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典诗词鉴赏2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艺术手法)34表达技巧修辞:表达方式白描工笔正侧面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记叙议论(尾句)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典抒情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互文象征、衬托、反衬(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情)、对比、想象联想、抑扬、点面结合、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列锦、从对面写来、以小见大等。诗意地栖居5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并知晓其一般表达效果,能结合语句分析和表达。答题步骤:
(1)定性——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分析——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3)总括——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考查6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意地栖居7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正面描写:直接侧面描写:间接细描:对事物特征细致刻画白描:抓住事物主要特征,用简练笔墨,不加烘托、渲染、铺排,进行粗线条勾勒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往往直接记叙主观感受、心理反应、思想感情等。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寓情于事8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陆游《书愤》
杜甫《登岳阳楼》9
春思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全篇诗人都站在思妇角度,思妇的所看所想,思妇的细致心理活动,甚至思妇与春风“无理而妙”的对话,无不笼于笔端。10
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从对面写来)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作者当时被安使之乱的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11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
秋丛绕舍似陶(陶潜)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诗意地栖居12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诗意地栖居13
描写的角度(1)动、静;(2)点、面;(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5)颜色,包括明暗、冷暖等色调;(6)视、听、触、嗅等各种感觉。诗意地栖居14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
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诗意地栖居15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诗意地栖居16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侧面描写诗意地栖居17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有人评析这首诗是无一句直接写雪又无一句不是写雪,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侧面描写。“衾枕冷”是因为下雪夜冷,“窗户明”也是因雪所致,“折竹声”写夜雪之大,压断了竹枝。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角度侧面描写,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意地栖居18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不借助任何物,直接抒发情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意地栖居19练习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zhòng,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简述本诗抒情特点。前三联写离别之情都还十分含蓄,将离愁别绪寓于景中,尾联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诗意地栖居20(2)间接抒情:
把情感寄予在描写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借景抒情:仔细体味描写的景物中蕴含的深层情感。诗意地栖居21寓情于景: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雨》托物言志诗意地栖居22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孔里),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随便)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在议论中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诗意地栖居2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赠美,一截遗欧,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注:玉龙三百万:指雪山。诗意地栖居241.这首词的上阕运用描写的手法,表现了昆仑怎样的特点?2.下阕描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
诗意地栖居251、答案]山高、雪多、害大。
[解析]“横空出世”、“莽”极言其高;“飞起玉龙”、“周天寒彻”描写雪多;“夏日……为鱼鳖”状其害大。2、[答案]改造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勃勃雄心。
[解析]下阕三句话,分别从“我谓”、“安得”的
措施入手,引出“环球同此凉热”的最终目的。3、[答案]气势宏大,想象奇特,风格豪放,笔力遒劲,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
[解析]本题属于鉴赏艺术技巧的范畴,所答不求千篇一律,只要与原文相符就可以。诗意地栖居26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双关、比喻、排比、通感、拟人、对比、借代、夸张、对偶、用典、设问、反问、反复、互文等诗意地栖居27
如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诗意地栖居28
唐代诗人雍陶《题君山》诗说:“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诗人以明镜比洞庭湖,形容湖水一平如镜,以螺髻比君山,形容君山的形象像螺髻,明镜又双关于神话里水仙梳妆用的镜台,螺黛又双关于水仙对镜挽发髻。雍陶采用比中有比的手法,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意地栖居29
阅读《兰溪棹歌》,分析前两句与后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不同?
兰溪棹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从整体上描绘兰溪的优美景色,写的是静景;后两句着重于写某一天的情景,写的是个体(雨、鱼),体现了一种动态美。诗意地栖居30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物、事表现的更生动、更形象的特点。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的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诗意地栖居3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意地栖居32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答案: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诗意地栖居33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诗意地栖居34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诗意地栖居35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前者更好。“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雁儿高飞,主动为诗人带走愁心,突出诗人流放遇赦的喜悦心情,与下文的“山衔好月来”对仗,映衬,愁去喜来,尤为喜悦。“引愁心”比“别秋江”更新颖,更富有感情色彩。诗意地栖居36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极言白发之长,是为了表现作者受排挤被贬谪的愁思之深。设问:开头设问,设置悬念,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发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诗意地栖居37
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借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通感“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的,“春意闹”使视觉听觉相通,是通感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的更生动、更真切。诗意地栖居38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反衬(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情)、对比、想象联想、抑扬、点面结合、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列锦、从对面写来、以小见大等。诗意地栖居39辨析下列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1.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对比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托物言志3.众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拟人、以动衬静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5.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比兴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虚实结合7.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漫天风雨下西楼。以乐景写哀情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以小见大诗意地栖居401、对比
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诗意地栖居41
轻肥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宦官)。朱绂(fú花纹)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儡léi溢九酝yun,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注: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内臣行乐图与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诗意地栖居42《题都城南庄》和《生查子》采用了哪两种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宵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诗意地栖居43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手法,崔护诗用“人面”和“桃花”作线索,拿去年和今年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情况进行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叹。欧阳修用去年和今年元宵、花灯、月亮依旧但不见去年人的情况进行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诗意地栖居44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贬郎州时。②排云:冲天。①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②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为什么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答: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作对比。答:借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诗意地栖居45《暮春归故山草堂》中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的什么形象?
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幽竹的形象,用春残、黄鸟稀少、各种花(包括杏花)都凋谢和幽竹不改初衷、依然青翠形成对比。
诗中的幽竹具有翠绿葱茏、不改初衷、不为俗世所屈、待人始终如一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幽竹的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诗意地栖居46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郑板桥诗意地栖居47
2、衬托
衬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衬托正衬:以他人表现、评价、反应来衬托(又叫侧面描写)、以景衬情。反衬:乐景衬哀情、
以动衬静
衬托诗意地栖居48正衬正衬(侧面描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诗意地栖居49乐景乐情哀情哀景[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反衬: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诗意地栖居50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诗意地栖居51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①你读出了什么呢?
②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诗意地栖居52参考答案
①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②作者运用了反衬手法,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诗意地栖居53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反衬)。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正衬)。
有人认为“红叶青山”的描写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面,这似乎与送别的气氛不大协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试加鉴赏。答:不同意。诗歌以乐景写哀情,明丽的景物是对别离伤感之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离别后的愁闷。诗意地栖居54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意地栖居5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运用了反衬,以繁华热闹的元夜反衬“那人”的孤寂,从中表达了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诗意地栖居56[例]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众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以动衬静由静到动反衬:以动衬静诗意地栖居57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诗中静与动的出现,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自然界的事物,无论山水草木,阴睛雨雪,总是时动时静,不可能总是一个样子的。再看这样一首诗《田家》(华岳):“鸡唱三声天明,安排饭碗与茶瓶。良人犹恐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晓星。”诗中说,天还未亮,妻子已为丈夫安排好了食具,但转而一想,现在催他下田耕种可能时间还早吧,于是扯开茅屋的窗子,望一望天色,看究竟什么时候了。这是动中有静,以静写动的一例了。诗意地栖居58苏舜钦有一首《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诗写从在船中所见淮河情景。前两句写白天行舟所见,后两句写“晚泊犊头”所见。春阴天低,望似垂垂欲下,两岸草色青青;因为是行船淮中,船在动所以“时有”“幽花一树明”,画面在变动,但给人以静的感觉。又是动中见静,以静写动。后两句说“晚泊孤舟古祠下”,看见的是“满川风雨”——风声、雨声;“看潮生”——潮涨潮落,一片喧嚣。画面虽没有移动,却给人以动的感觉,是静中见动。可以这么说,一首诗,静动结合得和谐完美,就会产生艺术感染力;进而言之,一件事物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往往是既靠视觉也靠听觉的。诗意地栖居59鹿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鹿柴是辋川的地名。①诗中哪两句景色描写是以动写静?试做一下简要分析。②整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以三四句为例进行分析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以动写静。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再写山间偶尔传来几声人语,人语过后,更加突出了山谷的空寂。答:这首诗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前两句是以动衬静,三、四句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深林”无疑是幽暗的,这两句却特意用小片的光亮和无边的幽暗来构成强烈对比,从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诗意地栖居60
早行(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诗意地栖居61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诗意地栖居623、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意地栖居63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典故抒情
用事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诗意地栖居64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相关链接\高考复习诗词鉴赏常见典故.ppt
诗意地栖居65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诗意地栖居66①借景抒情。梧桐叶落,秋风萧瑟,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②以动衬静。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③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诗人独坐寂寞,乐景反衬悲情。
④通感。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⑤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意地栖居674、象征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诗意地栖居68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2分)描写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3分)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象征作者年轻时就才华毕露,却无人相识,以至屡试不中,一生潦倒。诗意地栖居69
5、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松、竹、梅、菊、柳、山、月等)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诗意地栖居70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诗意地栖居71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丝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诗意地栖居72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比喻拟人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喜悦、赞赏贬斥、嘲讽诗意地栖居73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诗意地栖居74
北京春季高考题:蝉虞世南垂緌(ruí,下垂的帽带,代蝉)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1、诵读解意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4、手法:托物言志诗意地栖居75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诗意地栖居76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诗意地栖居77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6、以小见大诗意地栖居78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后人的质疑宋人许岂《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yǐ《四库提要》云:“(许岂)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诗意地栖居79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诗意地栖居80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以小见大诗意地栖居81杂诗(其二)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诗意地栖居82
同样是表现思乡之情,初唐王绩有一首《在京思故国见乡人问》,诗歌从朋旧孩童、家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树疏密一直问到院景林花,洋洋洒洒写了几十行,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在这首诗中王维却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是不是王维只思念故乡窗前的那棵梅花而对其他漠不关心?当然不是。诗歌讲究凝练。思乡之情需要寄托,诗中笔墨集中于梅花,反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思乡之情因此表现得更加浓烈集中。“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以少总多诗意地栖居837、联想和想像(从对面写来)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诗意地栖居848、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梦幻之景为虚(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诗意地栖居85踏花归去马蹄香间关莺语花底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诗意地栖居86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诗意地栖居87
相见欢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愁是无形的,可剪可理之物是有形的,用比喻把无形之物化为有形之物来写,形象生动。写出了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无法摆脱;再通过心理描写写离愁,突出难以言说的离愁之苦。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意地栖居88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请赏析诗中虚实结合手法。诗意地栖居89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诗意地栖居90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问: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诗意地栖居919、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写作指南
- 中外农产品电商营销合作合同
- 涉外补偿贸易合同书撰写技巧
- 建筑行业合作协议书格式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合同协议书案例分析
-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lesson o what colour?∣川教版(三年级起点)(表格式)
- 标准担保协议范本
- 建筑公司经营周转贷款协议
- 国际域名转让合同范例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CNAS-CC01:2015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
- 矿山规模划分标准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 木兰辞(拼音打印)
- 心血管介入考试器械植入模拟试题卷
- 意愿类能愿动词偏误分析——以“要”、“想”、“敢”、“肯”为例
- 职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
- 水轮机检修规程钟
- 变压器类产品型号注册管理办法
- 废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范文
- 柴油购销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