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金盛华)-价值取向课件_第1页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价值取向课件_第2页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价值取向课件_第3页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价值取向课件_第4页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价值取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价值取向本章要点价值取向的界定价值观理论价值取向的关联心理变量价值观的测量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状况案例2005年1月上旬,中行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原负责人高山,因涉嫌内外勾结票据诈骗案突然失踪,数亿元资金不知去向,在当地引起强烈震动。近年来,职务犯罪嫌疑人携款外逃已成为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的新动向。如何预防和打击这种犯罪行为,斩断贪官外逃的“灰色通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84岁的慈善家余彭年公开表明,他的30亿财产不留给儿子。余彭年常说的一句话是:“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他们有房子住,有工作做,有这些就足够了。”余老先生生活简朴,却慷慨捐助社会。

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

一、价值取向的界定

(一)价值 □主体说——主体感受和体会 □客体说——客体本质属性 □关系说——客体属性与主体需求间的匹配(动态)Rokeach(1973)

①一般的信念; ②具有动机功能、评价性、规范性和禁止性; ③行动和态度的指导; ④个人和社会的现象;Schwartz(1998)

①合乎需要的超越情境的目标; ②在个人生活中或其它社会存在中起着指导原则的作用;(三)价值取向

金盛华(1995): 人们对特定事物所采取的价值观。它是和具体事物、情境相关联的,是人们在特点对象之上所进行的价值选择。二、价值观理论(一)Allport的六分类Spranger(《人的类型》1928):理论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审美的、宗教的

价值观研究量表(Allport&Vernon1960) √经济型的人务实,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理论型的人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 √审美型的人以美的原则评价事物; √社会型的人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 √宗教型的人信神或寻求天人合一等; √政治型的人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

(二)Rokeach的工具性、终极性价值观理论

□终极性价值观(terminalvalues)

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目标,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生活等; □工具性价值观(instrumentalvalues)

为达成上述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如负责任的和自我控制的等。□价值观调查表(M.Rokeach,1973)

由36项价值观信念构成的,分别测量这两类价值观(两类各18项)。(三)Morris的生活方式理论

价值:包含实际价值(operativevalue)、想象价值(conceivedvalue)、客体价值(objectvalue)三种涵义。

价值观是一种对理想生活方式目标的憧憬,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问卷(waystolivequestionaire,1956)

13种生活方式(想象价值,即理想价值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极端)→把抽象的东西用具体的行为阐述出来→完成形而上向形而下的转换Hui&Triandis(1986):

集体主义是有关人际间感情、理想、信仰、观念和行为间的一种综合体。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量表(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Scale简称IC)(1988):从个体对待配偶、父母、亲戚、朋友、邻居及同事的态度等六个方面衡量一个人的集体主义倾向。

Triandis(1989):

个人主义的核心含义是优先考虑个人目标而非小组的目标,强调服务于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爱好、与众不同、独立;

集体主义的核心含义是优先考虑小组的目标而非个人的目标,强调服务于小组的价值观,为了保护小组的完整、成员的独立及和谐的关系可以把个人的目标放在次要的地位。(五)Schwartz的价值观理论

设想人类存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 认为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目标的类型,或目标所表达的动机内容。

价值观满足以下5条标准:

(1)价值观是一些概念或信念; (2)价值观是人们想要追求的终极状态或行为; (3)价值观是超越具体情境的; (4)价值观对行为或事件的选择和评价具有指导作用; (5)价值观是有层次的,它们根据相对重要性的不同进行排序。施瓦茨价值观量表(SchwartzValueSurvey,简称SVS)

57项价值观,用以代表10个普遍的价值观动机类型:

(1)权力(Power):社会地位和特权,控制或统治他人和资源;

(2)成就(Achievement):根据社会标准通过能证明个人成功的竞争;

(3)享乐主义(Hedonism):追求生理上的满足及愉悦;

(4)刺激(Stimulation):兴奋、新奇和生活中的挑战;(5)自我导向(Self-Direction):独立的思想和行为——选择、创造、探索;(6)世界主义(Universalism):理解、欣赏、容忍和保护所有人和未来的福利;(7)仁慈(Benevolence):保护和提高那些个人交往较多的人们的福利

三、价值取向与主要关联心理变量的关系(一)价值取向与态度联系

价值观功能和作用的实现需要通过态度来完成。

都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区别

价值观比态度更广泛、更抽象。

态度是情境性的;价值观是超越情境的

态度与具体行为的距离更近,对行为的预测作用更为明显,而价值观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价值观态度行动价值观需要价值观对需要具有调控作用。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主体根据和判断尺度。(是否有价值,在于其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需要是激发人行动的基本动因;√需要层次较低,价值观层次较高;√价值观对需要有规范或定向作用;

2、情绪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与主体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情感——与人的社会关系需要相联系,并受社会关系制约的态度体验。情绪情感价值观构成要素一以心理体验的方式反映

3、兴趣爱好

个性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兴趣在行为中的表现即为爱好;

归根到底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价值观个体差异性;自由选择性。更能充分反映(三)价值取向与行为 □行为是价值取向的表现; □价值取向引导行为; □行为可能诱导价值取向的改变价值观行为解释、预测、导向可能诱导价值观的形成行为的改变会导致价值观的改变(哪怕是表面的、暂时的妥协)

做出重大行为之前,个体有价值判断的过程(有意识,直接)

琐碎行为或习惯行为:头脑中的图式起作用,也受到价值观影响(无意识,间接)。四、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一)国内价值取向研究的阶段阶段1:20世纪80年代前

——全面介绍、移植和验证阶段阶段2:20世纪80年代后

——“中国化”或“本土化”(二)中国传统文化定向的价值取向研究

杨中芳(1994)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文化中的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被教导的一套价值,大体上,这一套价值是共存于文化成员之中的。

Schwartz(1994)

在一个社会成员有意无意的价值社会化(valuesocialization)中会表露出某种共同性,而这种“共同性”就是所谓的文化价值观。跨文化不同文化下的行为比较从中国人共同的、独特的心理、行为出发本土1、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

费孝通(1947)在差序性同心圆中,最中心的是自己,然后“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也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自我重要他人一般人杨国枢(1992)

人类社会→生活圈(两种主要运作方式) √个我取向(individualorientation)——以自主性为重 √社会取向(socialorientation)——以融合性为重

2、以社会、关系、情境为中心的价值观中国人是比较典型的社会取向。具体表现为: √家族取向 √关系取向 √权威取向 √他人取向3、富贵与道德追求

□文崇一(1993)

提出“富贵与道德”的二分模式

中国人的价值观始终在正面的“富贵与道德相容”与负面的“富贵与道德冲突”之间徘徊。

①富贵与道德相容:富贵而道德;道德而富贵。 ②贫贱与道德相容:贫贱而道德;道德而贫贱。

③富贵与道德相斥:富贵而不(轻)道德;不(轻)道德而富贵。

④贫贱与道德相斥:贫贱而不(轻)道德;不(轻)道德而贫贱。4、人情与面子

黄光国(1983)——《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资源支配者的心理历程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做事法则和决策策略。

√工具性关系→公平法则→客观决策; √情感性关系→需求法则→亲情困境; √混合性关系→人情法则→人情困境。

西方人社会——工具性关系——公平法则;

中国人社会——情感性关系(或接近情感性关系的混合型关系)——需求法则和人情法则。第二节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状况

一、中国民众整体价值取向结构特点(一)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现状

《中国民众价值取向问卷》(QVOC)(金盛华),共40个项目,为防止趋中性回答定势,采用6级评分制。 □8因素模型(按强度递减排列) √工作学习取向; √品格境界取向; √公共利益取向; √名望追求取向; √家庭人伦取向; √法律规范取向; √金钱权力取向; √从众认同取向;表9-2中国民众价值取向各因素的得分情况价值取向有效样本量平均数(M)标准差(S.D.)工作学习54594.9570.743品格境界54644.9380.669公共利益54584.6480.901名望追求54614.0060.970家庭人伦54573.8630.876法律规范54593.5891.240金钱权力54643.0880.959从众认同54592.9820.898(二)中国民众价值取向“好人定位”结构

金盛华认为,中国人价值观结构,其在整体上是以品格自律、才能务实、公共利益、人伦情感为优先取向的亲社会结构,具有鲜明的“好人定位”的特点中国民众价值取向“好人定位”结构(图9-1)金钱权力公共利益

中国民众价值取向“好人定位”结构(图9-2)表9-3Schwartz的价值观结构与中国民众价值观结构的可比因素Schwartz的价值观结构中国民众价值取向大同主义(社会公正、平等)品格境界仁慈(助人)公共利益遵从(服从)(这里的遵从与从众部分意义重合)从众认同成就(成功、雄心)名望追求安全(社会秩序)法律规范权力(权威、财富)金钱权力(三)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的差异分析 □性别

女因变量自变量工作学习品格境界女>男(p<0.01)公共利益名望追求男>女(p<0.001)家庭人伦男>女(p<0.001)法律规范男>女(p<0.001)金钱权力男>女(p<0.001)从众认同男>女(p<0.001)

□居住地

农村

城镇

城市因变量自变量工作学习城市<城镇(p<0.001)&农村(p<0.001)品格境界公共利益农村>城镇(p<0.001)&城市(p<0.001)名望追求农村>城镇(p<0.001)&城市(p<0.001)家庭人伦城市<城镇(p<0.001)&农村(p<0.001)法律规范农村>城镇(p<0.001)&城市(p<0.001)金钱权力从众认同城市<农村(p<0.05)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因变量自变量工作学习东部<中部&西部(p<0.001)品格境界中部>东部(p<0.05)公共利益中部>东部&西部(p<0.001)名望追求家庭人伦西部>中部&东部(p<0.001)法律规范西部>中部&东部(p<0.01)金钱权力东部&西部>中部(p<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