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体育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体育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体育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体育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体育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体育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在河道上拦河筑坝抬高水位,形成较大的上下游水位差,构成水电站水头,这种水能开发方式称为坝式开发。坝式水电站常见的是河床式水电站和坝后式水电站。河床式水电站水头低,不会形成大面积水库,通常建在河流的中下游,其厂房位于河床中作为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与大坝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只能形成50m以内的水头,随着水位的增高,其投资也增大增大。坝后式水电站常建于河流中、上游的高山峡谷中,可得到中高水头的落差。进入21世纪,我国相继建成龙滩、三峡右岸、向家坝、溪洛渡等巨型地下厂房,地处云南和四川交界的溪洛渡地下厂房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厂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4、坝后式水电站发电厂房建在地下,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科技35、与河床式水电站厂房相比,坝后式水电站的地下厂房的优势是A、工程造价更低,建设成本少B、发电机组枢纽布置占地少C、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D、施工难度低,科技投入少36、建坝蓄水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诱发局部地震②危及生物多样性③加剧水土流失现象④影响全球气候变化⑤造成下游湖泊干涸和海水倒灌参考答案:ABB34、题干中的“坝后式水电站常建于河流中、上游的高峡谷中”是关键信息,将厂房建在地下,成本高,科技含量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没有足够的平地来建设厂房,故选A。本题容易错选D,但仔细分析可得知,科技是促进“发电厂房建在地下”的因素,而非影响布局的主要因素。35、坝后式水电站的厂房发电设备布置于地下,具有枢纽布置占地少、与挡水泄水建筑物相对独立、受施工倒流影响小、抗震性能良好、环境友好和谐等特点。与河床式水电站厂房相比,坝后式水电站的地下厂房工程造价更高,建设成本更多,施工难度也更大,科技投入会更多,或多或少地也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36、坝式水电站的拦腰一截,会影响鱼类的洄游活动,危及生物多样性;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地下水层容易发生塌陷或改道,最终的结果是通往下游湖泊的水量会不同程度的减少,当发生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时,下游湖泊容易出现季节性的干涸,相应的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倒灌;另外,那些被堵住的地下水,在地下会形成一定的势能,就像把一个瓶子口堵上了,后面还不断有水推过来一样,会形成强大的势能,容易引发一定区域内的地震,还会造成库区水土流失加剧;同样会促使一定区域内产生极端气候,如极寒、暴雪,但不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故选B。

2.读下面区域图,完成3-4题3.有关甲处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的影响B.地中海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

季节移动C.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的影响D.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环流的作用4.最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参考答案:BD3.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露水的形成原理获取淡水,水滴形成于膜内,汇聚滴落在集水器中,再由取水管将水吸出,如左图所示。右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用此法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4.读左图和右图,关于该取水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参考答案:3.C

4.D3.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径流,所以D正确。4.此法收集淡水技术要求低、成本也很低,不破坏环境;但没有大规模推广,因为产水量很少,即效率低,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所以D正确。4.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是中国第一大内流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塔里木河水源补给类型主要是A.湖泊水 B.降水C.地下水 D.冰雪融水21.额尔齐斯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A.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22.水循环对于新疆地区的意义是A.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B.造成海陆变迁的速度加快C.扩大土地荒漠化面积 D.加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参考答案:20.D

21.B

22.A【20题详解】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D正确,湖泊水、降水、地下水虽然有,但是数量少,AB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参与了海陆间循环;额尔齐斯河河水蒸发后形成水汽再降落到内陆,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是海水蒸发形成水汽再降落在海上。因此额尔齐斯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A、水循环可以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A正确;B、水循环海陆变迁影响较小,B错误;C、水循环可以为陆地带来降水,减小土地荒漠化面积,C错误;D、水循环通过物质转移,使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减小,D错误;故选A。【点睛】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④塑造着地表形态。5.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完成1~3题。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参考答案:C

C

A6.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是世界四大产鱼国之一,其中甲处附近海域产量最高;其国内自然景观差异大,甲处是荒漠,乙处为硬叶林,丙处是阔叶林。读智利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4.智利北部产鱼量最高的原因是A.河流众多,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B.深层海水上涌,饵料丰富C.大陆架地区海水浅,水中阳光充足

D.寒暖流交汇处,海水上泛15.从甲处到乙处再到丙处,在水平方向上的白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参考答案:14.B

15.C14.智利北部位于东南信风带影响区,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世界性大渔场,所以鱼产量高。故答案选B项。15.读图,结合材料分析,从甲处到乙处再到丙处,即从智利北部到南部,景观植被依次是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答案选C项。7.读“某地区某日平均气温分布和M地全年降水和昼夜情况示意图”。完成该地区:A.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C.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D.白昼最长时降水量最多参考答案:A8.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1)学生在纬度接近的自然带B为

,A为

,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3分)(2)探险社团经过F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

,成因是

。(2分)(3)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时,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

。(双选)(2分)A.轮船顺风顺水

B.轮船逆风逆水C.白昼越来越长

D.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

,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2分)(5)探险路线经过墨西哥坎昆,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

。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分)参考答案:(1)热带雨林带(1分)

热带草原带(1分)

地形

(1分)(2)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2分)(3)BD(2分)(4)a(1分)

风力侵蚀作用(1分)(5)全球变暖(1分)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任答2点给2分)9.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9.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20.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

B.岩礁C.沙滩

D.海岸参考答案:19.A

20.C【19题详解】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A正确。【20题详解】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故C正确。【点睛】注意岩洞、岩礁、沙滩和海岸的形成过程。10.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甜菜产区的是 A.青海

B.新疆

C.西藏

D.黑龙江参考答案:B11.读“世界某地区图”,回答16-19题。16.图示海峡

)A.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B.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C.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D.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17.下列关于图中A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有结冰现象

B.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冬季水量大,水位高

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18.甲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

B.磷酸盐

C.黄金

D.铝土矿19.甲、乙两国共有的农产品是

)A.棉花

B.天然橡胶

C.椰枣

D.油橄榄参考答案:CCBD12.图5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

A.甲

B.乙

C.丙

D.丁10.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11.丁观测站所在地,山上有终年积雪,雪线高度

可能是A.1500米

B.2000米

C.3200米

D.4500米参考答案:9、D

10、B

11、D略13.日照百分率是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间的百分比。下表为亚欧大陆38°N~52°N之间四地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季节变化。据表回答6~7题.月份地点123456789101112①%162227383831293128231915②%807274706866565870728082③%726868636461424662666566④%384255606568778369635341

6.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绿洲农业发达 B.②地有“伏旱”现象C.③地雨热同期

D.④地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7.导致④地7、8月份日照百分率较高的原因是A.受“梅雨”影响降水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C.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

D.受中纬度西风控制降水多参考答案:6.C

7.B【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成因分析。解析:第6题,根据表格可以看出,③地7、8月份日照时间较少,说明阴雨天气多,因此是雨热同期,故选C。第7题,④地应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因此选B。【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影响表中四个地区日照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14.冷流降雪是指高空强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洋面)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洋面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读山东半岛北部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由于冷流作用产生降雪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B15.右图为“某天气系统图”,回答10-11题。10、此时图中

(

)a

A、城市被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B、a地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降水C、c地刮西北风D、b地雨过天晴11、下图中沿甲乙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

D16.读下面两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地理事物分布在甲所在国家的是A、金字塔

B、五大湖

C、大堡礁

D、埃菲尔铁塔参考答案:B17.读图,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叙述是(

)①此图是从南极鸟瞰地球②M地白昼长于N地③M点正处于黎明时④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图示自转方向表示北半球,则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故①错误。18.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 B.15-20千米C.20-25千米 D.25-30千米18.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17.B

18.C【17题详解】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18题详解】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19.下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甲地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北半球不同大陆的西岸,甲自然带向内陆深入程度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洋流性质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参考答案:6.C

7.A6.图中显示,甲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行温暖湿润的西风,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项C正确。温带草原带应位于温带内陆地区,与图中甲位置不符,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应分布在60°~70°N之间,与图中甲位置不符,B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应位于30°~40°大陆西岸,与图中甲位置不符,D错误。7.甲自然带主要在西风影响形成的,该纬度的北半球大陆只有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欧大陆的西岸以平原为主,西风影响范围大,导致该自然带向内陆深入较深,而北美大陆的西岸高大山脉逼近海岸,西风受到阻挡,影响范围小,导致该自然带仅分布在海岸线附近,因此甲自然带向内陆深入程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选项A符合题意。两地洋流性质为以暖流为主,排除B。两地均全年受西风影响,大气环流相似,排除C。两地均位于大陆西海岸,海陆位置相似,排除D。20.读某区域四种农作物种植北界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四种农作物种植北界的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4.油橄榄种植区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土壤肥沃C.夏季光照充足D.夏季降水丰富参考答案:3.A

4.C3.【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读图可知,四种农作物种植北界的分布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可知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4.【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考查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油橄榄种植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光照充足,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21.修建三峡水电站的重要意义是A、缓解华东、华南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B、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环境效益显著C、根本上改善荆江航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D、在中下游防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参考答案:B22.下表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状况。当日天气晴朗,曰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5时。读表回答下列各题。1.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当地该日A.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减小

B.12时、15时出现逆温C.受低气压控制

D.8时前后大气最稳定2.这一天该地有可能出现的是A.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B.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海口C.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D.日落时间为17时参考答案:1.A

2.C23.上海化学工业区布局于金山、奉贤沿海地区的原因是:A、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水源与能源基础好C、有丰富的海上油气资源D、消费市场大参考答案:D24.读下图,完成在图中③城市南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A.冷海水上泛而致

B.位于密度流海区C.沿岸大量河水注入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参考答案:A25.四图中P点的位置同时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和我国境内四个条件的是()参考答案:D

26.读下图,回答图示地貌及其相应的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

B.丹霞地貌——风力侵蚀C.雅丹地貌——风力侵蚀

D.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参考答案:C二、多选题(共10分)27.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所示。读下图回答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大豆、油菜、棉花、甘蔗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交通条件

C.劳动力因素

D.产业化基础参考答案:AD28.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互补型工业关系和竞争型工业关系。读表1:“泛珠三角”区域内9省区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表,回答表中S为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其含义为A.S的值越大,工业结构越相似

B.S的值越小,工业结构越相似C.S的值越大,工业竞争性越大

D.S的值越小,工业竞争性越大参考答案:AC29.(双选题)我国粮食政策是“端自己碗,吃自己粮”。近年来我国粮食增产明显,2013年又增产1236万吨,其中玉米主产区因降水增多等原因增长显著。读2003—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与进口量变化图(图14)。结合图文材料,完成25~26题。图1425.结合图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B.我国粮食由净出口变为净进口C.我国粮食自给率日益提高 D.粮食产量增长率低,进口量变化小26.粮食增产贡献率大的产区应是A.东北地区

B.长三角省区

C.晋、鲁、冀、豫

D.西南各省区参考答案:25.AB

26.AC三、综合题(共38分)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00—2010年欧洲耕地与森林、草地、灌木地、人造地表之间的转移较为明显,下表示意2000—2010年欧洲各分区耕地转出类型面积所占总面积比例(%)。材料二:乌克兰位于东欧平原,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2010年耕地面积4072.67万公顷,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在2000—2010年该国河流沿岸的草地转变为耕地呈增加趋势。伴随乌克兰发展高科技国际化农业的政策影响,我国加快在该国建设大型海外农场。下图示意乌克兰耕地面积分布。材料三:挪威主要在北纬58至70度间,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境内多山地。(1)解释欧洲耕地转出类型面积在各分区差异的主要表现。(2)相对于挪威,简析乌克兰耕地面积广的地理条件。(3)简述乌克兰新增耕地对区域的环境潜在压力。(4)说出我国投资乌克兰建设农场优势条件。参考答案:(1)北欧多山地分布,耕地主要转出为森林;东欧多平原分布,耕地主要转出为草地;西、南欧人口分布密集,耕地主要转出为人造地表。(2)国土面积大;纬度低,热量条件优越;地形起伏小,平坦利于耕作;(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任答3点即可)(3)新增耕地主要来自草地转入,会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破坏;河流沿岸人类活动增加,当地环境承载力压力增大。(4)资金雄厚;(种植经验丰富)种植技术水平高;机械装备制造业发达。(任答三点即可)【分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根据表中信息和所深知识可知,北欧转出为森林为3.5最高,主要是因为山地的影响;东欧转出为草地为1.65最高,降水较少,多平原,适合草地;西、南欧转出为人造地表比例较高,主要是城市多,人口密集。(2)乌克兰位于东欧平原,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大,地形平坦;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起伏小,平坦利于耕作;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黑土广布,土壤肥沃。(3)在2000—2010年该国河流沿岸的草地转变为耕地呈增加趋势,一方面会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破坏,一方面会使河流沿岸环境承载力压力增大。(4)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相对于乌克兰,投资乌克兰建设农场优势主要表现在资金、机械化和农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资金雄厚,机械装备制造业发达;农业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耕地、苹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例如,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二

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下图)。

材料三

入春以后,华北地区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致使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春旱。(1)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即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填序号①P×G-C×Y>0,②P×G-C×Y=0,③P×G-C×Y<0),说明原因。(2)材料二显示,人们主要通过

两种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分别带来的问题是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除以上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3)材料三显示,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春旱不仅使土壤脱水,影响冬小麦返青和春播春种,还可能诱发

等问题影响农业生产。(4)与此时的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土壤水分状况却较好,试分析原因。(5)为缓解旱情,华北地区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开采地下水、农田水利建设等。针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请你谈谈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参考答案:(1)①人口所需粮食总量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总量,被迫毁林毁草扩大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减小,最终导致生态恶化(2)扩大灌溉面积

增施化肥

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紧张)

土地肥力下降(或土壤酸化、水体污染)增施有机肥,研究使用生物技术等(3)风沙、盐碱(4)东北纬度高,蒸发量小;东北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化,增加土壤水分。(5)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会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下图中甲图示意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以及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位置,乙图为渭河咸阳至潼关段纵剖面图。(1)分析黄河兰州至潼关段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2)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影响。(3)结合图示说明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后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参考答案:(1)兰州一河口段流量减少。原因: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个重要农业区,引黄灌溉取水量大;气候干旱,降水量小,支流汇入较少。河口一潼关段流量增加。原因:众多支流汇入;降水量增加。(2)地表崎岖,千沟万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气候变干,温差变大,生态趋于恶化。(3)水库蓄水,渭河水位抬高,淹没沿岸土地、村落;渭河落差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易引发洪涝灾害;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1)据图分析,兰州一河口段年降水量在100-400mm之间,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黄河兰州一河口段流量减少。该段河流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个重要农业区,引黄灌溉取水量大;气候干旱,降水量小,支流汇入较少。河口一潼关段年降水量在400-700mm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众多支流汇入;降水量增加,因此河口一潼关段流量会增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从气候看,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从土壤角度看,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陡坡开垦,城镇建设以及开矿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表土裸露,易发生水土流失。(3)受三门峡水利枢纽水库蓄水影响,潼关水位升高,渭河水流不畅,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增多,逐步变成”地上河”。水流不畅,易引发洪涝灾害,使渭河平原遭受水灾可能增多。由于河床水位升高,地下水位升高,导致渭河平原的土壤盐碱化严重,造成耕地退化。33.阅读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