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77页,共=sectionpages77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77页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I卷(选择题48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由来:“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职能:不过文学侍从,而其业亦止于票拟。地位: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A.秦朝丞相 B.汉朝尚书令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2.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B.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C.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D.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3.明代与蒙古抗衡,西北是一条重要战线。在今甘肃西部、青海北部直至新疆东部设立了一系列羁縻卫、所。此外,朝廷还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可见,明代(
)A.理顺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 B.始终与蒙古处于对峙状态C.实施较为灵活的民族政策 D.坚持中央政权的统治权威4.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在某一时期以前的政治不是君主专制。他的论据是:我们没有办法无视那些机构、那些制度、那些中央内部权力制衡的制度架构而因为皇帝处于最高地位就认为皇帝专制。“某一时期”指的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主要强调了郑和下西洋(
)A.扩大了明朝对外交往的范围 B.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C.保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D.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6.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衰落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7.下图所示为明代内外章奏的处理过程。据此判断,在该模式下(
)A.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B.皇帝政务日益繁重C.宦官专权隐患增大 D.社会秩序遭到破坏8.元朝灭亡,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成为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统治者谓之“腹心之害”。基于此,明朝统治者(
)A.重修长城抵御了蒙古南下 B.推行“改土归流”政策C.与鞑靼订和议,册封互市 D.采用与内地一体化政策9.据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中国东部沿海自北至南有一百多处大小港口,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密切 B.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在外贸中占优势地位 D.清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政策10.清雍正时期,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关于其职能,《清史稿》中记载道“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军机大臣)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A.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B.保障了西北军务的需要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使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11.1691年,康熙皇帝和蒙古喀尔喀各部族首领在今内蒙古多伦举行会盟,史称“多伦会盟”。康熙帝同意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请求,与内蒙古一样实行了编旗,共编36旗,拨给牧地。取消了蒙古贵族等级中旧有的济农、诺颜之名,一律改为清朝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封爵称号。由此可见,“多伦会盟”(
)A.使得内外蒙古最终融为了一体 B.导致清朝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C.确立了喀尔喀蒙古的封建秩序 D.粉碎了噶尔丹分裂国家的阴谋12.乾隆帝谕令:“列圣柔远绥邦,抚安华夏,皆得操纵之道。喀尔喀四部落及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归降时,皆不去汗名……本朝之维持黄教,原因众蒙古素所皈依,因是尊崇,为从俗从宜计……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若因归顺天朝,必尽用天朝服色,势亦有所难行。”据此可知,清朝的民族政策(
)A.扭转了边疆混乱局面 B.清除了地方割据势力C.承认宗教信仰的自由 D.尊重当地的社会现实13.秦朝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武帝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元朝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明朝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强化边陲管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
)A.阻碍了农耕游牧文明融合 B.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C.采用与内地相同管理体制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4.元朝时西藏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明朝封赐其政教领袖为王,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册封达赖和班禅加强管理。据此可知,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A.政教分离 B.因俗而治 C.内外有别 D.巩固统一15.对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曾说:“国家政治,皆皇考所遗漏。朕年尚壮,尔等大学士所应为之事,尚可勉为代理,尔等安乐怡养,心力无耗,得以延年益寿,是亦朕之惠也。”据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扩大了皇帝亲信权力C.削弱了内阁决策权力 D.减轻了政府官员负担16.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由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A.明清时期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B.清朝西部边疆得到恢复与开拓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清政府打击欧洲殖民主义势力17.明清时期,商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主要包括(
)①大批工商业市镇涌现②纸币开始出现③民间对外贸易被禁止④大商人群体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强调“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他以“心理合一”变“摄理入心”为“从心求理”,强调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认识天理;以“物我合一”变“以吾心求物理”为“推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据此可知,“致良知”学说(
)A.推动了理学价值追求的转变 B.导致了理学思维方法的变革C.促进了理学行为方式的变化 D.实现了理学“求理”路径的转型19.明清市镇的形成往往是在离县城较远、数县交集的“两不管”地带率先出现;离县城较远,路途为河湖港汊分割,村落细碎成网,小市镇数量反而多起来。这表明(
)A.市镇已经摆脱了官府的控制 B.县域内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C.市镇出现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D.交通不便导致市镇布局分散20.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思想界比较活跃。以下是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及其观点,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点是(
)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而经营者,为天下也A.宣扬了儒家教育理念 B.反传统思想普遍化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代表资产阶级的要求21.顾炎武认为,“君"字作为天子尊称的特殊用法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先秦时期,“君”字可以称指臣,也可以是女儿对父亲、妻妾对丈夫、妇人对舅父的称谓,不过是一个用来表示尊敬的普通称谓,并非君主专用词语。顾炎武对特殊用词的溯源释义有助于(
)A.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B.理性认识君主专制C.宣传经世致用的思想 D.动摇儒学正统地位22.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创作成就显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创作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工匠等进入文学殿堂,一改过去那种以帝王、将相的发迹史作为描摹对象的文学作品形式。文学作品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统一各民族联系加强 B.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C.印刷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 D.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23.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下表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一些思想观点,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思想家思想观点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者,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顾炎武“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A.宣传西方民本思想 B.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C.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24.如表是明清时期每一公斤白银购买力的变动表。对白银购买力变动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白银购买力变动表(十五世纪——十八世纪)时间每一公斤白银所能购买之米(单位:公石)每公石米之价格(单位:公分银)十五世纪75.1113.31十六世纪46.4421.53十七世纪31.4031.84十八世纪20.8747.91A.高产作物的传入 B.两税法的实施C.白银大量流入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明长城的修筑开始于洪武元年(1368年),一直到宣德十年(1435年)完工,总计67年之久……修筑长城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进行被动防御,而不是主动进攻,这一消极的防御思想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体现。这种城墙高耸以及壁垒森严的思想体现在民族文化心理上,其基本特征就是崇尚和平、知足、保守以及中庸。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为捍卫京师,熊廷弼以及孙承宗等人在辽西布置,一个以山海关为根本的防御体系由此初步形成。天启五年(1625年),袁崇焕把防线向东拓展,并在这些地区进行城堡的修筑,并派重兵驻守,使得宁远也有所屏障,在这一时期,后金的军队不敢跨越辽河大肆进犯。——摘编自李永文《明长城的修筑与被动防御》材料二
面对“北虏”之患的加剧,长城的修筑体现了明朝试图通过长城来划分南北界限,明确“华夷”边界,保证其统治的合法性和延续性。长城实际上有两种作用:它不但防止外面的人进来,也阻止里面的人出去。中国的政治家们在阻止少数民族自长城之外的攻击时,也十分努力地阻止汉族及其权益向长城以外发展。“华夷之辨”的思想在最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明朝现实政治的需要,长城由此“应时而生”,明王朝选择修筑长城来维系“华夷之辨”的政治格局,并始终坚守这一界限。——摘编自李大伟《“应时顺势”:明长城建造的内在驱动力与作用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朝修建长城的活动。(6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清初因明制,属平西、定南诸藩镇抚之。至雍正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四年春,以鄂尔泰巡抚云南兼总督事,奏言:“云贵之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遵至以盗治盗,苗、倮无追赃抵命之,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割蔓塞源,纵兵刑赋事事整饬,皆治标而非治本。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六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制广西。於是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据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土归流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7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明清时期,类书《永乐大典》、辞书《康熙字典》、丛书《四库全书》相继出现。此外,《四书》朱注成了科举考试范本。极端的专制皇权激发明清之际“非君论”涌动,在市民文化及党社文化中产生出继承并超越先秦“民贵君轻”说的“新民本主义”,不仅谴责个别暴君、昏君,其批判锋芒普遍地指向“今之君”,即秦汉以降皇权专制制度下的全体帝王。明清出现将小说、戏曲提升到与诗文并列地位的议论,小说、戏曲繁荣,文学走出象牙塔,活跃于市井勾栏,为雅士俗众共赏。明末清初,西欧耶稣会士东来,与徐光启、李之藻、王微等中国士人协同译介西方文化成就。——摘编自冯天瑜《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材料二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下简称“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和发展的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强调:“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不但指明和开拓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薪新道路,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了基本构想。其主旨和精神实质就是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创造丰富的文化产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摘编自谭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文化出现的新现象。(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实现文化繁荣的途径。(6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关于“近代前夜”的中国,人们有着这样的思考观点一1500~1763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为关键的时期。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球的政治和文化关系也随之形成,西欧国家开始强行入侵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内部瓦解力和外来冲击力交织在一起,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国进入了近代历史的前夜。观点二1750年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相对份额为32.8%,1800年为33.3%,中国经济并不落后于世界,还颇具实力。中国的衰落是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和强势入侵而来,政府的丧权辱国使危机和变局陡然地出现,中国逐步地陷入了贫困的陷阱。观点三一个大帝国安于现状,孤立于世界,最终又在与新世界的殊死决斗中死去,内在的不思进取才是真正衰退的原因。当时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居于世界的中央,他们的光辉普照周边,西方人的思变之切与中国人耽于现状是当时两个世界之间强烈的对照。即使陈腐世界代表着道义,现代社会代表贱买贵卖的特权,也改变不了这场离奇的悲剧。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你对中国“近代前夜”的理解。答案第=page1313页,共=sectionpages77页答案第=page1414页,共=sectionpages77页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造成政务繁忙,设大学士以备顾问,这就是内阁的雏形。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拥有票拟权,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甚至超过六部,材料中的历史概念是内阁,C项正确;明朝内阁拥有票拟权,排除AB项;清朝军机处,职责是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据所学可知,明代内阁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材料的两种观点反映了明代不同时期内阁权力的不同,说明明代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明代内阁掌握“票拟权”,皇帝及司礼太监掌握“批红权”,排除A项;内阁出现是明成祖朱棣时期,排除C项;明代内阁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在今甘肃西部、青海北部直至新疆东部设立了一系列羁縻卫、所。此外,朝廷还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民族政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理顺与边疆的民族关系,排除A项;始终与蒙古处于对峙状态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处理民族关系所采取的措施,坚持中央政权的统治权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在某一时期以前的政治不是君主专制”及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设内阁,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C项正确;唐朝设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是宰相,一定程度约束皇权,排除A项;宋朝设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重文轻武,重用文臣,一定程度约束皇权,排除B项;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依据题干史料“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可知,习近平主席强调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和平交往的表现,B项正确;AC项不符合“是宝船和友谊”,排除AC项;郑和下西洋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明朝前期,宦官不得干政,禁其读书是最直接的方法。明中后期,出于对外廷官员的不信任,皇帝便利用宦官对其实行制衡,而这也对宦官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间接促进了宫廷中宦官教育的发展。宦官识字的情况逐渐制度化,他们干政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的存在,只能说明这一时期中枢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即由原来的皇帝与外廷直接发生关系,转变到宦官可以票拟,进而再转入外廷,A项正确;虽然宦官有票拟权,但是并不能代替皇帝进行决策,宦官权力增大,实质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加强,排除B项;内阁依然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议政机构,宦官并未真正掌握决策权力,排除CD项。故选A项。7.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的权力增强,获得皇帝更多的信任,制约内阁,因此宦官专权的隐患增大,C项正确;材料与行政效率提高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皇帝政务繁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秩序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7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C项正确;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排除A项;改土归流,就是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狭义上指清朝雍正时期在西南滇、黔、桂、川、湘、鄂6省实行的废除土司制度,设立流官治理的改革,排除B项;鞑靼和瓦剌是独立于明朝政权之外的少数民族政权,明朝统治者不可能对鞑靼、瓦剌采用与内地一体化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9.A【详解】中国东部沿海有一百多处大小港口,与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有直接贸易关系,说明当时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密切,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10.D【详解】根据材料“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军机大臣)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承旨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D项正确;材料所述军机处的设置有利于加强皇权,不能有效防止中央决策失误,排除A项;为保障西北军委的需要而建立了军机房,后解决完西北军务后改为军机处,因此军机房改为军机处时西北军务已经结束,排除B项;材料所述军机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加强皇权,而不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11.C【详解】据材料可知,“多伦会盟”康熙帝同意喀尔喀蒙古实行和内蒙古一样的盟旗制度,采用清朝的封爵称号,这说明喀尔喀蒙古确立了封建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蒙古喀尔喀各部内外蒙古融为一体,排除A项;盟旗制度此前就有,“多伦会盟”没有导致清朝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排除B项;“多伦会盟”后,康熙帝再次亲征,于1697年昭莫多战役最终打败了噶尔丹,粉碎了其分裂国家的阴谋,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根据材料“……归降时,皆不去汗名”“为从俗从宜计”“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当地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故选D项;题干只提到了对边疆的民族政策是因地制宜,并没有提到政策实施的结果是否扭转了边疆混乱局面以及清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排除A、B项;宗教宽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从材料可知,从秦朝开始,不同朝代都代取了不同的措施加强对边疆的治理,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项正确;加强边疆治理并不会阻碍农耕游牧文明融合,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突显“拱卫”作用,排除B项;内地与边疆的治理措施是不同的,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元明清朝根据西藏西藏地区的民族特点,采取灵活措施加强了西藏地区的管辖,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B项;清代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内外有别的特点,排除C项;巩固统一是边疆治理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5.A【详解】根据材料“朕年尚壮,尔等大学士所应为之事,尚可勉为代理,尔等安乐怡养,心力无耗,得以延年益寿,是亦朕之惠也”可知,雍正设立军机处,直接处理军国务,加强皇权,A项正确;材料不是扩大了皇帝亲信权力,而是加强皇权,排除B项;内阁没有决策权力,排除C项;军机处的设立不是减轻了政府官员负担,而是加强皇权,排除D项。故选A项。16.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知识要点可知这些历史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体现了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但是打败葛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军、设置驻藏大臣是对国家内部管理,不涉及主权问题,排除A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台湾不是西部边疆,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了荷兰殖民者,但打败葛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军、设置驻藏大臣没有涉及打击欧洲殖民者,排除D项。故选C项。17.C【详解】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商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可知,中国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在工商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如工商业市镇走向繁荣、“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民间对外贸易被禁止、晋商和徽商等大商人群体形成,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纸币开始出现是北宋时期,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18.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推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儒学实现了思辨化和理论化,特别是王阳明“致良知”观点的提出,体现了儒家更加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实现了理学“求理”路径的转型,D项正确;理学最终是为封建专制服务,推动理学价值追求的转变说法错误,排除A项;致良知是理学思维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而非变革,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理学行为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9.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工商业市镇的出现和发展,因此市镇出现是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已经摆脱”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县域内有统一的市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市镇布局分散,排除D项。故选C项。20.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清之际,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腐朽,激起了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进步人士的反对。根据材料“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天下为主,君为客”可知三者都在批判和抨击君主专制,C项正确;材料并非涉及儒家教育理念,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三者都是反对传统的君主专制,但并未体现普遍化,排除B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不代表资产阶级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21.B【详解】顾炎武指出“君”字在先秦时期只是一个用来表示尊敬的普通称谓,并非君主专用词语,因为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才逐渐发展成为对天子的尊称,顾炎武对特殊用词的溯源释义,有助于理性认识君主专制,B项正确;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与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不符,排除A项;宣传经世致用的思想与“顾炎武对特殊用词的溯源释义”不符,排除C项;顾炎武的思想未能动摇儒学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22.B【详解】明清时期小说、戏剧题材丰富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时代特征,反映了该时期文艺的大众化趋势增强,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各民族联系加强,排除A项;印刷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与小说、戏剧题材丰富无关,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与小说、戏剧题材丰富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3.C【详解】根据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者,天下之大害”“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等信息可知,黄宗羲等三大思想家都批判君主专制制度,C项正确;黄宗羲等三大思想家思想仍属于儒学范畴,没有宣传西方民本思想,排除A项;只有黄宗羲涉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排除B项;只有顾炎武涉及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排除D项。故选C项。24.C【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十五到十八世纪每一公斤白银所能够买之米数量不断下降,每公石米价格不断上升,这反映了银价不断下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造成的,C项正确;高产作物的传入与材料反映情况无关,排除A项;两税法是唐朝实施的,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与银价下跌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5.(1)目的:抵御瓦剌和鞑靼威胁北部边防;抵抗女真族的侵扰;为保证明朝统治的合法性。(2)评价: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北部边疆的和平与稳定;但是没有完全抵挡住瓦剌和鞑靼以及女真族的掠边活动;被动防御的政策强化了民族崇尚和平保守的心理,限制了汉族及其权益向长城以外发展;是明王朝明确“华夷”边界,强化族群认同的体现。(答出三点即可)【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修筑长城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进行被动防御”可得出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抵御瓦剌和鞑靼威胁北部边防”;根据材料一中的“在这一时期,后金的军队不敢跨越辽河大肆进犯”可得出“抵抗女真族的侵扰”;根据材料二中的“面对‘北虏’之患的加剧……保证其统治的合法性和延续性”可得出“为保证明朝统治的合法性”。(2)评价历史事件要答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根据材料一中的“在这一时期,后金的军队不敢跨越辽河大肆进犯”可得出“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北部边疆的和平与稳定”;根据材料一中的“这种城墙……其基本特征就是崇尚和平、知足、保守以及中庸”和材料二中的“中国的政治家们在阻止少数民族自长城之外的攻击时,也十分努力地阻止汉族及其权益向长城以外发展”可得出“被动防御的政策强化了民族崇尚和平保守的心理,限制了汉族及其权益向长城以外发展”;根据材料二中的““华夷之辨”的思想在最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明朝现实政治的需要……明王朝选择修筑长城来维系“华夷之辨”的政治格局,并始终坚守这一界限”可得出“是明王朝明确‘华夷’边界,强化族群认同的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消极作用“没有完全抵挡住瓦剌和鞑靼以及女真族的掠边活动”。26.(1)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2)改土归流,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曾子杀猪》课件-2024年教学新选择
- 2024年企业竞争策略:SWOT分析法的实践探索
- 2024年白公鹅养殖业发展论坛:机遇与挑战并存
- 2024年畜牧业经营管理教案:实践与启示
- 2024年校园网络安全家长会:提升信息素养
- 面向2024年的教育革新:《铁杵成针》教学课件探索
- 《寓言四则》课件的突破
- 2024年物业管理新视野:保利物业培训手册深度分析
- 2024年5S培训:打造高效办公室
- 2024年Flash培训课件: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 珍爱生命,拒绝“死亡游戏”主题班会教案(3篇)
- 2024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与幸福感糖尿病健康教育课件
- 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CAAC)考试复习重点题库500题(含答案)
- 中国法律史-第一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EPC项目投标人承包人工程经济的合理性分析、评价
- 社区电动车棚新(扩)建及修建充电车棚施工方案(纯方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隐患排查表)
- 世界问候日-你的问候温暖世界主题PPT
- 生活老师安全培训-中学生活老师岗位培训
- (中职) 电子商务基础(第二版)教案
- 教练技术二阶段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