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八讲 美感1_第1页
【美学原理】第八讲 美感1_第2页
【美学原理】第八讲 美感1_第3页
【美学原理】第八讲 美感1_第4页
【美学原理】第八讲 美感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美感一、什么是美感

二、美感的社会根源三、美感的特征四、美感的共性与个性五、美感判断的客观标准本章主要内容第八章美感一、什么是美感

美感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主体在接触到某一审美对象时,所引起的具体感受,也称为审美感受。美感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愉悦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做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因为美感中带着明显的感情体验,而且既离不开具体的感性形象,又包含着理性的认识,所以又叫做审美观照。第八章美感一、什么是美感

广义的美感,又称为审美意识,是指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根底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等共同组成的意识系统。审美心理学要研究审美意识的整个系统及各种表现形式,但其核心和根底,还是审美感受,即狭义的美感。美感的产生与感官有密切的联系:(1)中国:认为美感是经由心及五官来产生的.医和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左传•昭公元年?〕单穆公说:夫乐不过以耳听,而美不过以目观。假设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那么聪,视正那么明。聪那么言听,明那么德昭。听言德昭,那么能思虑纯固。〔?国语•周语下?〕返回章首页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章〕孟子曰: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上?〕返回首页〔2〕西方:认为美感与眼耳器官有关柏拉图:“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从眼见耳闻来的快感〞,“为什么否认其他感觉——例如饮食色欲之类快感——之中有美?这些感觉不也是很愉快吗?〞“因为我们如果说味和香不仅愉快,而且美,人人都会拿我们做笑柄。至于色欲,人人虽然成认它发生很大的快感,但是都以为它是丑的,所以满足它的人们都瞒着人去做,不肯公开。〞〔?大希比阿斯篇?〕返回首页黑格尔: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嗅觉、味觉和触觉那么完全与艺术欣赏无关。美感的生理根底美感得以产生的生理机制是美感最根本、最本原、最普遍的因素。没有健全的生理机制作为铺垫,主体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获得完整的审美感受。美感的生理学意义健全的生理条件是审美活动的主体保障。首先,是正常的身体机能。一旦主体的感官技能受阻、削弱或者丧失,那么主体审美感受的产生就会受到阻碍或者无法达成。其次,主体的生理感官对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选择能力,超出生理范围感知能力的对象无所谓美丑,不受生理机能关注的对象的美也很难使人产生审美注意。美感生理机制的静态分析视觉与听觉是美感生理机制当中最为重要的两种感官能力,被称为“审美的感官〞。作为审美感官,它们具有不同于嗅觉、味觉等的特征。视觉与听觉的特殊性:首先,视觉和听觉在沟通主客体联系中具有距离性特征。它们都属于远距离感受器官,能使存在主体之外的客观对象超越一定的时空限制为神经系统所掌握。其次,视听感官在感受客体对象的过程中具有认知性的特征。正因为这个认知性,使美感超脱了单纯的生理快感,获得了积极的意义。再次,视听感官是在人类所有的感观能力的共同配合下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嗅觉、味觉、触觉等等同样在美感的生理机制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视听感官的美学功能:首先,形式感确实立为审美快感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而视听感官正是形式感确立的主要途径。视听感官的美学功能:其次,视听感官感知对象世界的整合能力是审美活动达成的又一根底。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建立一个三维空间,嗅觉无能为力、触觉很费力,但是视觉却毫不费力。听觉系统同样对外界的声音的感知具有极强的整合能力。除了各自强大的整体感知能力之外,它们能够产生强有力的整合力量。客观世界根本上就是一个声色世界,视听感觉的综合正好符合了这一特点。二、美感的社会根源

中国美学史上,借“滋味〞以描述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感受,于是形成了“滋味〞说。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老子:五味令人口爽。刘勰:张衡?怨?篇,清典可味。钟嵘:玄言诗“淡乎寡味〞。司空图: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

1、滋味说〔一〕中国美学史的看法:“滋味说〞所表达的审美活动的特点:①强烈的感受;②强烈的情感;③重想象作用;④理解参与其中。

乘物以游心说由庄子提出,他认为人在审美上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一切感官享受和世俗欲念之上的精神的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的表达就是“乘物以游心〞。“乘物以游心说〞集中表达了审美活动中主体的非功利性〔“坐忘〞、“心斋〞〕和超越性〔“逍遥游〞〕特点。2、乘物以游心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假设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庄子二、美感的社会根源

〔一〕西方美学家的看法:〔1〕柏拉图的灵魂“迷狂〞说:美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因此,美感的根源就是理式。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上界事物〞和“永恒真实界〞,每个人的灵魂在生下来之前,都曾经观照过“上界事物〞和“永恒真实界〞的美,只是自从生下来之后,由于受到尘世罪恶的习染而忘掉了它。只有少数人凭着“神灵〞的依附,进入“迷狂〞状态才得以回忆起理式的美。可见,在柏拉图看来,虽然美感的根源是理式,但产生的契机却完全是由于“神灵〞的凭依和“迷狂〞。灵魂“迷狂〞说揭示了审美过程中主体精神由有限向无限提升的过程,缺乏的地方在于表述上的神秘性。〔2〕普洛丁的“心灵〞说:他继承柏拉图的理式根源说,认为美感产生的契机是心灵见到理式的或神的美所引起的。〔3〕夏夫兹博里的“内在眼睛〞说〔即后来所谓的“第六感官〞〕:他认为美感的根源在于人的“内在眼睛〞。他说人之所以能够立刻区分出美与丑,就是由于人天生就具有区分美丑的“内在眼睛〞。(4)〔英〕哈奇生〔18世纪〕的“内在感官〞说:他认为有些事物之所以立即引起我们的美的快感,是因为我们具有“适于感觉到这种美的快感的感官〞。这种感官就是内感官,这种感官与外在的五官是不同的。外在的五官只能认识一些简单的美。这也就是把美感的根源归结为人天生具有的特殊感官。即美感是人天生就具有的。(5)休谟、康德的主观情感说:认为美感源于欣赏者心境的愉快。欣赏者心境愉快了,就有美感产生,心境不愉快了,就不会有美感产生。康德区分了三种快感

①生理快感②道德快感③审美快感生理快感和道德快感都涉及利害关系,带有利害感。前者和生理需要有关,是欲望的满足;后者与一定的道德伦理有关,是一种理性上的利害感。因此,两者都是不自由的。而审美的快感那么不涉及利害关系,它没有任何欲求,仅仅与对象的形式有关,因此它是一种自由的快感。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感是建立在社会实践根底上的。一方面,美感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社会实践,它的性质和开展也是由人类实践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实践是美感产生的根底〕。一方面,美感是客观美的对象的能动反映,它的反映形式的各种特征,又是由美的对象特征所决定的,是美的特征的反映。二、美感的社会根源

客观的美的对象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和开展起来的。生产劳动中,不仅创造了审美对象,还创造了人类本身,同时还开展了人的各种感官和能力,并使人的感官具有了社会性质,成为社会性感官。人的感觉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自然本性和特征,而且可以在自身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感觉到人类自由创造的可贵,从而在精神上体验到一种特殊的快感和舒畅的喜悦。第八章美感小结:

美感是对美的对象的认识,是在对象中直观到人的本质力量,而感到一种快慰与自由的喜悦。这种认识必然带有鲜明的情感体验与情感态度。所以,美感作为一种特殊认识的反映形式,其特点是认识与情感的结合。它不仅使人认识到生活的本质、真理,而且能给人精神上的审美享受。美感认识的本质在于:它是在生产实践的根底上产生的,由美的对象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情感与认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第八章美感三、美感的特征

美感认识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美感认识中具有明显的情感体验的特征。

想像在美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感认识中具有社会功利性因素。1、美感具有形象直接性,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由于美的事物都有一定的感性形象,而对美的形象的感受,必须依靠感觉和知觉来进行,所以,美感具有形象直接性,表现为鲜明的感性特征。但人们对形象的感知又往往不满足于停留在感性的外表,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意蕴的层面。而要把握美的本质、美的生活内容,必须有相应的理性思维活动,即理解。所以,美感又表现出理性思维的特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美感的理性思维与一般理性思维的区别:美感中的理性思维是指美感中的领悟、比较、推敲、品味等思维和理解的活动。在美感中它是与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它不脱离具体的生动的形象体验,而就蕴含在感觉、表象之中,就像盐溶于水,有咸味而不见盐一样。故它不以概念说话,而是以形象说话,它既超越感性而又离不开感性,既趋向概念而又不归结为某一概念。而一般的理性逻辑思维活动那么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其根本的表现形式,它排斥形象、现象与情感,追求的是具有确定性的理性知识。2、美感具有情感愉悦性在对美的对象进行欣赏与直观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产生悦目悦心悦志的情感反响,这是人的审美需要与审美理想得到满足之后所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所以,情感的愉悦性是美感最为显明的特征之一。审美情感〔美感〕与一般生理快感的区别:快感是人的五官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愉快、舒适的感觉。它是机体的本能反映,只停留在五官感觉阶段,不涉及到理性思考和认识判断,没有社会内容,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如人吃了味道很好的食物感到快适等均属于生理快感。生理快感所带来的只不过是声色、吃喝等欲望的满足而已。

但美感却是一种包含着情感、想象、联想、理解等多种心理过程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有明显的社会内容,包含着对事物的理解和审美判断。它能超出生理快感,而能认识到事物的美。它是自由的、无私的,有无穷的意味。它能震撼人的整个心灵,使人的心灵更高尚,更美,使人的精神境界更纯洁、更宽广。审美情感与一般生理快感的

联系:〔1〕美感必须以快感为根底,只有能引起人们感官舒适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2〕快感还可以升华为美感。比方,我们吃荔枝,如果只是觉得它鲜甜、爽口,这只是快感,但如果这荔枝是自己亲手种的,那么,你就会觉得它特别的香甜,也觉特别的自豪,其中也包含着你对自己劳动创造能力的欣赏。审美情感与普通情感的区别:审美情感中蕴含着理性认识,比日常生活情感有着丰富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因而,它不仅在情调上比日常生活情感更丰富、更深刻、更充实,有着更广阔的精神上的东西,有无限的情趣和韵味,而且比日常生活情感更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和净化人们的心灵和情操。审美情感因此也被称作是高级的情感。

3、美感还具有想象创造性。人们对美的对象的欣赏与体验的过程,既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充满着活泼的想象力的过程。人们不仅能感知美的对象所直接呈现给人的,而且还可以通过想象创造出对象所没有呈现的。所以,美感还具有想象创造性。

美感中的想像按照想像的内容,心理学又把它分为再造性想像和创造性想像两类。所谓再造性想像,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根底上再现出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所谓创造性想像,是在经验的根底上对记忆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美感活动中,就是把感觉、知觉中所得到的关于对象的完整的表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的活动再造出来,或创造出新的形象。

美感中的想像想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人不仅能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这种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就称为想像。

想像的心理实质是建立在记忆根底上的表象运动,即表象的再现、组合和改造。想像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在审美过程中,想像表现为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

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和谐的统一,是在想像中实现的。想象在美感中的作用:〔1〕在美感中,想象一方面联系感知和表象的感性事物,加深着对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凭借着自身的自由活动生发出一个广阔的空间,产生着、推动着情感体验。〔2〕在美感中,想象还可以以无为有,以假作真,丰富和充实着审美对象的内容。如它可以把美的对象中概括性、抒情性的内容,想象成为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具体化的形象,以促进美感的深入开展。〔3〕在美感中,想象还带着浓厚的情感色调,给美的对象,涂上一定的感情色彩,造成所谓的“情景交融〞现象。如自然物的拟人化欣赏就属于此种情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石老人:?鸡雏??群虾?4、美感具有潜伏的功利性。

美感外表上好似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愉悦,与功利没有关系。但细加分析,美感还是有功利的。这种功利性就是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与娱乐作用。美感不仅通过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喜悦来使人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娱乐和休息,而且还在这种喜悦中提高了人们的思想境界,丰富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并进一步激发起为了过美好生活和改造环境而斗争的积极热情。这种审美的功用,就是美感的功利性。只不过这种功利是隐含在审美愉悦中的,故是潜伏的。审美的功利与实用功利的区别:

〔1〕实用功利是一种物质财富的满足和享受,是一种生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美感那么是一种精神满足和享受。所以,它们的功利性质是不同的。〔2〕实用功利为一种个人欲望所制约、所束缚,故它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享受那么不受个人欲望束缚,是无私的,自由的。5、美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美感的共性,是指美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个性,那么是指美感的差异性。光是成认美感的个性,如西方的“趣味无可争辩〞,或是光是成认美感的共性,如康德的“先验共同感〞,都是片面的,因为实际上美感正是这两个矛盾方面的辩证统一。〔1〕美感为什么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就美感的共性来看,因为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阶级、同一民族里的人,往往受同样的外部条件,如地理环境的一致、风俗习惯、语言气质,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共同因素的影响,而且由于又是生活在一个互相依存的共同体中,思想感情上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也是必然的,因而在美感上也容易产生共同性。就美感的个性来看,由于每个人的经济地位、生活方式、文化教养、生活的环境、道路、命运和遭遇,以及心境、兴趣爱好又往往是不同的,因而也就容易形成各不相同的美感。

〔2〕美有没有客观标准?假设有这个标准是什么?有,这是因为美感总有一个客观的美的对象,这个对象的美的特质是客观的,符合它的美感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美感。不过,要证明这种符合却需要社会实践来检验才能确定。所以,检验美感正确与否的最终标准是社会实践。金色的田野

美感的个性差异是明显的美感的个性差异是由审美主体的生理根底、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等不同因素决定的个人审美能力的差异。

美感能力的个性差异,取决于主体个性的不同特征。既有先天的差异,也有后天的因素影响〔社会影响〕,而且有决定意义的美感差异还是后天因素的影响。

美感又具有明显的共同性美感的共同性,是由于审美主体共同的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特性决定的共同的审美倾向。

美感的共同性集中表达在一定时代、民族和阶级的共同审美理想中。

审美理想,是审美意识高度开展的产物,是指一定时代、社会、民族和个人在审美感受的根底上形成的、对未来生活图景的富有激情的憧憬和想像,是对至善至美境界的一种观念和理想的追求。审美判断和逻辑判断有着明显的不同。如:“这朵花是红的。〞“这朵花是美的。〞前者是逻辑判断,后者是审美判断,两者有很大不同。

五、美感判断的客观标准

从美的本质来看,美是有客观标准的,审美是对对象的评价和判断,也是有客观标准的。审美认识中美感的客观标准就是社会实践。

美感的客观标准,是在长期的美的创造和审美实践中形成的,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总结审美经验的结果。

所以,审美标准既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又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五、美感判断的客观标准

美感判断标准的客观性表现为:

1、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感那么是欣赏者从中实现自我观照所得到的精神愉悦。对象是否表达人对客观规律的把握〔真〕,就成了重要的审美标准。2、美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表达,又是人类合目的性的社会实践的被肯定。对象是否符合功利目的、有利于社会开展〔善〕,成为一项重要的审美标准。3、美是以感性形式显现的人的本质力量,美感是人们通过感性形式实现自我照顾的精神愉悦。对象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到达和谐统一,也是审美判断的客观标准。

总之,审美判断的标准,都来自社会实践的内容。所以,审美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社会实践。五、美感判断的客观标准

审美差异与审美标准

一、审美中的差异所谓审美差异,是指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修养的人们,由于受特定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阶级差异: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因为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分属不同的阶级。审美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局部,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不同阶级的个体,审美趣味、审美标准也就存有差异。关于阶级差异还有着复杂性的一面。首先,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审美意识的接受。其次,审美的阶级差异在平常情况下表现得比较隐晦,阶级矛盾激化时才会显得十分强烈。另外,这种差异性在美的不同形态中的表现也有程度的不同。时代差异:

人类的审美意识是历史的产物,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表现在审美活动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时代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审美的时代差异。造成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生产方式的时代差异对审美意识的决定作用。其次,社会意识中其他因素对审美意识的制约和影响。民族差异: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这便产生了审美意识的民族性差异,而这种差异是不能随意改变和加以无视的。审美的民族性差异,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表达。造成审美的民族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社会生活的民族差异决定了审美的民族差异。第二,传统文化心理在审美中积淀的不同造成了审美的民族差异。民族性的审美意识由于含有历史积淀的因素,因此,它常常有自足感和排外感。个体差异:

这是指不同的审美主体在审美选择和审美感受上的差异、矛盾乃至对立的现象。首先,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不同形成的个体差异。其次,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不同也能形成审美的个体差异。第三,特定心境、心理因素不同形成审美个体差异。第四,性格、气质、爱好不同形成审美的个体差异。二、共同美相对于审美意识的差异性来说,审美意识又有共同性的一面,即对于同一个审美对象,不同阶级,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主体,却可以产生相同或者相近的审美感受。这种能为不同主体共同欣赏的审美对象,一般称之为共同美。不同阶级有共同的美。

这是因为: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