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_第1页
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_第2页
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_第3页
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_第4页
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赵波【摘要】受贿罪是贪污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受贿犯罪持高发趋势,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但在我国刑法理论界中,对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受贿罪的客观要件是认定受贿罪成立的主要依据,对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因此对受贿罪的客观要件展开讨论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受贿罪;客观要件;为他人谋取利益DiscusstheConstitutiveRequirementsoftheBriberyQixiaowei【Abstract】:Briberycrimeisanimportantpartofthecrimeofcorruption.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economyofourcountry,inrecentyears,crimeofacceptingbribestohightrend,hasseriouslyaffectedtheimageofthepartyandthegovernment,butinthejudicialpractice,complexityofbriberycrime,hasfarexceededthecriminal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andthejudicialinterpretationoftheprovisionsofthecrimeofacceptingbribes.Thebriberycrimeisdeterminedmainlyonthebasisofcrime,playsanimportantroleinguidingthepracticeofbriberyconvictionandsentencing,soithaspracticalsignificancetodiscusstheobjectiveelementsofthecrimeofbribery.【KeyWords】:Takingbribes;Abribe;Seekinterestsforothers一、受贿罪客观要件的概述根据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我国刑法理论界据此将受贿罪概括为普通受贿、经济受贿和斡旋受贿三种理论类型。并且将受贿罪的定义具体归结为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权力和便利条件的,索取他人财物的,或利用自身职务的权力影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的或索取他人财物或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及对受贿罪的定义中能够看出,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主要表现为:受贿罪的职务因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罪的基本手段方式——"索取贿赂和非法收受贿赂”;受贿罪的利益要件——"为他人谋取利益”;受贿罪的对象要素——财物。二、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客观构成要件解读(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涵义及特征为了准确理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涵义,首先要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这个概念着手。在行政法规中,行政职务是指为了有效地实行国家和社会治理而设置在各种行政组织法中具有法定权利和法定义务的国家公职。行政职务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具有一定的公权力。之所以说利用公权力上的便利是受贿罪产生的基础,是由于公权力能控制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分配和流通。公权力虽然自身不能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但它却能控制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使得人类所需求的利益最大化,正是这种原因,通过贿赂公权力就能间接够间接的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满足自身利益,但是公权力是不允许被收买的,因为这种行为侵害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这就是为什么受贿罪总是与公权力的腐化联系在一起,假如没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个要件,那么受贿罪就无从谈起。受贿罪的本质在于权钱交易或者权物交易,简而言之,就是当某国家工作人员在别人有求助于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而为他人自身的职权为其履行某种要求时而收受于他人的财物。所以说,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就是受贿的前提,也最能反映受贿罪的本质。(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具体类型之认定分析我国《刑法》第385条第一款规定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构成的普通受贿罪,在第二款中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经济受贿罪,以及第388条中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斡旋受贿罪。所以,我国刑法分别规定了普通受贿、经济受贿和斡旋受贿三种受贿犯罪形式。那么对于刑法385条第二款中的经济受贿,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笔者对此认为经济受贿应该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因为国家工作人员经济领域的职权是法律所赋予的,而国家工作人员正是在经济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以各种名义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而为他人谋取利益,这是典型的以权谋私的行径,是为法律所不允许的。而斡旋受贿罪中“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这一要件与普通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间应该如何区分,我国刑法理论界颇具争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99年9月16日公布实施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职权范围内的权力,即自己职务上主管、负责或者承办某些公共事务的职权及其所形成的便利条件。“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定》对两者作了区分,表明了斡旋受贿罪中“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具有独立性。随后在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受贿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公布了《全国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中规定:(一)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认定: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既包括利用本人职务上主管、负责、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也包括利用职务上有隶属、制约关系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担任单位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通过不属于自己主管的下级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应当认定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三)“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认定: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指行为人与被其利用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在职务上虽然没有隶属、制约的关系,但是行为人利用了本人职权或者地位所产生的影响和一定的工作联系,如单位内不同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上下级单位没有职务上隶属、制约关系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有工作人员之间、上下级单位没有隶属、制约关系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等。可以说最高人民法院的《纪要》对于更好地区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二者之间做出了明确区分,从而更明确地表明了斡旋受贿罪的独立性。三、受贿行为的方式——索贿、非法收受贿赂(一)索贿索贿是指行为人以主动的方式向他人索要、或趁他人有所要求或者有困难,以刁难、要挟、或故意拖延的方式主动向他人明示或暗示索要他人给与自己财物,而不是行为人以被动地形式等待请求人给予行为人自己财物。是否具有主动性是索贿区分于收受贿赂的核心,其基本特征是收受行为具有主动性以及交付财物行为的被动性,而且索贿行为具有明显的勒索性和胁迫性。索贿中有待于讨论的是勒索和索贿的关系。一种是将"索取”和"勒索”等同,即认为"索贿具有明显的勒索性和强迫性”,"很难说与一般勒索敲诈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区别,”二是有个别学者认为缩回不是勒索,即勒索的构成敲诈勒索罪,而不是受贿罪。笔者以为,勒索并不能完全与索贿行为中的索取相等同。实际上,它们两个是不同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有着很大的区别:索取只是向"他人要财物”而勒索则是"以威胁的手段向他人要财物”即索取的外延大于勒索,勒索包容于索取之中,是它的子概念。因为在勒索的情况下,对方交付财物是不情愿的,而在索取中,请求人交付财物不一定是被迫的,甚至是心甘情愿梦寐以求的。所以勒索是被索贿的概念所包容的,可以说是索贿的一种。(二)非法收受贿赂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是指国家工作人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对请求人给付的财物不应当接受却以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前提而收受他人财物,并为请求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收受型受贿是最常见的受贿方式,从字面意思解释,收是指接纳、收取,而受是指承受、接受,从词义理解为收受行为表明了行为方面的两个指向,收受贿赂即指行为人在收取行贿人给与的财物并接受的行为。收受贿赂的行为只要求受贿人与行贿人达成权钱交易或权物交易的共识即可,收受财物的行为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是事前受贿,也可以是事中受贿,还可以是事后受贿,无论哪种情况,只要二者之间能建立关系,都不会对受贿罪的构成产生任何影响。将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和索贿进行区分的意义在于:首先,在社会危害性方面,索贿的社会危害性大于非法收受他人贿;其次,在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求上,收受贿赂需要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成立的犯罪构成要件,索贿则不用;最后,对于行贿人的犯罪构成上,在非法收受他人贿赂的情况下,如果行贿人行贿数额较大可构成行贿罪,而在索贿的犯罪构成上则不构成行贿罪。四、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一)“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属于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我国刑法界对于“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属于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有很多分歧,存在着“肯定说”与“否定说”两种观点:肯定说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所不能缺少的构成要件,主要理由是:受贿罪的本质是权钱交易,无论是索贿还是受贿在这一点上都不会有所改变,索贿与受贿都只是受贿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在索贿的类型中,如果索贿人主观上完全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意图,只是凭借其职权上的便利和优势勒索他人财物,就变成了敲诈勒索的行为,所以说索取型和收受型都只是受贿的手段,索取型受贿也是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要见的。对于行贿者而言,行贿的目的在于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私利,如果不能为自己谋取私利,那么是不会主动向索贿人交付财物或其他利益的,行贿事实上是一个交易行为,如果索贿人不为其取得想要的利益,是不可能无端取得他人财物的。否定说认为:不宜将“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无论是从受贿的本质还是从制裁的受贿行为的效果出发,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都应当取消。理由如下:在司法实践中导致制裁受贿行为的效果欠佳:在司法实践中,受贿罪的犯罪行为人往往将权钱交易过程延长,将收受贿赂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间隔拉长,增大了司法实践中办案的难度。例如,有些国家工作人员往往将收受财物的时间与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分隔开,即先替他人办事,短期内不收受他人的财物,等时间长了事情痕迹淡化了以后在收取财物,有些甚至是在职时办事离退休之后收取财物,而且常常以三节两寿、婚丧嫁娶等机会收受礼金,礼节性赠品的方式来掩饰,又比如说,行贿人平常即不惜重金进行感情的长期投资,铺路搭桥,以拉拢和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彼此之间心照不宣,等到有要求于国家工作人员给予方便之时自然水到渠成。制造出一种表面上双方没有任何关系的现象,使得收取他人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更能在事情败露后以接受他人的馈赠为理由逃避法律的制裁,使得司法机关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时往往是束手无策,造成贿赂犯罪查处认定时的困难。(二)“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存废之我见首先,“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存在的客观性。因为此要件体现了受贿罪的本质属性。受贿罪的本质在于权钱交易或权物交易。请托人之所以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是因为国家工作人员具有达到请托人目的的职务上的权利——“权”,而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也是因为其与请托人之间以“钱”换“权”或以“物”换“权”的交易所决定的。假如认为行为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对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无关紧要,则似乎否定了“权钱交易”或“权物交易”的本质属性。其次“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存在的必然性。“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我国现行刑法中收受型受贿罪的法定构成要件是符合我国司法实践需要的。从我国当前的国情来看,“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收受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与我国目前打击腐败犯罪,限制处罚范围的需要相符。我国在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中第十三条中对具有以下三种情形的认定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受贿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一)实际或者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二)明知他人有具体请托事项的;(三)履职时未被请托,但事后基于该履职事由收受他人财物的。由此可见,将“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收受型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所需要的。而且这是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出发,联系当前的实际所考虑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家从计划经济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力日益强盛的同时,我国的腐败现象日益突出,并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腐败现象,我们要严厉打击,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