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这位教练不喜欢无时无刻地指导球员的技术动作,因为他对自己的队员们充满了信心。

B.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都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实际行动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就业。

C.“东方明珠”号是一艘设施齐全、装修豪华、服务一流的游轮,归属于长江轮船公司管理。

D.实践证明,知识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往往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

A.《归田园居》B.《饮酒》C.《种豆南山下》D.《山居秋瞑》

3.《张中丞传后叙》一文的表达方式以下列哪种为主()A.A.叙述B.议论C.叙述和议论D.叙述和抒情

4.下列词组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A.抵毁广袤蕴藉蜂涌而上

B.箴言膺品嘻笑变本加利

C.蹊跷轶事湮没恬不知耻

D.气忿世故飘缈众口烁金

5.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楼中。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太;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A.A.拟人排比夸张比喻B.比喻拟人对偶夸张C.比喻排比对偶夸张D.拟人比喻对偶夸张

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树木的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_____,而且由于林内、林外的气温差,林外的热空气上升而由林内的冷空气补充,______,______,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而在冬季,由于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大,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小,____,所以在树木较多的小环境中,___。①能够降低皮肤的温度②气温要比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高一些③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④可以形成对流的微风⑤空气流动大、散热快A.①③④②⑤B.④②⑤①③C.③④①⑤②D.②③⑤④①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A.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

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A.卓尔不群出其不意兵荒马乱名副其实

B.毕恭毕敬垂拱而治世外桃源提纲挈领

C.以逸代劳改弦更张盘根错节锱铢必较

D.未竟事业名门望旅积重难返座无虚席

9.③对生活在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烈士遗属,当地政府应该履行__________的义务,以告慰烈士的英灵。

10.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招聘会上,大多数毕业生表示,相对于薪酬而言,他们更加

的是自己日后的发展空间;而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毕业生往往被用人单位先

。②听完外交部长给我们做的

报告,我们认识到

发展得这样快,只有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才不至于落后。A.A.看中看重时势时事B.看中看重时事时势C.看重看中时势时事D.看重看中时事时势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在异乡求学时,我___过一首歌。每当夜幕降临,我就关上房门,打开录放机播放。伴着熟悉的旋律,____在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中。A.喜欢反复沉溺B.喜欢循环沉浸C.欣赏反复沉溺D.欣赏循环沉浸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是围绕着什么来抒写情怀的()A.A.蝉娟B.明月C.琼楼D.青天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这句话说明“石像”若不搬运到圣彼得堡,就不会发生“瘦弱”变化。

B.科学家“对症下药”中的“症”指石像自身的腐烂,“药”指科学家采取的在石像身上涂油脂等措施。

C.文章写秦始皇的石碑,其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主体石像。

D.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石头会慢慢地“烂”掉。

14.下列词组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A.抵毁广袤蕴藉蜂涌而一

B.箴言膺品嘻笑变本加利

C.蹊跷轶事湮没恬不知耻

D.气忿世故飘缈众口烁垒

15.选出下面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A.不啻(chì)迂讷(nè)邑庠(xiáng)咸与(yù)维新

B.忤(wǔ)逆觇(chān)视叱咤(chà)乳臭(xiù)未干

C.酵(jiào)母斡(wò)旋安谧(mì)为虎作伥(zhàng)

D.鸩(zhèn)毒嗾(shuō)使萧瑟(sè)自怨自艾(yì)

16.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五言律诗B.五言绝句C.七言律诗D.七言绝句

17.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苏南地区地面沉降加快,防汛能力持续下降,这种情况表明超采地下水的行为亟须遏制。

B.中国电信已经扬帆起航,他们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正亦步亦趋驶向新的征途。

C.春节晚会上丰富多彩的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这场涉及三省五市多家企业的债务纠纷,经省中级法院多次斡旋,终于圆满解决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在中国历史上的科举时代,八十老童生和二十少状元是很正常的;有些人终老科插,有些人少年时就雁塔题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国家不再包大学毕业生的分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供求关系

C.对于药品质量、药品价格、药品广告等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制定了一系列更加严厉的措施监管

D.一年来,该站不仅巩固了连续7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而且落实“责任、奉献、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1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表彰活动”,旨在评选表彰那些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B.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精神领地,其他人不要以为凭借善良就可以随意闯入。

C.我深切体会到翻译在促进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巨大的

D.嘈杂的拍摄现场本来鸦雀无声、一片寂静,大家都用眼神敬意地注视着这位敬业的老导演。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位教练不喜欢无时无刻地指导球员的技术动作,因为他对自己的队员们充满了信心。

B.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都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实际行动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就业。

C.“东方明珠”号是一艘设施齐全、装修豪华、服务一流的游轮,归属于长江轮船公司管理。

D.实践证明,知识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往往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

21.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A.A.书信B.小说C.辞赋D.奏疏22.下列成语中,不出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是()A.A.祸起萧墙B.季孙之忧C.望洋兴叹D.分崩离析

23.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4.()

2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华夏大地上的古村落民居,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①却辉映着辉煌的历程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生动地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④它们看似陈旧⑤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④①③②⑤B.②⑤①④③C.③④①②⑤D.③②⑤④①

2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恶心厌恶恶贯满盈B.模型模样模棱两可C.剥削瘦削削足适履D.荷花荷载荷枪实弹2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作者多年

着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

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

,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A.A.积淀流淌契合B.积聚流淌吻合C.积淀流露吻合D.积聚流露契合2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A.跋扈

踯躅

蹙额

踟蹰不前一蹴而就

B.整饬

饷银气馁

文过饰非以飨读者

C.翌日

蓊郁

翱翔

翻云覆雨振翮高飞

D.磨砺

麾下奢靡

麻木不仁

摩肩接踵

29.屠格涅夫的《门槛》是()A.A.小说B.散文C.散文诗D.政论

30.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

B.宋祁

C.司马光

D.王安石

二、填空题(10题)31.请把下面的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5分)①2017年“3.15”晚会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②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晚会将充分满足广大观众的收视期待。④晚会的主题是“用责任汇聚诚信的力量”。

32.《诗经》包括风、雅和___________三部分。

3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_________体散文集。

34.《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__________的杰作。

35.《李将军列传》在文末引民谚:“桃李不言,__________。”

36.22.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37.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

38.《爱尔克的灯光》在写作上一个重要特点是以__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

39.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40.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5题)41.将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意?

4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刺史桓伊曾为他建造禅舍“东林精舍”。

诗中“挂席”即______________,诗中指______________;“尘外踪”系指高僧慧远______________。(4分)

43.晏子是一个身高不满六尺的矮个子,却能三世显名于诸侯。从文中看,你认为晏子哪些地方值得人仰慕?

4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日:“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也!”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日:“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代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日:“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45.从上下文看,“王欲召信拜之”表现了刘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四、现代文阅读(5题)46.畴、筹、铸

()造、田()、()办

47.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彗星并非像地球那样是永久存在的星体,也不属于小行星一类。当彗星绕太阳运行时,其中一部分将蒸发且永不再来。问题在于,彗星有可能并非在太阳灼热“怀抱”中完全蒸发、消失。实际上,如果彗星位于太阳附近过久,那么它必将走向最终的消亡。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彗星总能在其大部分形体蒸发之前脱离这一环境。

②当彗星上的冰气化后,就只剩下一些粉末,这些粉末在彗星表面形成了一个外壳。1986年,人们通过探测器对“哈雷彗星”进行观测时发现,这颗彗星的表面覆盖着一望无际的岩石灰尘。这种岩石外壳就像是从蒸发体上切下来的一样。

③尽管如此,彗星体内的一部分物质在每次接近太阳时都会损失掉一些。因此,彗星的寿命相对来说是比较短暂的,即使是形体巨大的彗星在成百。上千次地接近太阳后都必将步入消亡。天文学家们曾对一些小型的彗星进行了观测,发现它们当中的一些坠入太阳后,就永远地消失了,而另一些则自动破裂,然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些彗星只剩下了一个岩石芯,不过,很难将它与小行星区分开来。其他一些几乎所剩无几。同时,气体蒸发并分散到空间里,尘埃微粒也伴随着气,体蒸发而分开来,并运动到彗星轨道中,沿轨道飞,逐渐变得稀疏,但是在彗星通常所在之处却仍保持得很密集。

④1833年11月13日,地球和一个已经死亡了的彗星的尘埃云相撞。但这一碰撞并没给地球带来什么损失;相反,却呈现出一片壮观的景象。当时,新英格兰上方的天空变得像放焰火一样。无数的尘埃微粒穿过大气层形成了线条状,又逐渐变得像正在下落的晶莹发亮的雪花状,但最终还是没能到达地面。旁观者们被这种情景吓得不知所措,他们以为天上所有的星星正在下落。启示录上曾写道:“世界来日到来之际,群星将会从天而降。”于是乎,人们便认为世界末日即将采临。转眼到了第二天,太阳仍像往常一样升起在天空,而第二天晚上,天空中依旧是群星璀璨。

⑤一年在有些时候天空中的陨星数量比平时要多,但1833年却是个例外,因而它激发了科学家们对陨星更进一步的研究。

“这一环境”指的是()

A.彗星运行的环境.B.地球附近的环境.C.彗星形成的环境.D.太阳附近的环境.48.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1990年,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和苯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剂如甲基叔丁基乙醚已从地下贮油箱中渗入地下水,并已污染了地下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区。科学家认为,水中即使有十亿分之几十的甲基叔丁基乙醚,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致癌。一些曾坚决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团体还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这种充氧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不仅加油站的人,就连路上的行人也会受到影响。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和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虽说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可分解,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因此,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而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受污染的水井,断绝受污染的水源,设法从受污染区外部调水,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办法是通过改进贮油箱来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汽油的泄露,但这仍不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问题。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据说,PM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科学家们同时坦率地说,这在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的试样中已经获得成功的实验,在清洁地下水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看来,这种“按下萌芦起来瓢”的情况,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值得注意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的泄露会造成地下饮水源污染,其中根本原因是()A.进入地下水,就很难“请出来”。

B.即使很少的含量,也会对人体有害。

C.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很难分解。

D.水溶性强,不亲和土壤,难分解。

49.文中母亲说“守着老屋,就是守着一份念想”。如何理解母亲所说的“念想”?(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写邀约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借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五四”高潮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和惆怅。

B.全文秾丽纤细,雅致委婉,以完美和谐的笔调,描绘秦淮河朦胧的夜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热情。

C.文字缠绵,蕴含眷恋悱恻的气息,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有一种独特的美:细腻而隽永,蒙咙而真切。

D.这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游记散文,“秦淮河”其实就是古老而又美丽的中国的缩影,作者启迪人们去反思、去探索:为了这美丽的祖国,我们每个人应该为它奉献出什么。

E.作者重彩浓墨描摹十里秦淮的朦胧夜景。他倾心神往明末秦淮的艳迹,为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浓浓地抹上了作者本人的个性色彩。

五、阅读题(2题)51.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A.研究者们利用玻璃的特性,加工制作出了结晶玻璃

B.玻璃的定义、性质和特性

C.结晶玻璃改变了玻璃的传统定义

D.玻璃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扩大了

52.

六、作文(1题)53.

一位专家向一群酒鬼宣传酒的危害。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两个瓶子里分别注入酒精和蒸馏水,然后放入两只相同的虫子。几分钟后,酒精瓶中的虫子不再挣扎,而蒸馏水瓶子中的虫子依然活蹦乱跳。专家问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一个酒鬼抢答:“人只要喝酒,肚子里就不会长虫子!”在生活中,人经常会陷入误区。有时是因为愚昧,有时是因为执迷,有时则有可能是因为热爱……我们应怎样对待这样的问题呢?请以“误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D

2.B

3.C《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叙有议.叙议结合。这篇文章虽然是纪实之作,但义是有感而发,所以在记述张巡、许远、南霁云事迹的同时,又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评价,并回击当时社会上种种对张、许的诬蔑之辞。所以文章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前半部分.有针对性回击小人对许远、张巡的诬蔑,以议论带动对史实的回顾.对史实作出评价。文章的后半部分补记南霁云和张巡的事迹,则基本上是记叙。因此选择c项。

4.C

5.C

6.C“不仅”和“而且”搭配,所以“③”填在第一个空。首句提到树木可减少辐射热,故最后一句应为总结句,选②,运用排除法,故答案选C。

7.D

8.D

9.B

10.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看中”,指经过观察,感觉合意;“看重”,指很看得起,看得很重要。根据①句句意,很明显第一个空应用“看重”,后一个空用“看中”。“时事”,指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时势”,指当前的社会形势。根据②句句意,第一个空用时事,第二个空用时势。

11.B从整段意思来看,第一个横线处填“喜欢”更合适;“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为贬义,用在第三个横线处不合适,排除A、C两项。故答案选B。

12.B

13.D

14.C

15.AB.咤zhàC.伥chàngD.嗾sǒu

16.D

17.A

18.A

19.B

20.D本题考查辨识病句的能力。A项不合逻辑,前后两句强加因果关系;B项成分残缺,缺宾语的中心语,可在句尾加上“的问题”;C项成分赘余,“归属于”在此显得语意重复,仅用一个“归”字即可。

21.D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奏议一类,是臣民对君主陈请事情的文书。这篇就是西晋时李密给武帝的奏疏。李密,蜀汉时为尚书郎。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逼迫甚急,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推辞不就。此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