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进行分享和谦让教育的反思_第1页
对幼儿进行分享和谦让教育的反思_第2页
对幼儿进行分享和谦让教育的反思_第3页
对幼儿进行分享和谦让教育的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对幼儿进行分享和谦让教育的反思“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后剩两个,一个大、一个小,大的留给张小弟,小的留给他自己。”这是一首很老的儿歌,充分体现了分享与谦让的教育思想,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幼儿做不到将大苹果留给他人,或者表面上做到了内心却非常不情愿。现在的独生子女能否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道理,真正做到主动自发的与他人分享谦让的行为呢?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互相分享和谦让,然而收效甚微。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教育,特针对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几个案例进行反思。一、案例描述与分析。案例一:超超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会说话,但能基本上做到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是比较被动,看见争争抢抢的场面总是后退一步。有一天刚从玩具架上取下一件新玩具正高兴地玩着。突然磊磊走过来说也要玩,超超不想给,两人争夺起来。我看见了说:“老师看谁是谦让的好孩子!”超超极不情愿地把玩具推给了磊磊,磊磊以胜利者的姿态玩去了。超超则无可奈何去玩别的玩具。分析:看超超无聊的玩着其他的玩具,我不仅思考刚才的做法: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不是应当发自内心呢?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但像超超这样的谦让案例二:饭后休息时,欣怡拿了一包QQ糖开始向同伴炫耀。幼儿们纷纷围在她身旁等待她分发。欣怡开始高兴的分给自己的亲信好友。由于包装并不透明,当分到最后几颗时,欣怡在分发时没看清楚,不小心把所有的糖都分完了。当她发现自己没有了时,开始大哭起来跑,到一旁我身边说:最后一个拿到糖的小朋友把她的糖拿去了。分析:刚开始分发时欣怡是很开心的。当分到最后一颗时不小心也给了别人,这时才开始大哭,她的哭声说明什么?是委屈还是不甘心?一开始时分给其他小朋友时她还是表现出了很大方的样子。为什么给了这么多都不难过?而对最后一颗这么舍不得?是不是可以说要让孩子做到分享容易谦让则难呢?因为从物质上讲,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我虽然给你了,我也还有;而谦让却等于如果给你了,我就没有了,因此很难让幼儿接受。案例三:下午点心吃桔子,成成不喜欢吃,又不能扔掉,他看到云涛吃得很快,便转头和他说了什么就把手里的桔子塞给了他。云涛吃第二个桔子吃不下了时就向我求救。我去了解情况时成成说:我是谦让给他吃。这让我哭笑不得。分析:像这种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并称之为“谦让”的行为,并不少见,午饭时常有孩子把自己不爱吃的菜放到他人的碗中,他们为什么会称自己的行为是谦让?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谦让的含义,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的谦让行为?案例四:分析:这可能算是家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在幼儿园里我们教育孩子分享合作、团结友爱,可是有的家长教育却是与幼儿园背道而驰,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家长的观念、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上述案例中,汪洋有了谦让的表现,家长不但没有表扬孩子的行为,反而说孩子笨。所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分享与谦让的观念也得不到培养。二、案例反思和体会:1、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与谦让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为谦让的基础去对幼儿实施教育?让幼儿在懂得并愿意分享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谦让?分享行为包括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案例一即属于被动分享。被动分享行为产生最初,在老师要求下共同分享,或在幼儿强迫下进行的“分享行为”幼儿不懂得同伴间玩玩具得规则:大家一起玩。在老师得被迫下,被动地与其他幼儿产生分享行为。有的幼儿过于胆小,如:超超被别人拿去玩具后,只是稍微作出反应,却也只能被迫地产生“分享”。这样“分享”使一方欢喜,一方愁。而诱发分享行为使在幼儿初步理解“分享”,却又在道德认识水平低的情况下,产生利他行为。在平时的游戏中,幼儿往往会为争抢玩具而大大出手,我在建立了“不许随便拿别人的玩具”这一规则下,幼儿的争抢行为得到一定制止,然后我进一步主导幼儿向其他幼儿“借玩具”,从而产生另一种规则:在别人同意下,拿走玩具。这样诱发使得幼儿基本上都愿意与别人来分享他的积木,这时也抓住时机进行礼貌教育。教师在发挥幼儿的主导性、积极性、能动性,注意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探索分享行为的过程中,幼儿的分享慷慨程度会不断提高,这时自发分享就会产生其中。当幼儿发现某一幼儿正在为一玩具而苦苦向另一幼儿借时,他会主动拿出来说:我给你玩。在尝试分享图书时,也有幼儿会主动提出;我要和xx一起看;或者幼儿间相互商量说:我们一起看这本书吧!此时的自发的分享就以成为幼儿间社会交往的手段。2、其次,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幼儿分享是比较容易的,而谦让对于幼儿就不太容易接受。案例二说明要使幼儿达到能够自觉谦让,实非易事,因为不但要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还要有这种品德形成的情感态度,即要乐意去做。所以这是一个涉及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笼而统之地把分享、谦让混作一团去处理,使本来易于解决且对幼儿十分有利的教育机会就失去了。如果今后遇到两个幼儿争夺一本图书,我认为以两人一起看的解决方式处理,就更利于幼儿的健康心理与品质的培养,因为既解决了矛盾冲突,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共享的情感。在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对于较小的幼儿可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在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教育其学会轮流玩、轮流使用。如班上添置了新玩具、新图书,幼儿都想玩、看,教师可引导幼儿想想在人多玩具少的情况下,如何都能玩到新玩具。如可采取先轮流玩的办法,再由此过渡到谦让。3、再次,教师在教育幼儿谦让的同时,也应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作考虑。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不仅仅是谦让,诚实、勇敢、自信、热情、友爱、好问,以及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都是不可忽略的。案例一中超超的行为就说明过分的谦让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懦弱,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而象案例三中的成成,老师应该好好分析一下其对谦让的认识与理解,如果是真正不理解,可帮助其理解;如果是明知故做,那么要让其明白,自己不喜欢的,别人可能也不喜欢,对别人施“恩”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不要使谦让过了“界”。把自己不喜欢的强加给别人,还美名其曰“谦让”,岂不是扭曲谦让?要让其懂得,真正的谦让是双方都高兴、都情愿、都为这件事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强加于别人。三、相关问题思考我们还要把分享和谦让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为分享和谦让不仅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物质的分享谦让可以亲眼看到,精神的分享谦让虽然看不到,却可体会到,两者是一种巧妙的融合。幼儿在不断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