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产业布局理论本章应掌握:劳动地域分工。影响产业分布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影响因素产业分布规律。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域演变规律,产业分布演变过程的阶段和各阶段的空间结构特征。第十四章产业布局理论本章应掌握:第一节劳动地域分工1.劳动地域分工指人类经济活动按地域(地理、空间)所进行的分工从个别区域的角度来看,它表现为一个地区专门生产某种或某类产品,即地区生产专门化;从相互联系的区域体系来看,它表现为全社会的生产专门化体系。2.劳动社会分工的两个方面:(1)劳动部门分工是劳动社会分工的基础(2)劳动地域分工则是劳动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
3.劳动地域分工的前提(1)所生产产品存在区际交换和贸易(2)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必须分离
第一节劳动地域分工1.劳动地域分工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亚当·斯密是英国18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从工场手工业中发现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其推而广之,认为国家间也是如此。每个国家都有适于某种特定产品生产的绝对有利条件,从而导致该国生产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各国为了本国利益,如果实行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就能提高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最大的利润。AB甲Ca>Cb+CbsB乙Cb>Ca+CasA缺陷绝对优势难以确定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AB甲Ca>Cb+CbsB乙Cb>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比较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发展绝对成本学说,提出比较成本说他认为地域分工基础是比较利益,或称相对成本观点:两国产品交换,取决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或相对成本),而不是它们的绝对成本由于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不同的产品上不同,因此两国间不同产品的比较成本不同。各国应该集中生产本国相对最有利的产品,即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交易双方都可以节约资源,获取最大利益。(效率)Pa甲=2Pa乙Pb甲=3Pb乙甲乙BA缺陷比较利益难以确定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比较成本学说缺陷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他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作了进一步发展。他认为李嘉图比较成本只指出了两国进行贸易时决定交换比率的范围,但未确定其实际的交换比率他认为两国交换两种产品时,在由比较成本决定幅度内,其交换比率取决于两国对比彼此产品相互需求,交换比率将由两国消费者消费倾向变化变化甲:A︰B=1︰2乙:A︰B=1︰3设P甲A=P乙A=30,则P甲B=15,P乙B=10甲生产A有利,乙生产B有利,交易均有利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A、B两种产品交换比率的范围:1︰2-1︰3若A︰B〈1︰2,甲不愿意进口B,本国生产有利若A︰B〉1︰3,乙不愿意进口A,本国生产有利若甲国对B产品需求大于乙国对A产品需求,则乙国会提高B产品的价格,从而降低A对B的交换比率若乙国对A产品需求大于甲国对B产品需求,则甲国会提高A产品的价格,从而降低B对A的交换比率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着重从供给方面来阐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穆勒的理论在继承李嘉图理论的基础上,在需求和交换比率方面作了补充。A、B两种产品交换比率的范围:1︰2-1︰3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H-O理论瑞典经济学家俄林该理论放弃了生产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而代之以价格差异分析,把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差异(土地、劳动、资本)联系起来考虑。(1)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各不相同,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在区域分工贸易体系中专门利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进行生产,充分发挥自己的生产要素优势。(2)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是地域分工和贸易发展的直接原因,它决定了生产要素价格差异。(3)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最重要的结果是各国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如果各生产要素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那么生产要素就能够得到有效利用。除了土地以外,劳动和资本都是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H-O理论H-O理论(即五、巴朗斯基的地域分工论巴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经济地理学者,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地理分工论1.所谓地理分工就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2.地理分工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该劳动成果由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使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在一个地方。3.地理分工可以分成两种情况:(1)绝对地理分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因为自然条件的关系,完全不能生产某种产品而由另一国家或地区输入;(2)相对地理分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虽然生产某种产品,但生产起来较贵,因而输入这种产品。五、巴朗斯基的地域分工论4.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有两个固有的因素:人们本身的差异和其周围自然环境的差异。前者最初只发生在家族和氏族的内部,在性别和年龄的基础上起作用,但它不能在地理上表现出来后者最早是家族、氏族和公社间,在十分广阔的基础上发展的,最初只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后来又加进去了经济和技术的因素。随着地理分工的纵深发展,它摧毁了各地自然经济,涉及了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形成了联系广泛的世界市场。这时在分析不同区域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差异时,就必须既要考虑其自然因素,也要分析其社会因素生产成本不单取决于原料与燃料,还取决于生产工具的水平、固定资产的积累和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等地区差异,以及社会结构的差别。巴氏还认为经济利益是地理分工发展的动力4.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有两个固有的因素:第二节影响产业分布的因素产业分布的微观基础就是企业分布,因此影响企业布局的因素也就是影响产业分布的因素。企业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它决定将企业布局在什么地域时,所要考虑的是在该地域生产同在其他地域生产相比所具有的比较利益。对于这种比较利益我们不能仅作简单的理解。不但要看到有形利益,而且要看到无形的利益;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利益,还要看到将来的利益。对于产业分布影响因素我们分两个层次来考虑:一是分别考虑这些要素的影响;二是考虑这些要素流动组合的影响。第二节影响产业分布的因素产业分布的微观基础就是企业分布,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硬环境,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1.自然条件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可分为四个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它们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必不可少的“自然载层”。2.自然资源是指自然条件中被人类利用的部分。联合国对自然资源的定义是“在一定时空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产业分布影响可以从两个层次来分析(1)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必不可少自然环境如水、土壤、空气等条件,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2)提供具体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不同条件。由于不同产业的生产属性不同,它们对自然因素所依赖的方面和依赖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自然因素对它们的影响也就不相同。一般说来,这个层次上自然因素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采掘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等影响比较大。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自然交通条件,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输成本,从而影响产业的分布。自然因素对产业分布的影响有着弱化的趋势自然因素对产业分布影响可以从两个层次来分析二、经济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是生产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1)不同的产业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有不同的要求(2)劳动力的成本也是影响产业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2.市场因素市场对企业布局的作用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1)市场与企业的相对位置,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会影响产品的运输成本。(2)市场规模和竞争情况,影响产品的销售价格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共同使市场对企业的整体收益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布局行为。二、经济因素3.地域内基础设施因素(1)基础设施的定义是指人类生产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的人工物质载体,是在自然条件基础上所进行一种改善(2)基础设施的范围生产性基础设施非生产性基础设施(3)基础设施通过两个方面来影响产业布局:①基础设施都是人类直接生存环境的一部分,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是否愿意在某个地域上生存,而人是生产中最关键因素,通过对人生活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生产;②与生产密切相关生产辅助设施对生产有直接影响3.地域内基础设施因素4.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因素(1)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定义是指从一个地域到达其他地域的运输通道,包括对外的道路、河流、海岸线、运输管道等。(2)对外交通运输条件的重要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地域进行物质和人员交流的便利程度,对产业的布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产需要各种要素在自然界不均匀分布正是导致产业沿地域不均匀分布的前提条件要素不均匀分布形成与要素不能在地域间自由流动直接相关,运输是人类克服流动性障碍惟一手段(3)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因素:自然条件和人工形成对外交通运输条件会影响劳动地域分工的范围,从而会影响产业分布的结构。4.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因素5.现有产业基础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某一个地域中,必须有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必须存在于一定的产业环境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部门分工的细化,企业之间的各种协作关系也越发密切,而企业空间布局集中所产生集聚效应也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外部收益,因此一个地域现有的产业基础所形成的产业环境也会对新企业的布局产生影响。5.现有产业基础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指影响产业布局的政治、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因素。它们对于产业分布的影响一般不是很直接,属于较深层次,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硬环境优势的发挥。其中比较明显影响体现在政府对产业分布干预上现实当中很多情况是一个地域现存物质条件对于某个产业的发展同其他地区相比虽然具有劣势,但并非绝对不可行,这时政府干预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它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也可以将某个地区的非优势产业扶持起来。三、社会因素四、诸因素的综合作用1.并非各自独立起作用,而是共同作用于某一地域2.各因素作用不完全相同,之间有一定层次性,其中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基本属于物质因素,社会因素属于精神因素。3.在物质因素中对外交通运输因素是其他因素发挥作用的平台,因此其他物质因素对于产业分布的影响都必须结合对外交通条件来加以考虑。4.当然对外交通运输对不同物质因素的影响并不相同,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该因素的流动性。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社会因素的流动性就较差自然资源、市场因素的流动性就较好对于流动性好的因素,对外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对于流动性差的因素,对外交通运输条件的作用比较小。四、诸因素的综合作用在现实中,企业当然希望布局在各因素条件都比较好的地域,但由于区域间交通网络不够完善,运输成本以及各种因素流动性等问题,企业所要求的各种要素或者无法在某个地域上组合在一起,或者是组合成本太高。指向性原则,即在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突出其中一个起决定性的因素,将企业布局在具有该因素优势的地域。在企业布局中有原材料指向、燃料动力指向、运输指向、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等等布局原则在运用这些原则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整体把握诸因素的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在现实中,企业当然希望布局在各因素条件都比较好的地域,但由于第三节产业分布规律一、集聚规律1.集聚的定义指的是企业布局在一定空间区域上的集中。2.集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人类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企业集聚在一起,以“集聚体”的形式发展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1)外部正效应不同的企业集聚在一起,每个企业都成为其他企业外部环境的一部分,每个企业都因与其他关联企业的接近而改善了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而每个企业都从这个优良的大环境中受益(2)集聚效应这个集聚系统的总体功能大于其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简单相加之和,其超出部分就被称作第三节产业分布规律一、集聚规律3.集聚效应主要表现:①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②改善了企业生产所需的协作条件。4.集聚效应具体表现:①企业可以获得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效益。②一系列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其产品和服务有着充分的市场需求,因此其生产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并可以通过规模的扩大来降低其成本。③企业间可以相互协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3.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二、扩散规律1.扩散的定义指产品、技术、资金、人员、信息等各种经济发展要素从发达地区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流动这种流动能够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2.扩散的原因(1)渗透效应指集聚体对其附近周边地区的直接带动作用。(2)消聚效应——集聚过度过度集聚可能会使系统中某些要素的利用达到极限,出现严重短缺,而这些要素的补充可能因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不可能,或是补充成本太高,从而致使系统中各要素无法协调,或协调成本太高,导致集聚规模经济的丧失。二、扩散规律(3)产品生命周期生产处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品的企业,决定其空间布局的因素也不相同。新产品和新兴产业部门一般都发源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因兴旺部门布局的决定因素是技术基础、劳动力素质和协作条件,这是发达地区的优势所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有高收入的消费群体,有能力消费昂贵的新产品。停滞部门产品处于发展阶段后期和成熟阶段前期,衰退部门产品处于成熟阶段后期和衰退阶段,对技术要求不高,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也已经具备技术条件,取而代之的是产品成本因素。种种因素的结合使得停滞部门和衰退部门转移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则会继续开发生产新产品,发展新产业,产业不断升级(3)产品生命周期3.扩散的形式和方向(1)扩散形式所谓邻域扩散,是指经济要素从中心极核点(地带)向周边地区逐渐铺开,依次扩散。所谓等级扩散,是指经济要素从中心极核点(地带)优先向下一级中心极核点(地带)扩散。这种方式有可能会跨越一定的空间,向较远的地区扩散(2)扩散方向要素的扩散方向,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技术因素和成本因素,且技术因素必须优先考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其扩散基本上采用等级扩散的形式,且一般是先向技术梯度差较小方向扩散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一般采用邻域扩散的方式3.扩散的形式和方向三、不平衡发展规律从整体上来看,产业的空间发展总的过程是不平衡的,而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因地球上的自然地理条件是不均匀分布的,而经济要素又总是向条件好地域流动、集聚,故各种产业总是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优先得到发展优先发展结果,使得这个地域又形成经济和社会条件上优势,从而使得优势地区综合优势加强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可能完全相同,故不同地区适合不同产业发展,而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不同,也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三、不平衡发展规律四、地区专门化与多样化规律各地域之间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以及地理位置的差异,构成了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演变为社会化大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一方面要求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另一方面也要求地域分工在更加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发展结果就是生产地区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形成明显的规模效益。四、地区专门化与多样化规律一个地区的产业除了专业化部门以外还应该发展一些非专业化产业部门,这些非专业化部门包括为专业化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零部件的部门,对专门化部门的废物和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的部门,以及其他为专门化部门进行生产配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地区生活消费提供服务的科研、银行、商业、饮食、文教、卫生等生活服务部门。所有那些其产品和服务不适合长途运输产业部门都必须在地区内发展。地区产业专门化的同时要求多样化。它们相辅相成,专门化部门为主,多样化的非专业化部门为其服务,两者共同发展。一个地区的产业除了专业化部门以外还应该发展一些非专业化产业部第四节产业分布演变过程一、社会经济活动地域演变规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由“网”到“面”,最终形成点—线网—面的融合,从而实现地域的整体发展。“点”是指地域系统结构中不同级别的节点“线网”是指地域系统结构中的交通线路“面”是指范围广泛的地域。聚集功能作用,首先会在某些“点”聚集其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为某些局部地域中心其逐步通过扩散功能向其周围地区扩散扩散过程并非沿四周均等进行的,一般沿交通沿线扩散较快,也通过点及线网向周围地区扩散第四节产业分布演变过程一、社会经济活动地域演变规律人类社会的实际发展中,城镇就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地域上聚集的节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地域空间组织的中枢。城镇的演变与产业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两个密不可分的过程。一是城镇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产业支撑二是产业的发展也必需依托在城镇这个载体之上现有城镇基础会影响未来产业的分布,而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正是产业的发展导致了城镇的出现就产业对城镇影响而言,工业和服务业是城镇的主体,它们的分布直接影响到城镇分布和发展,而农业则通过相关工业和服务业来影响城镇分布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实际发展中,城镇就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地域上聚集的二、产业空间发展阶段1.低水平均衡阶段这个阶段地域处在准封闭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每个社会成员、社会基层组织的生产基本上只能满足本身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入口从事广义的农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隔不同距离出现居民点,它的职能主要是作为耕种其周围土地的农民的居住地,基本上不承担服务职能。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各种类型小城镇慢慢出现,但其主要职能只是作为商品交换场所,以及小范围的管理中心,规模有限,影响空间范围狭小除商业外,还有一些地方农产品粗加工工业和地方小型制造业等,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产业部门二、产业空间发展阶段各城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构成内部封闭循环的空间单元。城镇之间的腹地不相联系,相互之间不构成等级关系,即城镇之间在性质及规模方面没有从属关系,是一种低级的居民点分布体系。整个地域被围绕着城镇各个较小封闭地域所分割地域内城乡交流较少,道路等基础设施水平低,分布上形不成网,因此,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诸多相互孤立的城镇形成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的、稳定的城镇体系。这个阶段的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是:(1)社会经济空间组织架构呈原始状态,经济活动分散孤立,小地域范围内形成封闭式循环,道路网尚未形成。(2)地域的城镇没有形成等级规模体系。各城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构成内部封闭循环的空间单元。城镇之间的2.极核发展阶段此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分工明显起来农业有了发展,手工业和矿业日渐繁荣,还出现了规模不大的原材料采掘和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开始形成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部门。产业以水平发展为主,集中在几个规模较大主要产业部门里。水运、铁路网或公路运输网开始出现但总的说来经济基础仍很薄弱。这时地域经济增长集中在具有自然资源优势和交通条件、经济基础比较好城镇,如港口、矿区等。这些城镇优先得到发展,形成优势区位,集中发展那些主要产业部门,形成地域发展极核点(地带)这些极核点(地带)的发展一方面吸取其周围地区及影响范围内的营养(包括资源、人力),另一方面实施其经济、社会方面的作用力,输出商品,发挥政治、经济的领导和组织职能。2.极核发展阶段不过这一阶段集聚作用远远大于扩散作用。极核点(地带)优越的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吸引了那些主要产业部门的大规模集聚。主要产业部门的特性不同,其分布特点也不同。以农业、轻工业为主要产业部门的地域,由于农业、轻工业的分布是相对均质、遍在的,其影响在空间上是均衡的,因此往往促使交通或经济基础较好的城镇较快发展,形成地域经济发展的极核。这种城镇优先集中发展成为城市,称为极核城市在以矿业和其前向联系的加工业为主要产业部门地域,其主要产业部门的分布受到资源分布的约束在资源分布丰富的地域,采掘业、加工业和协作配套的交通运输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等大规模地急剧地发展起来,工矿城镇也随之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核地带,其中较大的城镇可发展成为地域中心城市。不过这一阶段集聚作用远远大于扩散作用。由于主要产业部门结构并不复杂,因此这个阶段极核城市(地带)的经济结构也比较简单。那些未被优先发展城镇及其周围地区变化不大,基本上与上一阶段一样。城镇之间开始形成等级,其联系以不同规模等模等级的纵向联系为主。空间集聚程度的不平衡出现,形成极核城镇发展较快的非均衡城镇体系。这阶段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1)大范围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始出现。一些地区开始得到加速开发,而另一些地区仍处于原来的农业经济状态。(2)地域中开始出现“点一轴”(轴是指交通线路)状态,城镇开始形成等级规模体系。一般情况下,在这一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相邻等级城镇之间的规模差别愈来愈明显。由于主要产业部门结构并不复杂,因此这个阶段极核城市(地带)的3.扩散阶段这个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决定性的转折点,国民经济进入迅速增长时期。地域经济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主要产业部门体系以垂直发展为主,前向联系向纵深发展,主要发展的部门是钢铁、机械、化工、动力、纺织等随着产业部门分工的深化,产业层次更加丰富,使原有不同层次的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发生变化。在极核城市(地带)涌现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经济活动,而地域经济水平提高使得较低等级城镇也有能力进行极核城市(地带)原来层次的经济活动,因此极核城市(地带)原来所具有的某一层次经济活动开始向较低等级城镇扩散,从而在极核城市(地带)继续集聚发展的同时,地域的第二级、第三级城镇中心得到加强。3.扩散阶段这时稠密的交通网已经深入到地域的各个部分,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极核城市与其主要产业部门所扩散到的城镇之间经济联系较为密切,从而有越来越多的落后地区资源被吸引到经济循环中来。这时城市间出现职能分工,并形成等级体系:越是大的城市,一般其综合性就越强,吸引范围也越大;地域的下一级城市处于上一级城市的吸引范围之内,服务业级别和种类必然较上一级城市为低。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很强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边缘地带都得到了充分开发,空间结构仍处在变化之中这一阶段城镇发展由极核城市的发展转向在城镇体系中由高到低、逐级递进和均衡化方向发展,形成非稳态的、由极核城市向较低等级城市逐步扩散发展的城镇体系。这时稠密的交通网已经深入到地域的各个部分,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的这一阶段的扩散作用开始逐渐增强,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惊人,突出表现在剧烈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上,相应地,其空间结构也在发生着急剧变化该阶段的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1)地域间的发展不平衡程度愈来愈大,集聚现象显著。(2)社会经济空间组织构架基本形成,社会及产业发展主要集聚于高等级的城镇和轴线上,形成“点一轴”网络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间借贷抵押协议范本
- 创意婚礼布置设计
- 雨伞市场销售合约样本
- 房屋买卖合同的签订与合同效力
- 自我挑选协议
- 毛石供应合同协议范本
- 灯具批量采购协议书
- 鱼缸进口合同
- 搅拌站建筑劳务分包
- 2024店铺店面租赁合同模板
- 法律文书校对规定
- 小学食堂结算统计表(午餐、晚餐都吃的学校适用)
- 海水的性质 说课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医院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
- CFM56-5B发动机VBV活门的钢丝软轴操控原理及软轴刚度研究
- Mysql 8.0 OCP 1Z0-908 CN-total认证备考题库(含答案)
- 带式输送机胶带安装
- 陈育民对FLAC3D常见问题的解答概要
- 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 三年级数学期中测质量分析课件
- 大咯血的护理及急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