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病原弓形虫_第1页
大三上-病原弓形虫_第2页
大三上-病原弓形虫_第3页
大三上-病原弓形虫_第4页
大三上-病原弓形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医学原虫---利什曼原虫、弓形虫张青锋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qfzh

:

65985138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亚界肉足鞭毛门顶复门纤毛门动鞭纲叶足纲动基裂纲孢子纲弓形虫科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在突尼斯的一种啮齿动物刚地梳趾鼠的肝脾单核细胞内发现,其滋养体呈弓形,故名弓形虫。弓形虫寄生在人及其他多种哺乳动物除红细胞外的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内,引起

共患的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虫种弓形虫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即刚地弓形虫(T.gondii)。但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宿主、毒力大小等差异将其分为许多不同的虫株,如世界上公认的强毒株RH株,弱毒株Beverley株。有些弓形虫虫株在经小鼠腹腔传代次数太多而丧失了在猫体内形成卵囊的能力,称为不完全株。终宿主:猫科动物中间宿主:人哺乳动物(猫、牛、羊、猪、鼠等)鸟类鱼类爬行类寄生宿主一、基本形态在弓形虫生活史中有五个不同形态阶段中间宿主体内基本形态:急性期假包囊(速殖子)、慢性期包囊(缓殖子)终宿主体内基本形态:裂殖体、配子体、卵囊(子孢子)三囊1.滋养体(假包囊)滋养体呈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一边扁平,另一边较膨隆,长4-7μm。以二 或内二芽殖法不断繁殖,一般含数个至20多个虫体,由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体称假包囊,内含的虫体称速殖子2.包囊(缓殖子)3.卵囊(子孢子)仅在猫肠上皮细胞内形成,随猫科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10-12m, 有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2个孢子囊---各含4个呈新月形的子孢子。孢子囊子孢子3.裂殖体仅在猫科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发育增殖,成熟的裂殖体为长椭圆形,内含4-40个裂殖子,呈扇状排列,裂殖子形如新月状。4.配子体仅在猫科小肠上皮细胞形成,雌配子体体积可达10-20μm,核染成深红色,较大,胞质深蓝色,成熟发育成1个雌配子;雄配子体量较少,成熟后形成12-32个雄配子,其两端尖细,长约3μm。雌雄配子 结合发育为合子(zygote),而后发育成卵囊。弓形虫的生活史小肠上皮细胞内发育肠外有核细胞内发育无性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孢子增殖卵囊终宿主猫

猫中间宿主人及多种动物多种动物急性期假包囊(速殖子)慢性期包囊(缓殖子)无性裂体增殖终宿主肝脑眼淋专一性终宿主--猫及猫科动物。终宿主体内寄生的细胞--肠上皮细胞,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孢子增殖产生卵囊随意性中间宿主--人及猪、鼠、猫、牛、羊及家禽等多种脊椎动物滋养体寄生于除红细胞外的任何有核细胞。假包囊、包囊可寄生于肠外的各

组织(脑、眼等)弓形虫生活史特点:终宿主肝脑眼淋弓形虫生活史特点:3.阶段--非特异性假包囊、包囊、滋养体和卵囊均可

。4.途径--多样性弓形虫各

阶段均可经口速殖子 损伤的皮肤粘膜输血移植经胎盘血在中间宿主体内(无性增殖)吞食卵囊包囊假包囊子孢子缓殖子速殖子“”肠壁淋巴管和血管速殖子假包囊(急性期)包 囊(慢性期)有核细胞内增殖三囊在终宿主体内(无性或有性生殖)♂配子体♀配子体♂配子♀配子合子卵囊配子生殖子孢子卵囊假包囊包囊裂殖体滋养体裂殖子裂体增殖(1)阶段:卵囊、包囊、假包囊(2)方式:A.B.猫粪中卵囊污染食物、水源、手;食入动物肉类(猪、羊、牛)中包囊、假包囊;C.

孕妇体内的假包囊中的速殖子随血流经胎盘传给D.

滋养体经伤口;。(3)途径:A.经口(主要)C.损伤的皮肤粘膜B.胎盘D.输血或移植刚地弓形虫⑴急性期阶段:速殖子(假包囊)部位:有核细胞内(脑、眼、淋、肝、心等)繁殖:内二芽殖、二

法裂体增殖⑵慢性期阶段:包囊部位:有核细胞内(脑、眼、骨骼肌…):数月、数年、甚至

。刚地弓形虫刚地弓形虫致病特点1

孕妇在孕期

可致

、早产、死胎、畸胎;2后天 常损害脑、眼等多种脏器,引起脑炎、癫痫、精神异常等;3)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往往引起严重的

,如AIDS患者中有

5-10%的人合并弓形虫

:重要机会致病性12虫株毒力因素:强毒株(RH株)(急 染)弱毒株(Beverly株)(多为隐

染)宿主的免疫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速殖子在细胞内大量繁殖,破坏细胞,引起组织的炎症、水肿、单核细胞浸

润。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包囊活化、复苏、缓殖子转化为速殖子,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炎症。刚地弓形虫致病因素弓形虫病临床分型1、性弓形虫病:的孕妇●据统计,在孕期者,约50%的胎盘得。、早产、死产、畸胎.存活的儿童:智力

,运动怀孕早期怀孕中期

多为隐

染,有的出生后才出现症状●怀孕后期:病损多数较轻。弓形虫所致畸形无脑儿(颅骨与脑组织缺失,像

)胎盘粘住头部出生后获得1,该类型与宿主免疫高低密切相关:大多数无临床表现2急性弓形虫病:头颈部淋

肿大,伴随低热、头疼等感冒症状,3继发性弓形虫病:免疫力受损或下降导致中枢神经病变型:脑膜脑炎、癫痫、精神异常心肌炎和心包炎型;肝炎型;重症型(AIDS患者)2、后天性弓形虫病:2、后天性弓形虫病:流行病学流行概况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多种哺乳动物体内,人群

也较普遍。据

学率为25%-50%,全球约10亿人,人群抗体阳性,绝大多数属隐弓形虫染。常与生活

、生活条件、接触猫科动物等因素有关。易感家畜有猪、猫、牛、羊、犬、马、兔等;家畜的 率可达10%-50%,可食用

相当普遍,严重

人类健康。2.广泛流行的原因生活史多个时期有

性;中间宿主广泛,140余种哺乳动物易感;3)能在终宿主间、中间宿主间,终宿主与中间宿主间交叉

4)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5)卵囊排放量大且抵抗力强1.病原学检查1涂片染色法 检查滋养体取患者的腹水、胸水、脑脊液、血液、眼房水、羊水等。等穿刺物作涂片、染色、2用组织穿刺物,如骨髓、淋镜检。动物接种接种小白鼠,经盲传2-3代,从小鼠腹腔液中查滋养体;(3)接种培养的细胞,经培养查滋养体。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染色试验(dye

test,

DT):检查弓形虫的独特方法,活滋养体与样本中特异性抗体结合,不为美蓝,视为阳性;被美蓝者则为。局限性:需要活的滋养体。实验12传染源:猫和猫科动物是重要传染源;途径有两种:性:

经胎盘

(垂直获得性:经口

(未熟含弓形虫);、蛋、奶等);损伤的皮肤粘膜或经输血、

移殖而;接触被卵途径;节肢动物囊污染的土壤、水源亦为重要(如蝇、蟑螂)携带卵囊。(3)易感人群:均易感。、婴幼儿、肿瘤病和

患者防治防治治疗、病畜可选用磺胺嘧啶、乙胺嘧啶等药物。至今尚无

物。乙胺嘧啶、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对增殖阶段弓形虫有抑制作用。这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对孕妇

的首选药物是螺旋霉素。改变不良饮食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肉或半生不熟肉类。注意个人卫生,不玩猫。不养猫or科学养猫弓形虫学习要点刚地弓形虫滋养体、包囊、卵囊的形态刚地弓形虫生活史与

阶段弓形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弓形虫病的流行特点、

途径常用

方法、防治原则5.机会致病性Monsters

inside

me

!态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亚界肉足鞭毛门顶复门纤毛门动鞭纲叶足纲动基裂纲孢子纲利什曼原虫属于动物鞭毛纲,动基体目,锥体亚目,锥体科,利什曼属。由利什曼原虫而引起的疾病,称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临床损害组织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皮肤色素沉着,发热,故称黑热

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内脏器官(如脾、肝、骨髓等),致死(90%)。②粘膜皮肤利什曼病如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皮肤病变和粘膜病变。损伤鼻中隔、甚至喉和气管的软骨。③皮肤利什曼病主要由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所致。无鞭毛体(利杜体)前鞭毛体卵圆形虫体很小2.9-5.7(μm)×1.8-4.0(μm)有一较大圆形核动基

于核旁细小杆状1.无鞭毛体(利杜体)(Leishman-Donovan

body)骨髓液涂片Giemsa

stain。1.无鞭毛体(利杜体)(Leishman-Donovan

body)1.无鞭毛体(利杜体)(Leishman-Donovan

body)无鞭毛体寄生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巨噬细胞破裂——…白蛉消化道虫体呈梭形(10~20µm×1.5~4µm)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

部基体,鞭毛培养时呈虫体前端

,菊花状。细胞质呈蓝色,核呈紫红色前鞭毛体运动活泼2.(前)鞭毛体(Promastigote)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白蛉人(或其他哺乳动物)在白蛉体内发育:雌性白蛉摄入含无鞭毛体的单核-巨噬细胞于胃内1天:发育为早期前鞭毛体2天:前鞭毛体3、4天:纵二 法繁殖,并移向白蛉前胃、食道和咽部一周: 在口腔及喙。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白蛉人(或其他哺乳动物)2.在内发育:雌性白蛉叮刺前鞭毛体进入的皮下组织。进入单核巨噬细胞形成含虫空泡。繁转变成无鞭毛体,殖单核巨噬细胞破裂。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二

法繁殖体小,3㎜,约为蚊子1/3,驼背状,全身密生细毛,灰黄色利什曼原虫破坏单核巨噬细胞,脾、肝、骨髓、淋是单核巨噬细胞大量积聚之处,病变最重。脾肿大是黑热病最主要的体征(95%),脾细胞与浆细胞大量增生,血流受阻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全血性贫血。同患黑热病~家五个儿童示脾肿大黑热病俗称“大肚子病”12岁男孩脾肿大贫血严重消瘦临床表现:潜伏期及主要症状体征 潜伏10余天---3-8个月。叮咬处淡褐色丘疹。不规则发热、贫血、肝脾肿大。我国黑热病有下列表现:2.皮肤型黑热病 皮肤损伤多为结节型,结节为大小不等芽肿,或呈丘疹状。常见于面部及颈部。3.淋

型黑热病 局部淋 肿大,无压痛,无红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活检可查到无鞭毛体。免疫:非特异性抑制------------杜氏利什曼原虫不但伴随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还可能导致机体对其他抗原产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能力降低。终生免疫(一)病原检查:检出病原体即可确诊。1.穿刺检查1涂片法:以骨髓穿刺涂片法最为常用。髂骨穿刺:检出率为80%-90%。淋 穿刺:检出率 46%-87%,脾脏穿刺检出率较高,达9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