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_第1页
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_第2页
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_第3页
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_第4页
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自然界,氮化合物是以有机体(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氨态氮(NH4+、NH3)、亚硝酸氮(NO2-)、硝酸氮(NO3-)以及气态氮(N2)形式存在的。废水中的氮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4种形式存在。在自然界,氮化合物是以有机体(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氨态氮(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与分类N

无机NNOx--N(硝态氮)TKN(凯氏氮)总N(TN)NH3-NNO3-NNO2-N有机N(尿素、氨基酸、蛋白质)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与分类N

无机NNOx--NTKN总N磷通常以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磷主要来自人体排泄物以及合成洗涤剂、牲畜饲养场及含磷工业废水。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比氮更突出,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事实上取决于氮磷比。磷通常以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氮和磷的排放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氨氮的好氧特性会使水体的溶解氧降低,某些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国内外对氮磷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比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去除氮磷经济,是日前应用广泛和最有前途的氮磷处理方法。氮和磷的排放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氨、磷等营养物质,只能去除细菌细胞生理需要摄取的部分!活性污泥理想的营养平衡式为BOD:N:P=100:5:1氮的去除率为20%~40%,磷的去除率仅为5%~20%对氨、磷等营养物质,只能去除细菌细胞生理需要摄取的部分!1.生物脱氮

1.1生物脱氮原理一些污水中,氮是过剩的,如城市污水,炼油污水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生物脱氮自然界中存在氮的自然循环有机氮氨态氮硝酸氮氮气以下重点介绍1.生物脱氮

1.1生物脱氮原理一些污水中,氮是过剩的,如城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的过程。氨化(Ammonification):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硝化(Nitrfication):NH3-N转化为NOx-N反硝化(Denitrification):NOx-N转化为N2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的过程生物脱氮原理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以氨基酸为例:氧化脱氨基水解脱氨基还原脱氨基(1)氨化反应生物脱氮原理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生物脱氮原理在未经处理的新鲜废水中有机氮氨态氮蛋白质、尿素、胺类化合物、硝基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等NH3及NH4等氨化菌(水解、氧化)无论在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中性、碱性还是酸性环境中都能进行,只是作用的微生物不同、作用的强弱不同。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系统内能够比较完全地完成氨化反应生物脱氮原理在未经处理的新鲜废水中有机氮氨态氮蛋白质、尿素、(2)硝化反应生物脱氮原理反应过程氨态氮NH3及NH4+等硝酸盐氮NO3-N1g氨氮氧化需氧4.57gNO2-N亚硝酸盐氮亚硝化菌硝化菌需氧3.16g需氧1.11g在硝化反应中,还有H+释放(2)硝化反应生物脱氮原理反应过程氨态氮NH3及NH4+等硝硝化细菌亚硝酸菌Nitrosomonas和硝酸菌Nitrobacter统称为硝化菌。化能自养菌,G-,不生芽孢的短杆状细菌,广泛存活在土壤中,在自然界的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细菌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有机性营养物质,从CO2获取碳源,从无机物的氧化中获取能量。生长率低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硝化细菌亚硝酸菌Nitrosomonas和硝酸菌Nitrob项目亚硝化菌硝化菌细胞形状椭球或棒状椭球或棒状细胞尺寸(μm)1×1.50.5×1.0革兰氏染色阴性阴性世代期(h)8~3612~59自养性专性兼性需氧性严格好氧严格好氧最大比增长速率μm·h-10.04~0.080.02~0.06产率系数Y(mg细胞/基质mg)0.04~0.130.02~0.07饱和常数K(mg/L)0.6~3.60.3~1.7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基本特征项目亚硝化菌硝化菌细胞形状椭球或棒状椭氮的氧化还原态-Ⅲ铵离子NH4+-Ⅱ-Ⅰ羟胺NH2OH0+Ⅰ硝酰基NOH+Ⅱ+Ⅲ亚硝酸盐NO2-+Ⅳ+Ⅴ硝酸盐NO3-Nutrisimonas亚硝化菌Nitrobacter硝化菌硝化反应过程中氮的转化及价态的变化-Ⅲ铵离子NH4+-Ⅱ-Ⅰ羟胺NH2OH0+Ⅰ硝化作用过程中细菌的性质对废水处理有多方面影响:硝化细菌的生长速率慢、细胞产率低,使得废水中有机物负荷不能太大,否则细菌就被冲失;其次,过程中应存在一定量的氧气;硝化过程产生氢离子,需要考虑合适的缓冲溶液调节系统。硝化作用过程中细菌的性质对废水处理有多方面影响:⑶反硝化反硝化反应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NO3-)和亚硝酸盐氮(NO2-)还原为氮气的过程。⑶反硝化反硝化反应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N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厌氧菌,有氧存在时,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吸;在无氧而有NO3-或NO2-时,则以NO3-或NO2-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和营养源进行反硝化。反硝化反应可使有机物得到分解氧化,实际是利用了硝酸盐中的氧。当缺乏有机物时,则无机物如氢、Na2S等也可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厌氧菌,有氧存在时,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厌氧条件下,存在有机碳源,硝酸盐浓度大于或等于2mg/L,且pH值在6.5-7.5之间。以有机物为基质时,反硝化菌不仅能将其用作电子给体进行反硝化,还能将其用作碳源合成细胞物质。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厌氧条件下,存在有机碳源,硝酸盐浓度大于或当利用的碳源为甲醇时:NO3-+1.08CH3OH+0.24H2CO3→0.056C5H7CO2+0.47N2↑+1.68H2O+HCO3-NO2-+0.67CH3OH+0.53H2CO3→0.04C5H7CO2+0.48N2↑+1.23H2O+HCO3-从以上的过程可知,约96%的NO3-N经异化过程还原,4%经同化过程合成微生物。当利用的碳源为甲醇时:内源反硝化

微生物还可通过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硝化C5H7NO2+4NO3-→5CO2+NH3+2H2↑+4OH-

内源反硝化的结果是细胞物质减少,并会有NH3的生成。废水处理中不希望此种反应占主导地位,而应提供必要的碳源。

内源反硝化微生物还可通过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硝硝化、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表1硝化过程中氮的转化

表2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

氮的氧化还原态–Ⅲ氨离子NH4+–Ⅱ–Ⅰ羟胺NH2OH0+Ⅰ硝酰基NOH+Ⅱ+Ⅲ亚硝酸根NO2—+Ⅳ+Ⅴ硝酸根NO3—氮的氧化还原态–Ⅲ氨离子NH4+–Ⅱ–Ⅰ羟胺NH2OH0N2+Ⅰ硝酰基NOH+Ⅱ+Ⅲ亚硝酸根NO2—+Ⅳ+Ⅴ硝酸根NO3—硝化、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表1硝化过程中氮的转化表21.2硝化—反硝化过程影响因素

溶解氧硝化反应必须在好氧条件下进行。氧是硝化反应的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的进程。在硝化反应的曝气池内,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1mg/L。1.2硝化—反硝化过程影响因素

溶解氧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菌,在无分子氧同时存在硝酸和亚硝酸离子的条件下,它们能够利用这些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使硝酸盐还原。另一方面,反硝化菌体内的某些酶系统组分,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够合成。这样,反硝化反应宜于在厌氧、好氧条件交替的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菌,在无分子氧同时存在硝酸和亚硝酸离

pH值在硝化反应过程中,释放出H+离子,致使混合液中pH值下降。硝化菌对pH值的变化十分敏感。最佳pH值是8.0-8.4。需保持足够的碱度,起到缓冲的作用。一般来说,1g氨态氮(以N计)完全硝化,需碱度(以CaCO3)7.1g。对反硝化反应最适宜的pH值是6.5-7.5。pH值高于8低于6,反硝化速率将大为下降。pH值

温度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20-30℃,15℃以下,硝化反应速度下降,5℃时完全停止。低温对硝酸菌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在低温12~14℃时常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在30~35℃较高温度下,亚硝酸菌的最小倍增时间要小于硝酸菌,因此,通过控制温度和污泥龄,可控制反应器中亚硝酸菌的绝对优势。温度对硝化菌的影响比反硝化菌大。反硝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是20-40℃,低于15℃反硝化反应速率降低。温度有机物含量混合液中BOD浓度过高,会使增殖速度较高的异养型细菌迅速增殖,使自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硝化反应无法进行。一般BOD值应在20mg/L以下。反硝化过程需要充足的碳源,理论上lgNO2还原为N2需要碳源有机物2.86g。一般认为,当废水的BOD5/TKN值大于4~6时,碳源充足,不需另外投加碳源,反之则要投加甲醇或其他易降解的有机物作碳源。有机物含量污泥龄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污泥龄)(θc)N,必须大于其最小的世代时间(θc)N,min否则将使硝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自养型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3d),至少应为硝化菌最小世代时间的2倍以上(6d)。污泥龄抑制物质对硝化反应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有:过高浓度氨氮、重金属、有毒物质以及有机物。一般来说,同样毒物对亚硝酸菌的影响比对硝酸菌大。反硝化菌对有毒物质的敏感性比硝化菌低很多,与一般好氧异养菌相同。抑制物质1.3生物脱氮工艺

⑴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三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由Barth开创的所谓3级活性污泥法流程,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三项反应过程。1.3生物脱氮工艺

⑴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三级活性污泥生物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NH3、NH4,去除BOD、COD。BOD5值可降至15—20mg/l左右硝化曝气池,NH3-N及NH4-N在这里氧化为NO-3-N,投碱以防止pH值下降。采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方式。作为碳源,可投加CH3OH(甲醇),也可以引入原废水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NH3、NH4,去除BOD、COD。BO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pH值;第三级为反硝化反应器,可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或引入原废水。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优点:氨化、硝化、反硝化反应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各自回流污泥,反应进行速度快且彻底缺点:处理设备多,造价高,管理麻烦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特点:优点:氨化、硝化、反硝化反应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各自回⑵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该工艺是将其中的前两级曝气池合并成一个曝气池,使废水在其中同时实现氨化和硝化反应,因此只是在形式上减少了一个曝气池,并无本质上的改变。⑵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该工艺是将其中的前两级曝气池合并成一两级生物脱氮工艺:BOD去除和硝化两个反应过程放在一起两级生物脱氮工艺:⑶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O工艺)该流程与两级活性污泥工艺相比,是将缺氧的反硝化反应器设置在好氧反应器的前面,因此常被称为“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⑶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O工艺)该流程与两级活性反硝化反应器BOD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好氧)原废水(缺氧)(回流污泥)沉淀池(剩余污泥)内循环(硝化液回流)碱特征反硝化反应器在前,BOD去除、硝化二项反应的综合反应器在后反硝化反应以原废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硝化反应器内的含有大量硝酸盐的硝化液回流反硝化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在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反应消耗的碱度的一半左右硝化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以进一步去除,勿需增建后曝气池。本系统流程简单,勿需外加碳源,建设费用与运行费用均较低反硝化反应器BOD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原废水(缺氧)(回流污反硝化反应器BOD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好氧)原废水(缺氧)(回流污泥)沉淀池(剩余污泥)内循环(硝化液回流)碱缺点处理水来自硝化反应器,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氮,如沉淀池运行不当,不及时排泥,在池内能够产生反硝化反应使污泥上浮欲提高脱氮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RN),导致:一是运行费用增高;二是内循环液带入大量的溶解氧,影响反硝化进程本系统的脱氮率一般在85%以下反硝化反应器BOD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原废水(缺氧)(回流污主要特征反硝化反应器设置在流程的前端,去除BOD、进行硝化反应的综合好氧反应器设置在流程后端;反硝化反应时利用原废水中的有机物直接作为有机碳源,将从好氧反应器回流的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反硝化成为氮气;反硝化反应器中产生的碱度随出水进入好氧硝化反应器,补偿硝化反应中所需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使反硝化过程中残留的有机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无需增建后曝气池。是实际工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生物脱氮工艺。主要特征反硝化反应器设置在流程的前端,去除BOD、进行硝化反⑷生物转盘脱氮工艺控制每级生物转盘的运行工况,使其分别处于好氧状态和缺氧状态,即在整个流程中需要分别采用好氧生物转盘和厌氧生物转盘,在不同的好氧生物转盘中分别实现BOD的去除和氨氮的硝化,而在厌氧生物转盘中则主要实现反硝化。其原理类似于前述的三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只是在本工艺中实现各级功能是依靠生物转盘来完成的。

⑷生物转盘脱氮工艺控制每级生物转盘的运行工况,使其分别处于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⑸氧化沟工艺由于氧化沟的运行工艺特征,会在其反应沟渠内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好氧区、缺氧区,使得氧化沟内的活性污泥分别经过好氧区和缺氧区,从而可以实现生物脱氮功能。⑸氧化沟工艺由于氧化沟的运行工艺特征,会在其反应沟渠内的不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生物脱氮新技术

(1)短程硝化-反硝化

硝化过程是由两类独立的细菌催化完成的两个不同反应,应该可以分开;而对于反硝化菌,亚硝酸根或硝酸根均可以作为最终受氢体。该方法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而终止,随后进行反硝化,在反硝化过程将亚硝酸根作为最终受氢体,故称为短程(或简捷)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新技术

(1)短程硝化-反硝化硝化过程是由两类独控制硝化反应停止在亚硝化阶段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关键。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污泥龄、溶解氧、pH值和游离氨等。控制较高温度、较低溶解氧和较高pH值和极短的污泥龄条件等,可以抑制硝酸菌生成,使亚硝酸菌占绝对优势,从而使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控制硝化反应停止在亚硝化阶段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

(2)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是荷兰Delft大学1990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脱氮工艺。在厌氧条件下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氨氮氧化氮气,或者说利用氨作为电子供体.将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还原成氮气。参与厌氧氨氧化的细菌是自养菌。厌氧氨氧化过程无需有机碳源。

(2)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是荷兰Delft大学199(3)亚硝酸型完全自养脱氮是先将氨氮部分氧化成亚硝酸氮,控制氨根离子与亚硝酸根离子比例为1:1,然后通过厌氧氨氧化作为反硝化实现脱氮的目的。全过程为自养的好氧亚硝化反应结合自养的厌氧氨氧化反应.无需有机碳源,对氧的消耗比传统硝化/反硝化减少62.5%,同时减少碱消耗量和污泥生成量。(3)亚硝酸型完全自养脱氮是先将氨氮部分氧化成亚硝酸氮,2磷的去除磷不同于氮,不能形成氧化体或还原体,向大气放逐,但具有以固体形态和溶解形态互相循环转化的性能。从污水中除磷技术就是以磷的这种性能为基础而开发的。2磷的去除磷不同于氮,不能形成氧化体或还原体,向大气放逐,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2.1生物除磷原理及影响因素

⑴生物除磷原理有一类特殊的细菌,在厌氧状态释放磷,在好氧状态可以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从污水中摄取磷酸盐。生物除磷主要由一类统称为聚磷菌的微生物完成。该类微生物均属异养型细菌,能适应厌氧和好氧交替环境的优势菌群。

2.1生物除磷原理及影响因素

⑴生物除磷原理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利用ATP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产酸菌提供的基质进入细胞合成聚β-羟基丁酸盐(PHB),同时释放出PO43-聚磷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这就是厌氧释磷。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利用ATP以主动在好氧区内,聚磷菌以游离氧为电子受体,将积贮在胞内的PHB好氧分解,并利用该反应产生的能量,过量摄取水体中的磷玻盐,在胞内转化为聚磷,这就是好氧吸磷。好氧吸磷量大于厌氧放磷量,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外,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在好氧区内,聚磷菌以游离氧为电子受体,将积贮在胞内的PH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其剩余污泥中的含磷量为1.5~2%,采用生物除磷工艺的剩余活性污泥中磷的含量可以达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2~3倍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其剩余污泥中的含磷量为1.5~2%,采用在厌氧状态下放磷愈多,合成的PHB愈多,则在好氧状态下合成的聚磷量也愈多,除磷的效果也就愈好。在厌氧状态下放磷愈多,合成的PHB愈多,则在好氧状态下合成的生物除磷通常指的是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后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去除水体中磷的技术。主要利用聚磷菌从废水中摄取磷,并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实现废水处理。生物除磷通常指的是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后进一步利用微⑵生物除磷影响因素溶解氧和氧化态氧在厌氧区中必须控制严格的厌氧条件,既没有分子态氧,也没有化合态氧。溶解氧的存在,将抑制厌氧菌的发酵产酸作用和消耗乙酸等低分子脂肪酸物质。在好氧区中要供给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聚磷菌对PHB的分解和摄磷所需。一般厌氧段的溶解氧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的溶解氧控制在2.0mg/L左右。⑵生物除磷影响因素溶解氧和氧化态氧污泥龄生物脱磷系统主要是通过排除剩余污泥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量的多少将决定系统的脱磷效果。一般污泥龄较短的系统产生较多的剩余污泥,可以取得较高的脱磷效果。仅以除磷为目的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宜采用较短的泥龄。当污泥龄为30天时,除磷率为40%,污泥龄为17天时,除磷率为50%,污泥龄降至5天时,除磷率可提高到87%。污泥龄生物脱磷系统主要是通过排除剩余污泥去除磷的,因此剩

温度温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不如对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明显,因为在高温、中温、低温条件下,不同的菌群都具有生物除磷的能力,在5~30℃的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除磷效果。温度

BOD负荷和有机物性质一般认为,较高的BOD负荷可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有人提出BOD/TP=20是正常进行生物除磷的低限。不同有机物为基质对磷的厌氧释放及好氧摄取也有差别。一般低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易被聚磷菌吸收、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强,而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弱。磷的释放充分,磷的摄取量亦大。BOD负荷和有机物性质pH值

pH值在6~8的范围内时,磷的厌氧释放比较稳定。pH值低于6时生物除磷的效果会大大下降。

pH值

pH值在6~8的范围内时,磷的厌氧释放比较稳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存在会抑制细菌对磷的释放,从而影响在好氧条件下对磷的吸收。据报导,NO3-N浓度应小于2mg/L。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存在会抑制细菌对磷2.2生物除磷工艺废水生物除磷工艺流程一般由厌氧池和好氧池组成。按磷的最终去除方式和构筑物的组成,除磷工艺可分主流除磷和侧流除磷工艺。主流除磷指厌氧池在污水水流方向上,磷的最终去除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如A/O(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侧流除磷指结合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的Phostrip工艺。将部分回流污泥分流到厌氧池脱磷并用石灰沉淀,厌氧池在回流污泥的侧流中。2.2生物除磷工艺废水生物除磷工艺流程一般由厌氧池和好氧(1)弗斯特利普除磷工艺(Phostrip)(1)弗斯特利普除磷工艺(Phostrip)曝气池:含磷污水进入,同时还有由除磷池回流的已经释放磷但含有聚磷菌的污泥。使聚磷菌过量摄取磷,去除有机物(BOD和COD),可能还有一定的硝化作用

沉淀池(Ⅰ):泥水分离,含磷污泥沉淀,已除磷的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除磷池:保持厌氧状态,含磷污泥在这里释放磷,并投加冲洗水,使磷充分释放,已释放磷的污泥沉淀于池底,并回流曝气池,再次用于吸收污水中的磷。上清液从上部流出进入混合池。曝气池:含磷污水进入,同时还有由除磷池回流的已经释放磷但含有混合池:含磷上清液进入,同步投加石灰乳,经混合后进入搅拌反应池,磷与石灰反应,形成固体磷酸钙。化学法除磷。沉淀池(Ⅱ):混凝沉淀,磷酸钙沉淀分离,除磷上清液回流曝气池,含有大量磷酸钙的污泥排出,适宜作肥料。混合池:含磷上清液进入,同步投加石灰乳,经混合后进入搅拌反应工艺特征是一种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相结合的工艺除磷效果好,处理出水的含磷量一般低于1mg/l;污泥的含磷量高,一般为2.1~7.1%;石灰用量较低,介于21~31.8mgCa(OH)2/m3废水之间;污泥的SVI低于100,污泥易于沉淀、浓缩、脱水,污泥肥分高,不易膨胀。工艺特征是一种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相结合的工艺可以根据BOD/P的比值来灵活调节回流污泥与混凝污泥量的比例;流程复杂,运行管理麻烦,投加石灰乳运行费用有所提高。建设费用也高。沉淀池(Ⅰ)底部可能形成缺氧状态,产生释放磷的现象。应及时排泥或回流。可以根据BOD/P的比值来灵活调节回流污泥与混凝污泥量的比例⑵厌氧—好氧(A/O)除磷工艺释放磷曝气池BOD去除,吸收磷原废水(厌氧)回流污泥(含磷污泥)沉淀池(剩余污泥)(好氧)处理水含磷污泥用作肥料⑵厌氧—好氧(A/O)除磷工艺释放磷曝气池原废水(厌氧)回流污水和污泥顺次经过厌氧和好氧交替循环流动。在厌氧池可吸收去除一部分有机物,并释放出大量磷,进入好氧池的废水中有机物被好氧降价,污泥也将大量摄取废水中的磷,部分富磷污泥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实现磷的脱除。污水和污泥顺次经过厌氧和好氧交替循环流动。在厌氧池可吸收去除厌氧-好氧除磷工艺特征(1)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短,一般3h~6h;(2)曝气池内污泥浓度一般在2700~3000mg/L之间;(3)BOD去除率与一般的活性污泥法相同,磷的去除率较好,处理出水一般含磷低于1.0mg/L,去除率大致76%左右。(4)沉淀污泥含磷4%左右,污泥肥效好。(5)混合液SVI≤100,易沉淀,不膨胀。厌氧-好氧除磷工艺特征(1)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短,一般3h~6除磷率难于进一步提高,因为微生物对磷的吸收,既或是过量吸收,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特别是当进水BOD值不高或废水中含磷量高时,即P/BOD值高时,由于污泥

的产量低,将更是这样。

在沉淀池内容易产生磷的释放的现象,特别是当污泥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较长时更是如此,应注意及时排泥和回流。除磷率难于进一步提高,因为微生物对磷的吸收,既或是过量吸收,3.同步脱氮除磷技术其工艺特点:各项反应都反复进行两次以上,各反应单元都有其首要功能,同时又兼有二、三项辅助功能;脱氮除磷的效果良好。3.同步脱氮除磷技术其工艺特点:各项反应都反复进行两次以上进水1)巴登福(Bardenph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厌氧反应器反硝化脱氮;其次是污泥释放磷,硝态氮通过内循环来自第一好氧反应器,污泥则是沉淀池回流的去除BOD;硝化,由于BOD浓度还较高,因此,硝化程度较低;吸收磷,由于NOX未能有效的去除,因此,磷吸收效果不高。第二厌氧反应器的功能同第一厌氧反应器,仍以脱氮为主第二好氧反应器的首要功能是吸收磷;第二功能是进一步硝化;第三项功能则是去除BOD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含磷污泥的一部分作为回流污泥回流到第一厌氧反应器,另一部分则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进水1)巴登福(Bardenph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厌氧反应优点:各项反应都反复进行二次以上,各反应单元都有其首要功能,并兼行二、三项功能。本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良好。缺点:工艺复杂,反应器单元多,运行繁琐,成本高优点:各项反应都反复进行二次以上,各反应单元都有其首要功能,好氧反应器原废水释放磷氨化回流污泥(含磷)沉淀池(剩余污泥)内循环2Q缺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脱氮硝化吸收磷去除BOD处理水Anaerobic-Anoxic-Oxic(2)A—A—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A2/O法Anaerobic-Anoxlc-Oxic厌氧反应器的功能是释放磷,进入本单元的除原废水外,还有从沉淀池排出的污泥缺氧反应器的首要功能是脱氮,由好氧反应器送出的内循环量为2Q(Q为原废水流量)好氧反应器是多功能的,在这里进行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等反应沉淀池的功能为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部分污泥回流厌氧反应器,在那里释放磷好氧原废水释放磷回流污泥(含磷)沉淀池(剩余污泥)内循环2优点A-A-O工艺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①比较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②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不宜丝状菌增殖繁衍,无污泥膨胀之虑③厌氧和缺氧段只进行缓速搅拌,以不提高溶解氧含量为度,运行费用低。优点A-A-O工艺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缺点①脱氮效果难提高,内循环流量以2Q为限,不宜提高②污泥增长受到一定的限度,除磷效果亦不易提高③对沉淀池要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应降低污泥的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氧含量也不宜过高,以防止循环液对缺氧反应器的干扰缺点①脱氮效果难提高,内循环流量以2Q为限,不宜提高⑶UCT同步脱氮除磷工

在前述的两种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都是将回流污泥直接回流到工艺前端的厌氧池,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盐,因此会在第一级厌氧池中引起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与除磷菌争夺废水中的有机物而影响除磷效果,因此提出UCT(UnivercityofCapeTown)工艺。⑶UCT同步脱氮除磷工在前述的两种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都是UCT工艺将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回流到缺氧池,使污泥中的硝酸盐在缺氧池中进行反硝化脱氮,同时,为弥补厌氧池中污泥的流失以及除磷效果的降低,增设从缺氧池到厌氧池的污泥回流,这样厌氧池就可以免受回流污泥中硝酸盐的干扰。UCT工艺将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回流到缺氧池,使污泥中的硝酸盐在⑷Phoredox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本工艺的特点是在缺氧反应器之前再加一座厌氧反应器,以强化磷的释放,从而保证在好氧条件下,有更强的吸收磷的能力,提高除磷效果。⑷Phoredox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本工艺的特点是在缺氧反应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自然界,氮化合物是以有机体(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氨态氮(NH4+、NH3)、亚硝酸氮(NO2-)、硝酸氮(NO3-)以及气态氮(N2)形式存在的。废水中的氮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4种形式存在。在自然界,氮化合物是以有机体(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氨态氮(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与分类N

无机NNOx--N(硝态氮)TKN(凯氏氮)总N(TN)NH3-NNO3-NNO2-N有机N(尿素、氨基酸、蛋白质)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与分类N

无机NNOx--NTKN总N磷通常以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磷主要来自人体排泄物以及合成洗涤剂、牲畜饲养场及含磷工业废水。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比氮更突出,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事实上取决于氮磷比。磷通常以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氮和磷的排放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氨氮的好氧特性会使水体的溶解氧降低,某些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国内外对氮磷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比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去除氮磷经济,是日前应用广泛和最有前途的氮磷处理方法。氮和磷的排放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氨、磷等营养物质,只能去除细菌细胞生理需要摄取的部分!活性污泥理想的营养平衡式为BOD:N:P=100:5:1氮的去除率为20%~40%,磷的去除率仅为5%~20%对氨、磷等营养物质,只能去除细菌细胞生理需要摄取的部分!1.生物脱氮

1.1生物脱氮原理一些污水中,氮是过剩的,如城市污水,炼油污水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生物脱氮自然界中存在氮的自然循环有机氮氨态氮硝酸氮氮气以下重点介绍1.生物脱氮

1.1生物脱氮原理一些污水中,氮是过剩的,如城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的过程。氨化(Ammonification):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硝化(Nitrfication):NH3-N转化为NOx-N反硝化(Denitrification):NOx-N转化为N2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的过程生物脱氮原理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以氨基酸为例:氧化脱氨基水解脱氨基还原脱氨基(1)氨化反应生物脱氮原理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生物脱氮原理在未经处理的新鲜废水中有机氮氨态氮蛋白质、尿素、胺类化合物、硝基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等NH3及NH4等氨化菌(水解、氧化)无论在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中性、碱性还是酸性环境中都能进行,只是作用的微生物不同、作用的强弱不同。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系统内能够比较完全地完成氨化反应生物脱氮原理在未经处理的新鲜废水中有机氮氨态氮蛋白质、尿素、(2)硝化反应生物脱氮原理反应过程氨态氮NH3及NH4+等硝酸盐氮NO3-N1g氨氮氧化需氧4.57gNO2-N亚硝酸盐氮亚硝化菌硝化菌需氧3.16g需氧1.11g在硝化反应中,还有H+释放(2)硝化反应生物脱氮原理反应过程氨态氮NH3及NH4+等硝硝化细菌亚硝酸菌Nitrosomonas和硝酸菌Nitrobacter统称为硝化菌。化能自养菌,G-,不生芽孢的短杆状细菌,广泛存活在土壤中,在自然界的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细菌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有机性营养物质,从CO2获取碳源,从无机物的氧化中获取能量。生长率低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硝化细菌亚硝酸菌Nitrosomonas和硝酸菌Nitrob项目亚硝化菌硝化菌细胞形状椭球或棒状椭球或棒状细胞尺寸(μm)1×1.50.5×1.0革兰氏染色阴性阴性世代期(h)8~3612~59自养性专性兼性需氧性严格好氧严格好氧最大比增长速率μm·h-10.04~0.080.02~0.06产率系数Y(mg细胞/基质mg)0.04~0.130.02~0.07饱和常数K(mg/L)0.6~3.60.3~1.7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基本特征项目亚硝化菌硝化菌细胞形状椭球或棒状椭氮的氧化还原态-Ⅲ铵离子NH4+-Ⅱ-Ⅰ羟胺NH2OH0+Ⅰ硝酰基NOH+Ⅱ+Ⅲ亚硝酸盐NO2-+Ⅳ+Ⅴ硝酸盐NO3-Nutrisimonas亚硝化菌Nitrobacter硝化菌硝化反应过程中氮的转化及价态的变化-Ⅲ铵离子NH4+-Ⅱ-Ⅰ羟胺NH2OH0+Ⅰ硝化作用过程中细菌的性质对废水处理有多方面影响:硝化细菌的生长速率慢、细胞产率低,使得废水中有机物负荷不能太大,否则细菌就被冲失;其次,过程中应存在一定量的氧气;硝化过程产生氢离子,需要考虑合适的缓冲溶液调节系统。硝化作用过程中细菌的性质对废水处理有多方面影响:⑶反硝化反硝化反应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NO3-)和亚硝酸盐氮(NO2-)还原为氮气的过程。⑶反硝化反硝化反应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N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厌氧菌,有氧存在时,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吸;在无氧而有NO3-或NO2-时,则以NO3-或NO2-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和营养源进行反硝化。反硝化反应可使有机物得到分解氧化,实际是利用了硝酸盐中的氧。当缺乏有机物时,则无机物如氢、Na2S等也可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厌氧菌,有氧存在时,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厌氧条件下,存在有机碳源,硝酸盐浓度大于或等于2mg/L,且pH值在6.5-7.5之间。以有机物为基质时,反硝化菌不仅能将其用作电子给体进行反硝化,还能将其用作碳源合成细胞物质。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厌氧条件下,存在有机碳源,硝酸盐浓度大于或当利用的碳源为甲醇时:NO3-+1.08CH3OH+0.24H2CO3→0.056C5H7CO2+0.47N2↑+1.68H2O+HCO3-NO2-+0.67CH3OH+0.53H2CO3→0.04C5H7CO2+0.48N2↑+1.23H2O+HCO3-从以上的过程可知,约96%的NO3-N经异化过程还原,4%经同化过程合成微生物。当利用的碳源为甲醇时:内源反硝化

微生物还可通过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硝化C5H7NO2+4NO3-→5CO2+NH3+2H2↑+4OH-

内源反硝化的结果是细胞物质减少,并会有NH3的生成。废水处理中不希望此种反应占主导地位,而应提供必要的碳源。

内源反硝化微生物还可通过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硝硝化、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表1硝化过程中氮的转化

表2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

氮的氧化还原态–Ⅲ氨离子NH4+–Ⅱ–Ⅰ羟胺NH2OH0+Ⅰ硝酰基NOH+Ⅱ+Ⅲ亚硝酸根NO2—+Ⅳ+Ⅴ硝酸根NO3—氮的氧化还原态–Ⅲ氨离子NH4+–Ⅱ–Ⅰ羟胺NH2OH0N2+Ⅰ硝酰基NOH+Ⅱ+Ⅲ亚硝酸根NO2—+Ⅳ+Ⅴ硝酸根NO3—硝化、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表1硝化过程中氮的转化表21.2硝化—反硝化过程影响因素

溶解氧硝化反应必须在好氧条件下进行。氧是硝化反应的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的进程。在硝化反应的曝气池内,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1mg/L。1.2硝化—反硝化过程影响因素

溶解氧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菌,在无分子氧同时存在硝酸和亚硝酸离子的条件下,它们能够利用这些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使硝酸盐还原。另一方面,反硝化菌体内的某些酶系统组分,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够合成。这样,反硝化反应宜于在厌氧、好氧条件交替的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菌,在无分子氧同时存在硝酸和亚硝酸离

pH值在硝化反应过程中,释放出H+离子,致使混合液中pH值下降。硝化菌对pH值的变化十分敏感。最佳pH值是8.0-8.4。需保持足够的碱度,起到缓冲的作用。一般来说,1g氨态氮(以N计)完全硝化,需碱度(以CaCO3)7.1g。对反硝化反应最适宜的pH值是6.5-7.5。pH值高于8低于6,反硝化速率将大为下降。pH值

温度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20-30℃,15℃以下,硝化反应速度下降,5℃时完全停止。低温对硝酸菌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在低温12~14℃时常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在30~35℃较高温度下,亚硝酸菌的最小倍增时间要小于硝酸菌,因此,通过控制温度和污泥龄,可控制反应器中亚硝酸菌的绝对优势。温度对硝化菌的影响比反硝化菌大。反硝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是20-40℃,低于15℃反硝化反应速率降低。温度有机物含量混合液中BOD浓度过高,会使增殖速度较高的异养型细菌迅速增殖,使自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硝化反应无法进行。一般BOD值应在20mg/L以下。反硝化过程需要充足的碳源,理论上lgNO2还原为N2需要碳源有机物2.86g。一般认为,当废水的BOD5/TKN值大于4~6时,碳源充足,不需另外投加碳源,反之则要投加甲醇或其他易降解的有机物作碳源。有机物含量污泥龄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污泥龄)(θc)N,必须大于其最小的世代时间(θc)N,min否则将使硝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自养型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3d),至少应为硝化菌最小世代时间的2倍以上(6d)。污泥龄抑制物质对硝化反应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有:过高浓度氨氮、重金属、有毒物质以及有机物。一般来说,同样毒物对亚硝酸菌的影响比对硝酸菌大。反硝化菌对有毒物质的敏感性比硝化菌低很多,与一般好氧异养菌相同。抑制物质1.3生物脱氮工艺

⑴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三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由Barth开创的所谓3级活性污泥法流程,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三项反应过程。1.3生物脱氮工艺

⑴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三级活性污泥生物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NH3、NH4,去除BOD、COD。BOD5值可降至15—20mg/l左右硝化曝气池,NH3-N及NH4-N在这里氧化为NO-3-N,投碱以防止pH值下降。采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方式。作为碳源,可投加CH3OH(甲醇),也可以引入原废水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NH3、NH4,去除BOD、COD。BO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pH值;第三级为反硝化反应器,可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或引入原废水。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优点:氨化、硝化、反硝化反应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各自回流污泥,反应进行速度快且彻底缺点:处理设备多,造价高,管理麻烦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特点:优点:氨化、硝化、反硝化反应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各自回⑵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该工艺是将其中的前两级曝气池合并成一个曝气池,使废水在其中同时实现氨化和硝化反应,因此只是在形式上减少了一个曝气池,并无本质上的改变。⑵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该工艺是将其中的前两级曝气池合并成一两级生物脱氮工艺:BOD去除和硝化两个反应过程放在一起两级生物脱氮工艺:⑶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O工艺)该流程与两级活性污泥工艺相比,是将缺氧的反硝化反应器设置在好氧反应器的前面,因此常被称为“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⑶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O工艺)该流程与两级活性反硝化反应器BOD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好氧)原废水(缺氧)(回流污泥)沉淀池(剩余污泥)内循环(硝化液回流)碱特征反硝化反应器在前,BOD去除、硝化二项反应的综合反应器在后反硝化反应以原废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硝化反应器内的含有大量硝酸盐的硝化液回流反硝化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在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反应消耗的碱度的一半左右硝化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以进一步去除,勿需增建后曝气池。本系统流程简单,勿需外加碳源,建设费用与运行费用均较低反硝化反应器BOD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原废水(缺氧)(回流污反硝化反应器BOD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好氧)原废水(缺氧)(回流污泥)沉淀池(剩余污泥)内循环(硝化液回流)碱缺点处理水来自硝化反应器,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氮,如沉淀池运行不当,不及时排泥,在池内能够产生反硝化反应使污泥上浮欲提高脱氮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RN),导致:一是运行费用增高;二是内循环液带入大量的溶解氧,影响反硝化进程本系统的脱氮率一般在85%以下反硝化反应器BOD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原废水(缺氧)(回流污主要特征反硝化反应器设置在流程的前端,去除BOD、进行硝化反应的综合好氧反应器设置在流程后端;反硝化反应时利用原废水中的有机物直接作为有机碳源,将从好氧反应器回流的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反硝化成为氮气;反硝化反应器中产生的碱度随出水进入好氧硝化反应器,补偿硝化反应中所需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使反硝化过程中残留的有机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无需增建后曝气池。是实际工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生物脱氮工艺。主要特征反硝化反应器设置在流程的前端,去除BOD、进行硝化反⑷生物转盘脱氮工艺控制每级生物转盘的运行工况,使其分别处于好氧状态和缺氧状态,即在整个流程中需要分别采用好氧生物转盘和厌氧生物转盘,在不同的好氧生物转盘中分别实现BOD的去除和氨氮的硝化,而在厌氧生物转盘中则主要实现反硝化。其原理类似于前述的三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只是在本工艺中实现各级功能是依靠生物转盘来完成的。

⑷生物转盘脱氮工艺控制每级生物转盘的运行工况,使其分别处于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⑸氧化沟工艺由于氧化沟的运行工艺特征,会在其反应沟渠内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好氧区、缺氧区,使得氧化沟内的活性污泥分别经过好氧区和缺氧区,从而可以实现生物脱氮功能。⑸氧化沟工艺由于氧化沟的运行工艺特征,会在其反应沟渠内的不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生物脱氮新技术

(1)短程硝化-反硝化

硝化过程是由两类独立的细菌催化完成的两个不同反应,应该可以分开;而对于反硝化菌,亚硝酸根或硝酸根均可以作为最终受氢体。该方法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而终止,随后进行反硝化,在反硝化过程将亚硝酸根作为最终受氢体,故称为短程(或简捷)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新技术

(1)短程硝化-反硝化硝化过程是由两类独控制硝化反应停止在亚硝化阶段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关键。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污泥龄、溶解氧、pH值和游离氨等。控制较高温度、较低溶解氧和较高pH值和极短的污泥龄条件等,可以抑制硝酸菌生成,使亚硝酸菌占绝对优势,从而使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控制硝化反应停止在亚硝化阶段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

(2)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是荷兰Delft大学1990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脱氮工艺。在厌氧条件下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氨氮氧化氮气,或者说利用氨作为电子供体.将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还原成氮气。参与厌氧氨氧化的细菌是自养菌。厌氧氨氧化过程无需有机碳源。

(2)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是荷兰Delft大学199(3)亚硝酸型完全自养脱氮是先将氨氮部分氧化成亚硝酸氮,控制氨根离子与亚硝酸根离子比例为1:1,然后通过厌氧氨氧化作为反硝化实现脱氮的目的。全过程为自养的好氧亚硝化反应结合自养的厌氧氨氧化反应.无需有机碳源,对氧的消耗比传统硝化/反硝化减少62.5%,同时减少碱消耗量和污泥生成量。(3)亚硝酸型完全自养脱氮是先将氨氮部分氧化成亚硝酸氮,2磷的去除磷不同于氮,不能形成氧化体或还原体,向大气放逐,但具有以固体形态和溶解形态互相循环转化的性能。从污水中除磷技术就是以磷的这种性能为基础而开发的。2磷的去除磷不同于氮,不能形成氧化体或还原体,向大气放逐,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2.1生物除磷原理及影响因素

⑴生物除磷原理有一类特殊的细菌,在厌氧状态释放磷,在好氧状态可以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从污水中摄取磷酸盐。生物除磷主要由一类统称为聚磷菌的微生物完成。该类微生物均属异养型细菌,能适应厌氧和好氧交替环境的优势菌群。

2.1生物除磷原理及影响因素

⑴生物除磷原理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利用ATP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产酸菌提供的基质进入细胞合成聚β-羟基丁酸盐(PHB),同时释放出PO43-聚磷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这就是厌氧释磷。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利用ATP以主动在好氧区内,聚磷菌以游离氧为电子受体,将积贮在胞内的PHB好氧分解,并利用该反应产生的能量,过量摄取水体中的磷玻盐,在胞内转化为聚磷,这就是好氧吸磷。好氧吸磷量大于厌氧放磷量,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外,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在好氧区内,聚磷菌以游离氧为电子受体,将积贮在胞内的PH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其剩余污泥中的含磷量为1.5~2%,采用生物除磷工艺的剩余活性污泥中磷的含量可以达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2~3倍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其剩余污泥中的含磷量为1.5~2%,采用在厌氧状态下放磷愈多,合成的PHB愈多,则在好氧状态下合成的聚磷量也愈多,除磷的效果也就愈好。在厌氧状态下放磷愈多,合成的PHB愈多,则在好氧状态下合成的生物除磷通常指的是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后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去除水体中磷的技术。主要利用聚磷菌从废水中摄取磷,并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实现废水处理。生物除磷通常指的是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后进一步利用微⑵生物除磷影响因素溶解氧和氧化态氧在厌氧区中必须控制严格的厌氧条件,既没有分子态氧,也没有化合态氧。溶解氧的存在,将抑制厌氧菌的发酵产酸作用和消耗乙酸等低分子脂肪酸物质。在好氧区中要供给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聚磷菌对PHB的分解和摄磷所需。一般厌氧段的溶解氧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的溶解氧控制在2.0mg/L左右。⑵生物除磷影响因素溶解氧和氧化态氧污泥龄生物脱磷系统主要是通过排除剩余污泥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量的多少将决定系统的脱磷效果。一般污泥龄较短的系统产生较多的剩余污泥,可以取得较高的脱磷效果。仅以除磷为目的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宜采用较短的泥龄。当污泥龄为30天时,除磷率为40%,污泥龄为17天时,除磷率为50%,污泥龄降至5天时,除磷率可提高到87%。污泥龄生物脱磷系统主要是通过排除剩余污泥去除磷的,因此剩

温度温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不如对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明显,因为在高温、中温、低温条件下,不同的菌群都具有生物除磷的能力,在5~30℃的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除磷效果。温度

BOD负荷和有机物性质一般认为,较高的BOD负荷可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有人提出BOD/TP=20是正常进行生物除磷的低限。不同有机物为基质对磷的厌氧释放及好氧摄取也有差别。一般低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易被聚磷菌吸收、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强,而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弱。磷的释放充分,磷的摄取量亦大。BOD负荷和有机物性质pH值

pH值在6~8的范围内时,磷的厌氧释放比较稳定。pH值低于6时生物除磷的效果会大大下降。

pH值

pH值在6~8的范围内时,磷的厌氧释放比较稳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存在会抑制细菌对磷的释放,从而影响在好氧条件下对磷的吸收。据报导,NO3-N浓度应小于2mg/L。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存在会抑制细菌对磷2.2生物除磷工艺废水生物除磷工艺流程一般由厌氧池和好氧池组成。按磷的最终去除方式和构筑物的组成,除磷工艺可分主流除磷和侧流除磷工艺。主流除磷指厌氧池在污水水流方向上,磷的最终去除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如A/O(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侧流除磷指结合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的Phostrip工艺。将部分回流污泥分流到厌氧池脱磷并用石灰沉淀,厌氧池在回流污泥的侧流中。2.2生物除磷工艺废水生物除磷工艺流程一般由厌氧池和好氧(1)弗斯特利普除磷工艺(Phostrip)(1)弗斯特利普除磷工艺(Phostrip)曝气池:含磷污水进入,同时还有由除磷池回流的已经释放磷但含有聚磷菌的污泥。使聚磷菌过量摄取磷,去除有机物(BOD和COD),可能还有一定的硝化作用

沉淀池(Ⅰ):泥水分离,含磷污泥沉淀,已除磷的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除磷池:保持厌氧状态,含磷污泥在这里释放磷,并投加冲洗水,使磷充分释放,已释放磷的污泥沉淀于池底,并回流曝气池,再次用于吸收污水中的磷。上清液从上部流出进入混合池。曝气池:含磷污水进入,同时还有由除磷池回流的已经释放磷但含有混合池:含磷上清液进入,同步投加石灰乳,经混合后进入搅拌反应池,磷与石灰反应,形成固体磷酸钙。化学法除磷。沉淀池(Ⅱ):混凝沉淀,磷酸钙沉淀分离,除磷上清液回流曝气池,含有大量磷酸钙的污泥排出,适宜作肥料。混合池:含磷上清液进入,同步投加石灰乳,经混合后进入搅拌反应工艺特征是一种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相结合的工艺除磷效果好,处理出水的含磷量一般低于1mg/l;污泥的含磷量高,一般为2.1~7.1%;石灰用量较低,介于21~31.8mgCa(OH)2/m3废水之间;污泥的SVI低于100,污泥易于沉淀、浓缩、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