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市化课件_第1页
中国新型城市化课件_第2页
中国新型城市化课件_第3页
中国新型城市化课件_第4页
中国新型城市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城镇化未来的发展

和湖北省未来发展状况赵一凡2012103220城市化1.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亦称都市化,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显著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2.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涉及到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机遇和挑战工业化引起城市化,城市化必然推进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并将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化。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状况3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5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具体体现在上图中常住人口户籍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6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1996—2012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724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357万亩;2010—2012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953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515万亩。2000—2011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远高于城镇人口50.5%的增长速度;农村人口减少1.33亿人,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3045万亩。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财政金融风险。7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东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城镇化潜力有待挖掘;城市群布局不尽合理,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不够、集群效率不高;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这些都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8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5.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一些城市景观结构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协调,部分城市贪大求洋、照搬照抄,脱离实际建设国际大都市,“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性被破坏。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10中国城镇化未来的发展——何去何从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庞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迅速膨胀,全球资源供需矛盾和碳排放权争夺更加尖锐,我国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国际压力前所未有,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雾霾严重环境污染加剧12中国城镇化未来的发展——何去何从

3.城市建设要有特色。现在中国普遍是大规模的大拆大建,求数量不求质量。往往出现千篇一律的城市钢筋混泥土森林,体现在城市文化的缺失,人文风貌的丧失,人与人之间交流少等。再者体制机构不够健全,体现在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城市文脉缺失14中国城镇化未来的发展——何去何从

4.在今后的发展中,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将互为前提,相伴相随,共同构成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城市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动力。工业化要有效促进城市化。尽量避免应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15中国城镇化未来的发展——何去何从

5.加快城市化还需要我们的制度创新,比如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口流动制度,这个制度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开始推动;第二是统筹城乡基础教育,落实9年义务教育;第三是完善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第四是建立适应于创新社会的政府职能框架;第五是关注城市贫困,减少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积累。有核心原则的制度创新16中国城市化未来发展遵从的原则

1.以人为本,公平共享2.四化同步,统筹城乡3.优化布局,集约高效4.生态文明,绿色低碳5.文化传承,彰显特色6.市场主导,政府引导7.统筹规划,分类指导17湖北省未来发展状况1.湖北省的区位分析湖北省处于中部崛起的地位,湖北省先天条件非常优越,未来前途在中部应该是较好的。这里不仅是我国交通设施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商业联系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还是我国产业能力最为完备、产业之间的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18湖北省未来发展状况3.湖北省各地区发展现状3.1鄂东部地区

经济发达程度最高,城镇化程度最高;

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主要县市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围绕核心城市武汉组织空间关系,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之间已有一定的功能联系和产业协作;

核心区域的空间增长已呈连绵态势;传统的城乡关系发生变化

3.2鄂西圈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农业发达、重要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人口众多、但城镇化发展水平低,是全面提升湖北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地区;

大城市是发展的主体,中心城市处于集聚阶段,外围县级城市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足;“中心-外围”是城乡空间的主要模式

20湖北省未来发展状况3.湖北省各地区发展现状3.3鄂西圈山地地区

生态敏感、发展条件受限,人口及城镇分布稀疏;

整体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低;旅游等特色资源突出4.空间特征4.1“一主两副”中心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城市化”态势初显

。中心城市加速集聚发展,武汉、宜昌、襄阳“一主两副”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武汉、宜昌、襄阳是全省的三个经济支点,也是组织省域城镇关系的最重要的空间节点。城镇空间网络联系增强,从单中心走向“区域城市化”。从武汉沿江向东,武鄂黄黄城市空间连绵的态势明显;宜昌-荆州之间沿江连绵发展的趋势初现;宜昌与荆门、荆州的联系正在增强;襄阳仍以大城市的都市区化为主。

21湖北省未来发展状况

5.湖北省未来发展模式立足湖北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引领和打造中部地区国家增长极,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开创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跨越式发展”具体内涵包括:——城镇化发展速度的跨越:湖北作为中部地区战略崛起的重要支点,应保持较快的城镇化增速,扩大城镇就业容量,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城镇化水平持续较快提高作出贡献。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升。——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跨越:逐步扩大本地城镇就业,从省外异地主导转向以省内本地城镇化为主。近期,发挥异地城镇化的主要就业载体作用,缓解省内就业容量不足与富余劳动力巨大的矛盾。23湖北省未来发展状况

中远期,逐步转向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