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七)_第1页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七)_第2页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七)_第3页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七)_第4页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七)第四章害虫及其防治第一节害虫防治的策略与方法一、害虫防治策略与方法的沿革最早与人类发生关系的昆虫——吸血昆虫,如虱、蚊与蚤等。防治的方法:捕捉与拍打等。1、早期的害虫防治策略与方法化学防治:如苏美尔人使用硫化物防治害虫。中国:晚上点燃香蒿熏杀蚊虫和用草木灰防治仓虫。用吡霜拌种防治害虫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2、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的害虫防治方法向多元化发展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药物防治发展迅速,如除虫菊、鱼藤、烟草、苦木等杀虫植物开发应用,砷化物也广泛应用。农业耕作技术防治、物理防治(高温杀虫)、生物防治(利用鸟类食虫)、法规防治(植物检疫)。3、综合防治概念的产生20世纪初提出。目的是更好地防治害虫。将各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化学药物剂型及药械有新的发展。4、新杀虫剂的应用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0世纪40年代:DDT及六六六杀虫剂的生产及广泛应用,同时,一系列六氧环戊二烯类杀虫剂——如狄氏剂、氯丹、毒杀芬等的生产、应用发展很快。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机磷杀虫剂开始生产且发展快速。为害虫防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问题: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有伤害;害虫再增猖獗;不少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等。抗药性害虫是指长期使用一种或几种农药后,因适应性的增强而导致对该药增加抗性的害虫。其表现是虫越治越多,危害越来越重,用药越来越浓,施药成本越来越高。据1981年统计,世界上抗药性害虫已超过400种,象我国的三化螟、棉蚜、棉铃虫、苹果红蜘蛛等均是。克服的办法是交替或混合用药,也可采用超低微量喷雾,既提高防效,又减轻环境污染。但混用要注意药性,避免破坏药效。还可实行化防同生防协调进行,一旦虫口密度下降,就坚持生物防治。

没有对人畜无毒的杀虫剂5、“害虫综合治理”防治策略的提出196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生物防治的国际组织(IPC)的联合会议上提出“综合防治”(IPC)。1972年在美国的“环境质量保护会议中,将IPC改为IPM。二、害虫综合治理策略的含义1、不彻底消灭害虫,把害虫的防治造成的经济损失压到一定程度便可,容忍一部分害虫存在,以维持和生态多样性,利于生态平衡;2、不单纯采取某一种害虫防治方法,而是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的配合;3、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盘考虑;4、操纵害虫生态系统来治理害虫,害虫的生态系统是害虫生存的的机环境(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土壤、水分、空气、气象条件等的统一体,采用适时适度地施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治理害虫、改变耕作制度、改良耕作技术等来操纵生态系统防治害虫。三、害虫防治的方法1、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物的毒性来防治害虫——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原因(优点):(1)收效快,如使用方法得当,可在短期内把虫口密度压低。(2)对害虫的各种虫态,成虫、蛹、幼虫、卵都可收到杀虫效果;(3)适用范畴广泛,少受气候条件、地理区域、作物品种等因素的影响;(4)化学杀虫剂具有广谱性特点,一种药剂能杀死多种害,当然包括天敌在内的益虫也不例外;(5)化学药物防治害虫机械化程度高。缺点:(1)将害虫与害虫天敌和益虫一起杀死,破坏生态平衡,致使害虫更增猖獗;(2)有些剧毒的化学杀虫剂对人畜毒性大,有可能导致人畜的死亡事故的发生;(3)大量使用化学药物,经雨水冲刷流失;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从而使水生生物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残毒在人体中积累,引发疾病;(4)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防治一种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5)使用不当,施药失时,药量失度,对农作物会产生药害。注意事项: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在选用化学杀虫剂时,首先应考虑人畜与环境的安全,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2、生物防治概念: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内容:(1)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防治害虫;(2)利用病原微生物(昆虫病毒、细菌、真菌)防治害虫;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和经济作物害虫:北美利用云杉锯角叶蜂病毒NPV防治云杉锯角叶蜂取得成功,并成为叶蜂的永久性制药因素。国内:湖北公安县利用NPV防治棉铃虫效果好;广东利用马尾松毛虫病毒cpv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达70%左右。细菌制剂: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Bt)和白僵菌防治多种农业害虫效果稳定,已大面积推广。现有76个企业生产Bt制剂,年产量达3万吨,用于防治农业20多种害虫,使用面积达333万公顷次。

真菌制剂:应用真菌杀虫剂防治害虫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国际生防组织(IBC)使用黄绿绿僵菌防治沙漠蝗虫,美国引进舞毒蛾噬虫霉防治舞毒蛾,巴西使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甘薯沫蝉,我国利用球孢白僵菌在南方地区大面积防治林区松毛虫和东北地区防治玉米螟等,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生物农药广义来说,生物农药就是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这种农药也称生物源农药。

生物农药包括:①生物化学农药;②微生物农药:指自然界存在的用于防治病、虫、草、鼠害的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被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制剂;③转基因生物农药:泛指防治有害生物,或调节植物抗逆性、抗除草剂的利用外源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农业生物;④天敌生物农药:指商品化的除微生物农药以外具有防治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近几年来,微生物农药得到迅猛发展,主要品种为苏云金杆菌制剂,其余为抗生素类、病毒制剂等。(3)利用其它动物(原虫、线虫、蛛形纲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原虫:主要以多种孢子虫防治卫生昆虫、蝗虫、粮食作物害虫、森林害虫。寄生性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苹果、梨、枣的主要害虫桃小食心虫效果达80%。利用多种捕食性螨:防治柑桔叶螨效果显著。稻田蜘蛛:种类多,对水稻害虫有重要抑制作用。捕食蚊子幼虫的鱼类:食蚊虫取食蚊虫能力最强。叉尾斗鱼:捕食孑孓的能力也很强。食蚊鱼尾斗鱼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湖沼、稻田等水流缓慢水域,个体小,色彩大方朴实。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其好斗的特性,雄鱼之间为了抢占地盘,争夺配偶,经常“大打出手”,甚至“血洒滩头”。两栖类:蟾蜍与蛙类捕食昆虫为主。蛙:水稻害虫的克星之一;蟾蜍:是白蚁有翅成虫在分飞趋向光源跌落地面时的重要天敌之一。爬行类:晰蜴、壁虎以昆虫为主要食料。鸟类:在我国现有的1100多种鸟中有1/2的种类取食害虫。如啄木鸟取食天牛幼虫的其它树干害虫。哺乳类:穿山甲(鲮鲤)是森林白蚁的克星。4、应用害虫不育技术包括遗传不育、辐射不育和化学不育。一般通过辐射和化学不育手段实现遗传不育的结果,达到治理害虫的目的。①染色体易位:用辐射或化学药物等强烈刺激处理雄虫,使其某些染色体断裂,而成为非整体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不正常个体,致死,导致后代减少,仍处于研究阶段。②胞质不亲和性:雄虫与雌虫胞质完全不亲和性杂交得不到后代。③杂种不育性:人为地克服生殖或生理上隔着亲缘种或地理宗的障碍,进行杂交,而产生不育的杂种。如舞毒娥异地宗之间杂交可产生杂种不育。(5)应用昆虫信息素

性信息素种内信息素集结信息素告警信息素信息素分散信息素示踪信息素利他素种间信息素利已素互利素用于防治害虫的信息素主要是:性信息素和集结信息素。使用方法有:①利用信息素诱捕器监测和测报虫口动态;②利用信息素诱捕器大量诱杀成虫以降低虫口密度;③施用大量性信息素缓释剂使蒸气迷漫空间,从而破坏雌雄交配。国内外的应用棉花害虫棉红铃虫;烟草害虫烟芽夜蛾;蔬菜害虫小菜蛾;甘蔗害虫二点螟;林果害虫的苹果蠹蛾;棉褐带卷蛾;梨的害虫梨小食心虫;桃类害虫桃小食心虫;林木害虫舞毒蛾;枞色卷蛾;仓库害虫印度谷螟;干果斑螟3、植物检疫以法规的形式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的传播与扩散的重要预防措施。4、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治理害虫或改变其物理环境,创造一种对害虫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方法。(1)高温杀虫——曝晒与烘干或开水、热水浸烫的方法。(2)低温杀虫——低温贮粮(温度控制在低于害虫能忍耐的温度进行处理)(3)缺氧(窒息)杀虫——利用真空充氮、充二氧化碳、封闭自行缺氧、物理畏助缺氧等方法。(4)利用光能或利用昆虫的趋性治虫——紫外线或红外线是治理贮粮害虫的较好的方法。(5)利用高频和微波加热快速杀虫。优点:速度快,效果好,无残毒,操作简便。(6)利用电离辐射直接治理害虫。适用于粮食、农畜副产品、中草药、图书档案、工艺品的杀虫。(7)辐射不育治理害虫。第二节昆虫与人类疾病——医学昆虫的重要性即卫生昆虫。概念:指能引发或传播疾病而为害人类健康的昆虫。对人类的危害:叮咬引起病态反应——如木虱王(1)引发疾病毒液注入人体致病——如胡蜂与马蜂虫之毒毛及分泌物触及人体皮肤致病——毒蛾、松毛虫、毒隐翅虫、斑蟊误食有毒昆虫引起疾病(2)传播病原体致病——如蚊、蝇、蚋、白蛉子、跳蚤二、医学昆虫的主要种类1、蜚蠊目——家居常见种广州市民宅: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居多,偶见德国小蠊。美洲大蠊药用蟑螂澳洲大蠊德国小蠊宾馆、饭店的优势种——德国小蠊。蟑螂能传播的疾病:包括细菌类、病毒类、真菌类和寄生蠕虫卵等多种病原体。生活于野外的蟑螂种类,大多以腐败的有机质或枯枝败叶等为主食;而栖身于屋舍的蟑螂,喜欢淀粉性的食物,在它们爬过的食物上,往往会把所携带的病原生物留下而传播疾病。蟑螂进食时有个坏习惯:边吃、边吐、边排泄,因此污染食物,传播多种疾病,如痢疾、副霍乱、肝炎、结核病、白喉、猩红热、蛔虫病等。无论是什么品种的蟑螂,其所传播的病原生物有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结核菌、炭疽杆菌、癞病菌等及绦虫类、蛔虫类、血吸虫类的卵等等。蟑螂还分泌和排泄出有异臭的物质,使人闻到后感觉恶心甚至呕吐。

为什么蟑螂无法全部消灭呢?原因:1、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自然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结果,对其生存环境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1)极强的繁殖力;(2)杂食性;(3)避开人类活动干扰的夜行性;(4)美洲大蠊与澳洲大蠊孳生于下水道中的栖性。2、人为因素为其生存创造了条件——垃圾多,蟑螂食物丰富;3、用药不当,产生抗药性。2、半翅目——吸血昆虫臭虫科的两种虫——温带臭虫与热带臭虫(吸食人血)。温带臭虫通常臭虫最活跃的时间段是在黎明,在黎明到来之前的一个小时处于性攻击高峰期。

臭虫会传播多种疾病,如回归热、麻风、鼠疫、小儿麻痹、结核病、锥虫病、东方疖、黑热病等。全世界已知臭虫约有74种,但嗜吸人血的只有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两种。在我国,温带臭虫分布于南北各地,热带臭虫只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两者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害虫。臭虫刺吸人血,骚扰睡眠,叮咬处皮肤发生肿块。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重症可有黄疸。

麻风病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甚广,据估计全世界现有麻风病人约一千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鼠疫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也叫做黑死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我国。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当时“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充分说明那时在我国流行十分猖獗。

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是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锥虫病锥虫寄生于脊椎动物血液和组织引起的疾病。可分为非洲锥虫病与美洲锥虫病两种。①非洲锥虫病,又称昏睡病。流行于非洲的严重寄生虫病,由冈比亚锥虫和罗得西亚锥虫引起,前者的症状较后者为轻。传播媒介为舌蝇(俗称采采蝇)。临床上表现发热、淋巴结炎,后期以脑膜脑炎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特征。诊断依据血片、淋巴结穿刺液或脑脊液中找到锥虫,血清免疫学检查也有一定价值。早期治疗可用苏拉明,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后需用硫胂蜜胺。②美洲锥虫病,又称恰加斯氏病。一种流行于美洲的寄生虫病,多见于儿童。由克氏锥虫引起,传播媒介为锥蝽属昆虫。临床上急性期以发热、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及心脏扩大为主要特征。慢性期则以心肌炎、心脏扩大、食道或结肠扩张为主要特征。东方疖病原体有硕大利什曼原虫和热带利什曼原虫(见于南欧,亚洲和非洲),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复合体(见于墨西哥和中,南美洲)和巴西利什曼原虫复合体(见于中,南美洲).在中东的美军中曾发生过皮肤利什曼病的暴发,在临时去过流行区的旅行者中有过个案病例的报告.

黑热病由于白蛉叮咬而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又称Kala-azar,即黑热的意思。因其致病力较强很少能够自愈,如不治疗常因并发病而死亡。

14世纪时,它由海上贸易的船只,将一只携带病毒的老鼠带进意大利,从而导致欧洲盛行,死伤无数。它成功的将文艺复兴后推了近半个世纪,也使大多数喜欢铁胸衣的女人理智的放弃了那种病态美的追求。杜氏利什曼原虫病属人兽共患疾病。除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外,也可在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本病分布很广,亚、欧、非、拉美等洲均有本病流行。主要流行于中国、印度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在我国,黑热病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中,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四川、山西、湖北、辽宁、内蒙古及北京市郊等16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主要在甘肃、四川、陕西、山西、新疆和内蒙古等地每年有病例发生,病人集中于陇南和川北。主要栖息在住室的床架、帐顶四角、墙壁、天花板、桌、椅、书架、被子褥、草垫、床席等的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臭虫在我国古时又称床虱、壁虱。臭虫有一对臭腺,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此种臭液有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之用,臭虫爬过的地方,都留下难闻的臭气,故名臭虫。

臭虫可能卷土重来20世纪40年代臭虫在欧美各地几近绝迹。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美国纽约政府接到臭虫侵害的投诉达5000宗。英国、欧洲一些国家,近年臭虫也开始猖獗活动。澳大利亚臭虫数量剧增达10倍。澳大利亚一年由此在旅游业损失达7500万元。猎蝽科锥蝽属也能传播人类的锥虫病。广椎猎蝽: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广州俗称木虱王,刺吸人血,注入一种能扩张血管的刺激物,引起局部或全身病态反应——形成大片团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并伴有全身不适。广椎猎蝽刺吸人血都在人们睡眠时进行。予防:睡眠时挂好蚊帐,清理好床铺。发生在广东的例子被虫咬后即头昏恶心

据湛江海滨船厂的王女士称,她曾于两年前,在睡觉的时候被虫子咬了一口,几个小时后,即出现头昏恶心等症状,两次晕了过去,后来由她丈夫送往附近的湛江人民医院急救,打了吊针才治好。王女士表示,这种虫子确实很常见,自从被咬后她一见这种虫就马上将它打死,这次是看了报纸报道后才活捉了一只,希望能提醒市民的注意。

椎猎蝽-夺命小虫

夺命小虫是广椎猎蝽

记者昨日带着这只怪虫的标本走访了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这不是新物种,只是一般的蝽。”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究员吴伟南肯定地告诉记者。

吴伟南研究员向记者介绍道:“这是蝽的一种,属半翅目。一般说来,蝽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森林、田间等地方,专门捕食蚜虫、蜘蛛等动物,还是一种益虫呢。”

而这只咬人的虫,是广椎猎蝽。这一类蝽属吸血性种类,吸食脊椎动物的血液,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2001-8-4昆虫频伤人元凶“木虱王”番禺日报2008-8-12近期,我区沙湾镇出现了多起昆虫咬伤人的事件,被咬伤处出现红、肿、痒、痛、麻木症状,严重者出现暂时性休克。近日,番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沙湾镇捕捉到了这种咬人的昆虫,并对其进行了检测,最后鉴定,伤人的“元凶”是广东猎蝽,又称“木虱王”。

广东猎蝽常见于我国东南沿海,蝽类昆虫俗称“椿象”,种类繁多,大多数以吸吮植物叶汁为食,少数可有捕食性和吸血性,如红带椎蝽、广椎猎蝽等能侵入室内吸吮人血,因此广东地区群众称之“木虱王”(即臭虫王,见图)。该类昆虫多数种类为长椭圆形,少数类群体足细长,外观如蚊虫状。大多栖息在植物上,也有生活在洞穴中和树皮下,一般雨天不活动。成虫多在白天取食,尤以下午活动较多。一般虫卵附在松树的针叶上或其他阔叶树种的树叶上。此类虫子不仅能叮咬人体皮肤引起炎症,还能传播美洲锥虫病。据了解,该类昆虫咬人吸血时喜欢选择面部,尤其是眼睑、面颊、口角、口唇,故又有“吻面虫”之称。猎蝽每次吸血时间为数分钟至半小时,一般吸血时不发生疼痛,因此常不被注意,但部分病人在被吸血时感到皮肤疼痛。检验检疫专家提醒市民,夏季为该类虫较常见季节,如发现该类虫活动,室内的墙壁、地面缝隙可喷洒%敌敌畏以杀死藏在洞隙内的成虫、幼虫和虫卵;居室要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以防稚虫成虫叮咬吸血;不可用手直接捕捉该虫或用手拍打正在叮咬的昆虫,以防虫喙刺折断在皮肤或防止虫体内容物沾染皮肤引起过敏反应。如不幸被该类虫叮咬后,伤口局部可涂氨水及1:5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亦可用季德胜蛇药研粉水调外涂,可止痛消肿。瘙痒明显者可搽1%酚或薄荷炉甘石洗剂,有全身症状者酌情使用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严重者应尽早去医院就医。3、虱目——外寄生于人体上的吸血昆虫人虱的两个亚种——体虱与头虱的主要区别

体虱头虱体色浅灰白色深灰黑色体长约4mm约3mm触角各节较长各节较短寄生部位外寄生于人体上产人体的头、颈耳根处的毛卵于衣物的缝隙中发上并产卵于毛发上阴虱:体形似蟹,体长宽几相等,外寄生于人体阴部,攀附在阴毛上,毛多的人,也可附着在胸、腹、腋窝的毛上。分布:体虱一般在寒冷地区较炎热地区多,冬、春季多于夏季,头虱与阴虱区别不明显。防治虱子的措施:勤洗头、洗澡、勤换衣、勤洗晒被褥。人虱在脏乱拥挤的环境中大量滋生,还是斑疹伤寒和虱传回归热的带原者。在杀虫剂出现前,各种虱传疾病经常随着饥荒、战争和其他灾难一同爆发。头虱(headlouse)已对许多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并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重新出现,这部分是由於人们广泛地使用含有杀虫剂成分的洗发剂来防治头虱所致。虱的严重侵扰可能引发对皮肤的剧烈刺激,因为痒而搔抓可致继发性感染。若发生於家畜身上,皮革和羊毛可能出现磨擦和损坏,且肉和蛋的产量下降。严重感染的鸟类,其羽毛可能严重受损。狗虱中有一种是将绦虫传染给狗的中间宿主,而鼠蝨则在鼠类间传播鼠型斑疹伤寒(murinetyphus)。传播的疾病主要由人虱,特别是人体虱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战壕热和虱传回归热。此外,地方性斑疹伤寒由蚤传到人后,也能由人虱传播。

⑴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prowazecki)引起、主要通过人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病人自潜伏期末1~2天直至退热后数天均有传染性,而以发病1周传染性最强。虱吸食病人血后立克次体侵入虱胃上皮细胞并大量增殖,数天后上皮细胞破裂,病原即随同虱粪一同排出。当虱再吸他人血时,虱粪污染皮肤伤口,或由于虱体被压破后立克次体经伤口侵入体内而致感染,普氏立克次体在虱粪中可存活66天之久,因此亦有可能借呼吸或手污染眼结膜而受染。⑵战壕热:又称五日热,是由人虱传播五日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本病症状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而较轻,但病程较长。人体感染方式也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只是立克次体只能在胃内或上皮细胞表面繁殖,不侵入细胞内。

⑶回归热: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急性发热传染病。虱传回归热病原是俄拜氏疏螺旋体(Borreliaobermeieri)。病原体随患者血液被虱吸入后5~6天即穿过胃壁进入血腔,并大量繁殖。不进入组织亦不从粪便排出。故其传染是由于虱体被碾破后体液中的病原经伤口进入人体而致。三种虱头虱:多累及儿童,偶有成人受累。头虱寄生于头部,在毛根之间的头皮上可见成虫,发干上常能看到针头大小的白色虱卵,少数患者眉毛、睫毛上也可发现。虱叮咬的皮肤可出现丘疹、瘀点。自觉头皮瘙痒,常因剧烈搔抓头皮而出现渗出、血痂或继发感染,甚至形成疖或脓肿,局部淋巴结肿大。久病者头发干燥、无光泽。体虱:体虱寄生于人体的贴身内衣上,尤其裤裆、衣缝、被褥缝及皱褶处。皮肤被叮咬后出现红斑、丘疹或风团,中央有一小出血点,常因搔抓而发生抓痕、血痂、皮肤苔藓化、色素沉着或继发感染。阴虱:寄生于阴毛,偶见于腋毛或眉毛。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皮损为表皮剥蚀、抓痕、血痂或毛囊炎,部分患者外阴散在分布直径左右的青蓝色瘀斑,内裤上常可见到污褐色血迹。自觉瘙痒剧烈。4、鞘翅目——有少数昆虫具有毒物质引起皮肤疾患隐翅虫科的毒隐翅虫有毒黄胸青腰毒隐翅虫:俗称疯蚂蚁,栖息于室外田园、草地,有趋光性能引发接触皮炎。病例:广东广州、江门、肇庆等地有病例报道。分布在较温暖的地区,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和贵州等省。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是一种有毒的昆虫,触及人体皮肤可导致炎疹。常发现在水稻田里,对在农田操作者有一定的危害,为医学上所重视的昆虫。

毒隐翅虫1998年8月中旬开始,在广西来宾县三五乡:毒隐翅虫入室,人体皮肤接触,引起皮炎,近千人患毒隐翅虫皮炎。芫菁科昆虫:血中含有毒物质斑蟊素,毒液从足上分泌出来,触及皮肤引起发泡。毒隐翅虫皮炎毒隐翅虫皮炎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1.毒隐翅虫皮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最多,特别是阴雨前后的闷热天气发病率更高。

2.皮损多于早上起床后发现,反损以面、颈、胸背及四肢暴露部位为主,表现为线状、斑片状或点状的水肿性红斑,其上分布密集排列的污黄色、白色的水疱或脓疱,线状皮损犹如竹签或指甲刮伤一样,形态多异而不规则。斑片状皮损与皮肤烧伤相似,皮损的长短,大小,多少不一,一般长的约2~5cm,最长者可达10cm以上。

3.患处皮损灼热刺痛,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恶寒发烧等全身症状。病程一般一周左右,皮损干燥,结痂,脱落而愈。局部可暂时遗留色素沉着斑。5、鳞翅目——少数种类有毒,可引起疾病主要是枯叶蛾科的松毛虫具有毒毛,其毒液有毒,在松毛虫猖獗发生的林区活动,接触毒毛而引起骨关节肿痛、皮炎等疾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南方各省均有发生。广东潮阳县:群众上山割草导致大批群众骨关节肿痛及皮炎病人,发病率达14.4%,最高发病率达31.4%。湖北、浙江、安徽、湖南等省也曾有发生。防护描施:1、进入松毛虫成灾的林区,戴草帽、穿长袖衣、长裤、穿鞋袜;2、不宜用手摘茧、采虫;3、如出现松毛虫皮炎、肿块,可用肥皂水、10%氨水、石灰水、草木灰水、碱水、漂白粉水洗擦患处,严理者应就医。果园、桑园、茶园常见害虫:毒蛾科的幼虫,其体毛触及人体皮肤,发生红肿疼痛;刺蛾科的常见种——黄刺蛾的幼虫粗短,称洋辣子,刺毛触及人体皮肤引起急剧疼痛;6、双翅目——是医学昆虫中最重要的目之一蚊科:40多属近4000种我国:已知18属370种和亚种。最常见: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我国最常见的蚊子: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三属蚊的区别常见3属蚊子各虫态的特征性区别中华按蚊分布:在中国,除青海和新疆以外各省(区)都有记载。

危害:是中国广大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也是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之一。有些地区也曾从这种按蚊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嗜人按蚊仅发现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34°以南地区,它是北纬34°以南低山丘陵地区疟疾与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该种与中华按蚊非常近似,它与中华按蚊的主要区别在于翅前缘脉基部通常一致黑色,横脉无鳞;腹部侧膜无T形暗斑。雌蚊偏好人血,吸血后多数留栖室内,并且多数见于住屋。幼虫孳生于稻田,但更趋向缓流、渗出水、灌溉沟渠等水质比较清凉的水体。在长江中、下游以卵越冬。

微小按蚊分布:东洋界种类,在中国分布于北纬34°以南诸省(区)。生活习性:中国海南岛的微小按蚊偏好人血,但大陆地区的则人畜血液兼吸而偏向动物血液。吸血雌蚊多数留栖室内。幼虫孳生于水质较清、水流缓慢的溪流、沟渠等环境中。微小按蚊的季节高峰一般出现在雨季之前或雨季之后。在四川、贵州等地以幼虫越冬。

危害:中国南方山地和丘陵疟区的疟疾主要媒介。在有些地区,也有自然感染班氏丝虫感染期幼虫的记载,也是东南亚疟疾的重要媒介之一。库蚊属斑氏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多种马脑脊髓炎等症是由库蚊传播的。

致倦库蚊孳生于污染不很严重的水中,如污水坑、污水沟、清水粪坑、洼地积水等处,是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危险的疾病传播昆虫,是疟疾、马来热、登革热、裂谷热等疾病的重要传播昆虫。三带喙库蚊中国除新疆和西藏外,其他各省(区)都有记录。三带喙库蚊兼食人和动物血。猪、牛是其主要吸血对象,经调查,猪棚内三带喙库蚊占94%,三带喙库蚊常常在黄昏后2小时左右,和黎明前时间在室外袭击人、吸人血。三带喙库蚊是脑炎流行地区的主要媒介。可采取以下方法防蚊:1.清洁阻蚊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积水,盆罐倒置,花瓶及时换水。

2.药物杀蚊家庭可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蚊。

3.蚊香驱蚊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蚊帐避蚊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5.植物拒蚊在门前窗后栽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蚊子于门外。

6.气味扰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盖的清凉油或风油精,把干薄荷叶装在小布袋里缝好放在身边。这些气味都会让蚊子“闻而生畏”。7.服药防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维生素B后,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闻到自然“逃之夭夭”。

8.光源退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与淡色库蚊为尖音库蚊的二个亚种。传播的疾病与致倦库蚊一样。伊蚊属分布:分布全世界,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已知有34亚属可,近1000种。中国已知有100余种。生活习性:伊蚊多孳生于树洞、竹筒、叶腋、缸罐、石穴、坑洼等小型积水中,有些种类则在稻田、沼泽、水塘中生长。卵单产,通常产于容器的潮湿内壁或孳生场所的湿土上。滞育卵耐低温和干燥,并以此越冬或度过干旱季节。在自然界,蚊卵一次水淹仅部分孵化,其余须经二次或更多次水淹才能孵化。人们认为,这是对易干的容器积水的适应。幼虫多在水下活动,刮食附着在水淹物上或水底的低等生物或其他有机物;少数种类,如霉蚊亚属,幼虫肉食。雌蚊白昼或夜晚吸血。伊蚊多是凶猛的刺叮吸血者,有些则是黄热、登革热等虫媒病毒的传播者,少数种类是丝虫病的媒介,中国伊蚊中比较重要的有覆蚊亚属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是具银白斑纹、跗节有白环的深褐或暗黑蚊虫。中胸盾片两侧是1对长柄镰刀形白斑,其间有1对金黄色纵条,形成一弦琴状花纹。幼虫触角光滑无刺,触角毛1-A细小,单枝;头毛5-7C单枝;体无星状毛;栉齿单行,各齿基部有发达侧刺。除非洲森林的野生蚊系外,埃及伊蚊是与人类居住地区关系密切的家蚊。幼虫主要孳生在居民区周围或室内的容器积水中,尤其是在室内饮用贮水缸中;雌蚊在同样的场所刺吸人血。它们主要在白昼吸血,通常近黄昏和早晨各有一刺叮高峰。

埃及伊蚊广布全球热带地区。在中国,它们分布于广东的湛江地区、海南省等地,台湾南部、广西的北海口市和钦州市的少数地区以及涠洲岛。它们是中国上述地区登革热的传播者。在国外,它们还是城市型黄热病、基孔肯雅病等的主要媒介,因而为最危险的蚊种之一。

白纹伊蚊是具银白斑纹、跗节有白环的暗黑或黑色蚊虫。中胸盾片有一中央银白纵条,翅基前有一簇银白宽鳞簇。幼虫与埃及伊蚊近似,但栉齿基部无侧刺而具。它们是半野生蚊种。幼虫主要孳生于人居附近的竹筒、树洞、石穴、废轮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积水中,也见于菠萝等植物的叶腋。雌蚊在白昼和黄昏刺吸人和动物的血液。在户外,通常是日出前后和日没前后各有一刺叮高峰。

白纹伊蚊遍布东洋区。在中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都有记载。雌蚊是凶猛的吸血者,它们在大量发生的场所对人们骚扰很大。它们是中国登革热的重要媒介,也是东南亚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的传播者之一。在中国福建、四川等省,人们认为白纹伊蚊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有关。黄热病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国际上将黄热病定为检疫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定为甲类传染病。迄今为止,我国尚无病例的报道。

1648年,美洲的YUCATAN半岛首次证实黄热病的流行。17~19世纪,此病通过交通运输被带到欧洲及北美,在差不多两个世纪内,黄热病成为美、非、欧三大洲一些地方最严重的瘟疫之一,造成大量人群死亡。20世纪以来,本病在北美及欧洲未再发生,但在中、南美、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仍不时流行。据WHO(1983)报告,1979~1982年期间,黄热病在非洲发生50例,南美洲发生695例,估计实际病例数为上述报告数的35~480倍。

登革热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流行特征

1.地方性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条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均可发生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渐向周围的城镇及农村传播,在同一地区,城镇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2.季节性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在气温高而潮湿的热带地区,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广东、广西为5~10月,海南省3~10月。

3.突然性流行多突然发生,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我国40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1978年在广东佛山突然流行。

4.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1980年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十个省、市。病死率0.016%~0.13%。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蠓科:即俗称“小蛟”。广东俗称蚊螆、墨蚊;雌虫吸血。白天活动或在早晨和黄昏活动吸血。危害:蠓吸血骚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并能引起皮炎和皮肤过敏症,传播疾病研究不多。蛾蠓科(毛蠓科):我国已知有27种和亚种。吸血传病种类。蚋科:多数雌虫为凶猛的吸血者,并能传播疾病。已知4属16亚属164种。东北民众称蚋为“创锛”、或“抱背”。幼虫水生。虻科:幼虫生活在湿土中,雌虻吸血,是畜牧业的一大害虫。危害:在林区、农区及旅游区,在虻盛发季节,吸血、骚扰人类的活动,直接影响生产和旅游业,同时传播人畜共患疾病。北美:病毒性病水泡性口炎和细菌性的野兔热及炭疽病,主要通过机械传播。全世界:已知虻类昆虫3800种;我国:380种。虻类幼虫孳生在湿土中,如稻田、沼泽、河道烽池塘的污泥中,森林、草地和庭院的湿土中。蝇类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蝇类主要有:蝇科、丽蝇科、麻蝇科、舌蝇科、厕蝇科和花蝇科。最常见的是:蝇科的家蝇、丽蝇科的大头金蝇和麻蝇科的棕尾别麻蝇。危害人类的方式:骚扰、吸血、机械性传播疾病与寄生虫病。栖息习性:成虫栖息环境有纯信宅区蝇类、半住宅区蝇类、亲畜性蝇类等,幼虫孳生在人粪、畜粪、腐败植物和培圾类。食性(1)不食蝇类:成虫不取食,如胃蝇、皮蝇、狂蝇;(2)蜜食性蝇类:取食花蜜与植物汁液;(3)粪食性:主食人与动物粪便;(4)血食性:如舌蝇属与螫蝇属吸血;(5)杂食生:如家蝇、麻蝇、丽蝇等。防治:治理环境,搞好卫生,消灭蝇蛆孳生地。7、蚤目——危险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全世界已知蚤类:2400多种,我国近500种。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人类与昆虫发生直接关系最早的昆虫之一。蚤类有不少种类的人类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蚤类的习性:寄生于温血动物及人体外,吸血,是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蚤类与宿主的关系:(1)多宿主型:对宿主无严格的选择,如人蚤;(2)寡宿主型:多限于一定的属、科、目的宿主类群;(3)单宿主型:对寄主有严格的选择,只寄生一种宿主体外,如松鼠跗蚤,只寄生松鼠。卵:小,椭园形,初产时乳白色;幼虫:蛆状黄白色,以寄主脱落的皮肤,血块及各种有机物的渣滓为食;2-3周,3龄,脱皮2次吐丝结茧,形成蛹。蛹:形成茧后约2天即化蛹,蛹期1-2周。我国常见蚤类:印鼠客蚤、人蚤、猫栉首蚤(猫蚤)。8、膜翅目的某些种类螫刺人畜,造成伤亡主要是蜜蜂、胡蜂等昆虫的雌虫产卵器已失去产卵功能,特化为防卫器官——螫针,与毒液囊相能,成为注射毒液的螫刺,平时藏于体内j遇敌害时,伸出体外并刺入敌害体内,螫刺排出神经性毒液。你能想像全身爬满蜜蜂的感觉吗?昨日上午在东安路北段一蜂产品专卖店前,一全身爬了5万余只蜜蜂的男子吸引了众多路人观看。

河南的报道“什么感觉?疼吗?”记者问他,男子笑笑说:“没什么感觉,就觉得有点痒痒。”

5万多只蜜蜂为什么会被牢牢吸引到王俊成的身上呢?今年47岁的张奇峰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他告诉记者,自己从1975年起开始养蜂,一次他从蜂巢中掏出老蜂王放入小笼子挂在树下,几个小时后,发现几万只蜜蜂扑在笼子外不走,后来他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蜂疗学习班,学到了许多关于蜜蜂的知识,知道了蜂王身上能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体,与其相处长久的蜜蜂就会跟着它身上的气体走。于是,他开始训练蜜蜂,后来他走到哪里蜜蜂就能跟到哪里。“人们一提起蜜蜂都很害怕,尤其怕它蜇,我们想向人们展示一下,蜜蜂也可以和人如此和谐相处,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不能和人亲近。”

造成人畜伤亡的例子1987-11-10,广西来宾县,一群蜜蜂袭击一头牛,全身发肿,当晚中毒死亡1990-9,陕西西安,供电局一工人误触蜂巢,被黄边胡蜂螫死1998-10-17,湖北鹤峰县二村民检修屋顶时惊扰一巢“山蜂”,2人被螫中毒而死1999-10-16,东莞市一位老太太与5岁的孙女上山被“毒蜂”螫伤,结果小孩有34处伤口,出现肾脏、心脏衰竭2000-6-11,香港大屿山一老翁遭近百只“黄蜂”袭击,身上多处被螫红肿,昏迷,不久便不治2000-8-24,四川江油市,5人到山上活动,骚扰了一马蜂窝而遭毒蜂袭击,5人被螫伤,送医院后其中3人死2000-10,台湾桃园县在举例健行活动时遭“黄脚虎头蜂”袭击,共有36人被螫伤,送医院治疗2000-10,四川夹江县境内的数窝马蜂泛滥成灾,上百万只马蜂频频袭击当地人,使数百人受伤,死2人,县政府为此成立一个灭蜂指挥部,并请求驻l军某部的防化营支援,用火焰喷射器烧死马蜂。2001-11,珠海斗门三村民因被人捅了马蜂窝螫伤,其中一老人死2001-11-25,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因山火惊扰了“野蜂”,袭击救火人员,10多人被螫,其中8人伤势严重,全身麻木1956年,巴西遗传学家科尔博士从非洲带回47只“毒蜜蜂”的蜂后到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室试图驯化这些毒蜂,但在饲养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26只蜂后从实验室逃逸,且以每年300-500平方公里的速度占领周围地区,目前蜂群已扩大到总数超过十几亿只的情况.危害:(1)巴西的蜂蜜产量急剧下降,委内瑞拉被毒蜂袭击后,蜜蜂减产8成;(2)成千上万人和家畜被螫死.1985年,蔓延到墨西哥,2001年美洲各国便有1500人被毒蜂螫死.从以上的例子,说明针尾部蜂类对人类的危害不小,但从人与生物圈的观点出发,这类蜂对自然与人类是有益的,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是其它昆虫不能替代的.胡蜂科。“马蜂学名胡蜂,是一种食肉动物,以捕食害虫和其他一些蜜蜂为生,”曾教授介绍说,“它们相当于昆虫界的老虎、豹子,是一种很凶猛的昆虫。马蜂的变异能力很强,如果人类长期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自然界昆虫的抗性增加,而马蜂主要是吃虫的,虫体内的毒素增强了,马蜂的毒素自然也会增强。”具体而言,过去,一个健康的人如果同时被100只以上的马蜂蜇到的话,就可以致命,现在可能只要50只就能置人于死地了。

马蜂体内有致命的淡黄色毒液,可令人在24小时内死亡。人一旦被刺到,马蜂尾部的尖刺传导毒液,并迅速地注入人的体内。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如果受到数十只马蜂蜇刺,马蜂的毒液将会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心血管功能紊乱等症状,严重的会死于呼吸中枢麻痹。而且,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彻底解毒的特效药物。“人一旦被3只至5只以上的马蜂蜇到,应该立即到医院治疗,医生会根据中毒情况进行解毒。”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马蜂在蜇伤猎物后,会在猎物身上留下一种特殊的激素,其余的马蜂会根据这种气味进行追击,直至将猎物杀死。“如果被马蜂蜇到了,千万不能乱跑,因为这会加快激素在空气中的流动,吸引更多的马蜂前来。如果想要摆脱马蜂的追击,可以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保护好自己的头颈部。”马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是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马蜂的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马蜂的性情变得暴烈,导致它们的行动更加激烈,最终成为了“杀人蜂”。杀人蜂的疯狂无异是环境对人们敲响的警钟。

广东地区常见种类

黑盾胡蜂宗马蜂胡蜂科墨胸胡蜂马蜂科约宗马蜂黑尾胡蜂澳门马蜂黄腰胡蜂胡蜂的巢椭圆形的马蜂窝,有椰子那么大佛山三中的马蜂巢“一条东风路都是马蜂窝,而且都跟篮球一样大。”昨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东风路一带马蜂窝集中,而且大部分都是在七层楼高的木棉树上,接近居民区,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解决马蜂性情凶猛,飞翔迅速,有强烈的护幼、护巢习性,一旦遇袭会倾巢群攻来犯者,常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马蜂危害将可能愈演愈烈。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马蜂越冬经历的严寒天气越来越短,寒冷程度也相对减轻,大大提高了马蜂越冬的成活率。而每头成功越冬的马蜂都要自建一巢,也就是说冬天多成活一只马蜂,春天就会多出一两千头蜂。连续暖冬造成了大量马蜂出现,增加了其与人接触的机会,出现蜇人致伤蜇死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两种方法可大量消灭马蜂。”李铁生研究员介绍,“一是消灭越冬马蜂,在树洞和桥洞下,屋檐、墙缝或仓库中,有时还会在居民的阳台角落等地,发现抱团越冬的马蜂,此时马蜂不飞不动,发现后以农药喷洒加以杀灭,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另一种方法即在气温上升至17℃马蜂开始建巢时进行,此时每只雌蜂都要自建一巢,且边筑巢边产卵,这个时候就要密切观察,发现有马蜂巢立即清除,由于巢小蜂少,此时行动不会对人造成危害,或选用晚间马蜂夜盲不飞翔以及下雨天马蜂不外出时除巢,都是良机。”黑盾胡蜂国内有人称其为杀人蜂.分布:北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浙江、福建、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西藏等地;印度、越南、法国。

“杀人蜂”并非欧洲、美洲的“杀人蜂”,而是胡蜂总科中的黑盾胡蜂、黑基胡蜂及黑绒虎头蜂、黑腹虎头蜂、黑虎头蜂(又称为马蜂、黄蜂)等.在森林中,胡蜂是一类有益昆虫,能够捕食林中有害生物,据报道,一个蜂巢可保护约5000亩的森林免受有害生物危害。

胡蜂频频袭击当地(陕西)居民,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活动区域受到侵犯。居民无意识侵犯胡蜂活动区域时,会引发胡蜂攻击。二是胡蜂对化妆品、食物调料中的香味剂等气味比较敏感,容易攻击使用化妆品的居民。造成胡蜂蜇人后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目前农药使用广泛,胡蜂释放的综合毒素较以前增强等有关。

胡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零星胡蜂在身边飞舞时,不必惊慌,不要拍打。若遇蜂巢应绕行避开,不要靠近。林农在胡蜂分布密集区劳动作业时要穿长衣裤,注意防护。万一被蜂群攻击,要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蹲伏不动,不要奔跑扑打。如被胡蜂蛰伤,应立即拔除毒刺,吸出毒液,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或碱性溶液(如肥皂水)洗涂伤口,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墨胸胡蜂产地:分布:浙江、重庆、四川、贵州、江西、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西藏.

体长约20mm,体被棕色毛;头胸黑色,被黑色毛;前胸背板前缘中央向前隆起,前足胫节前缘内侧、跗节黄色,余呈黑色,中、后足胫节、跗节黄色,余呈黑色。墨胸胡蜂最为常见,呈黑褐色,毒性很强,其毒性相当于10多只蜜蜂,如果凶猛攻击,其毒性完全可以毒死一头牛。

黑尾胡蜂別名:双金环虎头蜂特征:腹部第一、二腹节为暗黃色、並有一黑色环帶,第二腹节支环帶分成三段,第三腹节以后为黑色。因此也称黑尾虎头蜂,体型第二大的虎头蜂。分布:黑龙江、辽宁、河北、四川、湖南、浙江、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

习性:黑尾虎头蜂的喜欢单独在树林中、草丛里寻觅蝗虫、毛毛虫等,也会经常采花。攻击性不强,一般不会去捕食其它马蜂及蜜蜂。觅食范围从几十米到五里以外不等。在势力范围以外,黑尾虎头蜂一般不蜇人(除非正在与其它蜂群群殴),在受到侵袭时多数是即刻逃离。但在其自我认定的势力范围内,只要被其发现有动物对象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声音、风向、振动的感应),就会呼朋引伴,立即进行蜇咬。

黑尾虎头蜂的预防因黑尾虎头蜂对声音、风向、振动相当敏感,所以,当发现有几只黑尾虎头蜂会在林中环伺时,那是被你惊扰的蜂群来巡逻了,应该是到了蜂巢边了。在黑尾虎头蜂飞起的地方即可看到黑尾虎头蜂挖出来的泥土。这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如果巡逻蜂没巡逻到眼前,请慢慢下蹲并后退轻轻地离开,不可急跑,不可摇树枝,不可踩响地上的枯枝落叶,不可出声,一句话就是要“提心吊胆、悄无声息”;如果巡逻蜂离你身体很近或直对着你冲(扑)过来,那两秒钟之内就要挨蜇了,咋办?滚!向地势更低的山下滚,滚得越远越好,不然小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