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复习微专题大国兴衰之德国课件_第1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复习微专题大国兴衰之德国课件_第2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复习微专题大国兴衰之德国课件_第3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复习微专题大国兴衰之德国课件_第4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复习微专题大国兴衰之德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一个国家短时快速实现由弱国到强国的转变。名词解释大国?指自15世纪以来在不同的发展时段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大国崛起?指一个国家短时快速实现由弱国到强国的转变。名词解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导语】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材料: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概述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世界近现代历史就是一部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历史。材料: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黑格尔康德恩格斯马克思贝多芬西门子卡尔·本茨威廉二世希特勒爱因斯坦普朗克大国兴衰之路

——德国篇黑格尔康德恩格斯马克思贝多芬西门子卡尔·本茨威廉二世希特勒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奥古斯特•温克勒这样形容德国:“它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下列能佐证德国“考问世界”的是①《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②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③创作《第九交响曲》

④倡导“因信称义”

⑤《纯粹理性批判》问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奥古斯特•温克勒这样形容德国:“它是一个

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

——用思想来考问世界1.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代表:开普勒2.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宗教改革发端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

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学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2分)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2分,答“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也可得2分);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2分)《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2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

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

——用思想来考问世界1.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代表:开普勒2.资产阶级思想解放

宗教改革发端启蒙运动的扩展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材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德]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1784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康德对启蒙运动的重大理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材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论法的精神》:“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做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学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作品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斯多亚学派第一次A将西欧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C.论证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D促成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论法的精神》:“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做是一种宗教,其

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

——用思想来考问世界1.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代表:开普勒2.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宗教改革发端启蒙运动的扩展3.马克思主义诞生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二、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政治:普法战争实现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帝国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源地,经济迅速发展外交: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三国同盟核心科学:近代物理学的革命者:现代物理学:量子理论与相对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西门子、卡尔·本茨艺术:浪漫乐章二、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材料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大陆上的外交格局。普鲁士军国主义统治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对欧洲和平的一个威胁。德国把奴役性的《法兰克福和约》强加在法国头上。它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既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铁矿,又是出于战略上的筹划。占领了麦茨和斯特拉斯堡(麦茨和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德边界)以后,德国就有了一道极其强固的防御线。德国的这一谋算严重地伤害了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普法战争对法德经济发展和欧洲国际秩序的影响。(7分)影响:①有利于德意志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重要资源。(2分)②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2分)③德国迅速崛起,法国地位下降;法德矛盾上升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促使英与法俄结盟,加剧了欧洲国际秩序的不稳定。(3分)材料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大陆上的产生权力行政权皇帝宰相继承国家元首、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拥有宣战,媾和和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由皇帝任命拥有绝对权力,是内阁首脑只对皇帝负责立法权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权力巨大,未经联邦议会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无法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不拥有任何行政权、监督权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产生权力行政权皇帝宰相继承国家元首、任命官吏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材料】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材料】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变化:工业领域特别是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并发展迅速;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传统产业部门逐步向现代化转化;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主要经济指标赶超英法。(每点1分,写到其中4点即可给4分)变化:原因:①1871年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建立帝国,为工业革命创造有利条件。(2分,若学生答:德国获得了法国的赔款和矿产资源,也可得2分)②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国联邦制体制和君主立宪政体,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政治基础。(2分)③德国抓住了刚刚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迅速崛起。(或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2分)原因: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7分)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2分)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另一方面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给德国带来无穷灾难,也给世界带来巨大痛苦。(3分)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材料: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到1914年,全世界的电力有关的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一些国家衰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摘自(英)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国际局势的影响。(10分)影响:加剧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导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4分)材料: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情是西方国家在二十年代应该采取对德国抚慰政策,但实际上却采取了遏制政策,在三十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遏制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抚慰政策。——小约瑟夫.奈《理解国家冲突》问题1:一战后,战胜国对德国采取了哪些遏制政策?一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对德国实行严惩:领土、殖民地、军备、赔款。问题2:30年代对德国采取了什么抚慰政策?面对德国的毁约扩军,英法采取绥靖政策,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并试图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进攻苏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情是西方国家在二十年一战后至二战前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束缚,领土、殖民地、军事等受制30年代:经济政治危机,纳粹党上台撕毁《凡尔赛和约》,侵略扩张(西、奥、捷)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一战后至二战前30年代:经济政治危机,纳粹党上台三、两次世界【材料】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10分)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的欺骗宣传;德国民众认为,希特勒能使德国重新前进;希特勒的扩军备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给6分)【材料】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二战间:发动大战:东袭波兰,北攻丹挪,西打荷比法;不列颠之战受挫;莫斯科战役闪电战破产;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库尔斯克战役后无力再取苏德战场主动权;诺曼底登战役中失败而陷于两线作战境地,加速走向败亡;柏林战役彻底失败;1945年无条件投降。二战间:【材料】不可一世的纳粹政权仅仅存在12年就兵败国亡,其暴兴速亡的反常曲线给世人留下很大的思索空间。从显性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纳粹体制是被外力打败的。……从更深的层次看,20世纪的人类社会,世界整体发展的进程在加快,民众的民主意识在提高,纳粹政权鼓吹并实施的专制恐怖统治和民族沙文主义行为,严重违背了时代精神,是注定要失败的。——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纳粹德国迅速败亡的原因。(6分)【材料】不可一世的纳粹政权仅仅存在12年就兵败国亡,其暴兴速原因: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成立,对迅速战胜纳粹德国起了决定性作用;(2分)纳粹政权鼓吹并实施的专制恐怖统治和民族沙文主义行为,严重违背了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2分)纳粹政权在战略战术中有不少失误之处,如在尚未征服英国的情况下大举入侵苏联,东西两线作战,犯了兵家大忌。(2分。举出其他言之成理的例证也可给1分。)原因: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一战”中德国的盟国包括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B.德国在希特勒成为元首后加入国际联盟

C.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D.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欧洲战场已无力全面进攻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一二战后,在美苏夹缝之中,德法和解,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联合自强之路,为欧洲联合奠基础。联邦德国: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四、二战后德国:和平发展之路二战后,在美苏夹缝之中,德法和解,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材料二《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效。……同时应当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同一时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50%,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应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供应总量相等。”——凯恩斯《预言与劝说》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法德经济发展和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概括指出材料中欧洲政治家的主要意图。(2分)影响:①不利于德国经济发展;有利于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②确立了欧洲国际新秩序,加深了法德矛盾,埋下了未来战争的隐患。(4分)意图:法德经济合作,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2分)材料二《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材料三法国外长舒曼在1950年提出:法国政府建议在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联合生产建立起来的两国团结,消除了法德之间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战争爆发变得不可想象。——《舒曼计划》(3)分析法国外长舒曼的建议对法德经济发展和两国关系产生的作用。(4分)指出法德关系变化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4)从上述近现代法德关系的实例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有关国际关系方面的认识?(4分)作用:①密切了经济联系,加快了法德经济发展的步伐。(2分)②推动了两国的和解,为两国合作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影响:推动了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欧洲的国际关系稳定与和平。(2分)(4)认识:国家关系的正常与否,关系到彼此间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秩序。和平相处、发展经济、平等互利是化解国与国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材料三法国外长舒曼在1950年提出:法国政府建议在德法【材料】德国的认罪态度使得法德两国能够捐弃前嫌,使法国抛弃以前对德国“侵略成性”的成见,把德国作为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德国则依靠自己的诚意,消除了笼罩在法国及所有欧洲人心头的阴云。

——刘作奎、张伟《德法化解百年恩仇》(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法德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和解的主要因素。(8分)德国对战争真诚的认罪态度使法国抛弃成见(此点必答);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法德面临美苏的控制或威胁(写到美苏争锋的时代背景即可给分);法德两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法德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比较接近;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走和平、合作、共赢成为民意的主基调。(8分,答出四点即可,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材料】德国的认罪态度使得法德两国能够捐弃前嫌,使法国抛弃以二战后被四国分区占领,后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两德统一。二战后被四国分区占领,后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材料表5:1951-1966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表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联邦德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从经济、外交两个方面分析联邦德国政府为此发挥了哪些作用?(10分)材料表5:1951-1966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表根据材状况:联邦德国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2分)经济上:政府建立了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2分)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2分,写到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或社会市场经济的其中1个内容也可给2分。附内容: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外交上: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共同合作,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欧洲的统一。(4分,答到欧洲的联合可给2分,答到正确的2个事例可给2分。答欧洲共同体、欧盟不给分,因为图中数据截止到1966年。)状况:联邦德国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2分)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线索现代化的前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跃居世界强国。走入歧途——英德矛盾激化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一战爆发;陷入深渊——因战败而被宰割;再走歧途——法西斯上台发动二战复兴——经济地位的回归,冷战结束,德国重新完成统一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线索现代化的前提——国家统一;⑴马丁.路德⑵康德⑶贝多芬⑷开普勒⑸费尔巴哈⑹威廉二世

⑺马克思⑻恩格斯⑼普朗克⑽爱因斯坦⑾卡尔.本茨⑿西门子⒀希特勒(14)黑格尔

类别

历史人物

思想家

艺术家科学家战争魔王(1)、(2)、(5)、(7)、(8)、(14)(3)(4)、(9)、(10)、(11)、(12)(6)、(13)德国历史名人录⑴马丁.路德⑵康德⑶贝多芬⑷开普勒⑸费尔巴哈有理性的德国丧失理性的德国理性回归的德国有理性的德国丧失理性的德国理性回归的德国有理性的德国(一)思想理性1、马丁·路德2、康德3、马克思、恩格斯(二)科学理性1、开普勒(1571-1630)2、西门子(1816-1892)3、卡尔·本茨(1844-1929)4、普朗克(1858-1947)5、爱因斯坦(1879-1955)丧失理性的德国1、德意志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2、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3、奥斯维辛集中营有理性的德国丧失理性的德国理性回归的德国(一)关于破坏世界和平的反思1、勃兰特的历史之跪(二)关于自身发展道路的反思1、德国的政治体制(1)德意志帝国(2)魏玛共和国(3)第三帝国(4)德意志联邦共和国2、德国的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模式3、德国与邻国:从煤钢联营到欧盟理性回归的德国

指一个国家短时快速实现由弱国到强国的转变。名词解释大国?指自15世纪以来在不同的发展时段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大国崛起?指一个国家短时快速实现由弱国到强国的转变。名词解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导语】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材料: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概述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世界近现代历史就是一部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历史。材料: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黑格尔康德恩格斯马克思贝多芬西门子卡尔·本茨威廉二世希特勒爱因斯坦普朗克大国兴衰之路

——德国篇黑格尔康德恩格斯马克思贝多芬西门子卡尔·本茨威廉二世希特勒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奥古斯特•温克勒这样形容德国:“它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下列能佐证德国“考问世界”的是①《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②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③创作《第九交响曲》

④倡导“因信称义”

⑤《纯粹理性批判》问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奥古斯特•温克勒这样形容德国:“它是一个

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

——用思想来考问世界1.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代表:开普勒2.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宗教改革发端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

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学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2分)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2分,答“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也可得2分);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2分)《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2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

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

——用思想来考问世界1.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代表:开普勒2.资产阶级思想解放

宗教改革发端启蒙运动的扩展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材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德]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1784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康德对启蒙运动的重大理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材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论法的精神》:“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做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学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作品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斯多亚学派第一次A将西欧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C.论证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D促成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论法的精神》:“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做是一种宗教,其

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

——用思想来考问世界1.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代表:开普勒2.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宗教改革发端启蒙运动的扩展3.马克思主义诞生一、(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二、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政治:普法战争实现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帝国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源地,经济迅速发展外交: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三国同盟核心科学:近代物理学的革命者:现代物理学:量子理论与相对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西门子、卡尔·本茨艺术:浪漫乐章二、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材料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大陆上的外交格局。普鲁士军国主义统治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对欧洲和平的一个威胁。德国把奴役性的《法兰克福和约》强加在法国头上。它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既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铁矿,又是出于战略上的筹划。占领了麦茨和斯特拉斯堡(麦茨和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德边界)以后,德国就有了一道极其强固的防御线。德国的这一谋算严重地伤害了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普法战争对法德经济发展和欧洲国际秩序的影响。(7分)影响:①有利于德意志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重要资源。(2分)②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2分)③德国迅速崛起,法国地位下降;法德矛盾上升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促使英与法俄结盟,加剧了欧洲国际秩序的不稳定。(3分)材料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大陆上的产生权力行政权皇帝宰相继承国家元首、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拥有宣战,媾和和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由皇帝任命拥有绝对权力,是内阁首脑只对皇帝负责立法权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权力巨大,未经联邦议会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无法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不拥有任何行政权、监督权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产生权力行政权皇帝宰相继承国家元首、任命官吏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材料】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材料】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变化:工业领域特别是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并发展迅速;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传统产业部门逐步向现代化转化;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主要经济指标赶超英法。(每点1分,写到其中4点即可给4分)变化:原因:①1871年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建立帝国,为工业革命创造有利条件。(2分,若学生答:德国获得了法国的赔款和矿产资源,也可得2分)②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国联邦制体制和君主立宪政体,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政治基础。(2分)③德国抓住了刚刚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迅速崛起。(或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2分)原因: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7分)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2分)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另一方面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给德国带来无穷灾难,也给世界带来巨大痛苦。(3分)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材料: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到1914年,全世界的电力有关的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一些国家衰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摘自(英)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国际局势的影响。(10分)影响:加剧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导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4分)材料: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情是西方国家在二十年代应该采取对德国抚慰政策,但实际上却采取了遏制政策,在三十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遏制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抚慰政策。——小约瑟夫.奈《理解国家冲突》问题1:一战后,战胜国对德国采取了哪些遏制政策?一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对德国实行严惩:领土、殖民地、军备、赔款。问题2:30年代对德国采取了什么抚慰政策?面对德国的毁约扩军,英法采取绥靖政策,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并试图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进攻苏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情是西方国家在二十年一战后至二战前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束缚,领土、殖民地、军事等受制30年代:经济政治危机,纳粹党上台撕毁《凡尔赛和约》,侵略扩张(西、奥、捷)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一战后至二战前30年代:经济政治危机,纳粹党上台三、两次世界【材料】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10分)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的欺骗宣传;德国民众认为,希特勒能使德国重新前进;希特勒的扩军备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给6分)【材料】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二战间:发动大战:东袭波兰,北攻丹挪,西打荷比法;不列颠之战受挫;莫斯科战役闪电战破产;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库尔斯克战役后无力再取苏德战场主动权;诺曼底登战役中失败而陷于两线作战境地,加速走向败亡;柏林战役彻底失败;1945年无条件投降。二战间:【材料】不可一世的纳粹政权仅仅存在12年就兵败国亡,其暴兴速亡的反常曲线给世人留下很大的思索空间。从显性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纳粹体制是被外力打败的。……从更深的层次看,20世纪的人类社会,世界整体发展的进程在加快,民众的民主意识在提高,纳粹政权鼓吹并实施的专制恐怖统治和民族沙文主义行为,严重违背了时代精神,是注定要失败的。——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纳粹德国迅速败亡的原因。(6分)【材料】不可一世的纳粹政权仅仅存在12年就兵败国亡,其暴兴速原因: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成立,对迅速战胜纳粹德国起了决定性作用;(2分)纳粹政权鼓吹并实施的专制恐怖统治和民族沙文主义行为,严重违背了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2分)纳粹政权在战略战术中有不少失误之处,如在尚未征服英国的情况下大举入侵苏联,东西两线作战,犯了兵家大忌。(2分。举出其他言之成理的例证也可给1分。)原因: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一战”中德国的盟国包括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B.德国在希特勒成为元首后加入国际联盟

C.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D.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欧洲战场已无力全面进攻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一二战后,在美苏夹缝之中,德法和解,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联合自强之路,为欧洲联合奠基础。联邦德国: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四、二战后德国:和平发展之路二战后,在美苏夹缝之中,德法和解,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材料二《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效。……同时应当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同一时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50%,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应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供应总量相等。”——凯恩斯《预言与劝说》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法德经济发展和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概括指出材料中欧洲政治家的主要意图。(2分)影响:①不利于德国经济发展;有利于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②确立了欧洲国际新秩序,加深了法德矛盾,埋下了未来战争的隐患。(4分)意图:法德经济合作,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2分)材料二《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材料三法国外长舒曼在1950年提出:法国政府建议在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联合生产建立起来的两国团结,消除了法德之间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战争爆发变得不可想象。——《舒曼计划》(3)分析法国外长舒曼的建议对法德经济发展和两国关系产生的作用。(4分)指出法德关系变化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4)从上述近现代法德关系的实例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有关国际关系方面的认识?(4分)作用:①密切了经济联系,加快了法德经济发展的步伐。(2分)②推动了两国的和解,为两国合作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影响:推动了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欧洲的国际关系稳定与和平。(2分)(4)认识:国家关系的正常与否,关系到彼此间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秩序。和平相处、发展经济、平等互利是化解国与国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材料三法国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