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复习题_第1页
社会医学复习题_第2页
社会医学复习题_第3页
社会医学复习题_第4页
社会医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医学》2011级卫检~复习题【题型】名词解释4分*5=20分简答题10分*4=40分论述题20分*2=40分【题目分布】[徐凌忠]1名解+1简答+1论述[周成超]1名解+1简答+1论述[孙龙]1-2名解+1简答+1论述(可能性不大)[孔凡磊]1-2名解+1简答【说明】没讲的一定不考(但是第11章最好看一下,因为一开始的时候老师点题了)不会有材料题,全部都是问的很直白的问题。全部以课本为准。此资料由施鑫、魏佳特、王琼、王建美同学共同整理而成,撒花撒花~【第一章】[徐凌忠]概念:健康、社会医学(1)健康:不仅指躯体的“无病”状态,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好状态。这种健康观念超越了单纯生物医学的内涵,从社会、心理和生物医学的角度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WHO: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是一种积极健康观。(2)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目的是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健康弱势群体及重点防治对象,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应该采取的重点策略,对社会卫生问题做出社会医学的诊断,即社会诊断。(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利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因素、人口因素生活行为与心理因素等)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即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开出”社会处方(即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政策依据。(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社会医学不仅要通过社会卫生调查及社会病因学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卫生问题以及严重程度(社会诊断),更为重要地是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的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即社会处方)。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WHO提出的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疼痛,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perfectness)状态”。(2)推动医学模式转变。传统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生物因素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社会因素,尤其是社会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社会卫生状况包括人群健康状况和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因素两部分组成。(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指导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5)注重高危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1)“高危人群(populationatrisk)”;2)社会病,如意外伤害、精神障碍等(1)第一次和第二次卫生保健革命的主要策略①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是国家制订卫生措施,研究有效疫苗,推广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推行消、杀、灭等综合性卫生措施,使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社会卫生策略主要是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提倡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不吸烟、不酗酒、不吸毒,提出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等综合性卫生措施,才有可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三次卫生保健革命的主要策略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实施的社会卫生策略主要包括:①建立健康新概念②树立大卫生观念③强化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观念法国医生盖林对社会医学的贡献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并且把社会医学分为四个部分: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与社会治疗学。(1)社会生理学:研究人群健康与社会制度、法律及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2)社会病理学: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3)社会卫生学:研究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措施;(4)社会治疗学:主要研究社会卫生措施。谈谈你对“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解这是出自《黄帝内经》的一句话。按现在的理解就是:一个上等的医生(优秀的医生),不是专门治已经发病(症状明显)的疾病,而是在有了疾病,但是还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就能发现,并且治疗好。这句话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因而赋予了这句话更多的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的含义。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急、慢性传染病已经急速下降,疾病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这些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不是单纯的生物病原体,而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生活方式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社会医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预防医学中发展起来,是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必要产物。并且,社会医学侧重于社会预防,重点研究社会环境、卫生服务、行为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制定综合性的社会预防策略和措施。PPT古代医学家同样注意到了社会因素、环境及精神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1952年引进前苏联的《保健组织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之后获得较快发展,1965年开始中断。1978年以后,社会医学蓬勃发展。1999年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将社会医学列为国家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谈谈你对“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的理解这是刻在美国医生E.L.Trudeau的墓志铭。他是美国第一个结核病疗养院的创建者。当时,结核菌还没有被发现,人们对于如何治疗结核病感到无能为力。他发现空气清新的环境对于部分结核患者有效,但是他不知道原因。在他的疗养院里,有的病人治好了,有的缓解了,有的死去了。

他为什么这样写?留给后人的只能是猜测。也许,他是想告诉患者,面对疾病,有时作为医生也感到无计可施,但无论如何,我会尽力关爱你们。也许,他是想告诉医生,虽然无法治愈患者,但我们应该努力解除患者的苦痛,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句话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是,不仅要从生物因素,还要从心里和社会因素等方面认识和防治疾病。这就客观上要求医学与社会学,医学与心理学之间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医学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中脱胎出来,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而社会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是在新的健康观和医学模式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不断在发展。

8、举例说明健康的影响因素如人口、教育、社会阶层、文化、收入、宗教、生活方式、政策法规、地域、气候等。结核病的防控策略既然结核病(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因清楚,诊断简单,治疗方案由WHO推荐,而且实行免费治疗,然而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尚没有得到彻底控制,在西部地区较为严重。可能的原因?可能的防治对策?政府承诺以痰涂片检查为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手段推行医务人员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定期不间断的提供抗结核药物信息监测系统(国家应建立和健全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制度和评价监测系统)我国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的可能原因及其防治对策可能原因:①高钠低钾饮食②超重与肥胖③过量饮酒④遗传因素⑤精神紧张⑥其他,如缺乏体力劳动等防治对策①合理膳食②禁烟限酒③适量运动④控制体重⑤保持心理平衡⑥药物干预【第二章】[徐凌忠]1、医学模式(medicalmodel):课本: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课件: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的总体认识(或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特点:医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消极健康观: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疾病就是失去“健康”,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亚临床疾病:亦称为无症状疾病。疾病过程中不仅有机体受损害,发生紊乱的病理表现,而且还有防御、适应、代偿生理性反应,这类病理性反应和生理性反应在疾病过程中是不可避免地结合在一起,是很难人为进行分割的进程和结局。医学模式的演变历程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原始时期的疾病观和健康观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思考③机械论医学模式:英国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培根提出“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的观点,他把医学的任务分成3个方面: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④生物医学模式:健康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这种保持生态平衡的观念,称为“生态学模式”。克服了临床手术的疼痛、感染和失血三大难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①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②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③医学发展的社会化④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⑤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影响人群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影响人群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包括: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促进健康,不良习惯和嗜好危害健康。③生物遗传因素:是理解生命活动和疾病损伤及康复过程的基础。④医疗服务因素:医疗卫生服务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有效手段,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群的健康水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恢复了社会及心理因素在医学研究对象中应有的位置或地位。2)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全方位探索影响人群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第三章~第七章】[孙龙]概念: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determinantsofhealth,SDH):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2、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经典模型第一层:代表不同的个体。第二层:代表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可能对健康带来不同影响(如人们可以选择抽烟或者不抽烟)。第三层:代表社会和社区影响,社会支持可能对个体健康带来有利影响,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第四层:代表社会结构性因素(如住房、工作环境卫生、保健服务、水和卫生设施等)。第五层:代表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处于内环的因素都受到外层因素的影响。图见课本P30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双向作用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建立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①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化学物质渗透②不良行为生活方式:WHO统计1992年,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占发达国家死亡的70%-80%,发展中国家的40%-50%,全球为60%。③现代社会病的产生:富裕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文明病(空调综合征、电脑综合征)④社会负性事件增多:车祸发生率为35‰-45‰,暴力事件增多⑤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增加了生活设施、治安、卫生保健的负担,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3)健康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①劳动力健康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病伤减少,出勤增加,平均寿命延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②智力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的实现,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③资源消耗减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可节省卫生资源概念:健康投资:健康投资就是指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尤其是在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费,更是对健康的投资、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投资。5、(1)文化的特点1)文化的共有性:文化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2)文化的习得性:文化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许多生理的满足方式是由文化决定的,每种文化决定这些需求如何得到满足。3)文化的象征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和文字,但也包含其他表现方式,如图像、肢体动作、行为解读等。(2)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1)无形性2)本源性3)软约束性4)稳定性5)民族性概念:亚文化(subculture):课本: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课件:指非居社会主导地位或不具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包括那些只在少数民族或集团中留存的或具地方性特征的思想文化。反文化(counterculture):一种所代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站到了主文化对立面的亚文化,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某些思想及行为。课件:属于亚文化的特殊类型,是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人的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健康(问重点的时候老师追加的)P59正向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善,应用、推广最新的医疗技术、设备、药品和材料,使患者直接受益。1)诊疗技术2)信息高速公路负向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高科技在诊疗中的应用,物化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医患双方对技术和机器的依从性。2)高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收费标准,也提升了病人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3)高新技术的应用,容易造成或被认为是过度诊疗。【第八章】[周成超]概念:健康管理1.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指采用一、二、三级预防并举的措施,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狭义的概念:指以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通过制订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行动,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其宗旨是更好地调动和整合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管理资源和行动,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活动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果。广义的概念:以现代健康观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和社会学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协调微观、中观、宏观不同层面的健康维护、改善和促进行动,通过对家庭、组织、社区、城市、国家、全球等范围内各种健康管理资源的充分调动、协调和整合行动,实现对影响群体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不良社会条件和环境因素的监测、诊断、分析评价和干预,通过推动健康组织、健康社区、健康城市等不同健康环境支持系统的建设行动,实现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和改善公众健康的目标。健康管理的产生背景:(1)慢性病导致的社会问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负担重(2)慢病危险因素水平持续上升:遗传、环境、行为(3)医疗防治模式存在问题:防治分离、重治轻防、缺乏相关的技术手段2、会有一个论述题??【第九章】[孔凡磊]1、信度效度以及两者的关系(1)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的稳定性或可靠性。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1)复测信度(test-retestreliability)同一问卷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重复测量,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2)复本信度(alternateformreliability)设计另外一种与研究问卷在测量内容、应答形式及统计方法等方面高度类似的问卷,同时测量同一研究对象,评价两个问卷测量结果相关性。3)折半信度(split-halfreliability)将一个问卷分为两半,分别作为各自的复本,计算相关程度。(2)效度(Validity)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1)表面效度(facevalidity)从表面上看,问卷的条目是否都与研究者想要了解的问题有关。这是一个由专家评价的主观指标。2)内容效度(contentvalidity)评价问卷所涉及的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覆盖研究目的要求达到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属于主观指标。3)结构效度(constructvalidity)用两个相关的可相互取代的测量尺度对同一概念交互测量,如能取得同样结果,可认为有结构效度,一般可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评价。4)准则效度(criterionvalidity)评价问卷测量结果与标准测量(准则)之间的接近程度,常用统计方法为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被称为效度系数。(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1)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会高。2)可信的测量,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即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3)无效的测量,可以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4)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即效度高,信度也高。2、各种方法简单了解一、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3、评价研究4、德尔菲法5、文献研究二、定性研究方法1、深入访谈法2、专题小组谈论法3、选题小组讨论法4、观察法二、定量研究方法1、访谈法2、自填法【第十章】[孙龙]1、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provider)、需方(consumer)和第三方(thirdparty,如医疗保险公司)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2、卫生服务要求(healthserviceswant)(愿望/意愿):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居民的卫生服务要求从两方面来体现:(1)公众对政府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希望、要求和建议等。(2)可以在专门组织的健康询问调查中收集居民的卫生服务要求。3、卫生服务需要(healthservicesneed):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perceivedneed)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通过人群健康筛检发现未觉察的卫生服务需要。4、卫生服务需求(healthservicesdemand):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1)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需要能否转化为需求,除了与居民本身是否觉察到有某种或某些卫生服务需要有关外,还与其收入水平、社会地位、享有的健康保障制度、交通便利程度、风俗习惯、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类型和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2)没有需要的需求:由不良的就医行为和行医行为造成的。5、卫生费用:(1)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简介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以货币来计量(2)狭义的卫生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6、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有着重要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卫生系统的组织形式取决于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合理组织卫生服务,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是组织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卫生服务研究可以为卫生组织和机构的设置提供科学依据。(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了解人群觉察到的和潜在的卫生服务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学特征及人群健康水平是决定卫生服务需要量的基本因素,社会、经济、文化、行为因素和医疗保健制度对卫生服务需要量具有重要影响。(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是开展各种卫生服务所需的社会资源的总和,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要素。(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建立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需要根据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新的任务进行改革。理顺卫生系统内部、外部这些纵向和横向的分工与联系,有助于挖掘卫生服务系统的潜力和提高工作效率。(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对卫生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卫生经费的研究关系到卫生服务的全局,因为经费是爱占卫生服务活动的必要条件。卫生经费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方面筹集。任何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卫生经费必须与其他部门竞争。了解并掌握经费的来源、数量、分配、使用及其构成,是卫生管理者和决策者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应是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指标。7、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的筛选原则(1)重要性和实用性:要求所选指标是较为公认的重要而又实用的指标,能反映某个(些)方面的情况。(2)有效性:要求所选指标能确切反映评价目标的内容和实现的程度,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判断。(3)特异性:要求所选指标有其特点,能从一定角度有针对性地反映某个方面的信息,而不能被其他指标所取代。(4)敏感性:要求所选指标灵敏,区分力好,能迅速识别事物的变化。(5)代表性:要求所选指标包含的信息量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指标(如落选指标)的信息。(6)可靠性:要求所选指标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7)可获得性:要求所选指标容易获得,并尽可能充分利用常规登记报告资料。【第十一章】[没讲,但是老师点题了。。。]1、健康危险因素(Healthriskfactors):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riskfactorsappraisalHRA):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中技术方法。它研究人们在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程度,以及通过改变生产生活环境,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的作用,可能延长寿命的程度。【第十二章】[孔凡磊]1、生命质量(qualityoflife,QOL):又称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1)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这一概念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2)研究者普遍认为,生命质量体现了个体对疾病损害的反映,包括生理状态,也包括各种良好适应的感觉、基本的满意度和总的自我价值感。生命质量是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时间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2、量表的选择依据:(1)设计者的测量主题和测量目的:在选择量表时,首先要考虑该工具设计者对测量概念所下定义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应用者的要求。因为每一种量表都是按照一定目的设计和完善的,同样一个主题可能因目的差异而产生完全不同的量表,因此应用者应检验相应的测量目的,以明确其能否满足应用要求。(2)评价的层次:绝大多数生命质量表针对生命质量的各个构成内容如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状态等分别予以评价,以便了解服务对象生命质量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生命质量。(3)通用型量表与特异型量表:通用型工具主要反映人们生命质量中共同的特性,测定对象是一般人群或不同疾病或状况的人群,用于描述一般人群的生命质量状况和不同人群的生命质量的差异。相反,特异型工具包含很多与人群特征或疾病密切相关的内容,测定对象是特殊人群或特定疾病患者,用于测量特定人群的生命质量庄康。对于不同的对象应选用不同类型的量表。(4)量表的特性:信度、效度、反应度和可解释性是评价量表质量的基本指标。信度是指测量结果反映非随机误差引起的变异程度。效度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