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评论的选题第六讲新闻评论的选题第六讲1麦克•罗依科曾经是报业辛迪加报系《芝加哥论坛报》的专栏作家。当谈及撰写评论的挑战时,他说:“这项工作的80%在于确定要评论什么。”麦克•罗依科曾经是报业辛迪加报系《芝加哥论坛报》2首先——有话要说“Ifyouhavenothingtosay,don’t!”ThatwastheadviceofVermontC.Royster,editoroftheWallStreetJournal,totheNationalConferenceoftheEditorialWritersmorethanadecadeago.It’sstillgoodadvice.EditorialandPersuasiveWriting:OpinionFunctionsoftheNewsMedia..1979首先——有话要说“Ifyouhavenothing3胡适:
《这一周》(1922年7月17日至23日)
“这一周中国的大事,并不是董康(当时的财政总长)的被打,也不是内阁的总辞职、也不是四川的大战,乃是十七日北京地质调查所的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开幕。”其次——有所选择,并且理性地认识这种选择胡适:
《这一周》(1922年7月17日至23日)“这一4九六公债受尽世人指摘,并历遭有力者的反对之九六公债,将要正式发行了。他的发行,是为世势所迫,不得不然的,所以一切指摘与反对,归于自然的消灭。但是因指摘反对之故,经过不少的周折,起了不少的波澜,于时局财政都有极大的关系。若一一寻绎起来,可以籍此知道最近的过去期间内财政金融界的状况,国民对于财政金融的智识和心理,并可以推测最近的将来期间内财政金融界的情形,故虽是一局部的问题,却有研究的价值。(《努力周报》1922年7月9日第10期)九六公债受尽世人指摘,并历遭有力者的反对之九六公债,5张季鸾:
《蒋介石之人生观》
离妻再娶,弃妾新婚,皆社会中所偶见,独蒋介石事,诟者最多,以其地位故也。然蒋氏犹不谨,前日特发表一文,一则谓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再则谓确信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反翘其浅陋无识之言以眩社会。吾人至此,为国民道德计,诚不能不加以相当之批评,俾天下青年知蒋氏人生观之谬误。有关选题的思考与说明张季鸾:
《蒋介石之人生观》离妻再娶,弃妾新婚,皆社会中6驳论的选题:
既要具有新闻性,也要具备思想价值。其新闻性表现为要驳的观点往往本身就构成新闻,它是一个“思想事件”。这样一个“思想事件”当下的影响力,是决定选题的一个标准。
驳论的选题:既要具有新闻性,也要具备思想价值。其新闻性表7美国《亚特兰大日报》每天上午9点,在所有成员看完当天的晨报以及《纽约时报》或(有时候)《华尔街日报》之后,编委会就开会……讨论那些认为报纸应该加以评论的主题。编辑委员会成员根据新闻报道内容及其个人兴趣分配论题。……每次会议上,编委会成员都提出他们计划的论题。然后对每个论题进行讨论。有些论题激不起多少反响,而有些则犹如投下一颗原子弹。”有的选题还要投票才能确定。((《冲击力》)美国《亚特兰大日报》每天上午9点,在所有成员看完当8《新京报》社论选题:首先,每天下午17:15召开新闻版组选题会,评论部人员参与,在各版准备第二天刊出的新闻中粗选社论选题目标;接着,在18:30召开社论委员会,在上述选题目标和各社论委员通过阅读当日各报新闻事先准备的(每人准备三个)选题目标中,按照重大性、象征性、关注度、关切度的标准一个一个筛选,最终选定这四个标准最大交集的二至三个社论选题。
《新京报》社论选题:首先,每天下午17:15召开新闻版组9《经济观察报》社论选题每周由专设的“社论助理”从当周诸多重要新闻事件中列出10到20条作为备选社论题材,然后由社论委员会在周四开会,一条条筛选,从中确定有哪些新闻适合撰写社论,。《经济观察报》社论选题每周由专设的“社论助理”从当周诸10学生的选题体验
任伟娇同学:
一开始收集评论选题的时候,上网看了很多热点问题的讨论,有超女立碑、安倍晋三访华,博客实名制、圆明园重建等。无疑都可以作为事实性论据。而且网络上也充斥着很多跟这些事件有关的评论文章。仔细分析,这些事件分属不同的领域,有文化,有经济,有政治,在没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很难写出评论文章来。所以后来还是选择了跟高校有关的一篇新闻事实来做由头。学生的选题体验任伟娇同学:11学生的选题体验
何玉斌同学:
在完成这篇作业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确定选题的问题,对好多新闻事件似乎都可以说点什么,但是当以新闻评论的要求进行写作时却又觉得意义不大,没什么可写。学生的选题体验何玉斌同学:12我自己一次选题过程的记录搜狐博客>马少华的博客>日志>日记2006-07-27|一篇评论的“选题”过程/7858818.html
只有在选题阶段,面对着那么多别人精彩清晰的判断和那么多自己无从判断的新闻的时候,我才会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判断力的贫弱: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我没有话可说、无力去评,“掺和”不进去的。相反,一个适当的选题,则可以让我焕发出认识的激情,使出浑身解数,或一气呵成,下笔不能自休,或激动地站了起来,在室内不断走动,口中念念有词。适当的选题本身,就是自己的判断力仍然存在的证明。我自己一次选题过程的记录搜狐博客>马少华的博客>日志13我自己的选题困惑
/20238518.html
我常常感到一种“议题被设置”的状态,并由此担心从“议题被设置”的条件到“思想被设置”的结果:我们觉得是自己在观察和思考,但实际上只是在别人的限定的范围内和方向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因此我在选择议题时总有一种挣脱开这种限定的冲动和苦闷。我怀疑那些可能被我选作议题的新闻事件的议论价值,比如,这一周热议的“国学辣妹”,尽管她已经成功地被报道和评论弄成公共议题。这样,可选的议题就更少了,就是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价值的公众议题的问题了,比如最近的油价问题、房屋建设成本问题、养路费征收的合法性问题。但是,这一类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和长期观察、资料积累,确实又难于参与。我自己的选题困惑
http://msh01.blog.soh14实际上,一个人介入公众议题,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跟上”公共议题。一段时间脱离公共议题,接受起来都比较困难,遑论参与议论的资本。所以,虽说言论版和时评是公众普遍表达的空间与形式,但表达所受到的限制,决不只是语言表达能力。它还需要持续地介入公众表达的经验、判断力和对公共议题的敏感。对公共议题有隔膜,就会有插不上嘴的感觉。真正良好的选题状态,可能是入乎其中,超乎其外,有着更多的社会生活、更广博的见识,因此也更为自由的状态。实际上,一个人介入公众议题,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15选题的性质选题就是选择论题。
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人们的选择本质上是价值判断。因此选题本质上是对论题的价值判断。选题的性质选题就是选择论题。16丁法章主编:《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的选题,简而言之,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定义丁法章主编:《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的选17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媒介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从诸多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或社论生活中选择适当的评论对象,确定合适的论述范围,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定义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媒介新闻评论的选题18林大椿的《新闻评论学》“择题的步骤,首先就要看有些什么事件要评论的?然后就要分析这些事件有没有值得评论的?又看这些事件是不是必须评论的?”
步骤林大椿的《新闻评论学》“择题的步骤,首先就要看有些什么事19选题是价值判断的过程“选择机制支配着新闻传播过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选择是传播内部讲得多基本要素之间稳定的、持久的、始终如一的内在关系。”(杨保军:《试论新闻传播规律》,《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1期)因为新闻评论比新闻报道要少;并不是所有新闻报道都有评论的价值。因此选题的价值判断尺度,要比新闻报道的价值判断尺度还要严格。性质选题是价值判断的过程“选择机制支配着新闻传播过程。在新闻传播20选题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一天或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新闻事实中,为什么一个人或一个媒体会选择那个新闻事实而不是其他的来评论呢?
选题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一天或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新闻事21选题的影响因素作者自我的认识结构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选题的影响因素作者自我的认识结构22选题的影响因素
因为价值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价值判断当然要受判断主体价值观、立场、利益、知识结构和情感结构的影响;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就要受媒体宗旨和传播对象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为,特定的媒体和特定的受众,也是价值判断的主体。选题的影响因素23选题的影响因素:自我的认识结构英国语言学家D.Sperber和D.Willsond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种“关联理论”。它的“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认知是面向关联的(relevance-oriented)认知,即只对那些与自己充分相关的信息予以关注、表达和理解。”
这个理论可以来帮助我们理解评论的选题与作者知识结构、情感结构之间的关系。选题的影响因素:自我的认识结构英国语言学家D.Sperb24选题产生的心理机制——“触机”论
赵超构在探索专栏评论“题材从哪里来”这一实际问题时,提出“触机”这一评论思维方法。他说:“观点和材料的结缘或统一,那就是所谓‘触机’。前人爱把‘触机’说成是作家的灵感,很神秘。我看,这指的其实就是一个观点主宰着一个人而忽然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题材的那种机缘。”因此,他又提出“写评论的人”,“精神上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赵贯东《我国新闻评论研究鸟瞰》(载《新闻研究资料》总第四十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9月)选题产生的心理机制——“触机”论赵超构在探索专25案例:郭光东回忆《国旗为谁而降》的选题过程
国旗法尽管属于宪法性法律,在法律体系中位阶很高,但由于在法律实务很少涉及,它其实也是一部相对冷僻的法律。幸运的是,8年前,也就是1998年的九、十月间,我作为华东政法学院的一名三年级法学硕士生,为挣点零用钱,正利用课余时间为自考生讲授宪法学课程,有节课就专门讲国旗、国徽、国歌。那节课上,当我讲到“对于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也可以下半旗志哀”的一瞬间,脑子里突然联想到当时最大的新闻事件——抗洪救灾,对呀,九八洪灾死了几千人,国家难道不该按照国旗法的规定为他们下半旗吗?案例:郭光东回忆《国旗为谁而降》的选题过程国旗法26学生的选题思考:
孙鹤:
之前想写的是哈尔滨的公开对“性工作者”进行防艾培训的事情,想从“防艾培训要根据人群选择公开度”方面谈,这也是和之前看过一些社会学方面的书有关。但开始写的才发现,知识的累积和社会认识不够,让我很难下笔。这次对红色经典电影的想法,也是我开头所写的调查的原因。因为思考的很多,想要形成调研报告,就选择了这样的题目。学生的选题思考:孙鹤:27选题的影响因素:新闻的运作规律评论选题也要受新闻运作规律和媒体操作节奏的影响,比如,传统的党报、机关报更多的选择具有宣传和指导功能的非事件性选题,不十分注意选题的时效性;而当代新闻运作频率较快的新兴媒体和都市报纸,则基本选择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选题。
附陈家兴:“人民时评”的选题
选题的影响因素:新闻的运作规律评论选题也要受新闻运作规28案例:公路超期收费
2008年2月27日,国家审计局公布了全国公路超期收费的报告,第二天出版的《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的社论分别是:《公路收费:与民争利到几时?》《公路收费乱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贪婪的公路收费让政府蒙羞》。案例:公路超期收费2008年2月27日,国家29《新京报》评论部主编王爱军:新京报的社论选题的流程是:下午3点半,部门开会,由各位编辑报题,然后根据当日新闻的价值讨论决定社论选题。2月27日,部门开会时,编辑报题大约有:1、郑州市花费160万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之人;2、民政部承认雪灾救灾预案不充分;3、安徽高考方案将进行听证;4、华为员工跳楼;5、甘肃省委书记强卫说“上网要成为官员的习惯”;6、广东许霆案;7、审计署公布收费公路乱象,等。《新京报》评论部主编王爱军:新京报的社论选题的流程30接下来是讨论…“官员上网”论述太多,难有新意,放弃;安徽高考地域性太强,候补;华为事件不典型,新闻背景不清,发社论分量不够;招商引资、许霆案适合在3版作来论发。于是,收费公路乱象(第一选题)和民政部雪灾预案(第二选题)就被最终选定。选“雪灾预案不完备”作为社论,一是当时雪灾刚过,反思雪灾成为必要,而且民政部有表态,论证起来不犯禁忌。选“公路乱象”的理由是:除了“瘸子里面挑将军”的无奈之外,我们也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说过多次,再谈的确新意不够,但是,审计署公开的结果,还是让人大吃一惊:问题如此严重!接下来是讨论…“官员上网”论述太多,难有新意,放弃;31南方都市报评论部主任李文凯:那天评论员与编辑提出了两个选题,一个是全国性的,就是国家审计局公布了全国公路超期收费的报告,另一个是本地性质的,广东省委组织部一副部长在谈思想解放问题时,表示思想解放不能只停留于经济领域,而是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开花云云。由于汪洋在广东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这似乎也算是一个颇有信号意味的表态。但在我们的讨论之下,觉得以此发言,还是容易牵强附会、自作多情,不如更着眼于具体事件的发言。但是即便是第一个公路违规收费的选题,我们其实也并不觉得满意,类似的选题及相关发言,我们在个把月前已经发过一篇社论,不过当时的背景是广东省两会代表提案。但我们要说的意见,已经在那篇中表达得比较充分了。再写,难免要重复。这是评论员的担忧。但在其他选题明显匮乏的状态下,我主张即便重复也无妨,公共事务的发言,原本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申与坚持,不可能始终出现新鲜可喜的角度。南方都市报评论部主任李文凯:那天评论员与编辑32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李星文:潘多拉先生当天五点出席了例行的大编前会,文化体育不感兴趣,财经、国际难以介入,在要闻和国内新闻中淘换到了两个备选题目:一是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公路收费调查报告,一是河南郑州重奖招商引资的官员。前者是这些天素的要死的时政新闻中相对有力度的一条,后者是潘多拉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教训官员事业的又一劫材。前者占了个题材重大,后者让潘老师见猎心喜。当天的值班评论员是李星文,与潘多拉就这两个题展开了讨论。对于商业上的一些花招,对于确有劳绩的官员分得一些明面上的奖励,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像潘老师那么敏感和敏锐,找不出太好的下笔的角度。审计署的事儿还略知一二,一是这个单位干起活儿来比较扎实,他们揪了谁的小辫子,那谁一般也无话可说,二是公路违规收费这个没屁眼儿的事儿实在是人神共愤,因此上我二人迅速地达成共识,要在顽固堡垒上动他几锹土。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李星文:潘多拉先生当天五点出33案例分析三家报纸的社论看似偶然的“不谋而和”,其实都是在同一新闻资源的背景、具体的选择范围,以及稳定明确的选题原则、成熟运作的选题机制之中产生的。选题的过程,既是一个新闻人群体(社论委员会、评论部)对不同新闻之间的价值判断(和比较),也受具体的评论作者的内在价值倾向的影响。我们在他们的陈述中可以看到,在选题的思考中,既要在当下不同的新闻之间进行“共时态”的比较,也要前前后后“历时态”地考虑对某一类新闻事件已经发表的评论和产生的影响。案例分析三家报纸的社论看似偶然的“不谋而和”34新闻评论的选题课件35认识新闻评论选题的三个层面(1)选题是价值判断的过程。(2)选题是基于办报方针与报纸定位的编辑控制。(3)选题是对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情感结构与媒体、受众契合点的寻找。认识新闻评论选题的三个层面(1)选题是价值判断的过程。36思考:选题的“软”和“硬”2007-12-19
|
那些大的和硬的评论选题
/73937833.html?act=1198026477516#comment昨天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头条通栏展开的评论,是毕诗成的《中国需高调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阵痛》,1500多字,是全版最长的一篇。看到这篇文章,我就理解编辑为什么会对我们同学那篇议论超市塑料袋的文章“惜字如金”了。与《拒绝塑料袋你有责任》相比,《中国需高调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阵痛》的选题明显“大”和“硬”。与同版的其他文章《不要再把骨瘦如柴吹捧为“美女”了》、《开题报告何必自欺欺人》、《10万元圣诞大餐,请谁?》、《为大龄女青年鸣不平》、《“许三多”成新锐人物源于励志饥渴》相比,也是这样。思考:选题的“软”和“硬”2007-12-19
|
那些大的37
由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块言论版在选题方面的“结构意识”;由《中国需高调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阵痛》,我们也可以看到时评作者的选题倾向、判断力和知识结构都有“上升”的趋势。这样一个选题是我自己没有做过的。这样一篇评论,也是我自己在编“青年话题”的时候不曾有过的。在今天中国各报以言论版相竞争,差不多全民写言论的时候,一张言论版上如果没有一篇选题“硬”和“大”的评论,恐怕是压不住的台面的。但是,如果一块言论版的所有评论选题都这么大,都这么硬,也会把人吓跑的。由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块言论版在选题方面的“结38选题来源上面的精神下面的呼声来自新闻报道专门的策划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选题来源上面的精神殷俊等编著39选题类型事件性选题:非事件性选题:
周期性选题: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具体、典型的新闻事实为评论对象的选题以普遍存在并值得社会关注的社会现象、实际问题为评论对象的选题配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是、主题日的评论
选题类型事件性选题: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具体、典型的新闻事实为40选题范围(一)按作为选题对象的新闻事实发生的有无规律性划分,可分为常规性选题、突发性选题。(常规性选题:如重大节日、政事、重大赛事等。)(二)按评论内容所涉及的具体领域不同,可分为: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体育性评论等。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选题范围(一)按作为选题对象的新闻事实发生的有无规律性划分,41事件性选题也有人称为“事评”,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对于事件性选题来说,选题就是“选事”。随着新闻评论的开放以及人们对新闻评论的期待,事件性选题的新闻评论由少到多,逐渐成为新闻评论的主流。这是新闻评论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转变的自然结果。当重大事件、热点新闻扑面而来的时候,新闻媒体无可回避,这些事件就成为自然的选题。事件性选题也有人称为“事评”,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42非事件性选题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田望生《新闻评论他说》:一般来说,选题是意在题先。作者从现实生活当中感受到某种问题、某种倾向,觉得应该有所评论,又找到了这方面的材料(新闻),于是,意思有了,题目也就有了。非事件性选题范荣康《新闻评论学》:43非事件性选题的特征
与事件性选题相比,这类选题的节奏较缓,时效性要差一些。但这种选题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有一些深刻的思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积淀,并不是事件性新闻立时三刻就能唤起的。也不是事件性选题的“急就章”所能代替的。
例:《算算“机会成本》《财政利益与百姓利益》非事件性选题的特征44周期性选题的特征有着不同于一般事件性新闻那种偶发性、突发性的的特征,而具有可预期性。
“几乎每逢‘五一’‘十一’,人民日报都要发社论以示庆贺”
(于宁:《评论员札记》)长周期的纪念日:2004年6月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60周年纪念日,《新京报》发表《诺曼底登陆给世界带来什么》、《呼唤诺曼底精神的回归》等社论和来论。
纪念鲁迅逝世社论周期性选题的特征有着不同于一般事件性新闻那种偶发性、突发性的45周期性选题的特征《有生命就有希望,几年唐山地震三十年》(2006年7月30日《新京报》)《唐山地震警示我们如何面对灾难》(2006年7月30日《北京青年报》)《废除科举百年,我们要省思什么》《我们今天该怎样纪念郑和》2007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周期性选题的特征《有生命就有希望,几年唐山地震三十年》(2046周期性选题的理据
周期性选题的评论一般被看作应时之作,也有人称为“应景文章”。但其实它也是符合某种接受规律的。所谓“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题”,它不是由媒体提起议程的,而是由社会生活的周期提起议程的。在这样的周期感中,人们会对一些话题周期性地有所期待。这就是纪念日和各种“日”存在的原因。媒体的新闻评论只不过是应和了这种周期性期待而已。
周期性选题的理据周期性选题的评论一般被看作应时之作,也47废除科举百年,我们要省思什么
2005年9月4日《新京报》100年前,即1905年9月2日,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社会的大事———废除科举。在科举消失的100年间,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科举的问题和价值。对于科举这一在隋唐时代起过革命性作用的人才选拔和评价制度,一千多年以来,许多学者一直非常关注。最近,厦门大学的刘海峰教授还积极提倡建立“科举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站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里,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大背景中,我们确实需要对科举的作用和价值再做负责任的历史沉思。废除科举百年,我们要省思什么
2005年9月4日《新京报》48
周期性选题要注意写出新意王民《新闻评论写作》:写作纪念性评论,不当重复历史的事实与意义,要根据现实的要求来写。涂光晋老师归纳了“时效化处理”与“个案化处理”两种操作方式。
周期性选题要注意写出新意王民《新闻评论写作49张友渔《五九纪念与新国耻》
1932年5月9日《世界日报》社论
民国四年之今日,袁世凯卖国政府,曾被日本帝国主义者威迫利诱,承认丧国辱权之二十一条。是为吾国之奇耻大辱,国人所应卧薪尝胆,力图湔雪者也。然自民国四年,以迄于今,已历十八周年矣。而日本帝国主义者之凶焰,曾未稍戢,其对我国之侵略,益变本加厉,东北沦丧,凇沪焚劫,二十一条,未能根本废除,而屈辱之停战协定,又于国民反对声中签订,吾人纪念今年之“五九”,诚不胜其悲愤与愧赧也!张友渔《五九纪念与新国耻》
1932年5月9日《世界日报》50陈平原《波诡云谲的追忆、阐释与重构
——解读“五四”言说史》(《读书》2009.9)1959年5月4日《人民日报》社论《发扬光荣传统,建设伟大祖国——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着重强调的是:“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平定西藏叛乱是中国的内政,绝不容许任何外国人的干涉。”当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上半截是新华社关于纪念集会的通稿,下半截左边是社论;右边是三篇报道:一是人民解放军协助山南藏胞及时抢种抢收,二是山南藏胞大力支援平叛大军;三是班禅访问总参谋部,听取关于迅速平定西藏叛乱的战斗情况介绍。可见,一九五九年的五四纪念,基调在爱国主义,重点在宣传“平叛”。陈平原《波诡云谲的追忆、阐释与重构
——解读“五四”言说史》51每一位劳动者的价值都应该被记录
2009-5-1新京报/comment/shelun/2009/05-01/008@023507.htm
[首段]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城镇工资数据,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399元,同比增长13.4%。人保部专家同时坦承:目前我国有近60%的城镇雇员人数不在统计口径里面,如果将年工薪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私营企业、个体户雇员以及农民工等城镇从业人员工资纳入其中,平均工资数据将大幅下降。[末段]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在此我们无需刻意重申劳动节的意义,因为对于每一位劳动者来说,不惟今天,每天都是权利日。回到统计中来,为了获得一个令人信服的数据,一个可以被公共政策参考的、可以真正指导社会改造的数据,使统计口径扩大到每一位劳动者无疑是当务之急。显然,这既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所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人们的集体诉求———因为没有谁可以被忽略,无论赚多赚少,在这个国家,每一位劳动者的价值都应该被记录。每一位劳动者的价值都应该被记录
2009-5-1新京52选题的标准新、确、普遍(郭步陶先生的《编辑与评论》)
“新闻的原素,与“新闻的原素,与新、确、普遍为主。评论题目也是要注意这三项。因为事情一陈旧,时效已失,社会中已无人念及,纵有好文章,也不会为人所重视了。评论的对象是事实,空虚的理论固然没有用处,而事实偶然错误,也可使所作的评论,全篇无一是处。至于新、确两点,均已完备,或事实所关系的方面少,也不能选作评论的题目,因为关心的人不多,事实本身已失了评论的价值,随便作去,便是浪费笔墨。这是作评论的人首应明白的一点。”选题的标准新、确、普遍(郭步陶先生的《编辑与评论》)53康拉·德芬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如果写税收,你就会触动每一个美国人;写玫瑰栽培,那么你只会赢得相对较少人的关注。
康拉·德芬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如果写税收,你就54我看选题的“确”
与我们现在的一些教材不同的是,郭步陶的这部书在讲选题的时候,没有把选题的“题”讲成一个抽象的东西,“题”就是“事”,“事”就是“题”,这样选题的问题才有一个真实性问题。而我们的教材在讲选题的时候,忽略的正是真实性问题。看到一件新闻,不辨真假就评了一番,后来大家都知道是假新闻,你那篇文章也就没有意见了。在当代信息爆炸、媒体竞争的环境里,这是经常发生的实际情况。附:网贴:《时评与假新闻》例:《为什么第二代身份证要日本企业造》我看选题的“确”与我们现在的一些教材不同的是,郭步55选题要“近”美国康拉德·芬克著《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这个作为你第一篇社论或专栏评论的议题怎么样:展望未来。科学家们说,再过约几十年,地球将变冷,所有生命都将来绝。你可以提醒读者,最好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或者,这个议题也成:反观过去。12个月前的市长选举投票人数不足,于是你就可以责问其原委。好笑吗?是的,但这种荒谬正说明,如你的评论写作着眼的是新闻时间曲线遥远的右端的问题(“地球在变冷!”)或遥远的左端的事情(迟至一年后才悲叹这一低投票率),那你就是何等的大错特错。在上述两种情形下,你都无法履行新闻评论的任何基本职责:将那些对读者迫切需要的的东西确定为自己的议题并以快捷的方式加以评论。这并不容易。选题要“近”美国康拉德·芬克著《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56“作论有三不必二不可”
林纾《论文》:“魏叔子曰,作论有三不必二不可。前人所已言,诸人所易知,摘拾小事无关系处,此三不必作也。巧语言刻深,以攻前人之短,而不中要害,取奇出新,以翻昔人之案,而不切情实,此二不可作也。”少华按:这是古文选题的一些规范,也可为时评参考。“作论有三不必二不可”林纾《论文》:57本讲作业写作一篇新闻评论,并附带说明、分析自己的选题过程、类型和理由。如果是事件性选题,请选择三日内发表的新闻报道。如果是非事件性选题,请交代选题思考中基本事实的来源、积累过程及与其他材料的关联性。本讲作业写作一篇新闻评论,并附带说明、分析自己的选题过程、类58新闻评论的选题第六讲新闻评论的选题第六讲59麦克•罗依科曾经是报业辛迪加报系《芝加哥论坛报》的专栏作家。当谈及撰写评论的挑战时,他说:“这项工作的80%在于确定要评论什么。”麦克•罗依科曾经是报业辛迪加报系《芝加哥论坛报》60首先——有话要说“Ifyouhavenothingtosay,don’t!”ThatwastheadviceofVermontC.Royster,editoroftheWallStreetJournal,totheNationalConferenceoftheEditorialWritersmorethanadecadeago.It’sstillgoodadvice.EditorialandPersuasiveWriting:OpinionFunctionsoftheNewsMedia..1979首先——有话要说“Ifyouhavenothing61胡适:
《这一周》(1922年7月17日至23日)
“这一周中国的大事,并不是董康(当时的财政总长)的被打,也不是内阁的总辞职、也不是四川的大战,乃是十七日北京地质调查所的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开幕。”其次——有所选择,并且理性地认识这种选择胡适:
《这一周》(1922年7月17日至23日)“这一62九六公债受尽世人指摘,并历遭有力者的反对之九六公债,将要正式发行了。他的发行,是为世势所迫,不得不然的,所以一切指摘与反对,归于自然的消灭。但是因指摘反对之故,经过不少的周折,起了不少的波澜,于时局财政都有极大的关系。若一一寻绎起来,可以籍此知道最近的过去期间内财政金融界的状况,国民对于财政金融的智识和心理,并可以推测最近的将来期间内财政金融界的情形,故虽是一局部的问题,却有研究的价值。(《努力周报》1922年7月9日第10期)九六公债受尽世人指摘,并历遭有力者的反对之九六公债,63张季鸾:
《蒋介石之人生观》
离妻再娶,弃妾新婚,皆社会中所偶见,独蒋介石事,诟者最多,以其地位故也。然蒋氏犹不谨,前日特发表一文,一则谓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再则谓确信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反翘其浅陋无识之言以眩社会。吾人至此,为国民道德计,诚不能不加以相当之批评,俾天下青年知蒋氏人生观之谬误。有关选题的思考与说明张季鸾:
《蒋介石之人生观》离妻再娶,弃妾新婚,皆社会中64驳论的选题:
既要具有新闻性,也要具备思想价值。其新闻性表现为要驳的观点往往本身就构成新闻,它是一个“思想事件”。这样一个“思想事件”当下的影响力,是决定选题的一个标准。
驳论的选题:既要具有新闻性,也要具备思想价值。其新闻性表65美国《亚特兰大日报》每天上午9点,在所有成员看完当天的晨报以及《纽约时报》或(有时候)《华尔街日报》之后,编委会就开会……讨论那些认为报纸应该加以评论的主题。编辑委员会成员根据新闻报道内容及其个人兴趣分配论题。……每次会议上,编委会成员都提出他们计划的论题。然后对每个论题进行讨论。有些论题激不起多少反响,而有些则犹如投下一颗原子弹。”有的选题还要投票才能确定。((《冲击力》)美国《亚特兰大日报》每天上午9点,在所有成员看完当66《新京报》社论选题:首先,每天下午17:15召开新闻版组选题会,评论部人员参与,在各版准备第二天刊出的新闻中粗选社论选题目标;接着,在18:30召开社论委员会,在上述选题目标和各社论委员通过阅读当日各报新闻事先准备的(每人准备三个)选题目标中,按照重大性、象征性、关注度、关切度的标准一个一个筛选,最终选定这四个标准最大交集的二至三个社论选题。
《新京报》社论选题:首先,每天下午17:15召开新闻版组67《经济观察报》社论选题每周由专设的“社论助理”从当周诸多重要新闻事件中列出10到20条作为备选社论题材,然后由社论委员会在周四开会,一条条筛选,从中确定有哪些新闻适合撰写社论,。《经济观察报》社论选题每周由专设的“社论助理”从当周诸68学生的选题体验
任伟娇同学:
一开始收集评论选题的时候,上网看了很多热点问题的讨论,有超女立碑、安倍晋三访华,博客实名制、圆明园重建等。无疑都可以作为事实性论据。而且网络上也充斥着很多跟这些事件有关的评论文章。仔细分析,这些事件分属不同的领域,有文化,有经济,有政治,在没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很难写出评论文章来。所以后来还是选择了跟高校有关的一篇新闻事实来做由头。学生的选题体验任伟娇同学:69学生的选题体验
何玉斌同学:
在完成这篇作业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确定选题的问题,对好多新闻事件似乎都可以说点什么,但是当以新闻评论的要求进行写作时却又觉得意义不大,没什么可写。学生的选题体验何玉斌同学:70我自己一次选题过程的记录搜狐博客>马少华的博客>日志>日记2006-07-27|一篇评论的“选题”过程/7858818.html
只有在选题阶段,面对着那么多别人精彩清晰的判断和那么多自己无从判断的新闻的时候,我才会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判断力的贫弱: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我没有话可说、无力去评,“掺和”不进去的。相反,一个适当的选题,则可以让我焕发出认识的激情,使出浑身解数,或一气呵成,下笔不能自休,或激动地站了起来,在室内不断走动,口中念念有词。适当的选题本身,就是自己的判断力仍然存在的证明。我自己一次选题过程的记录搜狐博客>马少华的博客>日志71我自己的选题困惑
/20238518.html
我常常感到一种“议题被设置”的状态,并由此担心从“议题被设置”的条件到“思想被设置”的结果:我们觉得是自己在观察和思考,但实际上只是在别人的限定的范围内和方向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因此我在选择议题时总有一种挣脱开这种限定的冲动和苦闷。我怀疑那些可能被我选作议题的新闻事件的议论价值,比如,这一周热议的“国学辣妹”,尽管她已经成功地被报道和评论弄成公共议题。这样,可选的议题就更少了,就是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价值的公众议题的问题了,比如最近的油价问题、房屋建设成本问题、养路费征收的合法性问题。但是,这一类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和长期观察、资料积累,确实又难于参与。我自己的选题困惑
http://msh01.blog.soh72实际上,一个人介入公众议题,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跟上”公共议题。一段时间脱离公共议题,接受起来都比较困难,遑论参与议论的资本。所以,虽说言论版和时评是公众普遍表达的空间与形式,但表达所受到的限制,决不只是语言表达能力。它还需要持续地介入公众表达的经验、判断力和对公共议题的敏感。对公共议题有隔膜,就会有插不上嘴的感觉。真正良好的选题状态,可能是入乎其中,超乎其外,有着更多的社会生活、更广博的见识,因此也更为自由的状态。实际上,一个人介入公众议题,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73选题的性质选题就是选择论题。
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人们的选择本质上是价值判断。因此选题本质上是对论题的价值判断。选题的性质选题就是选择论题。74丁法章主编:《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的选题,简而言之,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定义丁法章主编:《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的选75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媒介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从诸多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或社论生活中选择适当的评论对象,确定合适的论述范围,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定义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媒介新闻评论的选题76林大椿的《新闻评论学》“择题的步骤,首先就要看有些什么事件要评论的?然后就要分析这些事件有没有值得评论的?又看这些事件是不是必须评论的?”
步骤林大椿的《新闻评论学》“择题的步骤,首先就要看有些什么事77选题是价值判断的过程“选择机制支配着新闻传播过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选择是传播内部讲得多基本要素之间稳定的、持久的、始终如一的内在关系。”(杨保军:《试论新闻传播规律》,《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1期)因为新闻评论比新闻报道要少;并不是所有新闻报道都有评论的价值。因此选题的价值判断尺度,要比新闻报道的价值判断尺度还要严格。性质选题是价值判断的过程“选择机制支配着新闻传播过程。在新闻传播78选题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一天或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新闻事实中,为什么一个人或一个媒体会选择那个新闻事实而不是其他的来评论呢?
选题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一天或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新闻事79选题的影响因素作者自我的认识结构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选题的影响因素作者自我的认识结构80选题的影响因素
因为价值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价值判断当然要受判断主体价值观、立场、利益、知识结构和情感结构的影响;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就要受媒体宗旨和传播对象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为,特定的媒体和特定的受众,也是价值判断的主体。选题的影响因素81选题的影响因素:自我的认识结构英国语言学家D.Sperber和D.Willsond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种“关联理论”。它的“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认知是面向关联的(relevance-oriented)认知,即只对那些与自己充分相关的信息予以关注、表达和理解。”
这个理论可以来帮助我们理解评论的选题与作者知识结构、情感结构之间的关系。选题的影响因素:自我的认识结构英国语言学家D.Sperb82选题产生的心理机制——“触机”论
赵超构在探索专栏评论“题材从哪里来”这一实际问题时,提出“触机”这一评论思维方法。他说:“观点和材料的结缘或统一,那就是所谓‘触机’。前人爱把‘触机’说成是作家的灵感,很神秘。我看,这指的其实就是一个观点主宰着一个人而忽然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题材的那种机缘。”因此,他又提出“写评论的人”,“精神上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赵贯东《我国新闻评论研究鸟瞰》(载《新闻研究资料》总第四十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9月)选题产生的心理机制——“触机”论赵超构在探索专83案例:郭光东回忆《国旗为谁而降》的选题过程
国旗法尽管属于宪法性法律,在法律体系中位阶很高,但由于在法律实务很少涉及,它其实也是一部相对冷僻的法律。幸运的是,8年前,也就是1998年的九、十月间,我作为华东政法学院的一名三年级法学硕士生,为挣点零用钱,正利用课余时间为自考生讲授宪法学课程,有节课就专门讲国旗、国徽、国歌。那节课上,当我讲到“对于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也可以下半旗志哀”的一瞬间,脑子里突然联想到当时最大的新闻事件——抗洪救灾,对呀,九八洪灾死了几千人,国家难道不该按照国旗法的规定为他们下半旗吗?案例:郭光东回忆《国旗为谁而降》的选题过程国旗法84学生的选题思考:
孙鹤:
之前想写的是哈尔滨的公开对“性工作者”进行防艾培训的事情,想从“防艾培训要根据人群选择公开度”方面谈,这也是和之前看过一些社会学方面的书有关。但开始写的才发现,知识的累积和社会认识不够,让我很难下笔。这次对红色经典电影的想法,也是我开头所写的调查的原因。因为思考的很多,想要形成调研报告,就选择了这样的题目。学生的选题思考:孙鹤:85选题的影响因素:新闻的运作规律评论选题也要受新闻运作规律和媒体操作节奏的影响,比如,传统的党报、机关报更多的选择具有宣传和指导功能的非事件性选题,不十分注意选题的时效性;而当代新闻运作频率较快的新兴媒体和都市报纸,则基本选择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选题。
附陈家兴:“人民时评”的选题
选题的影响因素:新闻的运作规律评论选题也要受新闻运作规86案例:公路超期收费
2008年2月27日,国家审计局公布了全国公路超期收费的报告,第二天出版的《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的社论分别是:《公路收费:与民争利到几时?》《公路收费乱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贪婪的公路收费让政府蒙羞》。案例:公路超期收费2008年2月27日,国家87《新京报》评论部主编王爱军:新京报的社论选题的流程是:下午3点半,部门开会,由各位编辑报题,然后根据当日新闻的价值讨论决定社论选题。2月27日,部门开会时,编辑报题大约有:1、郑州市花费160万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之人;2、民政部承认雪灾救灾预案不充分;3、安徽高考方案将进行听证;4、华为员工跳楼;5、甘肃省委书记强卫说“上网要成为官员的习惯”;6、广东许霆案;7、审计署公布收费公路乱象,等。《新京报》评论部主编王爱军:新京报的社论选题的流程88接下来是讨论…“官员上网”论述太多,难有新意,放弃;安徽高考地域性太强,候补;华为事件不典型,新闻背景不清,发社论分量不够;招商引资、许霆案适合在3版作来论发。于是,收费公路乱象(第一选题)和民政部雪灾预案(第二选题)就被最终选定。选“雪灾预案不完备”作为社论,一是当时雪灾刚过,反思雪灾成为必要,而且民政部有表态,论证起来不犯禁忌。选“公路乱象”的理由是:除了“瘸子里面挑将军”的无奈之外,我们也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说过多次,再谈的确新意不够,但是,审计署公开的结果,还是让人大吃一惊:问题如此严重!接下来是讨论…“官员上网”论述太多,难有新意,放弃;89南方都市报评论部主任李文凯:那天评论员与编辑提出了两个选题,一个是全国性的,就是国家审计局公布了全国公路超期收费的报告,另一个是本地性质的,广东省委组织部一副部长在谈思想解放问题时,表示思想解放不能只停留于经济领域,而是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开花云云。由于汪洋在广东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这似乎也算是一个颇有信号意味的表态。但在我们的讨论之下,觉得以此发言,还是容易牵强附会、自作多情,不如更着眼于具体事件的发言。但是即便是第一个公路违规收费的选题,我们其实也并不觉得满意,类似的选题及相关发言,我们在个把月前已经发过一篇社论,不过当时的背景是广东省两会代表提案。但我们要说的意见,已经在那篇中表达得比较充分了。再写,难免要重复。这是评论员的担忧。但在其他选题明显匮乏的状态下,我主张即便重复也无妨,公共事务的发言,原本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申与坚持,不可能始终出现新鲜可喜的角度。南方都市报评论部主任李文凯:那天评论员与编辑90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李星文:潘多拉先生当天五点出席了例行的大编前会,文化体育不感兴趣,财经、国际难以介入,在要闻和国内新闻中淘换到了两个备选题目:一是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公路收费调查报告,一是河南郑州重奖招商引资的官员。前者是这些天素的要死的时政新闻中相对有力度的一条,后者是潘多拉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教训官员事业的又一劫材。前者占了个题材重大,后者让潘老师见猎心喜。当天的值班评论员是李星文,与潘多拉就这两个题展开了讨论。对于商业上的一些花招,对于确有劳绩的官员分得一些明面上的奖励,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像潘老师那么敏感和敏锐,找不出太好的下笔的角度。审计署的事儿还略知一二,一是这个单位干起活儿来比较扎实,他们揪了谁的小辫子,那谁一般也无话可说,二是公路违规收费这个没屁眼儿的事儿实在是人神共愤,因此上我二人迅速地达成共识,要在顽固堡垒上动他几锹土。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李星文:潘多拉先生当天五点出91案例分析三家报纸的社论看似偶然的“不谋而和”,其实都是在同一新闻资源的背景、具体的选择范围,以及稳定明确的选题原则、成熟运作的选题机制之中产生的。选题的过程,既是一个新闻人群体(社论委员会、评论部)对不同新闻之间的价值判断(和比较),也受具体的评论作者的内在价值倾向的影响。我们在他们的陈述中可以看到,在选题的思考中,既要在当下不同的新闻之间进行“共时态”的比较,也要前前后后“历时态”地考虑对某一类新闻事件已经发表的评论和产生的影响。案例分析三家报纸的社论看似偶然的“不谋而和”92新闻评论的选题课件93认识新闻评论选题的三个层面(1)选题是价值判断的过程。(2)选题是基于办报方针与报纸定位的编辑控制。(3)选题是对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情感结构与媒体、受众契合点的寻找。认识新闻评论选题的三个层面(1)选题是价值判断的过程。94思考:选题的“软”和“硬”2007-12-19
|
那些大的和硬的评论选题
/73937833.html?act=1198026477516#comment昨天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头条通栏展开的评论,是毕诗成的《中国需高调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阵痛》,1500多字,是全版最长的一篇。看到这篇文章,我就理解编辑为什么会对我们同学那篇议论超市塑料袋的文章“惜字如金”了。与《拒绝塑料袋你有责任》相比,《中国需高调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阵痛》的选题明显“大”和“硬”。与同版的其他文章《不要再把骨瘦如柴吹捧为“美女”了》、《开题报告何必自欺欺人》、《10万元圣诞大餐,请谁?》、《为大龄女青年鸣不平》、《“许三多”成新锐人物源于励志饥渴》相比,也是这样。思考:选题的“软”和“硬”2007-12-19
|
那些大的95
由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块言论版在选题方面的“结构意识”;由《中国需高调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阵痛》,我们也可以看到时评作者的选题倾向、判断力和知识结构都有“上升”的趋势。这样一个选题是我自己没有做过的。这样一篇评论,也是我自己在编“青年话题”的时候不曾有过的。在今天中国各报以言论版相竞争,差不多全民写言论的时候,一张言论版上如果没有一篇选题“硬”和“大”的评论,恐怕是压不住的台面的。但是,如果一块言论版的所有评论选题都这么大,都这么硬,也会把人吓跑的。由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块言论版在选题方面的“结96选题来源上面的精神下面的呼声来自新闻报道专门的策划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选题来源上面的精神殷俊等编著97选题类型事件性选题:非事件性选题:
周期性选题: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具体、典型的新闻事实为评论对象的选题以普遍存在并值得社会关注的社会现象、实际问题为评论对象的选题配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是、主题日的评论
选题类型事件性选题: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具体、典型的新闻事实为98选题范围(一)按作为选题对象的新闻事实发生的有无规律性划分,可分为常规性选题、突发性选题。(常规性选题:如重大节日、政事、重大赛事等。)(二)按评论内容所涉及的具体领域不同,可分为: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体育性评论等。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选题范围(一)按作为选题对象的新闻事实发生的有无规律性划分,99事件性选题也有人称为“事评”,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对于事件性选题来说,选题就是“选事”。随着新闻评论的开放以及人们对新闻评论的期待,事件性选题的新闻评论由少到多,逐渐成为新闻评论的主流。这是新闻评论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转变的自然结果。当重大事件、热点新闻扑面而来的时候,新闻媒体无可回避,这些事件就成为自然的选题。事件性选题也有人称为“事评”,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100非事件性选题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田望生《新闻评论他说》:一般来说,选题是意在题先。作者从现实生活当中感受到某种问题、某种倾向,觉得应该有所评论,又找到了这方面的材料(新闻),于是,意思有了,题目也就有了。非事件性选题范荣康《新闻评论学》:101非事件性选题的特征
与事件性选题相比,这类选题的节奏较缓,时效性要差一些。但这种选题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有一些深刻的思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积淀,并不是事件性新闻立时三刻就能唤起的。也不是事件性选题的“急就章”所能代替的。
例:《算算“机会成本》《财政利益与百姓利益》非事件性选题的特征102周期性选题的特征有着不同于一般事件性新闻那种偶发性、突发性的的特征,而具有可预期性。
“几乎每逢‘五一’‘十一’,人民日报都要发社论以示庆贺”
(于宁:《评论员札记》)长周期的纪念日:2004年6月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60周年纪念日,《新京报》发表《诺曼底登陆给世界带来什么》、《呼唤诺曼底精神的回归》等社论和来论。
纪念鲁迅逝世社论周期性选题的特征有着不同于一般事件性新闻那种偶发性、突发性的103周期性选题的特征《有生命就有希望,几年唐山地震三十年》(2006年7月30日《新京报》)《唐山地震警示我们如何面对灾难》(2006年7月30日《北京青年报》)《废除科举百年,我们要省思什么》《我们今天该怎样纪念郑和》2007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周期性选题的特征《有生命就有希望,几年唐山地震三十年》(20104周期性选题的理据
周期性选题的评论一般被看作应时之作,也有人称为“应景文章”。但其实它也是符合某种接受规律的。所谓“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题”,它不是由媒体提起议程的,而是由社会生活的周期提起议程的。在这样的周期感中,人们会对一些话题周期性地有所期待。这就是纪念日和各种“日”存在的原因。媒体的新闻评论只不过是应和了这种周期性期待而已。
周期性选题的理据周期性选题的评论一般被看作应时之作,也105废除科举百年,我们要省思什么
2005年9月4日《新京报》100年前,即1905年9月2日,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社会的大事———废除科举。在科举消失的100年间,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科举的问题和价值。对于科举这一在隋唐时代起过革命性作用的人才选拔和评价制度,一千多年以来,许多学者一直非常关注。最近,厦门大学的刘海峰教授还积极提倡建立“科举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站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里,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大背景中,我们确实需要对科举的作用和价值再做负责任的历史沉思。废除科举百年,我们要省思什么
2005年9月4日《新京报》106
周期性选题要注意写出新意王民《新闻评论写作》:写作纪念性评论,不当重复历史的事实与意义,要根据现实的要求来写。涂光晋老师归纳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安徽省铜陵市重点名校高三八校联考数学试题(四)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 魔法屋课件教学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专项训练卷 (一)力、运动和力(含答案)
-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
- 搁板置物架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套鞋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宠物猫砂箱用除臭剂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暑假复习Unit 8-Unit10 小检测
- 医院培训课件:《PPD试验》
- 货车车辆定点维修合同协议书
- 运动生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恶性心律失常及常见心律失常识别与急诊处理课件
- 2024年广东中山市检察机关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开电大《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1-6答案
- 2024 年春国家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 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 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部冬季施工已有设施和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 填埋场工艺流程设计
- 《高一学期期中考试动员》主题班会课件
- 水灾期间的食品安全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