接受脊髓丘脑束、三叉丘脑束和外侧丘系等纤维的侧支;下丘主要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顶盖前区接受途径上丘臂来的视束纤维走向:上丘发纤维绕导水管周围灰质至腹侧,左右交叉后沿中线下行,组成顶盖脊髓束;下丘发纤维组成下丘臂,终止于间脑的内侧膝状体,还发纤维至上丘;顶盖前区发纤维至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功能:上丘完成视觉、听觉所引起的反射活动;下丘是听觉传导路上的中继站,也是听觉的反射中枢(因其发纤维至上丘,通过上丘发出的顶盖脊髓束至脊髓,完成听觉反射);顶盖前区完成瞳孔对光反射。(4)eq\o\ac(○,1)大脑脚被黑质分为被盖和大脑脚底。被盖部管理感觉;大脑脚底管理运动。eq\o\ac(○,2)大脑脚底分为5份,中间3/5为下行锥体束,内侧1/5为额桥束,外侧1/5为顶、枕、颞桥束。eq\o\ac(○,3)一侧大脑脚损伤,会发生交叉瘫,临床表现:患侧眼球外下方斜视(动眼神经核受损),健侧肢体瘫痪(锥体束受损)。6.总结:(1)脑干共有7种纤维,6个功能柱。这些灰质柱被纤维交叉冲断,形成各神经核。同一功能柱的神经核仍近似在同一直线上。(2)有一核团近似于贯穿脑干全长:三叉神经核团eq\o\ac(○,1)中脑内:三叉神经中脑核脑桥内: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延髓内:三叉神经脊束核eq\o\ac(○,2)三叉神经结在颞骨岩部前面尖端,靠近破裂孔处的三叉神经压迹内。是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组成3根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中枢突从脑桥基底部和小脑中脚移行处进入脑桥小部分传导触觉的纤维,直接到达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大部分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到延髓,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eq\o\ac(○,3)三叉神经脊束核与孤束核有些相似:孤束是一粗大的纤维束,由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入脑后组成,其中包裹一核称孤束核。而三叉神经脊束是由三叉神经结周围突构成的一粗大纤维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eq\o\ac(○,4)三叉神经根(管理颜面部浅感觉):颜面部触觉纤维至脑桥内的三叉神经脑桥核痛、温觉纤维至延髓内的三叉神经脊束核eq\o\ac(○,5)同一皮肤区出现浅感觉分离:触觉存在,痛觉消失脊束核病变触觉消失,痛觉存在脑桥核病变相关补充:眶上孔:眼裂以上的皮肤以及鼻旁窦黏膜感觉眶下孔:眼裂、口裂之间鼻旁窦、鼻腔及面部皮肤感觉颏孔:口裂以下和口腔黏膜感觉(3)脑干中的交叉和丘系:eq\o\ac(○,1)内侧丘系交叉和内侧丘系:1)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向中央管腹侧走,这些纤维称为弓状纤维。与对侧来的纤维在中央管的腹侧交叉,这个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位于椎体交叉正上方。2)交叉后的纤维在对侧沿中线两侧上升,组成的上升的纤维束称为内侧丘系。内侧丘系经脑桥、中脑最后到达丘脑,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eq\o\ac(○,2)脊髓丘系:1)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经白质前联合至对侧外侧索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它们上升到达延髓后两只纤维并在一起,称脊髓丘系。2)延髓内在下橄榄核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在内侧丘系背外侧。与三叉丘系相伴行。eq\o\ac(○,3)三叉丘系交叉和三叉丘系:1)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纤维,越过中线到达对侧,与对侧来的纤维在中线部分交叉。交叉大部分都在脑桥和延髓交汇处,即交叉跨过延髓、脑桥。此交叉称为三叉丘系交叉。没有内侧丘系交叉和椎体交叉那么明显。2)交叉后的纤维在内侧丘系的外侧或后方上升,组成上升的三叉丘系。三叉丘系经经脑桥、中脑最后到达丘脑,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3)在内侧丘系背侧eq\o\ac(○,4)外侧丘系:1)来源:蜗神经核发出纤维绝大部分水平向内走,穿同侧内侧丘系处产生一领结状、纺锤形、横行的膨大,称斜方体;穿过后越中线至对侧内侧丘系背外侧上升组成外侧丘系。小部分纤维直接沿同侧外侧丘系上升2)去向:·外侧丘系大部分到达内侧膝状体或从下丘经下丘臂最后到达内侧膝状体。向上经听辐射传导到大脑皮质颞横回的皮质,管理听觉。·小部分经过下丘到达上丘,经上丘发出一纤维束到达脊髓——顶盖脊髓束,易化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使得头转向刺激侧。·小部分到达上橄榄核(脑桥中下部、被盖部),上橄榄核发出纤维到达展神经核,眼肌核间联系纤维到达对侧眼的内直肌使其收缩。3)外侧丘系在内侧丘系、脊髓丘系的背外侧(4)脑部两个重要的疝: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eq\o\ac(○,1)小脑幕切迹疝压迫部位:大脑脚底和动眼神经(皮质脊髓束)临床表现:瞳孔不等大且眼球无法正常运动(动眼神经核)、睑裂变小(动眼神经核)、瞳孔反射消失(动眼神经副核)eq\o\ac(○,2)枕骨大孔疝压迫部位:舌下神经(皮质脊髓束)临床表现:眼球可以正常运动,舌无法正常运动(5)中脑水管附近出血临床表现?eq\o\ac(○,1)周围小部分:若是上丘平面损伤则损伤动眼神经核(支配除上斜肌和外直肌以外的眼球外肌),眼球朝下外侧固定;若是下丘平面损伤则损伤滑车神经核(支配眼球外肌中的上斜肌),不能向下外侧转eq\o\ac(○,2)再扩大:可能压迫上、下行纤维束包括:内侧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管理对侧四肢深浅感觉;还可能压迫动眼神经核(6)锥体束由上至下:中脑的大脑脚底中间3/5脑桥的基底部延髓的椎体(7)动眼神经损伤表现:眼向外下斜视(动眼神经核控制眼外直肌)、睑裂变小(动眼神经核控制上睑提肌)、瞳孔反射消失(动眼神经副核控制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8)各脑神经核的性质、功能和脑神经的组成及出入脑处eq\o\ac(○,1)动眼神经,出入脑处:大脑脚内侧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功能: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的运动)动眼神经副核:一般内脏运动(功能: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的运动)eq\o\ac(○,2)滑车神经,出入脑处:中脑背侧面下丘下方滑车神经核:躯体运动(支配上斜肌运动)eq\o\ac(○,3)三叉神经,出入脑处:脑桥腹侧面与小脑中脚移行处三叉神经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支配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运动)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一般躯体感觉(接受面、口腔、鼻腔、眼等处皮肤、黏膜的感觉冲动)三叉神经中脑核:一般躯体感觉(接受咀嚼肌、面肌、眼球外肌的本体感觉冲动)eq\o\ac(○,4)展神经,出入脑处:延髓脑桥沟内侧部展神经核:躯体运动(支配眼外直肌的运动)eq\o\ac(○,5)面神经,出入脑处:延髓脑桥沟外侧部面神经核:特殊内脏运动(支配面肌、镫骨肌、枕额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的运动)上泌涎核:一般内脏运动(控制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孤束核:特殊内脏感觉(接受舌前2/3味觉冲动)eq\o\ac(○,6)前庭蜗神经,出入脑处: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前庭神经核:特殊躯体感觉(接受内耳壶腹嵴、球囊斑、椭圆囊斑的平衡觉冲动)蜗神经核:特殊躯体感觉(接受内耳螺旋器的听力冲动)eq\o\ac(○,7)舌咽神经,出入脑处:延髓橄榄后方疑核:特殊内脏运动(支配茎突咽肌的运动)下泌涎核:一般内脏运动(控制腮腺分泌)孤束核: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接受舌后1/3味觉、一般内脏感觉和咽的一般内脏感觉冲动)三叉神经脊束核:一般躯体感觉(耳后皮肤感觉冲动)eq\o\ac(○,8)迷走神经(包括副神经颅根),出入脑处:延髓橄榄后方疑核:特殊内脏运动(支配咽喉肌的运动)迷走神经背核:一般内脏运动(控制颈、胸、腹大部分脏器(咽与喉粘膜、心、肺、器官、食管、胃、肝、脾、肾、小肠、胰、结肠左曲以上大肠除结肠左曲以下消化道、盆腔脏器)运动,包括平滑肌和心肌;腺体分泌;心率)孤束核:一般内脏感觉(接受颈胸腹部的内脏感觉冲动)三叉神经脊束核:一般躯体感觉(硬脑膜、耳廓和外耳道皮肤感觉冲动)eq\o\ac(○,9)副神经脊髓根,出入脑处:脊髓C1~C6前后根之间副神经核脊髓部:特殊内脏运动(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eq\o\ac(○,10)舌下神经,出入脑处:延髓前外侧沟舌下神经核:躯体运动(支配舌肌运动)(六)脑干的网状结构1.定义:将脑干中的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去掉,将四个丘系去掉,将运动的皮质脊髓束、皮脂核束去掉,余下的广泛区域,其中神经纤维纵横交错,神经纤维网中有散在的神经元胞体,将这些灰白之的混杂部位称为网状结构。2.纤维联系:与大脑、间脑、脑干、脊髓、小脑等中枢结构都有广泛的往返纤维联系3.功能:(1)非特异性传导,“值班人”,麻药主要影响部位除去内外侧丘系(躯干、四肢本体感觉)、三叉丘系(头面部、皮肤的浅感觉)、脊髓丘系(躯干四肢浅感觉)、外侧丘系(听觉)、视觉、嗅觉等特异性传导系(功能明确的传导系),非特异性传导也能传递痛、温、触、压、听、视觉、深感觉冲动弥散的传导至大脑皮质各个部位,但不产生相应感觉,只向大脑传递信息,仅使大脑处于清醒状态,为特异性传导做准备、做铺垫。相关补充:·浅感觉如何传导?脊神经节周围突到达躯干、四肢,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