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体裁特征是A.以事件为中心B.以人物为中心C.以年代为中心D.以制度为中心2.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这一变化反映了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3.1969年冬,联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主动提出“新东方政策”,主要包括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反映出A.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 B.德国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C.冷战在欧洲开始走向缓和 D.东西欧间的矛盾得到化解4.美联社曾经报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苏联出台政策吸引美国人去投资 B.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这一时期的美国工人大量失业5.德意志在平均劳动时间方面,由1872年每周72小时下降到1914年每周57小时,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产业工人实际工资在1871年至1913年之间翻了一番。人口平均寿命由1871年的37岁上升到1910年的47岁。这可以说明A.君主立宪政体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B.德国军国主义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C.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化国家D.工业化奠定了德国民主改革的基础6.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如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 B.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C.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 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7.“开芳宴图”是宋金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象,它主要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和睦与恩爱。其构图大多是夫妻二人端坐桌前,侍从奴仆左右侍奉,营造出墓主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的发展 B.儒家思想的影响C.绘画技术的进步 D.政治权力的干预8.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如图是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于古墓葬的西汉纸。据此判断A.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B.秦汉时期,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C.放马滩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地图D.“西汉纸”是研究造纸起源、工艺的重要资料9.孙中山在《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中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材料表明,孙中山A.使三民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B.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C.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醒认识D.意欲放弃走英美式代议制的道路10.卡尔曾提醒自己的学生:在研究历史之前,应该先研究历史学家。这是因为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一切历史都是主观史C.一切历史都是客观的D.一切历史都是虚构的11.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B.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C.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中心12.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据此可知,汉代“举孝授官”A.使士人开始步人政治舞台B.促使了社会实现公平公正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13.一战后,在列强的争吵与妥协中达成的重建欧洲政治秩序的重要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海军协定》C.《慕尼黑协定》 D.《九国公约》14.列宁在1899年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这一观点A.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实际B.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C.预示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可能性D.指明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方向15.史学的重要作用,在汉唐间的数百年中,逐渐被统治者,尤其为最高统治集团所认识。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开皇十三年(593年)下诏:“人间(即民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这表明A.私修史书真实性受到质疑B.私修史书不符合统治的需要C.官修史书更能体现出公正D.官修史书解释历史更客观16.“于是本来潜心于骈四俪六之文的人们也渐渐张目四顾,为种种新学与时论所吸引了。这个变化……造就了一批近代知识分子的雏形”吸引着一批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这种现象A.说明鸦片战争促使传统儒学思想不断瓦解 B.体现了甲午战争后部分国人的觉醒C.反映出洋务派企图以新工具来守护旧理论 D.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思潮的发展17.美国历史上威尔逊曾被史学家戏谑为“赢得战争,失去和平”的总统。从历史角度看,威尔逊总统“失去和平”是指A.美国因参加“一战”,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B.威尔逊总统倡议的“世界和平纲领”未能实现C.美国因参加“一战”,门户开放政策遭到列强的反对D.“一战”后出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18.据江南与山越同居共耕的政权位于如图处A.① B.② C.③ D.④19.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人们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材料可以用来印证A.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景象 B.苏联模式形成中的某些特征C.英国福利国家带来的弊端 D.德国统一后的社会经济状况20.柏拉图在谈及雅典民主制度时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这表明柏拉图A.批判公民因信仰出卖灵魂 B.主张精英分子管理国家C.认为雅典民主是暴民政治 D.抨击雅典法律形同虚设21.《红星画报》是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第一份画报。如图是该报曾刊登的一副宣传画《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画面上是一列行进中的火车,车头或车厢分布写着“支部”和“游击队”,意味着党支部建在连队上。该宣传画反映了《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A.中共在敌后战场艰苦抗战 B.中共注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C.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D.工农武装割据政权的广泛建立22.希腊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的私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映出在古代希腊A.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颇受尊崇 B.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C.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D.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23.晋商在区域中充当着中介作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品的长途贩运,使商品的流通突破了区域的限制。这反映出晋商A.促进区域间经济交流 B.推动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C.主导商品经济的发展 D.满足社会各阶层的经济需求24.1937年7月,蒋介石表示,“决心运用全力抗战”“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1938年,毛泽东也说:“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这表明当时A.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已经高度重合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建立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共之间的分歧已经基本消除25.下列各选项中,中外著作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魏源《海国图志》与达尔文《进化论》B.严复《天演论》与贝克特《等待戈多》C.徐光启《农政全书》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D.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与卢梭《社会契约论》26.下图曾是非常流行的《升官图》游戏,图版上标明各种官衔,从“白丁”开始,依照转动的陀螺所获的判语升迁或贬黜,以最先升任最高位者为胜。此游戏反映了A.读书致仕和传统社会观念 B.科举致仕改变命运的理想C.官场等级分明且升迁有序 D.官场黑暗与升迁无常心态27.某一时期,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这些冲动的口号与行动,最后导致哪场战争?A.普法战争 B.克里米亚战争C.俄土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28.“它的经济力渗透深广,它的军事武力征服各地;世界的绝大部分,都屈服在它的脚下。它的人口不断增加,增至全人类的三分之一。它的主要国家,更成为世界政治体系的舞台所在。”“它”具体是指何时的欧洲A.15—16世纪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29.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开卷以东方文明为首,“第一次,欧洲的标准是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的,欧洲必须学会从外部来审视自身”。可见,《风俗论》的创作A.改变了欧洲人原有的世界观 B.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历史观C.加快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 D.表现出对东方文明的反思30.“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上,那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致相当、且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春秋时期,曾经出现过无数次弑君现象,但是每次弑君过后,仍旧不得不寻找一位与王室有关的人出任国君,而从未有任何人主张通过民主选举来确定国家领导人。”通过材料作者意在强调君主制:A.象征专制、黑暗、野蛮 B.维系血缘关系、巩固民族统一C.是当时社会最好的选择 D.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国家巩固统一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主流的现实主义战争观: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正义与否。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战争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庞大的人力、物力损失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被战争残酷现实震惊了的精英开始反省自己对战争的认识。在此背景下,理想主义战争观产生,即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极力希望能避免战争。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理想主义战争观彻底破产。二战期间,特别是在了解了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以及种族灭绝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识之士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以往对战争的认识。反法西斯的现实需要催生了战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衍生出正义战争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推动三种战争观演变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战争观演变过程中得出的认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材料二: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并将“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以及司法和内政事务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它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经济合作组织向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全球有三亿“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华东师范大学高中历史教材材料三:漫画《时代的标志》:WelcometoMoscow(莫斯科),据说莫斯科的麦当劳是全世界经营最好的分店。材料四: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说,占世界人口19%以上的中国已经正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进口国,成为国际上最大市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2)运用所学,结合以上材料,阐述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认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从秦汉时期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至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它又是多样性,比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这一时段的困境,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当时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以致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19世纪末,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1840年后……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以年代为中心,故C正确。2、A【答案解析】

据材料史官流向诸侯国再到卿大夫家可知史官的社会地位在不断的下降,这正印证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被削弱、旧有社会秩序被破坏的局面,故A正确。B项只是表面的表现,故错。家国一体指的是一个人既是家族的族长,又是国家的掌权者,同时家族势力在国家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材料无关,故C错。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错。3、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可知,联邦德国承认民主德国,并且希望与它改善关系,谋求统一,这是建立在联邦德国经济实力壮大的基础上,在政治上提出统一要求,表明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A项正确;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可知,德国的分裂早于材料,B项错误;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之间的冷战形势并没有真正缓和,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德国谋求提高国际地位的表现,东西欧的矛盾化解问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4、A【答案解析】

1928年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便开始走上了斯大林模式的道路,没有大量引进外国投资的现象,所以当时美国人到苏联去不是为了投资,而是因为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为了找工作,A符合题意,答案为A;当时美国人主要是为了找工作,同时苏联经济建设成就使人们很容易就认识到,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故而对美国的资本主义产生了一些怀疑,B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吸引了美国的失业工人,这也是他们出现向苏联移民潮流的重要原因,CD不符合题意,排除。5、A【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颁布后,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逐渐成为工业化国家,故选A项,排除D项。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特征,但军国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经济军事化,并不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排除B项;材料并未把德国工业与美国工业作对比,排除C项。故选A。6、C【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政府对农产品低价收购并高价出售,为工业化建设积累更多资金,故C项正确;政府高价出售农产品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不利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农庄生产效率,排除B项,表中仅列出三类农产品及其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能体现农业的产业结构,排除D项。故选C。7、B【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开芳宴图”反映了当时在社会中理想的家庭生活模式以及正统的道德伦理,这正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B选项正确;这并非经济发展的影响,A选项错误;C、D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8、D【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是研究造纸起源、工艺和地理的重要资料,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故A错误;魏晋以后,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故B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得出放马滩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地图,故C错误。9、C【答案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孙中山主要表达的是英国财富的贫富分化以及美国官员的选拔存在很多流弊,据此孙中山是在强调在进行了民族和民主革命之后,需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弊端,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新认识,故选C项;孙中山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是在其晚年的时候实现转变的,故排除A项;同样孙中山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指的是孙中山在晚年实现“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故排除B项;从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来看,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走英美式道路的念头,故排除D项。10、B【答案解析】

材料“在研究历史之前,应该先研究历史学家”,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历史有不同的主观解构,故为避免盲目研究,可以先了解下其他历史学家的意见,故排除C,B符合题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研究需要当下情怀,故A不符合题意;D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故D不符合题意。11、C【答案解析】

汤因比主张抛弃以自己国家、文明、宗教为中心的历史研究路径,反映了其主张坚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的历史研究方法,C正确;历史研究需要有研究中心,A偷换概念,排除;汤因比是立足于文明史观,而非全球史观,排除B;D只是材料表象,排除。12、D【答案解析】

“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据材料“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可知,材料体现了儒学对政治的影响,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故D正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已经步人政治舞台,排除A;“举孝授官”无法体现社会实现公平公正,排除B;社会实现公平公正与官僚队伍的廉洁性无关,排除C。【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及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13、A【答案解析】

《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在列强的争吵与妥协中达成的重建欧洲政治秩序的重要条约,A正确;《五国海军协定》是华盛顿会议中签订,规定了美、英、日、法、意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故B与材料无关;《慕尼黑协定》是二战前英法德意四国签订,以牺牲捷克利益为代价的慕尼黑阴谋,C与材料无关;《九国公约》是华盛顿会议中签订,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D错误。14、C【答案解析】

材料中列宁指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A、B、D材料未体现,排除。15、B【答案解析】

私修史书可能会宣扬反抗专制统治的观点,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故答案为B项。统治者严禁私修史书,不是因为其真实性问题,排除A项;官修史书代表统治者观点,不能说比私修史书更能体现出公正、解释历史更客观,排除C、D项。16、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吸引着一批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是西化的日本打败了传统的中国,这使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试图通过维新变法寻求中华民族的出路,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并未使传统儒学思想瓦解,排除A项;洋务运动并未涉及政治改革,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17、B【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总统倡议的“世界和平纲领”未能实现,所以被史学家讽刺是“失去和平”的总统,B选项正确;美国没有因为参加一战导致国内矛盾激化,A选项错误;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遭到列强的反对,C选项错误;二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与威尔逊总统无关,D选项错误。18、D【答案解析】

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迫使“山越”出山,与平原地区的汉族农民同居共耕。这一举措对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故④是孙权建立的吴政权所处地,答案为D;①在当时属于部落时代,②是魏国,③是蜀国,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19、B【答案解析】

据材料“……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人们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模式形成过程中,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为了给重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但人们生活水平低得令人难以置信,B正确;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工业品积压如山卖不出去,不是因为“……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而是因为购买力不足,A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福利政策,C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统一后的德国为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D与材料不符。20、C【答案解析】

题干中柏拉图描述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认为这是一种暴民政治,C正确;柏拉图未提到信仰问题,排除A;题干中柏拉图只是批判了雅典民主制,并未提出自己新的主张,排除B;柏拉图抨击的是雅典民主制,排除D。21、B【答案解析】

“党支部建在连队上”意在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故选B;《红星画报》是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画报,可确定时间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排除AC选项;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2、B【答案解析】

由材料“结婚不是公民的私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可知,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故选B;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内容,与古希腊城邦无关,排除A;材料的主体在于强调城邦,而非个人,C项并非最佳答案,排除;对公民过于严苛的规定,有可能会激发公民的逆反心理,并不必然会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排除D。23、A【答案解析】

从材料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品的长途贩运,使商品的流通突破了区域限制”可知晋商促进区域间经济交流,故选A;而B项“商业市镇”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错在“主导”,排除;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24、A【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国共两党都认可全民族对抗日本,表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A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B排除;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25、A【答案解析】

魏源《海国图志》与达尔文《进化论》都写于19世纪,故A正确;严复《天演论》写于19世纪,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写于20世纪,故B错误;徐光启《农政全书》写于17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写于19世纪,故C错误;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写于17世纪,卢梭《社会契约论》写于18世纪,故D错误。26、C【答案解析】

《升官图》中标注的官职从白丁开始,按照顺序逐渐逐渐提高,升迁或者罢黜的主要依据是判语,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下,官场等级分明,且升迁有序,C正确;题干中未能全面反映出传统社会观念,排除A;《升官图》是整个官僚系统,科举入仕只能反映出部分内容,不能包含整个官场升迁罢黜及其运行规则,排除B;从《升官图》来看,升迁有序,而非无常,排除D。27、D【答案解析】

一战前的巴尔干是火药桶,俄、德、奥匈等再次激烈争夺,而这一地区的主要民族是斯拉夫民族,故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故D正确;普法战争不符合材料中俄国人,排除A;克里米亚战争不涉及德国人,排除B;俄土战争不涉及法国和德国,排除C。故选D。28、C【答案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此时的欧洲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C正确;A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排除;18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排除;20世纪中叶,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D与材料不符。29、B【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必须学会外部来审视自身”来看,伏尔泰将视野扩展到《圣经》所记载的欧洲以外的世界,并且“审视自身”,故其《风俗论》的创作体现了伏尔泰对神学历史观的破除和对理性主义历史观的弘扬。B正确;材料不能证明其改变欧洲人的世界观,说法过于绝对,A排除;材料说明由非基督文明衡量,不代表结合了东方,C排除;《风俗论》的创作表现出伏尔泰对西方文明的反思,D排除。故选B。30、B【答案解析】

据材料“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每次弑君过后,仍旧不得不寻找一位与王室有关的人出任国君。”可知,作者意在强调君主制维系血缘关系、巩固民族统一,故B正确;材料中作者对君主制基本持肯定态度,“象征专制、黑暗、野蛮”材料不能体现,故A错误;作者并没有指出君主制是当时社会最好的选择,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君主制“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因素:政治的需要;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性和残酷性;有识之士的反思;经济大萧条引发的国际环境的动荡等。(2)启示:人类对于战争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战争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战争观的演变与战争形态变化密切相关;人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珍视和平,理性认识战争。【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20世纪初……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得出政治需要的推动;根据材料“第一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理想主义战争观产生……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得出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大萧条影响战争观的变化;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理想主义战争观彻底破产……衍生出正义战争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得出人们对战破坏性的反思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性和残酷性使们厌恶战争。(2)综合上述材料,启示可从人类认识战争的不断深入、战争时代性、战争形态变化影响战争观念、人类认识的滞后性及对战争的理性认识进行阐述。32、(1)背景:二战后,美苏共同敌人的消灭,美苏在意识形态上和国家利益上发生了冲突,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形成了两大阵营。前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宣布抑制苏联,称为”杜鲁门主义“而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将欧洲拉入冷战的轨道。在军事上,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约军事集团。局部冲突:朝鲜战争、两次柏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