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_第1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_第2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_第3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_第4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2/292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粉笔科技..目录第一篇法律知识第一章法理学1第一节法的概述1第二节法律关系3第三节法的效力5第四节立法6第五节法的实施9第二章民法12第一节民法概述12第二节民事主体12第三节民事行为17第四节民事权利19第五节婚姻26第六节继承28第七节民事责任30第八节民事诉讼时效32第三章刑法34第一节刑法概述34第二节犯罪与犯罪构成36第三节排除犯罪的行为39第四节故意犯罪形态40第五节共同犯罪41.1.第六节量刑43第七节刑罚45第八节刑罚的执行47第九节分则49第十节刑法修正案<九>52第四章宪法55第一节宪法概述55第二节我国的国家基本制度57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62第四节我国的国家机构64第五章行政法72第一节行政法概述72第二节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73第三节具体行政行为74第四节行政救济79第五节国家赔偿86第二篇经济知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89第一节商品经济及其规律89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92第三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94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7第一节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97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97第三节现代企业制度98第四节国有企业改革98第五节产业结构98第六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99第七节市场体系100第八节收入分配100.2.第三章微观经济106第一节经济人假定106第二节市场需求106第三节市场供给107第四节供求法则108第五节市场竞争109第四章宏观经济111第一节宏观调控概述111第二节总供给与总需求112第三节财政政策112第四节货币政策113第五节国内生产总值114第六节CPI与PPI114第七节价格管制政策115第八节财政赤字115第九节基尼系数115第十节恩格尔系数116第三篇政治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120第一节辩证唯物论120第二节唯物辩证法124第三节认识论130第四节历史唯物主义133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140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140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142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145第四节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148第五节社会主义若干重XX论问题的探索成果150第六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152.3.第七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153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55第一节邓小平理论155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61第三节科学发展观163第四章十八大报告要点总结165第四篇公文写作第一章公文概述170第二章公文的格式172第三章公文的种类和分类176第四章公文的行文规则179第五章公文的拟制和办理181第五篇历史第一章中国古代史184第一节先秦184第二节秦汉186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188第四节隋唐190第五节五代、辽、宋、金、西夏、元191第六节明、清193第二章中国近代史195第一节鸦片战争195第二节太平天国196第三节洋务运动197第四节民族危机的加深198第五节戊戌变法199第六节辛亥革命200第七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01第八节国民革命202.4.第九节国共对峙的十年203第十节抗日战争204第十一节人民解放战争206第三章中国现代史208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08第二节在曲折中前进209第三节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10第四节中共党史211第四章世界近现代史217第一节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217第二节各国资产阶级革命218第三节第一次工业革命221第四节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222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222第六节第二次世界大战223第七节冷战和世界多极化225第八节世界格局的新变化226第六篇行政管理第一章行政管理概述228第二章行政组织230第三章行政职能233第四章行政领导237第五章行政监督239第六章行政决策241第七章人事管理244附录1:公共基础知识试卷<一>249附录2:公共基础知识试卷<二>261附录3:公共基础知识试卷<三>275.5..第一篇法律知识第一章法理学第一节法的概述一、法的概念法是指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义务为基础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二、法的特征1规范性2国家意志性3普遍性4强制性5程序性6可诉性7稳定性三、法的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是指法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包括确定的指引、有选择的指.1.引确定的指引一般是规定义务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有选择的指引一般是规定权利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2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3预测作用是指法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4强制作用是指法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5教育作用是指法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二>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维护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大体上分为两大方面: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四、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1法与经济经济基础决定法法服务于经济基础2法与政治法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法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政治政治便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法3法与道德法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法与道德具有互补性区别:<1>法与道德的生成方式和形态不同<2>法和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3>法和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4>法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尽相同<5>保证法和道德实施的手段不同4法与宗教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社会规范都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宗教同时也能控制人的精神5法与执政党政策区别:.2.<1>意志属性不同<2>表现形式不同<3>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方式不同<4>稳定程度、程序化程度不同真题演练>1<单选>法的主要内容是<C权利义务D社会关系A国家意志B党的政策2<单选>法的评价作用对象是<>A他人的行为B自己的行为C相互间的行为D违法犯罪者的行为3<单选>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A评价、惩罚、教育、强制B评价、预测、惩罚、教育C鼓励、教育、强制、预测D评价、预测、教育、强制4<单选>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A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B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C法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D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5<判断>法的内容、产生、变更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6<判断>社会主义法律是调整一切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第二节法律关系一、概念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二、主体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3.在中国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1自然人2法人3其他组织三、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律上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上的义务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对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与权利相对应四、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几类:1物2人身3智力成果4行为结果五、形成、变更与消灭1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就不会有相应的法律关系2法律事实所谓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它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4.真题演练1<多选>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包括<>A法律关系客体B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C法律后果D法律关系主体2<判断>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第三节法的效力一、法的效力的层次法的效力的层次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我国法的效力的层次可以概括为:1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2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特别法的效力优于一般法3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二、法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范围指法对什么对象、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有效明确法的效力范围是法的遵守和适用的一个前提1对人的效力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包括:<1>属人主义<2>属地主义<3>保护主义<4>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2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根据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一国的法律也可以适用于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5.3法的时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法的时间效力包括:<1>法的生效时间<2>法终止生效的时间<3>法的溯及力真题演练1<单选>无论行为人的国籍与住所只要行为人损害了某国利益都适用该国法的法律效力原则是<>A属人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C保护主义原则D折衷主义原则>2<多选>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者适用范围即<A对人的效力B对物的效力C时间上的效力D空间上的效力3<单选>按照«律师法»规定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颁发的决定而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一般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04年7月初张某向省司法厅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司法厅的正确做法是<>A依据«律师法»在30日内作出是否颁发的决定B依据«行政许可法»在20日内作出是否颁发的决定C因法律关于期限的规定不一致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后再作决定D可以选择依据«律师法»或者«行政许可法»关于期限的规定作出决定第四节立法一、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1立法权<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6.<3>行政法规:国务院<4>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5>地方政府规章:省级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6>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2立法的效力<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2>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3>本级地方性法规>本级地方政府规章<4>省级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5>省级地方政府规章>较大的市的地方政府规章3立法裁决<1>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先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2>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国务院<3>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人民政府的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省级人大常委会.7.二、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构成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真题演练1<单选>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2<单选>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A国务院B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D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3<单选>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A某直辖市代表大会B某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4<单选>某省人民政府的规章与国务院某一部门的规章不一致按照法律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由国务院裁决B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C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裁决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违法的规章予以撤销.8.第五节法的实施一、法的实施概述1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2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的遵守二、执法<一>含义执法又称法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二>特征1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2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3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4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三、司法<一>含义司法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二>特点1司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2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3司法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4司法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三>司法与执法的区别1主体不同2内容不同.9.3程序性要求不同4主动性不同四、守法<一>含义守法又称法的遵守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二>守法的主体在当今的中国所有人都是守法主体所有组织都有义务守法各政党包括共产党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五、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真题演练1<多选>法的实施的主要形式包括<>D立法A守法B执法C司法2<单选>法律实施可以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几个环节其中执法的主体是<>B国家检察机关A国家权力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3<单选><>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有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B法的执行C法的适用D法律解释A法的遵守4<单选>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县检察院的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发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D法的解释A法的适用B法的遵守C法的执行.10.5<判断>法的实施仅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将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案件中的活动一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无此权力<>本章小结:.11.第二章民法第一节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我国«民法通则»第二条给我国民法下了一个定义: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公序良俗原则6禁止民事权利滥用的原则真题演练<单选>甲在商场看中一件毛衣标牌上的英文显示毛衣成分是腈纶甲不懂英文便向营业员询问营业员骗其说是羊毛甲遂买下毛衣商场营业员的行为违背了民法的<>B公平原则A平等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第二节民事主体一、自然人概述自然人是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是与法人相对应.12.的概念<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1开始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出生的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2终止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死亡有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之分<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包括:1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1>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3>只能实施与他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须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3无民事行为能力<1>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2>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他的民事活动必须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三>监护1概念监护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及其他合法利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13.2职责<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对被监护人进行管教<2>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作为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及参加民事诉讼<3>对被监护人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四>宣告失踪1概念宣告失踪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为失踪人并为其设立财产代管人的法律制度2法律要件<1>受宣告人失踪<2>失踪达到法定期间下落不明必须满2年<3>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与失踪人有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人><4>由人民法院宣告期间为3个月3效力人民法院在宣告失踪的判决中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4撤销当失踪人复出或者有人确知其下落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五>宣告死亡1概念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推定其死亡宣告结束失踪人以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2法律要件<1>受宣告人失踪<2>失踪达到法定期间普通期间4年、特殊期间2年<3>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先后的限制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4>由人民法院宣告普通期间1年、特殊期间3个月<5>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14.3效力从形式上说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有同等的法律效果在被宣告死亡人的住所地为中心的区域宣告死亡的效果等同于生理死亡婚姻、监护等身份关系终止财产作为遗产被继承4撤销死亡宣告的撤销是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被确知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死亡宣告撤销的效力:<1>在人身关系方面配偶尚未再婚的婚姻关系自行恢复配偶已再婚的再婚效力不受撤销宣告的影响子女在宣告死亡期间被他人收养的收养关系仍然有效不受撤销宣告的影响<2>在财产关系方面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二、法人概述<一>概念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法律要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法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因各个法人目的事业不同而不同<三>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法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为自己取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四>法人的责任能力1法人须对法定代表人的行为负责.15.2法人对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负责3法人应负的非法活动责任真题演练1<多选>关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B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2力人<单选>17周岁的聋哑人王某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王某应被视为<>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A成年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单选>甲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已满5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其配偶乙<>A只能申请宣告甲失踪B只能申请宣告甲死亡C应当先申请宣告甲失踪再申请宣告甲死亡D既可以申请宣告甲失踪也可以申请宣告甲死亡4<单选>张某是甲公司的法人代表与乙公司签订一份合同后张某辞职李某担任甲公司的法人代表乙公司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但李某以该合同不是自己签的为由拒绝履行则<>A甲公司应该履行该合同B甲公司不应该履行该合同C经李某同意甲公司继续履行该合同D张某负责履行该合同5<判断>宣告公民失踪的法律效力与公民自然死亡的法律效力相同<>.16.第三节民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一>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二>特征1应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2应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3应是合法行为<三>成立要件1有主体2有意思表示3标的<四>生效要件1主体合格2意思表示真实3标的确定和可能4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五>形式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推定形式4沉默形式二、代理<一>代理的概念代理是代理人于代理权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名义向第三人<相对人>为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17.<二>代理权的行使规则1不得无权代理无权代理是非基于代理权而以本人名义实施的旨在将效果归属于本人的代理无权代理包括:未授权之无权代理、越权之无权代理、代理权消灭后之无权代理2代理人亲自行使代理权不得任意转托他人代理3代理人应积极行使代理权尽勤勉和谨慎义务4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滥用代理权包括:自己代理、双方代理及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三>表见代理表见代理是指虽无代理权但表面上有足以使人信为有代理权而须由本人负授权之责的代理表见代理发生有权代理的效果法律要件:1以本人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2行为人无代理权3须有使相对人信其有代理权的表征4须相对人为善意真题演练1<单选>下列关于代理的提法中错误的是<>A代理人应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B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C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D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2<单选>甲厂业务员张某被开除后为报复甲厂用盖有甲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与乙厂订立一份购销合同乙厂并不知情并按时将货送至甲厂所在地甲厂拒绝收货引起纠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某的行为为无权代理合同无效B张某的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有效C张某的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无效D张某的行为为委托代理合同有效3<判断>民事法律行为只能采用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18.第四节民事权利一、物权<一>物权的概念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二>物权法的原则1物权法定原则2物权客体特定原则3公示公信原则4物权效力优先原则<三>物权的内容1所有权<1>概念所有权是物权种类中最重要的一种权利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所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共有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项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包括两类: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3>相邻关系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应当互相给予便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4>变动方式①不动产物权登记②动产交付«物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5>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19.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①所有权所有权即专有部分所有权系空间所有权是区分所有人对专有部分得自由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②共有权共有权即共有部分共有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区分所有建筑物之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及收益的权利③管理权管理权即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成员权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业主>基于一栋建筑物的构造、权利归属及使用上的密切关系而形成的、作为建筑物管理团体之一成员所享有的权利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2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权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等3担保物权<1>抵押权抵押权是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担保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下列财产不得抵押:①土地所有权②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③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④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⑤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2>质权质权是指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转移给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就其占有的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3>留置权留置权是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20.有留置该财产以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真题演练1<单选>以下哪一项权利不属于物权?<>A对房屋的所有权B建筑用地使用权C请求对方交付房屋的权利D对已修好电脑的留置权2<多选>属于所有权的权能的是<>D处分权A占有权B使用权C著作权3<单选>甲在乙处加工玉雕两件取回玉雕时因钱不够未能付清加工费乙只允许甲取走其中一件称另一件等到甲将钱交清之后再取乙对此件玉雕的占有基于<>B质权C留置权D所有权A抵押权4<判断>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得做抵押<>二、债权<一>债的概述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一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债的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称为债权人与债务人债权是指债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即债权人得请求特定人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债权发生依据主要包括:合同、侵权、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二>合同之债1合同的概念合同又被称为契约它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关于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2合同的订立合同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成立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1>要约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希望对方能完全接受此条件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受领要约的一方称为受要约人.21.要约邀请又称为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根据«合同法»第十五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属于要约邀请而不属于要约: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但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应视为要约<2>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3合同效力<1>合同无效情形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合同可撤销或可变更情形①重大误解②显失公平③乘人之危④欺诈、胁迫<3>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形①无权处分行为②无权代理行为③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超越能力行为<三>侵权行为之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的行为<四>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合同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失的行为<五>无因管理之债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行为<六>债的担保债的担保是指法律为保证特定债权人利益的实现而特别规定的以第三人的信.22.用或者以特定财产保障债务人履行义务、债权人实现权利的制度1定金的概念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者订立后履行前给付给对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定金是一种双方担保对给付方和收受方都有约束力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人民法院不予保护2定金的效力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七>债的消灭债的消灭是指当事人之间所确立的债的关系在客观上不复存在债消灭的原因或方式有:清偿、抵销、提存、免除、混同真题演练1<多选>下列属于债的发生根据的是<>A合同之债B侵权之债C无因管理之债D不当得利之债2<单选>某商店橱窗内展示的衣服上标明"正在出售"并且标示了价格则"正在出售"的标示视为<>A要约B承诺C要约邀请D既是要约又是承诺3<单选>甲将组装彩电谎称原装出售并与乙签订了买卖合同依据我国«合同法»甲乙之间的合同属于<>A可撤销合同B无效合同C无权处分合同D效力待定合同4<单选>甲、乙二人同在山坡上放羊乙的羊混入甲的羊群甲不知赶羊回家入圈甲的行为属于<>B获取不当得利A拾得遗失物C无因管理D授权行为5<多选>甲、乙两家是邻居某年夏季甲外出打工乙见甲房屋破烂不堪恐雨季倒塌便决定自己维修甲的房屋为此花去材料费500元在维修过程中乙不慎从房顶摔下花去医疗费3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3.A乙的行为是侵权行为B乙的行为是无因管理C甲应负担材料费500元不负担医疗费D甲应负担材料费500元和医疗费3000元6<单选>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皮鞋买卖合同货款为人民币100万元甲公司依合同约定交付给乙公司定金人民币20万元后乙公司违约没有履行该合同乙公司应返还给甲公司人民币<>D60万元A20万元B30万元C40万元7<判断>合同成立等同于合同生效<>8<判断>甲在自动取款机欲取款500元因机器故障实际取得了600元甲与银行之间发生不当得利之债<>三、知识产权<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特定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具体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二>知识产权的种类1著作权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著作权人依法对其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所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的权利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2专利权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对取得专利的发明创造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3商标权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又称商标专用权商标权人对自己的注册商标有权在注册核定的范围内独占使用未经商标权人的同意他人不得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24.否则就属于侵权行为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驰名商标除外>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有效期满应申请续展每次续展的有效期为10年<6个月的宽限期>真题演练1<判断>发表权属于著作财产权<>2<单选>以下哪种权利不是知识产权的类型?<>A专利权B姓名权C商标权D著作权3<单选>我国«专利法»规定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自申请日之日起<>C15年D20年A5年B10年4<多选>H市的甲公司生产啤酒申请注册的"向阳花"文字商标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驰名商标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行为?<>A乙公司在自己生产的葡萄酒上使用"葵花"商标B设在G市的丙公司将"向阳花"作为自己的商号登记使用C丁公司将"向阳花"注册为域名用于网上宣传、销售书籍等文化用品D戊公司自己生产的农药产品上使用"向阳花"商标四、人身权<一>人身权的概念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是人身关系经法律调整后的结果<二>人身权的分类1人格权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2身份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监护权、荣誉权真题演练1<判断>自然人享有名誉权而法人不享有名誉权<>2<单选>下列权利中只能由自然人享有的是<>A所有权B名誉权C肖像权D用益物权.25.3<单选>某报社在一篇报道中披露某女影星甲曾做过不光彩的事情致使甲备受歧视甲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跳楼自杀未遂但造成终身残疾该报社的行为<>B侵害了甲的隐私权A是如实报道不构成侵权C侵害了甲的生命权D侵害了甲的健康权第五节婚姻一、结婚1必备条件<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达到法定婚龄即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3>符合一夫一妻制2禁止条件<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2>男女一方或双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3无效婚姻<1>主体不合格:未到法定婚龄<2>内容不合法: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病婚后未愈4可撤销婚姻意思表示不真实:受胁迫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二、财产关系1约定财产制2法定夫妻财产制:婚前归个人婚后归共有下列财产归个人所有:<1>一方的婚前财产.26.<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三、离婚1协议离婚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据法律规定合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离婚登记2诉讼离婚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子女的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由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在诉讼离婚中有两项特别规定:<1>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该条款只在配偶一方为非军人时适用<2>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3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如果夫妻有协议且协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但一方在抚育子女、照顾老人及协助另一方工作方面付出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向另一方要求补偿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欠下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其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应协商如何清偿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真题演练1<多选>下列关于结婚的法定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B必须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C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27.D结婚年龄男性不得早于20周岁女性不得早于18周岁2<多选>甲与乙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子女由甲抚养则乙的权利和义务有<>B探望子女的权利A对子女享有监护权C要求甲协助探望的权利D负担子女生活费、教育费的义务3<多选>下列选项中构成无效婚姻的是<>A一审判决准予离婚在上诉期内与他人结婚形成的婚姻B未达法定婚龄而登记形成的婚姻C刘某与妻子赵某已分居三年赵某始终不答应离婚于是刘某便和秦某结了婚D王某在家人的胁迫下与李某登记形成的婚姻第六节继承一、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以及遗产份额的分配都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一种继承方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1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和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2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二、遗嘱继承和遗赠遗嘱继承和遗赠是指按公民生前所立遗嘱处分其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其中将遗产处分给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所有的叫遗嘱继承将遗产处分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所有的叫遗赠遗嘱的形式包括:自书、代书、录音、口头、公证接受继承可以明示也可以默示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没有表示放弃继承的就视为接受继承接受遗赠必须在受遗赠人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以明示或积极作为的形式作出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28.三、遗赠扶养协议遗赠扶养协议是公民与扶养人订立的由遗赠人将自己的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其死后转移给扶养人所有而由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义务的协议四、遗产的分割1确定遗产的范围划清遗产和共有财产的界限2继承方式的适用继承开始后如果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协议办理有合法遗嘱的按遗嘱办理没有遗赠扶养协议和遗嘱的按法定继承办理同一次继承中也有可能三种方式都适用应该注意确定哪些遗产按哪种继承方式进行分配3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如果被继承人死亡时留有尚未出生的胎儿继承人在分割遗产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由胎儿母亲代为保管或行使有关权利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份额按照法定继承方式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4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发挥遗产的效用对不宜实物分割的遗产应本着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有利于发挥遗产效益的原则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共有等方式来处理5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如果被继承人遗留的债务超过了其遗产的实际价值对于超过的那部分债务继承人不负清偿责任但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真题演练>1<多选>遗嘱的形式有<D录音遗嘱A公证遗嘱B口头遗嘱C代书遗嘱2<单选>甲有父母、一妻一子<5岁>死亡时家中财产共有240万元如何继承?<>A父母80万妻80万儿子80万B父母妻子四人各60万C妻150万父母子各30万D妻180万父母各30万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继承权3<单选>周某的叔叔于1998年4月5日病故叔叔临死前立有遗嘱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留给周某周某知道遗嘱内容心里很高兴但却一直表示出无所谓的样子过了3个月周某也未明确表示要不要叔叔的遗产周的行为<>A视为接受遗赠B视为接受遗嘱继承C视为放弃接受遗赠D视为放弃接受遗嘱继承.29.第七节民事责任一、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它主要体现为财产责任对当事人的制裁只能是也必须是经济制裁而不能用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来代替<一>构成要件1当事人要有违约行为2违约有损害事实<二>免责事由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法定免责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合理损耗<三>承担方式1继续履行2损害赔偿3违约金4定金二、侵权责任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依法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一>构成要件1加害行为2损害事实3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二>免责事由1不可抗力2受害人的过错3正当防卫.30.4紧急避险5受害人同意<三>承担方式1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2返还财产、恢复原状3修理、重作、更换4支付违约金5赔偿损失6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上列民事责任在实践中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三、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一方故意或者过失违反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先合同义务而致对方信赖利益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情形: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4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真题演练1<判断>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2<单选>甲公司得知乙公司正在与丙公司谈判甲公司本来并不需要这个合同但为排挤乙公司就向丙公司提出了更好的条件乙公司退出后甲公司也借故中止谈判给丙公司造成了损失甲公司的行为如何定性?<>A欺诈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C恶意磋商D正常的商业竞争3<单选>甲与乙签订了一项买卖合同约定:甲向乙支付定金5万元如果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应支付违约金8万元后来乙违约甲打算向法院提起诉讼下列哪种诉讼请求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获得法院的支持<>A请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31.B请求乙双倍返还定金10万元C请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同时请求返还定金5万元D请求乙双倍返还定金10万元同时请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第八节民事诉讼时效一、概念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二、种类1一般时效:二年2特殊时效:包括较短时效和较长时效较短时效: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较长时效:<1>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2>涉外合同期间为4年3最长诉讼时效:二十年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诉讼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三、中止和中断<一>中止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32.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二>中断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的制度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或仲裁、权利人提出请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真题演练1<多选>下列事项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的是<>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2<单选>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本章小结:.33.第三章刑法第一节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何种行为是犯罪和应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以有效对付犯罪和积极预防犯罪的法律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重的罪就应承担多重的刑事责任三、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刑法的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空间、时间内具有适用效力<一>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它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1属地管辖权凡在中华人民XX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34.<1>领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驻外领使馆、船舶、航空器<2>犯罪地:是指行为地、结果地之一即可2属人管辖权<中国人在国外犯罪><1>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2>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一律追究3保护管辖权<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1>外国人所犯之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须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2>外国人所犯之罪按照犯罪地法律也应受刑罚处罚4普遍管辖权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犯罪<二>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1>生效时间:1997年10月1日<2>溯及力:从旧兼从轻原则真题演练1<判断>只有犯罪的结果发生在中华人民XX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中华人民XX国领域内犯罪<>2<判断>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不属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3<单选>以下哪一条不是刑法的基本原则?<>A罪刑法定原则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C平等适用刑法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4<多选>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刑法的空间效力所解决的是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的问题B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属地管辖原则C"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包括领陆、领水D作为属地管辖原则的补充原则是旗国主义因此凡在中华人民XX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中华人民XX国刑法.35.5<单选>甲于1996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捕归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A应适用1997年«刑法»B应适用1979年«刑法»C由审理本案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第二节犯罪与犯罪构成一、犯罪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刑事法律规范、依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二、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一>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1自然人<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①年满16周岁②间歇性精神病人精神正常时③醉酒的人<2>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①不满14周岁的人②精神病人<3>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6.<4>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已满75周岁的人、又聋又哑的人、盲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为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单位单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或者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且刑法明文有规定的犯罪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1>双罚制<2>单罚制<二>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过失1犯罪故意<1>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2犯罪过失<1>疏忽大意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2>过于自信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三>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四>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必须具备的条件.37.1.危害行为危害行为专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行为即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1>作为作为即积极的行为是指以积极的身体举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2>不作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2.危害结果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而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损害或现实的危险状态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犯罪客观方面中的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真题演练1<判断>醉酒的人犯罪可以减轻刑事责任<>2<判断>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16周岁就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其犯罪后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程度就和成年人没有区别<>3<单选>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4<单选>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B失火罪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C窝藏、包庇罪D绑架罪5<单选>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的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山林约5公里时两人失散孙某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有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C过失杀人D不构成犯罪6<单选>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值勤时放在桌子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38.在主观上是<>B意外事故A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7<多选>下列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不作为"的是<A驱赶饲养的毒蛇实施杀人行为B子女拒不赡养年迈无自理能力的父母的行为C成年人带着儿童游泳时儿童落水成年人见死不救D消防队员接到灭火的任务后在火场消极怠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第三节排除犯罪的行为一、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的行为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无过当防卫<又称特殊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用其他措施加以避免时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以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真题演练1<判断>我被人家抢过钱所以我必须再从他人身上抢回来这也是一种正.39.当防卫的手段<>2<判断>实施紧急避险要求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即危险必须是现实的、具体的<>3<单选>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D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4<单选>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应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第四节故意犯罪形态一、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三、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40.真题演练1<单选>甲偷了乙家某祖传玉镯因害怕被追究几天后又偷偷地送回这是<>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A犯罪未遂2<单选>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感觉被他人察觉而无法得逞仓皇逃跑但实际上他人并未察觉甲的行为<>D不构成犯罪A是犯罪预备B是犯罪未遂C是犯罪中止3<多选>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A为杀人而买刀B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查C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将其杀害D将毒药投入被害人饭碗中第五节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一>成立条件1必须二人以上<主体>2必须有共同故意<主观>3必须有共同行为<客观><二>排除情形1同时犯2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3间接正犯三、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一>主犯及其处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41.1主犯包括:<1>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2>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2处罚<1>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2>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对于组织、指挥共同犯罪的人应当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没有从事组织、指挥活动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应按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二>从犯及其处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三>胁从犯及其处罚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四>教唆犯及其处罚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真题演练1<单选>李某将与其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张某路过见王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所带手表、钱物偷走本案中<>A李某、张某构成共同犯罪B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C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劫罪D李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盗窃罪2<单选>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乙发现屋主是其.42.仇人故将其杀死对乙故意杀人案如何处理?<>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犯罪未遂乙构成犯罪既遂C甲构成犯罪中止乙构成犯罪既遂D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3<单选>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赵某的行为<>B属于意外事件A不构成犯罪C应当从重处罚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六节量刑一、累犯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累犯包括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一>一般累犯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1前后两罪都是故意犯罪2前后两罪都应当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3后罪在前罪的刑罚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之内4不满18岁周岁的人犯罪的不成立累犯<二>特殊累犯特殊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情形<三>对累犯的处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对累犯不适用缓刑不得假释.43.二、自首与立功<一>自首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二>立功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的行为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三、缓刑<一>对象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二>条件1犯罪情节较轻2确有悔改表现3无再犯可能性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三>必须宣告缓刑的情况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四>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此外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如果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这说明缓刑的效力不及于附加刑.44.<五>缓刑的结果1在缓期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予以公开宣告2缓刑撤销:<1>缓期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2>缓期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真题演练1<判断>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2<单选>甲因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在审讯期间甲主动交代出曾实施过抢劫犯罪甲交代抢劫犯罪的行为属于<>D悔过A自首B坦白C立功3<单选>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不适当的一项是<>A累犯不适用缓刑B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缓刑应当社区矫正D如果没有法定的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第七节刑罚一、主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5种1管制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2拘役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45.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4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判决宣判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