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_第1页
一轮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_第2页
一轮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_第3页
一轮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_第4页
一轮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

概述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北宋——理学创立;南宋——理学成熟;南宋、明朝——理学发展(发展为心学)概述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儒学理论化体系化背景:中央集权强化。北宋程颢程颐理学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②“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就是“天理”。③仁与万物俱生。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①“理气论”。理与气构成宇宙;理先气后;伦理道德是天理。②“心性论”。人应克制感情,让道德理性支配行动。明朝王阳明的心学①“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人心是万物的本源。②“致良知”的学说,主张“视天下为一家”,发挥了“仁”的思想。儒学理论化体系化背景:中央集权强化。北宋程颢①“天理”是万物一、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三教合一1、两汉以来,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2、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严重挑战;原因:①社会动荡不安;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自孔子到董仲舒,多伦理原则和教条,思辨性、理论性较弱。——最主要)3、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4、隋唐时期“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5、儒学复兴运动——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韩愈率先提出;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一、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三教合一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能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影响的是A佛教、道教、墨家

B道教、墨家、儒家C佛教、儒家、墨家

D佛教、道教、儒家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DD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能二、宋朝的程朱理学理学——理学,是儒家学派回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并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在宋代确立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理学”一词指两宋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又有“道学”、“性理学”、“新儒学”、“宋学”等几种不同的称法。儒学体系的更新: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以儒家为基础,吸收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二、宋朝的程朱理学理学——1、理学的产生(1)原因:①社会政治根源: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③儒学的复兴和疑古惑经的环境。④宋朝建立,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2)条件:①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②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③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1、理学的产生.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不同的学派,学术气氛浓厚

A.反映了两宋时期政治统治比较开明

B.是宋代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

C.表明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

D.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达的表现D.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不同的学派,学术气氛浓厚D2、思想来源:3、基本含义:4、代表5、统治地位的确立:宋明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并吸收了A佛教和道教思想

B佛教和法家思想C道家和墨家思想

D佛教和墨家思想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儒学)北宋:程颢、程颐(“二程”)南宋:朱熹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A2、思想来源:宋明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并吸收了把儒家的忠、孝、程颢,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世称伊川先生。

本朝之治……以理学为之根底也。义理之学独盛本朝,以程先生(二程)为之宗师也。——黄震6、二程理学思想——理学创立程颢,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世称伊川先生。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③认识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致”,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格物致知”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认识、体验“理”,最终达到贯通明“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的基本主张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人伦者,天理也”C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只有对别人尊敬才能真正理解“仁”C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A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A“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的基本主宋代书院讲学蔚然成风,与一般学校相比,当时的书院学子感受最深的可能是A.书声朗朗B.风景优美C.科考技巧D.义理之辩D宋代书院讲学蔚然成风,与一般学校相比,当时的书院学子感受最深一物需有一理。

万物皆有理。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天下只有一个理。

天者,理也。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二程遗书》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性即是理。

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四库全书》将《二程遗书》列为“儒家类”的重点内容。一物需有一理。

万物皆有理。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天下只有朱熹著书图。朱熹(1130-1200),号晦庵,是二程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钱穆7、朱熹理学思想——理学成熟朱熹著书图。朱熹(1130-1200),号晦庵,是二程思想的有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廉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请问这位古人是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BC有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廉溪、康节、横“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C“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忠孝廉节碑。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忠孝廉节碑。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1、著述:《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是熟饭。看其它《经》是打禾为饭。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处。——《朱子语类》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2、思想:①“理气论”。认为理和气浑然一体,主张理先而气后。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理、智等道德准则,也是天理的反映。②心性论:“心有体用”、“心统性情”。性是心之体,情是心之用,心是包括体用的总体。③认识论:朱熹说:“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至也;物,犹事也。”推尽吾之知识,穷致事物之理,是为“格物致知”。④修养(功夫)论: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C2、思想:①“理气论”。认为理和气浑然一体,主张理先而气后。评价:①理气论——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心性论:③认识论:程朱理学所强调的“格物致知”,并不是要求科学真理,而是明德之善,主要是道德层面的。④功夫论——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反映了朱熹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但另一方面,在伦理学上则有用理性原则来作为社会普遍道德法则的意义。评价:

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探究“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的“理”(或“真知”)。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探究“格物致知”思想的前(1)适应统治需要(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成为南宋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3)影响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8、程朱理学的影响朱熹的主张和贡献是①著有《四书章句集注》②提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③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④提出“致良知”学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A(1)适应统治需要(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成在日本和朝鲜的中国文化研究领域,有所谓的“朱子学”学派。这表明A.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朝鲜、日本,产生了较大影响B.程朱理学也成了日本和朝鲜的“国学”C.《四书章句集注》是朝鲜和日本的教科书D.朱子学就是阳明学和闽派的代称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AD在日本和朝鲜的中国文化研究领域,有所谓的“朱子学”学派。这表材料一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二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佛教唱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①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朱熹思想主张的理解。②分析程朱理学与材料二所反映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材料一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2004·全国)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CC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CC陆九渊南宋思想家,人称象山先生。心学创始人王守仁明思想家,世称阳明先生。心学集大成者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陆王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三、陆王心学——理学的发展,走向极端陆九渊王守仁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朱、陆两人学术观点不同,但经常邀请对方到自己主持的书院讲学,反映宋代书院打破了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提倡学术争鸣论辩的良好学风。陆九渊应朱熹的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课时的讲义书影朱、陆两人学术观点不同,但经常邀请对方到自己《王阳明全集》阳明墓(位于浙江绍兴的鲜虾山麓)《王阳明全集》阳明墓(位于浙江绍兴的鲜虾山麓)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1、陆九渊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①“心即理”,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②“发明本心”。与格物致知不同的是,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1、陆九渊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①“心即理”,认为心是宇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王阳明言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2、王阳明对心学的发展:背景: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内容:①“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③“知行合一”。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特点: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2、王阳明对心学的发展:背景: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提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是:A陆九渊B朱熹C程颐D王阳明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AC提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是:AC

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①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材料二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②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守仁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他的做法能够成功吗?山中贼——是对农民起义军的污蔑说法,心中贼——就是不符合封建制度各种新思想及由此新思想产生的新事物,特别是指劳动人民不能忍受压迫而萌发的造反的念头。破心中贼——克服私欲,回复良知(人所固有的善性)王阳明把社会的治乱完全归之为人的道德的好坏。他积极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企图通过加强封建思想、道德的灌输来挽救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的基本秩序。人民反抗斗争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压迫和剥削,这随着封建社会走向末落而不断加剧,这个情况是王阳明所无法改变的。因此他的破心中贼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实质相同: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3、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

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心学提出“发明本心”(内心的反省)以求理的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不同点:1、对世界本材料一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佛教唱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材料二神秀的同门、南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分析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王分别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思想之间的同异与渊源关系。材料一异同:①材料反映了佛教禅宗的“佛”、“法”就在心中,“自心是佛”,“本性是佛”的主张。

②禅宗北派领袖神秀主张不断排除外界对内心的影响。③禅宗南派领袖慧能强调发掘内心的佛性,主张“顿悟”成佛。

④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⑤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指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反省。

⑥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异同:①材料反映了佛教禅宗的“佛”、“法”就在心中,“自心是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神秀认为只有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才能渐悟成佛。程朱理学吸收了这一思想。慧能认为佛在心内,只要静心自悟,便可顿悟成佛。陆王心学承袭了这一思想。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儒学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成为中唐以后的

重要背景。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

兴起,在

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它绵延700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明代儒学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成为中唐以6、“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道家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的心学D.格物之学C6、“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知识·梳理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客观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①“理”是世界的本原②“格物致知”①“心即理”、“致良知”②“发明本心”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①“理”是世界的本原②“格物致知①思辨化的儒学。把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②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③融合佛老的儒学。四、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A①思辨化的儒学。把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前沿视点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对于现在朱熹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前沿视点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理学是中五、宋明理学的影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1、消极:“存天理,灭人性”,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五、宋明理学的影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史料选萃

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至北宋时形成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官方哲学。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宋明理学之为新儒学,其所以为新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新儒学史料选萃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A(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

4、朱熹的认为“有理而后有气”,而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心外无物”,他们之间的区别是: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D.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朴素唯物主义BBAB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BBAB5、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A、朱熹B、程颢C、周敦颐D、王守仁6、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宋明理学D、佛教7、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ACC5、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ACC材料辨析题: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材料辨析题: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