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宝文言文复习_第1页
陈宏宝文言文复习_第2页
陈宏宝文言文复习_第3页
陈宏宝文言文复习_第4页
陈宏宝文言文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皖江四市高考研讨会从考纲、考题管窥高考文言文复习

2010年3月12日1一、文言文考什么

二、近期文言文考查选材的特点

三、文言文几点复习建议

23、鉴赏评价D这部分侧重于对古诗词的鉴赏,在文言考查时涉及得极少。文言文考什么?

1、理解B(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关键词: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筛选,归纳概括,分析综合,鉴赏评价。32009年全国各省市,

2006—2009年安徽省文言文考题

卷别涉考的实词句子全国卷1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B、会兴辽东之役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D、动之军法从事全国卷2A、禀至行,养亲必已力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D、于里中买粜,然后作爨宁夏卷A、为震威兵马监押,摄知城事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C、于是夜缒而出,薄其营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天津卷A、君有加惠于其臣B、治国不失秉

C、君若宥而反之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4四川卷A、其施设皆素所见闻而已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D、故其俗一而不杂上海卷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漫应曰()(2)宽备言其状()(唯一采用此种考法的省市)重庆卷A、乃以博财物耶B、禄秩优厚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D、事觉自死辽宁卷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B、躬耕以养弟妹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D、至郡,布恩惠之化江苏卷A、遂属其家通明B、皆逡巡引却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D、率倜傥非常之人浙江卷A、虽尤物不足以病

B、然去而不复念也C、常与寒士角D、以蓄其所有福建卷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C、县吏怪其意气D、见其面斥人过5江西卷

A、诸君何为数饮相咨嗟也B、事连吾侪C、能偿者捐其息D、贫者立券还之

湖南卷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C、予世之介士也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山东卷

A、遂与大夫期十日B、会天疾风C、犯风而罢虞人D、过而击之也

广东卷

A、开奇之,曰:“公辅材也。”B、以章献起于寒微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D、昊攻延州,武事久驰(当年唯一的要求找出正确的一项的考题)

62006--2009年安徽省自主命题后

安徽卷实词考查一览表年份涉考的实词2006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2007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D、是以好之而不厌

2008A、休复执论B、休直方不务进趋C、帝不能夺

D、吾不用休,社稷计耳2009A.延余两人坐B.降跽谢过C.过立恭宿别D.而乐无加乎此7一、实词考查基本上是要求选出“不正确”项;二、考查范围是以中学学过的为主,教材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三、选文虽是教材之外的,但却是给出的确定实词含义所根据的条件,说明高考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不是简单地对原来的知识的复现和回忆,而是借助上下文意,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四、安徽卷考查的实词及义项都是教材上出现过的,以本为本,触类旁通,在实词复习中尤其要落到实处。近期文言文实词考查的一些特点

82009年各省市涉及

虚词考查一览表卷别

涉考的虚词句子

全国卷1、全国卷2、宁夏卷、重庆卷、福建卷、辽宁卷、江苏卷未单独设置虚词考查题天津卷A、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四川卷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未及为而去人非生而知之者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问征人以前路

9上海卷A.①周以母故②而告以成功B.①饭之而去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①入其姓名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浙江卷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江西卷A.何忧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客偿博所负将以求吾所大数也C.若中心愿之乎非曰能之,原学焉D.至夜分,乃散去良乃入,具告沛公湖南卷

A、其为变亦酷矣吾其还也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齐谐》者,志怪者也10山东卷A.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B.侍公而食信而见疑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且为所虏广东卷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发兵捕之,久不得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时频岁蝗旱,何问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112006—2009年安徽自主命题后

虚词考查一览表卷别涉考的虚词句子虚词2006年安徽卷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间之有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以于其之122007年安徽卷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z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其而则者2008年安徽卷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王元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以之所何2009年安徽卷A、遂扫石而坐弃甲曳兵而走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己乎其孰能讥之乎D、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列而焉其与13三、虚词考查形式基本上是加点的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组;四、考查方式有:1、采用与中学课文中的句子作比较的方式,2、采用考题选文中两个句子作比较的方式。一、近年来有些省市不再单独设置虚词考查,却并不意味虚词不需要重视,因为在翻译、阅读理解时,虚词意义、作用仍不可小视,安徽近几年一直在考;二、考点内容包括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但考得频率高的依次是“以”、“而”“其”“之”,而像“若”、“也”“乎”“与”考得极少;从近四年安徽考题看,“其”考了三次,“而”“以”“之”考了两次,“何”“所”“焉”“于”“与”“则”“者”考了一次,“且”“乃”“乎”“若”“为”“也”“因”一次未考,未考的虚词要给予关注;本人作一大胆预测:像“乃”“乎”等未考实词真有可能考上。

14考查中关于这类现象大致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是指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如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翻译的标准:信、达、雅。翻译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换”“补”“删”“调”要进行具体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文言文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的考查,从分值看,2009年“广东卷”“浙江卷”是6分,“天津卷”“重庆卷”是8分,“福建卷”“湖南卷”是9分,全国卷,安徽等其余省皆为10分。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让考生翻译,也将其作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如高考题“其李将军之谓也”中“其”应译成“恐怕、大概”之类揣测的语气词得1分,“李将军之谓也”译成“说的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得1分,如果译成“这是李将军说的”不得分。15安徽自主命题后高考卷例析卷别译句关键字词句式和用法2006年安徽卷⑴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⑵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1)句“冻”“饥”(挨冻、受饥)“食”(使……有饭吃)“衣”(使……有衣穿“资”(增加)(2)句中“积”(积累,引申为“久”)“向之”(从前)“求假”(求借)被动句、使动用法主谓倒装162007年安徽卷(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1)句中“有识者”(能辨识古物的人)“谨”(小心)“宝”(当作珍宝一样)(2)句中“是”(这)“好古”(爱好古物)“特”(只)“同好”(趣味相投)名词作状语、省略句、判断句(判断词“非”而“是”是判断句主语。2008年安徽卷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1)句中“幸”(倘若)“敝”(困苦)“为政”(执政)“虽”(即使)(2)句中“罪细”(罪轻的人)“容”(宽容)“巨滑”(罪重的人)“问”(问罪)“出”(放逐)。反问语气、被动句172009年安徽卷(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1)句中“识”(知道、懂得)“无用”(不需要“怀”(怀藏、怀揣),(2)句中“窍”(“凿孔”)“作”(发出)(3)句中“揖”(拱手行礼)“奈何”(为什么)“与”(给)省略句、名作动、反问句184、文言文综合阅读(1)“筛选信息”以全国各省市卷为例19(2)“归纳概括”、“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以安徽卷为例卷别考题解析2007年安徽卷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答案:D。“批判精神”倒是有一点,但要说“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属无中生有。202008年安徽卷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號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答案:C由“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可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错。212009年安徽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答案:C解析:“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22由此可见:此类题型常见形式——“下列对原文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或“下列对原文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组”。解此类题,要提醒考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认真读懂原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其次是读懂题干,弄清标准;第三,弄清标准,找到每句话在原文的出处,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的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第四,特别要注意将备选答案中相关内容,逐条与相关部分比较,看选项的表达与原文是否一致,凡是对原文内容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甚至“无中生有”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特别小心。题干常常设计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